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第六單元活動總結 200字
活動總結
這次綜合性學習活動即將結束了,回顧一周來的活動里程,有許許多多回的事情令我難忘。答
一周來,我們小組先後開展了搜集是個,整理詩歌,朗誦詩歌,欣賞詩歌,創作詩歌等活動。在走進詩歌的殿堂,感受詩歌的無限魅力的同時,我也充分體驗到了合作的快樂。我們是那樣投入,完全投入到了詩歌的意境之中。此時此刻,我才感到詩歌的魅力所在。
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是個將伴隨我一生。哦,詩歌,我將永遠與你牽手相伴!
⑵ 六年級語文上冊的二單元的單元小結
不會呀!!!
⑶ 六年級下冊語文學練考第二單元知識小結答案
[導讀]第二單元 少年心事 單元學習要點 一、走近少年的心靈,感受少年獨特而復雜的內心世界 少年是需要理解的年齡,少年是渴望展現的年齡,少年是遭遇矛盾和困惑的年齡,少年也是純潔而真誠的年齡。學習本單元課文,就要用智慧的雙眼去發現少年人豐富的內心世界,就要用溫暖的雙...
第二單元 少年心事
單元學習要點
一、走近少年的心靈,感受少年獨特而復雜的內心世界
少年是需要理解的年齡,少年是渴望展現的年齡,少年是遭遇矛盾和困惑的年齡,少年也是純潔而真誠的年齡。學習本單元課文,就要用智慧的雙眼去發現少年人豐富的內心世界,就要用溫暖的雙手去呵護少年人秩嫩的情感,要走進少年人的心靈世界,才能真正地理解少年人。《一千張糖紙》中被欺騙後的憤怒和受傷、《在那顆子星下》和年輕老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諾言》站崗孩子的執著和勇敢......所有的情感都是那樣的鮮活,無法用語言來描述,但細細品味,卻分明是成長歷程中最真摯、最朴實的情感流露。
二、體會成長過程中的喜悅、煩惱、痛苦和幸福,記錄少年歷程的每一個瞬間
閱讀和寫作是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我們在學習那些美文、時文時,不妨也可以做個有心人,將作品人物的經歷和自己的生活聯系在一起,體會一下彼此的區別和相似,這樣不但能更好地理解文本所蘊涵的情感因素,也為自己今後的創作進行了有效的積累。本單元的文章就是從多個側面為我們展現了少年生活的種種經歷:有童年的游戲、有師生間的默契、有童年的憧憬和幻想、還有和同桌同窗之間的一個個故事......少年人的生活原來就是如此的動人,因為成長本身就是一種生命的體驗,每一個瞬間都能閃爍出令人感動的光彩,每一個剎那都能讓我們品嘗到成長的滋味。
三、挖掘少年人豐富的情感體驗,樹立少年人積極向上、健康蓬勃的人生態度
本單元的課文都有著積極向上的主題,引導少年人樹立起健康、進取、自信而快樂的人生態度。學習本單元課文時,要用心品讀每一段精彩的文字,感悟字里行間所流露出的深邃道理,體驗文中同齡人的喜怒哀樂,最終體會作者的匠心所在。例如,《在那顆子星下》展露出了師生之間和諧默契的情誼、《諾言》則贊美了孩子的勇敢和誠信、《為少年輕唱(兩篇)》則真實地再現了少年人的情感脈絡......點點滴滴,無不讓我們讀出了少年人身上令人感動的閃光點,無不讓我們感受到了少年成長的可貴。
一三 羚羊木雕
一、本文可分為幾部分?用自己的話概括每一大部分的大意。
本文可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16自然段),寫發現"我"把羚羊木雕送給好朋友萬芳後,爸媽一致要求"我"把它要回來、
第二部分(第17-23自然段),回憶"我"和萬芳結下的深厚而真摯的友情。
第三部分(第24-25自然段),寫奶奶為"我"說情,但媽媽還是逼"我"去萬芳家要回羚羊木雕。
第四部分(第26-37自然段),寫"我"要回了羚羊木雕,萬芳理解了"我",但"我"卻感到內疚。
二、從全文看,作者的感情傾向是怎樣的?本文的思想感情應怎樣理解?
