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上好二年級語文復習課
王秀麗每到期末,枯燥無味的復習課往往令教師頭痛,令學生厭煩。究其原因,一是復習內容簡單重復,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二是復習形式單調乏味,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少教師認為上復習課的目的只是為了鞏固知識,強化記憶,因此忽視了對復習課的深入研究,導致復習效率低下,復習效果差。其實,就小學語文復習課來講,只要潛心設計,同樣可以很好地體現課標精神,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要上好小學語文復習課,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構建模式,優化復習的結構復習課怎麼上,它和新授課有什麼不同,這是教師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我認為,這兩種課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所呈現出來的教學內容。新授課有「新」的特點,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更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而復習課的內容,學生往往自以為已經掌握,可能不願意再去學習。基於這樣的思考,我覺得,相對於「新授課」而言,「復習課」更應該突出「精講多練」的原則。怎樣在復習課上真正落實「精講多練」,一是「單元練習模式」,二是「主題練習模式」。所謂「單元練習模式」就是以課本中的自然單元為復習范圍的課堂結構,這是一種縱向思路的復習模式,一般適用於復習的開始階段。「主題練習模式」,顧名思義,這種復習課是有「主題」的,它是歸類復習的一種基本課型,是對某一類基礎知識或基本技能(如字詞、句段、閱讀)的集中復習,屬於橫向思路,一般在梳理完全冊教材之後運用。兩種模式的基本環節一樣,即:自主復習→梳理整合→檢測反饋。「自主復習」就是讓學生自己整理本單元或相關類別(如成語)的知識,教師可提出一些具體的復習要求或為學生提供一些提綱、編制一些表格,從而避免出現放任自流的傾向。這一環節除了可以在課上完成之外,也可以作為作業要求學生在復習課之前完成。「梳理整合」是兩種模式的第二個板塊,課堂上要通過必要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進一步完善「自主復習」時整理的知識點和能力點,同時也可以適當地向課外閱讀和社會生活延伸。但這種延伸,一是要找准「延伸點」,不可毫無根據、漫無邊際;二是要切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儲備。「梳理整合」時可設計一些趣味性的、動感強的活動,幫助學生復習,避免出現機械單調、過於理性的傾向。尤其要注意的是,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的講授一定要突出一個「精」字,著名教育專家李希貴有一個非常精彩的「三講」「三不講」觀點,對我們很有啟發。「三講」就是講重點,講難點,講疑點;「三不講」就是不講學生會的,不講學生能學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要把復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兩種模式的第三個步驟是「檢測反饋」。教者應圍繞本單元或相關類別的知識點和能力點設計一些精當的練習,對學生進行檢測。練習要堅持小型化的特點,題量不宜過大,做到重點突出,以點帶面。課上要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在建立好的學習小組中進行答題互閱,教者必須及時掌握反饋信息,進行評點和糾錯。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對學生中出現的一些共性問題,一定要重點講解;對一些看似簡單的基礎題,要分析錯誤的原因,是因為粗心大意,還是因為基本技能不過關。找准了原因,才能對症下葯,增強復習的效果,提高復習的效率。
二、處理好兩個關系1.處理好打好基礎與鞏固提高的關系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有了一個扎實的根基,才能築成穩固雄偉的大廈。語文是一切學科的基礎,小學語文更是這個基礎的基礎,因此,語文復習必須注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落實,展開拉網式的既顧及全面又突出重點的拼音、字、詞、句、段、篇的系統復習,並憑借拼音、字、詞、句、段、篇進行聽、說、讀、寫的系統訓練。在此基礎上,還要促進學生的觀察、思維、理解和表達能力的進一步提高;促進學生運用所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以及學習方法解決實際需要的綜合的聽說讀寫能力;促進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存儲與提取、重組與整合、理解與運用、分析與綜合的基礎上,提高對知識結構體系的整體把握能力。最終,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2.處理好自主復習與教師指導的關系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盡可能多地給予自主復習的機會,堅決擯棄越俎代庖的做法,努力讓知識成為學生自己的思考結果。課堂上,教師讓學生練習、討論、交流,教師彎下身子走近學生不在於形式,而在於實實在在的巡視和指導,教師盡可能了解所有學生的學習情況,盡可能給予有效的指導,盡可能發現普遍的問題,以利於針對性的講評。學生能夠解決的,教師不包辦代替。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加倍關心。復習過程中,可讓學生自己確定最需要復習什麼,自己梳理知識和題目呈現形式,自己總結作業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與同桌互相出題目考查等。教師考慮得最多的是哪些地方需要講解,哪些地方需要指導,怎樣指導;說得最多的話是啟發的話、點撥的話、激勵的話;做得最多的是巡視、傾聽、參與、引導和賞識;重點是引導學生尋找知識規律,歸納復習方法。
總之,要想上好語文復習課,提高復習效率,就應該整體把握教材,採取合適的復習形式,關注學生的自主發展,使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合作探究,達到對語文知識的深入把握和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㈡ 小學語文二年級復習課有哪些形式
二年級語文復習方法具體指導
復習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必要環節。學生通過復習,將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歸納、總結,從而達到加深理解,系統吸收、靈活運用的目的。復習的效率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復習方法是否恰當、科學。
小學語文復習內容大體可以劃分如下版塊:語言基礎(字、詞、語音等)、積累運用(四字詞語、讀讀背背中的成語、古詩詞、諺語、名言、對聯、歇後語,背誦課文、經典句段以及常用句型、典型句型、典型片段、精彩語段等語言表達形式方面的積累、感悟、遷移、運用,例如關聯詞的使用;比喻、擬人、排比等句式的體會、仿寫;反問句等句型的語感判斷;前後照應等表達方式的感悟等)、閱讀感悟(課內與課外)、寫作表達、綜合性學習。
我們把二年級語文復習內容大致分為:漢語拼音部分、識字寫字部分、閱讀部分和寫話。
每一項裡面又包括三方面的具體內容,即:學習目標;要掌握的知識要點;可以採取的練習形式。
一、漢語拼音部分
※復習建議:這部分的考察主要是給字選擇正確讀音,一般是考察多音字的理解和運用,要求選擇正確的讀音畫橫線,或劃去錯誤的,關鍵要培養學生的審題和辨析的能力,通過習題有效訓練。
二、識字寫字部分
學段目標
1、能熟練認讀《生字表(一)》中的450個漢字, 會寫《生字表
(二)》中的350個漢字。
2、能辨析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會說反義詞。
3、注意積累詞語和成語。能正確地搭配詞語,正確使用量詞。
4、繼續鞏固音序查字法,掌握部首查字法。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
5、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