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觀潮的作者是誰
作者是趙宗成、朱明元。寫的是八月十八錢塘江觀潮的事。
趙宗成原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上海記者站副站長,朱明遠為當時上海記者站記者。
《觀潮》一文為他們共同所作作品,二人現狀不詳,均已退休。因為這篇文章被收錄於課本之中,所以廣為流傳,他二人的作品還有《夢在腳下搜索》,其他作品現無從尋找。
《觀潮》在文中,作者不但運用比喻、形容、襯托等方法直接描繪了潮水洶涌澎湃、雷霆萬鈞的情狀和聲威,還從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間接地表現了大潮的奇特。
課文原文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
鎮海古塔、中山亭和觀潮台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㈡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有哪些課文是需要背的
人教版:
第一單元
課文
背誦內容
1、觀潮 第 3、4自然段
3、鳥的回天堂 第7、8、12、13自然段
第二單答元
5、古詩兩首全文
6、爬山虎的腳 第2、3、4自然段
第三單元
9巨人的花園 第9自然段
第四單元
13、白鵝 第3、4、5自然段
15、貓 第1、2、4自然段
第五單元
17、長城 第3、4自然段
18、頤和園 第3、4自然段
第六單元
20、古詩兩首 全文
21、搭石 第3自然段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第2、7自然段
第七單元
26、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第7、8、9自然段
第八單元
31、飛向藍天的恐龍 第1、4自然段
背誦:每個單元的背誦篇目和每個單元中的「日積月累」。(有需要的要求默寫)
聽寫:每課結束聽寫該課詞語,每個單元結束聽寫每個單元詞語盤點中的讀讀寫寫、讀讀記記的所有詞語。
㈢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1課課文內容(人教版)
觀潮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縣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最
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
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鎮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觀潮台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
小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說:潮來了!
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
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
多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
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地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
了平靜。看看提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奇特、雄偉、壯觀的景象。
㈣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課文
1.觀潮 2.雅魯藏布大峽谷 3.鳥的天堂 4.火燒雲 5.爬山虎的角 6.去年的樹 7.蟋蟀的住宅 8.世界地圖引出版的發現 9.巨人的花園 10.幸福是權什麼 11.小木偶的故事 12.白鵝 13.白公鵝 14.貓 15.母雞 16.長城 17.頤和園 18.秦兵馬俑 19.搭石 20.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21.卡羅納 22.給予是快樂的 23.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4.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25.烏塔 26.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 27.呼風喚雨的世紀 28.電腦住宅 29.飛向藍天的恐龍 30.飛船上特殊的乘客
㈤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課文走月亮什麼題材的文章作者是誰
新版語文教材,帶我們了解作家吳然,跟著教材去拓展課外知識,既有針對性,又有積極性。
三年級上冊語文的第一篇課文《大青樹下的小學》,作者是吳然,課文的原名為《名族小學》,文中寫了大青樹下的小學里有著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大家一起學習,一起做游戲,雖然民族不同、語言不同、穿戴不同,但是大家就像一個大家庭的孩子,共同度過校園的美好生活。新教材三年級開篇就讓孩子們去了解我們的祖國有56個民族,表現出了作者的自豪和贊美之情。
所以,學習語文僅僅學習語文書上的課文是遠遠不夠的,現在提倡的是「大語文」要求孩子有大量的閱讀積累,那麼跟著教材去搜集資料,拓展知識,閱讀作者們的其他作品,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㈥ 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里的字
10月16日
星期六
晴
今天,老師帶著全班同學去頤和園遊玩,要知道,頤和園可是我們北京最有名的旅內游景點之一容,大家高興極了。
走進側門,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向西北方向遠眺,清清楚楚地看到了一座三層寶塔聳立在半山腰上,那就是——佛香閣。
同學們繞過一座座大殿,來到了著名的長廊。長廊長728米,分成273間。每一間的橫檻和兩側都有五彩的畫,有人物、花草和各種風景。八千多幅畫,各有特點,沒有哪兩幅是完全相同的。
游完長廊,我們就登上了萬壽山。萬壽山不但高,而且陡,不管誰上去都會害怕的。
我們沒有上到頂層,都是站在半山腰向下望。啊,真美呀!景色盡收眼底。抬頭望,只見一塊大匾掛在塔頂,上面寫著三個金色的大字——佛香閣。佛香閣屋頂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雄偉壯麗而又富貴豪華。
下了萬壽山,我們就去坐畫舫。乘畫舫來到昆明湖的小島,小島上樹木茂盛,好玩極了。
游完小島,我們順著十七孔橋往回走。十七孔橋兩邊的欄桿上還雕刻著小獅子,120多隻小獅子,也幾乎沒有哪兩只是完全相同的。
頤和園還有許多好玩的地方,希望有機會再來細細游覽。
㈦ 小學生四年級上冊語文《觀潮》作者及寫作背景
作者是趙宗成、朱明元。
背景是寫作者興致勃勃地來到錢塘江邊,他被眼前人山人海、鑼鼓喧天的場面深深震撼著,他彷彿看到了大自然與人類文明的巧妙結合...觀潮結束後。
他回想起洶涌的潮水發出滔天巨響、岸邊的看潮的人群齊聲驚嘆,他的內心以為那震撼人心的場景深深觸動......終於,他再也不能忍受內心的平靜,一定要把這壯觀場面記錄下來!於是就有了這篇文章。
《觀潮》
作品別名 《喜看今日錢塘潮》
創作年代 現代
作品出處 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
作者趙宗成、朱明元
課文原文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鎮海古塔、中山亭和觀潮台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般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堤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課文分析
《觀潮》在文中,作者不但運用比喻、形容、襯托等方法直接描繪了潮水洶涌澎湃、雷霆萬鈞的情狀和聲威,還從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間接地表現了大潮的奇特。這樣直接描寫和間接烘托將錢塘秋潮這一天下奇觀,生動形象的展現在讀者面前。
網路-觀潮(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課文)
㈧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二課的課文。
雅魯藏(zang)布大峽谷。
㈨ 四年級語文課文麻雀作者叫什麼名字
屠格涅夫(1818~1883)
19世紀俄國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他的代表作是《獵人筆記》內。屠格涅夫的小說善於抓住生活容中的新動向,構思新穎,結構緊密,人物形象鮮明,文字極為精練、優美,對俄國文學的發展有巨大影響。
《麻雀》選自《獵人筆記》,原文的後面還有這樣幾句話:「是的,請不要見笑。對那隻小小的、英勇的鳥,對它的愛的激情,我是懷著虔誠之情的。我想,愛比死,比死的恐怖更強大。只有她,只有愛,才維系著生命,並使它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