讓我們從文本中來感受作者的感情傾向。抓住幾個關鍵的地方,例如作者借奶奶之口說"算了吧,這樣多不好",結尾說"這能全怪我嗎",言下之意"我"是被逼的,怪只怪父母。父母的話,特別是媽媽的話,句句生硬。課文又敘述"我"和萬芳的友誼是多麼真摯深厚,著力渲染童心的美好,父母的威逼有如無情的風雨摧殘了嬌艷的鮮花。作者的傾向很明顯:兒童心靈多麼美好,盡管他們幼稚,但是不能粗暴地傷害他們的心靈。孩子的心靈比任何貴重的東西更加貴重,只知東西貴重,不知孩子心靈貴重,是父母在教育上的失誤。
作者的褒貶傾向很明顯,但是孩子不能認為大人總是不理解自己,由此形成代溝。應該承認孩子總是不大懂事,一方面,要從小學會思考,有主見,但是另一方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為是,自作主張是不對的。推而廣之,一家人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許多矛盾。
三、本文寫了發生在三個時間的三件事情,寫得集中緊湊,作者是怎麼布局的?寫了祖孫三代,一家四口,人物是怎樣巧妙安排的?
萬芳拿自己的新褲子換"我"的破褲子,是上星期的事。送羚羊木雕,是昨天的事。逼"我"要回羚羊,是今天的事。作者一開頭就從媽媽追問"那隻羚羊哪兒去啦"寫起,一下子就營造出了緊張的氣氛,緊緊抓住了讀者的注意力。爭辯結束,穿插上星期體育課發生的事情和昨天送羚羊的事情,情節就緊湊了。可見,順敘不是唯一的方法,有時可以用插敘使場面集中起來。
作者用第一人稱敘述,先寫媽媽,再寫爸爸,最後寫奶奶。爸爸支持媽媽,聲音平靜而有力,是推波助瀾。奶奶反對,卻當不了家。讓人物先後出場,文章就波瀾起伏。
四、以本文為例,說說怎樣才能避免這一類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不難看出,如果當初父母講明白羚羊木雕怎樣貴重,叮囑女兒好好保管,女兒就不會輕易送人。當然女兒拿來送人,也是意料不到的,但是羚羊木雕給女兒時,講講這件工藝品如何名貴,讓女兒增長點知識,防止損壞,也屬常理。再則,倘若女兒事先徵求一下父母意見,也就沒事。可見,小朋友還不大懂事,凡事應該徵求父母意見,可以避免做出幼稚的行為。推而廣之,包括大人在內,有事同人商量,都是必要的。由此還可以明白,凡事考慮不周,就有隱患,要消除隱患,就要盡量想得周到一點。
散文詩兩篇
課文閱讀
一、課前指導
1. 作者簡介
泰戈爾,R,(1861~1941),印度著名詩人、作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生於加爾各答市的一個富有哲學和文學藝術修養家庭,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1884至1911年擔任梵社秘書,20年代創辦國際大學。1941年寫作控訴英國殖民統治和相信祖國必將獲得獨立解放的著名遺言《文明的危機》。
泰戈爾是具有巨大世界影響的作家。他共寫了50多部詩集,被稱為"詩聖"。寫了12部中長篇小說,100多篇短篇小說,20多部劇本及大量文學、哲學、政治論著,並創作了1500多幅畫,諸寫了難以統計的眾多歌曲。文、史、哲、藝、政、經范疇幾乎無所不包,無所不精。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國主義和封建種姓制度壓迫下要求改變自己命運的強烈願望,描寫了他們不屈不撓的反抗斗爭,充滿了鮮明的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精神,同時又富有民族風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藝術價值,深受人民群眾喜愛。