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在教學中創設運用合理有效的評價激勵機制
讀完這本書, 我被書中的一個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故事是這樣講的:讓孩子充分認識到知識的魅力,孩子自然會被它吸引,主動遨遊於知識的殿堂。大家都知道偉大的富蘭克林,但是誰都不會想到他在幼年的時候也不喜歡學習。他有時候拿起書來想看,但是只要外面有夥伴叫他去玩或者街道上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就會把書一扔,第一個飛快地跑出去看。他家裡雖然經濟條件不是很好,但是父母還是為孩子買了好多有意思的書籍,並把這些書籍放在很顯眼的地方。有一天,小富蘭克林跑了進來,對他母親說:「媽媽,你能告訴我埃及金字塔是怎麼一回事嗎?我的一個夥伴在考我。」他母親就給他講解起來:「這個埃及金字塔其實就是埃及法老的墳墓,但是它的樣子很是奇特……」他母親把關於金字塔的各種知識都仔仔細細地告訴了他。小富蘭克林聽得很入神,心裡想:「哇,原來世界上還有這么有趣的東西啊!我怎麼以前不知道呢?」他對母親說:「媽媽,你真是太厲害了,怎麼什麼都知道啊?我希望以後變得像你這么聰明,有著這么淵博的知識。」 「孩子,媽媽不是什麼都知道,媽媽知道這些也都是從書上看來的。其實書上的知識很豐富,而且很多都是很有意思的,只要你去看,去發掘,就能變得和媽媽一樣懂得這么多,甚至比媽媽懂得還要多。」 「是嗎?媽媽。」小富蘭克林更加不解了。 「當然了,媽媽沒有去過埃及,本來根本就不知道這個事情,是書籍給了我知識。孩子,剛才你說你希望成為像我這樣的人,那麼你就要從現在開始多多地看書,汲取裡面的精華,把它變為自己的東西,這樣你就~定會比媽媽厲害。」母親繼續引導他。 「好的,媽媽,我知道了。以後我一定要好好地看書,把這些知識都學到我的腦子里去。」小富蘭克林高興地回答。從此,小富蘭克林對書籍有了興趣,經常拿來書籍翻閱,津津有味地學習裡面的內容。他母親看到這些,心裡很是安慰,但是小富蘭克林還是有點兒缺乏自製力,有時會被別的事情分散注意力。所以他母親經常在他看書的時候對他說:「孩子,你現在在看書,不要去管別的事情,你看完了才能和小夥伴們玩,好嗎?」 「好的,媽媽。我喜歡看書。」小富蘭克林大聲地回應著。然後母親就會把他的玩具放到別的屋子裡去,同時把房間的窗戶關好,盡量不讓別的事情來影響孩子的學習。就這樣,小富蘭克林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了。他不會再因外界而受影響,所以才有了後來的成就。
富蘭克林的故事告訴我們每個孩子都需要後天悉心的培養和呵護。我想我們教師更應像富蘭克林的媽媽那樣抓住機會,適時地引導教育他們,運用合理的激勵措施,讓他們充分肯定自己,感受到自己的能力,自然就會被知識吸引,他們就會滿懷信心地邀游於知識的海洋。我班有一名學生叫劉世豪,他智力有點差,他讀課文磕磕巴巴,你聽了都替他感覺累,字寫得亂七八糟,考試二十分是一大關,說實話有時我真想放棄他算了,可這又不是我的良心所允許,所以我只好硬著頭皮拖著他往前走。但這一年來他的進步令人很驚喜,課堂上我一句一句的教他讀課文,給他最大的鼓勵,只要有點進步,我就讓同學們送給他熱烈的掌聲,我又接著說道「很好,你真是好樣的,繼續努力!」寫作業我讓他寫的比別人少,只要工整就行,然後在班級里大肆表揚鼓勵,正是這不失時機的表揚和鼓勵培養了他的自信,讓他感到自己的能力並不比別人差,只要努力同樣可以成為一個「好」學生。這樣一來,他為了受到老師的表揚也為了證實自己的能力,早讀課他大聲的一句一句的練習讀課文,課間別人玩時他在那練字,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學期的培養和鍛煉,他現在課堂上積極舉手要求讀課文,雖然不是最好的,但同學們已經看到他的進步,給予了他肯定,最讓人感到高興的是,他的作業現在是我班同學學習的榜樣,雖然他寫的還是慢,但很工整,而且能獨立完成。在這個孩子身上我看到了表揚激勵的效果,今年期末考試他終於考及格了,這讓家長和老師都感到十分意外和欣慰的事情。
② 如何建立健全教育教學評價激勵機制
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研究 張建生 一、教師課堂教學評價的內涵和作用 課堂教學評價,是遵循國家的總體教育方針、依據現代教育教學理念、按照一系列的標准,對課堂教學的各個組成要素及其發展變化、對整個教學流程和教學效果進行價值判斷評估的過程。實施課堂教學評價是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開展素質教育評價工作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教育界普遍認為,課堂教學評價活動對於中小學的具體科目的教學活動具有很強的導向、激勵、診斷、改進的功能和作用,所以只有評價項目制定正確、評價標准科學、評價活動實施恰當,才能有效地通過評價的診斷機制,發現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各個方面、各個層次的問題,分析構成問題的各個要素及其主次關系,進而找出產生問題的深層次的原因;公正、客觀、科學的課堂教學評價,能夠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和激勵機制,促進教師轉變、更新專業認知領域和教學行為中存在的既有的落後的教育觀念,按照新的標准確定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學目標,多方面深入挖掘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流程,使教師更好地將素質教育總體目標和學科的具體教學目標有機結合起來,擺脫傳統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的束縛,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引導作用,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同時,科學有效的實施課堂教學評價,也有利於教育行政部門、教學科研部門加強對教學工作的管理和指導,進一步把握教育教學規律,為教學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提供一個客觀、合理的依據。 二、教師課堂教學評價的原則 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應本著以下幾個原則: 1、全面性原則。