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語文六年級課外閱讀怎麼考好
小學六年級語文課外閱讀,是初中一年級的過渡。應以記敘文為主,說明文為輔。
(一)記敘文閱讀
一、詞語:答題時一定要在文段句詞的前後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據。
(1)能理解詞語的表面意義,以及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並能理解其表達的效果 ;
(2)能確定詞語指代的內容:一般出現在上文,找出後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順合理。
二、文章概括:
內容概括(一句話概括故事情節):人物和事件(A、誰干什麼B什麼怎麼樣)
主題概括:「本文通過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麼意義(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
主旨句的作用:結構上貫穿全文,內容上點明中心。
三、記敘線索及作用?
線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時間(5)地點(6)作者的情感。
作用:貫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五、記敘順序及作用?
(1) 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作用:敘事有頭尾,條理清晰,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 倒敘:造成了……的懸念,使故事情節更曲折,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3) 插敘作用:補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豐富,使中心更突出。
記敘文中穿插議論的作用:結構上承上啟下;內容上畫龍點睛.
六、文章段落語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須從內容、結構兩個方面來進行做答)
1、結構上:承接上文、開啟下文、總領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啟下(過渡)、照應前文(開頭)首尾呼應。
2、內容上:開篇點題 、抒發情感、點明中心,深化主題、畫龍點睛
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3、寫法上:氣氛渲染 、托物言志、以小見大、設置懸念、埋下伏筆、為後文作鋪墊、欲揚先抑、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志等。
象徵、托物言志作用:使表達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環境描寫的作用:交代時間地點,揭示時代背景;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動情節的發展等等。
在回答時必須結合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麼樣的社會現實。以《孔乙己》為例,開篇關於咸亨酒店格局及人物的介紹便屬於社會環境描寫,它揭示了當時社會等級森嚴,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冷酷勢利,為主人公的出場做了鋪墊。
環境描寫的作用。可以從以下六種情況判斷:是否烘託了人物的心情,是否渲染了氣氛,是否設置了背景,是否烘託了人物形象,是否深化了主題,是否推動情節的發展。
七、評價感悟類
評價:「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結合主旨、個人生活體驗,提出對問題的看法。
啟示從原文引出;評價表明態度及理由。特別注意是否讓舉例或結合實際,把題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感想啟迪類答題方法:
1.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義,聯系中心作答
2.聯系自己或社會實際情況,引發感悟
3.遣詞造句,講究三美:運用古詩文、名言警句;恰當運用對比比喻排比等修辭;運用成語。
4.偷梁換柱法:把作者在該文章中的體驗、觀點用自己的話重新演繹一遍。
詞句品味類答題方法:
詞語品味答題方法:
A.了解詞性感情色彩,揣摩詞語所表達的喜怒哀樂。
B.分析修辭,體會詞語的形象含蓄
句子品味答題方法:
A.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從它帶給你的啟迪去體會。
B.看句式結構(句式不同,表達的效果也不同):陳述句語氣平穩,不溫不火;疑問句能吸引讀者好奇心,能製造懸念;反問句能加強語氣;感嘆句能抒發強烈的感情;排比句層層深入,顯得氣勢磅礴;
C.從修辭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淺顯易懂,具體形象;誇張能突出事物的特徵;擬人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對比給人鮮明印象;反語顯得幽默風趣,諷刺意味強烈。
★答題方式:我認為……美在……它表現了……
八、懂得常用的描寫人物的方法,並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寫:語言、動作、心理、神態、外貌②側面(間接)描寫:其他的人或事③細節描寫④環境襯託人物心情等。⑤用詞的感情傾向.褒貶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風貌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對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徵更加鮮明突出.
