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學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要提供寬松學習氛圍
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能消除學生恐懼的心理障礙。學生只有在輕松愉快、毫無顧忌、毫無壓力的情感氛圍下才能對所學的知識、所研究的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究、嘗試、發現、創新」的學習過程中,才能在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時敢說敢做。
要建立一種新型和諧的師生關系 這種關系體現在教師要參與學生的活動,了解、指導學生的探索研究,經常用商量的語氣與學生交流,如「誰想說」「誰願意說」「我很榮幸,我和某某同學想到一塊了」等。要尊重、理解、信任、熱愛每一名學生,形成師生間的思想交流、情感溝通的關系。師生關系融洽與否,主要取決於教師。教師應把自己和學生的關系定位於朋友的關系,用尊重、相信、平等、友好的情感去感染學生,使課堂充滿「愛」的氣氛,使師生感情融洽。教師應充分利用時間和學生交流,讓學生敢於當著老師的面說出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在課堂上能大膽地充分發表自己對教學的意見和想法,盡量用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方法去解決數學問題。
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和交流 把優、中、學困的學生按「一二一」或「二二二」的比例進行異質合理搭配,組成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交流個人想法,一起質疑探究,同時及時反饋糾錯,再把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在全班進行交流,並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加以解決。
要鼓勵學生敢於說「不」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適當「創造」機會,鼓勵學生發現老師授課時的「錯誤」,用非常簡單的理由指出老師的「錯誤」,進而發展到讓學生即使在對自己的想法尚不確定時,也敢於說出來,再由同學們來判斷是否正確,從而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學兩步計算應用題,「植樹小組每人每天種8棵樹,照這樣計算,5人4天一共種多少棵樹?」(用兩種方法解答)所用方法是:第一種,先求出5人1天種多少棵,再求5人4天種多少棵;第二種,先求出每個人4天種多少棵,再求5人4天種多少棵。教師故意在教學過程中強調用兩種方法解決,等教學完所用方法後,提問學生:學完這道題,你們還有什麼疑問嗎?這時學生就會提出問題:是否只有這兩種方法呢?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討論是否還有其他方法。經過討論後得出結論。
要創設各種創新機會
1.創設情境,激發創新意識。教學要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要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可在教學中創造一定的情境,使學生處於一種主動、好奇、活潑的能動狀態。例如,教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連減,把兩個減數合並為一個減數的簡便運算),教師可創設這樣一個情境:全班同學手上都有100元,去商店買東西。商店的規則是:售貨員每次同時賣兩種物品,哪個同學先算出他用100元買兩種物品後所剩的錢,那兩種物品就賣給他。售貨員出示物品的價格為:(1)16元和34元;(2)53元和27元;(3)29元和31元;(4)15元和75元;(5)28元和42元。學生在此情境中,自然而然地產生創新意識,使計算變得簡便。
2.動手操作,培養創新能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盡量讓學生參與整個學習過程,給他們動手操作的機會,讓他們在學習活動中邊思維、邊創造,在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智力,提高能力。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時,教師可以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合起來教。上課前,教師發給學生幾組大小、形狀各異的圖形:普通的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各兩個,要求學生對這些圖形進行比一比、量一量,然後分類,說說哪幾類已經學過,哪幾類沒有學過。教師說明沒有學過的是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再要求學生動手量一量,比一比,找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最後,要求就這幾類圖形說說它們之間有什麼關系,畫圖表示它們的關系。
總之,我們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把學生作為主動的求知者,讓他們用創新的精神去主動學習,主動探求,主動合作,主動應用,並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②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教學方法有幾種
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孩子收益終身,尤其是小學階段,小學階段是孩子從一個天真頑劣的小孩到一個真正接受知識的小學生,從各個方面進行要求規范的時期。在這個時期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孩子成績優異的關鍵,很多家長不知道如何給孩子補習小學數學,那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了解補習小學數學的五大技巧。
現在的時代是一個多元化的教育時代,孩子們的大腦不僅僅是課上的40分鍾,而是要勇於積極的探索,在給孩子補習小學數學的時候著眼於以上幾點,加上對課本知識的結合,孩子的成績定會有所提高,於此同時孩子更多的學習到的是掌握知識的方法。
