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急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我有六冊的教案,你們拿去看吧,八冊的語文書都沒有,哪裡會有教案呢?我也在找八冊教案,誰有消息別忘了通知一聲,謝謝了!
第一單元 走進春天單元主題分析:
春風、春雨帶來《春的消息》,活潑機靈的小《燕子》奏響春天的序曲,枝頭吐出新綠,雛菊綻開笑靨,《柳笛和榆錢》里,榆錢舞,柳笛飄,又是一年春來早,人們的臉上和心裡更是春意盎然……本單元一是要學生感受自然界春光的美好,置身於大自然的懷抱,用心去體驗、感受春天帶給自然萬物的變化,春天給萬物帶來的勃勃生機;二要促使學生用心研讀課文,透過作者觀察春天的視角的不同,感受春天的無處不在。從而學習作者觀察和表現生活的不同方式和方法,無論是古詩、現代詩歌、還是散文,字里行間都充溢著作者對生活真摯的熱愛與贊美。讓學生通過字里行間去應和「走進春天」的主旋律。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認識「漂、雛、耀、」等38個生字,並能規范、端正、整潔地書寫「冬、換、牽」等56個生字。
2、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4、 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5、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6、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字、詞、句。
7、能用普通話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並能把握主要內容。
過程與方法:
1、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主識字,提高識字量。
2、 通過品讀、演讀,感悟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
3、 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4、 能用普通話交談,並能就他人發言中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 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情感體驗,引導學生發現春天就在自己的身邊,感悟到春天的萬物復甦、生機勃勃是具體的、生動的,是可見可感的。
3、 結合活動安排習作訓練,使學生認識習作在生活中的價值,並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4、樂意與人交談,在交談中能清楚明白地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春的消息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會正確書寫12個生字。理解「消息、漂白、牽引、愛憐、雛菊、禁不住」等詞語的意思。能正確拼讀 「漂、禁」兩個多音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詩,背誦詩歌。
3、通過朗讀詩歌,指導學生邊讀邊想像,增強對詩歌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4、通過讀、誦、背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展開想像,激發學生感受和表達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教學准備:
學生准備:觀察身邊的事物,感受春的氣息。
教師准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激發興趣 導入新課
1、教師先板書「消息」,指名學生讀。引導學生交流自己對「消息」的理解。
師:春姑娘就要來了,她想給小朋友們發一個春天到來的好消息,你幫她想一想:春姑娘可以怎麼告訴我們這個好消息呢?」
(學生暢所欲言。)
春姑娘把小朋友們的好主意讓一位詩人寫成了一首詩來傳達「春的消息」。我們來讀一讀,看看誰能收到這些消息。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詩,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用以前的方法來解決。
2、出示生詞卡片,指明讀,注意「漂」是個多音字,漂白、漂亮
開火車讀。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漂白」、「牽引」、「愛憐」、「雀躍」、「搔癢」等詞語可以結合詩中的具體語境、生活經驗和具體的動作來理解。
對於其他詞語可以相機解決。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按小節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詩歌,邊讀邊想,讀完課文後,你感受到的春的消息在哪裡?
2、引導學生交流讀後的感受。
3、引導學生抓住自己觀點的支撐點,通過感情朗讀來表達出來。
第一節中春的消息是指春風、春水、樹枝、水鴨 ;抓住「盼望」「整整」體會孩子們渴望和欣喜的感情。
第二節中春的消息是指換上春裝;「飛過」「飛上」表達了孩子們尋找春天的歡快和急切之情。
第三節中春的消息是指蝴蝶飛舞 ;抓住「愛憐」體會孩子們對自然萬物的愛。
第四節中春的消息是指雛菊開放 ;抓住「雀躍」體會孩子長高的自豪和欣喜。
第五節中春的消息是指吐出綠苞、溪水唱歌 ;
第六節中春的消息是指太陽照耀、被嫩草搔癢的面頰;
4、配樂朗誦詩歌,美讀中品位所蘊涵的情感。贊美春天!