★答題方式:本段運用了… …的描寫手法, 塑造了(如果是側面描寫用襯托)……形象,表現了……性格,體現了……精神品質等。
九、記敘文語言風格:親切自然口語化、幽默諷刺、熱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十、人稱作用:
第一人稱: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稱:便於作者與文中的人物或讀者感情交流,顯得特別親切、感人。
十一、指示代詞指代對象的判斷類考試類型及答題方法:(適用於其他文體)
1、常考的指代詞有:這、那、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後,將找到的內容放在指代詞所在句中讀一讀,看是否適當通順。
十二、賞析表達技巧
抒情:引起讀者的共鳴,深化中心,畫龍點睛。
說明: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
描寫:身臨其境,栩栩如生
記敘文中的議論:點明中心,升華主題
記敘:要結合具體語言環境來分析(例:《最後一課》中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看到「鋸木廠後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一句交代了時代背景。)
★答題方式:本段採用了… …的表達方式,表達了作者的… …感情,起到使讀者……的作用。
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融情入景、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二)說明文閱讀
一、明確說明對象及主要內容:事物(說明對象)或事理(現象的起因、性質、解決措施等)
二、怎樣抓住說明文的特徵呢?
從說明事物的內容入手,從中理解、概括說明對象的特徵;抓住中心句及關鍵詞。
三、理清說明順序。①時間順序②空間順序③邏輯順序(A、總—分;B、總—分—總; C、分—總)
四、說明文開頭作用有:①引出說明對象②引出說明的內容③提出說明的問題。
結尾作用有:①總結全文②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預測等。
五、掌握說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什麼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徵
「運用了……的說明方法,……說明了(說明對象)的……(特點)。」
1分類別:把……分別加以說明,顯得條理清楚
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強了說服力,也增強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動形象說明了…… 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詮釋: 對……進一步解釋說明,讓讀者對……有進一步的認識.
5舉例子:具體說明……的特點,從而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6下定義:准確而簡明地揭示了……的本質特點,使說明更加嚴密。
7作比較:把……和……相互比較, 突出強調了……的特點.
8列數字: 用具體的數據……加以說明,使說明更准確更有說服力。
9.列圖表:具體說明了……特點, 使說明更簡明更直觀.
10.摹狀貌:具體生動形象地說明了……顯得生動活潑.
六、感悟說明語言。
修飾性、限制性詞語(如:基本上、大約、比較、一般、極個別、、大多數、更、也許、常常、在當時、絕大部分、主要、幾乎……)能否刪除或替換,為什麼?
語言准確類答題方法:
1.「××」詞好在哪裡?
★答題方式:用了「××」詞,生動地(准確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符合實際情況,具有科學性)。
2.文中加點的詞語能否刪去:這樣的題目分四步:
A:判斷,一般是不能刪
B:解釋這個詞語在這句話中的含義,在程度.狀態.性質.范圍等方面加以限制.
