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檢測試卷答案
哇,好多耶,我給你發閱讀題的好不
『貳』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試卷
一、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 )
A.鳧水fú 潺潺 chán 桕樹 jiù 蘊藻yùn
B.彌散 mí 怠慢dài 屹立 yì 皎潔jiǎo
C.攛掇 o 鬆懈 xiè 家眷 juàn 欺侮wǔ
D.歌吹 chuī 大抵 dǐ 鬆懈 xiè 竭力jiē
二、字形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模樣 糾葛 惋轉 船艙 B.踴躍 蚯蚓 船篷 疲乏
C.氣惱 優揚 緣故 寬慰 D.聚攏 樓閣 痕跡 碧綠
三、下列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 我們的年紀都相仿,但論起行輩來,卻至少是叔子,有幾個還是太公。
B. 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或者因為高等動物了的緣故罷,黃牛、水牛都欺生。
C. 我似乎聽到鑼鼓的聲音,而且知道他們在戲台下賣豆漿喝。
D.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臨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戲台,模糊在遠處的月夜中,和空間幾乎分不出界限。
四、給下列多音字注音並組詞。
( ) ( ) ( )
1.吁 ( ) 2省 ( ) 3 相( )
( ) ( ) ( )
4.行( ) 5泊 ( ) 6喝( )
五、下列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宛轉,悠揚:形容笛聲的曲折飄盪,優美動聽。 彌散:彌漫消散。
B.向午:將近中午。 樂土:快樂自由的地方。
C.絮叨:翻來覆去地說。 自失:(聽得出神)失去了自己。
D.旺盛:茂盛。 霍然:形容撥弦動作疾速。
六、文言文閱讀。
1. 用原文回答問題。
①那些聲音直接表現了火勢的兇猛?
答:
②那些聲音表現了大火中人們的行動?
答:
③作者是怎樣稱贊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藝的?
答:
2. 段中對聽眾的神色、動作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答:
七、課內現代文閱讀。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鬆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一出門,便望見月下的平橋內泊著一隻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雙喜拔前篙,阿發拔後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母親送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我們已經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後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於是架起兩支櫓,一支兩人,一里一換,有說笑的,有嚷的,夾著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的河流中,飛一般徑向趙庄前進了。
②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庄,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台,但或者也許是漁火。
③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
1.第①段描寫孩子們開船出航動作的詞語有:
,這些描寫表現出少年們駕船技術 ,動作
,同時又表現出他們 的性格特點。
2.「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依據寫出了看戲的節令是 ,這即照應了文章開篇第一段 ,又為後文寫
埋下了伏筆。
3.「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一句中的「朦朧」本應是形容詞,在這里作 詞用,這句話的意思是 。
4.畫線一句使用了 修辭方法,其作用是
,其中「跑」字照應了①段中的 字,反襯出少年們
的心情,還有通過「我」的感受反映出來的一句: 。
5.第③段中的「他」指代 ,表現了「我」
的心情。
八、課外閱讀。
對與錯
我7歲的小侄子從外地來江城玩。有一天,我帶他走過一所郵局,他一抬頭,停住腳不動了,一手拽我,一手遙指郵局上方一塊巨大的地圖模型:「姑媽,錯了。」
「什麼錯了?」我莫名其妙。
「位置錯了,他們把南美洲和非洲放顛倒了。」
我不以為然:「那隻是一種裝飾,誰會在意這個呢?」