所謂全面性,指的是在評價教師課堂教學中,首先要查看其是否在總的指導思想上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其次要考查教師是否在素質教育的大前提下,認真研究落實課程計劃和課程標准,充分發揮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加強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再其次,要考查教師是否具有較全面的學科知識,是否具備較高的教學技能,能否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第四,要考查教師是否重視恰當的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否注意點撥學生探索適合自身特點的學習方法。 2、發展性原則。有些學者把這一原則看作是教學評價最重要的原則,因為追求人的全面發展是當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出發點和歸宿。在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目標,理所當然地追求學生的發展。那麼,與之相適應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也必須以發展作為參照系。在 評價的過程中,不僅要關注教師和學生的現實表現,更要重視全體教師和學生在當前水平基礎上的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和程度。這一轉變,從評價「過去」和「現在」轉變為評價「將來」和「發展」。『誠如加德納指出的那樣,到目前為止,「考試往往用來找出人的弱點而非長處」,而發展性評價希望被評價者能夠認識自己的優勢,釋放自己的發展潛能。』 ① 評價 者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評價學生學的行為、教師教的行為,以激勵師生自我發展、自我完善。 3、開放性、多元性原則。課堂教學行為不是僵死的毫無懸念的模式,由於參與雙方尤其是學生一方所具有的巨大的創造力,不可避免了決定了課堂教學中會有大量的不確定性。意圖用一個固定的標准來框定評價所有的教學行為肯定是不恰當的,這就必然要求評價的標准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與開放性本身一體兩面的是評價的多元性,多元性的評價又、蓋了多方面的內容: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價值的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多元化等等。 4、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結合。定性評價是通過分析、比較、綜合等方法,對評價對象進行概念、程度等做價值判斷,並把這一判斷描述出來。但是定性評價有時候表述出來會讓他人有不確定的感覺。『所謂定量評價,就是將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確定成具體(量)化指數,然後按照指標說明打分,通過測算,統計出分數,參照分數和查閱圖表等方式做出分析和判斷,得出基本結論。』 ② 隨著評價理論和測量技術、理論的發展,定量評價在課堂教學 評價中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深入。另一方面,由於教學活動的復雜性和模糊性,很多東西難以進行量化顯示,定性評價又是必不可少的。 5、差異性原則。在教育領域,差異是處處存在的。評價教師課堂教學質量時,就避不開這種差異。影響教師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差異性因素很多,有客觀的,比如:城鄉差異,重點校與非重點校的差異,先進教學設施和落後教學設施的差異,優秀生源與普通生源的差異。還有主觀上的差異,如教師的教學理念的差異、教學風格的差異以及教師之間的性格差異等等。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時,既要注意課堂教學的一般性要求,又要尊重教師的教學個性,鼓勵教師進行創造性的勞動,形成自己教學的特長乃至教學特色和教學風格。 三、目前課堂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的課堂教學評價中,存在著以下主要問題 1、教學評價改革與教學改革的不同步 『當前我國中小學普遍使用的課堂教學評價標准,是從20 世紀50 年代初以來經過幾十年教學實踐的不斷檢驗和修正,逐漸形成的一個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進程結構以及教師教學基本功等幾個方面的評課要求。這一評課要求,是我國中小學教師長期教學實踐經驗的一個總結概括,它是對過去在凱洛夫教育學課堂教學五環節基礎上形成的評價標準的實質性超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課堂教學的內在運行機制,並在規范課堂教學行為、保證課堂教學基本質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③ 從20 世紀末期開始,我國開始新一輪大規模教育改革。1999 年,國家頒布《面向21 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並緊鑼密鼓的在兩年內制定了義務教育階段18 個科目的新課程標準的實驗稿,對教材內容也進行了大量的調整,統編教材不再一統天下,各地紛紛組織編寫本省市的地方教材,廣大一線從教人員對新的教學方法也進行了豐富多樣的探索和實踐,積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有了豐富的感性經驗。然而,教學評價的發展卻顯示出明顯的滯後性。由於傳統評價標准巨大的慣性作用,以及評價理論自身發展的相對緩慢,直接導致了教學改革和教學評價改革的不同步。新課程強調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鼓勵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呼喚學生的主體意識,提倡人的全面發展。而既有的評價標准卻大多以工具性追求代替價值追求,重視知識體系的講授,忽略學生人格、情感的培養。評價的目的只是對被評價 者的過去進行鑒別,而不是為了幫助被評價者未來的進一步發展。 2、定性與定量評價的結合不夠好 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是理想的研究範式,但是目前兩者結合的不太密切。由於定性評價的主觀性和價值偏向性,在實際操作中受評價者自身因素影響太大,有時候甚至陷於盲目,而且沒有相應的消除干擾的對策。我們認為,定性評價不能脫離定量評價,沒有定量研究做基礎的定性研究是不可靠的。而定量評價時,各項指標的權重是否分配合理,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因素。 