第2課時
一、復習:指名讀課文,說說春天的消息有哪些。
二、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本課生字卡片,組詞,並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3、指導重點字的書寫,如「雀」字。
4、利用寫字書進行書寫練習。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1、 關於春的消息還有很多很多,只要你做一個細心觀察的孩子,你一定能發現的更多!去找一找相關描寫春天的兒歌、古詩、歌曲讀一讀、背一背唱一唱。也可以自己動手畫一畫,剪一剪美麗的春天。
2、積累詩歌中描寫的生動的詞語或句子。
2、燕子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識本課7個生字,會正確書寫12個生字。理解「俊俏、聚攏、生機、掠、偶爾、盪漾、光彩奪目」等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通過抓住描寫燕子和春天的語句,展開想像,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氣勃勃的景象。
4、初步體會比喻、擬人等表達方法在課文中的作用。積累優美的詞句。
5、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觀察得細致,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教學准備:
學生准備:搜集有關燕子的資料
教師准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激發興趣 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燕子的圖片,學生欣賞。
2、同學們,春天,活潑可愛的小燕子從南方飛來了,喜歡燕子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燕子》這篇課文。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鄭振鐸寫的,請打開書,誰來讀讀。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明確自學要求。
(1)讀准注拼音的生字,劃出生字組成的新詞,把你認為難寫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認真寫幾遍。
(2)自由讀課文,注意讀錯的句子要重讀,直到讀通為止。
2、學生自學,教師巡迴指導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新詞語,指名認讀,全班齊讀。
(2)理解詞語的意思。
4、開火車一人一段朗讀課文,檢查是否讀得正確、流利。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本課生字卡片,找找生字的形近字,也可以說句子。
2、指導重點字的書寫,如「奏、湊」不能寫成「秦」字。
五、作業:記住生字。
第2課時
一、師生對話、感悟文本。
1、 課文美在以下四個方面:外形
美 春之美 飛行美 歇息美
你們小組最想研讀那一方面的美?
2、 出示研讀方法:
(1)自讀課文,找出哪些詞句最能反映這方面的美;
(2)細細品讀這些詞句,把自己的想法寫在旁邊;
(3)小組交流補充;
(4)討論怎樣讀好這一節?練讀。
3.學生研讀,教師巡視並參與研讀。
外形美:燕子的外形美在哪兒?你們從哪些詞句讀出了這種美? 推薦一名成員朗讀這一節。
春之美: 這一節通過哪些景物來展示春之美?這些景物各有什麼特點?你們認為哪些詞句寫得比較好?為什麼?
飛行美: 燕子飛行時美在哪兒?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
歇息美:你們覺得這一節中哪些詞句寫得特別美,為什麼? 作者打了哪些比方,把什麼比做什麼?
想想:燕子會譜出一支怎樣的歌?
(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朗讀。)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1、春天裡的小燕子從南方飛來了,你還知道那些小動物春天了,就和大家見面,說說他們在春天裡的快樂吧!
2、積累文中描寫的生動的詞語或句子。
3、柳笛和榆錢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識本課10個生字,會正確書寫11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初步體會比喻、擬人等表達方法在課文中的作用。積累優美的詞句、語段。
4、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柳笛和榆錢在春天裡帶給孩子們的樂趣。
教學准備:
學生准備:新鮮的柳條和榆錢
教師准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 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柳笛和榆錢
師:同學們,看到課題,你們猜文章主要寫了什麼呢?
(學生暢談)
師:文章的作者,圍繞著柳笛和榆錢都寫些什麼呢?讓我們細細的讀讀課文,通過自己的邊讀邊思考去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 明確自學要求。
(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或查字典讀准字音;
(2)參考課文題目,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柳笛和榆錢給春天裡的孩子們帶來哪些樂趣?你是從課文的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可以講一講,也可以讀給同學們聽一聽。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記下來,准備和同學討論。
2、 學生自學,教師巡迴指導。
3、檢查自學效果。
(1) 開火車認讀詞語
(2)開火車一人一段朗讀課文,檢查是否讀得正確、流利。
三、師生對話、感悟文本。
1、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柳笛和榆錢給春天裡的孩子們帶來哪些樂趣?你是從課文的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
2、出示組內學習方法:
(1)自讀課文,找出哪些詞句最能反映柳笛(榆錢)帶給孩子們的樂趣;
(2)細細品讀這些詞句,
(3) 可以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小組交流補充;
(4)討論怎樣讀好這一節?練讀
3、全體同學交流,互相補充。
柳笛:可以抓住一系列的動作描寫「折下」「切割」「撮一撮」「猛一下抽出」,讓學生們在課堂上,真正的動手操作一下!
榆錢:抓住:一個形象貼切的比喻:「亮晶晶、綠瑩瑩,真像一串串晶瑩的玉莢。」也可以讓學生親口嘗一嘗。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自主認識字詞,同桌互相測試。
2、指導重點字的書寫,如「唇」上下結構,但是上半部撇寫的要長些。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1、柳樹和榆樹給春天裡的孩子們帶來了很多的樂趣,你還知道還有哪些書給春天增添了色彩,給孩子們帶來了歡樂呢?
