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七年級語文說明文訓練

七年級語文說明文訓練

發布時間:2020-12-23 23:13:53

⑴ 初一語文作文我是書包,不要說明文。

我是一個書包

我是一個快樂的書包,生活在主人的上學生活里。我的顏色是黑色和灰色交叉的,上面還有一個米奇笑咪咪地站在那裡呢!
我有三層。第一層有一個扣帶,扣帶下就是拉鏈。小主人把七彩陽光卡和三角尺放在這里。
第二層,小主人放了好多的學具袋在這里,有時順熱把鉛筆盒也放在這里。
第三層就佔了一半的重量了呢!這面里有兩個暗層。暗層外關於課程的書,暗層內就裝進了一些紙呀、錢哪什麼的。反正是亂七八糟一大堆。
書包的兩側,有兩個口袋,小主人在這里放水杯、毽子和紅領巾校牌,但是現在,我體內的東西是越來越多,我的身體也壓得越來越沉。我多次向小主人提出要求,讓我少裝點東西,可是小主人說:「我裝的都不是垃圾,都是些重要的東西。」因此,我也沒辦法。
我常聳拉在主人肩上,一副沒精打採的樣。主人也天天抱怨「書太多書太多」,上樓把我底朝下背著,一到教室就把要交的作業拿出來,我總算輕了點。但一到星期五放學,我又裝了同樣多的東西。下樓時,小主人走得有些快,這使我感到一絲快樂。
本來,主人想給我安個滾輪的,但是老師不讓裝呀!要是老師同意,我就可以坐著滑板車回家了呀,小主人也會輕松許多。可惜,老師是不會讓的。
老師們,求求你們讓我輕松點吧,這樣我也可以讓主人輕松點了!

⑵ 有誰有幾篇關於初一語文說明文的,要有題目和答案。(關於保護環境的!!!)

http://xzn.2000y.net/mb/1/ReadNews.asp?NewsID=135798
這個網站上有好多哦!

(三)閱讀下面文章,完成第1—5題。
從古到今,沙塵暴一直是威脅著人類生存的自然敵人之一。在進入21世紀的今天,沙塵暴在世界各地頻頻發生,其肆虐的勢頭有增無減。人們不禁要問:沙塵暴是怎樣產生的呢?
沙源、強冷空氣、冷暖空氣的相互作用是沙塵暴形成的基本條件。沙源來自於沙漠、亂墾濫伐、過度放牧所致退化的草地、沒有任何植被的禿地以及一些違規操作的施工場地,由於缺乏相應的維護掩蓋措施,致使表土裸露,旋風刮來,易形成揚塵。冷暖空氣相互作用產生一種垂直的上升運動,把沙塵吹揚了起來,形成沙塵暴。如果沒有沙源這個條件,後兩個因素只能造成大風或降水等天氣現象。專家通過對河西走廊沙塵暴的「策源地」武威、金昌等地的實地考察發現,強勁持久的大風是形成沙塵暴的驅動力,人為破壞的植被和風化的地表鬆散、乾燥土層等沙源是造成沙塵暴的「罪魁禍首」,沙塵暴是伴隨人類活動造成的生態平衡的破壞而產生的。
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國由於不合理的過度開發西部處女地9000萬公頃,大片焚燒草原,盲目墾荒,導致發生了1934年5月震驚世界的沙塵暴。這場沙塵暴從土地破壞嚴重的西部颳起來,很快就發展成一條長2400公里、寬1500公里、高3公里的一個巨大黃色塵土帶,連續3天,橫掃了美國三分之二土地。當時大氣含塵量每立方公里高達40噸,3億多噸土壤被捲入大西洋。這一年美國毀掉耕地4500畝,16萬農民傾家盪產,逃離了西部大平原。
近幾十年來,我國由於人口急劇增長,不少地方便以超墾、過牧和濫伐獲取必要的生活資料。大片的樹林草原被開墾成了農田?結果糧食沒打多少,反而造成了土壤鹽鹼化和荒廢了更多的土地,草原牧場不斷地被過度放牧,又不進行補償性保護種植,大大加重了草場退化。於是導致去年一場場席捲而來的沙塵暴頻頻襲擊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短短3個月間我國就發生了12次沙塵暴,波及大半個中國,不僅襲擊了西北、京津地區、華北部分地區,就連長江以南省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事實表明,人們元節制地墾荒開地,無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奪,而不給其「休養生息」的機會,不斷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最終一次又一次地招致大自然無情的懲罰。痛定思痛,歷史的教訓不能忘記,人類應真正行動起來,認真研究如何防治沙塵暴,努力改善地球生態環境,讓綠色和生命永存。(根據2001•4《知識窗》有關資料改編)
1.本文說明的對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的主要內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結合語境,理解文中加點詞語的含義。
罪魁禍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休養生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沙塵暴的形成來看,它與大風降雨的主要區別在於;產生沙塵暴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盡量用原文語句)
4.第三自然段中的「過度開發」是指什麼?這段文字採用了大量的數字說明方法,請舉一例簡要說明運用數字說明的好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類不注意與自然和諧相處,導致生態環境失衡,受到大自然無情的懲罰。請你舉出一個這方面的例子,並提出相應的改善措施。
舉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沙塵暴。沙塵暴產生的原因和嚴重危害。 2、沙源是造成沙塵暴災害的首要因素。大自然經過休息調養,恢復元氣,達到生態平衡。 3、有沙源。生態環境遭到人為破壞。 4、大片焚燒草原,盲目墾荒。①……長2400公里,寬1500公里,高3公里……連續三天……橫掃三分之二土地(任舉一個數字即得1分)。②這里運用數字,科學、准確、具體地說明了沙塵暴來勢兇猛、規模巨大、危害嚴重的特點。 5、示例:對森林亂砍濫伐。封山育林(舉例恰當,措施合理即可)。