其重要詩作有詩集《故事詩集》(1900)、《吉檀迦利》(1910)、《新月集》(1913)、《飛鳥集》(1916)、《邊緣集》(1938)、《生辰集》(1941);重要小說有短篇《還債》(1891)、《棄絕》(1893)、《素芭》(1893)、《人是活著,還是死了?》(1892)、《摩訶摩耶》(1892)、《太陽與烏雲》(1894),中篇《四個人》(1916),長篇《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與世界》(1916)、《兩姐妹》(1932);重要劇作有《頑固堡壘》(1911)、《摩克多塔拉》(1925)、《人紅夾竹桃》(1926);重要散文有《死亡的貿易》(1881)、《中國的談話》(1924)、《俄羅斯書簡》(1931)等。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紹到中國,現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爾作品集》。
2. 時代背景
《新月集》(The Crescent Moon,1903)主要譯自1903年出版的孟加拉文詩集《兒童集》,也有的是用英文直接創作的。詩集中,詩人生動描繪了兒童們的游戲,巧妙地表現了孩子們的心理,以及他們活潑的想像。它的特殊的雋永的藝術魅力,把我們帶到了一個純潔的兒童世界,勾起了我們對於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泰戈爾無疑是"孩子的天使",當我們為泰戈爾營造的風花雪月感嘆時,詩人卻以此為線,懷著初探世界的神秘和期待,以純粹的兒童眼光,為我們串起了一個更為浪漫、理想的詩之世界。《新月集》是一部"敘述兒童心理、兒童生活的最好的詩歌集","它把我們從懷疑貪婪的成人世界,帶到秀嫩天真的兒童新月之國里去"。詩集具有"不可測的魔力"。
3. 學習內容
學習《對岸》一文,通過詩人對於"對岸"富有想像力的圖景描繪,體會蘊涵其中的童真童趣,進而探求文章主旨,體會孩童對於母親的情感;學習《同情》一文,體會孩子所渴望、追求的愛,以及蘊涵其中的孩子率真的童心;了解泰戈爾散文詩的一些特點。
4. 學習方法
針對《對岸》中作者筆下所描繪的、充滿想像力的圖景,挖掘能體現兒童心理特點的詞語,如:"渴想","據說","頂","邀","詫異"等,體會兒童渴望生活在自由而充滿愛的環境中,以此表現對自然的無限嚮往;而《同情》一文,則通過兒童想像中母親的語言,來體會兒童所嚮往的真愛,以及他對於動物生命最自然的同情。
二、學習思考
[問題一]
《對岸》中,詩人是以"我"的視角來鋪陳描寫的,那麼,"我"是怎樣一個形象呢?
[思路]
可以反復朗讀課文,從體會朗誦的語氣語調、詩歌的內容下手,不難想像,在作者的筆下,"我"是一個充滿著好奇和幻想,熱切嚮往著大自然,做著船夫夢的孩子。
[問題二]
詩人描繪"我"想像中對岸的美麗景色,你能說說是哪三幅畫面嗎?
[思路]
第一幅是一個極有田園風味、令人嚮往的新天地。農夫們早晨肩抗著犁頭,乘船渡到那裡去耕耘田地,牧人們帶著鳴叫著的牛從河邊游泳到那邊的牧場上放牧。
第二幅是一個充滿自由、令人愉快的地方。萬物自由自在地生長無所拘束,處處充滿了活力和生機。
第三幅是一個多麼令人眷戀的、充滿了愛的地方。可以盡情玩耍,肚子餓了,就去找媽媽,媽媽給他無盡的愛撫、滿足,天色昏暗,他可以回到溫暖的家。
[問題三]
作者描寫這些優美而的景緻是為了寄託怎樣的情感?
[思路]
從《對岸》的語句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泰戈爾對自然的摯愛和平民化的思想。如:"我渴望到河的對岸去","我長大的時候,要做這渡船的船夫"等等。至於母愛的主題,也是顯而易見的。
[問題四]
《同情》中,詩人以孩童的口吻想像自己是一隻小狗或鸚鵡,是想表達怎樣的情感?