3 具體操作中的其他人為因素的干擾 由於評價者自身素質問題、程序組織問題甚至個人好惡等影響,在評價課堂教學時有時候出現以偏概全、平淡膚淺、敷衍了事、只褒不貶等問題,使得課堂教學評價流於形式,變成走過場,失去了應有的意義和作用。 4、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不夠 新課程標准下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主體應該是多元化的,評價主體指親自參加或體驗教學實踐活動並能有針對性的做出一些評價和對評價結果做相應的解釋工作的人。④目前的 評價主體是教師所在單位的領導和其他教學人員,這個組成結構顯然還不夠完善,理想的成員應該包括教育行政部門的教學業務負責人、各級教研員、中小學校長和教務管理人員,還有教師、學生、學生家長。這樣的組成結構,強調的是評價的多角度性,強調評價中的對話與交流,強調以前評價中所缺乏的人文因素。 5、評價的發展性連續性不夠強 由於新課程標准下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由對現狀的鑒別向對未來的發展轉化,因此,教學評價有必要體現其內在的發展性和連續性。但是目前評價是處於靜止狀態的,是對單一某次課的評價,它只能表現出教師當前的教學能力和教育理念,而不能反應被評價者過去的表現,也難以准確預測和把握未來的發展趨勢。這無論對教育研究來說還是對教師本人的專業發展來說,都是一個不利因素。 四、課堂教學評價的組成要素及權重: 對課堂教學基本要素的分析,是進行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基礎。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我們可以從信息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多個視角來分析相關因素。比如從信息學的角度出發,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科書和教師、學生都是信息的載體,教師是不再是信息的唯一傳播者,學生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一方面教師通過各種途徑、方法,向學生源源不斷地輸送著知識信息、語言信息、思想信息和心理信息,另一方面學生也隨著這一進程不斷做出反饋。信息的交換和輸送的能力及效率,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的質量。從社會學的角度看,課堂是教師和學生情感交流的場所,因此,師生間的交流是否順暢和諧,直接關繫到教學的成效高低。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課堂教學要有助於學生培養主體意識,培養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問題,最後都歸為一點:課堂教學是檢驗教師教學基本技能的綜合尺度,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主要途徑,也是考核師生雙邊活動效益的主要渠道。新課程教學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評價,要從以下幾個要素去考慮: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把握、教和學的方法、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和教師的價值取向。 (一)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要素,也是課堂教學的指針,它制約著其他要素,影響課堂教學的進程。它的權重0.15. 課堂教學目標的評價主要從兩方面來看: 1、目標的制訂:要看是否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是否符合教材的特點,是否符合學生學習的心理和習慣。這就要求目標明確、恰當。 2、目標的落實:主要看教學重點難點能否正確判斷和把握、教學方法能否合理選擇、課堂教學的實際進程是否始終圍繞目標進行,以及學生達到所預期目標的程度。 具體評價時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具體方面 (1) 教學活動開始就要給學生明確預期的目標 (2) 目標要適合不同學生的需要,具有彈性,充分考慮差異性。 (3) 設計目標要充分考慮新課標要求的三個維度的要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二)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是教學目標的實際載體,是教師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內容本身既有一定的深度,又具備一定的廣度,因此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把握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繫到教學目標能否實現以及實現多少。教學內容的權重0.30. 對此項指標的評價,要圍繞一下幾點來思考判斷: 1、 教師能否對教學內容做全局把握,合理安排,重難點突出。 2、 教師是否注意到教學內容的前後銜接。 3、 教師是否引導學生關注學習內容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4、 教師能否把內容生動直觀的呈現給學生。 (三) 教法與學法。權重0.20. 1、教學方法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所採用的方式,是課堂教學評價的對象性因素之一,方法本身受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制約,為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內容服務,又具有自身相對的獨立性。對教學方法的評價,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考慮: 首先,教學方法的選擇,要適應教學內容的需要。不同的教學內容需要不同的教學方法。李秉德教授在《教學論》中曾經指出:對以語言傳遞信息的內容,可以採用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對於需要直接感知的內容,可以用演示法;對於技能課,可以用實驗法、練習法、實習法,還有適合欣賞的陶冶法,適合探究內容的發現法、探究法等。此外,還要講究各種方法的結合。 其次,教學方法要適應學生的特點。要面向全體學生,避免只面向中等生甚至少數優秀學生。要確保所有同學都受益,這是因材施教的要求,是教學差異性的要求。