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育科學出版社五年級英語上冊課文聽力
這個真找不到啊
聽力又不是文字,說不出來的
有題目沒
我幫你找答案
㈡ 新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第二單元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的課件
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
2、物體的顏色與吸熱的本領有關,深色物體比淺色物體吸熱塊
3、物體受陽光照射角度與吸熱的關系,物體與陽光垂直比傾斜吸熱快
過程與方法
1、做探究物體的顏色與吸熱本領有關系的實驗
2、做探究物體吸熱與陽光直射、斜射關系的實驗
3、將物體的顏色與升溫情況的實驗數據繪製成折線圖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實驗中能嚴格按照實驗要求進行操作,實事求是地記錄觀察實驗
2、認識到自然事物的變化之間是有聯系的
3、認同科技的發展能促使人們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和自然規律地觀點
教學重點
探究物體的顏色與吸熱的關系;物體吸熱與受陽光直射、斜射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
將觀察到數據繪製成圖表。
教學准備
教師演示:人類利用太陽能的課件及圖片
分組實驗:白色紙、粉色紙、黑色紙、黑色蠟光紙、鋁箔紙對折做成的紙帶,溫度計;三個同樣的黑色紙帶分別插上溫度計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課件:介紹太陽與太陽能
2、交流:人們是怎樣利用太陽能為生活生產服務的?
3、提出問題:
除了利用凹面鏡和凹透鏡會聚陽光外,我們還有什麼辦法能從太陽那裡得到更多的光和熱呢?
二、探究物體的顏色與吸熱的關系
1、提出問題:物體的顏色不同吸熱的本領相同嗎?
2、預測:在相同的條件下黑色、紅色、白色的紙吸熱的本領有什麼不同?
3、分組實驗:
在陽光下觀察、記錄五種不同的紙在開始時、2分鍾時、4分鍾時、6分鍾時、8分鍾時、10分鍾時溫度的變化。
4、將實驗數據繪製成一張圖表(繪制在課本第38頁)
5、分析:A、實驗中的不同點與相同點。
B、黑色蠟光紙和黑色無光紙哪個升溫快,為什麼?
C、鋁箔紙的吸熱本領怎樣,為什麼?
D、通過實驗與繪制的圖表我們發現了什麼?這與我們的預測一致嗎?
三、探究物體吸熱與受陽光直射、斜射的關系
1、預測:三個同樣的黑色紙袋分別和地面水平、垂直,和太陽光垂直的方式擺放,哪個升溫最快?
2、學生分組實驗、記錄
3、分析數據,從中能發現什麼?
4、解釋:紙袋怎樣擺放升溫快,為什麼?
四、整理與運用
1、整理:通過兩個實驗我們發現了什麼?
2、解釋:A、夏天人們為什麼喜歡穿淺色的衣服?
B、宇航服顏色為什麼一般是銀色的?
五、作業
查閱資料,了解太陽能熱水器和太陽灶的設計、構造及工作原理
教學反思:
學生的學具袋裡有四種顏色的紙,要做「物體顏色與吸熱」的實驗,必須准備同樣溫度、升溫一樣快的溫度計。學具袋中的微型溫度計很難找到一樣度數的,我說它是玩具溫度計。我得為學生准備幾支同樣溫度的溫度計,以保證實驗數據的准確性。我去實驗室找出所有的溫度計,和學生一起把一樣溫度的挑出來。
問: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熱源是什麼?你了解太陽嗎?請閱讀課件資料:太陽是一個在熊熊燃燒的巨大火球,外部溫度6千多度,內部溫度高達兩萬多度,日夜不停地把光和熱散發到宇宙空間,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地球得到的太陽能量,僅僅占太陽放射能量的二十億分之一。
……
問:你們有沒有注意到,人們夏天穿的衣服的顏色與冬天穿的衣服的顏色是否一樣。夏天人們喜歡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冬天呢?這是什麼原因呢?想不想去研究?(學生都知道深色衣服吸收熱量多,淺色衣服吸熱少。)如何證明我們的猜想是正確的呢?教師出示課前准備的不同顏色的紙袋和溫度計,學生設計實驗。然後到陽光下測量,每隔兩分鍾記錄溫度計的溫度。
