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五年級語文古詩詞三首
怪生:怪不得
使風:把風
意思:哦,怪不得沒有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哪!
②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三首有哪些
1.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
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專
2.
秋思
唐
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屬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3.
長相思
清
納蘭性德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瑜關那畔行
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
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
故園無此聲
三首古詩詞都是表達了作者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③ 語文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古詩詞三首生字詞怎麼寫
牧童
1.課文簡說。
《牧童》一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晚風吹拂著野草,還沒見歸來的牧童,卻先聽見隨風傳來的牧童悠揚的愈來愈近的笛聲,笛聲時續時斷,隨風飄揚。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他連蓑衣也不脫,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詩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聲音,這生動的一幕,是由遠及近出現在我們的視野里的。
2.詞句解析。
(1)「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詩句給我們以視覺和聽覺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蔥蘢;側耳傾聽,晚風中牧笛聲聲。一個「鋪」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給人的那種平緩舒服的感覺,表現出來了;一個「弄」字,更顯出了一種情趣,把風中笛聲的時斷時續、悠揚飄逸和牧童吹笛嬉戲的意味,傳達出來了。草場的寬闊無垠為牧童的出場鋪墊了一個場景,笛聲的悠揚悅耳,使我們想像到晚歸牧童勞作一天後的輕松閑適的心境。未見牧童,先聞其聲,給人無限美好的想像空間。當然,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聲」不是確指的數字,只是為了突出原野的寬闊和鄉村傍晚的靜寂。
(2)「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卧月明。」詩人筆鋒一轉,開始寫吃飽飯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為床,以天為帳,飢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沒有家人聚集的場景,沒有夥伴嬉戲的情景,吃飽了飯的牧童,連蓑衣都不脫,就躺在月夜裡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來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歡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賞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兒,牧童心裡會想些什麼?或者什麼都沒想,就睡著了……詩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見如實地寫了下來,卻讓我們不禁浮想聯翩。
草場、笛聲、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畫,使我們的心靈感到寧靜。《牧童》一詩,不僅讓我們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與恬靜,也讓我們感受到了牧童心靈的無羈無絆,自然放鬆。白天有牛和牧笛為友,晚上有清風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當然,透過詩,我們也看到作者心靈世界的一種追求,對遠離喧囂、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一種嚮往。
舟 過 安 仁
1.課文簡說。
此詩寫詩人乘舟路過安仁時,所見到的情景。
這首詩淺白如話,充滿情趣,展示了無憂無慮的兩個小漁童的充滿童稚的行為和行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這里有作者的所見:一葉小漁船上,有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槳。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
2.詞句解析。
(1)「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這可能是詩人閑來一瞥發現的情景,當然,兩個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雖坐在船上,卻沒有劃船,竹篙收起來了,船槳也停在那裡,這不是很奇怪嗎?由此可見,此時作者的心情是閑適的,也是比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兩個孩童的所作所為。
(2)「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這里省略了詩人看到的兩個孩子撐傘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產生的疑問,而直接把疑竇頓解的愉悅寫了出來。怎麼解開的呢?可能是詩人看到孩童異常的行為,就開始更認真地觀察、思考,結果當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也可能是直接就問兩個孩子,孩子把原因講給他聽的。不管怎樣,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啞然失笑,為小童子的聰明,也為他們的童真和稚氣,於是欣然提筆,記錄下這充滿童趣的一幕。
楊萬里寫田園詩,非常善於利用兒童稚態,起到點化詩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①梅子留酸軟牙齒,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②松陰一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可以參閱。不同的是,《舟過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兒童身上,全詩都是寫兒童的稚氣行為。楊萬里對兒童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對兩個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聰明伶俐贊賞有加。當然,從中也可以看出詩人的童心不泯。
清平樂·村居
1.課文簡說。
辛棄疾現存詞有六百多首,是唐宋詞作家中存詞最多的一個。他的作品不僅內容豐富,風格也隨著內容的變化而變化。這首小詞,便全然不同於他那些激昂慷慨的作品,呈現出一種清新、寧馨的風格。
詩人首先把我們的目光帶到了一座小茅草屋,茅草屋就在長滿青草的溪邊。聽見茅草屋有人操著柔媚的南方口音帶著醉意在互相說話取笑,是誰呢?
④ 五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三首的意思
第一個
從京口到瓜洲僅是一江之隔,離南京也只隔幾座山。
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內,明月什麼時候照我回到家鄉容呢?
