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跪求冀教版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第16課《燈祭》的課文內容,要完整。謝謝!
燈祭
父親在世時,每逢過年我就會得到一盞燈。那燈是不尋常的。 從門外的雪地上撿回一個罐頭瓶,然後將一瓢滾熱的開水倒進瓶里,「啪」的 一聲,瓶底均勻地落下來,燈罩便誕生了。趕緊用廢棉花將燈罩擦得亮亮的,亮到 能看清瓶中央飛旋的灰塵為止。燈的底座是圓形的,木製,有花紋,面積比燈罩要 大上一圈,沿邊緣對稱地鑽兩個眼,將鐵絲從一隻眼穿過去,然後沿著底座的直徑 爬行,再扎入另一個眼中,鐵絲在手的牽引下像眼鏡蛇一樣搖擺著身子朝上伸展, 兩個端頭一旦匯合扭結在一起,燈座便大功告成了。那時候從底座中心再釘透一根 釘子,把半截紅燭固定在釘子上。待到夜幕降臨時,輕輕捧起燈罩,「嚓」地點燃 蠟燭,斂聲屏氣地落下燈罩,你提著這盞燈就覺得無限風光了。 父親給我做這盞燈總要花上很多工夫。就說做燈罩,他總要撿回五六個瓶子才 能做成一個。不是把瓶子全炸碎了,就是瓶子安然無恙地保持原狀,再不就是炸成 功了,一看卻是一隻豬肉罐頭瓶子,怎麼擦都渾濁,只好棄了。 盡管如此,除夕夜父親總能讓我提上一盞稱心如意的燈。沒有月亮的除夕里, 這盞燈就是月亮了。我懷揣著一盒火柴提著燈走東家串西家,每到一家都將燈吹滅, 聽人家誇幾句這燈看著有多好,然後再心滿意足地擦根火柴點燃燈去另一家。每每 轉回到家裡時,蠟燭燒得只剩下一汪油了。 那時父親會笑吟吟地問:「把那些光全折騰沒了吧?」 「全給丟在路上了。」我說,「剩下最亮的光趕緊提回家來了。」 「還真顧家啊。」父親打趣著我去看那盞燈。那汪蠟燭油上斜著一束蓬勃芬芳 的光,的確是亮麗之極。將死的光芒總是燦爛奪目的。 過年要讓家裡里外外都是光明。所以不僅我手中有燈,院子里也是有燈的。院 子中的燈有高有低。高高在上的燈是紅燈,它被掛在燈籠桿的頂端,燈籠穗長長的, 風一吹,刷刷響。低處的燈是冰燈,冰燈放在窗檯上,放在大門口的木墩上,冰燈 能照亮它周圍的一些景色,所以除夕夜藏貓貓要離冰燈遠遠的。無論是高出屋脊的 紅燈還是安閑地坐在低處的冰燈,都讓人覺得溫暖。但不管它們多麼動人,也不如 父親送給我的燈美麗。 因為有了年,就覺得日子是有盼頭的。而因為有了父親,年也就顯得有聲有色; 而如果又有了父親送我的燈,年則妖嬈迷人了。 年一過去後,新衣服就脫下來了,燈也收了,院子里黑漆漆的,那時候我就會 望著窗外的雪花發怔,心想:原來一年之中只有幾天好日子啊。人為了那幾天充滿 光明的好日子,就要整整辛苦一年。唉。 我一年年地長大了,父親不再送燈給我,我已經不是那個提著燈串來串去的小 孩子了。我開始在燈下想心事。但每逢除夕,院子里照例要在高處掛起紅燈,在低 處擺上冰燈。 然而父親沒能走到老年就去世了。父親去世的當年我們沒有點燈。別人家的院 子燈火輝煌,我們家卻黑漆漆的。我坐在暗處想:點燈的時候父親還不回來,看來 他是迷了路了。我多想提著父親送我的燈到路上接他回來啊。爸爸,回家的路這么 難找啊? 從此之後雖然照例要過年,但是我再也沒有接受燈的那和福氣了。 一進臘月,家裡就忙年了。姐姐會來信敘說年忙到什麼地步了,比如說被子拆 洗完了,年干糧也蒸完了,各種吃食采買得差不多了,然後催我早點回家過節。所 以,不管我身在西安、北京還是哈爾濱,總是千里迢迢地冒著嚴寒朝家奔,當然今 年也不例外。 臘月廿六我趕回家中,母親知道這個日子我會回去的。因為臘月廿七我們姐弟 要請父親回家過年。 我們就去看父親了。給他獻過煙和酒,又燒(捎)了些錢,已經成家立業的弟 弟就叩頭對父親說: 「爸爸我有自己的家了,今年過年去兒子家吧,我家住在— 」 弟弟把他家的住址門牌號重復了幾遍,怕他記不住。我又補充說:「離綜合商 場很近。」父親生前喜歡到綜合商場買皮蛋來下酒,那地方想必他是不會忘的。 父親的房子上落著雪,周圍都是雪,還有樹,有時從樹林深處傳來鳥鳴。太陽 極端明亮。 我們一邊召喚著父親回家過年一邊離開墓地。因為母親住在姐姐家,所以我們 都到姐姐家來了。我們都喜歡姐姐家的孩子小虎,他剛過周歲,已經會走路了,非 常漂亮。 一進門母親就抱著小虎從裡屋出來了。我點著小虎的腦門說:「把你姥爺領回 來過年了。」 小虎樂了,他一樂大家也樂了。 當夜小虎哭個不休。該到睡覺的時辰了,他就是不睡。母親關了燈,千般萬般 地哄,他卻仍然嘹亮地哭著。直到天亮時,他才稍稍老實起來。 姐夫說:「可能咱爸跟到這兒來了,夜裡稀罕小虎了。」 說得跟真事似的,我們都信了。 父親沒有看過他的外孫,而他生前又是極端喜歡孩子的。我們從墓地回來,紛 紛到了姐姐家,他怎麼會路過女兒的家門而不入呢?而他一進門就看見了小虎,當 然更捨不得離開了。 母親決定把父親送到弟弟家去。 