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語文作文教學案例
設計思路:小學四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有一定的語文知識基礎。對其聽、說、讀、寫能力的要求就相應有所提高。不僅能通順流利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會分段,有中心。還應學會運用一定的寫作技巧使文章增色。結合本班學生在習作中存在的語言平淡,缺乏說服力的問題。設計本課,讓學生學會怎樣利用排比句准確而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感情,怎樣使自己的作文更添亮點。
教學步驟:
片段1:
師:(大屏幕展示一個排比句和一個根據此排比句修改過的陳述句,學生比較。並說一說兩個句子有什麼不同?)
句子1:母愛是什麼?母愛是早上出門前一句叮囑「好好學習」;母愛是回家之後一頓香噴噴的飯菜;母愛是早上穿在身上的帶有陽光味道的衣服;母愛是……
句子2:母親每天早上都要對我們不厭其煩地說「好好學習」,除了上班,還要做家務。媽媽真累啊,我愛我的媽媽!
生1:排比句更順口,更流利。
生2:我讀排比句似乎更能表達我對母親的愛。而且用了排比句感情更強烈。
生3:後面用了一個省略號似乎還沒有說完。而陳述句是平鋪直敘,感情一般。
師:很好,你們能比較出排比句有這么多好處,那為什麼不把它用在我們的作文中去呢?(出示課題)
(評論:導入直接入題,既節省時間,讓學生很快地明白本堂課要學習的內容,而且對一般的陳述句和排比句進行了比較,初步感受了排比句的妙處。)
片段2:
師:仿照下面這個句子,你還能說出更多的句子嗎?(大屏幕展示句子)
希望是春天剛探出頭的小草;希望是春天歸來的燕子;希望是
;希望是 ;希望是 ……
生1:希望是春天剛展開笑臉的桃花
生2:希望是春天剛紮好辮子的柳樹
生3:希望是春雪覆蓋下努力生長的麥苗
……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那趕快把這個排比句工工整整地寫在你的作文本上,並向你的同桌讀一讀吧!
(評論:用學生熟悉的春天的景物作為此排比句的原材料,再加上擬人的修辭手法。學生想像的翅膀被打開了,相應的精妙的句子應運而生。無不另人為他們質朴的童心拍手叫好,學生把自己所說的排比句寫在作文本上,讀著這和兒歌一樣朗朗上口的句子,特別有興趣)
片段3:出示多個課文中的排比句,讓學生找出排比句的普遍特點。學生歸納出:
1、 幾個句子句式相同;
2、 必須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相同句式的句子構成。
片段4:
師:請補充下列句子,並說說這個排比句還有什麼獨特之處?
句子:難道友誼不是你哭泣時一句輕聲地安慰嗎?難道友誼
?難道友誼 ?
難道友誼 ……
生1:難道友誼不是你心靈的一張創可貼嗎?
生2:難道友誼不是你勞累時的一杯清茶嗎?
生3:難道友誼不是你摔倒時伸出的一隻溫暖的手嗎?
生4:難道友誼不是雨天為你撐起的一把傘嗎?
……
生:這個排比句他的每個句子都是一個反問句。
師:觀察得真仔細啊!我們都知道,反問是一種修辭手法,那誰還能說一說,在排比句中除了能用上反問句之外還能用什麼修辭手法呢?
生:比喻,擬人,設問等等。
師:那你能上面這個「排比句+反問句」的句子改成「排比句+設問句」的句子呢?
學生經過思考討論之後回答:
生:友誼是什麼?友誼是你心靈的一張創可貼;是你勞累時的一杯清茶……
(評論:此過程通過對排比句中另外的修辭手法的觀察,讓學生明白了排比句只是一個架子,在這個框架內可以填充各種各樣的內容。學生在補充句子的同時,通過同學及老師贊許的目光中找到自信的感覺,找到積極發言的快樂。同時也找到了拿捏文字的樂趣。)
片段5:
師:有這么一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一個旅遊觀光區,一家三口正高高興興地坐在纜車上觀賞周圍群山的風景。突然纜車繩索斷裂,三個人隨即掉入水潭,說時遲,那時快,爸爸用雙手將女兒舉過頭頂,努力舉出水面。女兒才沒被水淹沒,而她最愛的爸爸媽媽卻永遠地離開了她……(播放音樂FLASH韓紅演唱的《天亮了》)
學生欣賞
師(深情地):事後,小女孩時時陷入深深地痛苦之中,這痛苦中有思念,有愧疚,有傷心。如果,此刻你就在小女孩的身邊,你會怎樣安慰這個小女孩呢?請用上排比句。
學生思考並書寫。
生1:爸爸離開你了嗎?沒有。你就是他生命的延續;媽媽離開你了嗎?沒有。她在天堂看著你要好好活下去;老師離開你了嗎?沒有。他(她)希望你振作起來,好好學習;同學離開你了嗎?沒有。他們都在盼著你回家。
生2:別再難過了!昨天已經過去,今天又是新的一天;別再難過!
