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語文四年級上冊所有古詩詞
【小學四年級】上冊:
1、題西林壁
作者:【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白話文翻譯: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2、游山西村
作者:【宋】陸游
茣笶農家臘酒渾,
半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白話文翻譯:
不要笑農家臘月里釀的酒濁而又渾,在豐收嶼年景里待客菜餚非常豐繁。
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艷忽然眼前又出現一個山村。
創作背景:此詩作於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當時陸游正罷官閑居在家。
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白話文翻譯:
友人在黃鶴樓向我揮手告別,陽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揚州。
他的帆影漸漸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見滾滾長江在天邊奔流。
創作背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友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遊和飄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跡遍布中原內外,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
4、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光無故人。
白話文翻譯:
清晨剛下陣雨,渭城達到塵土濕潤,空氣清新,旅舍更加青翠。朋友啊,再干一杯送別的酒吧,要知道西出陽關之後,就再也難見老朋友了。
創作背景:此詩是王維送朋友去西北邊疆時作的詩,詩題又名「贈別」,後有樂人譜曲,名為「陽關三疊」,又名「渭城曲」。它大約作於安史之亂前。
『貳』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五課古詩兩首題西林壁、游山西村詩意
題西林壁
[宋]蘇軾來
橫看成嶺側成峰自,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注釋】 這是作者初游廬山時,題在西林寺壁上的一首詩。
正看廬山,高嶺橫空;側看廬山,峭拔成峰;遠近高低,形象各異。
為什麼總看不清廬山真面目呢?恐怕只是因為自身在這山中的緣故吧!
此詩寓理於情景,巧妙地道出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哲理。
游山西村
不要笑話農家的酒渾,豐收之年有豐足的佳餚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無路可行間,忽見柳色濃綠,花色明麗,一個村莊出現在眼前。
你吹著簫,我擊著鼓,結隊喜慶,春社祭日已臨近,布衣素冠,簡朴的古風依舊保存。
從今日起,如果允許乘著月光閑游,我這白發老翁也要隨夜乘興,拄著拐杖,敲開柴門。
『叄』 四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游西山村的詩意
游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朴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這首詩寫於孝宗乾道三年(1167),時作者已退居山陰。乾道二年,陸游因為曾經積極支持張浚北伐,遭到投降派的排擠和打擊,被罷免了隆興(今江西南昌)通判之職,回到了故鄉山陰,居住於三山鏡湖。《宋史·本傳》稱:「言者論游交結台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免歸。」《游山西村》就是陸游回鄉後不久寫成的。
詩的題目「游山西村」標明這是一首記游詩。「游」,遊玩,觀賞,游覽。「山西村」,似不是確指一村。今浙江紹興鑒湖附近有「山西村」,但詩中有「又一村」,可知在這首詩中並非一村專名,作「山西旁的村莊」解或更為穩妥貼切,不必拘泥。
這是一首七絕。首聯「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以議論開頭,點明這次出遊的時令,並在議論中寫出了游山西村受到朝氣熱情接待。「莫笑」,不要譏笑。「農家」,農村的人家。指農民百姓。「臘酒渾」,臘月里所釀造的酒稱為臘酒。渾,指渾濁,說明酒的質量差、時間短。酒以清者為貴,放置的時間愈久愈好。「豐年」,豐收年景,指年成好的時候。「足雞豚」,「雞豚足」的倒置。足,多。豚,豬,代肉。這里是說菜飯豐盛。首聯兩句是用倒插筆的方法,先寫了山村人們的熱情好客。詩人一路游賞,來到村中,受到人們的熱情款待。他們拿出了自己釀造的臘酒,殺了自己喂養的雞、豬,款留詩人,共話鄉情。盡管臘酒渾濁,可是他們的真誠和友好,卻使詩人十分感動:只要條件許可,他們就會盡最大的努力來招待客人。「豐年」使他們有了招待客人的基礎
詩人起筆便寫山村人們的好客是有深意的。作者通過農家的熱情好客,寫出了山村人們的淳樸善良的美德,這與官場險惡,恰成鮮明的對比,詩人不能不深有感觸,故於首聯突出地描寫了農村的人情。這是詩人游山西村感受最深、印象最深的,所以放在開頭來寫,表現了作者對這種誠摯淳樸習俗的熱愛。在結構上,則為尾聯的收束作了鋪墊。