③ 小學數學教學手段及策略有哪幾種
小學數學教學手段及策略有哪幾種
所謂教學策略,就是為達到教學目的和完成教學內容所採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教學的有效策略是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理論支撐。因此在全面實施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學的有效策略,就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了。那教學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結合我的學習和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傳設情境,培養興趣。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人們探索某種活動的心裡傾向,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動力,所以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情境」實質上是人為優化了的環境,是促使兒童能主動地活動於其中的環境。低年級學生好奇心特強,容易受外界條件的刺激而激動、興奮。因此,合理傳設學習環境,可以引起兒童對學習的興趣。
1、故事導課,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興趣。
成功地導課能很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進入渴望學習的訓練狀態,為整節課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學習課堂興趣,關鍵是教師課要上得「有趣」,因此我們要把愉快的有效的東西跟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因為好奇,才有探索,也才有創造,根據教材的內容,教師可設計引入一些於內容密切相關故事,笑話等等導入新課。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六冊認識分數(分一分)時,我是這樣導課的:師:「今天我們班可真熱鬧!你們看,老師還把誰帶來了」。課件出示藍貓。藍貓:「嗨!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藍貓,今天我想帶你們一起去冒險島尋寶,想去嗎?」一看到熟悉的藍貓要帶自己去尋寶,學生的興趣馬上就被激發起來了。接著我又安排他們在與藍貓出發的路上,碰到了啄木鳥大哥分餅引起大家的不滿的情節,創設了這一問題:要怎麼分才能兩人一樣多,才公平。你有什麼辦法?有學生回答:平均分,一人一半。師: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一半嗎?學生被問住的同時,他的學習興趣也因此被激發了,求知慾望也增強了。
2、創設操作性情節,調動學習興趣。
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以學生活動為主,對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自己動手測量、演示或操作,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獲得學習成效,既能鞏固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養創造精神。
我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六冊認識分數(分一分)時,我安排了兩個的操作情境。一是塗出教具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樹葉、衣服、六邊形紙片的二分之一。二是用圓、長方形、正方形紙片,通過折一折、塗一塗創造出其他的分數來。
兒童往往是在操作中進行思考的,學生提高操作親身經歷了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認識和掌握了探索知識的方法和途徑,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盡情展現自己的才能,增強實踐探究的慾望,培養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有助於促進學生主動探索,變「學會」為「會學」。
3、營造「競爭」情境,激趣樂學。
根據數學學科特點以及小學生好動、好新、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我經常在課堂中創設一個競爭的情境,引入競爭機制,面向大多數學生,恰當地開展一些游戲競賽的活動,為學生創設一個競爭和成功的機會。把新知識寓於游戲競賽活動中,通過游戲競賽使學生產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慾望,讓學生的注意力處於高度集中狀態,在游戲中得到知識,發展能力,提高學習興趣。教學中做到多鼓勵,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促進所有學生比、學、趕、超。用競爭來消除課堂中常有的枯燥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了北師大版第四冊的混合運算後,我安排了這樣的游戲環節:四人一組,每人出一張撲克牌,看誰先湊出24,誰算出來牌就歸誰,最後誰的牌最多誰就獲勝。這不僅讓學生復習了表內乘除法和運算順序,而且極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勝心,讓他們領略了成功的喜悅,更加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二、 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
數學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的特點以外,還有應用廣泛的特點,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以往我們的數學教學忽略了這一點。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就應該盡量使問題更實際,更貼近生活,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邊找出答案。在教學過程中,時刻注意把數學與生活緊密的結合起來,讓數學在孩子的眼裡,變成看得到、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從而使學生從枯燥的公式中,從抽象的符號中解脫出來。
