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一年級語文風課件

一年級語文風課件

發布時間:2020-12-25 01:47:18

① 小學一年級《風在哪兒》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理念:
在讀書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創設鮮明可感的情境,並將之貫穿整個文本,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從而變靜態文字為鮮活場景,形成學生與文本的深層對話。

教學目標:
1. 通過朗讀,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 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文中字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4. 通過誦讀,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感情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教學重難點:
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理解文中內容。

教學准備:
掛圖、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新課
冬天已經來臨,氣溫驟降,越來越冷,外面也颳起了大風。今天我們學習課文《風在哪兒(nǎr)》。
學生齊讀課題《風在哪兒(nǎr)》。
老師出示教學掛圖,吸引學生眼球,提供具體、直觀的感性形象。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 請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後指名學生說說從中知道了什麼。(允許初次朗讀速度稍慢,讓學生感知文本意境,與文本展開對話)
2. 齊讀課文,思考:風在哪兒?指名學生回答,老師給予評價。
三、 學習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1. 學習課文第一段
① 師范讀 指名學生朗讀時哪些音節要特別「關注」?
翹舌音:shàng chuán shǐ chuī zhe
後鼻韻母:fēng shàng xiàng 整體認讀音節:yún
指名學生認讀,師生一起評議。
② 指導朗讀
③ 指名學生說說:為什麼說風在天上?
2. 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① 師范讀(配樂)。繪聲繪色的朗讀可以推動學生潛入字里行間,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② 學生自由讀。請學生說說朗讀時應該注意哪些音節?
輕聲:zhe zi men 邊音:liǔ 翹舌音:shù
③ 指導朗讀,指名學生朗讀,師生評議。並提問:為什麼說風在柳樹上?
3. 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① 齊讀。思考:為什麼說風在水面上?
② 指名學生讀讀。師生評議。
粼 浪 萍 搖晃
Lín làng píng huàng
4.學生分小組自學課文第四自然段
① 學生自由讀(朗讀中體會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② 指名學生朗讀,師生評議。
③ 指導朗讀 思考:為什麼風在我的「手」上?

四、 總結全文
通過本課學習你們知道了風在天上,風在柳樹上,風在水面上,風在我的「手」上……你們認為風還在哪裡呢?

教學反思:
讀書課的教學不僅僅是朗讀,也不是簡單的重復讀,泛泛而讀,需要教師智慧的引導使得學生披文入情,繪聲繪色,讓學生觀察畫面,感知人、景、物,鼓勵學生將看到的說出來,把學生的心引入文本特有的情境,從而與文本展開深層對話。

② 風像什麼造句一年級語文

你好!
風像春姑娘的呼吸,溫暖又舒適
風像夏日的歌謠,動人輕快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③ 小學一年級:風是什麼樣子的

無形的、流動的、無色無味的

④ 冀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課文葉聖陶的《風》

讀「shui」「shéi」,

⑤ 一年級下冊語文《風在哪兒》的教案

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編寫意圖弄明白,讀懂參考教學用書很重要.
其次要內備學生、備課文、備自己,有教學容思路
教案的格式:一教學內容分析;二教學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三教學重點與難點;四學習者特徵分析;五教學策略與設計;六教學過程(重點);七教學評價設計;八課後反思及自我評價.

⑥ 求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的第八課《小松樹和大松樹》的教案,不要有多媒體運用,因為教學環境不允許。謝謝

一、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八課《小松樹和大松樹》。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習課文第二-四自然段,能分角色朗讀課文,並能讀出不同的語氣。

過程與方法:教給學生通過理解關鍵詞語來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讀好人物的對話。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盲目自滿,瞧不起別人。

三、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來理解課文,讀好課文。

難點:理解小松樹說的話,風伯伯說的話。

教學突破:讓學生讀出理解,讀出感受,並創設情景讓學生敢想

敢說。

四、教學准備:

學生准備:朗讀課文

教師准備:大松樹、小松樹和風的頭飾及帖圖,
五、教學過程及設計思路:

一復習導入,揭示目標(約5分鍾)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思路

⒈出示圖片:

提問:它們是誰?長在山的什麼地方,誰來幫它們找找家?

⒉讓學生填一填,說一說。

出示:山上(。。。)

山下有(。。。)。

⒊揭示本課目標。⒈學生紛紛舉手。師指名一學生到講台上。該生把小松樹圖片貼在山頂上,把大松樹圖片貼在山腳下。

⒉填填說說。學生背誦第一自然段。

⒊明確要求。利用貼圖片的形式再現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直觀形象,容易使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

通過填填說說的形式,檢查學生背誦情況。

二精讀第二自然段(約10分鍾)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思路

⒈師:這一天,小松樹對大松樹說了些什麼呢?同學們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⒉板書:「喂,朋友,你看我長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你呢?」

提問:你們覺得小松樹怎麼樣?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⒊自由讀,體會一下小松樹說話時是什麼樣的態度?你從哪些詞句看出來的?

⒋讓學生說詞造句:

很很,「很遠很遠」這個詞寫出了什麼?

⒌「你呢?」是什麼意思?讓學生把小松樹心中想說的話補充完整。

⒍提問:大松樹真的長得比小松樹矮嗎?聽了它的話,大松樹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

⒎指導感情朗讀,表演。⒈學生自讀第二自然段。

⒉自由朗讀。例如:太驕傲了!它覺得自己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大松樹卻看不到。太霸氣了!太沒禮貌了!跟大松樹說話時喊「喂」。

⒊「喂,朋友」,從這兒可以看出小松樹驕傲,看不起大松樹。

⒋例如:很高很高,很大很大句子:這座山很高很高。

「很遠很遠」進一步說明了遠。

⒌學生想像,例如:你有我長得高,有我看得遠嗎?