2、積累文中描寫的生動的詞語或句子。
4、古詩二首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的5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9個生字。
2.能結合語言環境或藉助工具書理解「不值」、「應」、「屐齒」、「小扣」、「柴扉」、「勝日」、「泗水濱」、「等閑」等詞語的意思。
3、入情入境地品讀古詩,整體感受詩歌的意思,想像詩歌所描寫的畫面。培養學生的閱讀體驗能力和想像能力。
教學准備:
學生准備:搜集有關春天的古詩,藉助工具書理解古詩
教師准備:寫好古詩的黑板、古詩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春回大地,我們讀了春的詩歌,春的散文,今天我們來看看春的古詩,在以前你讀過的詩中,還記得哪一首詩描寫春天的景色?給大家背一背。
(學生背誦)
師:今天我們還要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游園不值》、《春日》
二、自學古詩,感悟詩情。
1、讀詩。
2、解詩題。詩題「游園不值」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想到朋友的花園去遊玩,但沒有遇上他。
3、解詩句。
(1)請大家讀一讀詩句,對哪些字詞還不明白。
(2)學生質疑,根據學生發問和回答,課件出示難解字詞意思,讓學生板書(看注釋、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等)。
(3)以四人小組合作的形式討論詩句的意思。
(4)你學懂了哪一句,向大家匯報一下。
根據學生發言進行補充糾正(連字詞意思、看插圖等)。
(5)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1、體會「一枝」的妙處。游園心切的葉紹翁只看到了一枝紅杏,這枝紅杏給他帶來了什麼?一枝紅杏就說帶來了滿園春色,那麼數枝、百枝、千枝不是更能代表滿園春色嗎?
2、展示滿園春色。詩人善於發現春天、欣賞春天,能從一枝紅杏就感受到春天的氣息,想像到春色滿園,談談你想像的滿園春色。
3、讀好後兩句。這枝紅杏還帶給了吃閉門羹的葉紹翁什麼?找到表現他驚喜心情的詩句,讀出他的這份驚喜。
指名學生對比讀,從語調、語速、表情角度進行指導。
3、 讀全詩。讀出從失望到驚喜的心情變化。
第二課時
一、學習《春日》:
1)、古人贊美春天的詩詞很多,然而,人們最喜愛、最推崇的是南宋詩人朱熹的《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2)、今天咱們再學的就是這一首詩。誰知道題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板書題目)
3)、詩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萬不能忘記!(指名板書「南宋朱熹」)
我們上學期曾經學過朱熹的哪首古詩?
4)、請大家自由地大聲地讀一讀朱熹寫的《春日》。
5)、讀了這首詩以後,你能猜測一下詩人朱熹在春日時的心情嗎?
6)、猜測終歸是猜測,如果大家能夠從詩句中找出「證據」,來證明詩人當時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不是猜測,我是有理由的。
7)、指導學生誦讀古詩,其間,教師范讀一次。
8)、說說古詩的意思。
6、朗讀品位兩首古詩
二、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自主認識字詞,同桌互相測試。
2、指導重點字的書寫,如「齒」字,下半部應該是不封口的。
三、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古代詩人對春天是那樣痴情,那樣狂放,那樣欣賞!真可謂把春天描摹得絢麗而又迷人,達到了絕妙的地步。古人贊美春天的詩詞很多,請同學們課下繼續收集整理。
5、陽氣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做到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生詞,。
2.能結合閱讀體驗,從整體上了解「陽氣」、「地氣」等詞語的意思;同時藉助工具書或結合上下文與生活經驗理解「佝僂」、「朗朗的笑聲」、「洋溢」、「蠕動」等詞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大意,背誦第4自然段。
4、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情感體驗,引導學生發現春天就在自己的身邊,感悟到春天的萬物復甦、生機勃勃是具體的、生動的,是可見可感的。
教學准備:
學生准備:搜集有關於春天的節氣歌、諺語等。熟讀課文
教師准備:生字卡片,春季的諺語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 ,導入新課
師:春的詩歌,春的散文,春的古詩,還有春的諺語「大罷春,陽氣升」奶奶對我說,可是我不明白啊,同學們,你們明白嗎?
