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五年級語文《鏡泊湖奇觀》練習題(上學期)答案
風光秀來麗的鏡泊湖婉如源一顆璀奪目的明珠鑲嵌在祖國北韁上,它以獨特的樸素無華的自然美聞名於世,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遊人。 鏡泊湖,歷史上稱阿卜湖,又稱阿卜隆湖,後改稱呼爾金海,唐玄宗開元元年(公元713年)稱忽汗海,明志始呼鏡泊湖,清朝稱為畢爾騰湖。今仍通稱鏡泊湖,意為清平如鏡。鏡泊湖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張廣才嶺與老爺嶺之間,即寧安市西南50公里處,距牡丹江市區110公里,它是大約一萬年前, 約在第四紀的中晚期火山爆發,玄武岩漿堵塞牡丹江道而形成的火山熔岩堰塞湖泊。湖深平均為40米,由南向北逐漸加深,最深處達62米,湖身縱長50公里,最寬處9公里,最窄處枯水期也有300米,全湖分為北湖、中湖、南湖、和上湖四個湖區, 總面積90。3平方公里。由西南至東北走向,蜿蜒曲折,呈S型,湖岸多港灣,湖中大小島嶼星羅棋布,而最著名的湖中八大景卻猶如八顆光彩照人的明珠鑲嵌在這條飄在萬綠叢中的緞帶上。這最著名的八大景是-吊水樓瀑布,大孤山、小孤山、白石砬子、城牆砬子、珍珠門、道士山和老鴣砬子。鏡泊湖原始天然,風韻奇秀。山重水復,曲徑通幽。動人的傳說,更為這北方的名湖,增添了神奇的色彩.
❷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五課古詩泊車瓜州編故事
詩人王安來石應召從江寧赴京任翰林學自士。離開家鄉後,他無時無刻不想著家鄉,要知道,王安石可是有名的大孝子。
這天晚上,王安石乘船來到了瓜洲。停船靠岸後,他抬頭看著天空,發現一輪圓月鑲嵌在碧空中,皎潔的月亮勾起了他對遠在京口親人的思念。濃烈的思鄉之情讓他淚流滿面,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回家鄉。
夜深了,王安石想:母親和父親也許已經進入了夢鄉,他們會夢到我嗎?我不能為父母親蓋被子,他們會著涼嗎?我這一去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回來。明月啊明月,我問你,你何時才能照著我回到家鄉啊?
對家人的牽掛讓他一夜未眠。朝陽從遠方緩緩地升了起來。他走出船艙,啊!春天到了。只見長江兩岸春色盎然。王安石又想:我在後院栽的牡丹花想必也要開了吧,在這美麗的早晨,父母親不知道在忙什麼呢?兩位老人家,可要保重啊!
想起年邁的父母,王安石的眼眶再次被了淚水打濕了,珍珠大的淚珠一滴一滴地掉落在地上,望著遠處滿眼的新綠,王安石含淚寫下了這樣這首詩: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
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❸ 五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第五課詩意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
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意思:京口和瓜洲不過一水之遙,中山也只隔著幾重青山。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麼時候才能夠照著我回家呢?
