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語文小學人教版五年級下16課資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本文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這座橋梁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系群眾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
這篇課文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語言簡練生動,極富韻味。在表達方法上有三個突出的特點:
(1)構思新穎別致,設置懸念,前後照應。課文先寫老漢將一個小夥子從隊伍里揪出來,讓他排到隊伍的最後;又寫小夥子讓老漢先走,而老漢把小夥子推上了橋,但就在這時木橋塌了,他們二人被洪水吞沒了;最後寫洪水退了以後,一個老太太來祭奠兩個人,一個是她的丈夫,一個是她的兒子。故事到這里戛然而止,直到這時人們才恍然大悟,知道了「老漢」和「小夥子」的關系。這雖讓人感到在「意料之外」,但聯系前文仔細想想,又覺得在「情理之中」。這樣安排結構,達到了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
(2)本文多用簡短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如,課文開篇就寫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短短的四個字,構成了兩句話,不僅描寫出雨水之「大」,而且表現出雨水的來勢兇猛,為下文的山洪暴發作了鋪墊。再如,課文最後寫「她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兒子。」這里每句話都單獨成段,語言極為洗練,卻加強了故事的悲壯色彩,讓人不禁為之動容。
(3)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增強表現力。如,「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擋。」「他像一座山。」「老漢凶得像只豹子。」這幾句話都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使描寫生動形象,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再如,「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這里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把洪水瘋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繼續引導學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二是幫助學生在讀書思考中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難點是理解題目所蘊含的深意。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這里把老漢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現了老漢的威嚴、冷靜,與人們在山洪暴發時「驚慌」「瘋了似的」「跌跌撞撞」「亂哄哄」的表現形成鮮明對比,又寫出了老漢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這座「山」是人們獲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②木橋開始發抖,開始痛苦地呻吟。
這里作者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不僅形象地寫出了木橋在洪水的沖擊中、在人們的重壓下即將斷裂的危急情景,也為下文寫木橋的轟塌埋下了伏筆。
(2)對詞語的理解。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騰轟鳴,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課文是指洪水來勢兇猛,奔騰呼嘯。
狂奔:迅猛地奔跑。本課是形容洪水奔流而下、勢不可擋。
獰笑:凶惡地笑。本課是形容洪水的兇猛、可憎。
擁戴:擁護推戴。
放肆:(言行)輕率任意,毫無顧忌。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發出聲音。本課是指木橋在洪水的沖擊下發出的響聲。
祭奠:為死去的人舉行儀式,表示追念。
勢不可擋:來勢迅猛,不可阻擋。
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穩。
二、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狂奔、獰笑、擁戴、清瘦、沙啞、放肆、豹子、呻吟、攙扶、祭奠、亂哄哄、勢不可擋、跌跌撞撞」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4.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三、教學建議
1.教學本課,可以由課題入手,激發學生閱讀的慾望。教師上課伊始,可先板書課題,然後回憶以前曾經學過的有關「橋」的課文有哪些,並簡要說一說分別寫的是什麼內容。如,《蘭蘭過橋》寫的是新奇的潛水橋和塑料橋;《趙州橋》介紹的是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橋》寫的是海峽兩岸人民用愛心共同救助一位大陸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這篇課文僅用一個字「橋」做題目,作者會寫些什麼呢?這又是一座什麼樣的橋呢?可以讓學生展開想像,大膽地預測文意,然後再去讀課文。這樣做,既能夠通過閱讀期待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又有助於培養學生根據題目揣測課文內容的能力。
2.要讓學生先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並談一談自己讀文後的感受,然後圍繞「課文中的老漢是個怎樣的人」細讀課文,畫出描寫老漢的有關語句,在旁邊做簡單的批註,之後與同學交流自己對老漢的認識。
課文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悟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因而,在學生對老漢有了一定的認識後,要讓學生畫出課文中令自己感動的句段,談一談原因,然後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現出自己的感動,從而升華對老漢的理解和認識。朗讀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讀出洪水的肆虐,情況的危急,人們的慌亂和老漢的沉著、鎮定。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人物的情感,加深對老漢的理解,並通過朗讀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從而使學生與作者、文本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3.理解題目的深刻含義,是教學本課的難點。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理解課文之後再次就題目展開討論,說一說課文為什麼以「橋」做題目,從而深刻體會「橋」所蘊含的深意。之後,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贊美老漢,並盡量使用上「橋」字,如,「老支書,你是村民們跨越死亡的生命橋!」「老支書,你在生死關頭,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你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永遠不會坍塌的橋」。
4.在學生理解、感悟了課文內容之後,還應注意從表達方法這一角度引導學生進行欣賞和評價。教師可以藉助課後思考第3題引發學生進行思考和評價,讓學生再次深入到文本,看一看課文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想一想作者這樣寫的好處。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從課文結構的安排、句式特點、語言描寫等多個角度引發思考,提高學生對課文的欣賞和評價能力。
5.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6個,會寫的字有14個,應注意「肆」的聲母是平舌音,「攙、呻」的韻母是翹舌音,「瘋、獰、淌、瞪、膛」的韻母是後鼻音,「呻、攙、奠」的韻母是前鼻音。要求會寫的字,可以讓學生先觀察、後分析、再仿寫。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中存在的普遍問題進行重點指導,引導學生把字讀正確、寫美觀。
② 五年級下冊語文16課段意
自從我讀了{橋}這篇文章後,我就念念不忘,因為它令我深思,尤其是文中的那回位老漢,他作為一答名共產黨員,在生死關頭,一心想著村民,寧可犧牲自己,也要保護村民們的安全,體現了老漢舍己為人的高尚品德。老漢這種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學習。老漢這種高尚的品德更值得我們學習。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人,他們舍己為人,不徇私情,大公無私。為了更多人的生命,他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
{大禹治水}這個故事講的就是大禹這個人為了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好多次大禹想進去,但是,他想到了還有很多人等著他,所以,他不能進去。
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開始,時刻為他人著想吧!