[思路]
對小狗和鸚鵡的同情。顯然,在孩童的眼中,母親對小狗和鸚鵡是毫無平等和尊重的,呼之即來,揮之即去,而且始終是居高凌下的態度。作者以假設的方式,表達對小動物的同情和對母親這一做法的不滿。
[問題五]
通過對小狗和鸚鵡的同情,作者表達了自己怎樣的追求和嚮往?
[思路]
其實不管是孩子,還是小動物,都是生命。作者渴望對待每一個生命都能一視同仁,包含著寬容、和睦、尊嚴、平等和關愛的情感才是最真摯的愛。
[問題六]
泰戈爾散文詩的創作有怎樣的特點?
[思路]
泰戈爾曾說:自然界就是他的親愛的同伴;她手裡藏了許多東西,要他去猜。他與父親的工人,交往得很密切。他在Salaidah地方管理他父親的農產時,除了Padma河,他的最好的朋友就是一般農民了。所以他竟成了他們內在的精神的表現者。由此可見,自然界和平民是泰戈爾的兩大老師。因此泰戈爾的散文詩語言十分平易,表達的情感也是極為朴實而真摯。
課後練習
1. 選擇《對岸》中的一節,用簡潔而生動的一句話描繪泰戈爾筆下的畫面。2. 你覺得《對岸》一文中,"我"是以怎樣的心情在想像對岸的美景的?答:
3. 作者以如此平靜的口氣說著" 媽媽 ,如果你不在意,我長大的時候,要做這渡船的船夫",你讀了之後有何感受?
答:4. 選擇其中的一節,發揮你的想像力,寫成一段200字左右的景物描寫。
5. 《同情》一文中,體會一下"我"對母親說這番話的時候是怎樣的心情?
答:6. 《同情》一文的結尾兩節寫"我"的感受,作者三次用到了"永不"這一詞語,是否表示"我"對母親的冷淡之情呢?
答:為少年輕唱(兩篇)
⑷ 七彩課堂六年級上冊語文1~8單元的單元小結圖
[A]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各單元分析(1—8單元) (2013-09-01 20:41:38)轉載▼
標簽: 教材分析 教育 六年級語文 分類: [J]電子教案……☆
第一單元 教材分析
===========================================================
編排本組課文的目的,一是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操;二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如何進行觀察、如何展開聯想和想像,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三是品味優美的語言,通過背誦、練筆等形式不斷豐富語言的積累。
圍繞本組專題,「口語交際·習作」安排了三方面的內容供選擇:想像自己成為大自然中的一員,說和寫自己想像到的內容;聽音響,說和寫自己想到的和感受到的;交流暑期生活感受。「回顧·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積月累」「趣味語文」等欄目,安排了引導學生交流對課文表達特點的認識,積累詩句,閱讀與語文有關的有趣的故事等內容。教學時,教師要從整體上把握本組教材的特點,融會貫通,達到教學的最優化。
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1~14課時。其中精讀課文4~5課時,略讀課文2~3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習作2~3課時,「回顧·拓展」2課時。
(持續更新中)
第三單元 教材分析
生活處處有真情。真情是一輪暖陽,溫暖你那顆潮濕的心;真情是一股清泉,洗去你心頭的不悅;真情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本組教材就是以真情為專題安排教學內容的。小說《窮人》贊美了窮苦漁民桑娜與丈夫的美好心靈。《別餓壞了那匹馬》則謳歌了一群普通群眾,特別是殘疾青年的美好心靈。《唯一的聽眾》表現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用心靈去傾聽》展現了一位普通的問訊處的工作人員,用心靈去傾聽,給人們帶來快樂與幸福的事情。課文中的這些人物雖然身份不同,但他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人間真情。
編排本組教材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閱讀課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靈,體會真情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感動,樹立講誠心,動真情,樂意用自己的愛心幫助別人的風尚。二是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學習作者通過環境、人物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抒發真情的寫作方法。
本組課文人物形象鮮明,感情真摯。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體會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靈。特別注意有關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動及環境描寫的句子,了解這些語句對表現人物品質的作用。
圍繞本組主題,口語交際安排了「辯論:講誠信與善意的謊言」,旨在引導學生認識到做人要講誠信,但有時候也需要善意的謊言。本組習作要求學生寫一寫體現人們互相關愛的事情,引導學生善於用敏銳的雙眼發現真情,體會到人間處處有真情。「課外書屋」向學生推薦閱讀加拿大作者蒙格瑪麗《綠山牆的安妮》等作品,引導學生從文學作品中發現人間真情,熏陶學生的情操。
本組教材可用12~15課時。其中,精讀課文5~6課時,略讀課文2~3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習作3課時,「回顧·拓展」1~2課時。
第四單元 教材分析