《泊船瓜洲》是由北宋著名詩人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抒發了詩人思戀家園的感情。其中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千百年來一直為人所傳頌。詩中「綠」字將無形的春風化為鮮明的形象,極其傳神。這首詩已入選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語文教科書。
秋思
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意思:這首詩寫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卻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鄉,見秋風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臨走時怕遺漏了什麼,又連忙打開看了幾遍。事本子平,而一經入詩,特別是一經張籍這樣的高手入詩,便臻妙境。這在詩壇上並不是常有的。
張籍祖籍吳郡,此時客居洛陽,要表達這思念之情,在那個時代,只有修一封家書了。可寫一封家書,來表達離情別緒又談何容易!這「意萬重」頗值得玩味。它所表達的正是詩人鋪紙伸筆之際的情態:心裡湧起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寫不盡的話需要傾吐,而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處說起,也不知如何表達。詩中遲遲不能下筆的生動意態描寫,是我們對詩人的濃郁思鄉情有所體會了。
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意思:翻過一座座山,越過一倒倒水,我隨同護駕千軍萬馬,浩浩盪盪地向山海關進發。夜深了,營帳中仍然燈火輝煌。夜裡,不知道什麼時候,帳篷外忽然風雪交加,陣陣風雪聲攪得人無法入睡。同樣的寒霄風雪之聲,卻覺得和家鄉截然不同。
總的來說,上闋寫面、寫外,鋪陳壯觀;下闋寫點、寫內,曲描心情。選取的都是平. 凡的事物,如山水風雪、燈火聲音。又採用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語句,輕巧排列,對應整齊。信手拈來,不顯雕琢。近代大學者王國維評價說「容若詞自然真切」。全篇融細膩情感.於雄壯景色之中,盡顯非凡。纏綿而不頹廢,柔情之中露出男兒鎮守邊塞的慷慨報國之志。
❹ 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課意思是什麼
學習目標:
1、正確讀寫「洛陽、榆關、那畔、千帳」等詞語,識記本課「洛、榆、畔、帳」四個生字並正確書寫、運用.。
2、讓學生通過誦讀來感受詩人暗藏於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和摯愛的思想感情。
3、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
5、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像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6、激發學生在口語和書面語表達中引用詩詞的興趣。
7、通過三首詩詞的對比學習和拓展,初步了解思鄉詩詞的一般特點。
學習重點:1、讓學生通過誦讀來感受詩人暗藏於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和摯愛的思想感情。2、通過細讀,感悟「綠」字的妙用。
學習准備: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納蘭性德。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
1、談話:同學們,你們到過長江嗎?(到過或沒到過)今天老師帶你們到長江北岸去好不好?
生:好!
師:我們要游的是「瓜洲」,「瓜洲」位於江蘇省揚州南面,長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長江水見證了「瓜洲」的興衰,而「京口」這靈秀之地,詩人們在此留下了千古絕句: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蘇東坡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還有一首廣為傳誦的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書詩題:《泊船瓜洲》---王安石,生讀題。(了解「泊」字字義,選擇正確讀音。因為「泊」字是多音字)
師:古詩詞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瑰寶,今天又到了邊游覽邊欣賞古詩的時候了。
3、同學們,你們喜歡「瓜洲」的風景嗎?你們喜歡王安石《泊船瓜洲》這首千古絕唱的詩嗎?
生:喜歡。
師:看看課文中的圖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先去讀一讀這首名詩吧。
4、感受詩人暗藏於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和摯愛的思想感情。
二、展示學習成果
(一)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
2、指名讀,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間、數重山、照我還中的間、重、還三字的讀音」。
3、分小組誦讀這首詩,結合課文注釋,想想詩句的意思。指名說說每個詩句的意思。
師:讀後,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4、指名回答。
生:我覺得詩寫得很好,寫出了詩人想念家鄉的感情。
5、你最欣賞詩中的哪一句呢?
(二)
1、重點讀「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師:詩中哪一個詞用得最好?
生:「綠」。
師:為什麼?
生:用「綠」字最能表現出勃勃生機的春天。
師:王安石在寫這句時也許不是一下子就想到用「綠」字,他也許在推敲著,大家想一想,王安石可能會用到哪些字眼呢?
生1:「到」
生2:「入」
生3:「吹」
生4:「滿」
生5:「來」
生6:「戲」
師:大家讀讀,比較一下,效果相同嗎?
生:不同
師:用「綠」最好,老師也同意。這「綠」在詩句應如何解釋?
生:「吹綠了」
師:「綠」字原來是形容詞,在這里變成了什麼詞?
生:動詞
2、齊讀「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指導把「綠」字讀好。
3、能說說為什麼喜歡這句詩嗎?