人類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節選)

何祚庥

①人類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這既涉及可持續發展戰略,涉及地球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所提供的資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環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內維持不變。

②太陽是決定地球外在環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據近代天文學家的理論,太陽將持續而穩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熱,地球繞太陽旋轉的平均半徑,將長期維持不變,至多隻有極小的擺動,這一過程將至少還持續40億年。過了40億年後,太陽將逐漸膨脹而演化為紅巨星,最後將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實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陽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於人類,卻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動!不過,太陽為地球持續提供長達4000萬年的光和熱卻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在4000萬年的年代裡,所消耗的能量還不到太陽總量的1%!所以,研究人類在地球上持續生存和發展的問題,至少要以人類能在地球上持續生存4000萬年為奮斗目標!

④但是人類面臨的真正威脅,卻是來自人類自身。如果人們認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學之父的話,那麼這400年來科學、技術以及工業、農業的發展,就遠遠超過自有人類歷史以來的400萬年間的成就。與此同時,近400年來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資源,也大大超過了在400萬年間人類所消耗的資源總量!如果按照現在消耗不斷增長的趨勢發展下去,試問4000年後乃至4000萬年後的地球將是什麼樣的面貌?

⑤地球上的資源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可再生資源,另一類是不可再生資源。雖然人類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資源的辦法補充一些不可再生資源,但這在數量上畢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的問題,歸根結底將取決於地球上的資源能在多少年內按照某些資源的消耗標准維持人類的正常生活。

⑥其實,4000萬年只是一個保守的說法,太陽的光和熱,完全可能持續更長一些時間,即使太陽系內出現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擊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萬年內發生,而且人們完全能發射有超強破壞力的導彈,使小行星改變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是大可不必「杞人無事憂天傾」的!

⑦但是,真正值得憂慮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類自身!

1.本文從兩個方面回答了「人類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問題,一個方面是太陽能否持續而穩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熱,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作者說,「太陽為地球持續提供長達4000萬年的光和熱卻是沒有問題的」。他這樣說的根據是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作者說,「但是人類面臨的真正威脅,卻是來自人類自身」。「來自人類自身」的威脅指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這一過程將至少還持續40億年。」「這一過程」指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是,真正值得憂慮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類自身!」說說「控制人類自身」的含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讀本文後,你學到了哪些知識?請列出兩條。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地球上的資源能按某些資源的消耗標准維持人類多少年正常生活。②人類能否合理利用資源。 2、因為在4000萬年的年代裡,所消耗的能量還不到太陽總量的1%。 3、對資源過度的消耗(意思相近即可)。 4、①太陽將持續而穩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熱,……至多隻有極小的擺動。(答出第一句即可)②a.控制人類對資源的損耗。b.控制人類對生存環境的破壞。(答出一種即可)。 5、答出文章所涉及的兩點知識即可。

給你挑兩個環境的,其他的自己找吧,那個網站上幾乎都是。

⑶ 七年級下冊語文說明文閱讀理解訓練 A.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說明方法或修辭手法。 ①在太陽和月亮的

試為解答如下:
七年級下冊語文說明文閱讀理解訓練 A.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說明方內法或修辭手法容。
①說明方法:下定義
②修辭手法:擬人
③說明方法:作比較
④說明方法:引用
⑤說明方法:打比方
⑥說明方法:分類別
⑦修辭手法:反問
⑧說明方法:列數字
(一)比較閱讀下面的文段,按要求答題。
(1)說明文;散文(記敘文);說明橋的特徵;從對橋的描寫生發出對自然對人生的慨嘆。
(2)說明盧溝橋的結構堅固。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客觀、平實;富有激情。
(3)說明;記敘;描寫;說明;議論。
(4)擬人、排比;摹狀貌;工藝精美。