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性格特點、學習習慣等,靈活採用多種教學方法。 第三,教學方法的選擇要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探究精神,培養創造力。 2、學的方法是學生學習課堂教學內容的方法,在傳統教學評價中對學法的考慮幾乎是忽略不計的。在新課程背景下,強調學生的主體意識,提倡學生的自我發展,要求學生學會學習,所以教學評價重心應該從「評教師」擴展到「評課堂」,這樣學生的學法也就自然而然的進入了我們的評價視野。引入對學生學法的評價,是對以前教學評價標準的深化,也是對以前教學評價標准內容的擴展,更重要的是,它標志著教學評價從傳統向現代的轉化。 學法的形成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教師的引導和點撥。教師要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努力發現學生學習的特點,推究其中的規律,然後再與學生交流探討,適時點撥。二是靠學生自己的探索。學生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經過多門學科的學習,聽過多個教師的講授,再加上大量的練習和考試,會逐步感悟總結出一套適合自身特點的學習方法。 (四)教學過程。權重0.2 教學過程是處理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教學過程由一系列相互銜接的教學環節組成。新課程標准下的教學,更加強調教學進程的重要性和創新性。傳統的教學是結果教學,它的最高意義在於一切課堂教學環節都面向最終結果,在授課結束階段通過主講教師的總結得出一個令大家滿意的結論。這個過程中教師基本上唱獨角戲,即使不時有學生的問答也不過是點綴或鋪墊,都處於次要、從屬的地位。新課標提倡採用過程教學,這個過程則相對提高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再主張教師的權威性,在整個過程中強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理解知識形成的過程,並且懂得知識形成的基礎以及和其他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同時,這個過程中還伴隨著師生共同的情感體驗、人文關懷,伴隨著各種價值觀的碰撞。 課堂教學進程的評價也從四個方面去進行: 1、考察課堂環節是否活潑而不死板,充實而不空洞。看環節與環節之間交替是否自然,能否做到井然有序。 2、考察是否把教學過程作為一個探求知識、訓練思維、培養能力、摸索方法的過程。 3、考察是否注重對學生的引導,是否注重對學生做出高質量的有針對性的評價。 4、考察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情況。主要看學生參與度。如何評價學生的參與度呢?到目前為止,對學生參與度大多是用描述性的模糊表達法,比如說「學生思維活躍」、「學生發言積極」。這種描述往往因缺乏具體支持載體,說服力不夠。沒有親自聽這節課的人很難從這種描述中了解真實的課堂情況。因此,研究「學生參與度」需要明確具體的方面,比如:是否能圍繞教學內容主動提出問題?問題的質量如何?是否足夠具體鮮明的針對性?是否主動參與信息的獲取、處理、匯總與交流?學生對課堂作業的態度如何?是否認真、主動完成? 6 7 6 7這些因素的明確,對科學地進行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具有重要意義。 (五)教學效果。目標、過程、方法的最終歸宿是效果,效果也是目標、內容、方法和教學進程的綜合反映,是各種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顯性和隱性結果。以往的評價多採用教學效果這個概念,更多的評價著力點還是教師。新課程下的效果評價重心應該向學生轉移,學生的表現是評價課堂教學的最終的衡量標尺,也是衡量教師工作的一個重要標尺。但是這個轉移,絕對不同於以往的通過學生成績來論英雄。我們認為,教學效果的評價,要考察學生的學習能否把注意力、興趣投放在所學習的內容和過程中,這是課程情感態度體驗和培養的過程;要考察學生是否明白要做什麼、為什麼去做、怎樣做?要考察學生能否與他人有效合作,培養社會化的人格;學生的學習結果與自己的預期目標、教師的預期目標的符合程度如何等等。當然,在評價效果時,要堅持相對評價、絕對評價和自我評價的有機結合。 (六)課堂教學取向 課堂教學取向,是教師在教學中所體現出來的一種教育思想的發展取向,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這一關鍵要素的行為是否發生了真正的變化,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新課程改革的成敗,課堂教學中教師表現出的教學行為是我們觀察、分析、評價課堂教學時要重點關注的。 1.由重「教」向重「學」轉變 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即要以學定教,而不是以教定學。現在許多教師在備課時認識到不僅要備教材而且更要備學生,但從教學實際行為中反映出來的情況卻往往是:「備教材」主要是記住教材上的標准答案,「備學生」就是如何把學生引向「標准答案」。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於那些不符合「標准答案」卻經過學生自己思考的有創造性、有個性的不同的回答,不是忽視就是給予否定。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就是一個背誦「標准答案」 的過程。 2.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 從重結果轉向重過程也就是從重學生學會轉向重學生會學,教師要注重揭示知識的發生過程、暴露知識的思維過程,從而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思維得到訓練,能力得到發展。 3.由重視對答向重視對話轉變 新課程把教學定位為師生交互、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對話」 意識。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即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教師只有在課堂上與學生真正地進行了思想和情感交流,教學才能切入學生的經驗系統,課堂生活才成為師生共存的生活。 4.由重「傳授」向重「指導」轉變 信息時代,任何一個人都無法避免不斷的知識更新,以求跟上時代的步伐。認為教師是知識之源,兒童是等待教師灌輸知識和智慧的空的容器的觀點在信息時代已經站不住腳。教師的角色主要不再是信息的傳遞者、講授者或組織良好的知識體系的呈現者,而應成為挖掘資源的向導、尋求真知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發展元認知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的、寬容的課堂氣氛。 轉載
