㈠ 如何進行有效的美術課堂教學管理
【如何實現美術課堂的有效教學】
興趣是美術課的前提要求,積極的思維和良好的效率往往建立在濃厚的興趣之上。興趣是學習心理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它能夠成為學習的直接動力。能否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打開學生心扉、提高教學質量的捷徑。但是處在心智發展特殊期的初中生對美術課缺乏興趣,一小部分學生甚至有厭煩情緒,致使教育的預期目的難以實現。面對初中階段美術教學的兩難境地,如何做到既適應當前素質教育新要求又符合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規律,發揮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與高昂的情緒,切實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中應注意幾個環節。
一、把握學生心智發展規律,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首先教學內容、方法、形式要符合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習慣。學習興趣是個體力求探究事物並帶有強烈情緒色彩的認知傾向,是一個人對事物感覺喜愛的一種情緒。學生對學習內容有無興趣,直接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書本上的教學內容不一定是學生最感興趣的,所以教師要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教學需要選擇能更好完成教學任務的內容,適當增添校本教材內容。尋找新授知識在學生頭腦中「相合」的結合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的選用方面要靈活多變,遵循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習慣,滿足學生好奇、求新的心理,才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樂於接受。
其次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信心,給學生以希望。初中學生的情感豐富而且易外露,當他們看到自己繪制的作品被老師和同學們贊美時,情緒就會振奮,並能帶動其他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引發求知、探究、創作的慾望與信心。在教學安排上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學生覺得只要稍加努力就會獲得成功,在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中變得更加努力。
再次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美術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對全體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學生感受美、欣賞美、鑒別美的能力,而不是把所有學生培養成為藝術家。作為美術教師,要承認學生中存在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個性的自由發展,允許學生興趣的不同發展方向,給學生以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來消化和掌握知識,營造一個愉快、寬松又充滿藝術情趣的學習環境,以培養學生參與美術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採取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與手段,聯系生活實際
中學美術課程標准要求:「以學習活動方式劃分美術學習領域,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與能力。」緊扣新課標,美術教師必須對以往的美術課堂常規經驗和教學組織形式重新審視,立足美術色彩沖擊力、渲染力和愉悅身心的獨特魅力,探索適應新課標的教學組織形式。藝術本身是充滿想像力的,創造力的。老師不應該以灌輸的方法讓學生學習,應該引導學生充分展開想像,發揮潛能。所以課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把可以調節學生興趣、氣氛的內容、手段溶入課程教育中。如多媒體教育、意境的創造、各種工具的使用。教學組織形式不能採取「填鴨式」的灌輸,眼光也不能只盯住課本,而應根據實際情況,讓學生走出課堂,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學習更多的知識。