小侄子卻不幹了,說:「那是地圖,如果地圖方錯了,人們會走丟的。」
我感到大人的面子受到威脅,如果這種錯誤被一個孩子發現的話。
「你怎麼敢肯定錯了?」
「我擺過拚圖,它就是錯的。」他固執地說。
我惱羞成怒:「錯就錯吧,關你什麼事?」
小侄子委屈地跟我走了。但他卻不肯放棄這個問題,一回到家,就翻出一本地圖讓我看什麼是正確的,殊不知我早就忘了那錯誤的形狀。
7歲的孩子對我徹底失望了。不過,臨上火車告別江城時,他還不忘叮囑我:「姑媽,你再去看看,那肯定是錯的。」
時至今日我也沒弄明白那地圖的對與錯。這就是大人和孩子的區別。孩子從小接受教育的全部內容是識別對與錯,可作為一個大人,在糾纏到對與錯之中,便被認為是幼稚了。我們生活在對對錯錯、是是非非之中,早已淡漠了孩子時期的標准答案。「難得糊塗」成為許多人的座右銘,「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成為最佳行為方式。它們消解了人們對公理和正義的堅持。在利益面前,責任和原則都不值一提;在混淆對與錯上,人們有各種各樣的口實。聰明的大人不會做指出別人錯誤的蠢事,他們寧可把它當作背後的笑料。我常因此而洋洋得意,為了這孩子永遠無法理解的大人的秘密。
1.本文可分成兩大部分,前一部分運用的表達方式有 、 。
2.郵局前,「姑媽」在混倄對於錯上,人們有兩條「口實」,請你用自己的話概括出其中的一條。(限15字內回答)
答:
3.本文最後一段中,」難得糊塗」和」真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危害是:
(用原文中的一個句子來回答)
4.整體把握全文,簡要概括出「小侄子」的性格特點。
小侄子:
5.本文以「對於錯」為題,揭示的文章主旨是什麼?
答:
6.文中說「在混倄對於錯上,人們有各種各樣的口實。」請你從日常生活中「人們各種各樣的口實」里選出一條寫在下面。
答:
九、作文。
題目:友誼
以「兩人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做文章的最後一句,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選取一兩件事或幾個片斷,寫一篇歌頌友誼的記敘文。
要求:
1. 內容具體,中心明確,寫出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
2. 結構合理,詳略得當,語言通順。
3. 全文不少於600字。
參考答案
一、C 二、D 三、A 五、C
六、1.①中間力拉蹦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
②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
③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2. 從側面烘托口技表演的逼真,突出了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七、1.點、磕、退後、再上前、出橋、架櫓、 嫻熟 利落 生氣勃勃
2.正值初夏 夏日隨母歸省外祖母 偷豆
3.動 在這水氣中,月色也變得朦朧了
4.比喻、擬人 形象、貼切而又含蓄地表現了行船之快 飛 急切看戲 但我卻還以為船慢
5.宛轉、悠揚的笛聲 被宛轉、悠揚的笛聲所陶醉的輕松愉快
八、1.敘述 描寫
2.意裝飾內容的正誤。或:即使錯了,也不關小孩子的事。(意思接近即可;照抄原文,沒有用自己的話表述,只給1分)
3. 消解了人們對公理和正義的堅持。
4. 小侄子:對事認真,堅持真理(「公理」和「正義」也算對)。(意思對即可)
5. 贊揚(肯定)小孩明辨是非(堅持真理),批評(否定)大人混倄是非(混倄對錯)。
『叄』 題優.七年級語文下.人教版第四單元測試卷試題及答案
七年級(下)語文四單元檢測題
(滿分100分,120分鍾完成)
一.積累與運用(每小題2分,共20分)
1.給帶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拼音,聯系語境寫出漢字。
(1)歸省( ) 行輩( ) 不憚( ) 鳧水( )
(2)kàng( )奮 huì( )暗 jī( )絆 rǒng( )雜
2.下列詞語書寫無誤的是( )
A.飛濺 驀然 搏擊 燒灼
B.魚火 愜意 疏密 包羅
C.顰蹙 狼籍 驚鴻 嗔視
D.宛轉 獮散 高梁 悠揚
3.下面句中括弧里,依次應填入的字是( )
( )然他已經喪失了明( )是非的能力,那麼,( )使給他爭( )得臉紅耳赤,恐怕也無濟於事。
A.即 辯 既 辨
B.既 辯 即 辨
C.既 辨 即 辯
D.即 辨 既 辯
4.聯系語境,解釋句中帶點的詞有誤的一項是( )
A.外祖母很氣惱,怪家裡人不早定,絮叨起來。
絮叨:翻來覆去地說。
B.這十多個少年,委實沒有一個不會鳧水的,而且兩三個還是弄潮的好手。
好手:能手。
C.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庄,而且似乎還聽到歌吹了。
依稀:好象,彷彿。
D.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栗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嘆為觀止。
