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里的古詩有哪些(全部)
《夜書所見》
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
夜深籬落一燈明。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小兒垂釣》
唐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⑵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古詩有哪些
總共四首,抄分別是,詠柳,春日,七巧,嫦娥
1、詠柳(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2、春日(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3、乞巧(唐)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4、嫦娥(唐)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
⑶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古詩有哪些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
夜深版籬落一燈明.
九月九日憶權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⑷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古詩有哪些
有:詠柳、惠崇春江曉景二首(其一)、春日、遊子吟、春夜喜雨、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絕句四首(其三)、江畔獨步尋花(其六)。
⑸ 三年級語文所有古詩
1、《夜書所見》作者葉紹翁【朝代】宋。詩文: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釋義:瑟瑟的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江上吹來秋風,使出門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家中幾個小孩還在興致勃勃地鬥蟋蟀呢!夜深人靜了還亮著燈不肯睡眠。
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王維【朝代】唐。詩文: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釋義:獨自遠離家鄉難免總有一點凄涼,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3、《乞巧》作者林傑【朝代】唐。詩文: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千萬條。
釋義:今天七月七,晚上大家看看那晴朗的天空啊,牛郎和織女牽著大水牛、牽著兩孩子,正在渡過天河上架起的喜鵲橋呢。各家各戶的大小姑娘們望著天上的月亮,誠心誠意地向神靈乞求機巧和智慧,她們對著月光把紅絲線穿進針孔,穿了一條又一條,這一夜不知穿了多少紅線啊
4、《嫦娥》作者李商隱【朝代】唐。詩文: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
釋義:透過裝飾著雲母的屏風,燭影漸漸暗淡下去。銀河漸漸沉沒,晨星漸漸消失。嫦娥後悔寂寞,後悔偷吃靈葯,現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著她一顆孤獨的心。
(5)三年級人教版語文古詩擴展閱讀:
《語文三年級上冊》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重印出版的教材,包括8組32篇課文及8篇選讀課文 ,供三年級上學期使用。
第三組9古詩兩首,夜書所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10風箏,11秋天的雨,12*聽聽,秋的聲音。
《夜書所見》是南宋詩人葉紹翁所作的七言古詩。詩一二兩句寫景,借落葉飄飛、秋風瑟瑟、寒氣襲人烘托遊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的凄涼之感。
三四兩句寫兒童夜捉蟋蟀,興致高昂,巧妙地反襯悲情,更顯客居他鄉的孤寂無奈。該詩以景襯情,動靜結合,以梧葉聲和風聲襯出秋夜的寂靜,還運用了對比手法,以兒童夜捉促織的樂景反襯自己客居他鄉的悲情。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
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乞巧》是唐朝詩人林傑的詩,詩人在詩中並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願,而是留下想像的空間,表達了人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願。
《常娥》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作品。此詩詠嘆常娥(即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發詩人自傷之情。前兩句分別描寫室內、室外的環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氣氛,表現主人公懷思的情緒;後兩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憶之後產生的感想,表達了一種孤寂感。全詩情調感傷,意蘊豐富,奇思妙想,真實動人。
⑹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有幾首古詩
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日
(宋·朱
熹
)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就這兩首
⑺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古詩
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內月春容風似剪刀。
春日
(宋·朱 熹 )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就這兩首
⑻ 三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人教版第一課《古詩三首》:《絕句》、《惠崇春江晚景》、
惠崇春江晚景【宋】蘇軾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1、《絕句》是一首五言絕句(體裁),作者是唐代杜甫,享有詩聖的稱號。前兩句詩描寫由遲日、江山、春風、花草構成的闊遠明麗的春(季)景色。後兩句詩描寫了銜泥的飛燕和安睡的鴛鴦,充滿了生機勃勃和安寧恬適的春天氣息。2、《惠崇春江晚景》是宋代詩人蘇軾給惠崇的畫作《春江晚景》所題的詩。這首詩描寫了竹、桃花、江水、鴨子、蔞蒿、蘆芽、河豚七種景物,表現了早春時節的春江景色,表達了詩人熱愛大自然、熱愛春天的思想感情。3、《三衢道中》這首詩寫了宋代詩人曾幾行於三衢山道中的所見所聞,描繪了初夏時寧靜的景色,表現了詩人輕松愉快的心情。
譯文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遊到江河裡來了。
注釋惠崇(亦為慧崇):福建建陽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詩能畫。《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畫名,共兩幅,一幅是鴨戲圖,一幅是飛雁圖。錢鍾書《宋詩選注》中為「曉景」。諸多注本,有用「曉景」、有用「晚景」,此從《東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這兩詩是作者元豐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時江邊情景的寫照。
蔞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種。《詩經》「呦呦鹿鳴,食野之蒿。」蘆芽:蘆葦的幼芽,可食用。河豚:魚的一種,學名「魨」,肉味鮮美,但是卵巢和肝臟有劇毒。產於我國沿海和一些內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上:指逆江而上。蘆芽:蘆葦的幼芽,可食用。上:指魚逆江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