新學期伊始的第一節美術課對那些剛入初中的學生來說充滿著新鮮感,而課本中的第一課全是理論,很是枯燥。如何把這些理論同實際結合起來,讓學生獲得最真切的感受呢?在第一堂課上我沒有講授理論的知識,而是在畫室舉辦一個小型畫展, 作品都是歷屆學生的優秀習作, 包括教師作品,內容題材什麼都有.學生非常新鮮和好奇。教師在對這些作品一一講解的同時,把書中的知識點巧妙地穿插進去。對這一教學形式,學生的興致特別高,收到的效果也特別好,既增長了學生見識,又學到了知識,激發了他們學習美術的熱情,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實際事物和具體環境,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和審美想像能力,不斷給學生以高尚的審美體驗。
藝術源於生活,藝術一旦脫離現實生活,也就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壤與意義。這一點對中學美術教學尤為重要,這也要求在組織教學過程中盡量多地與生活聯系,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生活中的美,積極投身於審美體驗。如在講圖案設計時,可把它與民族服飾上的圖案、家中的沙發靠墊圖案、床單上的圖案等有機地聯系起來講解,還可以穿插講一些關於顏色的搭配、服裝色彩與個人氣質等學生感興趣的內容。
三、加強學科之間的聯系,拓展美術教育視野
美術是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但不是孤立的學科,它與許多學科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在中學的各科教材中,有許多需要運用圖像來闡明科學內容、剖析理論的問題,甚至有些問題,僅用語言文字元號難以表達,而運用圖像符號則一目瞭然。美麗的圖像又能使學生產生美感,滲透著美的教育。因此,積極主動地加強與各科教學的聯系,拓展美術教育視野,是有效發揮學生想像力、提高學習興致的教學途徑。如有機結合初中語文課的景物描寫文章繪制插圖,教師通過文與畫密切配合,增強了講課的藝術效果,同時也增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如在平面構圖設計中有效利用電腦技術,有效地加強了兩個學科間的知識溝通。
綜上所述,促進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作為一名美術教師,不僅要有精深的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更為重要的是要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貴任感。在現代美術的基礎教育中,教師應當以主人翁的姿態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鑽研教材,備好課,教好課。在常規的美術課堂教學活動中,盡可能把握好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調動一切現代化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和諧的教學氣氛的形成,為學生創造一個主動審美的良好教學氣氛和藝術氛圍。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健康的審美觀、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趣。
㈡ 美術教育是什麼
美術教育是人類社會一項重要的文化素質教育活動,美術教育歷來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幼兒園整體課程的改革,在綜合教育中,美術活動仍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教師必須以美術的要素為綱,有系統、有順序地組織和設計美術活動。
學前美術內容的范圍
美術教育的內容設計必須注意內容的范圍,由於學前美術教育是作為促進兒童人格健全發展的途徑和手段。因此學前兒童美術學習的內容範圍因包括六個方面 :
1.美術學科知識。學前美術教學是用美術作為基本載體而展開的教育教學活動,美術學科的知識與技能應該成為美術教學的基礎性內容。美術學科知識包括與美術學科相關的工具材料的知識,審美知識,美術知識屬於言語信息范疇,主要指美術工具材料的名稱,造型,用色與選色。構圖方面的知識。
㈢ 美術教育學什麼
