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五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三首清

五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三首清

發布時間:2020-12-30 20:40:03

Ⅰ 五年級下冊課文第五課《古詩詞三首》的主要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抄第五課《古詩詞三首》分別是《牧童》《舟過安仁》《清平樂·村居》

拓展資料

1.牧童

唐代:呂岩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卧月明。

2.舟過安仁

南宋: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3.清平樂·村居

宋代: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Ⅱ 五年級下冊語文書「古詩詞三首」資料

《牧童》(唐)呂岩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內,不脫蓑衣卧月容明。
《舟過安仁
舟過安仁 南宋 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清平樂村居》
茅檐②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③相媚好④,白發誰家翁媼⑤。 大兒鋤豆⑥溪東,中兒正織⑦雞籠。最喜小兒亡 (無)賴⑨,溪頭卧⑧剝蓮蓬。

Ⅲ 五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三首

《牧童》(唐復)呂岩制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卧月明。
《舟過安仁
舟過安仁 南宋 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清平樂村居》
茅檐②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③相媚好④,白發誰家翁媼⑤。 大兒鋤豆⑥溪東,中兒正織⑦雞籠。最喜小兒亡 (無)賴⑨,溪頭卧⑧剝蓮蓬。

Ⅳ 五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三首清平樂。村居小練筆!快啊...

清平樂 村居 改寫
明媚的夏日清晨,天空蔚藍如洗,小村莊在群山環抱中顯得格外溫情,村裡的小溪似乎也被著迷人的景緻所陶醉了,忍不住一路歡歌奔向遠方。溪邊的小草長得正茂呢,他們在清晨的微風中爭相招手。溪里正盛開著一朵朵蓮花,如婷婷玉立的少女一般。
溪邊的茅屋前坐著兩位老人,滿頭銀發,衣著簡朴,臉上的每一條皺紋都充滿了快樂!你聽:「老翁摸著鬍子得意的說;「莊稼長得這么好,今年一定好收成啊!」老婦忙為他斟上一杯酒:「你看我們三個兒子多能幹啊!」兩個人的對話在微風中極為動聽……
老翁往旁邊的田地看去: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男子挽者袖子,露出粗壯的胳膊,拿著把鐮刀正飛快地除著地里的雜草。黝黑的面龐滿是大汗,但他的臉上卻洋溢著喜悅直情……
老翁端起酒杯一飲而盡,帶著醉意說:「這小子,和我當年一樣有力氣啊!」語氣中盡是驕傲。
老婦邊斟酒邊說:「別忘了咱當年也有一雙巧手啊!看,二兒子編雞籠時的靈巧不和我當年一樣嗎?」
老翁頷首點頭,目中盡是贊許,在他們身邊不遠處,二兒子正在一棵樹下坐著,雙手靈巧地用竹片編著雞籠,他的身邊堆放著幾個已經編好的精緻的雞籠。二兒子眼神專注,手指靈巧如飛……
兩位老人對視一望,會心的笑了。
這時,一陣銀鈴般的笑聲在風中飄灑開來。
兩位老人循聲望去:
只見一個五。六歲大的小男孩正爬在溪邊,伸手去摘蓮蓬。他邊樂呵呵笑著邊摘下一顆好大的蓮子,放入嘴中。然後躺在溪邊青草上剝著蓮蓬,蓮子一落如口中。清晨的陽光灑在他身上……
「哎,就數他最淘氣!」老婦邊笑邊搖頭。
老翁喝著酒,笑得兩眼眯成了線:「可愛啊!可愛,這淘氣的小鬼!」
微風陣陣,撫摸著大地,也撫摸著這快樂的一家人。

