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將相和的教學實錄

將相和的教學實錄

發布時間:2021-01-01 04:15:54

1. <<將相和>>教學設計

《將相和》教學設計

第一篇:《將相和》教學設計

重慶市高新區森林小學 陳李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

2.能抓住人物特點,理清各段之間的聯系及各段與整篇的關系,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務求理解的讀書習慣。

3.懂得遇事要從國家利益出發,顧大局,識大體,講團結。

教學難點

准確概括人物特點,理清各段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各段與整篇文章的關系。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

1.題解。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提示學習課文的要求。(學習方法)

①寫人物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特點。

②課文是由三個獨立完整的故事結構而成,寫的是兩個人物間發生的事,學習時還應抓線索以理解三個故事是怎麼聯系在一起的。

二、指導分段

1.通讀全文,考慮分段要求。

2.討論分段。重點研究二、三兩段間過渡段的歸屬,要從內容和邏輯關繫上理解。

三、講讀第一大段

1.輕聲朗讀,讀後說出小標題,寫誰。

2.理出故事的情節(起因,經過、結果)。

3.討論:從三層內容的敘述看出藺相如是怎樣一個人。

4.小結。

①這個故事為什麼叫「完璧歸趙」?藺相如為什麼能完璧歸趙?

②挖掘藺相如的思想品質。

③設疑。這個故事與下文有什麼聯系,與全文有什麼關系。(圍繞線索考慮)

④歸納學法(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抓人物特點)。

四、用學習第一大段的方法學習第二大段,考慮怎樣理清情節,抓人物特點

五、作業

繼續閱讀二、三兩段,並思考學習第一大段結束時的設疑問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學習本文的要求(學習方法)。

2.第一大段的主要內容及藺相如的特點。

二、講讀第二大段

1.說出本段寫了一個什麼故事,是寫誰的。

2.默讀,並理清故事情節,抓人物特點。

3.討論:澠池會上發生了什麼事,藺相如是如何斗爭的?表現了藺相如什麼品質?趙國勝利的原因是什麼?

4.思考,暫不作答。這個故事還是寫藺相如,與其他故事有什麼聯系,與「將相和」有什麼關系。

三、講讀第三大段,先小聲朗讀後討論

①這是一個什麼故事。主要寫誰,故事的情節是怎樣的?

②從藺相如對廉頗的步步退讓中,進一步看出他有什麼特點,他為什麼能這樣做。

③廉頗為什麼能負荊請罪,廉頗這個人有什麼特點?

④故事的結果怎樣。

四、討論(搞清聯系)

1.課文的結構特點,是由三個相對獨立的故事組成,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系是怎樣的,它們與全文的關系又是怎樣的。

2.總結本課學習方法。

3.練習歸納中心思想。

五、作業

1.熟讀全文,歸納中心思想,歸納人物特點。

2.復習生字,練習要求聽寫的詞語。

第三課時

一、復習各部分內容及小標題,進一步明確各部分間,各部分與整篇的關系。

二、通讀全文,准確歸納中心思想及人物特點。

1.中心思想:課文突出地表現了藺相如勇敢機智、顧全大局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品質,以及他們從國家利益出發,加強團結的精神。

2.人物特點:

三、字詞練習

1.講講對「完璧歸趙」「負荊請罪」兩個成語的理解,練習造句。

2.聽寫詞語。

四、作業

1.復習本文,重點復習人物特點和文章各部分的內在聯系,以及學習類似文章的方法。

2.預習下文,要會讀,並考慮課後問題。

2. 18將相和 教案

12 將相和

一、教材說明

本課是根據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它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通過對「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記述,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經過;贊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政治遠見,也贊揚了廉頗勇於改過的精神,贊頌了他們的愛國思想。

藺相如和廉頗在文中同是熠熠生輝的人物。「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兩個故事著力刻畫了藺相如這個人物形象。「負荊請罪」這個故事則著力贊揚了廉頗的勇於認錯、知錯就改的精神。

藺相如的一升再升,官位居於廉頗之上,這是將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實質上緣於廉頗的錯誤認識:「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言辭無禮,充滿不滿情緒。理解廉頗的這段話,是一個重點,也是難點。廉頗英勇善戰,威震朝野,戰功赫赫,這是實情。甚至在「澠池之會」中維護國家尊嚴也有他一半功勞,因為「秦王沒佔到便宜。他知道廉頗已經在邊境上做好了准備,不敢拿趙王怎麼樣,只好讓趙王回去」。但是,對於藺相如的認識,卻失之偏頗。藺相如雖不能持刀作戰,但他的唇槍舌劍,同樣為趙國保住了尊嚴。何況,在「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中,他均是以性命來逼秦王,置個人生死於不顧的:「現在璧在我手裡,你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您現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可以說,藺相如也堪稱一員猛將,只不過他出入的是沒有刀光劍影的戰場,但戰斗同樣是驚心動魄的。

將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藺相如的寬闊胸襟和廉頗勇於認錯、知錯就改、負荊請罪。實際上,是緣於他們共同的愛國思想,緣於他們共同的認識:將相不和,趙國危矣!這在他們的語言中都有體現。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將相和」的故事才成為歷史上一段光彩不滅的佳話。