美教學出來主要還是教書的多一點…… 1。 《美術教育學》課程研究性學習初探李玙君【摘要】:在世界高等教育改革運動中,許多大學都將研究性學習融入課程教學,並對學生研究能力的培養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關注。《美術教育學》是高師美術教育專業的一門重要必修課,通過在這門課程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可以使學生對美術教育學知識、技能的掌握和運用達到一定水平,並培養其創新精神和研究探索能力,使他們具備自我發展的素質。 【作者單位】 【正文快照】: 在世界高等教育改革運動中,許多大學都對學生研究的培養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關注,並將研究性學習融入教學,使學生在一種師生互動的探索活動中完成知識構和能力的提升。《美術教育學》作為高師美術教育專必修課,是一門具有美術學科特色的教育理論課程,對生學習美術教育基本原理……2. 美術教育學課程目標實施途徑探索黃曉霞【摘要】:美術教育學是高師美術教育專業主體課程之一,以培養學生教學能力為主要目標。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施行推動了中小學課堂職能和教師角色的轉變,也直接決定了美術教育學課程目標發展的新趨勢,教學更傾向於培養師范生獨立設計和研究教學、獲取可持續性發展的能力。這一長遠發展目標的實現在現實教學中面臨重重困難,解決矛盾的關鍵是在課程教學中探索更加切合師范生能力發展的教學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式學習變成主動的探索式學習,逐步引導學生成長為研究型教師。因此要結合高師美術教育學課程實施現狀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以期推動美術教育學課程教學改革。 【作者單位】 【正文快照】: 從1902年兩江優級師范學堂創建我國第一個圖畫手工科起,美術教育學(當時稱「教授法」)就逐漸與普通教育學、訓育學、心理學和倫理學共同成為高師美術教育專業的主體課程。時至今日,美術教育學已成為高等師范院校美術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塑造學生教學能力的主體課程……等等……反正有很多啦
㈣ 美術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教學方法
1、講授法,教師通過語言的描述、說明,向學生傳授美術技能知識的方法,它是使用范圍較廣、頻率較高的教學方法。但是單純的講授並不能更多的引起學生的注意,而對教師的藝術表達語言、知識面等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
2、談話法(問答法)是教師與學生以口頭語言相互交流進行教學的 一種方法。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開拓學生的思維。但是問答法中由於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同,提出的問題也就會千奇百怪,就要求教師要在課前做好充分的准備,語言、問題難度也要相當的考究,否則容易引起課堂的混亂。
3、討論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班或組為單位、圍繞某一個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各抒己見、相互啟發或辯論,獲得或鞏固美術知識的教學方法。
4、讀書指導法,教師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美術教科書和課外美術資料獲取知識;擴大美術視野的教學方法。
(二)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
1、演示法 2、參觀法 3比較法
直接感知的教學方法,能擴大學生的審美視野,但是在期間容易發生突發性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要有相當機靈的反應能力,能積極應對各種突發性的問題。
(三)以實踐為主的教學方法
實踐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提高繪制實踐活動,形成、鞏固、完善相應技能知識的教學方法,輔導練習法是以實踐為主的最重要的教學方法。它能促進學生在美術活動中能眼、手協調並用,從而提高與發展美術的創造能力與審美素質。
(四)以陶冶情操為主的教學方法——欣賞法、情境法
觀察比較法是教師根據教學任務、組織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研究而直接獲得知識、感受、教育的方法。這種方法打破課堂和書本的約束,使教學與生活聯系緊密,擴大學生視野,從現實社會生活中接受教育。美術教育離不開觀察,觀察又總是伴隨著比較。沒有觀察,便沒有視覺和感知。觀察獲得感性的認識。沒有比較,不可能有正確的感知和准確的判斷。比較是進行思維地去認識事物。美術教學的觀察比較對象,一是對客觀景物、物象世界的觀察比較,一是對畫面及其表現形象的觀察比較。
(五)以指導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觀察法、發現法