⑷ 初一到初三語文說明文一共有幾篇

說明文是初中語文的一個學習的重點,也是中考的必考。說明文的學習是相對來說比較簡單,選入教材的說明文主要有:故宮博物院、蘇州園林,大自然的秘密,看雲識天氣等。

⑸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文說明文有哪些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復語文課文說明制文有《看雲識天氣》。
《看雲識天氣》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按邏輯順序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系。在結構上,全文運用了總——分——總的關系。

七年級語文 說明文 課外閱讀理解(及答案)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解說事物、闡明事理而給人知識的文章體裁。它通過揭示概念來說明事物特徵、本質及其規律性。
說明文雖然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類文種,但若沒有其他表達方式(如敘述、議論、描寫等)的恰當配合,則無法圓滿地完成向讀者介紹事物、解釋事理的任務;而從學習寫作說明文的角度講,如果能確切了解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在說明文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准確使用敘述、議論等方式來輔助說明,說明文就能寫得有聲有色,文采斐然。(節選自《應用寫作》雜志2000年第3期《說明文中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
說明文實用性很強,它包括廣告、說明書、提要、提示、規則、章程、解說詞、科學小品等。
說明文一般介紹事物的形狀、構造、類別、關系、功能,解釋事物的原理、含義、特點、演變等。
文藝性說明文是通過文藝的形式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
初中說明文閱讀技巧 說明文主要考查考生從文中准確獲取信息的能力,設題主要圍繞准確認讀、准確理解、准確篩選來考慮。
考題常設置干擾性因素:(1)增減擴縮,就是對原文的句子加以改動,通過增加某些字或減少某些詞語的辦法,擴大或縮小說明範圍。(2)魚目混珠,就是用似是而非的詞語或句子來替代正確的,造成歧意。(3)顛三倒四,是指設置選項時,有意將原文的句子關系打亂,造成理解的難度,如顛倒因果關系,攪亂先後次序。(4)無中生有,就是利用考生的思維慣性,誘考生用想當然代替清醒的理性思考。
解題的程序,有句順口溜:「先讀原文通大意,再讀題干做標記,找出范圍對應句,比較選項看差異。」
先讀原文,完成3個任務:(1)了解文章大意,即說明的對象,各段之間的聯系,作者的見解及相關材料。(2)給段落標上序號。(3)給重要句子和關鍵詞語做上記號。
其次,讀題干很重要,要給重要詞語做上標記。如1999年卷第1題,可做如下標記:「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種假說,對這種假說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標記。第一處是命題點所在的位置,第二處是試題考查的內容,第三處是選擇答案的標准。
第三,找出答題的范圍和對應句是答題的實質性階段。一般來說,答案的檢索區間應在命題點的附近,如第1題答案在第1段或第2段。找對應句更重要了,可以說找到了對應的句子,就基本上找到了答案。比較選項找出差異是最後一步,即完成答題。如第1題B項說:「比起人類來,冬眠的哺乳動物在更寬的范圍里發生了變化。」漏了「調節性」幾個字,與文章原意不合。
說明文閱讀題都是單項選擇題,選擇正確選項方法有三:直選法、排除法、類推法。
直選法,即直接選出正確答案。這種方法適用於一目瞭然的題目,有的答案自己一下子能夠確定。也適用於「選非題」,如選出「不正確的一項」、「不符合文意的一項」。
排除法,可適用於一切類型的選擇題。它通過排除不合題目要求的選項,將正確的答案顯露出來,提高答案准確性。用排除法要找准「第一知識點」,即首先要排除的選項被排除的依據,須具備2個特徵:一是判斷得最准確,二是最有價值,確定這個知識點後可排除較多的選項。
類推法,適用於部分選擇題。根據合理推斷,迅速排除某些選項,或根據已知情況推斷未知情況,迅速確定答案。

⑺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說明文有哪些

1、《中國石拱橋》

《中國石拱橋》是中國文學作家茅以升的一篇文章,文章運用科學數據,以及趙州橋、盧溝橋兩個具體的例子,說明了石拱橋在人類文明中的歷史地位、科學含量等。

平實,簡明的說明語言,首先說明了石拱橋的特點:歷史悠久、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接著運用舉例子,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具體說明。

2、《蘇州園林》

《蘇州園林》是著名作家葉聖陶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從游覽者的角度,概括出數量眾多、各具匠心的蘇州園林共同特點,進而從多方面進行說明。這篇課文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蘇州園林之美的奧秘之門。