改寫《清平樂·村居》
溪邊有一戶人家,一家五口就住在一間又舊又破又小的茅屋裡。但能看出來,他們生活得很幸福,快樂。
茅屋前有一對白發蒼蒼的老夫妻,他們剛剛喝了一些酒,從他們紅彤彤的臉上可以看出他們略帶醉意,靠在一起,用吳地的方言一起飲酒作樂。老翁說:「我說老伴,你喝醉了。」老婦說:「你才喝醉了呢,我清醒得很!」 「哈哈哈,哈哈哈!」笑聲從屋裡慢出來了。
多麼無憂無慮的老人啊!
茅屋後面有一棵棵蒼翠挺拔的竹子,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山巒,透露出鄉村恬靜的氣息。茅屋旁有一條小溪,河水清澈透明,河裡的游魚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老夫妻的大兒子獨自一人扛著鋤頭,戴著草帽,去小溪東邊的豆地里除草了。
屋外的空氣清鮮,小溪旁長有許多嫩綠的草,小溪里長著碧綠的荷葉,有的還結了蓮蓬。雞在「咯咯」地叫,彷彿在說:「我們的「房子」在那兒呀?」二兒子正用自己最快的速度編織雞籠。織啊織,就差一點兒就織完了。雞好像也知道二兒子正為它們織雞籠,所以就在二兒子身旁飛來飛去,有時還友好地啄一下二兒子的小腳丫。
小兒子呢,也幹不了什麼事情,只能趴在小溪邊,一邊調皮地逗著游魚,一邊剝著蓮蓬吃,還一邊嘮叨著:「一顆,兩顆,三顆··· ···。」搖著小腳丫的樣子真令人喜愛!
多麼幸福的家庭啊!

Ⅳ 五年級下古詩詞三首意思

1、《牧童》

譯文:

遼闊的草原像被鋪在地上一樣,四處都是草地。

晚風中隱約傳來牧童斷斷續續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後的晚霞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圓月。

原文: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卧月明。

2、《舟過安仁》

譯文:

一隻漁船上,有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槳,坐在船中。

怪不得沒下雨他們就張開了傘,原來他們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當帆讓船前進啊。

原文: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3、《清平樂·村居》

譯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的老人是誰家的呀?

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於編織雞籠。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卧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原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5)五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三首清擴展閱讀:

一、《牧童》創作背景

鍾傅原本是一個書生,因李憲推薦做了蘭州推官,但是仕途不順,多次被降職。鍾傅在鎮守平涼(今甘肅省平涼縣)的時候,曾經與一位道士閑游,看見一個牧童牽著一頭大黃牛來到院子里。道人說此牧童會作詩,鍾傅不信。牧童應道人之請,即興作下此詩。

二、《舟過安仁》創作背景

詩人在1192年乘舟路過安仁縣(現在的江西省余江縣)時,看到兩個孩童以傘當帆來使船前進。詩人被孩童的稚氣和可愛行為感染,從而創作了此詩。

三、《清平樂·村居》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辛棄疾閑居帶湖期間。由於辛棄疾始終堅持愛國抗金的政治主張,從二十一歲南歸以後,他一直遭受當權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

從四十三歲起,他長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饒)閑居達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滅,使他在隱居中更加關注農村生活,寫下了大量的閑適詞和田園詞。這首《清平樂·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Ⅵ 五年級下冊古詩詞三首的翻譯一句一句的翻譯

《牧童》: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牧童內聲悠揚的笛聲容.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後的黃昏時分.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舟過安仁》:一隻小漁船里坐著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劃船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打傘,原來是想藉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清平樂·村居》:房子是用茅草蓋的,屋矮檐低;門前有一道溪流,岸邊長滿青草,綠水青草相映,更顯得碧清可愛.不知是誰家的兩位斑斑白發的老夫妻喝過幾杯酒後,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語對話,互相取悅,語調柔媚親昵. 大兒子在河東的豆田裡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子,只有我最喜歡的頑皮的小兒子在河邊爬著卧著剝蓮蓬玩.