早飯後,母親穿戴好後推起自行車,對父親說:「孩子也稀罕過了,跟我到兒 子家去過年吧。」 母親哄孩子一般地說:「慢慢跟著走,街上熱鬧,可別東看西看的,把你丟了, 我可就不管了。」 我心想:這回母親要把父親丟了,一定是丟到街上的酒館了。 母親把父親送走的當夜小虎果然睡了個安穩覺。第二天早晨起來他把屋子挨個 走了一遍,咕嚕著一雙黑瑩瑩的眼睛東看西看的,彷彿在找什麼,小虎是不是在想: 姥爺到哪兒去了? 初三過後,父親要被送回去了。我願意請他回來,而永遠不希望送他回去。天 那麼冷,他又有風濕病,一個人朝回走會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正月十五到了。這天是我的生日。二十八年前,一個落雪的黃昏,我降臨人世 了。那時窗外還沒有掛燈,天似亮非亮,似冥非冥,父親便送我一乳名:迎燈。沒 想到我迎來了千盞萬盞燈,卻再也迎不來幼時父親送給我的那盞燈了。 走在冷寂的大街上,忽然發現一個蒼老的賣燈人。那燈是六角形的,用玻璃做 成的,玻璃上還貼著「福」字。我立刻想到了父親,正月十五這一天,父親的院子 該有一盞燈的。 我買下了一盞燈。天將黑時,將它送到了父親的墓地。「嚓」地劃根火柴,周 圍的夜色就顫動了一下,父親的房子在夜色中顯得華麗醒目,凄切動人。 這是我送給父親的第一盞燈。 那燈守著他,雖滅猶燃。
2.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16課課文
課草原..怎麼了這次。
我看到了草原。那裡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些忽飛忽落的小鳥。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迴明如玻璃的帶子——!牛羊多起來,也看到了馬群,隱隱有鞭子的輕響。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為。這是主人來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車跟著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人很多,都是從幾十里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主人們下了馬,我們下了車。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總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主客都盤腿坐下,誰都有禮貌,誰都又那麼親熱,一點兒不拘束。不大會兒,好客的主人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要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這時候鄂溫克姑娘戴著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點兒羞澀,來給客人們唱民歌。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麼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飯後,小夥子們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們也舞的舞,唱的唱,並且要騎一騎蒙古馬。太陽已經偏西。誰也不肯走。是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要什麼,問題是什麼!說..我回答..囧了
3. 三年級下冊第16課絕招課文里注音的生字組詞
賀:祝賀 賀喜 賀卡
顧:照顧 顧客 顧及 左顧右盼
迅:迅速 迅猛 迅即
復:重內復 復習 反復
恰:恰當 恰巧 恰好
犯:犯罪容 犯法 犯錯
婆:婆婆 外婆 巫婆 產婆
議:議論 會議 商議
稚:幼稚 稚嫩 稚子 稚氣
煩:煩人 麻煩 煩惱 心煩
享:享受 享用 分享 享福
4. 四年級的下冊的語文書的第十六課的課文的作文
我們即將要告別小學時代,踏上初中的路,許多美好的回憶像放電影似的在我腦海里時隱時現,但有些往事卻刻骨銘心,。
一位曾經無微不至關懷我的老師已經離開王壇小學,這個讓人敬佩的老師去其他小學教書了,可她對我的倍至關懷如火爐一般溫暖我的心,她,就是童老師,
我一直記得小學三年級時候的事,那件事在我人生的回憶錄里記下了密密麻麻的一頁。