嘆為觀止: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5.從下列成語中選擇恰當的填入句中括弧里。(只填序號)
A、參差不齊 B、變幻多姿 C、本色當行 D、大徹大悟 E盡態極妍 F、叱吒風雲 G、息息相通 H、高視闊步
(1)「別說了,我算全看透了。」他說,一臉的( )。
(2)李非聽完韓教授對他的素描的點評,暗自佩服,心裡想這才是( )的評價。
(3)文化大革命中,當年在戰場上( )的賀龍元帥也被「四人幫」迫害致死。
(4)我班學生的基礎、素質( ),教師在教學上更應該因材施教。
6.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但我確實喜歡音樂,能夠沉浸在我欣賞的聲音世界中,並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獲得,有所超越、排解、升華、了悟。
A.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
B.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著酸棗樹的山崖上,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
C.於是架起兩支櫓,一支一人,一里一換,有說笑的,有嚷的,夾著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的河流中,飛一般徑向趙庄前進了。
D.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還以為船慢。
7.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社戲》選自《魯迅全集》,是魯迅寫的一篇小說。
B.《安塞腰鼓》是當代作家劉成章寫的一篇著名散文。
C.《竹影》的作者是我國現代著名畫家、散文家豐子愷。
D.《口技》選自《虞初新志》,作者是清代的張潮。
8.下列句子有語病的是( )。
A.今天想來,她對我的愛好文學和接近文學,有著多麼有益的影響。
B.我本來打算趁那一陣喧鬧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
C.冬天的大磧壩比較的無味。
D.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裡的人要將我送進這所學校里去上學。
9.將下列短語依次填入文中括弧里恰當的是( )。
愛心是( ),使飢寒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愛心是( ),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心是( ),使孤苦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愛心是( ),使心靈枯萎的人感受到情感的滋潤。
(1)一首飄盪在夜空里的歌謠 (2)沙漠中的一片綠洲
(3)一場灑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4)一片冬日的陽光
A.(3)(2)(1)(4)
B.(4)(2)(1)(3)
C.(2)(1)(4)(3)
D.(4)(1)(2)(3)
10.根據下面規定的情景,以「風」為重點,寫一段不少與40字的話。(2分)
情景:冬天 早晨 風 寒冷 紅腫
二.閱讀(每小題2分,共40分)
(一)
(1) 離平橋村還有一里模樣,船行卻慢了,搖船的都說很疲乏,因為太用力,而且許久沒有東西吃。這回想出來的是桂生,說是羅漢豆正旺相,柴火又現成,我們可以偷一點來煮吃的。大家都贊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裡,烏油油的便都是結實的羅漢豆。
(2)「阿阿,阿發,這邊是你家的,這邊是老六一家的,我們偷哪一邊的呢?」雙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說。
(3)我們也都跳上岸。阿發一面跳,一面說道,「且慢,讓我來看一看罷。」他於是往來的摸了一回,直起身來說道,「偷我們的吧,我們的大得多呢。」一聲答應,大家便散發在阿發家的豆田裡,各摘了一大捧,拋入船艙中。雙喜以為再多偷,倘給阿發的娘知道是要哭罵的,於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裡又各偷了一大捧。
(4)我們中間幾個年長的仍然慢慢的搖著船,幾個到後艙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剝豆。不久豆熟了,便任憑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圍起來用手撮著吃。吃完豆,又開船,一面洗器具,豆莢豆殼全拋在水裡,什麼痕跡也沒有了。雙喜所慮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鹽和柴,這老頭子很細心,一定要知道,會罵的。然而大家議論之後,歸結是不怕。他如果罵,我們就要他歸還去年在岸邊拾去的一支枯桕樹,而且當面叫他「八癩子」。
11.文段寫了什麼事情?