第二個
一年一度的秋風,
又吹到了洛陽城中,
催我寫一封家書,
將萬重心意與親人溝通。
捎信人即將出發,
我又拆開了緘上的信封,
趕快再添上幾句,
說不盡的心事,
無奈太匆匆
第三個
將士們跋山涉水,向山海關那邊進發。夜裡每個帳篷都點起了一盞燈。入夜,又是刮風又是下雪,將士們從夢中醒來,睡不著了,不禁思念起家鄉來,因為家鄉溫暖、寧靜,沒有寒風朔雪之聲。
⑤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書中的「古詩詞三首」是什麼
1、《泊船瓜洲》
[ 宋 ]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回時照我還。
釋義:
京口和瓜洲答不過一水之遙,鍾山也只隔著幾重青山。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麼時候才能夠照著我回家呢?
2、《秋思》
[ 唐 ] 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釋義:
一年一度的秋風,又吹到了洛陽城中,身居洛陽城內的遊子,不知家鄉的親人怎麼樣了;寫封家書問候平安,要說的話太多了,又不知從何說起。信寫好了,又擔心匆匆中沒有把自己想要說的話寫完;當捎信人出發時,又拆開信封,再還給他。
3、《長相思》
[ 清 ] 納蘭性德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 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 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 故園無此聲。
釋義:
我扈駕赴遼東巡視,隨行的千軍萬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盪盪,向山海關進發。入夜,營帳中燈火輝煌,宏偉壯麗。夜已深,帳篷外風雪交加,陣陣風雪聲攪得人無法入睡。作者思鄉心切,孤單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惱之意:家鄉怎麼沒有這么煩亂的聲音呢?
⑥ 五年級上冊古詩詞三首有什麼
古詩:《泊船瓜洲》 《秋思》 《長相思》
《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唐朝詩人)內
京口瓜洲一容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翻譯】
京口和瓜洲僅隔著一條長江,從京口到鍾山也只隔幾座山而已。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兩岸,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家鄉?
《秋思》 作者: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翻譯】
一年一度的秋風,又吹到了洛陽城中,催我寫一封家書,將萬重心意與親人溝通。捎信人即將出發,我又拆開了緘上的信封,趕快再添上幾句,說不盡的心事,無奈太匆匆。
《長相思》 作者:納蘭性德(清代詩人)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翻譯】
我扈駕赴遼東巡視,隨行的千軍萬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盪盪,向山海關進發。入夜,營帳中燈火輝煌,宏偉壯麗。夜已深,帳篷外風雪交加,陣陣風雪聲攪得人無法入睡。作者思鄉心切,孤單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惱之意:家鄉怎麼沒有這么煩亂的聲音呢。
⑦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結合注釋,說說每首詞
牧童
1.課文簡說。
《牧童》一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晚風吹拂著野草,還沒見歸來的牧童,卻先聽見隨風傳來的牧童悠揚的愈來愈近的笛聲,笛聲時續時斷,隨風飄揚。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他連蓑衣也不脫,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詩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聲音,這生動的一幕,是由遠及近出現在我們的視野里的。
2.詞句解析。
(1)「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詩句給我們以視覺和聽覺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蔥蘢;側耳傾聽,晚風中牧笛聲聲。一個「鋪」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給人的那種平緩舒服的感覺,表現出來了;一個「弄」字,更顯出了一種情趣,把風中笛聲的時斷時續、悠揚飄逸和牧童吹笛嬉戲的意味,傳達出來了。草場的寬闊無垠為牧童的出場鋪墊了一個場景,笛聲的悠揚悅耳,使我們想像到晚歸牧童勞作一天後的輕松閑適的心境。未見牧童,先聞其聲,給人無限美好的想像空間。當然,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聲」不是確指的數字,只是為了突出原野的寬闊和鄉村傍晚的靜寂。
(2)「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卧月明。」詩人筆鋒一轉,開始寫吃飽飯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為床,以天為帳,飢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沒有家人聚集的場景,沒有夥伴嬉戲的情景,吃飽了飯的牧童,連蓑衣都不脫,就躺在月夜裡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來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歡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賞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兒,牧童心裡會想些什麼?或者什麼都沒想,就睡著了……詩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見如實地寫了下來,卻讓我們不禁浮想聯翩。