(學生背誦)
師:讓我們來一起進入文章深入體會吧!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自主讀文,明確要求:
(1)、對一些較長的句子要重點讀、反復讀,直到讀通順。
(2)、遇到難讀的長句子,要和同伴互相傾聽讀正確。
2、理解詞語:
在讀中結合語言環境、藉助工具書、聯系生活實際理解「佝僂」、「銹」、「垛」、「疙瘩」、「軲轆」、「溢」、「薺」、「蠕動」、「耙」等字詞的意思。
3.用自己習慣的語言概括奶奶說的諺語的意思。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1、再讀課文,對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2、結合閱讀體驗,說說自己對陽氣的理解
重點指導:第四自然段,從整體感覺、視覺、聽覺等方面以及動態、靜態、顏色、氣息、聲音等方面體會語言的豐富、美好。
「一陣騰騰的腳步聲」、兩次「朗朗的笑聲」,進一步體驗人物的內心情感,體驗春天給土地、植物、動物、人類帶來的希望。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第二課時
一、 復習
1、學生朗讀課文。
2、教師出示生詞,學生認讀。
二、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自主認識字詞,同桌互相測試。
2、指導重點字的書寫,如「棗」字,上下兩部分的書寫。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1、 收集有關於春天的諺語
2、拓展閱讀朱自清的《春》
閱讀鏈接
走進春天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閱讀鏈接的內容。
2、能夠利用工具書解決遇到的字詞的問題。
3、合理展開想像,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課前准備:課下布置學生對本單元的課文多通讀幾遍,回顧課文內容。在課下搜集和春天有關的一切內容。白紙,彩筆。
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內容,為「走進春天」做好儲備
1、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在本單元我們都學了哪些課文?
這幾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呢?
2、師:可以看出,我們這幾篇課文都和春天有關,而且在我們身邊春天也正在一步步向我們走來,就讓我們在這節課中一起「走進春天」。
二、閱讀文本,初步了解閱讀鏈接的大概內容
師:下面,請大家打開書18頁,自已認真的讀一讀。
師:誰能說一說,你都讀懂了哪些內容?
找2-3名學生說一說。
師:誰願意來讀一讀課文內容?
找四名學生,每位學生讀一個板塊的內容。
三、再回歸文本,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春天的喜愛
1、師:同學們,就讓我們懷著愉快和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再讀一讀課文的內容吧,一會兒我要找同學們說一說你讀後的感受。
2、同學們自由讀。
3、讀後先小組交流一下讀後的感受。
4、然後找同學圍繞知春、踏春、惜春、詠春四個內容來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可讀課文,也可結合課下搜集的內容,來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四、走進春天,走進想像的樂園
1、師:同學們, 剛才我們在一起走進春天,走進了一個充滿活力的樂園,此時此刻,你能不能用一幅畫來表達你的心情?
2、學生拿出課前准備的紙筆做畫。
3、師:誰能向大家來展示你的作品?
同學生踴躍參與。
5、師: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紹介紹你的作品呀?
五、擴展延伸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直沉浸在一種快樂的氛圍中,春天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大家想不想課下到我們身邊找一找春天,如果你找到了,可以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如果我們有時間會再一起來交流,好不好?
六、課下作業
寫一篇春天的景物的文章
綜合學習一
教學目標:
1、更多的積累關於春天的詞語。
2、將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與初步的習作能力有機結合,通過口語交際積累、展示生活的素材,
3、承接上一冊「漫步書林」的系列安排,在學生了解了文房四寶和永字八法的基礎上,學習描紅和仿影。
4、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意境美,體驗詩人來源於生活中的心境
5、幫助學生樹立喜歡漢字、主動寫好漢字的意識。
教學准備:
學生准備:搜集有關於春天的詞語、詩歌、諺語、古詩等。A4紙、彩筆
教學過程:
一、整體回顧
孩子們,真是一年之計在於春,我們剛剛開學兩個星期,已經很講究學習的效率,學習了很多關於春的文章,現在我們來回憶一下,我們本單元都學習了什麼?給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麼?可以是詞語、古詩、詩歌、或者優秀的段落。
(學生暢談)
二、我的采蜜集
1.請將我們在學習過程中積累的關於春天的詞語展示給大家吧!
2.選用自己認為最好的成語,自辦手抄報,版面設計可以採用春天的明快色彩!