③ 如何建立激勵機制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在現代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創制多媒體教具,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善於把課上得生動活潑、樂觀有趣,實現最優化教學,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一、情境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積極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多媒體電腦技術以其鮮明的圖象、生動的形象和靈活多變的特點能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採用多媒體計算機手段,能使呈現的教學內容聲、畫同步,視、聽結合,運用多媒體技術圖、文、聲、像等豐富的媒體表現功能,創設教學情境,使教學形象化,把學生帶進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氣氛中,使學生具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的慾望;甚至能把對知識的學習融入新穎別致的娛樂形式中,發揮寓教於樂的學習優勢,使枯燥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把學生的認識過程、情感過程、意志表現有機地統一於教學過程之中,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理論去感知、去理解。例如: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截取功能,插入電視上關於長江、黃河源頭出現冰川上移、源頭多處斷流,植被退化;黃河斷流的天數增加、長江的特大洪水以及近幾年來北方頻繁出現的沙塵暴和沙進人退等鏡頭;同時設置一些音響效果,使學生猶如置身其中,認識我國生態環境總體在惡化的基本狀況,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提高學生的環保觀念。 二、感受直觀,突破重、難點 多媒體計算機,可以把文字、圖形、聲音、動畫、視頻等信息集於一體,全面刺激人體多種感官,能使學生從多角度接收信息,獲得極為豐富、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感性認識即是對事物表面諸多方面現象的認識)。在此基礎上使學生的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理性認識即是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從而解決課堂中的重點、難點,特別是難點,激發興趣、熱情。如教《海底世界》一課,課文的重點是要使學生了解,海底景色奇異在什麼地方,學生很難理解這一點,為了平緩教學的坡度,突破這個難點,更好地激活學生的學習氣氛,我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運用錄象這一電教媒體,讓學生觀察海底世界的景色,並輔之以配樂解說,讓學生真切地感受體味海底世界景色的神奇與絢麗,有效地解決了學習中的難點問題,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利用新鮮感,調動積極思維 學生求知強烈,學習興趣就濃,求知慾的產生需要新奇的刺激。學生學習文化科學知識,要有新鮮感才會有興趣和動力。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再敘述這些事例和數據,學生就會有種似曾相識之感,而對於求知慾旺盛的學生來說總是「喜新厭舊」的。因為新,學生就想先睹為快,先聽為樂,學生思維就更容易被調動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多媒體電腦具有強大的截取功能,通過電腦網路,能及時利用電視、報紙等各種媒體上最新的國際和國內事件、最新的社會動態,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去分析、說明教材中復雜、抽象的理論知識。再加上學生本身對電腦的好奇,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電腦進行輔助教學,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材中,古代詩歌佔有一定的比重。這些詩歌語言精練,意境優美,寓意深邃。但由於小學生知識面狹窄,生活閱歷淺,表象儲備貧乏,對詩歌中所描繪的社會時代、人物思想、風土人情感到疏遠,因而古詩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題。古詩教學中採用電化教學媒體並合理運用,不僅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想像能力,還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如《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絕妙,但僅憑教師口頭講解,學生始終難以理解、一會。而錄象地恰當運用就解決了這一難題。教學時,教師先提問:「生」字是什麼意思?詩人為什麼不用「升」而用「生」呢?緊接著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觀看錄象,畫面上:草木蔥蘢,蒼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巒疊嶂,而香爐峰此時正被煙霧籠罩,在陽光的照耀下,一團團紫煙不斷從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勝收,錄象將古詩中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具體的動態畫面。 四、提高時效,集中注意力 教學信息的傳遞需要一定的時間,課堂教學要設法加快節奏,提高信息傳播密度,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有限時間,盡可能多地傳授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傳統條件下的課堂教學,很難做到這一點。