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第六課

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第六課

發布時間:2020-12-30 13:40:33

❶ 小學生語文書五年級上冊第九課課文。

小學生語文書五年級上冊第九課課文是:《鯨》

❷ 五年級上冊語文書的第六課的課文內容 急急急!!!!!!!!!!!!!

故鄉的梅花開了。那朵朵冷艷、縷縷幽芳的梅花,總讓我想起漂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
我出生在東南亞的星島,從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輕時讀了不少經、史、詩、詞,又能書善畫,在星島文壇頗負盛名。我很小的時候,外祖父常常抱著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讀唐詩宋詞。每當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之類的句子,常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這時候,我會拍著手笑起來:「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總是搖搖頭,長嘆一口氣,說:「鶯兒,你還小呢,不懂!」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爾擺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獨書房那一幅墨梅圖,他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歲那年,有一回到書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個臟手印,外祖父頓時拉下臉來。有生以來,我第一次聽到他訓斥我媽:「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嗎?」訓罷,便用保險刀輕輕颳去污跡,又用細綢子慢慢抹凈。看見慈祥的外祖父大發脾氣,我心裡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畫梅,有什麼稀罕的呢? 有一天,媽媽忽然跟我說:"鶯兒,我們要回中國去!」 「干嗎要回去呢?」 「那兒才是我們的祖國呀!」 哦!祖國,就是那地圖上像一隻金雞的地方嗎?就是那有長江、黃河、萬里長城的國土嗎?我歡呼起來,小小的心充滿了歡樂。 可是,我馬上想起了外祖父,我親愛的外祖父。我問媽媽:「外公走嗎?」 「外公年紀太大了……」 我跑進外祖父的書房,老人正躺在藤沙發上。我說:「外公,你也回祖國去吧!」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嗚」地哭了起來…… 離別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書房裡,鄭重地遞給我一卷白杭綢包著的東西。我打開一看,原來是那幅墨梅,就說:「外公,這不是您最寶貴的畫嗎?」 「是啊,鶯兒,你要好好保存!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他們不管歷經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一個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回國的那一天正是元旦,雖然熱帶是無所謂隆冬的,但臘月天氣,也畢竟涼颼颼的。外祖父把我們送到碼頭。赤道吹來的風撩亂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齊齊的銀發,我覺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許多。 船快開了,媽媽只好狠下心來,拉著我登上大客輪。想不到淚眼蒙矓的外祖父也隨著上了船,遞給我一塊手絹—一色雪白的細亞麻布上綉著血色的梅花,。 多少年過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這幅梅花圖和給我的手絹,就想到,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

❸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14課課文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有一次,父親帶著我,爬上教堂高高的塔頂。腳底下,星羅棋布的村莊環抱著羅馬,如蛛網般交叉的街道,一條條通往城市廣場。

「好好瞧瞧吧,親愛的孩子,」爸爸和藹地說,「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一樣,假如你發現走這條路不能到達目的地的話,就可以走另一條路試試!」

此後,我一直把父親的教導記在心間。

❹ 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文

1.請你用自己的話描繪出四季的特點。
春溫暖,夏炎熱,秋乾燥,冬寒回冷。
2.請在下面括弧里答填上一個成語,使左右能分別組成一個四字短語。
滿城(風)(雨)(同)(舟)共濟
名滿(天)(下)(太)(平)盛世
萬眾(一)(心)(一)(意)孤行
在所(不)(辭)(勞)(苦)功高
赤膽(忠)(心)(耿)(耿)於懷
3.照樣子,寫詞語
不知不覺(ABAC)(不清不楚)(不明不白)(一心一意)
銀光閃閃(ABCC)(小心翼翼)()()
喋喋不休(AABC)(翩翩起舞)(津津有味)(閃閃發光)
4.近義詞
顫抖(顫動)
融合(融洽)
珍藏(典藏)
溺愛(寵愛)
醒悟(明悟)
平坦(平緩)
挫折(困難)
5.請你在括弧內填上適當的字,組成成語
抱(頭)(鼠)(竄)
(打)抱(不)(平

(懷)(冤)抱(屈)
(推)(襟)(送)抱

❺ 「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第一課的內容是什麼

「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第一課是《竊讀記》。《竊讀記》是2001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海音女士,以竊讀為線索,描寫了作者放學後急匆匆趕往書店,藏身於眾多顧客,借雨天竊讀,到晚上才依依不捨離開的讀書過程。真真切切地表現了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和對文學知識的渴望。

拓展:

1、林海音於1918年3月18日生於日本大阪,出生後不久即返回台灣。當時台灣已被日本帝國主義侵佔,其父林煥父不甘在日寇鐵蹄下生活,1921年隨著父母遷居北京,林海音的童年在古城北京度過,這里的一物一景深深的絡印在她的心上,成為她台灣之外的另一個精神上的故鄉。著名代表作《城南舊事》正是林海音以其溫婉的文筆所書寫出屬於她北京童年的似水年華。

2、林海音於1953年主編《聯合報》副刊,於是開始文藝創作,並開兼任《文星》雜志編輯和世界新聞學校教員,1967年創辦《純文學雜志》,以後又經營純文學出版社。林海音的創作是豐厚的。迄今,已出版十八本書。散文集《窗》(與何凡合作)、《兩地》、《做客美國》、《芸窗夜讀》、《剪影話文壇》《一家之主》、《家住書坊邊》,散文小說合集《冬青樹》,短篇小說集《燭心》、《婚姻的故事》、《城南舊事》、《藻與咸綠蛋》。

❻ 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第一課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第一課

竊讀記
作者:林海音

轉過街角,看見飯店的招牌,聞見炒菜的香味,聽見鍋勺敲打的的聲音,我放慢了腳步。放學後急忽忽地從趕到這里,目的地可不是飯店,而是緊鄰它的一家書店。

我邊走邊想:「昨天讀到什麼地方了?那本書放在哪裡?左邊第三排,不錯……」走到門口,便看見書店裡仍像往日一樣擠滿了顧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擔憂那本書會不會賣光,因為一連幾天都看見有人買,昨天好像只剩下一兩本了。

我跨進店門,暗喜沒人注意。我踮著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喲,把短頭發弄亂了,沒關系,我總算擠到里邊來了。在一排排花花綠綠的書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尋找,卻找不到那本書。從頭來,再找一遍。啊!它在這里,原來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我害怕被書店老闆發現,每當我覺得當時的環境已不適宜再讀下去的時候,我會知趣地放下書走出去,再走進另一家。有時,一本書要到幾家書店才能讀完。

我喜歡到顧客多的書店,因為那樣不會被人注意。進來看書的人雖然很多,但是像我這樣常常光顧而從不購買的,恐怕沒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隱藏起來。有時我會貼在一個大人的身邊,彷彿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兒。

最令人開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傾盆大雨我越高興,因為那時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書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總不好意思趕我走吧?我有時還要裝著皺起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裡卻高興地喊著:「大些!再大些!」

當飯店飄來一陣陣菜香時,我已餓得飢腸轆轆,那時我也不免要做白日夢:如果口袋裡有錢該多好!去吃一碗熱熱的面條,回到這里時,已經有人給擺上一張沙發,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著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著用一條腿支撐著,有時又靠在書櫃旁,以求暫時的休息。

每當書店的日光燈忽地亮起來,我才發覺已經站在這里讀了兩個多鍾頭了。我合上書,嗯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後才依依不捨地把書放回書架。

我低著頭走出書店,腳站得有些麻木,我卻渾身輕松。這時,我總會想起國文老師鼓勵我們的話:「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❼ 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文

清順治四年(1647年)八月的一天夜裡,一名小偷滿心期待的進了一名老秀才的家。不過,小偷很快的就發現這是一個窮得叮當響的窮酸秀才,他的 家裡空空如也。小偷不甘心空手而歸,於是,徑直把秀才放在床頭的那口箱子抱起,三步兩步的逃得無影無蹤了。可笑的是小偷偷走的並非金銀,卻是老秀才二十幾 年的心血——《國榷》的手稿。

當第二天老秀才醒來發現書稿被竊時,他彷彿整個世界都已將他遺棄。二十年辛酸頓時化作老淚縱橫:「噫!吾力殫矣!」

他的名字叫談遷。一名家境清貧的普通百姓。在他二十九歲的那年,母親離世,他在家守孝。他是一名嗜書如命的人,只要有人送他一本書,他就會高興得不行。他什麼書都讀,可謂博覽群書。但他最感興趣的還是歷史。

母親病逝,他為了排遣心中的哀痛,認真通讀了陳建所著的《皇明通紀》。但他發現這本記錄大明歷史的書,寫得實在是差,不單見解膚淺,文筆不暢,甚至史事中的錯誤也不少,有些甚至是非顛倒。因此,他決心自己動手,還給後人一部真實的明朝歷史。

於是,他以明實錄為本,遍查群籍,考訂訛誤,按實編年,序以月日。尋找史料的過程是艱辛的,因為很多相關的書只有富貴人家才有,他必須厚著臉皮 上門求借。遇到一些珍貴的書籍,主人家不肯輕易外借,他還要當場掏出紙筆進行抄錄,這過程沒有少遭到嘲笑和驅趕。他借書翻閱資料時常被拒之門外,有時為了 借到一本書,坐在人家門口等上一整天,但他並不在乎。