3、《橋之美》

《橋之美》是著名畫家吳冠中的美學小品,選自《吳冠中人生小品》。文中詩意的描寫性文字與帶有說明性文字相向雜出,讓人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時,也獲得了一些美學常識。而文中的極具個性色彩的表達與《中國石拱橋》平實的語言形成鮮明的對比。

4、《大自然的語言》

《大自然的語言》是現代科學家、教育家竺可楨創作的科學小品文。此文通俗生動地介紹了物候學及其研究的對象,闡述了物候學現象來臨的有關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學的意義與知識,說明了物候學的特性與本質。

全文綜合運用了多種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語言淺顯確切、簡潔生動、層次清楚,條理明晰,因而通俗易懂。

5、《奇妙的克隆

《奇妙的克隆》選入人教2014版初中語文課本。《奇妙的克隆》一文用了四個小標題,使全文內容層次分明,條理清晰。 文章先寫克隆的含義,接著寫克隆實驗,再寫克隆的發展,最後寫克隆對人類的造福和對克隆的思考。行文脈絡十分清楚,說明事理步步推進。

6、《落日的幻覺》

《落日的幻覺》是由黃天祥寫的一篇說明文。它是一篇融文學性、知識性、科學性、哲理性於一體的科普文。文章的開始部分通過日出與日落的對比手法,描繪了日落的壯麗與神秘色彩,接著筆鋒一轉從多個角度介紹了奇異景象都是由幻覺造成的。

從而闡明了大千世界有很多奧妙,我們要學會觀察生活,要學會通過現象看本質這樣一個道理。激發人們觀察自然,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啟發人們要用科學的精神對待周圍的一切。


(7)七年級語文說明文訓練擴展閱讀:

說明文是一種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體裁 。它通過對實體事物科學地解說,對客觀事物做出說明或對抽象事理的闡釋,使人們對事物的形態、構造、性質、種類、成因、功能、關系或對事理的概念、特點、來源、演變、異同等能有科學的認識,從而獲得有關的知識。

說明文的中心鮮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學性,條理性,語言確切生動。它通過揭示概念來說明事物特徵、本質及其規律性。說明文一般介紹事物的形狀、構造、類別、關系、功能,解釋事物的原理、含義、特點、演變等。

說明文實用性很強,它包括廣告、說明書、提要、提示、規則、章程、解說詞等。說明文有的是以時間為序,有的是以空間為序;有的由現象寫到本質,有的由主寫到次;有的按工藝流程順序來說明,有的按事物的性質、功用、原理等順序來說明。