例如在教學《時、分、秒》這一課時,學校忽然停電了,鬧鈴不響了,大家不知道下課了沒有,於是我就說道:我們使9時25分上課的,一節課40分,現在使10時7分,你們算算看下課了沒有?不僅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數學,而且又在應用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方式。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本次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學生優勢互補,形成良好人際關系,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展的優點,越來越多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採用這一方法。
例如在教學《旅遊中的數學》這一課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開展活動,學生馬上進行了合理的分工,有的學生當導游,告訴大家離目的地還要多長時間,有的學生負責租房子,有的學生負責景點的門票,有的學生負責中午的午餐搭配。
採用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時優生的才能得到了發揮,中等生得到了鍛煉,學困生得到了幫助的提高,學生不僅學到了新知識,而且口頭表達能力、自學、思維、合作能力都有提高。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互相交流、公平競爭,促進了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台,使學生處於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的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因為「個人創造的數學必須取決於數學共同體的『裁決』,只有為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方法、問題等,才能真正成為數學的成分。」因此,個體的經驗需要與同伴和教師交流,才能順利地共同建構。
四、師生關系融洽,活躍課堂氣氛。
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情感溝通,主要靠語言,教師語言情感的流露,對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影響特別大,學生們會隨著你富有激情的語言進入到興趣中去,隨著你鼓勵的語言投入到認知中去,隨著你贊揚的語言沉浸到成功之中去,在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除了要准確、清晰、精煉,更重要的是要親切自然,富有童趣,富有情感,具有激勵性。低年級學生心靈比較脆弱,教師過多地指責和過高的要求會刺傷他們的自尊心,降低其自信心,削弱他們的創造興趣。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選擇、學生的個性,關心每一個學生。在學生有錯時,不過分批評指責而是給他們改過的時間好機會,使學生感到「老師在期待著我」,從而自覺地投入到積極學習之中。所以我在教學中盡量採用「你真棒!」「再想想」「誰有更好的辦法?」「你能當一名合格的郵遞員嗎?」等等富有激情的語言。
五、自主探究,讓學生體驗「再創造」
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說過:「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有學生把本人要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實踐證明,學習者不實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例如在教學《分一分》一課時,我不是局限於讓學生只會折1/2,而是給他圓、正方形等圖片,讓他們自己探究,自己創造,使他們對分數的印象深刻,在自我探索中掌握了分數的知識。
六、注重教與學的反思,保證數學教學更有成效。記得有人說過,「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其實,面對新課程標準的課堂教學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課,當你課後反思的時候,總會覺得有一些不足和遺憾,這就要求教師每上完一節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預設與實際的吻合狀況、學生學生狀教師調控狀況。課堂生成狀況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找出帶有規律的東西。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在不斷「反思」中學習。當數學活動結束後,要引導學生反思整個探索過程和所獲得結論的合理性,以獲得成功的體驗。
總之,教師在數學學習中,只有做到「心中有學生」,保證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愛學;善於創造條件,讓教學准備的預設更加全深多元、富有彈性,保證課堂教學有效益,使學生能習;改進數學教學方法,不斷加強教與學的反思,使學生會學。
④ 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
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是指在長期的數學教學實踐活動中形成的、至今仍行之有效的各種教學方法,其中包括講解法、談話法、演示法、討論法等。
1.講解法
講解法是由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有系統地講述的一種教學方法。其特點是以教師為主導,利用口頭語言作為傳遞知識的基本工具,學生是知識信息的接受者。
講解法的基本要求:
(1)科學性。講解的內容要准確無誤,即講概念要清楚,把握好概念的內涵與外延;闡述命題證明、推理要合乎邏輯,思路和方法要明確、清晰。
(2)系統性。講解要條理清楚、層次分明,重點突出,注意學生理解問題的認識規律,使講授內容系統化。
(3)啟發性。講授中要引起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思維活動。運用講解法不等於「滿堂灌」、注入式。教師的講解要善於提出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疑問,使學生與教師積極配合,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4)藝術性。講解的語言要清晰、洗煉、准確、生動,盡量做到深入淺出,通俗而不失嚴謹。講解語言音量適當,抑揚頓挫,富有情趣,快慢適當。
(5)情感性。講授課容易讓學生產生枯燥無味之感,因此,情感因素的注入和喧染是提高講授效果的最佳方法。
講解法的優點:能夠保持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教學時間和進度便於教師控制,並且所授內容能保持流暢與連貫;便於重點內容的分析、難點的突破,易於幫助學生抓住問題的關鍵,節約教學時間。
講解法的缺點:教學中學生參與少,容易造成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不利於能力的培養;不易照顧學生中思維反應快與慢的兩端,只能面向中等學生。
2.談話法
談話法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設計好的若干問題,用談話的方式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探索,從而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談話法的主要特點是師生之間不像講授法那樣,教師講,學生聽,信息單項交流,而是信息的雙向交流。在談話中,師生之間都可以獲得反饋信息,根據這些反饋信息可以及時地調整和改善教與學的活動。這種教學過程,既可以使學生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又能發展學生的智力,而且,在經常問答的過程中還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芰Α?/P>
談話法的基本要求:對學生而言,要積極思維,主動參與;勇於發現,積極應答。對教師的要求有下面幾點。
(1)精心設計「問題系統」,對提問的對象及學生可能會怎樣回答等要做到心中有數。教師在備課時應擬出提問的提綱、對談話所需的時間、給學生能順利地回答創造哪些條件等,都要做好准備。
(2)提出的問題,要難易適度。對某些有困難的學生,要善於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逐步引導。提出的問題要明確,應是學生所能理解的。
(3)要善於引導探討、啟發發現。對所提出的談話內容,要具有啟發性,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層層深入,逐步地獲得結論。
(4)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在談話中要面向全體學生提出問題,並給他們一定的思考時間,使全體學生都處於積極思維的參與狀態。要照顧優生和差生,鼓勵學生大膽回答問題。
(5)及時小結。談話中要對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及時小結,使學生明確是非,提高認識。
談話法的優點:突出課堂教學中師生的雙邊活動,有利於信息反饋;課堂氣氛活躍,有利於促進學生積極思維,有利於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談話法的缺點:教學組織比較困難,教學時間不易控制。
3.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將教材內容用實物或教具演示出來,或做示範性實驗來說明或印證所授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中,演示法主要用於概念(或部分命題)教學。
演示法大體可分為四種:①圖片、圖畫、掛圖的演示;②教具、實物模型的演示;③幻燈、錄音、錄像、教學電影的演示;④實驗演示。運用演示法教學,對教師有如下具體的要求。
(1)演示要突出主題內容,盡量排除在演示過程中對學習內容產生干擾的無關因素。
(2)在演示時要與教師的講解和談話相結合,通過教師語言的啟發,使學生不是停留在事物的外部表象上,而要使學生的認識上升到理性階段,形成概念。
(3)教具的演示要適時、適當和適度。演示的目的在於幫助理解概念、掌握知識,但最終要逐步離開教具,上升為理性認識。因此,教學中演示教具要恰到好處,過多地依賴教具不利於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演示法的優點:可以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對概念本質的理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演示法的缺點:實用范圍受教學內容、教學設施所限。
4.討論法
討論法是學生根據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在集體中,相互交流個人的看法,相互啟發、相互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
討論法的主要特點是:信息交流既不同於講解法的單向交流,也不同於談話法的雙向交流,而是討論集體成員之間的多向信息交流。學生的發言可以及時獲得反饋信息,調節自己的觀點,課堂氣氛活躍。
討論法的基本要求:
(1)討論前師生都要做好充分准備。教師要向學生提出討論的課題,指出注意事項,布置一些閱讀的參考資料,每個學生都應按要求做好討論發言准備。
(2)討論題需簡要明確,有具體的目標,問題深淺適當。
(3)討論中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
(4)每個問題討論結束時,教師要作小結。
討論法的教學程序:
(1)學生自學。教師指定自學內容,提出學習目標、並指出重、難點。
(2)自行講解。教師把要討論的內容,按概念、命題、例題、習題等分成若干單元,把學生分成小組或全班一起進行討論,討論時可選出主講人,以主講人講述為主,其餘成員補充為輔。
(3)相互討論。在教師啟發下,對主講的結果正確與否?有無不同解法等進行討論。
(4)單元結論。在相互討論之後,教師歸納出正確結論,進行單元小結。
(5)全課總結。待所設計的每個單元都討論結束後,教師對全課內容進行總結,布置相應的練習、作業。