③ 五年級下冊課堂達標語文16課《橋》答案
他是個舍己為人 堅持原則 秉公辦事 不殉私情 無私無畏 臨危不亂 鎮定沉著 為民著想內 先人後己的人 。
是從第七段容到第十六段,第十九段到第二十二段都是在寫。
2 構思新穎別致,設置懸念,前後照應。課文先寫老漢將一個小夥子從隊伍里揪出來,讓他排到隊伍的最後;又寫小夥子讓老漢先走,而老漢把小夥子推上了橋,但就在這時木橋塌了,他們二人被洪水吞沒了;最後寫洪水退了以後,一個老太太來祭奠兩個人,一個是她的丈夫,一個是她的兒子。故事到這里戛然而止,直到這時人們才恍然大悟,知道了「老漢」和「小夥子」的關系。這雖讓人感到在「意料之外」,但聯系前文仔細想想,又覺得在「情理之中」。這樣安排結構,達到了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
④ 五年級下冊語文16課做批註概括主要內容
五年級下復冊語文16 課《橋》的制主要內容:
本文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這座橋梁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系群眾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
批註:
1、課文開篇就寫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短短的四個字,構成了兩句話,不僅描寫出魚水之大,而且表現出雨水的來勢兇猛,為下文的山洪爆發作了鋪墊。
2、課文最後寫「他來祭奠兩個人。」「他丈夫和他兒子。」這里每句話都單獨成段,語言極為洗練,卻加強了故事的悲壯色彩,讓人不禁為之動容。
⑤ 五年級下冊語文16課 你想對老漢說什麼
描寫思路:以課文內容作為主題,結合自身感受,真實得描述,正文:
——我想回對老人說答
這位慈祥、善良的老人,雖然我不曾見過您,但您的那種精神已經令我感受到了您對大山的珍惜,還有你改造自然的力量。您用這種力量創造了山上的這片綠洲,創造了無限的奇跡,老人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老人家,我心中只有對您的敬佩還有羨慕,原來這片土地,這座山是乾旱、霜凍、沙塵暴等與生命作對的怪物盤踞之地,哪兒會有一棵植物?一棵生命?就算有,也活不了幾天。
您為了這的一切植物,留在了這片綠洲中,不舍離去。是您創造了奇跡啊!——15年,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呀!去年冬天,還為村民們買了電視機。
老人家,我敬佩您!希望上天看得見,讓您身體更好,為這座青山續繼添綠,繼續造福我們的人類。
⑥ 五年級下冊語文16課答案(人教版)我閱讀
16、橋
課文中的老漢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人.
是舍己為人,鐵面無私的人,因為他不顧自己生命,也不給兒子方便。
指揮大家讓老百姓先過,黨員在後。 老漢在危急時刻把小夥子黨員揪出來,嚴格要求黨員把生的希望讓給村民們,把死的危險黨員扛起來,避免再次陷入慌亂。
老漢是個沉著果斷、無私無畏、不徇私情、高風亮節的人,如在人們驚慌失措時以威信和沉穩,果決指揮;把兒子從隊伍中揪出來,讓他排在最後,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和家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
第3題
這篇課文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語言簡練生動,極富韻味。在表達方法上有三個突出的特點:
(1)構思新穎別致,設置懸念,前後照應。課文先寫老漢將一個小夥子從隊伍里揪出來,讓他排到隊伍的最後;又寫小夥子讓老漢先走,而老漢把小夥子推上了橋,但就在這時木橋塌了,他們二人被洪水吞沒了;最後寫洪水退了以後,一個老太太來祭奠兩個人,一個是她的丈夫,一個是她的兒子。故事到這里戛然而止,直到這時人們才恍然大悟,知道了「老漢」和「小夥子」的關系。這雖讓人感到在「意料之外」,但聯系前文仔細想想,又覺得在「情理之中」。這樣安排結構,達到了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
(2)本文多用簡短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如,課文開篇就寫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短短的四個字,構成了兩句話,不僅描寫出雨水之「大」,而且表現出雨水的來勢兇猛,為下文的山洪暴發作了鋪墊。再如,課文最後寫「她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兒子。」這里每句話都單獨成段,語言極為洗練,卻加強了故事的悲壯色彩,讓人不禁為之動容。
(3)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增強表現力。如,「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擋。」「他像一座山。」「老漢凶得像只豹子。」這幾句話都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使描寫生動形象,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再如,「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這里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把洪水瘋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繼續引導學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二是幫助學生在讀書思考中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⑦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16課怎麼分段
1到2,3到20,21到27我認為是這樣,請見諒
⑧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16課的段意!今天必須要!
第一段(第1-5自然段):寫山洪突發,從睡夢中驚醒的人們驚慌失措。
第版二段(第6-16自然段):寫老書權記沉著的指揮、疏散群眾。
第三段(第17-23自然段):寫老書記和小夥子被洪水吞沒,犧牲了。
第四段(第24-27自然段):寫老太太祭奠丈夫和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