⑻ 七年級語文閱讀答題技巧

一、記敘文閱讀答題技巧
1. 問文章體裁?答:此文是一篇 。備選答案有: 詩歌、小說(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小小說)、散文(抒情散文、敘事 散文、議論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劇本、說明文、議論文
2. 記敘文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3. 文章內容? 方法:看題目、人物(事物)、事件,進行綜合、概括。 強調三個部分:內容是什麼,文章怎麼樣,作者怎麼樣。
答: A、此文記敘了(描寫了、說明了)……的故事(事跡、經過、事件、景物)。即誰做了什麼—這可以作為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答案。
B、表現了(贊美了、揭示了、諷刺了、反映了、歌頌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發了作者的……的感情。
4. 材料組織特點? 緊緊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件,剪裁得體,詳略得當。
5. 劃分層次?(1)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2) 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
(3) 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
(4) 總分總(掐頭去尾)
6. 記敘線索及作用? 線索(明線和暗線)———核心人物 、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時間、地點、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7.為文章擬標題。 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
依據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8.品味題目可以從—— A內容上 B主題上 C線索 D設置懸念上等方面進行品味。
示例:(1)主題上結合主旨必答,如象徵性的散文題目,也可以這樣回答:擬題巧妙,一語雙關,本指…實指…,突出主題,耐人尋味。
(2)說明文:用了什麼修辭手法,生動形象說明了……,點明了本文說明的主要內容,點明了本文說明對象。
9.了解人稱的作用。
第一人稱:親切,自然,真實,適於心理描寫,便於刻畫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徵。 第二人稱:便於情感交流。
第三人稱:顯得客觀,不受時空限制,便於敘事和議論
10. 記敘順序及作用?
(1) 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 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 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3) 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11. 語言特色? 結合語境和修辭方法從下列語句中選擇:
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准確嚴密、精闢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詼諧幽默。必須結合具體語句分析。一般 指口語的通俗易懂,書面語的嚴謹典雅,文學語言的鮮明、生動、富於形象性和充滿感情色彩。
12. 寫作手法及作用? 狹義的寫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寫作手法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後揚、想像、聯想、象徵、開門見山、托物言志、設置懸念、象徵、借景抒情、抑揚結合、正反對比、側面烘托、虛實結合、以小見大、運用第二人稱抒情、卒章顯志、巧設懸念、首尾呼應、鋪墊映襯、一線串珠、明線暗線等。常用具體如下:
(1) 擬人手法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 誇張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 象徵手法 把特定的意義寄託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5) 對比手法 通過比較,突出事物或描寫對象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6) 襯托(側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寫。 以次要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7) 諷刺手法。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
(8) 欲揚先抑和先揚後抑。 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後照應(首尾呼應) 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10)設置懸念能引起讀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說明內容等。
(11)文章開篇的寫作手法有:
A、可以用詩經里的賦比興手法。比如說,興,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類的
C、也可以先聲奪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氣勢強烈……
D、或是採用題記的方法。顯得雋永深刻,又有文采
E、開頭用景物描寫也不錯,渲染你所需要的氣氛和基調。
F、開門見山。 G、倒敘
13. 修辭方法及作用
(1) 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xx事物的xx特點。
(2) 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xx事物的xx特點。
(3) 誇張:突出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 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於抒情。增強文章氣勢,增加感染力、說服力。
(5) 對偶:形式整齊,音韻和諧,語句整齊、意韻鏗鏘,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 反復:強調某種意思,強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強調語氣,強化內容的作用
(7) 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8) 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註:必須結合相關語句分析。
14. 具體詞語的含義與作用? 方法:聯系詞語本義,解釋在文中的含義,找出其指代的具體內容。 答:「××」一詞原指,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 句子或語段的作用? 有些情況要結合第三點和第四點來回答。
答:一、內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義和象徵義。點明主旨、升華主題、,畫龍點睛、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語面的象徵義、喻指義 ,表現的人物思想性格,點明全文思想意義)。有時要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補充說明。
二、在結構上 :在文章開頭:(1)總提、總領全文、開啟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間:(1)承接上文 (2)開啟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啟下(過渡) (4)為後文作鋪墊;標志思路、為下文作鋪墊、埋下伏筆等作用
在文章結尾:總結上文、全文、照應開頭、獨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綿長,發人深思、卒章點題,意味深長等作用。
三、表達效果上:升華中心、渲染氣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四、從寫作手法上:常有開篇點題、為後文設伏筆、作鋪墊、深化中心、點明主旨、襯托、渲染、呼應、照應、對比、象徵、先抑後揚、預示性作用。
16. 表達方式? 記敘(敘述)、議論、抒情、描寫、說明
17. 分析寫景狀物記敘文景物描寫的方法——①時間推移法 ②空間變換法 ③穩步換景法 ④分門別類法
18. 領會寫景的作用和寫物的目的。藉助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作者的主觀感情。以「狀物」為主記敘文,往往使用「托物言志」的寫法。
19. 描寫的種類及作用? 了解描寫的幾種形式(1)從不同的感覺來描寫(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2)以動襯靜,動靜結合(3)正面與側面,直接與間接(4)人物描寫的多種方法
種類:一是人物描寫:A、正面描寫(1)肖像描寫(2)外貌描寫(3)神態描寫 (4)動作描寫 (5)語言(對話)描寫(7)心理描寫 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和作品主題。B、側面描寫 作用是:襯託了人物某種思想感情或某種性格特徵。
二是環境描寫:分社會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
重點了解幾種描寫的作用及答題格式:
①肖像(外貌)描寫[包括神態描寫](描寫人物容貌、衣著、神情、姿態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處境、經歷以及××心理狀態、××思想性格等情況。