二、學習目標

1.學會十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召集、大臣、允諾、廉頗、抵禦、侮辱、拒絕、戰袍、完璧歸趙、負荊請罪。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和他們各自的美好品質。

4.領悟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

三、教學建議

1.《將相和》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有矛盾的發生、發展和結果,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聯系,第二個故事是第一個故事的發展;前兩個故事的結果,又是第三個故事的起因,合起來構成「將相和」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教學本課,可以有兩種思路。一種是,先引導學生比較充分地閱讀全文,從整體上弄清「將相和」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然後再精讀各個小故事,深入研究每個小故事涉及的有關問題;最後再引導學生聯系全文評價故事的主要人物。另一種是,先通讀一遍課文,大體弄清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然後,引導學生去研讀每個小故事;最後再綜合從各個故事中得到的認識,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並對人物作出評價。

2.指導學生給三個小故事加小標題,是一種概括能力的訓練。學生按課文中已出現的「完璧歸趙」「澠池會」「負荊請罪」等概括當然可以,只要基本符合故事內容的其他概括方法也應肯定,關鍵是要學生講出概括的理由。至於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系,只要學生能說出其中的因果關系即可,不必要求過高。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確:「完璧歸趙」的結果是藺相如被封為上大夫,這是他在「澠池會」後晉升為上卿的前提,而藺相如晉升為上卿,是將相產生矛盾的直接原因,有了將相之間的矛盾才有了解決矛盾的「負荊請罪」。三個故事就是這樣聯系起來的。

3.本課不但以鮮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更以主要人物藺相如的高尚品質給人啟示和教育;廉頗這位老將脫下戰袍,背上荊條,登門請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教學本課應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動心動情,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思考·練習」第一題讓學生說說喜歡課文中的哪個人物,正是這樣的目的。要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把自己的見解說具體,說清楚。多數學生可能說喜歡藺相如,有些學生會說喜歡廉頗,可能還有說喜歡趙王的,因為他善於用人,論功行賞。只要言之有理,就應加以肯定。如果有學生說喜歡秦王,也應讓其陳述理由,但應加以疏導,不能為了體現個性閱讀而否定了基本的是非觀念。

4.在指導學生精讀課文時,可結合「思考·練習」第三題,讓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組織交流討論。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梳理,理出那些圍繞課文重點、難點的問題,供學生討論;對那些跟課文關系不大的問題,可啟發學生課外去研究。

對思考題列舉的問題的討論,應使學生認識到:秦王叫人記錄趙王為其鼓瑟一事,是為了說明秦王可以指揮趙王,他們之間是不平等的,這對趙國是個奇恥大辱。而藺相如逼秦王擊缶,是為了說明兩國之間是平等的,從而維護了趙國的尊嚴;秦王知道「廉頗已經在邊境上做好了准備」,藺相如又拚死保護趙王,因此「不敢拿趙王怎麼樣」。

5.課文較長,可讓學生在熟讀全文的基礎上,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故事練習有感情朗讀。

6.三個故事情節都比較生動,適於演課本劇。可鼓勵學生在課內或課外排練並演出。可以演整篇課文,也可以演其中的一個故事。

7.本課生詞較多,應啟發學生聯繫上下文或查字典、詞典自行解決,個別較生僻的,教師可略加指點。

下列詞語解釋供教師參考。

無價之寶:形容物品特別珍貴,用多少錢也買不到。

完璧歸趙:璧,古代玉器的一種,平圓形,中間有孔。本課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國人卞和發現的一塊玉製成的璧。「完璧歸趙」指把和氏璧完好無損地送回趙國。這個成語現在常用來比喻物歸原主。

理屈:理虧。

絕口不提:因迴避而不說。

失信:答應別人的事沒做到,失去信用。

澠池:地名,在今河南省澠池縣境內。

示弱:表示比對方弱,不敢較量。

瑟:古代的一種彈撥樂器。鼓瑟,就是彈瑟。

缶:古代一種瓦質的打擊樂器。

攻無不克:攻城奪地,沒有拿不下來的。

負荊請罪:負,背著。荊,荊條,用來打人的東西。本課指廉頗光著上身,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請罪。這個成語現用來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四、參考資料

戰國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時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當時,比較強的

國家有七個,即秦、楚、齊、趙、燕、魏、韓,稱為「戰國七雄」,秦國是最強的一個。秦國地處函谷關以西,其餘六國在函谷關以東。趙國的東面是富強的齊國,西面是強大的秦國。趙國處在兩大強國之間,因此在軍事上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有關系國家興亡的重大意義。「完璧歸趙」的故事發生在秦國全力進攻楚國的時候。秦國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對付趙國,主要是用威脅的手段占趙國的便宜。

大夫一種官職,分為上、中、下三等,「上大夫」是最高一級的大夫。

卿一種官職,分上卿、中卿、下卿。上卿是諸侯下面最高的官職。廉頗在趙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的時候,因伐齊有功,已經被提升為上卿。藺相如也做上卿,但由於是文官,上朝集會時,位置在廉頗的右邊。秦漢以前以右為尊,所以課文中說藺相如的職位比廉頗高。