引導學生明確比較的標准。比較是相互對比中進行的思維判斷。無論是寫生還是臨摹,都是在其對象與自己畫畫之間,不停頓的互相對照比較之中進行觀察的。其標准就是寫生或臨摹的對象。寫生畫的形象比例的觀察,則以物體的自身的長與寬為標准,得出長、寬的比例關系。物體間的比例,則以其中一物(一般多以大物體)為標准得出其間的比例關系。物體的傾斜角度則是以垂直、水平線為標准進行比較、觀察……包括品評作業的好差亦應以優秀作業作為比較標准。
㈤ 什麼是美術教育
美術教育就是學習一些關於美術的知識以及技能,以用來在未來教導學生。
美術教育是一種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動。它產生於人們延續美術文化,傳播社會知識,表達內心情感,滿足審美需求的願望,並隨著人類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而漸趨成熟。
美術教育的德文表述為Kunsterziehung,英文的表述則為Art Ecation。 美術教育的內部構成也有多種類型,據英國《牛津藝術指南》所做的劃分,美術教育至少可以包括這么幾類:「專業畫家和雕塑家的教育,愛好者的教育,工業設計或手藝人的教育,以及兒童教育。
美術教育的根本在於培養學生的正確審美觀,提高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新的教學大綱中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陶冶情感的功能,努力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美術教育專業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較系統地掌握美術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美術教師必備的職業和技能,能夠較好地適應民族教育改革發展,勝任小學美術教育教學工作為宗旨,兼顧培養從事與美術專業相關工作的實用性、應用性人才。
學生通過普通小學或中學美術課教材教法的學習, 使學生弄懂弄清了小學或中學美術教學的目的、意義和任務,同時也更加清楚了小學或中學美術教育改革和課程建設的目的和需要。畢業的學生能夠開展美術教育和課程教學,能夠勝任美術教育教學工作。
專業學習內容包含素描,色彩,速寫,油畫,國畫,裝飾畫,陶藝,版畫,書法,裝裱,刻印章,平面設計,立體設計,動畫設計等一系列同美術能扯得上關系的技能。
㈥ 美術教學有哪些基本原則
美術教抄學的基本原則有:
1、目的性原則
包括教養與訓育統一、面向全體學生的素質教育、全面 發展、思想教育等方面。
2、激發學生興趣原則
包括師生雙向活動。
3、形象性與直觀性原則
包括感性入手。
4、審美性原則
包括含美育、思想教育兩方面。
5、知識傳授與技能訓練相結合原則
包括理性指導。
6、啟發創造性原則
包括啟發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結合實際應用等方面。
7、面向全體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個性發展相結合原則
8、綜合性與整體優化相結合原則
包括知識、技能訓練、美感培養、鑒賞、結合實際應用等綜合與整體優化,教學諸因素;教法、學法等整體優化等方面。
9、 情意性原則
包括情感教學、開放教學、信意培育等方面。
10、提供足夠信息與自主發展的原則
包括現代媒體技術、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等方面。
㈦ 考研的話,美術教育學和學科教學(美術)二者的區別是什麼哪個更好一些
兩個碩士的授予單位不一樣,學位研究方向也不一樣,美術抄教育學是文學下專設的美屬術學專業,專門從事美術研究的,隸屬襲於大學美術學院,課程以美術專業為主,理論課也是美術百教育學、美術教材教法、美術史論和美術技能為主;學科教學論(美術)是隸屬於教育學下設的課程教學論,美術只是很小的一個部度分,授課以教育學課程為主,適量加點美術,畢業證也是教育學的,一般授課在某大知學教育科學學院。
㈧ 如何指導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教學活動
美術活動對培養幼兒的創造力非常有利,這是由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幼兒特有的表現力決定的。中班幼兒繪畫教育中,教學內容仍以認知、注重技巧為主,教學方法也常採用教師示範,幼兒模仿的固定模式。教師的範例束縛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這個傳統教學模式又是幼兒被動的學習過程。這樣畫出來的作品往往是成人思想的翻版沒有一定的想像力和創造性。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每個幼兒生來便具有巨大的創造性潛能,只要得到適時的科學的開發,就能表現出巨大的創造力,而且創造力開發得越早,其發展潛能越大。教師應樹立時代的緊迫感為發掘幼兒創造力添翼。那麼我們要怎樣指導好中班幼兒的美術活動呢?