編排本組教材的目的,一是感悟人類的生存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的密切聯系,懂得人類應珍惜資源,保護環境。二是引導學生注意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能運用「聯系實際,深入思考」的讀書方法,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三是鼓勵學生積極行動起來,為地球家園美好的明天,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本組課文的單元導語,列舉了生活中常見的浪費資源的現象,一方面啟發學生在學習課文時,聯系生活實際思
考問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也為口語交際和習作做了鋪墊,通過以「珍惜資源」為主題的口語交際活動,以及針對浪費資源和污染環境的現象寫一份建議書或根據漫畫寫環保故事的習作練習,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認識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本組教材可用12~14課時。其中,精讀課文4~5課時,略讀課文2~3課時,習作3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回顧·拓展」2課時。
第五單元 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以「初識魯迅」為專題編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魯迅自己的作品,其餘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寫魯迅的,這樣就使得魯迅這一人物形象顯得更加真實、豐滿、生動。《少年閏土》是一篇經典課文,生動刻畫了一個活潑可愛、聰明能乾的農村少年形象;周曄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通過自己的真情回憶,展現了魯迅的音容笑貌,讀來使人歷歷在目。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對話和外貌描寫十分傳神,字里行間傾注著對魯迅先生的愛戴之情。三篇文章之後,教材安排了臧克家的詩歌《有的人》。四篇課文都是引導學生潛心研讀、感受人物形象的極好範本。「口語交際·習作」中的口語交際,讓學生交流「留在心裡的印象」,習作讓學生根據兩則材料選擇一個完成,一是寫自己的小夥伴,一是續編發生在自己和小夥伴之間的一個故事。「回顧·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學生心目中的魯迅形象;二是交流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日積月累」安排讀背魯迅先生的名言警句。「趣味語文」則講述了魯迅少年時的一個有趣的故事。
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搜集與魯迅相關的資料,如,魯迅寫的《故鄉》、巴金寫的《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周海嬰寫的《父親的寫作》、蕭紅寫的《回憶魯迅先生》,都可以在課堂內外引導學生讀讀,讓魯迅這一人物形象在學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第七單元 單元分析
本組選編的四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描寫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發生的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讀來令人難以忘懷。《老人與海鷗》講述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和海鷗之間建立起來的深厚情誼。《跑進家來的松鼠》介紹一隻可愛的松鼠來到「我」家後發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表達了我們一家人對松鼠的喜愛。《最後一頭戰象》再現了戰象嘎羧生命里最後的輝煌與庄嚴,以飽含深情的筆觸歌頌了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金色的腳印》則通過正太郎與狐狸一家之間的傳奇故事,展現了動物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歌頌了愛的力量,贊美了人與動物之間互相信任、和諧相處的美好情感。
編寫這組課文的目的,一是繼續練慣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二是學習作者將這種真摯的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方法。
教學本組教材,要引導學生潛心讀書,感受動物豐富的內心世界,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真摯情感,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入選的課文中,有的篇幅較長,可在教學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的能力。配合本組專題,「口語交際·習作」以及「回顧·拓展」都做了相應的安排,進行課文教學時,教師應注意到這個特點,把讀與思、讀與寫有機地結合起來
⑸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總結個主題,並說說為什麼急需!