課堂教學常常會被一些與教學內容並無直接聯系的事情佔去不少時間,而且效果不佳。如板書,不僅會影響課堂教學時間的充分利用,還會打斷學生的連續思維,有時還有個別學生趁機講話,做小動作,破壞課堂紀律,影響教學效果。現代多媒體電腦則具有傳播速度快、預設性能好的特點,許多准備工作和課堂上與教學無關或關系不大的操作等待過程都能省略或事前准備好,從而避免了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的無謂佔用。使用多媒體電腦教學,能調動最適宜的教學資源參與活動,緊縮時間安排,交替媒體顯示,減少常見知識的講解篇幅,加大關鍵要害處講授力度,提高知識傳播密度,形成快節奏、高密度的現代課堂教學特點。另外在板書時設計不同的交互方式,板書不同內容,同時對板書進行整體美化設計,使學生在優美的環境中集中注意力。 五、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習興趣 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是教學必須堅持的根本原則。能否堅持這一原則是學科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當前學生中產生厭學情緒不在少數,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學生認為所學理論與實際相脫節。客觀實際是發展變化的,尤其一些基礎知識、理論又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再加上學生年齡又普遍較小,缺乏辯證思維能力和整體認識能力,總是錯誤地認為是空論、騙人的。因此,在教學中,要藉助多媒體電腦,根據不斷變化的客觀實際,聯系學生自身的實際、學生周圍的社會現象、國內外大事,把學生的已知概念、原理和觀點與最新的客觀實際、最新的 熱點相結合起來製成教學課件,進行輔助教學。「理論是灰色的,生活之樹是長青的。」只有這樣,才能糾正偏見,激發學生聽課興趣,增進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深化、理解,把枯燥無味的理論變得充滿生機和活力。例如:將冬天雪後,天寒路滑,學生行走困難,紛紛跌倒;和學生上課自覺遵守紀律獲得聽課自由,以及學生參加的公判、公審大會材料等製成課件進行輔助教學。當學生看到自己行走的滑稽形象時就會忍俊不禁,違法犯罪遭到逮捕、判刑的鏡頭時就會引發深思。學生在這笑聲和深思中領悟到自由和紀律、法律是密不可分的,認識到自由是有條件的、絕對的、不受限制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從而提高學生學法、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增強法制觀念。 聯系實際製成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能使學生產生親切感、認同感,以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激發學生樂於寫作。在作文教學中。教者不難發現有許多學生怕寫作文,寫作文時常常是敲額頭、皺眉頭咬筆頭,好半天也開不了頭,即使寫了也是三言兩語,而且病句錯字連篇。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選用視聽媒體創設情景,強化學生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有了興趣,產生了寫作慾望,才能用心作文,從而提高作文教學效果。如在「三、八」婦女節前,讓學生寫《誇誇我的好媽媽》、《媽媽我想對您說……》等,但容易寫空話、套話。為此安排學生看《世上只有媽媽好》的VCD碟片,那朴實而真摯感人的畫面及凄婉動人的音樂強烈地沖擊著學生的感官齊上陣,讓他們始終處於興奮狀態,注意力集中,不斷將間接經驗內化為直接經驗和表象,豐富了寫作素材,使「巧婦」常為「有米之炊」。 指導學生寫《可愛的小動物》時 ,讓學生觀看有關的CAI課件,當屏幕上展示出二、三十種小動物時,教室里立刻沸騰起來,學生面對這一群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歡呼雀躍,他們想說的願望也立刻被調動起來。這時教師再讓學生同桌相互解說、小組討論、大家交流,學生的話匣子一下被打開了,個個說得開心,也為寫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六、集體參與和及時反饋,促使主動學習 沒有師生一同平等參與,就不會使學生對學習有強烈的感情和濃厚的興趣。沒有信息反饋,任何教學行為都是盲目無序的。要讓學生參與教學,關鍵就在老師是如何讓學生參與。老師「問」,學生「答」,站起來回答問題的,只能是一次一人,同一問題不可能都一一問到,這會使一些學生產生一種僥幸心理,肯定不會叫到我,因而就不會去思考;一些積極思考、希望表現自我的學生在一次次失望中又會淡化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電腦手段,能讓全班學生始終積極主動並渴望參與,保持旺盛的學習勁頭。同時,學生在不斷地參與實踐中獲得愉快的、成功的情感體驗,從而使他們參與品質也會得到培養和提高。反饋信息能使學生處於最佳思維狀態,提高教學實效,確保教學目的實現。反饋除作業反饋外,更重要的是在課堂教學中及時反饋,它易於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積極思維。但在傳統教學中,限於時間和人數,反饋並不能隨時而廣泛使用的。如對回答結果的評判,只能有老師一人,難以形成「百家爭鳴」,這不利於學生發散思維形成。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功能能夠進行及時反饋,有利於強化學生的參與情感。反饋時重點給學生提供「成功」機會,讓學生品嘗到成功「滋味」,使不同層次、類型的學生都感到滿足和有成就感,以增強學習的熱情和興趣,主動學習。如教學《荷花》一課,課文語句優美,用詞精確,有一種超然的意境之美,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一切呢?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做了如下設計: (1)配樂示範朗讀,把學生帶進優美的情景之中。 (2)學習荷花的姿態時,用CAI課件展示荷花的千姿百態,引導學生觀察,體會荷花的優美。 (3)配樂欣賞,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總之,多媒體電腦與教學結合起來,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從被動教育向主動教育的轉變,有利於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之轉變,有利於從知識教育向智能教育的轉變。但在這里要強調的是:在現代教學中,教師仍然起主導作用,學生起主體作用,多媒體電腦教學只起輔助作用。它主要用於解決課堂中的重點、難點,特別是難點,激發興趣、熱情。