②語言(對話)描寫和行動(動作)描寫: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心理(心情),並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徵或××精神品質。有時還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③心理描寫:形象生動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質。
④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自然景觀如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天氣、季節和景物場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物活動的空間,渲染××環境氣氛、烘託人物的××情感、預示人物 的××命運、表現人物某性格、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揭示文章主題。
社會環境(描寫社會狀況或者人物活動的場景和周圍(室內)的布局、陳設):交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時代特徵、社會習俗、思想觀念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渲染××環境氣氛。襯託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深化主題。
20.分析人物形象: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通過分析典型事例來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過對人物描寫(外貌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肖像描寫等)方法的分析來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寫、側面描寫、細節描寫。
21.小說三要素? 人物(主要要素)、環境、情節。其中情節包括(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尾聲)
22.運用正副標題相結合的方式的作用:增強表達效果。
23.續寫小說結尾。 按照小說故事情節發展的規律續寫,要簡潔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24.問指示代詞「這、那」所指內容:多從代詞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25.問某詞能否去掉,或者調換另一詞題型解題模式:
答: A、 回答可以還是不可以;(一般情況不可以,特別是書上的原文時)。
B、 解釋詞義,比較兩個詞含義上的差別,並結合句子分析為何要用該詞(強調突出了或限制說明了或修飾限制了+句子具體表達效果,哪個表達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現某物某特點)
C、 不用或調換後,語境有何變化(不用,不能體現語言的准確、嚴密、生動、形象或與事實不符或太絕對,用了,體現語言的准確、生動、形象或嚴密。)
26.語言賞析或廣告:
類型1、分析某個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對策:(1)了解用詞之美------動詞形容詞精闢准確,把事物說得形象具體;使用成語,為文章增色;關鍵詞能為中心服務。
(2)掌握答題技巧:把握詞語的比喻意、引伸意、雙關義。如阿來的《詞典的故事》中「營業員臉上顯出了更多的憐憫,這位阿姨甚至因此變得漂亮起來」。「漂亮」一詞就要從它的引伸意義去答題,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來,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憐憫使我對阿姨產生好感的內心活動。
類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歡的句子,並說說理由。
對策:(1)了解語言美的幾種形式及作用
①修辭之美------ 見第13個知識點.結合第28答題點回答.
②句式之美------如駢句、長短句、對偶句、也有排比句,還有運用一組關聯詞語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達的效果就不同。疑問句造成懸念,感嘆句便於抒情;反問句加強語氣語調引人深思;排比句疊句氣勢磅礴、層層深入;對偶句鏗鏘凝練,重復余韻悠然 ,也可以從靈活多變、富有表現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處)
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開頭結尾。(作用:可以給人以啟迪教育作用。)
④內容之美———內容豐富題材新穎又與中心連接緊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穎,能很好地為中心服務。)
(2)注意答題格式:我喜歡 xx 句,因為它xx。
27.文章用典的賞析:一是豐富文章主題,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
28.品味句子和關鍵詞。最好找詞語點評或整體點評:即怎樣寫、寫得怎樣和寫出什麼、給讀者怎樣的感受或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或效果。
答:A、分析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若沒有,則應選擇有生命力的詞語進行。
B、表面意義(表面上的意思)和表達效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特點)或從正面和側面點評。
C、深層含義(聯繫上下文、主題、作者意圖,蘊涵有什麼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揚了/贊美了/歌頌了或批判了/諷刺了/否定了/反駁了,或者給了我們……的印象、啟示、道理等。
29.問文中的關鍵詞語、句子的位置能否調換。
答:A、能或否 B、詞語:分別解釋兩個詞。句子:簡單概括這兩段或兩部分的內容。
C、 詞語:為何這樣安排先後順序(強調其中一個或與前文順序一致或符合搭配習慣,內在的順序)。句子:指出這兩句有什麼關系,所以不能調換(若是說明文則看是時間順序或空間順序或邏輯順序;若是其他文體則看是並列式或層進式或總分式)
30.問記敘文的表達方式和作用? 答:記敘文的表達方式以記敘為主.兼用描寫、議論、說明、抒情。
①記敘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間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記敘的基礎上直接抒發自己對事物的思想感情。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於人、事、物,在敘述描寫的字里行間自然滲透作者真摯深沉的感情,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②記敘文中恰當的穿插議論往往使文章錦上添花,畫龍點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義,以深化主題,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議論。就是段與段之間用上一兩句議論,也能起到承上啟下的妙用。
③說明是為了簡要地解說事物,闡明事理,使所敘之人、事、物更清楚。其中抒情和議論有時是融為一體的,無法截然分開的。
31.問文章寫作特色:可從文章選材、結構布局、語言、立意等角度考慮,要結合該文寫作的手法。
①選材:材料典型、真實、詳略得當、表現、突出了中心。
②結構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結構嚴謹。
③語言:朴實或生動、形象、准確;或豪放或婉約;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暢,修辭的運用等。
④立意: 思想深刻、新穎,以小見大、富有哲理等。
⑤表現技巧:一是修辭手法:共八種。 二是表達方式:有五種。其中描寫可細分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正側結合、樂景寫哀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是表現手法:襯托、對比、聯想、想像等。 四是結構手法:包括開門見山、卒章顯志、以小見大、先抑後揚等。
32. 評價、鑒賞人物、文章主旨(談談自己對人物、主題的認識)
通觀全文,篩選重要信息,從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蘊涵的精神或品質。答案可以這樣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現該人物××的精神(品質 性格 思想 個性)。 一般地說,答案由三部分組成:
A、前半部分簡要概括文章內容,可以這樣表述:①文章通過……的敘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寫起,運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內容中蘊含著的思想意義, 可以這樣表述:表現了/揭示了/批判了/贊美了/勸誡……(某種思想道理)。有時題目就可成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須的內容。
C、陳述同意哪種觀點,並闡明理由。在整體感知文本基礎上,找出文中能表現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題的句子,聯系具體材料展開回答。
33.問閱讀後的體會、體驗、啟示、見解?要注意觀點正確、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證明。 即提出、分析、解決問題。
按總分總的順序答題: A、指出本文蘊含著的思想意義以及你從文中得到的收獲、體會、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現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題的句子回答。
B、結合文中和生活中具體的事例、材料加以舉例說明,闡明理由 C、所以我們應該怎樣怎樣。

