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語文識字表和寫字表的區別
1、識字表中是來要求學生認識的自字(當然,會寫更好);寫字表是要求學生會認、會寫、會用的字。
2、生字表一是藍色的,要求會認會讀就可以了,就是所謂的二類生字。
3、生字表二是綠色的,要求不僅會認會讀,還要求能正確書寫,這就是一類生字。
擴展材料:
識字與寫字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有哪些:
1、教學目標定位不準:低年級語文教學第一課時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教學目標--認識生字。所聽之課在第一課時教學時,都沒有落實好生字識記任務。表現為:在教學生字時,忽略了多種形式的認讀,忽視了分析字形和理解字義,生字識記時間短,教學不深入,而後便進行閱讀教學,重點放在品詞析句,理解分析課文上,造成教學目標定位不準。
2、教學重點不突出:小學生在入學前已經接觸了大量的口語詞彙,會說,會用,就是不認識字形。我們的教師恰恰忽視了生字的字形教學,而這正是低年段識字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長此下去必然導致學生對生字的識記不深刻,並影響到以後的閱讀和運用。
3、書寫習慣要求不嚴 :由於教師對學生書寫習慣關注不夠,要求不嚴,寫字指導不到位,導致大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具體表現為:一是書寫姿勢不正確;二是書寫不整潔;三是書寫不規范。
B. 小學一年級語文里,什麼是一類生字,什麼是二類生字
一類生字是課本中寫在田字格里的,要求會寫、會讀、會注音、內會組詞、會寫筆順。
二類字容一般在一類字上面,標了拼音的。這些字要求會讀會注音。
(2)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詞語表擴展閱讀:
2017年秋季開始,一年級改為先認字,再學拼音。這個改變體現一種更切實的教學理念。其實,傳統的語文教育都是從認字開始,是在沒有注音幫助的情況下進行的。以前的蒙學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反復誦讀,慢慢就會認字了。
這個順序的改變是別有意味的:把漢語、漢字擺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輔助學漢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先認字後學拼音,還有一個考慮,是幼小銜接,放緩坡度。對於一年級剛上學的孩子而言,一上來就是拼音,比較難,等於給了下馬威,並不利於培養對語文課的興趣。現在把拼音學習推後一點,能減少他們的畏難情緒。
C. 上海市教育出版社 小學語文課本<一年級 上下 和二年級上下 >後面的詞語表. 只要詞語表多的不要.
你要咋子??偶到有那四本書!!可偶打字慢!而且偶們這幾天還在軍訓!!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