④ 激勵機制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教師的權益應得到哪些保障
第二章權利和義務 第七條教師享有下列權利: (一)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 (二)從事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 (三)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品行和學業成績; (四)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 (五)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 (六)參加進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 第八條教師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二)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三)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 (四)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五)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 (六)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第九條為保障教師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提供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教育教學設施和設備; (二)提供必需的圖書、資料及其他教育教學用品; (三)對教師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中的創造性工作給以鼓勵和幫助; (四)支持教師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 本回答由法律法規分類達人 胡海天推薦
⑤ 教師專業發展激勵機制 是指什麼
1、建立教師激勵機制的目的在於促進教師的成長,使教師學會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師,並努力成為一名優秀教師或專家教師,使教師成為學校教育事業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對教師進行激勵的過程,也就是引導教師不斷學習,擴充新知識和新技能,樹立新觀念,新思想,全面提高教師素質的過程。因此,可以根據學習原理,建立激勵教師不斷學習的機制,使教師在學習中不斷成長。
2、激勵措施
(一)根據行為強化理論,矯正與塑造教師的行為,激勵教師成長 對教師的良好教育教學行為,比如,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等,應給予獎勵,這就是正強化;對教師的不良教育教學行為,比如,教學混亂、體罰學生等應給予必要的懲罰,這就是負強化。這樣,可以通過獎優罰劣,獎勤罰懶,激勵教師不斷努力,塑造教師良好行為。必須強調的是,對教師行為的獎勵或懲罰,一定要及時,即強化要及時,才能獲得預期的效果。
(二)根據認知理論,加強對教師的管理與培訓,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改變教師原有不良認知,建立新的認知。有的教師缺乏對教師職業的正確認識,錯誤地把自己看作「教書匠」;有的教師專業思想素質有偏差,不懂得如何培養學生,也沒有掌握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方法;因此要加強相關知識的培訓和教育。
⑥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運用評價激勵機制
倪亞琴一、激發興趣與引導參與相結合 學生的興趣是學習動機最活躍的成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在英語教學中要精心備課,挖掘課本的生動之處,採用靈活多變的方式,把枯燥的課文編成活靈活現的小故事。 把抽象的語言、單調的詞彙具體化。詞彙教學在英語教學中被認為是最枯燥,最乏味的。部分學生因為詞彙沒有掌握而放棄英語學習,如果把詞彙放在句子中,再運用多媒體把抽象的文字元號用絢麗多彩的畫面呈現,並伴以教師的肢體語言或表情來輔助表現,就會把抽象的詞彙具體化,形象化,適應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實施分層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提問時適當降低難度,引導他們積極思考,幫助他們找到薄弱的原因,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因為困難生一般認為什麼事都不如別人,教師要設法使他們感到自己並不比別人差,有能力做好任何事。因此教師要對他們多付出一點愛心,捕捉住每一個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表揚和鼓勵,從而消除其自卑感,振奮精神,去創造更多的閃光點,如學生沈傑喜歡唱歌,但就是不學英語,針對這一點,我在英語課上有意識地多接近她,教她簡單的英語歌曲,因為歌曲能激發她的學習興趣,幫助她鞏固記憶所學的語言材料,培養對所學語言的節奏感和提高流暢程度,效果明顯。對優等生適當提高難度,訓練他們高一層的思維能力。使學困生「笑一笑」體驗到自己的進步,受到鼓舞;使優等生「跳一跳」更上一層樓。這樣即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激活了上進心,使各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提高,都有收獲,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良好的師生關系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偉大的文學家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師的一次關心,一聲問候,一次鼓勵,一次提問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教師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感染學生。