答:
12.用豎線將文段劃分為三層,標記在下面。
(1) (2) (3) (4)
13.文中哪兩個詞語生動地描寫出了「羅漢豆正旺相」?
答:
14.文中橫線上的句子寫出了阿發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答:
15.從文中可以看出,雙喜具有什麼品格?在這群孩子中他處於什麼地位?
答:
16.「不久豆熟了,便任憑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圍起來用手撮著吃。」這句話寫出了怎樣的情趣?
答:
17.帶點的句子表現了孩子們的什麼品格?
答:。
(二)小院吟
關中農村,總喜歡用泥巴打牆,圍起一個院兒。我家的小院在村的正中。母親每天早早起來,將院子一遍一遍地掃干凈,不允許我們扔下一片紙屑,一根柴棍。村裡的人見一方小院竟收拾得這般模樣,便與母親開起玩笑來:「王媽,您這是准備在地上帶面條了吧?」說得大夥直樂。
小院是母親用四五年攢下的雞蛋錢,請了小工,打牆圍起來的。得之不易,母親便格外地寵它,愛它:冬天埋下一截葡萄枝條,春天裡長起來了,嫩嫩的葉,像一隻剛出殼的雛鳥,昂著頭,望著這新鮮的世界;春天種下一行豆,夏天裡蔓爬上土牆,花便密密地排成隊兒,立了起來。
小院,是母親精心編織的花藍。它盛著農家艱辛而又多彩的生活,也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來。
父親早年在外地工作,家中無勞力,地里的活兒早早地擱在了母親和我的肩上。天長日久,我在外面受了氣,便獨自坐在院子的石頭上發呆。母親過來了,她最知道我的心思,便( )了小凳,( )到我的跟前,東南西北地比劃,彷彿一切智慧的東西都從那粗布裹著的胸口倒出,就像放飛了一隻鴿子,攜我振奮起來。
更多的時候,我同母親一起,在小院里籌劃著生活,籌劃著以後的事情。或者跟了母親的眼神,走進一個個帶著泥土味兒,又十分生動的傳說之中。什麼姑家婆、王老六,什麼堤埂神、楊柳女,這些故事總如鉤子一般地勾著我,讓我至今忘不了。
小院南側有幾棵香椿樹,那是母親趕廟會時從近百里的山裡挖來的苗,三年便長得胳膊般粗細,並舉起一樹的葉子。香椿雖是野樹,但那香卻十分細膩,風來也罷,風去也罷,香便充滿了小院,香便傳遍了村落。左鄰右舍的只說多了這香,整個村子也便多了新鮮,三天兩頭有人帶了孩子來看,小院也因此多了一種情感。慢慢地,小院成了大夥的小院了。
18.文段表面寫什麼?實際上寫什麼?
答:
19.文段抒發了什麼感情?
答:
20.第4段括弧里應填的兩個最恰當的詞是( )和( )。
21.第一自然段突出了小院的什麼樣特點?表現了母親的什麼品質?
答:
22.橫線上的話寫出了小院的什麼特點?請用一個成語來概括。
答:
23.文中起承上啟下的段落是第幾自然段?
答:
24.是什麼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來的?
答:
(三)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絕妙。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25.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注音。
(1)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 )
(2)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 )
(3)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
(4)曳屋許許聲( )
26.下列帶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當是時,婦手拍兒聲
不知木蘭是女郎
B.一時齊發,眾妙畢備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
C.婦撫兒乳,兒含乳啼
兒含乳啼聲
D.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舉世聞名
27.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眾賓團坐。
B.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
C.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D.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8.翻譯下列句子。
(1)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
譯文:
(2)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
譯文:
29.文中帶點的句子描寫的是什麼?寫這些的目的是什麼?
