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語文七年級下冊11課ppt

語文七年級下冊11課ppt

發布時間:2020-12-24 15:17:33

⑴ 初一語文課本第11課

春 朱自清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
草綿軟軟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在嘹亮地響。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子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鄉下去,小路上,石橋邊,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還有地里工作的農夫,披著蓑,戴著笠的。他們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他們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

要幹嘛呢?

⑵ 七年級下冊語文11課鄧稼先的課下注釋,只要注釋1、2。謝謝

⑶ 初一語文下冊11課作者資料

鄧稼先(1924—1986),中復科院制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1924年6月25日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 鄧稼先是清政府譽為「四體皆精、國朝第一」書法家與篆刻家鄧石如的第六世孫。父親鄧以蟄是我國著名的美學家和美術史家,曾擔任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哲學教授。 1925年,母親帶他來到北京,與父親生活在一起。 他五歲入小學,在父親指點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礎。 鄧稼先1946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後在北京大學任物理系助教。 1948年10月赴美國普渡大學學習,後在物理系留學工作,1950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 鄧稼先歷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員,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長、院長,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職;鄧稼先還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委員。

⑷ 七年級下冊語文書11課生字

你好:生字為:
宰割 籌劃 彷徨 仰慕 可歌可泣 鮮為人知 當之無愧 鋒芒畢露 家喻戶曉 婦孺皆知 馬革裹屍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祝學習進步,望採納,謝謝。

⑸ 7年級下冊語文11課讀書筆記

在《愛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專去愛.他們的愛里有寬容屬,有謙讓,有親情,有友誼.《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11課鄧稼先的課解

(一)、默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小組討論:概括文章六個部分的大意。
明確:①在歷史的背景上引出鄧稼先(回顧歷史)
②簡單介紹鄧稼先的生平簡歷)
③鄧稼先的氣質和品格(通過對比)
④作者從鄧稼先那裡得知中國原子彈工程是自力更生地搞出來的消息時萬分激動(感情震撼)
⑤寫鄧稼先科研工作的荒涼環境及他的工作才能和責任心
⑥評價鄧稼先 (永恆驕 傲)
(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1)在寫鄧稼先之前,為什麼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
明確①「(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是為了說明鄧稼先是對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巨大轉變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
(2)第二部分作者交代了鄧稼先的求學生涯,按時間順序介紹了鄧稼先的生平,對他的精神的歌頌,當我們驚嘆於鄧稼先所取得的成就是,是什麼原因促使他為國家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呢?看第三部分。
(三)對文章進行深層研究,重點學習第三部分 (同桌間討論)
1、默讀並劃出表現鄧稼先與奧本海默性格和為人的句子或詞語。
點名回答:
奧本海默—— 一個拔尖的人物,鋒芒畢露……
鄧稼先—— 一個最不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實,直誠坦白,從不驕人……
2、 文中重點寫的是誰?這里運用了什麼寫法?有什麼作用?
鄧稼先與奧本海默進行了比較:
職務 國籍
功勞 }相同 文化背景 }不同
性格

鋒芒畢露 最不引人注意
奧本海默{ 善於辭令 鄧稼先{ 忠厚平實
復雜的人 純
穿插講一個發生在鄧稼先身上真實的事情。
明確:重點寫鄧稼先;運用對比手法;其作用是①能更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②說明了只有中國的傳統文化背景才能孕育出鄧稼先這樣品格高尚的人物,也只有鄧稼先這樣的人才適應中國社會的需要,為民族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3、「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你能試著談談對這兩句話的理解嗎?
① 鄧稼先與奧本海默截然不同,「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就講究人與人之間關系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為人忠厚、謙虛、真誠、朴實,鄧稼先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這些優秀的部分,並變成了自己的氣質品格。
② 指「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 四)疑難問題:
1、作者在這段文字開頭引用《弔古戰場文》渲染了怎樣的氣氛?對於表現鄧稼先的形象有什麼作用?
被壯、凄涼;表現鄧稼先工作地點的荒涼,工作環境的艱苦,突出他為國不辭辛勞的精神。藉助唐代的這篇文章,我們可以想像得到祖國大西北昔日的荒涼景象。不要說是搞科學研究,就連生存都是很難的。然而這些科學家憑著一顆愛國心,一種革命的豪情壯志,硬是把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羅布泊、馬革裹屍的古戰場建設成中國第一個核武器基地
2、鄧稼先是在什麼條件下說這句「我不能走」的話的?
在什麼環境下?(學生找)遇到了什麼問題?(學生找)
總結 :鄧稼先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在層出不窮的問題前,表現出了身先士卒,不怕犧牲的氣概。作為院長,鄧稼先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和理論指導。但他卻事必躬親,來到實驗現場指導工作。當井下出現問題,甚至會出現危險的時候,無論從職位,還是從在「兩彈」事業中所起到的舉足輕重的作用來說,鄧稼先離開現場,都是無可非議的。然而,他只說了一句:我不能走。雖然只有四個字,但字字鏗鏘,擲地有聲,突出了人物的個性特徵。
3、《中國男兒》,贊頌了鄧稼先就是只手撐天空的響當當的中國男兒。
(五)、學完全文,你讀到了一個_________的鄧稼先。(讓學生說)
明確:通過學生的思考回答,我們似乎看到了一個立體式的鄧稼先,鄧稼先是憑著什麼取得了這樣大的成就呢?(繪心形圖寫板書——中國心)
一顆心,一顆紅彤彤的中國心,透過這顆心,我們看到了:
一個鮮為人知的鄧稼先,
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鄧稼先,
一個才智超群、意志堅強的鄧稼先,
一個身先士卒、甘於奉獻的鄧稼先,
一個影響了人類歷史、樹立了民族尊嚴的鄧稼先……
五、拓展延伸 升華主題
1、同學們,我們也是炎黃子孫,我們也擁有一顆熱情澎湃的中國心。現在,讓我們一起唱響自己的「中國心」,讓我們的靈魂與鄧稼先靠得更近,讓我們的心與祖國貼得更緊。
(過渡)同學們,你們的心澎湃了嗎?或許吧,面對茫茫戈壁、面對一堆堆「粗估」參數,鄧稼先沒有退縮,鄧稼先的一生始終在執著地追求,無私地奉獻。為了站起來的中華民族的強大,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2、隨堂訓練 (進一步讓學生了解鄧稼先並學習他的精神)
學生給鄧稼先寫一段「墓誌銘」。
(老師示例:朋友,此墓中長眠著的老人,是一個「大寫」的人;一個「站立」的人。他用他那「大寫」的智慧,用他那「站立」的志氣,在中國的大地上「站立」起了兩朵「大寫」的蘑菇雲。從此,讓中國「大寫」,讓中國人「站立」。他,就是兩彈元勛——鄧稼先。)
【結束語】
「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這句鄧稼先臨終前的遺言,今天依舊響徹在我們的耳畔。鄧稼先,用他那高尚的品質,身先士卒,甘於奉獻的精神讓我們感受到了一顆熱情澎湃的中國心。讓我們踏著這位名人的足跡,去開拓、創造美好的明天!