當學生感受到教師深厚的情感時,才樂於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和道理。 英語課堂教學中融洽的師生關系,活躍的課堂氣氛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不僅能使優等生因成功而笑,而且也能使後進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克服困難,積極進取,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每個學生都渴望進步,渴望知識,一次考試沒考好,教師不應嚴厲批評,諷刺挖苦,而應幫助他們分析問題,查明原因,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做得正確、適時、恰當,哪怕是學生微小的進步,也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 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能從教師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贊許的目光,一個滿意的手勢中得到激勵,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課堂上對回答問題好的學生教師經常要用「good,very good, wonderful, well done」等語言進行評價,或教師帶領全班鼓掌表示鼓勵,使他們學習的熱情進一步提高。 競爭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我們教師在課堂上應開展各種競爭活動。現在的新課堂上,我們經常進行一些競爭活動,如書寫比賽、朗讀比賽、單詞競猜、會話比賽等,學生與學生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展開激烈的競爭。學生們都能積極踴躍參加,即使學習困難的學生,也不甘心在課堂上的各種競賽活動中落後,這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變苦學為樂學,使學生的大腦處於最佳學習狀態,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也培養了現代人所需的競爭意識。通過這種方式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同時讓某些學習不主動的學生也有一股勇於參與的勁頭。以比拼來促使學習興趣的提高。只要調動了部分學生,那整個班的積極性就會相繼調動起來。他們的自主、合作學習習慣將潛移默化地在這種比一比的形式下逐漸形成。 四、建立激勵機制的方法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只有正激勵而沒有負激勵是不可取的。因為負激勵在某鍾程度上也能產生良好效果,有時甚至產生更強的反作用力。但在實施時應注意: 1.要切中要害,有的放矢。批評教育學生要弄清學生錯誤的現象及其本質;要就事論事,不要把學生以往的錯誤都數落出來,這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感。 2.語言要恰當,使之易於接受。不要用尖刻的語言對學生進行暗示、諷刺、打擊,要使用教育語言,可適當加入幽默、高雅的成分。如有的學生單詞不過關,分不清few 和a few的區別。教師可以說:假如你向別人介紹你是重友情、愛交際的人,應說:I have a few good friends. 可你卻說成:I have few good friends.別人會怎樣想你?還會與你友好相處嗎?教學是使用這些語言即不傷害學生,有指出了其錯誤的嚴重性。 3.不能對學生進行體罰。有的教師對學生進行體罰;有的教師當眾辱罵學生,這樣有害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4.在一般情況下,要多用正激勵,少用負激勵。 五、合理使用激勵機制,因材施教 1. 對自尊心極強或不強的學生,不宜採取負激勵,而應採取正激勵。自尊心極強的學生對於批評很敏感,用負激勵會挫傷其積極性,使其產生自卑感。自尊心不強的學生各種各樣的批評已在其頭腦中趨於飽和,因此已對批評很麻木。對這兩種學生,若給予他們適當的正鼓勵,激起他們心靈的火花,會產生較好效果。 2. 對總是「自我感覺良好、飄飄然的學生」,應使用負激勵。這些學生往易於滿足,對於自己的英語學習常常是沾沾自喜,故步自封。因此,教師要及時指出他們的缺點、不足,使其有更大進步。 3.對那些有一定自尊心、較情緒化的學生一定要將正激勵與負激勵結合起來並用。在他們為成功驕傲時,用負激勵使之降溫;在他們為困難消沉時,正激勵使之升溫。 總之,激勵機制在英語教學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應該貫穿於英語教學始終。憑借這種激勵機制,能廣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者單位:如皋市江安鎮濱江初級中學)
⑦ 如何在數學課堂運用激勵機制
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獲得情感體驗,誘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投入到探索新知識的學習活動中。
如:在教「圓的認識」時,首先向學生提出,你們見到哪些物體及其件是圓形的?學生會說:車的輪子、盤子、圓桌、圓盤„„接著又問:車輪為什麼是圓的?四方形的、三角的、橢圓形的行嗎?同學們齊答:不行。為什麼圓的就行呢?接著再將它們的輪子嘗試換成長方形或三角形等形狀(課件出示),行進時情形又是怎樣?(行進時會顛簸),學生個個笑得前仰後翻,連連擺頭,感到非常不舒服,最後再換成橢圓形的,同學們都說:「也不行,沒法坐。」這時教師接著說:「為什麼圓的輪子就行呢?而其它形狀的不行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通過教師這短短幾句誘發式的提問,一石激起千層浪,既創設了學習的情境又調動了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情感。情境教學需要有一個和諧平等友愛寬松的課堂氣氛,讓學生處在無拘無束,心情舒暢,精神振奮的狀態之中。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情緒激昂,也只有這樣才能閃爍智慧的火花,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使學生一開始就處在一種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