3. 特級教師張偉 《將相和》

http://so.youku.com/search_video/q_%E5%B0%86%E7%9B%B8%E5%92%8C

這不知道行不行,裡面有個叫課文情景朗讀(五 六)《版將相和》,你權試試看。

4. 將相和 公開課 重點

《將相和》說課稿

一、說教材
《將相和》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章。本單元的主題是走進中國古典名著,感受經典的魅力。《將相和》這篇課文是根據司馬遷《史記》中《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而成的一篇歷史故事。它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記敘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三個小故事相對獨立且又互相聯系。藺相如在「完璧歸趙」中臨危受命,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面對秦王,他審時度勢,機智勇敢地與秦王周旋,最終不辱使命,趙王封他為上大夫。在「澠池之會」上,秦王令趙王鼓瑟欲辱趙王,被藺相如識破,不惜以死相拼,逼秦王為趙王擊缶,維護了國家尊嚴。歸國後,趙王拜藺相如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心裡失衡,欲找機會羞辱藺相如,導致了將相之間的不和。藺相如無病請假、路遇躲避,他「為了趙國利益」忍辱負重、顧全大局的精神最終感動了廉頗。廉頗「負荊請罪」,將相重歸於好。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語文課程標准,結合本單元主體以及本課內容,我確定了以下三個教學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等詞語的意思。
2.通過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學習藺相如對敵不畏強暴、機智勇敢,對友胸懷寬廣、忍辱退讓的高尚品質;學習廉頗知錯就改、勇於改過的精神;學習他們兩個的愛國精神。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了解故事之間的聯系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立本課重點為通過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教學難點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抓題眼,帶動對整篇課文的閱讀,是本課在教法上的一大特色。為了避免將三個「相對獨立」的小故事教成「絕對孤立」,我將視覺撥向課題中的「和」字,有「和」必有「不和」,讓學生找出二人的不和之處,在教學中緊緊扣住藺相如的言行,採用「讀議結合、讀寫結合」的方法,步步為營,逐層推進。在讀中展開對話過程,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力求把藺相如廉頗人物形象定格在學生眼前。
學法:以讀促思、讀悟結合
五、說教具
為了更形象的展現教學效果本課我將採用多媒體課件來幫助學生更直觀的理解文本
六、說課時
本課教學分兩課時完成,今天我說的是第二課時的內容
七、說教學過程
為完成教學任務,我確定以下教學流程。
一、開門見山、直接導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8課《將相和》(板書課題)。通過預習課文,你都知道些什麼呢?(學生回答,教師相機板書:廉頗 藺相如 完璧歸趙 澠池之會 負荊請罪等)
這樣導入簡單直接,因為這是第二課時,在預習了課文之後,學生能夠找出了文章中的關鍵詞
二、理解課文,感悟人物的性格特點。
首先,從課題入手,問學生「和」在這里是什麼意思?在第一課預習的基礎上,學生不難理解「和」是「和好」的意思,就是說廉頗和藺相如和好了。這就抓住了全文的題眼,為學生把握全文奠定基礎。
接著,我進一步引導學生,他們倆作為趙國的大臣,在和好之前,是什麼原因造成他們不和呢?讓學生打開書,認真讀一遍課文,在文中勾畫出最能表現他們不和的句子。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提出的問題一針見血,切入到文章關鍵之處。
根據學生的匯報出示課件: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台!
接著在追問學生從這句話中讀懂了什麼?這個問題並不難回答,所以學生一定會這樣回答:廉頗很生氣;很氣憤,不服氣等等。師及時評價學生的回答:你們讀懂了這么多,並相機介紹立下赫赫戰功的廉頗大將軍。
出示課件:廉頗是趙國優秀的將領。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擔任趙國的大將,攻打齊國,大敗齊軍,奪取了陽晉,被任命為上卿。於是廉頗以他的勇猛善戰而聞名於諸侯各國。
這樣一來,進一步讓學生理解了廉頗大將軍這個人,對他的不滿也能夠理解。然後師要進行朗讀指導,把廉頗不滿的語氣都到位。
接著我將在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說廉頗整天這樣生氣,一心想讓藺相如難堪,結果會怎樣呢?學生會走進文本,拉進與文本人物的感情。
我預想學生會這樣回答:
他們可能會產生矛盾;會給趙國帶來不穩定,從而削弱趙國的力量;
秦王就可以乘機攻打他們,一舉消滅趙國。……
我這個時候要交代課文背景,因為(邊說邊出示課件)
戰國末期,當時有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國家並存。秦國最強大,秦要統一中國,不斷向其它六國進攻。趙國緊鄰秦國,是一個比較弱的國家,常受到秦國的侵略。
了解到當時的背景在問學生本來就弱小的趙國,如果此時兩位重臣再鬧不和,後果真是不堪設想啊。現在如果你們是趙國的一員,你能看著不管嗎?(學生答:不能);如果你們是廉頗的手下,你們能袖手旁觀嗎?(學生答:不能),那我們就要想辦法來勸勸他。現在老師

閱讀全文

與將相和的教學實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