因為事先我沒做過這個實驗,課堂中,我與一組學生一起做這個實驗。十分鍾後,黑色紙溫度上升最快最高,白色紙溫度上升最低。到第六分鍾,溫度基本保持在原狀。這讓我們知道物體吸熱是有限度的,不是無限制地吸熱。
在匯報實驗數據時,由於時間較為急促,沒能讓多個小組展示他們的實驗。我們的實驗數據很好地說明黑色紙比白色紙吸收的熱量多,也能很好地說明人們喜歡夏天穿淺色衣服,冬天穿深色衣服的原因了。
存在問題:
1.本課教學受條件限制比較大,在五(1)班上課是下午第一節,太陽正猛,第二節在五(3)班執教時實驗並沒有那麼明顯的現象。
2.執教過程中,忘記了一個重要部分,讓學生記錄卻沒讓學生帶上記錄單,後來只能是小組五位同學,每人記住一種顏色袋子里溫度變化,對學生的記性也是一項考驗。後來回教室後學生小組又得將記錄單填寫完整,造成了時間的浪費,導致最後一環節讓學生繪制折線圖只能回家完成。
3.第一次帶學生在教室外面上課,課堂常規方面還缺乏經驗,也沒能提早去思考會存在哪些問題。
㈢ 誰有教科版語文五年級上下冊目錄
下冊:1、草原
㈣ 新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第二單元《光》教學設計3光是怎樣傳播的
一、導入新課
1.演示:打開強激光筆,說一說光發出的是怎樣傳播到遠處的回。
2.路徑說明:答光是沿著怎樣的路徑(路線)傳播的?
二、學習新課
(一)提出問題
1.交流:從激光手電筒的光線我們可以發現什麼?
2.問題: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嗎?
(二)假設
1.對於光是沿直線傳播的,你有什麼樣的生活經驗,或者想法?
2.作出假設: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光不是沿著直線傳播的,可能是曲線)。
(三)尋找證據
1.交流:生活中有哪些觀察到的現象可以證明我們的假設。
2.師生交流。
3.出示實驗材料,如何證明光的傳播路線?
4.小組玩一玩,尋找光傳播路線的證據,教師參與指導。
(四)交流小結
1.交流我們的發現。
2.小結:光是直線傳播的。(最好要用學生的語言,並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三、拓展小結
1.介紹小孔成像器的製作。
2.製作並玩一玩,並試著解釋。
3.科學史教育。
4.光的傳播速度:30萬公里/秒。
㈤ 教育科學出版社五年級上冊語文11課12課認的寫的生字
11課:葦芳繽蛛曳恬褪哨舵錫紡裹若芳魂拂翼純帆織觸
12課:拎呔吆媚戳屯牡癢趾俱杠吱柱爹
㈥ 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教案 教育科學出版社
教科版五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全套教案,共57頁,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們網站去下載吧
Jiao ke ban wu shang 品德與社會教案
第一單元 讓心靈比天空更博大
一、 單元教學目標與課時分配
○ 教學目標
l 知道人各有所長,能夠欣賞別人的長處,知道學習他人長處對自己成長的作用。
l 知道心胸開闊有益於身心健康,心胸狹隘、嫉妒等不良心理對自己成長有害處。
l 體會真誠相待、相互尊重的可貴。培養心胸開闊、寬以待人,能體諒他人的難處。
l 能為他人著想,與他人分享快樂,助人為樂。
教學活動示例
示例一 我的夥伴個個棒
活動目標
1.讓學生知道人各有所長,並懂得學習別人的長處有利於自己成長的道理。
2.指導學生發現他人的優點,尋找別人的長處,學習真誠地欣賞、贊美別人。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入
1. 用錄音形式播放或用文字形式出示故事《英子的同桌》,學生聽故事後談論如下問題
(1) 提問;英子為什麼不願和海燕同桌?
(2) 後來英子為什麼還是請求和海燕同桌?
(3) 為什麼英子一開始沒有發現海燕身上的優點,是她的優點太少了嗎?
(引導學生明白有的美很容易被發現,而有的美卻需要用心去體會,從而鼓勵學生用心去發現身邊同學的長處)
2. 小結:是啊,有的美,人人都看得見;有的美,卻需要用心去體會。其實,美無處不在。在我們周圍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只要用心發現,你會驚嘆:原來我的夥伴個個棒!