一、選擇新穎適合並帶有游戲性的教材
(一)選擇新穎合適的內容
中班幼兒學習的動機感性多於理性。他們通常是憑著興趣去主動探索和學習的。他們首先關注的是活動本身和過程是否精彩,是否吸引人,其次才有可能像成人一樣會為了活動的成果而堅持努力。因此,我們在選擇活動內容時必須考慮如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調動他們主動學習的慾望與積極性。幼兒往往對新事物比較感興趣,這是否意味著每一次活動都要選擇一個全新的內容呢?並非如此,我們提倡「適度新穎」。這是因為太新和完全陌生的內容,容易使幼兒一無所知而無法理解,難以入手,從而不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無法有效地調動幼兒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相反,太熟悉的內容,只會讓幼兒重復已有的經驗,失去探索與學習的意義。因此,我們應從幼兒已有的實際經驗出發,選擇與幼兒已有知識經驗有一定聯系,又在深度和廣度上適當拓展的內容,即「已知+末知」,使幼兒有足夠的興趣,在已有經驗的支持下,探索新問題的解決方法,建構新的知識經驗。例如,經過一個階段的學習,幼兒已明確單色畫的概念,而且對水彩筆的性能和運用方式掌握得比較熟練了,同時也欣賞了大量的裝飾花紋。在此基礎上要求幼兒進行《單色畫:有花紋的魚》,幼兒就能主動發揮想像大膽創造出許多生動的作品,在這中間,幼兒需要獲得的新經驗是「如何用已知花紋打扮魚,使魚更富美感」。試想,在這樣的活動中,如果幼兒既不知道什麼是單色畫,也不知魚的基本形狀,更沒有欣賞花紋的經驗,他們怎麼可能有興趣和能力去嘗試,以主動獲得新的知識經驗呢?所以,在美術活動中我們提倡為幼兒提供「適度新穎的內容」,目的是激發幼兒自主學習的興趣。
(二)選擇的教材還必須具有游戲性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活動,皮亞傑也曾說過:「兒童不能像成人那樣有效的滿足個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個可資利用的活動領域,在這個領域中他的動機並非為了適應現實,恰恰相反,卻讓現實同化,這樣的活動領域便是游戲,兒童進行的游戲很多,美術教育也是這種游戲的一種。」在美術教育中結合故事、猜謎等游戲,使幼兒獲得愉悅感、新奇的情感體驗,激發幼兒創造出別具一格的意象。因此創設一個良好的游戲環境對幼兒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東西都會使幼兒產生好奇心,幼兒受好奇心的驅使就會通過游戲活動來學習、成長。例如;在活動「有花紋的魚」中,我在活動的開始,就和幼兒一起玩小魚有的游戲,讓幼兒在玩游戲的同時感受魚在水裡游的感覺,最後學習畫魚。
二、創造適應的美術環境
創設具有可參與性的美術物質環境和可操作性。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與被動,往往取決於主觀能動的發揮,而主動能動性的發揮又常常與教育環境提供的有利機會、條件有關。約束幼兒的頭腦,在這樣的環境中,幼兒循規蹈矩、小心翼翼,畫畫只會死板臨摹,被動接受,久而久之,幼兒就會習慣聽從他人,創造性思維埋沒了,當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有趣的材料時幼兒會為材料而吸引,自然會主動地操作材料,幼兒可以自由交流和表現。如在美術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幼兒與教師、同伴討論互相走動看一看,隨時與他人交流有關上課的內容,互相學、互相啟發。因此教師只有為幼兒提供豐富有趣且能使畫面產生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兒既能對美術活動產生興趣,又能讓幼兒輕松獲得成功,而且還能使畫面產生很好的效果。如在幼兒畫「太陽」時,教師帶幼兒在一天的不同時間去欣賞太陽的美景,早晨金燦燦的太陽披著朝霞,中午銀光閃閃的太陽、白花花的雲朵,傍晚紅彤彤的太陽與晚霞,通過審美環境的體驗,引起幼兒對美的事物產生了敏銳的感知,從而畫出的太陽不再是一個模樣、一個色彩。研究表明,讓幼兒置身於審美環境之中,不但有助於他們審美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助於美創造性的發揮。
三、給幼兒一個自由想像的空間
幼兒美術創作的主要特徵是表達自己的稚嫩而純真的內在情感。因此,老師的評價方法對幼兒的想像和創造的再現與誘導很重要。首先,不能簡單地用「再現、寫實、逼真」這樣的標准來評價幼兒美術作品,而應從創造的新穎性、獨特性及繪畫技能表現等方面來評價。對作品的評價應注意幼兒的個體差異,不宜採用幼兒與幼兒之間的橫向比較,應從其個人的發展水平來評價。美術活動時,看著他們的作品總不如我想像的那麼好,我就忍不住拿過畫筆,邊說邊畫:「這里應該這樣!」「顏色要塗勻,不能留白!」正當我為自己改過的作品而自豪時,一個怯怯的聲音:「老師,別幫我,我能行!」在離園活動時,家長總不免要讓自己的孩子帶他們看看繪畫作業,或者在一些美術作品展覽時,他們總說:「哪幅是你畫的啊?」這時孩子會指著自己的作品說:「這是我的,這里是老師幫我畫的。」