討論法的優點:討論活動是以學生自己的活動為中心,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這對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十分有益的;討論前需要學生自學並准備發言提綱,這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討論中的發言固然要圍繞討論的中心,但又可以不受教材的限制,因而有利於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造精神。
討論法的缺點:課堂組織教學不易控制;比較耗費教學時間。
討論法可使每個學生展示自己的思想,這樣的交流可以促使他們認知結構的完善。另外,也可以發揮每個人的個性特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創造力。這種方法在國外是普遍採用的方法,而在我國卻用之甚少,很值得深入研究。
二、國外教改中的數學教學方法
1.發現法
發現法又稱探索法、研究法、現代啟發式或問題教學法。指教師在學生學習概念、命題時,只是給他一些事實(例)和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探究,自行發現並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它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為主體,獨立實現認識過程,即在教師的啟發下,使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探索;科學認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步驟;研究對象的起因和內部聯系,從中找出規律,形成概念或解決問題。
發現法就其思想淵源來說,有著悠久歷史,但是引起人們對發現法的重新關注和研究,是由於20世紀60年代布魯納的大力倡導。布魯納認為,要培養具有發明創造才能的科技人才,不但要使學生掌握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而且要發展學生對待學習的探索性態度,從而大力提倡廣泛使用發現法。
使用發現法教學的一般步驟: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
(2)推測問題結論,探討問題解法。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積極思考,回憶有關知識和方法,進行分析、綜合、猜測結論,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3)驗證結論。採用反駁或論證去驗證所得猜想。
(4)完善問題的解答,總結思路方法,並對獲得的知識用於應用和鞏固。
發現法的教學過程可概括為如下框圖模式。
發現法教學的基本要求:
(1)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精心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有目的、有步驟地去發現問題。
(2)學生要發揮主體作用,積極主動地參與發現過程,充分運用觀察、試驗、聯想、類比、分析、歸納等方法,積極提出猜想,進行論證。
(3)教師要突出強調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逐步掌握數學的思想方法。
發現法的優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內在動機,增強自信心;能使學生學會發現的試探方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發明的態度;利於學生自己將知識系統化和結構化,更好地理解和鞏固知識。
發現法的缺點:花費學時太多;受學生思維發展水平限制,很多內容不適宜發現法;對教師的要求較高,如果教師沒有較高水平,那麼採用發現法進行教學是難以取得好效果的。
2.程序教學法
程序教學法來源於美國的魯萊西設計的一種進行自動教學的機器,企圖利用這種機器,把教師從教學的具體事務中解脫出來,節省時間和精力。這種設想,當時沒有引起重視和推廣。直至1945年,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重新提出,才引起廣大心理學和教育界人士的重視。
程序教學法是指依靠教學機器和程序教材,呈現學習程序,包括問題的顯示,學生的反映和將反映的正誤情況,反饋給學生,使學習者進行個別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程序教學主要有兩類,即直線式的程序和分支式的程序。
直線式程序是斯金納首創的。其教學過程是:把學習材料由淺入深地分為若干「小單元」,以直線式的編排,每一個小單元內容寫在一張卡片上,依次呈現給學生。在呈現每一個單元時,要求學生進行對答反應,如果答對了,機器就呈現出正確答案,然後進入下一步,否則,繼續思考回答。其模式為:①→②→③→…→(n)。
分支式程序是美國心理學家克洛德創立的。它是直線式程序的發展,採用多重選擇反應,以適應個別差異的需要。其教學過程是:將教材內容依次分為若干單元呈現給學生,在學生閱讀了一個單元的教材之後,立即對他進行測驗(測驗題有正、誤的多項選擇答案),如果選對了,就引進新的內容,進入下一單元的學習;如果選錯了,便引向一個適宜的單元,再繼續學習,或者回到先前的單元再學習一遍,然後又進行問題回答,直到回答正確後進入下一單元的學習。其模式如圖5-1。
分支式程序的進一步發展,是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CAI),這部分內容將在§ 5.4中作介紹。
程序教學法的優點:由於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因此有利於培養自學能力和養成自學習慣;有利於因材施教;可以排除師資條件對教學的影響,保證教學質量的提高。
程序教學法的缺點:教學過程呆板、單調,缺乏靈活性,容易束縛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不利於能力的培養;不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缺乏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難以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過程,不能對學習障礙及時排除。
3.範例教學法