生: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美麗的景色。
師:那就和你的小組再互相讀一讀,說一說:在你的頭腦中出現了怎樣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麼說什麼。
4、小組之間互讀、練說。
5、小組代表發言。
6、小結:你們的回答很精彩!原來短短一句詩可以在人的頭腦中出現這么多不同的畫面,文字的魅力真是無法想像。
7、那就用朗讀把感受表達出來吧。小組內練讀,指名讀。全班讀。
8、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彷彿看見了一派色彩斑斕的奇麗風光。這種「綠」色呢?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兩邊大面積出現的是草地、樹木、青山……)
10、是呀,詩人放眼望去,看見了——
11、詩人此時正遇早春時節,站在小船上舉目四眺,滿眼皆是綠色,讓作者明顯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別小看了這個「綠」字,它僅僅是告訴我們春天來了嗎?它還能讓我們感受到什麼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裡的「綠」有著層次關,遠近各不相同;「綠」還寫出了春天景物的變化……)
14、同學們理解得多豐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綠」讀出來吧.男女生賽讀。
三、激發知識沖突:
1、過渡:這么美的綠,這么迷人的風光,誰不想多看兩眼?誰不想留戀其中?詩人和我們一樣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嗎?(指名答)
2、詩人想回哪裡去?詩中的家鄉是指哪兒?引導從課題「泊船瓜洲」和詩句「鍾山只隔數重山」等處理解。
簡介:王安石的父親曾在江蘇南京為官,王安石是在那裡長大的,對鍾山即現在的南京有著深厚的感情,可以說那裡是他的第二故鄉。
3、你從哪裡能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到家鄉呢?
4、引導學生從「一水間」 「只隔數重山」 「又」 「何時照我還」這些詞句理解。(指名答)
5、練習讀出詩人無限的思鄉情緒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知識
1、「每逢佳節倍思親」,漂泊在外的遊子對家鄉是多麼的思念呀!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誦讀這首詩吧!
2、這短短28個字,展現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綠,抒發了久思故鄉的詩人一寸衷腸,更暗示了他對自己前途的擔憂。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圖嗎?千頭萬緒湧上心頭……更讓我們驚嘆的還是他對文字的講究,一個「綠」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風范!
3、同學們,你們繼續說說有關思鄉的詩詞吧!
第二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
(一)
1、齊誦讀《泊船瓜洲》。
2、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能榮歸故里呢?那麼,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胸中的思鄉之情呢?
(二)
1、讀一讀《秋思》和《長相思》,要求讀准、讀通,看看注釋或藉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2、指數名學生讀,正音。(注意讀准「意萬重」「聒」)
3、看看詩詞的題目,你能發現什麼?(指名答)
4、這相同的兩個「思」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呢?和你的小組一起反復讀上三遍之後,再好好想想。
5、讀了這么多遍,讓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任選一首說。(指數名答)
二、展示學習成果
(一)
1、詩人那濃厚的化不開的思鄉之情,都藏在哪個句子中呢?默讀,畫出來。
2、指名答。
3、「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麼?
4、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5、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滿腹惆悵、心事重重的感覺。
6、這句詩中詩人是借什麼景物來抒發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下面那句詩的意思嗎?小組內交流。
8、引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9、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過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掛念。
10、就讓我們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齊讀)
11、王安石見明月而惆悵,張籍見秋風而感慨。那麼,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將情巧妙的藏與詩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嗎?
