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在三顧茅廬里,劉備是個怎樣的人
在三顧茅廬里,劉備是個尊重人才、求賢心誠的人,體現出劉備對諸葛亮的密切相處。。
② 語文蘇教版四年級下三顧茅廬的課文
三顧茅廬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三國時?州長社人,為著名謀土)和司馬徽(叄國時?洲陽翟人,也是著名謀士)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陽縣)卧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准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之句。於是後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裡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③ 四年級下冊蘇教版 《三顧茅廬》有幾個多音字
《三顧茅廬》多音字
1. 拜(bài、bái)
2. 著(zhe、zháo、zhuó)
3. 塞(sāi、sài、sè)
④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天天練8三顧茅廬的修改病句怎麼寫
A、分析語病:
成分殘缺 語意重復 前後矛盾 詞序混亂
搭配不當 指代不明 關聯詞錯 用詞不妥
不合邏輯 誤用標號 錯字別字 類屬不清
例句:
看了這部電影,使我很受啟發。(成分殘缺)
商店裡,張阿姨正在熱情地為顧客。(成分殘缺)
我學到了許多不少的科學知識。(語意重復)
大概還有一個月左右,我們就放假了。(語意重復)
我斷定小明大概不會來了。(前後矛盾)
油菜地里有一片金黃色的菜花,真是五彩繽紛。(前後矛盾)
許多附近的小孩都跑來看節目。(詞序混亂)
打乒乓球活動對我是很感興趣的。(詞序混亂)
我看到了盛開的鮮花和悅耳的鳥叫聲。(搭配不當)
我們一定要發揮成績,改正缺點。(搭配不當)
小強和小明邊走邊談,他請他到他家裡去。(指代不明)
雖然天氣惡劣,但是我們總是堅持上學。(關聯詞錯)
老師,您調離學校後,同學們都非常懷念您。(用詞不妥)
小王說得很對,我們應該附和他。(用詞不妥)
冬天常常打雷。(不合邏輯)
童年時代,我常在後山拔兔兒草,捉蟋蟀,采草莓。(誤用標號)
做人應該實是求是,勇於承認錯誤,不能一味豎持自己的錯誤觀點。(錯字別字)
我喜歡讀的書有《西遊記》《少年先鋒報》和《十萬個為什麼》。(類屬不清)
⑤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蘇教版三顧茅廬可以分幾個大段
可分為三大段
一,第一小節。
二,二到四小節。
三,五小節。
買本課課通,名師點撥,就可以了
⑥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天天練8三顧茅廬的修改病句怎麼寫
8 三顧茅廬
劉備兩次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誠心誠意地邀請他出山,輔助自己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但都沒有見著。
冬去春來,劉備決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結拜兄弟關羽和張飛都不同意。張飛嚷到:「這次用不著大哥親自去。他如果不來,我只要用一個麻繩就把他捆來了!」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張飛答應不再無禮,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們來到隆中,只見那裡的山岡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卧龍。岡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上前輕輕敲門。出來開門的童子告訴劉備,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階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諸葛亮翻了一個身,有朝里睡著了。有等里一個時辰,諸葛亮在悠然醒來,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
諸葛亮分析了群雄紛爭的形勢,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後取勝的策略。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雲霧見到了青天。
諸葛亮出山後,劉備把他當做自己的老師,兩人同桌吃飯,同榻睡覺,一起討論天下大事。劉備高興地對關羽、張飛說:「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
=可能會有一些小錯誤,請諒解。
想題目:如果是自己習作,要想從生活中選出一個什麼題目來寫(這個問題以後我們另講,今天不練習);如果是別人出題,就要想如何扣題,如何不跑題。它解決的是「帽子」的問題,一定不要張冠李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