範例教學法是在德國教育家瓦·根舍於20世紀50年代創立的「範例教學」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教學方法,指用典型範例去達到對事物一般屬性認識和理解的教學方法。範例教學法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對教學內容進行以下五個方面的分析。
(1)基本原理分析。分析教材中哪些是帶有普遍意義的內容,這些內容對今後教學起什麼作用,選擇哪些範例,通過探討範例使學生掌握哪些原理、規律和方法。
(2)智力作用分析。分析課題內容對學生智力活動所起的作用。
(3)未來意義分析。分析課題內容對學生未來學習的意義。
(4)內容結構分析。分析組成整個內容的基本要素,這些要素之間的關系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分析課題內容的整個結構。
(5)內容特點分析。分析這個課題有哪些特點,哪些內容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通過哪些直觀手段引發學生提出問題,布置什麼作業才能使學生有效地應用知識等。
範例教學法的教學步驟分為下面四個階段。
(1)以典型範例說明事物的特徵。
(2)通過對範例的認識,歸納出一類對象的普遍特徵和本質屬性。
(3)認識事物的發展規律,掌握方法。
(4)個體體會,即通過知識應用去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學習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範例教學法的優點:從個別到一般的認識過程,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範例教學法的缺點:思維方式單一,容易造成思維定勢,不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過份強調歸納,會削弱對學生演繹推理的訓練。並不是所有內容都能通過「範例」去教學,因為要受具體的內容和教學時間限制。
其大意;細讀是對教材逐字句地讀,鑽研教材的內容、概念、公式和法則;精讀是要概括內容,在深入了解教材的基礎上記憶。領讀階段約需一至兩周的時間。
⑤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目前,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直觀形式獲得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等。這些教學方法之所以經常被採用,主要是因為它們都有極其重要的使用價值,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須切實把握各種常用教學方法的特點、作用,適用范圍和條件,以及應注意的問題等,使其在教學實踐中有效的發揮作用。
(一)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通過都師和學生口頭語言活動的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
1 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中教學方法。
2 談話法
談話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 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二)以直觀形式獲得直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學生直接接觸實際事物並通過感知覺獲得感性認識,領會所學的知識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在教學圖形時較常用。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三)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以形成學生的技能、行為習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為主要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練習、實驗和實習作業等方法。我們平時常用。
1 練習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培養各種學習技能後的基本方法,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
2 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 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伯的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並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學學科常用的一種方法。
3 實習法(或稱實習作業法)
實習法是學生 在教師紐上,利用一定 實習場所,參加一定實習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關的直接知識,或驗證間接知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⑥ 數學課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講述:教師向學生敘述、描繪事物和現象。
講解:教師向學生解釋、說明、論證概念、原理、公式等。
講讀:教師利用教科書邊讀邊講
⑦ 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數學作為一門具有很強邏輯性和連續性的學科,是每個小學生都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小學數學重點是基礎知識的掌握基和學習,學習數學的標准就是能夠對該學籍范圍內的題目進行正確的解答.考察公式概念是小學數學重點要掌握的知識,下面這幾個學習方法帶你學好數學.
(同學們開講)
學習小學數學重點就是注重學習的方法,但是也需要學生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勤學多問不恥下問是學習的良好態度,他們會把你帶到一個更高的層次,掌握好學習方法,你會對每一天的新知識充滿興趣.