那段時間,流感襲來,每個生病的學生都要回家去,我不想回家,便沒去多媒體教室測量體溫。眼看一個個同學被接走,我很高興,還有幾個好朋友沒走,我就這么一直熬到下午,我終於堅持不住了,便趴在桌子上睡著了。下午第一節是語文課,童老師看見了,把她穿在身上的衣服脫了下來,輕輕的披在我身上,那也是事後同學告訴我的。當我醒來時,玻璃窗外的雨已經停了,一陣微風吹來,我沒感覺一絲涼意, 這時候,我脫下童老師的那件衣服,抖抖上面的灰塵,一絲淡淡的香味飄過來,我十分舒心,把衣服還給了童老師,她竟對我莞爾一笑。
那一笑,對她來說是微不足道的,而對我而言卻是比什麼都重要的,寒風刺骨的雨天,一陣風吹來,肯定會瑟瑟發抖的,不會有多少人肯脫下取暖的東西給於己毫無關系的人,只有好老師才會這么做。她像一棵草,我們就是吃草的牛,她永遠在我心中——一個愛我們的老師,一個像媽媽一樣地照顧我們關愛我們的老師!我的人生如一條項鏈,而她,童老師,就是我這掛項鏈中那顆最耀眼的鑽石。
短暫告別她,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會相約在一起的……
5. 小學六年級下冊 第十六課 《魯濱孫漂流記》梗概的課文所有注音詞
1.梗(geng)概
2.畏(wei)懼
3.桅(wei)桿
4. 簡陋(lou)
5.北緯(wei)
6.斫(zhuo)痕
7.日晷(gui)
8.泅(qiu)到
9.商業簿(bu)
6. 小學三年級時學習的一篇課文第十六課《家是什麼》,您找到全文了嗎!
在美國落抄杉磯,有一個醉漢躺在街頭。警察把他扶起來,一看是當地的富翁。當警察說要送他回家時,富翁說:「家?我沒有家。」
警察指著不遠處的別墅問:「那是什麼?」
「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說。
在我們這個世界,許多人都認為,家是一間房子或一個庭院。然而,當你或你的親人一旦從那裡搬走,一旦那裡失去了溫馨和親情,你還認為那兒是家嗎?對名人來說,那裡是故居;對老百姓來說,只能說曾在那裡住過,那裡已不再是家了。
家是什麼?1983年,發生在盧安達的一個真實的故事,也許能給家做一個貼切的註解。盧安達內戰期間,有一個叫熱拉爾的人,37歲,他的一家有40口人,父親、兄弟姐妹、妻兒幾乎全部離散喪生。最後,絕望的熱拉爾打聽到5歲的小女兒還活著,於是輾轉數地,冒著生命的危險找到了自己的親生骨肉。他悲喜交加,將女兒緊緊的摟在懷里,第一句話就是:「我又有家了!」
在這個世界上,家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它有時在竹籬茅房,有時在高屋華堂,有時也在無家可歸的人群中。沒有親情的人和被愛遺忘的人,才是真正沒有家的人。家是親人和親情,不是你居住的大房子。
7. 2020年六年級下冊語文書人教版第16課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16課《表裡的生物》 ,主要寫的是小時候的「我」認為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物專,所以對屬父親的表,極為好奇,並相信了父親說的表裡有個小蠍子,表現了童年的「我」對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是個善於觀察,愛思考的孩子。
8.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十六課天鵝的故事課文(蘇教版)
天鵝破冰的經過課文寫得很精彩也很感人你假如就是他們中的一員又會怎麼來記述這件事呢請你以天峨的身份來寫這篇課文寫出當時的情景。
9. 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第16課全文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蔚藍色的大海,
本來是海鷗的樂園,
可是巡弋的戰艦和水雷
成了不速之客,
這究竟是為什麼?
金黃色的沙漠,
本來是蜥蜴和甲蟲的天下,
可是轟隆隆的坦克和大炮
打破了它們的夢幻,
這究竟是為什麼?
藍得發黑的夜空,
本來屬於星星和月亮,
可是如今頻頻發射的導彈
把星星的家園攪得很不安寧,
這究竟是為什麼?
綠瑩瑩的草地,
本該滾動著歡樂的足球,
可是如今散落著的地雷碎片
阻擋著孩子們奔跑的腳步,
這究竟是為什麼?
我們希望,我們祈盼——
讓戰火中的孩子
有一張課桌,平穩的課桌,
不被導彈的氣浪掀翻!
有一間教室,潔白的教室,
免遭炸彈的彈片擊穿!
和我們一樣在鮮花中讀書,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