3.評選「成語積累之星」,「成語積累優勝小組」。
三、讀讀背背
1.用自己喜歡或習慣的方式讀通、讀准《春遊》詩。
2、用自己的話說說讀了這首詩歌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四、漫步樹林:
1.欣賞書法作品,激發學生從美學的角度審視漢字的情趣。
2.教師親自為學生示範,讓學生欣賞書法的筆畫美、神韻美。
3.回憶學過的書法的基本筆畫特點,練習描紅和仿影。要鼓勵學生課余時間多寫多練。
口語交際 「春的消息」發布會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細心觀察,感受春天的美麗。
2、讓學生學會展開想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描繪春天,贊美春天。
3、培養交際能力,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讀著本單元的這組課文,尋覓著春的足跡,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走
進了春天的懷抱。綠油油的麥苗,金黃的油菜花,盛開的迎春花、丁香花、櫻花……好美的春天啊!同學們,在前面我們組織的活動中你積累了哪些「春天的信息」?那麼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跟小夥伴們講一講,好嗎?
二、互動交際 自己眼中的春天
1、學生在小組內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自己對春天的感受。
2、小組派代表班上交流,其餘同學認真傾聽,可補充可評價。
三、評價總結
把握三點:是否用普通話,發現是否多、新,語言是否生動完整。
評選出最佳「春天小使者」。
我的小筆頭 我 們 眼 里 的 春 天
《綜合學習一》中「我的小筆頭」習作要求是這樣的:讓春天來到你的筆下,讓春意走進字里行間。選擇感興趣的內容,你可以寫一首小詩,也可以寫一件事或編一個童話,還可以畫幅畫兒,配上你喜歡的文字……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筆下的春天。
教材分析:
教材順應三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發展的特點,安排這次習作,形式多樣,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教學設計思想:
1、讓學生在觀察實踐中,放鬆自我,感受春天的美麗。
2、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描繪春天,贊美春天,培養寫作能力,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體現課程整合的思想,將口語交際與寫作有機的整合在一起。
教學活動流程設計:
一、創境激情,感受春天
同學們,現在正是和風送暖的春天。說到春天,你們能想到哪些和春天有關的詞語?(可能有春光明媚、柳綠花紅、鶯歌燕舞、大地回春、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你能想到哪些和春天有關的詩句?同學們積累得可真多!
春天是一首小詩,清新雅緻;春天是一幅畫,絢麗多姿;春天是一個神奇的魔術師,她走到哪裡,哪裡就會充滿生機。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讓我們和春姑娘一起去旅遊吧!(播放歌曲《綠紗巾》)學生談聽後感受。
二、描繪春天,留住春天
春天就在小鳥動聽的歌唱中,就在筍芽兒破土而出的劈啪聲中,就在醉人的花香中,就在小朋友歡樂的笑臉上。生活中,一個關愛的眼神,一句溫暖的問候,一次真誠的幫助,也會讓人感到春天般的溫暖。拉住春天的手,春天永遠在我們心頭。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把美好的春天留在我們身邊,讓別人知道你眼中的春天呢?
1、小組交流
2、全班互動交流,師點撥
(預設:可以寫一首小詩,可以編一首歌,可以畫下來或用相機照下來,還可編一個童話故事……)
好,同學們那快快拿起手中的筆寫下你眼中的春天吧!在寫之前,老師還要告訴你們一個好設想,那就是把你們寫好的「春天」分組裝訂在一起,名字、封面由你們自己設計,然後,我們還要把它給各年級的同學看一看,讓春天永遠留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怎麼樣?
三、學生動筆描繪自己眼裡的春天
師巡視,個別指導。
四、修改整理,裝訂成冊
⑵ 部編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17.古詩三首教案教學設計
多音字:行{行走銀行
⑶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復習教學設計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教學設計及反思
我們的民族小學
學習目標
1.認識"壩、傣"等5個生字。會寫"坪、壩"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等19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這所民族小學的喜愛之情。
3.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課文,抄寫描寫窗外安靜情景的句子。
課前准備
1.課前發動學生搜集有關我國少數民族服飾和風情的圖片、文字資料。
2.具有雲貴地區少數民族特色的音樂磁帶或CD碟片。
3.詞語卡片。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關圖片,介紹自己了解的少數民族的情況。
學生展示介紹,教師提示學生著重介紹少數民族的服飾特徵、生活習俗。
2.教師利用課後資料袋中的圖片,補充介紹課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的情況。
二.揭示課題,范讀課文。
1.在我國西南邊疆地區,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處。不同民族的孩子們也在一所學校共同學習。就有這樣的一所民族小學,大家願意不願意去參觀一下?