草場、笛聲、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畫,使我們的心靈感到寧靜。《牧童》一詩,不僅讓我們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與恬靜,也讓我們感受到了牧童心靈的無羈無絆,自然放鬆。白天有牛和牧笛為友,晚上有清風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當然,透過詩,我們也看到作者心靈世界的一種追求,對遠離喧囂、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一種嚮往。
舟 過 安 仁
1.課文簡說。
此詩寫詩人乘舟路過安仁時,所見到的情景。
這首詩淺白如話,充滿情趣,展示了無憂無慮的兩個小漁童的充滿童稚的行為和行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這里有作者的所見:一葉小漁船上,有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槳。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
2.詞句解析。
(1)「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這可能是詩人閑來一瞥發現的情景,當然,兩個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雖坐在船上,卻沒有劃船,竹篙收起來了,船槳也停在那裡,這不是很奇怪嗎?由此可見,此時作者的心情是閑適的,也是比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兩個孩童的所作所為。
(2)「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這里省略了詩人看到的兩個孩子撐傘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產生的疑問,而直接把疑竇頓解的愉悅寫了出來。怎麼解開的呢?可能是詩人看到孩童異常的行為,就開始更認真地觀察、思考,結果當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也可能是直接就問兩個孩子,孩子把原因講給他聽的。不管怎樣,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啞然失笑,為小童子的聰明,也為他們的童真和稚氣,於是欣然提筆,記錄下這充滿童趣的一幕。
楊萬里寫田園詩,非常善於利用兒童稚態,起到點化詩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①梅子留酸軟牙齒,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②松陰一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可以參閱。不同的是,《舟過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兒童身上,全詩都是寫兒童的稚氣行為。楊萬里對兒童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對兩個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聰明伶俐贊賞有加。當然,從中也可以看出詩人的童心不泯。
清平樂·村居
1.課文簡說。
辛棄疾現存詞有六百多首,是唐宋詞作家中存詞最多的一個。他的作品不僅內容豐富,風格也隨著內容的變化而變化。這首小詞,便全然不同於他那些激昂慷慨的作品,呈現出一種清新、寧馨的風格。
詩人首先把我們的目光帶到了一座小茅草屋,茅草屋就在長滿青草的溪邊。聽見茅草屋有人操著柔媚的南方口音帶著醉意在互相說話取笑,是誰呢?原來是一對白發夫妻;再看看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兒子在小溪的東面鋤豆田裡的雜草,二兒子正在編雞籠子,調皮可愛的小兒子,趴在溪邊剝著蓮蓬,那憨稚之態格外讓人喜歡。詩人以簡練的筆觸勾畫出一幅優美的田園景物,描繪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態的形象,藉此表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2?詞句解析。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詩人開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幾筆便形象地描畫出江南農村的特色,為人物的出現安排了特定的背景。接著講老公公和老婆婆,他們講話的聲音帶著醉意,愈加顯得溫柔、有趣,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詳,從「媚好」,可以看出他們精神的愉快。讀來覺得有無限溫情充溢胸中。
(2)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這幾句集中寫這一農戶。詩人眼前的畫面在繼續擴展:整勞力在溪東的豆地里鋤草,半大的孩子在編織雞籠,最小的孩子在溪邊趴著剝蓮蓬玩耍。詩人著力於「小兒」的描繪,「溪頭卧剝蓮蓬」形象地刻畫出他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神態。「最喜」表達了他對小兒的喜愛之情,這喜愛之情緣於小兒的可掬憨態:在溪頭趴著,悠閑地剝著蓮蓬,何等的調皮,何等的自在啊!當然,這里也不乏詩人看到這樣安詳的農家生活狀態後心裡產生的愉悅之感。
可以說,這是詩人偶然捕捉到的一個生活鏡頭,同時在不經意間,流露了詩人那極富生活情趣、極富人情味的內心世界。聽到那低繞婉轉的南方口音,看到這樣一幅一家老小其樂融融的鄉村生活場景,詩人內心一定充滿了無限的柔情和溫暖。這個普通的農家,他們也許是清貧的,卻又是多麼地幸福和快樂啊!老夫妻和和氣氣,孩子們盡自己所能地進行勞動,心態是那麼的平和,最小的孩子無憂無慮地玩耍,享受著童年美好的時光,這一切,是多麼讓人心生感慨啊!當然,詩人並沒有將內心的這種感受直接訴諸筆端,可從他那看似客觀的描述中,感受到寧靜的鄉村生活給他帶來的精神上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