說明文閱讀技巧

1. 說明文的語言:平實、生動說明文(語言表達角度) 。

2. 說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個字,要掌握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會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②舉例子:具體真切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②.分類別:條理清楚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使說明的內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復交叉的現象。
③.列數字:具體而准確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④.作比較:突出強調了被說明對象的××特點(地位、影響等)。
⑤.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徵/事理。
⑥.打比方:生動形象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⑧.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下定義與作詮釋的區別是:定義要求完整,而詮釋並不要求完整,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顛倒。
⑩引用:能使說明的內容更具體、更充實。用引用的方法說明事物的特徵,增強說服力,如引用古詩文、諺語、俗話。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
4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在答題時可答得具體些。如: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總到分,外到內,前到後,左到右,整體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詞如介紹建築物或實體)。邏輯順序(先結果後原因,層層遞進,現象到本質,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淺入深,個別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順序的詞,如「因為、所以」「首先、其次」)時間順序則是說明事物發展、演變,例如介紹工作程序的文章。ü 掌握答題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說明順序對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便於讀者理解。(第一空應該填具體的說明順序,第二空應該填寫具體的事物名稱或說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說明文,但又不能准確表述,可用「事理」、「科學事理」等模糊性的語言表述。)
5說明對象:指文章說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點)。
6說明文的結構常見的形式有:「總——分」式(或由總到分,或由分到總,或總分總)、並列式、遞進式等。分析文章結構,抓中心句及連接詞,如「首先」「其次」「還」「也」「此外」等詞語
7中心句:出現的位置開頭或結尾,有時在句中。判斷,多為概括性較強的句子。敘述句、描寫句、闡釋句、疑問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其他文體文章也如此。ü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對策:(1)思考該段說明的內容,不僅要注意主要的,還要注意次要的。(2)緊扣表秩序的詞語,如「首先」「其次」「還有」等詞語,參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進行概括。
8說明語言 類型1、加點字詞有何作用?抓住說明文語文准確這一特點答題。
對策:答:准確/生動形象/ 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事理。
類型2、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並說明理由。

對策:答:(1)不可以。
(2)原詞的意思或內容。
3)所換詞語的意思或內容。
4)換了後意思有何改變,與不符合實際。

類型3、限制性詞語能否刪去?
對策:答:(1)表態(刪還是不刪)。
(2)定性。如:「比較」「幾乎」「相當」等詞表程度修辭;「大約」「可能」「左 右」等表估計,「多」「有餘」等表數量。
(3)若刪去,原來什麼樣的意思就變成了什麼樣的意思了,不符合實際,太絕對了。
(4)xx詞體現了語言的准確 性、周密性、科學性。

類型4、從文章中找出一個能體現說明文語言「准確」特點的詞句,並體會。

類型5:指代——「這些條件」、「這種現象」「同樣道理」等在文中具體指代什麼。
對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詞前面的那句話,找最近的一句話。有時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話,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議論文閱讀答題技巧
1. 論點(證明什麼) 論點應該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個完整的簡潔明確的句子。從全文看,它必能統攝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個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斷句,是明確的表態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論點。 中心論點只有一個(統帥分論點) ⑴明確: 分論點可有N個(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⑵方法 ①從位置上找:如標題、開篇、中間、結尾。②分析文章的論據。(可用於檢驗預想的論點是否恰當) ③摘錄法(只有分論點,而無中心論點)B.分析論點是怎樣提出的:①擺事實講道理後歸結論點; ②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③針對生活中存在的現象,提出論題,通過分析論述,歸結出中心論點; ④敘述作者的一段經歷湖,歸結出中心論點; ⑤作者從故事中提出問題,然後一步步分析推論,最後得出結論,提出中心論點。
2論據(用什麼證明) ⑴論據的類型:①事實論據(舉例後要總結,概述論據要緊扣論點);②道理論據(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論據要真實、可靠,典型(學科、國別、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應論點);⑷判斷論據能否證明論點; ⑸補充論據(要能證明論點)。
2. 論證(怎樣證明)
⑴論證方法 (須為四個字) ①舉例論證(例證法) 事實論據記敘 ②道理論證(引證法和說理)道理論據 議論
③對比論證(其本身也可以是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④比喻論證比喻 在說明文中為打比方,散文中為比喻。⑵分析論證過程: ① 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②論點是怎樣被證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實,是否有正反兩面的分析說理); ③聯系全文的結構,是否有總結。
⑶論證的完整性(答:使論證更加全面完整,避免產生誤解)
⑷分析論證的作用:證明該段的論點。
3. 議論文的結構 ⑴一般形式:①引論(提出問題)―――②本論(分析問題)―――③結論(解決問題)。
⑵類型: ①並列式 ②總分總式 ③總分式 ④分總式 ⑤遞進式。
4. 議論文的語言 ⑴嚴密(修飾性、限制性的語言的運用); ⑵生動(成語、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⑶詞序(從生活邏輯和上下文的照應上判斷); ⑷句序(關聯詞語的使用,特別要注意遞進關系)。
5. 駁論文的閱讀
⑴作者要批駁的錯誤觀點是什麼? ⑵作者是怎樣進行批駁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論據; ⑶由此,作者樹立的正確的觀點是什麼?