2.板書課題:我們的民族小學。
3.教師配樂范讀。
三.自學生字新詞,試讀課文。
1.這所民族小學美不美?大家肯定想親自去走一趟,轉一圈。請你自己試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根據注音拼讀一下,讀不通順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
2.學生試讀。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教師相機出示每小節中帶生字的新詞,正音、鞏固。學生感到陌生的詞語也該提示。
四.分組朗讀,組間比賽
1.分小組朗讀,每組讀一自然段,各組練習。
2.各組練習後進行比賽。
五.鞏固字、詞,指導寫詞。
1、 指名讀生字,新詞。
2、 指導書寫課後田字格中的字。
a.著重分析指導"戴、蝴、蝶、雀、舞"。並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範。
"戴",半包圍結構,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結合緊湊。
"蝴"左中右結構,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構成。
"雀"字"小"字下邊的撇(丿)要長些。
"舞"字中間四豎要寫短小、靠攏些,第三橫要長些,整個字第十三畫是撇折。
b.學生寫字。
3.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導入: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感受到了民族小學的美。這一課我們要急需朗讀感悟,我們會進一步地發現民族小學的美和課文的美。
二.分段讀議,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請各自輕聲讀第一段,想一想讀著這部分課文,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b.學生讀後交流。
可引導學生從上學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學生的服飾、到校後的活動等方面想像、講述。
c.大家一邊在頭腦中展開想像一邊朗讀就能讀得更入情入境,誰來讀一讀?
教師評點後再指名練習。
d.配樂朗讀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當,當當!當,當當!"大青樹上的鍾聲敲響了,民族學校的學生開始上課了。請各自輕聲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想像一下民族小學的孩子是怎樣上課學習的,說說你是怎麼知道的。
b.學生各自讀課文,然後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認真上課的情況想像補充,譬如:大家專心聽講,窗外有猴子蹦來跳去都不去張望;大家積極開動腦筋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小手舉得高高的;讀書時整齊響亮,聲音抑揚頓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樹、一隻小鳥、蝴蝶或者一隻猴子,看到小朋友們學習這么認真,課文朗讀得這么動聽,你會怎麼做?
引導學生轉換角色,入境體悟窗外的安靜,體會彷彿是周圍的花草鳥蟲猴子都被教室里優美的讀書聲吸引,靜靜地欣賞,不忍打攪。
反復朗讀這幾句話。
d.下課了,小朋友做些什麼?操場會是怎麼的一幅情景?想像描述。朗讀有關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這所民族小學留給你什麼印象?交流感受。
b.我們參觀了這所民族小學,了解了他們上學、上課學習、下課活動的情景,多麼美麗的民族小學,多麼可愛的學生!參觀結束了,讓我們說上幾句道別的話。
c.抒情地齊讀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讀,比賽背誦
1.課文寫得很美,你喜歡哪一部分?請你有感情地朗讀一下。
2.把你喜歡的部分背下來,看誰先背出來。
四.抄寫句子,加強積累
把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抄在作業本上。
五.綜合性學習
你們的課餘生活是怎麼安排的?讓我們把每天的課餘生活記錄下來。可以用日記的方式來記,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來記,以後我們再來交流。
教後反思: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對學進行朗讀訓練,讓學生讀出對民族小學的喜愛之情,並要求學生會背課文,通過教學大部分學生會課文。
2.金色的草地
教學目標:
1. 會認2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盛開、玩耍、一本正經、使勁、假裝、引人注目"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進一步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帶來的樂趣。
4初步體會課文中一些句子表情達意的作用。
教學重難:
初步體會課文中一些句子表情達意的作用,感受大自然帶來的樂趣。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 齊讀課題:金色的草地
2. 課前置疑:讀了課題,你想問什麼問題嗎?
3. 整理問題:草地怎麼會是金色的呢?我們一起到課文中間去找答案吧!
二、檢查預習
1.開火車讀生字。
2.小老師教讀:多音字:"假""朝"字形:"絨" "耍"
3.交流課前收集的關於蒲公英的資料、並展示圖片。
4.抽讀課文。
三、初讀課文,感知全文。
課文主要寫了兩件事情,你能找出來嗎?
歸納總結:1 哥倆在草地上玩耍。
2 草地會變色的原因。
四、理解課文
1、齊讀一自然段:思考:我們窗前有一個什麼樣的草地?由"長滿""盛開後變為金色"體會蒲公英的多。
2、朗讀。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導入:齊讀第一自然段
草地這么美,我和弟弟常去玩,他們怎麼玩呢?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 自讀第二自然段.
2 演一演:根據第二自然段的內容,同桌分角色進行表演.
3.匯報表演
4.想像自己的腳下就是那片長滿了蒲公英的草地,說一說,在這樣一個地方,你的感覺怎麼樣?