⑧ 小學數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1、對應思想方法 對應是人們對兩個集合因素之間的聯系的一種思想方法, 小學數學一般是一 一對應的直觀圖表,並以此孕伏函數思想。
⑨ 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中學是大學的基礎,大學教育要想有一個好的開端,就必須提高中學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就中學教師來說,人人都希望自己的教育與教學活動能高效率,但這並非易事,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諸多因素,如自己的工作能力、教育的大環境與小環境等主客觀原因,無論如何,學習、掌握、借鑒各種優秀的教育、教學方法則是非常必要的。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該了解國內外先進的數學教學方法,找出各種方法的優缺點,然後根據中學的實際情況,吸收他人教學方法的長處,使自己的教學更上一個新的台階,從而促進中學教學方法的不斷完善和發展。
國內外中學數學施教的對象都是中學生,年齡段在13-18歲,心理發展階段屬於青少年期,他們具有相似的心理和認知水平,教學內容大同小異,所要達到的目標和遵循的原則基本一致;正是由於在施教對象、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方面具有共同性,因此中學數學教學存在著可比性。比較中西方中學數學教學方法,發現有如下的相似之處:
(1)教學程序基本一致。各國中學數學講授新課基本上採用這樣的程序:老師提出問題,學生自學預習: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理解所學的內容;鞏固所學的內容;檢測所學的知識。
(2)講授法是各國中學數學教學普遍採用的基本方法。不論中國還是美國,或者西方其他發達國家,數學知識的傳授基本上是以講授法為主,其他方法為輔助。
(3)普遍重視啟發式教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都進行了程度不同的教學方法改革,中學教學也不例外。通過教育改革各國都重視如何提高學生素質、培養能力的教學,尤其重視啟發式教學思想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①
從中學數學教學實際來看,我國的教學方法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相比,存在著差別,主要表現在:
(1)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關系和作用不同。中國大部分的教學方法都是以老師為中心,有「重教輕學」的傾向,在教學過程中大都是採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這主要是我國長期的應試教育導致的。盡管我國的教育改革努力向素質教育的方向發展,但由於中考、高考對學生的影響仍然很大,使得大多數學校教育自覺或不自覺地滑向了題海戰術、應試教育。這樣的教學方法雖然有利於學生記住數學概念、數學公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較深、較難的數學知識。但弊端是很明顯的,它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興趣,束縛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國外特別是發達國家的教學方法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注意探索學生的好奇心;多採用啟發式教學方法,注重應用教育,鼓勵學生發展。在教學過程中講究自願,學生享受學習的充分自由,學習比較輕松愉快。
數學教學中學生與老師的關系不同也造成教學氣氛有明顯的差異。發達國家中,老師和學生基本上是朋友關系,可以互相自由地交往、交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輔導提示的作用。課堂上老師有目的地讓學生討論,學生可以自由出入,有時老師甚至可以別出心裁地把課本搬到野外與學生們一起在明媚的陽光下、柔和的清風中愉悅地學習。這種教學方法能促進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增加對學習數學的快樂,減輕學生壓力,造成歡快的教學氣氛,但中國學生長期以來處於嚴格的課堂管理中,強調教室、強調自己的座位,老師也不敢放開,擔心過分放鬆,會造成課堂上活潑有餘、嚴肅不足和自由散漫的混亂場面,因為學習到底不是娛樂。同時由於中國傳統思想習慣不同,在嚴重「尊師」思想的影響下造成了老師與學生之間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過分嚴肅,學生過分緊張,再加上數學不同於文科,故事性的內容少,更加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學生很容易感到疲憊懈怠,致使一部分學生特別是差生把學習數學當成是服「若役」。
(2)對培養能力與個性發展的重視程度不同。在發達國家中強調個性的培養,鼓勵學生自由發展,因而分層次個體教學方法使用得比較多。比如他們在教改中提出的非學校論的教學方法,及計算機程序教學法(把所要學的知識編成程序,讓學生面對計算機自學)。這些方法強調自學,注重因材施教,能較好地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滿足不同學生學習的需要。但這樣的教學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使學生很少聽到老師主動的講解,難以與同學進行互相幫助,互相影響;此外使學生很少接觸到課本以外的數學知識,影響學生的社會化。我國一般採用的教學方法大多是集中型吃「大鍋飯」的統一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方法雖然有利於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有利於教師全面考慮、統籌安排,教師易於把握節奏。但是容易造成優差生的嚴重分化,教學沒有針對性,不利於因材施教,實際上忽視了個性的差異。
在國外的數學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了解和溝通。如美國一些學校使用的教學日記法,學生以日記的形式記錄教學中的思維過程、心理狀況,使學生與教師能經常通過日記進行交談,教師易於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興趣及個人思維風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個體差異,教師能從學生的這些資料中綜合出各種學生的成就抱負水平、焦慮水平、意志水平,從而設計出教學方案,提高教學水平。而我國教師過分注重智力因素,相對忽視了非智力因素,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少,自然而然在他們之間形成隔膜,老師對學生的心理、情感、動機、興趣難以了解,無法得到反饋,學生的焦慮、交際需要等得不到及時的滿足。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師的教學具有很大盲目性。②