常見考點
1. 議論文的論點考點:第一,分清所議論的問題及針對這個問題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論題和論點)。第二,注意論點在文中的位置:(1)在文章的開頭,這就是所謂開宗明義、開門見山的寫法。(2)在文章結尾,就是所謂歸納全文,篇末點題,揭示中心的寫法。這種寫法在明確表達論點時大多有。所以,總之,因此,總而言之,歸根結底等總結性的詞語。第三、分清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分論一般位於段首或有標志性詞語:首先、其次、第三等第四、要注意論點的表述形式:有時題目就是中心論點。一篇議論文只有一個中心論點。第五、通過論據來反推論點: 論據是為證明論點服務的,分析論據可以看出它證明什麼,肯定什麼,支持什麼,這就是論點。

2. 議論文的論據考點:論據是論點立足的根據,一般全為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1、用事實作論據。事例必須真實可靠,有典型意義,能揭示事物本質並與論點有一定的邏輯聯系。議論文中,對所舉事例的敘述要簡明扼要,突出與論點有直接關系的部分。明確論據時,不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實論據,還要會概括事實論據。概括時,要做到准確,必須依據論點將論據本質特點把握住,然後用確切的語言進行表述。 2、用作論據的言論,應有一定的權威性,直接引用時要原文照錄,以真核對,不能斷章取義;間接引用時不能曲解願意。

間邏輯關系的紐帶,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種:
1)舉例論證: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2)道理論證:具有權威性,論證有力。
3)比喻論證:容易被人接受。
4)對比論證:增加論據的權威性
(2)事實論據,從哪個角度來證明論點
(3比喻論證,或生動形象證明了……,或深入淺出證明了……(要根據本體和喻體之間的關系來確定)。
(4)對比論證,兩個方面比較,使其對與錯更加分明,正確的觀點更容易被讀者接受。
3. 議論文的語言特色考點:
分析議論文的語言特色:
①、 要從邏輯的角度,分析其用詞的准確,嚴密:
②、 要從說理的角度分析其敘述的概括性和簡潔性:
③、要從修辭的角度分析其用詞的鮮明、生動和感情色彩。下面從不同角度解釋一下:
A、語言准確表現為:① 概念使用准確,② 定語、狀語等修飾成分恰當。 B、語言嚴密表現為:判斷和推理嚴密,語言表達周密,邏輯性強。 C、語言鮮明表現為:表述明確,不模稜兩可,態度明確,愛憎分明,恰當使用修辭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和說服力。 D、語言概括簡潔表現為:議論文中事實敘述不細致,較籠統。用議論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詳細敘事。否則會喧賓奪主。這一點一般的議論文都有體現,就不再舉例說明了。答題思路:如加點詞語有什麼作用?思路:(1)確定、回答詞語在語境中的(表層)含義;(2)詞語對表達中心或闡明觀點的(深層、比喻或引申)作用;這類題主要考語言的准確周密性和形象生動性。又如詞語順序是否可以顛倒?答題思路:(1)解釋詞語的含義;(2)闡明詞語之間的時間或事理程序的先後順序,強調其先後順序或層次性。
5. 開放性、拓展題考點
這種題一般都是,考查學生閱讀文章後所產生的情感體驗或理性思考。解題時需結合文章發揮個人從閱讀中獲得的感悟。答題方式:相當於寫一篇小的議論文,要有論點、論據。注意必須引用名言或名人軼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或認識。

⑼ 語文初一 說明文 關於說明方法

舉例子
通過例舉正面、右面、左面、背面不同雕刻的例子,具體詳細的說明了獅子底座花紋的雕刻也有學問

閱讀全文

與七年級語文說明文訓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