答:
30.「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這句話突出了什麼?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
答:
三.作文(40分)
你看過演出嗎?你看過精彩的電影、電視嗎?請以觀看演出、電影、電視……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1、文體不限;2、緊扣話題;500字以上。)
參 考 答 案
一.積累與運用(每小題2分,共20分)
1.(1)xǐnɡ hánɡ dàn fú (2)亢 晦 羈 冗 2. A 3. C 4.C 5.(1)D (2)C (3)F (4)A 6.A 7.D 8.A 9.B 10.(略)
二.閱讀(每小題2分,共40分)
11.寫孩子們看戲返航途中,偷豆到船上去煮吃。
12.(1)|| (2) (3)|| (4)
13.烏油油、結實。
14.憨厚老實的孩子。
15.較老成持重,是這群孩子的頭。
16.寫出了孩子們夜裡在飄浮的船中吃豆的無限情趣。
17.天真可愛。
18.表面上寫小院,實際上寫母親。
19.對母親的愛和懷念。
20.搬,或拿、提;湊,或坐
21.清潔的特點。勤勞,熱愛生活的品質。
22.生機盎然(生機勃勃)。
23.第三自然段。
24.母親的關愛和教育。
25.(1)yì(2)hōu(3)jiàn(4)hǔ
26. B
27. C
28.(1)不一會兒,丈夫打鼾的聲音響起來了,婦人拍兒子睡覺的聲音也漸漸的停止了。
(2)忽然有一個人大叫:「起火了。」丈夫起來大叫,接著婦人也起來跟著大叫。
29.寫聽眾的反映。襯托口技表演的精妙。
30.突出了道具的簡單。襯托口技表演的精妙。
三.作文(40分)
『肆』 七年級下冊人教版第四單元語文測試卷答案
參考答案:
1. fú jiá jī kàng 恬 皎 愜 彌 (每空0.5分)
2. ①盡態極妍,②叱吒風雲,③嘆為觀止 (每小題1分)
3.A(選對即得3分)
4.跳躍在湖面上的一抹斜陽,「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邁。(每一處2分,符合要求即可)
5.示例:魯迅、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吶喊》《彷徨》《朝花夕拾》;魯迅先生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他的問品與人品都值得後人敬仰、學習!(前兩處每一處1分,第三處2分)
6.《西遊記》,大鬧天宮(每一處1分,填本書中的其他情節也可)
7.(1)示例:清明、端午、中秋被增設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示例: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一小題2分)
8.月下歸航。(抓住「歸航」二字,可以得2分)
9.襯托出「我」戀戀不舍的心情。(突出「襯托」、「戀戀不舍」就可得3分)
10.動作、語言;淳厚、朴實。(每一問2分)
11.不能(1分);因為原句運用了比喻的手法,一方面形象地寫出了船速之快,另一方面烘託了心情之愉快。(3分)
12.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言之有即可。(3分)
13.(1)演出地點(1分)(2)表演方式(1分)(3)演員構成(1分)
14.不能;(1分)因為「攢擁」一詞描寫出觀眾之多,氣氛之熱烈,而「晃動」一詞則沒有這種表達效果。(2分)
15.側面描寫(2分);襯托出秦腔的奪人心魄的魅力。(2分)
16.「凡是到這些村莊去下鄉……甚至不能有一點不入神的表示。」(2分)
17.開放性試題,寫出劇種1分,寫出感受3分。
18.(1)正好遇到,恰逢(2)只(3)全部(4)極點(每空1分)
19.(1)四處賓客都安靜下來,沒有人敢喧鬧。(2分)(2)只聽到遠遠的深巷裡一陣狗叫聲,就有一個婦人被驚醒,打著哈欠,伸著懶腰。(2分)
20. 交待了口技表演者,演出的時間、地點、設施、道具及聽眾情況和開演氣氛。(2分)為下文記敘精彩表演作了渲染和鋪墊。(1分)
21. 由遠及近,由外到內,由小到大,由少及多。(2分)
22. 聽得入神,心領神會,滿意、折服的感受。(2分)
祝你工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