5朗讀:讀出歡樂的氣氛.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 自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忽然有一天,我們發現了什麼?對了,]金色的草地在悄悄的變化,說一說,它是怎麼變的?
早上:綠色 白天:金色 晚上:綠色
2 它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小組討論,在書上勾出句子,讀一讀,再說一說,自己讀懂了什麼.
3 匯報:
4蒲公英的花瓣可以張開,合上,所以草地也就跟著變色了.
5朗讀:體會草地的變化的原因.
6、齊讀4自然段:從這里,你體會到小作者對草地和蒲公英充滿了一種什麼樣的感情。
五、完成課後練習二:回顧全文:從課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草地的有趣和蒲公英的可愛。
六、有感情地朗讀。
教後反思:
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進一步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帶來的樂趣。課文中一些句子表情達意的作用,對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還不能理解。
爬天都峰
一、學習目標
1.認識"陡、鏈"等6個生字。會寫"爬、峰"等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峰頂、似乎、忽然"等12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過程。
4.懂得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培養學生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二.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後的思想變化。
2.讀懂課文結尾的一句話。
三. 課前准備:
1.生字卡片。
2.教學掛圖。
3.收集有關黃山天都峰的VCD、圖片、文字介紹等。
四.教法設計:邊讀邊想法。
五.教學時間:2課時
第 一 課 時
教學目的: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了解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揭題導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鯽魚背"
看天都峰的風光片或圖片,由學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資料並作介紹。說說"鯽魚背"名稱的來歷。
2.導語激情,揭示課題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險,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掛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許多遊客望而生畏,能夠登上山頂的人,真可稱得上是"勇士"了!我們認真地閱讀課文,勇攀高峰,一定覺得大有收獲。讓我們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自學生字,讀准字音,想辦法記住字形。
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
小組內拿出生字、詞語卡片,互相認讀、正音。
全班開火車賽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既響亮又准確。
小組交流各自學習生字、巧記字形的方法。
推選讀得好的同學當小老師,領讀生字詞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邊讀邊想,簡要回答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暑假裡,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我"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要求寫的11個字,並分別組詞。
2.與熟字比較,識記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蟲,所以"蜂"是"蟲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頂,跟"山"有關,所以是"山字旁"。
辮--辯、辨:三個字的左右兩邊都是"辛",關鍵要看中間。和言語說話有關的是"辯";"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辮"和發絲有關,中間是條"絲"。
3.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第 二 課 時
教學目的:邊讀邊想,說出"我"和老爺爺是怎樣爬上天都峰的。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生朗讀課文。
2.師引導:作者寫爬天都峰,為什麼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討論後使學生明白:因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確反映出登山的費力、艱難。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體畫面)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像,把文中的話變成自己腦中的"畫"。
學生練讀後指名交流、教師評議,引導學生感受天都峰的險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讀議,體會我們互相鼓勵爬上峰頂
1.在爬山之前,望著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裡是怎麼想的?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想想從哪些詞語、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懼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並指導讀好問句"我爬得上去嗎?"、感嘆句"真叫人發顫!"以及語氣詞"啊""哩"等,讀中體會"我"缺乏自信、畏懼退縮的心理。
2.結果"我"爬上峰頂了嗎?自由讀文。
3.生根據課文內容質疑
師篩選出問題:"我"看到了什麼從而下定決心爬上峰頂呢?他們是怎樣爬的,他們爬上去了嗎?他們為什麼能爬上去呢?