Ⅶ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結合注釋,說說每首詞

牧童

1.課文簡說。

《牧童》一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晚風吹拂著野草,還沒見歸來的牧童,卻先聽見隨風傳來的牧童悠揚的愈來愈近的笛聲,笛聲時續時斷,隨風飄揚。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他連蓑衣也不脫,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詩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聲音,這生動的一幕,是由遠及近出現在我們的視野里的。

2.詞句解析。

(1)「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詩句給我們以視覺和聽覺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蔥蘢;側耳傾聽,晚風中牧笛聲聲。一個「鋪」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給人的那種平緩舒服的感覺,表現出來了;一個「弄」字,更顯出了一種情趣,把風中笛聲的時斷時續、悠揚飄逸和牧童吹笛嬉戲的意味,傳達出來了。草場的寬闊無垠為牧童的出場鋪墊了一個場景,笛聲的悠揚悅耳,使我們想像到晚歸牧童勞作一天後的輕松閑適的心境。未見牧童,先聞其聲,給人無限美好的想像空間。當然,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聲」不是確指的數字,只是為了突出原野的寬闊和鄉村傍晚的靜寂。

(2)「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卧月明。」詩人筆鋒一轉,開始寫吃飽飯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為床,以天為帳,飢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沒有家人聚集的場景,沒有夥伴嬉戲的情景,吃飽了飯的牧童,連蓑衣都不脫,就躺在月夜裡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來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歡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賞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兒,牧童心裡會想些什麼?或者什麼都沒想,就睡著了……詩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見如實地寫了下來,卻讓我們不禁浮想聯翩。

草場、笛聲、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畫,使我們的心靈感到寧靜。《牧童》一詩,不僅讓我們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與恬靜,也讓我們感受到了牧童心靈的無羈無絆,自然放鬆。白天有牛和牧笛為友,晚上有清風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當然,透過詩,我們也看到作者心靈世界的一種追求,對遠離喧囂、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一種嚮往。

舟 過 安 仁

1.課文簡說。

此詩寫詩人乘舟路過安仁時,所見到的情景。

這首詩淺白如話,充滿情趣,展示了無憂無慮的兩個小漁童的充滿童稚的行為和行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這里有作者的所見:一葉小漁船上,有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槳。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

2.詞句解析。

(1)「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這可能是詩人閑來一瞥發現的情景,當然,兩個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雖坐在船上,卻沒有劃船,竹篙收起來了,船槳也停在那裡,這不是很奇怪嗎?由此可見,此時作者的心情是閑適的,也是比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兩個孩童的所作所為。

(2)「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這里省略了詩人看到的兩個孩子撐傘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產生的疑問,而直接把疑竇頓解的愉悅寫了出來。怎麼解開的呢?可能是詩人看到孩童異常的行為,就開始更認真地觀察、思考,結果當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也可能是直接就問兩個孩子,孩子把原因講給他聽的。不管怎樣,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啞然失笑,為小童子的聰明,也為他們的童真和稚氣,於是欣然提筆,記錄下這充滿童趣的一幕。

楊萬里寫田園詩,非常善於利用兒童稚態,起到點化詩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①梅子留酸軟牙齒,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②松陰一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可以參閱。不同的是,《舟過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兒童身上,全詩都是寫兒童的稚氣行為。楊萬里對兒童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對兩個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聰明伶俐贊賞有加。當然,從中也可以看出詩人的童心不泯。

清平樂·村居

1.課文簡說。

辛棄疾現存詞有六百多首,是唐宋詞作家中存詞最多的一個。他的作品不僅內容豐富,風格也隨著內容的變化而變化。這首小詞,便全然不同於他那些激昂慷慨的作品,呈現出一種清新、寧馨的風格。

詩人首先把我們的目光帶到了一座小茅草屋,茅草屋就在長滿青草的溪邊。聽見茅草屋有人操著柔媚的南方口音帶著醉意在互相說話取笑,是誰呢?原來是一對白發夫妻;再看看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兒子在小溪的東面鋤豆田裡的雜草,二兒子正在編雞籠子,調皮可愛的小兒子,趴在溪邊剝著蓮蓬,那憨稚之態格外讓人喜歡。詩人以簡練的筆觸勾畫出一幅優美的田園景物,描繪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態的形象,藉此表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2?詞句解析。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詩人開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幾筆便形象地描畫出江南農村的特色,為人物的出現安排了特定的背景。接著講老公公和老婆婆,他們講話的聲音帶著醉意,愈加顯得溫柔、有趣,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詳,從「媚好」,可以看出他們精神的愉快。讀來覺得有無限溫情充溢胸中。