為了確認一些史料,他必須去尋訪古跡。有次冒著滂沱大雨,不遠百里去考察史跡。二十七年間,他借閱了有關明史諸家的史書100多種,一本本地相 互對證比較,一條條記錄下來。他分門別類地進行綜合研究,終於在1647年8月完成了初稿,共100多卷,有好幾百萬字,厚厚的一摞。

他在自序中高興地寫道:「故予竊感明史而痛之,屢欲振筆,輒自慚怒臂,不敢稱述。間窺諸家編年,於偽陋膚冗者妄有所損益,閱數歲,裒然成性。」

明亡之後,他懷著對故國的思念,以一個愛國遺民的感情,來收集補述崇禎、弘光兩朝的史實,終於求得了先朝歷史的完整。全書前後修改了六次。如今,這部凝結了他二十年心血的書稿竟然在夜裡被人盜走,他能不傷心若狂嗎?

如果他就此沉淪,那麼,那個竊賊必定為世人所痛罵。所幸,談遷沒有被挫折擊倒,他擦幹了淚眼,說:「「吾手尚在,寧已乎!」。老人家從零開始。

為了抓緊時間,他不論酷暑嚴寒,不顧年紀老邁,總是拄著一根拐杖,艱難跋涉。他遍訪各地藏書之家,懇求讓他參閱一下有關書籍,然後拚命抄寫。4年又過去了,皇天不負有心人,在他的艱苦寫作下,他終於又完成了書稿,取名《國榷》。

《國榷》完稿後,談遷又想到了他的書中對明朝萬曆到崇禎這幾十年的史實記載得不甚清楚,他想到了親自去北京加以訂正。正在他苦於沒有盤纏之時,弘文院編修朱之錫聘他一起上北京,請他幫助做些文墨工作。談遷靠著這個機會,來到了北京。

在北京,談遷除了替朱之錫作些文字工作之外,就是為他的《國榷》收集材料,一有時間,就去尋書訪人、探尋遺跡,腳磨起了泡,走迷了路,依舊興致 勃勃,簡直象中了魔,不知困難、疲勞為何物。前朝的降臣、皇親、宦官和公侯的門客,他幾乎遍訪無遺,就連當年崇禎邸報也借到了手,取得了核對書稿的第一手 資料。

兩年的努力沒有白費,北京之行使得《國榷》這部書稿的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他在一首詩中寫道:「往業傾頹盡,艱難涕淚余,殘編催白發,猶事數行書。」這便是他一生奮斗的寫照。

後來,談遷回到了海寧老家,返鄉之時,談遷在金錢方面一無所獲,唯「筐中錄本,殆千百紙」。他喜不自禁,連稱「余之北游幸哉!余之北游幸哉!」 三十年的辛酸終於有所回報,談遷也無憾了。幾年後,他就去世了。

明清的史學很發展,官修、民修的史學著作都很多。明代私家著史以談遷的《國榷》最有名。《國榷》原稿稱百卷,談遷死後僅有抄本傳世,後經浙江海 寧張宗祥據蔣氏衍芬草堂抄本和四明盧氏抱經樓藏抄本,及崇禎一朝十卷本互相校補,加以標點,分為一百零四卷,又卷首別作四卷,共一百零八卷。

《國榷》記敘從元文宗天歷元年(1328)九月明太祖朱元璋誕生,到順治二年五月清兵入南京、福王政權滅亡為止的三百一十七年間的歷史。對於研究明史,尤其是研究明代建州女真及崇禎一朝的歷史,有重要參考價值。

❽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2課課文簡介

它是一篇訪談錄,以人物對話等形式記述了一個叫苗苗的小學生與季羨林之間的交流。在輕松幽默的談話氣氛中,讓我們感覺到了苗苗的雅氣與禮貌,季老的親切幽默、平易近人,表達了季老對下一代成長的關愛之情。

❾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第6課的主要內容

課文圍繞著駱駝隊,寫了怎樣看駱駝咀嚼,怎樣和爸爸談關於駱駝脖子上專掛鈴鐺的事,怎樣想為駱屬駝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怎樣好奇地問夏天駱駝到哪兒去了。

有四件事:
1、看駱駝咀嚼
2、議關於駱駝為什麼要帶鈴鐺
3、想為駱駝剪駝毛
4、好奇地問夏天駱駝的去向

❿ 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第五課,課文,完完全全的告訴我

《泊船瓜洲》 抄
(宋)王安石
京口瓜襲洲一水間,
春風又綠江南岸,
鍾山只隔數重山。
明月何時照我還?

《秋思》
(唐)張 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長相思》
(清)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閱讀全文

與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第六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