這些小小片段,相信不只是我有過如此的經歷吧?也許老師們會理解為孩子已經在我們的指導中明白了,領悟了。可細細想來,這似乎又提醒老師,「這是我的作品,這是我的想法,你為什麼要破壞我的作品呢?」當我們為孩子的作品添上那自認為精彩的一筆時,孩子就覺得,那已經不是他獨立完成的作品,不完全屬於他了。這種現象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屢見不鮮,老師為了讓幼兒的作品更趨完美,總在不經意間,從自己的審美出發,為孩子的作品添一點,改一點。目的也是讓展示的作品更好,但從幼兒的發展目標來看,結果卻是大相徑庭。
新《綱要》中明確指出,在藝術活動中,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在支持、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並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所以,我們在此類活動中這些行為是不可取的,我們的這一細小的動作,也許會改變一個孩子在藝術活動中的表現和興趣。從新《綱要》中可以看出,對於組織活動的要求是為他們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並用鼓勵表揚等方法來激發他們的情感和想像,還要肯定他們,接納他們自己獨特的感受和表現方式。這些看似簡單,做起來就有一定難度,所以要求我們的老師首先要管住自己的手,多用指導性的語言,讓他們在理解、領會的基礎上去創造和想像。
因為童年時代特有的想像、創造能力一經壓制很難再萌發。 因此,不管幼兒畫什麼,老師和家長都應鼓勵幼兒獨立想像和創造,盡量與眾不同,盡可能充分地發揮想像力。因為一件作品在成人看來或許沒什麼,而孩子卻是認真的。幼兒的創造力培養,是滲透在一日活動中,融入教學活動中的,教教師要抓住發生在幼兒身上每個能激起他們思考、想像以及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情景,讓幼兒內在的釋放出來。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始終保持積極、鼓勵、贊許的態度,使幼兒感想,能極大的發揮潛能。幼兒好奇心強,想像大膽,在他們充滿童真的、稚氣的想法中,都隱藏著創造性,老師要及時的發現並精心的培育。
美術活動,是一種創造美的活動。幼兒美術活動的主體是幼兒,要千方百計創造機會,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幼兒這一主體與創造美的美術活動真正融合在一起,讓幼兒不斷去創造美。每一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立的成長中的個體,他們既是需要成人的幫助和引導,又存在自身內在的發展需要。所以,我們必須尊重幼兒自主成長的要求,為幼兒提供更多的機會來表現自我。
㈨ 普通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目的主要是
小學美術教學的目的與任務:小學美術課的教材內容,小學美術課教學的原則與方法。怎樣上好一的節課。如何正確評價一堂課。教師根據小學的教材、在課堂上進行三個課程內容講課模擬教學,分別進行一至三課時的訓練。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教案的編寫學習訓練。學生們進行課堂模擬教學演練學習。二種學習訓練辦法,一是講課,二是說課。教師結合學生的教學模擬講課進行評價。
中學美術教學的目的與任務:中學美術課的教材內容。中學美術課教學的原則與方法。怎樣上好一的節課。如何正確評價一堂課。教師根據中學的教材、在課堂上進行三個課程內容講課模擬教學。教學效果
(9)美術教育教學擴展閱讀
學習美術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訓練,而是一種文化的學習。只有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來學習美術,感悟美術、理解美術,才能真正體驗美術的精髓,學好美術對於訓練學生觀察力、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力、想像力和動手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好處。
還可以提高自己對藝術的修養和欣賞能力,很有美感地進行色彩搭配 (比如衣服穿著上運用色彩對比與和諧知識)等;通過繪畫還可以表達事物的另外一種方法,也可以為留住少年時代記憶另一種方式;還有工藝製作,如製作賀卡可以加深同學之間的友誼,標志設計體驗自己設計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