4、讀讀議議,釋疑。
a. ."我"和老爺爺的第一次對話。他們所說的話中都帶有一個"也"字,經過討論,讓學生體會到:天都峰這么高,又這么陡,你年紀這么小(這么大)怎麼也來爬呀,表面上是雙方都有懷疑,其實是對雙方表示敬慕,說明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難,勇於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後,教師可再讓學生討論這兩句對話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讀出來,並指名做朗讀練習。讀出示第4段重點句,引導學生深入討論交流,從中感受到"我"受老爺爺爬山鼓勵而下定決心爬上峰頂的內心活動。
b.我們是怎樣爬天都峰的?讀句子找出重點詞語加以體會。
自由讀6、7自然段,畫出描寫爬山動作的詞語。
學生讀書圈劃。
課文中用"奮力""一會兒……一會兒""手腳並用""爬呀爬""終於"等詞語,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艱難,又表現了他們不怕困難的勇氣。
引讀第7段,從"終於"二字上體會爬得辛苦、上山後的喜悅。明白他倆始終相互鼓勵,老爺爺也是受到"我"的勇氣鼓勵爬上峰頂的。指導朗讀。
C."我"和老爺爺的第二次對話。思考討論:"我"和老爺爺為什麼互相道謝?在討論中應讓學生注意到兩個人的話中都有"勇氣"一詞。讓學生認識到一個人只要有決心,有勇氣,再大的困難也可以克服。
三、總結課文,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
1.讀爸爸的話,討論:"汲取"是什麼意思,"我"和老爺爺是怎樣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從"爸爸"所說的話中懂得了什麼道理?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收獲。
教師評點: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不管多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教後反思:
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懂得了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並培養學生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槐鄉的孩子
學習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學習重難點:
引導學生自己讀懂課文內容,陪阿姨能夠自讀能力,並是學生感到勞動是快樂的。
學習時間:
1~2課時
學習准備:
1、學生自己讀熟課文,利用查字典的方法學習詞語,並提出疑問;
2、教師准備學習網站;
學習過程:
一、引導認識略讀課文,略知學習方法;
1、從"*"認識略讀課文
2、略知學習方法:通過朗讀、質疑、思考、討論,讀懂課文。
二、引導自己讀懂課文
1、默讀課文,藉助拼音和字典認識生字,了解重點詞語意思;
2、再讀課文。思考:
(1)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
(2)槐鄉的孩子可愛嗎?你從課文哪些描寫重體會到的?
(3)自己還有什麼不動的地方?記下來,和同桌討論一下;
三、利用網站,交流反饋:
1、打開網站:
(1)積累詞語;
(2)在網站提示下理解:滿載而歸、耷拉
(3)利用網站學習解疑,然後組內交流;
2、反饋學習情況:
從課文詞句體會課文內容:槐鄉孩子的可愛體現在:勤勞懂事、吃苦耐勞、以苦為樂;
3、讀出勞動的歡快、輕松、活潑。
四、鞏固練習
1、完成網上練習:交流學習體會。
2、積累自己喜歡的句子;
3、說說自己課余所從事過的勞動內容;
教後反思:
通過本課的教學培養了學生獨立閱讀能力,並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語文園地一
知識目標:
1、完成習作。
2、准確區別區別的不同讀音。
3、交流自己前一階段的課餘生活。
情感目標:
熟練背誦古詩。
能力目標:
發現和運用識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口語交際 我們的課餘生活
1、導入:
通過這一組課文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小學孩子的課間活動,與蘇聯小朋友一起發現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鄉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樹割槐花掙學費的情形,我們安排了自己的課余活動,認真執行計劃,這一階段的課餘生活充實而有樂趣,許多同學都想把樂趣與大家分享。
2、生分四人小組,在組內展示各自的課餘生活記錄本,交流自己前一階段的課餘生活。
3、全班交流
每組推選一位優秀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4、評議
(1)看學生他們的課作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注意內容充實)
(2)選拔優秀,頒發小獎品。
(3)生談交流後自己的打算。
二、習作指導
1、導入。
2、生選擇寫作題材
游戲娛樂生活:踢毽子、跳皮筋、跳繩……
課余輔導訓練:網頁製作、科技小發明、繪畫寫生、足球比賽……
個人愛好:小收集、小飼養、小種植、小演奏家……
家務勞動家庭幫手:洗衣服、餐具、打掃衛生……
3、寫法指導:
這篇文章只需集中寫一項課余活動或一件課余發生的事。
4、生擬定提綱、評議。
5、生起草。
6、生交流,師生共同評議。
7、生各自修改。
8、謄寫文章。
三、日積月累
1、生自由輕聲讀詞語,注意每一行兩個詞語中的加點字,想想自己有什麼發現?
2、指名橫著誠。
3、揭示發現:
每一行兩個詞語中帶點字字形相同,讀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4、齊讀鞏固。
四、讀讀認認
1、生各自輕聲讀本題中的各組字,讀不準的藉助注意拼讀。
2、比賽:誰讀得正確、流利。
3、談談這一題中每一組字的共同之處。
4、齊讀鞏固。
5、單獨指讀橫線條中的生字。
五、讀讀背背
1、師范讀古詩。
2、師引導。
3、生模仿讀。
4、比賽讀。
5、師生合作、表演。
6、競賽背誦。
六、展示台
1、小組交流各自展示什麼內容,以什麼形式展示。
2、了解展示准備。
3、舉行展示會,各組輪流介紹,然後參觀學習。
4、評選優秀展示組。
教後反思:
通過本園地的學習,開始了對學生進行習作訓練,但學生的習作還很差,需要老師課余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