12、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13、全班交流,師引導注重體會「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二)
1、學生任選一首詩進行背誦。
2、在你背誦時,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指名答)
3、總結:讀詩的人不同,想像到的畫面就不同。我們不可能到詩人生活當中去,不可能看到那個朝代詩人面前真實的景色,但是,詩人們那份濃濃的思鄉情,我想無論是誰都能感悟得到!因為詩中的字字句句無不包含著對故鄉的想念、對家鄉的思念。讓我們一起再來背一背這首感人的詩詞吧。
(三)
1、找到本課四個生字,讀讀相關句子。
2、說說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們?(指名答)
3、指導書寫: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注意寫得左窄右寬。
4、學生練寫。五感情升華
三、激發知識沖突
1、讀一讀第今天學習的三首古詩詞,想一想這三首古詩有什麼共同點,(都表達了濃濃的思鄉之情),但是詩人在表達方法上各有千秋,比較一下這三首古詩詞在表達方法上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2、你還知道那些古詩詞也表達了詩人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之情?課後收集一些讀或背誦給同學聽,比較一下這些詩在表達方法上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3、總結三首詩詞,整理對比學習本課的思鄉詩詞。再收集一首填在末尾。
獨立或合作學習收集到的詩詞,完成下面表格中的空格。(整理表格如下)
題目 作者背景思鄉緣由 作者表現表達特點
《泊船瓜洲》王安石奉詔入京春意濃追問明月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秋思》張籍客居洛陽見秋風寄寫家書敘事抒情含蓄感人
《長相思》納蘭性德 征旅途中遇風雪輾轉難眠寫景敘事傾訴心聲
四、拓展延伸知識
1、說說課外的思鄉的詩詞
2、說說王安石的其他詩詞
作業設計:
1.背誦、默寫兩首思鄉的詩詞。
2.積累摘抄課外的思鄉的詩詞。
板書設計:
5 古詩詞三首
《泊船瓜洲》王安石 奉詔進京 春意濃 追問 明月何時還
《秋思》張籍 客居洛陽 見秋風 寄寫家書 意萬重
《長相思》納蘭性德 征旅途中 遇風雪 輾轉難眠 傾訴心聲
❺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五課泊船瓜洲首詩的意思
京口和瓜洲僅隔著一條長江,從京口到鍾山也只隔幾座山而已。 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兩岸,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家鄉?
❻ 5年級上冊語文書古詩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泊船瓜洲》 《秋思》 《長相思》
《泊船瓜洲回》 作者:王安答石(唐朝詩人)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翻譯】
京口和瓜洲僅隔著一條長江,從京口到鍾山也只隔幾座山而已。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兩岸,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家鄉?
《秋思》 作者: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翻譯】
一年一度的秋風,又吹到了洛陽城中,催我寫一封家書,將萬重心意與親人溝通。捎信人即將出發,我又拆開了緘上的信封,趕快再添上幾句,說不盡的心事,無奈太匆匆。
《長相思》 作者:納蘭性德(清代詩人)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翻譯】
我扈駕赴遼東巡視,隨行的千軍萬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盪盪,向山海關進發。入夜,營帳中燈火輝煌,宏偉壯麗。夜已深,帳篷外風雪交加,陣陣風雪聲攪得人無法入睡。作者思鄉心切,孤單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惱之意:家鄉怎麼沒有這么煩亂的聲音呢。
❼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五課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
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1.從京口到瓜州只是一江之隔。
2.從京口到南京也只隔著幾座山。
3.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南岸。
4.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故鄉。
[注釋]
1. 泊:停船靠岸。
2. 瓜洲:在現在江蘇省長江北岸,揚州市南面。
3. 京口:在長江南岸,現在的江蘇省鎮江市。
4. 鍾山:現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 數重:幾層。
6. 綠:吹綠了。
7. 還: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裡。
--------------------------------------------------------------------------------
[簡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園的深切感情。 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瞭望中之景,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邊岸上的「京口」與「瓜洲」這么近,中間隔一條江水。由此詩人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鍾山也只隔幾層山了,也不遠了。次句「鍾山只隔數層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後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後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像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 本詩從字面上看,是流露著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願望。其實,在字里行間也寓著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強烈慾望。
