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年級拼音aoe聽課記錄
答--孩子到6周歲就上一年級了,一年級的語文的課就是先學習拼音,學習拼音就要學習字母和聲母及韻母。這就是學習拼音的過程
,都是孩子要掌握的,所以在學習韻母的時候要看老師的口型,讓孩子知道如何發音。
一年級語文拼音教學《bpmf》聽課記錄
莉老師分別學習bpmf的讀音。先用用形象的圖片導入每個聲母的學習。讓學生看有關於聲母字形的圖片,說說從中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圖片中的那一部分與拼音很像,進行范讀,點名讀,齊讀等,從中糾正和指導讀音。重點講了b和p發音的區別,讓學生感受氣流的變化,並啟發學生從聲母的形狀和發音的方法編兒歌或其他方式進行記憶。如:右下半圓bbb,右上半圓ppp,兩扇小門mmm,一根拐棍兒fff。把學習權交還給學生。並對發言的學生及時地進行表揚和鼓勵。 指導學生書寫拼音。
莉老師通過課件出示拼音格里的字母,讓學生觀察到底住在四線格的哪一格,接著讓學生說說每個字母怎麼寫,然後范寫,學生同步書空。最後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學生很好地掌握書寫格式和筆順。 最後,讓學生在拼音本上練習書寫。這個時間有10分鍾。書寫的過程中強調書寫的姿勢,對表現好的進行表揚。講課過程中培養好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莉老師在課堂上還展示寫的好的學生的作業,調動大家向其學習的動力。
在整節課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都很積極地舉手回答問題。但由於合班上課存在個別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說話的現象。另外由於講得過於細致,孩子接受程度參差不齊,只教了bp兩個聲母的讀法和寫法。
總之聽完今天這節課實實在在給了我一個很大的啟發,讓我明白了小學低段教學和高段教學存在著很大的區別,低段教學在備課過程中要更多的去備學生,要去考慮更多的因素對課堂的影響,特別是一年級的新生,要把更多的耐心、愛心、細心、融入到課堂中去。
③ 求幾篇小學聽課記錄,最好是一年級到六年級的都有,語文、數學、英語都可以,謝謝!
你自己可以去網站找找小學一至五年級課件下載~~~~
④ 一年級語文下冊聽話記錄,聽課評價
有一些不足之處。如在教學生字時,教師僅僅是停留在拼讀的基礎上,我想能不能版也應字形分析一下呢。比權如說「輛」、「趕」「積」可以讓學生通過熟字加一加的方法來識記。或者還可以這樣,問一問學生在這些生字中,學生已經認識了哪些字,是通過什麼方法認識的。
⑤ 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內容
良好的學習習慣的主要內容
1、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讀就是一種知識的積累,能力的培養。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每一個學業有成者的必經之路。閱讀對一個人心靈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是老師和家長共同的責任,只要大家齊心協力才會有成效。
2、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預習歷來是教師對學生學習的一個首要要求,預習是一種課前自學,只有預習了才能知道問題所在,做到心中有數,聽課時才能變被動為主動,與老師有更多的互動,因而聽講也會更專心,不易開小差。在學生作預習時,可提示學生用一些自己喜歡的符號做標記,把能看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劃分出來,明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在上課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學習起來也更加輕松。沒有預習,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沒有一個粗略的了解,在聽課過程中,學生不免就有生吞活剝的感覺。如果教師的講課不幸又是注入式的,那麼學生的腦子就象是一個圖書館,只是裝知識而不能理解知識。無論是接受知識的程度還是應用知識的能力,其效率都是很低的。
3、培養學生復習舊課的習慣。復習可以起到把當天學到的知識進行消化、記憶和鞏固的作用。經常督促學生按時復習當天課程,是鞏固知識的好辦法。如果當天所學的知識不鞏固,日積月累,在知識銜接上就會產生嚴重的斷層。特別是數學學科,邏輯嚴謹,銜接性強,斷鏈了就很難跟上了。所以一定要培養學生養成先預習再聽課,然後復習、鞏固這樣一套系統的學習方法的習慣。
還有課後不要急於做作業,一定要先對每一節課所學內容進行認真的復習,梳理,歸納知識要點,找出知識之間的聯系,明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形成網路式的知識結構,知識才會更系統,更完整,更全面。
4、培養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知識的習慣。自然學科的知識是不能靠死記硬背得來的。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學的知識才能內化為學生本人的東西,學到的知識才能牢固。在這一點上,本人認為數學學科與語文的關系比較大,因為如果語文功底不好,理解起來就會很費力。數學學不好對語文的影響較小,語文學不好對數學的影響會更大一些。所以要做到理解記憶,必須先把語文學好。而且,文字書寫的功底也間接影響到理解能力,因為如果字都寫不好,少撇缺捺的,識字都很吃力,更別談理解了。
5、培養仔細審題、細心演算、耐心檢查、及時糾錯的習慣。教師在講解例題、習題過程中,應作出認真審題的示範,並要求學生學習和養成這種習慣,而學生解題錯誤往往是由於不仔細審題就急於解題而造成的。這種現象在數學考試時表現得比較明顯。學生一方面時間比較緊張,再一個就是似懂非懂,比較激動。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想當然心理,以為眼前的題目和平時做的題目一樣要求,根本不去細讀,渾然不知題目要求已經改變了。比如題目要求「計算下面各題,並驗算」,結果學生往往只做了計算,驗算就漏掉了。所以,做完作業之後,應該讓學生養成從頭到尾耐心檢查是否有錯漏的習慣,如看看是否漏題、漏答、漏單位等,這種習慣的形成對考試時卷面成績的獲得特別重要,而好成績的獲得對學生的自信心的形成有很大的幫助。
6、培養學生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做作業是鞏固知識的主要方式。學生的作業情況直接反應了他們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作為教師,在要求學生按時完成各科作業的同時,自己也應該做到適量、科學的布置作業,還可以教會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空餘時間來完成作業。這樣,屬於學生的課余時間教師就可以完全交給他們。讓學生明白,其實學習也是一件快樂的事。
7、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習慣。「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最好的教學辦法莫過於教會學習方法。平時,要落實檢查好學生的預習、復習,這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習慣的重要環節。在做作業方面,讓學生自己獨立地完成,即使有不會做的題目,也不要急於給學生答案。我們只是給學生理清思路,啟發孩子多思考幾種可能性,讓學生自己養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習慣。
8、培養上課認真做筆記的習慣。聽十遍,不如讀一遍,讀十遍不如寫一遍,這是我小時候的老師給我們總結的。在專心聽講的同時,要動筆做簡單記錄或記號。對重點內容、疑難問題、關鍵語句用自己習慣的符號進行「圈、點、勾、畫」,把一些關鍵性的詞句記下來。有實驗表明:上課光聽不記,僅能掌握當堂內容的30%,一字不落的記也只能掌握50%,而上課時在書上勾畫重要內容,在書上記有關要點的關鍵的語句,課下再去整理,則能掌握所學內容的80%。這樣做相當於進行了簡單的整理,加入了大腦的思考,判斷,辨析,從而達到了邊聽邊吸收的效果。
9、培養學生勤學好問的好習慣。學問,學問,就是不懂就問,學習就要多思、善問、大膽質疑。 「多思」就是把知識要點、思路、方法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善問」不僅要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還要虛心向老師、同學及他人詢問,這樣才能提高自己。而且,還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要做到決不輕易放過任何一個問題。應該養成向別人請教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