二、說說夥伴身上的美
1.過渡:從剛才的故事中我們都明白了,原來每個同學都是最棒的,每個人身上都有許多優點,只是有些還沒有被大家發現而已。現在,讓我們把大家的優點都找出來,我們開展一個找「美」的活動。
2.用「擊鼓傳花」的游戲形式說同伴的優點。
游戲一:選一個同學擊鼓,其他同學傳花。鼓響時花在誰手裡誰就站起來誇誇自己欣賞的同學,同時被贊美的同學也要說出自己的感受。
游戲二:老師擊鼓,鼓響時花在誰手裡誰就站在中間接受大家的贊揚,被表揚者說出自己的感受。
(開展此活動時,教師要注意關照那些平時調皮、多動、優點不明顯的學生,盡可能製造機會讓同學們誇誇他們)
3.寫一寫同學的優點,仿照教科書中的範例完成教科書第3頁的學生作品空白框。
三、身邊的美大搜索
1.教師導語:同學們身上的「美」可真多呀,說完了我們同學身上的優點,你還發現我們身邊的其他人有什麼優點嗎?我們也來誇誇他們吧。
2.學生回顧自己身邊有哪些熟悉的人(鄰居、父母、老師、醫生、司機、清潔工、警察等),並仔細想想自己最熟悉的人的優點,把它們寫下來。
4.學生自由說,充分發現身邊這些人的優點長處。
5.學生交流自己平時如何發現周圍人身上的優點。教師可以用下面的提問引導學生:大家在學習、生活中,有的和夥伴是長期相處,有的是短期接觸,就在這些時候,你是怎樣去發現對方的長處呢?
四、送出我們的贊美
1.我們發現了這些人的優點,那就試著去告訴他們吧。看看他們有什麼感受。(學生看教科書第4頁的兩幅圖和學生作品,從中獲得啟發從而學習把對他人的贊美告訴他人)
2.學生交流表達對別人的贊美的方式。(如一句話、一個微笑、一聲喝彩、一個眼神、一張紙條,等等)
3.學生實際行動,送出我們的贊美。
4.小結:是啊,每個人內心都希望自己的成績被人肯定,自己的努力被人承認。我們自己渴望得到贊揚,那就不要忽略贊揚別人。一個樂於贊美別人的人,是一個播種快樂並能收獲快樂的人。
示例二 取人之長 補己之短
活動目標
1.懂得每個人都有優缺點,無論是對自己或對別人都要既看到優點又看到缺點。
2.善於發現他人長處,樂於取長補短,不斷進步。
活動准備
准備一個蘋果、一個李子、一個蘋果李。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教師出示一個小李子並提問:你們吃過李子嗎,味道怎麼樣?(學生自由說)
2.出示一個蘋果並提問:和李子比起來,蘋果有什麼特點?(學生自由說)
3.教師導語:南方的李子個小、味酸,北方的蘋果個大、味甜。南方人也想吃到大個味甜的蘋果,把北方的蘋果樹栽到南方去不就性了嗎?其實,問題不是那麼簡單,北方的蘋果在南方怎麼也長不好。怎麼辦呢?
4.出示蘋果李:科學家真有辦法。他們把蘋果樹嫁接到李子樹上,就長出了現在這樣的蘋果李。它生長在南方,個兒大,味又甜,很受大家歡迎。
5.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其他像「嫁接」這樣的技術。可以不限於農業領域,其他領域的「嫁接」技術也很能說明問題。
6.教師小結:誰都有自己的長處,但也有自己的短處。李子樹和蘋果樹互相取長補短,結出了甜甜的果實。夥伴們互相取長補短,就能共同進步,不斷完善自己。但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對此可能並不是很理解。
二、聯系實際,實踐活動
1.我們全體同學,已經在一起共同學習四五年了。我們看到了同學們的哪些可取之處?你可以向誰學習以克服自己的短處?現在,我們開展一個活動,看大家誰能夠在活動中發現他人的長處,誰能夠做到取長補短。
2.學生四人一小組開展活動。學生小組選取本組最喜歡的一項活動,然後根據活動的需要,設想班裡的同學如何分工才能夠使這項活動開展得更有效,更能讓每個人發揮自己的長處。下面的一些活動可供學生參考。
(1)班級要參加慶「六一」黑板報比賽。請你們為班主任設想一個人員分工計劃。
(2)學校要開運動會。請你們為班級安排參加接力賽人員(男女各4名)及拉拉隊隊長、宣傳隊隊長、服務隊隊長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