秋 思
張 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譯詩:
一年一度的秋風,
又吹到了洛陽城中,
催我寫一封家書,
將萬重心意與親人溝通。
捎信人即將出發,
我又拆開了緘上的信封,
趕快再添上幾句,
說不盡的心事,
無奈太匆匆。
鑒賞:
盛唐絕句,多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較少敘事成分;到了中唐,敘事成分逐漸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為絕句的習見題材 ,風格也由盛唐的雄渾高華、富於浪漫氣息轉向寫實。張籍這首《 秋思 》寓情於事,藉助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異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羈旅之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
第一句說客居洛陽,又見秋風。平平敘事,不事渲染 ,卻有含蘊 。秋風是無形的,可聞、可觸、可感,而彷彿不可見。但正如春風可以染綠大地,帶來無邊春色一樣,秋風所包含的肅殺之氣,也可使木葉黃落 ,百卉凋零 ,給自然界和人間帶來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態。它無形可見,卻處處可見。羈留異鄉的遊子,見到這一派凄涼搖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羈泊異鄉的孤孑凄寂情懷,引起對家鄉、親人的悠長思念。這平淡而富於含蘊的見字,所給予讀者的暗示和聯想,是異常豐富的。
第二句緊承見秋風,正面寫思字。晉代張翰 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蒓羹、鱸魚膾,曰 :『 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晉書·張翰傳》)。張籍祖籍吳郡 ,此時客居洛陽,情況與當年的張翰相彷彿,當他見秋風而起鄉思的時候,也許曾經聯想到張翰的這段故事。但由於種種沒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張翰的命駕而歸,只好修一封家書來寄託思家懷鄉的感情。這就使本來已經很深切強烈的鄉思中又平添了欲歸不得的惆悵 ,思緒變得愈加復雜多端了。欲作家書意萬重,這欲字頗可玩味。它所表達的正是詩人鋪紙伸筆之際的意念和情態:心中湧起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寫不盡的話需要傾吐,而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處說起,也不知如何表達。本來顯得比較抽象的意萬重,由於有了這欲作家書而遲遲無法下筆的神情意態描寫,反而變得鮮明可觸、易於想像了。
三、四兩句 ,撇開寫信的具體過程和具體內容,只剪取家書即將發出時的一個細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詩人既因意萬重而感到無從下筆,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無暇細加考慮 ,深厚豐富的情意和難以表達的矛盾 ,加以時間匆匆,竟使這封包含著千言萬語的信近乎書被催成墨未濃(李商隱《無題四首》)了。書成封就之際,似乎已經言盡;但當捎信的行人將要上路的時候,卻又突然想起剛才由於匆忙,生怕信里漏寫了什麼重要的內容 ,於是又匆匆拆開信封 。復恐二字 ,刻畫心理入微 。這 臨發又開封 的細節,與其說是為了添寫幾句匆匆未說盡的內容,不如說是為了驗證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擔心。而這種毫無定準的恐,竟然促使詩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開封的決定,正顯出他對這封意萬重的家書的重視和對親人的深切思念——千言萬語,惟恐遺漏了一句。當然,並非生活中所有行人臨發又開封的現象都具有典型性 ,都值得寫講詩里 。只有當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狀態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方才顯出它的典型意義。這首詩,在見秋風、意萬重,而又 復恐匆匆說不盡 的情況下來寫臨發又開封的細節,本身就包含著對生活素材的提煉和典型化 ,而不是對生活的簡單摹寫 。王安石評張籍的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題張司業詩》),此評深得張籍優秀作品創作要旨和甘苦三昧。這首極本色、極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樣自然的詩,其實印證了王安石精到的評論。
李白有兩首的《長相思》,你想知道哪首?
長相思 兩首 李白
長相思·其一
作者:李白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雲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地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註解:
1、絡緯:又名莎雞,俗稱紡織娘。
2、金井闌:精美的井闌。
3、簟色寒:指竹席的涼意。
韻譯:
長相思呵長相思,我們相思在長安,
秋天蟋蟀常悲鳴,聲聲出自金井闌。
薄霜凄凄送寒氣,竹席已覺生涼寒;
夜裡想她魂欲斷,孤燈伴我昏暗暗。
捲起窗簾望明月,對月徒然獨長嘆;
如花似玉美人呵,彷彿相隔在雲端!
青青冥冥呵,上是無邊無垠的藍天,
清水渺渺呵,下是浩浩湯湯的波瀾。
天長長來地迢迢,靈魂飛越多辛苦;
關山重重相阻隔,夢魂相見也艱難。
長相思呵長相思,每每相思摧心肝!
長相思·其二
作者:李白
日色慾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
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
此曲有意無人傳,願隨春風寄燕然。
憶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橫波目,今作流淚泉。
不信妾斷腸,歸來看取明鏡前。
註解:
1、趙瑟:相傳古代趙國的人善彈瑟。瑟:弦樂器。
2、鳳凰柱:或是瑟柱上雕飾鳳凰形狀。
3、蜀琴句:舊注謂蜀琴與司馬相如琴挑故事有關。按:鮑照有「蜀琴抽白雪」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