(3)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與應用數學教育的思想存在差異。國外的教學方法一般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重視應用數學教育,具體反映在注重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數學中採用的例子盡量來源於現實生活。如日本的CRM教學法(復合的現實數學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選取一些學生熟悉的事物,針對其中所包含的數學知識進行討論和探索,最後得出結論。這種教學方法深化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有利於培養他們利用數學眼光看問題和建構數學模型的意識,培養了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畢業後能較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當然如果過分地聯系難免有牽強附會之嫌。我國的教育目標雖然說重視應用教育,但至今未有與之協調的教學方法,事實上成了紙上談兵,仍然只是從數學本身的結構出發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造成曲高和寡的情形。另一方面,中國當前的教育方法對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非常有效,善解題是中國教學方法中比較突出的特點,這從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取得的突出成績可以看出。
(4)教學中使用的工具和教學媒體也存在著差異。國外由於經濟和科技發達,直觀教學手段有了極大提高,計算機輔助教學及各類教學媒體普遍被使用。隨著我國教育的改革,中國也力爭改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但由於經濟、科技等方面的原因,多媒體的普及遠遠不是近期可以實現的。③
(二)
當前我國的教育改革在極力推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因而以後教學的關鍵是如何提高學生的素質。所謂的全面素質可以概括為「四素質三能力」,即:文化科學素質、思想道德素質、身體心理發展素質、勞動技術素質等四素質和邏輯思維能力、應用能力、創造能力等三能力。故通過中外數學教學方法的比較,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我認為改進教學方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重視教師和學生的交流,改善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加強對學生的全面了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2)重視能力的培養,真正做到使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3)改進教學方法必須與改革考試制度相聯系,不破除升學率的壓力,就無法使教師與學生從考試的繁重負擔中解放出來。必須改變考試凌駕於教學之上,考試是「指揮棒」的不合理狀況,使考試成為教學的檢測手段,起輔助教學的作用。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世界上沒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學方法,因而對任何好的教學法都不能完全照搬,而應根據實際情況,吸取合理的思想和有效的成分,創立一套合符實際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不要固守一兩種教學方法,而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採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因材、因人施教是教學方法的唯一出發點
⑩ 數學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有7種常用的數學教學方法:
1.講授法是一種教學方法,教師使用口語來描述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則和澄清規則。
2..談話法又稱回答法,是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對話傳播和學習知識的方法。其特點是教師指導學生利用現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獲取新知識或鞏固和檢查所獲得的知識。
3.討論方法是一種方法,使整個班級或小組圍繞某個中心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共同探索,互相激勵,進行頭腦風暴和學習。
4.演示方法是一種教學方法,教師通過現代教學方法向學生展示物理或物理圖像進行觀察,或通過示範實驗,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它是一種輔助教學方法,通常與講座,對話,討論等結合使用。
5.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鞏固知識,培養各種學習技能的基本方法。這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實踐活動。
6.實驗法是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某些設備和材料,通過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並通過觀察這些變化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一種常用於自然科學學科的方法。
7.實習是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可以使用某些實習場所,參加某些實習,掌握一定的技能和相關的直接知識,或者驗證間接知識並全面應用所學知識。
數學教學方法(methods. of mathematics teach-ing)教學方法的一種.教師指導學生學好數學基礎知識,提高數學基本技能,發展數學才能,進行思品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它既包括了教師教的方法,也包括了學生學的方法.數學教學方法對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實現數學教學目的,提高數學教學質量,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遠在中國春秋末期和古希臘時期,就有講解、問答、練習、復習等方法的記載.古代主要採用講授法,近代推行了演示、觀察、實驗、參觀等新方法,並改進了解、談話等方法.近些年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教育學與心理學新成就的出現,資訊理論、控制論與系統論新學科的建立與發展,為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進與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
常用的數學教學方法有:啟發、講解、談話、練習、討論、演示、實習、觀察、復習等,其中,啟發、講解、談話、練習等用的較多.當前國內外正在實驗的數學教學方法有:發現、研究、自學輔導、程序教學、最優化教學、演算法化教學、「讀讀、議議、講講、練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