五千年的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五十六個民族生活豐富多彩內、習俗獨特。容本組教材就是圍繞「中華民風民俗」這一專題編寫的。
選編的4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介紹了各具特色的民風民俗,反映了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北京的春節》描繪的是節日風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樸素自然、流暢通達的語言,展示了豐富多彩的節日習俗,再現了老北京人過春節的隆重與熱鬧、溫馨與美好。藏戲被稱為藏文化的「活化石」,課文講的是藏戲的形成和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各具特色的民居》側重寫了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樓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樓的鮮明特色。《和田的維吾爾》介紹了能歌善舞的維吾爾族人豁達樂觀的性格特徵及許多饒有趣味的風俗。
參考《教學參考書》
⑹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總結(人教版)
第二單元總抄結;學習本組襲課文,了解了課文表現出來的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民風民俗。;熱鬧非凡的【北京的春節】;多姿多彩的【藏戲】;幸福安寧、吉祥幸福的【各具特色的民居】;還有多才多藝的【和田維吾爾】的民族。。這些都體現了豐富多彩的民風民俗。 這行不?老師總結過的,百分之百的正確!希望我能幫助到您!再見嘍!
⑺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學習總結
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員——小草
我沒有「貴夫人」的牡丹那樣鮮艷。也而沒有「版出淤泥而不染,濯權清漣而不妖」的荷花那樣亭亭玉立。更沒有全身塗滿高級香水的白皮膚「小天使」桂花那樣芬芳。而我只是一棵小草,既沒有花兒的鮮艷,也沒有大樹的挺拔。但我有無私奉獻、堅持不懈的精神。 無論你走到哪裡,都可以看到我的身影。當春天到來時,我從地下探出頭來,蒙上了一層薄薄的綠紗。用我的身軀去點綴大地,織成一塊塊綠茵茵的地毯。然而到了酷熱的夏天,太陽炙熱著大地那些在春天裡被人們觀賞的鮮花,都耷拉著腦袋,顯得沒有精神的時候,我和我的夥伴們卻仍然頑強地昂著頭,頂著炎熱;當暴風雨襲來時候,雖然我們被風雨吹打得東倒西歪,但我們沒有屈服,仍然牢固地紮根在泥土裡任憑風吹雨打。當秋天到來時,我就脫去了綠色的面紗,換上金黃色的衣服,我的腳深深地扎進泥土。風沙來時,我用我的身體護衛這片土地不讓沙土隨風飄盡。 冬天,雪花飛舞,大地披上了銀裝,我悄悄的躲進厚厚的棉被裡,美美的睡一覺,靜靜的等著春雷哥哥的叫醒,准備再一次為人們服務。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就是我們頑強的精神。
⑻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笫二單元近反義詞多音字總結
第一組
多音字
聚散sàn 落luò花彷彿fú扎zhā進重chòng新 音樂yuè 嚼jiáo著 樹冠guān
散sǎn文丟三落là四佛fó像掙扎zhá重zhóng大 快樂lè 咀嚼jué 冠軍guàn
悄悄qiāo樂曲qǔ彈tán奏幾jǐ天調tiáo節好hào奇搖晃huàng卷juǎn曲
悄qiǎo然彎曲qū 子彈dàn 幾jī乎單調diào你hǎo好明晃晃huǎng試卷juàn
近義詞
輕盈──輕快水窪──水坑歡悅──愉悅清晰──清楚優雅──文雅
柔軟──柔和宛若──好像啼囀──婉轉濕潤──潮濕輕捷──輕快
辨認──分辨融化──消融異常──非常幽靜──寂靜凝聚──凝結
賦予──給予雕琢──雕刻萬仞──萬丈綿亘──綿延
反義詞
清晰──模糊乾燥──潮濕 幽靜──喧鬧柔軟──堅硬異常──正常
我這就只有第一組的。第二組的還沒整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