頷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敘述出遊過程中見到的景色和當時的感受。「山重水復」,山巒重迭,水流繁多。這是途中的景色,詩人以素描的手法,緊緊抓住「山」、「水」的不同特點,勾勒其形象。「柳暗花明」,著眼於樹木,突出其色彩,柳色深綠,故曰「暗」;花光紅艷,故曰「明」。這兩句寫路上的風光。在去西山村的路上,詩人走過一層一層的山巒,涉過一道一道的水流,心中正在疑惑前面是否有路可走,抬頭一望,一個被柳蔭花樹所籠罩的村莊忽然出現在眼前,使詩人又驚又喜。
此聯是傳誦千古的名句。作者不僅以極其凝煉的語言描繪了山中清新秀麗的圖畫,而且還帶有耐人尋味的理趣,以至千百年來,或藉以描繪陷入困境、忽又絕處逢生的情景,或用來形容文藝作品的情節出人意料,引人入勝,或用來說明從一個優美的風景區進入到另一個優美的風景區,甚至有人用來比喻生活道路上的轉折點。凡此種種,都說明了這兩句在思想內容上的容量是極大、極深,也極含蓄。在形式上,這兩句對仗工穩,「山重水復」對「柳暗花明」,「無路」對「一村」。「疑」與「又」兩個字用得最妙,不「疑」,便顯示不出後面的驚喜,無「又」則不能充分表達出欣喜的程度,「疑」與「又」相互配合,使內容的內在聯系更加密切。
那村中情景又是如何呢?頸聯兩句「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朴古風存」,寫的就是詩人在村中看到的情景。「簫鼓追隨」,即「追隨簫鼓」的倒裝。簫和鼓都是吹打樂器,此代指樂隊。人們追隨著祭神的樂隊往前走。「春社」,在古代,人們把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作為祭祀土地神,以乞求保佑豐收的日子,這一天稱為「春社日」。據《荊楚歲時記》說:「社日,四鄰並結綜社牲醪,為屋於樹下,先祭神,然後饗其胙。」這里的「春社」,是指祭神的地方。「簡朴」簡單樸素。「古風」,古代淳樸的風氣。
頸聯描寫了詩人在村內看到的情景。人們圍繞跟隨著吹簫打鼓的樂隊,向祭祀土地神的地方走去,他們的衣著簡單樸素,表現出一種淳厚的氣質,依然保留著古代人儉朴的作風。出句通過描寫熱烈的場面,反映了山村人們的習俗;對句通過人們的衣著,表現山村人們的朴實。從而流露了作者對山村人們生活習俗的熱愛。這種感情,使詩人主動縮短了自己同村民之間的距離,而決心把他們當作自己的知已,而在尾聯表達了自己的願望。
「從今若許閑乘日,拄杖無時夜叩門。」這個尾聯是詩人內心活動的展現。「若許」,如果允許。此指朝廷允許。「閑乘月」,是說空閑的時候趁著月色拜訪。「無時」,不論什麼時候,隨時。「叩門」,敲門。
詩人想,從今以後,如果能夠在家閑居,我將趁著明月之夜出遊,那時我將用拄著的手杖敲門,到農民家作客,與人們共話家常。這兩句寫了出遊的感觸,總結了全篇,照應了首聯。
這首七律記述了詩人出遊的經過,描寫了秀麗的鄉村風光和農村節日的熱鬧景象,贊揚了農民的好客和淳樸,反映了作者對農村生活的熱愛。這首詩在藝術上也很有特色。首先,在材料的取捨上匠心獨具。作者注意了寫景,而且寫得優美秀麗,色彩鮮明,具體生動,這與「游」字是相符的。但是,作者要突出的是「人」,因此詩筆的重心落在了農民身上,寫他們的美德、衣著、氣質和生活,從而表達了詩人與農民之間的深厚的情感。這就不同於一般紀游詩,而顯示了深刻的思想性。其次,形象鮮明、具體、生動。頷、頸兩聯最為突出。首尾兩聯是議論,仍然具有鮮明的形象。另外,語言自然淳樸,通俗易懂。
前人論詩往往認為宋人律絕遠不如唐,就整體而言,不無道理,但並不是所有的詩都如此。象這首《游山西村》就大有唐律神韻,全詩形象鮮明、具體,情感深厚、真摯,語言自然、圓活,色彩清新絢麗,情景交融,耐人尋味。
『肆』 四年級古詩游山西村的意思是什麼
千萬不要笑話農家臘月做的酒渾濁,豐收之年有豐足的佳餚款待客人。當山和水不斷重復,我正懷疑無路可行的時候,忽然看見柳色濃綠,花色明麗,一個村莊出現在眼前!你吹著簫,我擊著鼓,結隊喜慶,春社祭日已臨近,布衣素冠,簡朴的古風依舊保存。 從今日起,如果可以乘著月光閑游,我這白發老翁也要隨夜乘興,拄著拐杖,敲開農家朋友的柴門。
首聯渲染出豐收之年農村一片寧靜、歡悅的氣象。臘酒,指臘月釀制的酒。豚,是豬。足雞豚,意謂雞豬足。這兩句是說農家酒味雖薄,而待客情意卻十分深厚。一個「足」字,表達了農家款客盡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詩人對農村淳樸民風的贊賞。古詩兩首 游山西村電子課本
次聯寫山間水畔的景色,寫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來廣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讀了如此流暢絢麗、開朗明快的詩句,彷彿可以看到詩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巒間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見濃茂,蜿蜒的山徑也愈益依稀難認。正在迷惘之際,突然看見前面花明柳暗,幾間農家茅舍,隱現於花木扶疏之間,詩人頓覺豁然開朗。其喜形於色的興奮之狀,可以想見。當然這種境界前人也有描摹,這兩句卻格外委婉別致,所以錢鍾書說「陸游這一聯才把它寫得『題無剩義』」(《宋詩選注》)。人們在探討學問、研究問題時,往往會有這樣的情況:山迴路轉、撲朔迷離,出路何在?於是頓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鍥而不舍,繼續前行,忽然間眼前出現一線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開朗,發現了一個前所未見的新天地。這就是此聯給人們的啟發,也是宋詩特有的理趣。人們讀後,都會感到,在人生某種境遇中,與詩句所寫有著驚人的契合之處,因而更覺親切。這里描寫的是詩人置身山陰道上,信步而行,疑若無路,忽又開朗的情景,不僅反映了詩人對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於是這兩句詩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寫的范圍,而具有很強的藝術生命力。