⑺ 七年級下冊語文第11課故事梗概,在線等,快快快

第一部分(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

運用一系列的排比句,列舉大量的事實,敘述一百年前中華民族的恥辱。然後筆鋒急轉,鏡頭拉回到一個世紀後的今天,敘述中國大地上所發生的20世紀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影響最深遠的巨大轉變。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鮮明的對比構成了文章不平凡的引子。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文章的主人公出場了。作者對鄧稼先的第一個評價就是「對這巨大轉變作出了巨大貢獻的」「一位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這樣,文章就把人物和背景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第二部分(兩彈元勛)

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了鄧稼先的一生。鄧稼先的一生可圈可點之處很多,而作者選取的主要內容是他在回國後的28年間「始終站在中國原子武器設計製造和研究的第一線」的情況。這是與中心相一致的。

第三部分(鄧稼先與奧本海默)

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從地位、成就、個性、為人等方面進行對比,用以表現主人公的個性和品格。通過對比,作者得出結論:「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這就點明了主人公個性形成和取得成就的原因。

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

為了證實美國人說的話是謠言,鄧稼先親自請示了周總理。據有關材料記載,當時周總理說:「請你轉告楊先生,中國的原子彈完全是由中國人自己製造的,沒有任何外國人參加。」這就是後來鄧稼先給楊振寧的那封簡訊的內容。事情雖然不大,但我們能從中領略到主人公的愛國心和責任感。

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如果說第四部分是從一件小事上見精神,那麼第五部分就是通過一句話突現人物個性。作者先用李華的弔古戰場文把讀者帶到神秘的戈壁荒灘。然後用兩個疑問句啟發讀者聯想,鄧稼先他們要征服多少困難才完成了兩彈的研製工作。這是從面上寫。接下來,作者從點上選取這樣一個事例:「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長以後,一次井下突然有一個信號測不到了,大家十分焦慮,人們勸他回去。他只說了一句話:我不能走。」作為院長,鄧稼先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和理論指導。但他卻事必躬親,來到實驗現場指導工作。當井下出現問題,甚至會出現危險的時候,無論從職位,還是從在「兩彈」事業中所起到的舉足輕重的作用來說,鄧稼先離開現場,都是無可非議的。然而,他只說了一句:我不能走。雖然只有四個字,但字字鏗鏘,聲聲有力,突出了人物的個性特徵。

第六部分(永恆的驕傲)

作者選取寫給鄧夫人許鹿希的電報和書信中的幾段話作結。一、二兩段,以摯友的身份來贊頌鄧稼先忠誠純正和無私的品質,同時也流露出作者對鄧稼先的敬愛之情。三、四兩段則從更高層次俯視鄧稼先的一生。他認為鄧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識地前進的,認為「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途徑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因為他有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的性格和品質。

⑻ 初一下冊語文第11課

《鄧稼先》
介紹了鄧稼先光輝的一生,高度評價並贊揚了鄧稼先專的突出成就、人格精屬神和愛國品質。
全文可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來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的背景下推出鄧稼先,是全文的引子;第二部分簡單介紹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貢獻;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補充、延伸和擴展,對比奧本海默突出表現了鄧稼先的氣質、品格和奉獻精神;第四部分從另一角度,寫出鄧稼先貢獻之大,是第二部分的擴展;第五部分重點寫出鄧稼先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身先士卒、不怕犧牲的氣概,是第二部分的具體化;第六部分是全文的總結,總體評價鄧稼先。

⑼ 初一下冊語文11課12課13課名字叫什麼

蘇教版的可以嗎?
1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周定舫
12.巍巍中山陵…………劉敘傑
13.*凡爾賽宮…………吉祖英

閱讀全文

與語文七年級下冊11課ppt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