(2)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這幾句集中寫這一農戶。詩人眼前的畫面在繼續擴展:整勞力在溪東的豆地里鋤草,半大的孩子在編織雞籠,最小的孩子在溪邊趴著剝蓮蓬玩耍。詩人著力於「小兒」的描繪,「溪頭卧剝蓮蓬」形象地刻畫出他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神態。「最喜」表達了他對小兒的喜愛之情,這喜愛之情緣於小兒的可掬憨態:在溪頭趴著,悠閑地剝著蓮蓬,何等的調皮,何等的自在啊!當然,這里也不乏詩人看到這樣安詳的農家生活狀態後心裡產生的愉悅之感。

可以說,這是詩人偶然捕捉到的一個生活鏡頭,同時在不經意間,流露了詩人那極富生活情趣、極富人情味的內心世界。聽到那低繞婉轉的南方口音,看到這樣一幅一家老小其樂融融的鄉村生活場景,詩人內心一定充滿了無限的柔情和溫暖。這個普通的農家,他們也許是清貧的,卻又是多麼地幸福和快樂啊!老夫妻和和氣氣,孩子們盡自己所能地進行勞動,心態是那麼的平和,最小的孩子無憂無慮地玩耍,享受著童年美好的時光,這一切,是多麼讓人心生感慨啊!當然,詩人並沒有將內心的這種感受直接訴諸筆端,可從他那看似客觀的描述中,感受到寧靜的鄉村生活給他帶來的精神上的享受。

Ⅷ 語文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課<<古詩詞三首>>的意思 要《清平樂·村居》的

宋·辛棄疾《清平樂·村居》白話釋義: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的老人是誰家的呀?大兒鋤豆溪東,二兒子正忙於編織雞籠。最令人喜愛的是無賴的小兒子,他正橫卧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原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8)五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三首清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此詞作於辛棄疾閑居帶湖期間。由於辛棄疾始終堅持愛國抗金的政治主張,從二十一歲南歸以後,他一直遭受當權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

從四十三歲起,他長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饒)閑居達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滅,使他在隱居中更加關注農村生活,寫下了大量的閑適詞和田園詞。這首《清平樂·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文章賞析:

此詞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藉此表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

以及他們的美好的農家生活描寫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表現出作者對農村和平寧靜生活的喜愛。全詞以白描手法描述了農村的鄉土風俗,呈現出一種清新寧馨的風格。

這首詞 ,是作者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上饒地區閑居農村時寫的,詞作描寫農村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生活,並不能說是作者對現實的粉飾。

從作者一生始終關心宋朝恢復大業來看,他嚮往這樣的農村生活 ,因而會更加激起他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愛國熱忱。

就當時的情況來說,在遠離抗金前線的村莊,這種和平寧靜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並非是作者主觀想像的產物,而是現實生活的反映。

Ⅸ 五年級下冊語文書第5課 古詩詞三首 小練筆古詩詞改寫成短文300《清平樂.村居》

Ⅹ 五年級下冊人教版古詩詞三首詩意。

《牧童》: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風中隱約版傳來三四牧童聲悠揚的權笛聲。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後的黃昏時分。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舟過安仁》:一隻小漁船里坐著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劃船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打傘,原來是想藉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清平樂·村居》:房子是用茅草蓋的,屋矮檐低;門前有一道溪流,岸邊長滿青草,綠水青草相映,更顯得碧清可愛。不知是誰家的兩位斑斑白發的老夫妻喝過幾杯酒後,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語對話,互相取悅,語調柔媚親昵。 大兒子在河東的豆田裡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子,只有我最喜歡的頑皮的小兒子在河邊爬著卧著剝蓮蓬玩。

閱讀全文

與五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三首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