噩夢已經消失,世界依然美好;別再難過!爸媽沒有離開,他們只是去遠行……
(評論:寫作本就是為生活的感悟而寫。它不應該被命令所挾持,被煩悶所壓迫,被平淡所充斥。弄清這個目的,再經由老師精心安排的場景再現,先帶動學生情感。此時,我看到了學生眼中有閃亮的淚花。再鼓勵學生用排比句安慰別人,情已至,話已滿。在此情形下寫出的排比句就會少了干澀,多了感情。少了幼稚,多了成熟。水到渠成!另外也讓學生明白「人情練達即文章」的道理。)
教學反思:
一、 課程資源何其多,但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為課堂所用,在選擇材料時可以遵循以下原則:需要性原則、教育性原則、適應性原則、優先性原則。這樣,我們就可以靈活地在生活中選取語文課所需要的材料,而不僅僅停留在語文教科書上。一段音樂,一個故事,甚至一道數學題,一副畫,都是課程資源。
二、 小學階段不一定只遵循寫整篇作文的模式。適當地給學生增加一定的片段練習。在形式上也不一定只拘泥於記敘文,還可以讓學生嘗試寫詩歌,填宋詞。形式多樣化的同時,學生的興趣也日漸濃厚。
三、 現代教育更充滿人性美。重視了學生的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教育中如果沒有了「人」,就是毀滅的教育。本課中學生精彩而質朴的靈氣是這堂課上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四、 因時間關系,本課只能讓學生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語言魅力。還要靠老師在以後的教學中繼續利用課程資源,增加練習機會,以加深學生對排比句的印象。鞏固學生運用排比句的能力。
❷ 小學教學案例分析記錄四年級數學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案例分析詳見附件
❸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十九課生命 生命」的教學案例
19、生命 生命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 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 引導學生思考人生、感悟人生的意義。
3、 培養學生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觀。
教學重難點:
1、 理解三個事例中蘊含的道理。
2、 領悟作者對生命所持的態度。
教學准備:
老師:
1、 課件
2、 有關生命的事例
3、 音樂
4、 有關生命的名言
學生:
1、 生活中有關生命的事例
2、 收集有關生命的名人故事
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知 導入新課
1、作者圖片
師:上一節課我們初步理解了課文內容,知道作者杏林子是個身患絕症的小女孩。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她的文章《生命 生命》。
2、讀題
師:請用你喜歡的方式讀題。
A:生命?生命 C:生命,生命……
B:生命!生命! D:生命?生命……
3、 師: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什麼內容?(板書)
二、感情入手 突破重點
(一)、師:在這三個事例中,哪一則事例令你感受最深?
1、師:選擇自己最受感動的事例在小組里展開學習。
在學習中要注意以下要求。
要求:(指名讀)
A、 找一找 找出你認為重要的詞句
B、 讀一讀 在讀中思考
C、 議一議 把自己的體會交流一下
D、 品一品 把自己的體會讀出來
2、學生開展合作交流共同學習
(二)、感受入手 自由發表
1、師:請願意的站起來說?(任意點擊三段文字,其中的重點句也任意點擊出現)
2、學生匯報:
三、品讀句子 加深理解
師:大家感受真深,讓我們找小夥伴或在座的老師,讀一讀你最受感動的一則事例,讓他們評一評。請注意要有禮貌哦!(播放音樂) 四、小結事例 深入體會
1、播放三個事例的片段,老師旁說。
師:讓我們再次回顧三個事例。
一則:掙扎中的飛蛾,讓我們知道生之慾望,明白生命的意義。
二則:頑強的香瓜子,讓我們知道生命的力量,明白生命的價值。
三則:砰砰的心跳聲,讓我們知道要珍惜生命,要活得有意義。
2、此時此刻你想對他們說些什麼?
3、師:讓我們帶著感情把這三個事例再讀一遍。
4、老師小結
師:生命無處不在,生命充滿美好和力量,但生命是短暫的也是寶貴的,而且也是唯一的。每個人都活得不一樣。
師:那作者追求的是怎樣的生命?
3、引導學習最後一段
A、出示最後一段B、師:請讀課文最後一段
C、師:體會到什麼?
五、舉例說明 加深體驗
1、師:作者杏林子做到了,為了寫作,她在腿上架著一塊木版,用發抖的兩個手指頭夾著筆寫字,沒寫一筆就像舉著千百萬斤一樣,同時還忍受著身上巨大的痛苦。就這樣,她寫出四十多本著名的散文、小說、傳記、劇本,成為了著名的作家,人們稱她為「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還被評為「台灣十大傑出女青年。」不但這樣,她還熱心幫助其他殘疾人,用自己的精神照亮了其他人的道路!一直勇敢地活到59歲,雖然她去世了,但她的精神永遠激勵下一代的人。生活中也有不少這樣的例子。
2、播放有關圖片,老師旁說。
A圖:鄧麗華 以聾啞之軀舞出生命!
B圖:輪椅生命阻擋不了她對生命的熱愛!
C圖:雙耳失聰的貝多芬,用自己頑強的毅力譜寫出不朽的樂章。
3、師:在生活中你們又知道那些例子?(誰願意可以出來說)
六、自身入手 指導生活
1、師出示名言
雷鋒曾說過:「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2、指名學生讀名言
3、師:雷鋒用自己年輕的生命實踐自己的諾言。在實際生活,你又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
4、學生談自己的體會
5、出示名言
了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的人是幸福的。
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長久的。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七、全文總結 布置作業
1、師:文章可以結束,但生命的長河是永無止境的。願每一位同學都珍愛生命,珍惜時間,讓人生更有意義。
2、布置作業:寫一則讀後感,題目自擬,字數不限。
如:人生的啟迪
??讀《生命生命》有感
板書:
19、生命 生命
珍愛 生命
珍惜 時間
讓人生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