⒍大松樹長得不矮,他想:

小松樹是小孩子不跟他說。

我不跟他一般見識。

所以大松樹沒有吭聲。

⒎練習朗讀,同桌互演。讓學生先自學
「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抓住句中的關鍵詞,反復讀,在讀中體會人物的心理。

鼓勵學生把想到的說出來。
三精讀第三自然段(約8分鍾)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思路

⒈小松樹的驕傲,沒有禮貌,大松樹都沒有去理會,他沒有回答。可是小松樹的話被風伯伯聽到了,風伯伯又是怎樣做的,怎樣說的?

⒉讀句子:「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聯繫上下文讀,訓練學生用「比」、「托」說話,體會「托」的意思

⒊指導朗讀。

⑴體會風伯伯說話時會有什麼的動作、表情,加進動作、表情練讀。出示圖片,指名說。

⑵指名讀。

⑶同桌互演(要求不看書)⒈課件出示風伯伯的話:

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自由練讀。

⒉朗讀句子,練習說話,體會到小松樹比大松樹矮得多,他能看得遠,是大山爺爺的功勞。[

⒊自由練讀。

⑴體會風伯伯說話時的態度:

①摸著――-動作

②風伯伯稱呼小松樹孩子。

③風伯伯笑眯眯的,和藹可親。

⑵學生點評。

⑶互相練習。多媒體演示,想像人物的心理。創設語言環境,訓練學生想像說話的能力,進一步理解課文。朗讀時加進動作,表情,讓學生讀出理解,讀出感受。

四講讀第四自然段(約8分鍾)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思路

⒈提問:聽了風伯伯的話,小松樹怎樣呢?

⒉想像說話:小松樹為什麼低下了頭?

⒊課件出示圖片,理解「慚愧」:小朋友,當我們犯了錯,你會覺得怎麼樣?

⒋小松樹做錯了事,現在已經認識到自己錯了,它這時的心情就是「慚愧」心情。⒈回答:小松樹低下頭。

⒉小松樹知道自己錯了,低下了頭。

⒊看課文,練習說話,逐步理解「慚愧」。

⒋做低頭動作,體驗小松樹「慚愧」的心情。

理解文中的關鍵詞,再讓學生聯系語言環境想像小松樹當時的心情,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進行表演(約5分鍾)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思路

⒈提問:這時小松樹會對風伯伯說些什麼?對大松樹說些什麼?

⒉提問:風伯伯和大松樹又會對小松樹說些什麼呢?

⒊指導角色表演。要求展開想像,加進小松樹、大松樹、風伯伯說的話和風伯伯、大松樹對小松樹說的話。

⒋提問:你最喜歡故事中誰?為什麼?⒈回答:大松樹哥哥,我錯了,你長得比我高,看得比我遠。

大山爺爺,我錯了,我不應該瞧不起大松樹。

⒉回答:風伯伯說:「知錯就改還是好孩子。」大松樹說:「以後我們倆還是好朋友。」

⒊組內演練,再選表現好的幾組上台表演。

⒋學生討論後,全班交流。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與文本中的人物對話,在對話中感受、體驗。

讓學生戴上小松樹、大松樹、風伯伯的頭飾,在表演中去體驗、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個性。

六本課總結(約1分鍾):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課文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為。告訴我們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盲目自滿,瞧不起別人。[

七隨堂練習設計(約3分鍾):

1、根據課文填空:

⑴喂,朋友,你看我哇!我能看到的地方,?

⑵小松樹能看得遠,不是,而是。大松樹看不遠,不是,而是。

2、仿照例句,用帶點的詞語說一句話。

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

比:。

八板書設計:

8、小松樹和大松樹

站得高

看得遠

沒有回答↑托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盲目自滿,瞧不起別人

六、教學反思: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一篇兒童喜愛的寓言故事。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生動的語言和貼圖片的形式,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之中。在情境的創設中,學生積極地充當其中的角色,充分發揮想像力,與文本中的人物對話,在對話中感受、體驗。表演是對課文進行再創造,讓學生表演課文中的角色,是一種更為深入的體驗。教學中讓學生戴上小松樹、大松樹、風伯伯的頭飾,在表演中去體驗、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個性。學生將小松樹的傲氣、大松樹的大度、風伯伯的慈祥和寬容都表現得惟妙惟肖,課堂上氣氛十分活躍。在說的訓練中,我安排了以下兩方面訓練:一、句式說話。利用「很很,比,托」幾個詞培養學生說詞說句的能力。二、想像性說話。本課我設計了以下說話:1、「你呢?」是什麼意思?2、小松樹為什麼低下了頭?3、他會對大松樹、風伯伯各說什麼?4、風伯伯和大松樹又會對小松樹說些什麼呢?4、你最喜歡故事中誰?通過這些有坡度的說話訓練,不僅培養了學生想像擴散性思維,而且學生輕松地認識到做人要謙虛,不能盲目自滿。

⑦ 小學一年級語文填合適的詞語( )的風

一年級的

春天的風

溫柔的風

清涼的風

⑧ 小學一年級古詩《風》


(唐)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回竿斜。
注釋譯文
①解落答:解散,散落。《淮南子·時則訓》:「季夏行春令,則谷實解落。」
②二月:春季的第一個月。
詩歌賞析
這首詩讓人看到了風的力量,能使晚秋的樹葉脫落,能催開早春二月的鮮花,它經過江河時能掀起千尺巨浪,刮進竹林時可把萬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閱讀全文

與一年級語文風課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