此聯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圖;下一聯則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農村風俗畫卷。讀者不難體味出詩人所要表達的熱愛傳統文化的深情。「社」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後第五個戊日。這一天農家祭社祈年,熱熱鬧鬧,吹吹打打,充滿著豐收的期待。這個節日來源很古,《周禮》里就有記載。蘇軾《蝶戀花·密州上元》也說:「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到宋代還很盛行。而陸游在這里更以「衣冠簡朴古風存」,贊美著這個古老的鄉土風俗,顯示出他對吾土吾民之愛。
前三聯寫了外界情景,並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詩人似乎意猶未足,故而筆鋒一轉:「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無時,隨時。詩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時明月高懸,整個大地籠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給春社過後的村莊也染上了一層靜謐的色彩,別有一番情趣。於是這兩句從胸中自然流出:但願而今而後,能拄杖乘月,輕叩柴扉,與老農親切絮語,此情此景,不亦樂乎!一個熱愛家鄉,與農民親密無間的詩人躍然紙上。
『伍』 陸游的游山西村是幾年級的古詩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
游山西村
作者: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朴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陸』 四年級上冊語文書裡面一共有多少首古詩分別是什麼
一共有五首古詩。有《題西林壁》、《游山西村》、《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和《過故人庄》。
『柒』 小學四年級語文書上冊的古詩詞有哪些
第5課、古詩兩首
《題西林壁》 蘇軾(宋)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內只緣身在此山中。
《容游山西村》陸游(宋)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20課、古詩兩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唐)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唐)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語文園地里還有一首:《過故人庄》孟浩然(唐)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捌』 四年級《游山西村》的意思。
不要笑話農家的酒渾,豐收之年有豐足的佳餚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回疑惑無路可行間,忽見柳色答濃綠,花色明麗,一個村莊出現在眼前。
你吹著簫,我擊著鼓,結隊喜慶,春社祭日已臨近,布衣素冠,簡朴的古風依舊保存。
從今日起,如果允許乘著月光閑游,我這白發老翁也要隨夜乘興,拄著拐杖,敲開柴門。
有用請採納。
『玖』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五課兩首古詩的詩意分別是什麼
《題西林壁》詩意: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身處在廬山之中。
《游山西村》詩意:不要笑話農家的臘酒渾濁不清,豐收年景款待客人,菜餚盡夠豐盛。一重重山,又一道道路,正疑惑無路可走的時候,怒然在一片綠柳成蔭,花色明媚的地方,一個村莊出現在眼前。
『拾』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有哪些課文是需要背的
1.《觀潮》第三、四自抄然段;
3.《鳥的天堂》喜歡的部分,例如7、8、13自然段;
5.古詩兩首《題西林壁》、《游山西村》;
6.《爬山虎的腳》全文;
13.《白鵝》喜歡的部分如第5自然段;
15.《貓》喜歡的部分如,1.2.4自然段;
18.《頤和園》喜歡的部分,如2.4.5自然段;
20.《古詩兩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
26.《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喜歡的部分,如7.9自然段;
31《飛向藍天的恐龍》把感興趣的部分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