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四年級課文搭石,為什麼說搭石是家鄉的一道風景
四年級課文《搭石》,為什麼說搭石是家鄉的一道風景?
答:第三段,這段話對"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實實在在體現了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作者寫一行人走搭石的動作協調有序,"像輕快的音樂","給人畫一般的美感",彷彿在我們的眼前展現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美麗畫卷。所以說搭石是家鄉的一道風景。
② 四年級語文上冊搭石2.3.4自然段有什麼內容嗎
第2自然段重復點描寫了調整搭石制的老人,「無論怎樣」「只要」「一定」「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生動地刻畫了老人認真細致的動作,表現了老人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優秀品質。
第3自然段對「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實實在在地體現了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作者描寫一行人走搭石時動作的協調有序,「像輕快的音樂」,「給人畫一般的美感」,彷彿在我們的眼前展現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美麗畫卷。
第4自然段雖然文字朴實,但是簡單的事情中閃爍著美好的思想,散發出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裡的純朴的人們,相互謙讓,互敬互助,尊老愛老,而且「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那裡的每一個人都有著這樣美好的心靈,從「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和「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這兩個事例中,我們不但能夠看到一幅幅和諧的畫面,也能夠感受到畫中人物的美好心靈。
課文的第5自然段是點睛之筆,作者借搭石所要頌揚的無私奉獻、一心為他人著想的人性美。
③ 四年級上冊(語文)21課搭石寫鄉親們什麼生活中平凡的景象
課文通過對擺搭石、走搭石等畫面的描寫,表現了鄉親們純朴、勤懇、老幼相敬的可貴品質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品德,表達了作者對家鄉人、家鄉事的懷念贊美之情。
④ 四年級課文搭石贊揚了什麼
贊美了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
《搭石》中心思想
課文通過敘述圍繞搭石發生的感人事例,贊美了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
希望可以幫到你!
⑤ 四年級上冊語文書21課搭石的讀後感三百字左右
四年級搭石讀後感
了《搭石》這篇課文,我深深被鄉親們的民風純朴和善良情感打動了。
當我初讀這篇課文時,我了解到鄉親們會在每年汛期山洪暴發時,在溪上擺一排石頭,我那時只想到這些鄉親們很勤勞,辛苦。可當我聽老師詳細給我們講時,我感到石頭不再是普通的石頭,而是聯結著鄉親們心的石頭;鄉親們也不僅是普通的人,他們是高尚的人。他們之所以過得幸福,是因為他們謙讓——總是讓別人先過河;他們默契——走在石頭上整齊劃一;他們勤勞——有時間就來擺搭石。他們的心真美!
鄉親們心中有別人,為別人無私奉獻,這樣的優良傳統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這個單元講的就是關於愛的感人故事,《搭石》是圍繞著作者家鄉的人們之間的親情,這就是鄉情。這篇課文講的是人們把石頭搭在河中央,這樣,來來去去的人們就不再擁擠,景色變美了;人們也懂得了互相謙讓,尊老愛幼。家鄉的人還把放搭石、背老人、走搭石等許多有益的事情看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搭石,不僅讓周圍的環境變美了,人們的心靈也更加美麗了。
我想,城市裡的人們也應該學習這種精神,像鄉親們一樣純潔、善良,像他們那樣使環境變得更美。書上有一句「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連接著故鄉的小路,也連接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是啊!的確如果人們互相關愛,互相幫助,關心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這個城市就會變成一個文明的城市,環境也就更加美麗。這樣,不久一舉兩得了嗎?
我喜歡《搭石》這篇課文,因為它不僅讓我的知識增加,也讓我知道怎樣滋潤心靈,怎樣團結友愛… …
⑥ 四年級上冊語文搭石講了一件什麼事
文章通過記敘人們在過河時搭石的事情歌頌了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美德。
⑦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21課搭石主要內容是什麼
作者通過描繪擺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的幾個平凡的情景,贊頌了搭石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同時也贊美了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美德,
⑧ 小學語文四年級21課《搭石》
我的家鄉有一條無名小溪,五六個小村莊分布在小溪的兩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斷。每年汛(xùn)期,山洪暴發,溪水猛漲。山洪過後,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必須脫鞋綰(wǎn)褲。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里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過,這就是搭石。
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秋涼以後,人們早早地將搭石擺放好。如果別處都有搭石,唯獨這一處沒有,人
們會譴(qiǎn)責這里的人懶惰(ò)。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家鄉有一句「緊走搭石慢過橋」的俗(sú)語。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塊,踩上去難免會活動,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們走搭石不能搶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後邊的人沒處落腳,就會掉進水裡。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xié)調有序(xù)!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chuò)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經常到山裡的人,大概都見過這樣的情景: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著故鄉的小路,也聯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