C.比較:即比較刪掉這個詞語與沒有刪掉以前的區別,一定要結合具體的句子進行分析,意思變為「…「,與實際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D結尾一定要有這樣的句子:這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嚴密性、准確性與科學性。
★答題模式:不能刪。因為「××」詞表示……,刪掉後句子的意思就變成了…,這與事實不符。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嚴密性、准確性與科學性。
僅供參考,希望能幫到你。
2. 小學語文閱讀訓練80篇(六年級)答案
訓練26:
1.(1)長時間的分別。 (2)忽然領悟。 2.(1)春天,以及春天般美好的生活,就是這樣開創出來的呀! (2)可是,如果用詞語來描繪,這只能說是「春開了」。鄉親們為什麼要說「開春」呢? (3)一些麻鴨用它們尖尖的嘴,也探測出了水的溫度,欣喜地議論道:「嘎嘎嘎!佳佳佳!」 3.(1)「這」指的是鄉親們扛了農具來到田野挖溝、犁田、耙田,播種,開始了繁忙的春耕勞動。 (2)指看到農民們春耕勞動,一下子懂得了「開春」的深刻含義,知道了春天以及春天般的美好生活,就是這樣辛勤開創出來的。 4.共看了三次;第一次的感覺是散亂,第二次是飄逸,第三次是半透明半朦朧。 5.」春開了」是純粹的自然現象,「開春」指的是完完全全地融入了人類的活動。 6.文章表達了作者熱愛春天,更熱愛為開創春天而辛勤勞動的人們的思想感情。
訓練27:
1.(1) 京字頭(或:衣) 14 (2)戈 完全不一樣 2.欣賞(觀看) 絢麗多彩(五顏六色) 3.(1)婀娜多姿 (2)目不暇接 4.(1) 總-分-總 「凌波仙子」 「英雄氣概」 「獨尋秋色」 「金獅曼舞」 「玉翎管」 「紫燕」 「白玉針」等其他菊花 重點突出、主次分明、有詳有略 (2)深黃、舒展 倔強 狹長、微卷 好靜 長、細、卷、金黃色 軟 (3)聯想 秋菊逢花期,千姿百態啊 榕城和祖國遇到了「花期」,呈現出千姿百態 B
訓練28:
1.略 2.株 串 道 絲 塊 場 3.(1)「不知誰的草帽,被風吹得像風箏似得,一翻一翻地飛向空中。」生動地表現了風大。 (2)「天色驟然暗下來……像塊大幕布似的遮著天空……」形象的說明了天陰得很重,預示雨會下得很大。 4.(1)烈日 (2)狂風 (3)略
5.雨點、路面、玻璃窗、水霧、空氣。 6.略
訓練29:
1.恍然:猛然清醒的樣子。 貪婪:渴求而不知滿足。 平添:平白的增添。 2.天空像一塊覆蓋大地的藍寶石,它已經被秋風抹拭得非常潔凈而明亮。用藍寶石來比喻天空。 寫句子略。
3.略。 4.風的涼爽,天空的藍,楓葉的紅,水稻的金色,南飛的大雁,這些景物都是秋天特有的。 5.靜態:天空、楓葉、彩霞;動態:白鵝、炊煙、大雁。 6.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原野的喜愛之情。
訓練30:
1.略 2.略 3.用第二人稱「你」寫周庄,像與周庄對話,既增強親切感,又便於直接抒發對周庄的熱愛。 4.略 5.略 6.這個標題提醒人們:周庄是碩果僅存,保持完好的江南水鄉明清古建築群,它是獨一無二的,也是不可復制的;同時,它還警示人們要保護好周庄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3. 小學語文六年級閱讀題
1.母親多年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兒子長大了。
2.說明了先天的缺陷不能決定人的一生,在以後的日子裡,自身的努力加上外界的愛護,一定會有所成就。
4. 小學語文六年級閱讀題
1.母親這樣說是為來了源保護兒子的自尊心.
2.我覺的我們應該尊敬母親,因為母親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
3.從幼兒園到高中母親分別給孩子開家長會時老師和母親說的一切,但母親為了讓兒子保留自尊心,堅持把老師的話埋藏致心,到大學.
4.母愛是最偉大的,我為你有這樣一位好母親而感到驕傲.
5. 小學語文六年級閱讀
民族廣場上躺著一枚面值僅一角的硬幣,很臟且略帶舊色,看來它在那兒頗有一段時日了。廣場很大很美,所以光顧的人很多,人流如織,但那枚硬幣依然孤零零地躺在那兒無人問津。
突然一個小男孩發現了那枚硬幣,他興奮不已,想把它拾起。離他不遠處的奶奶說:「一毛錢不用去撿。」說完,老奶奶從褲袋裡掏出一把硬幣。
有過來了一對情侶,女的看見了那枚硬幣,她剛想瞄下腰拾起,男的一把拉住她說:「真丟人,不要撿。」男的這么一說,女的只好作罷。
我也看見了那枚硬幣。說實在的,我很想撿,可是眾目睽睽之下,只好打消這個念頭。我裝作漫不經心的樣子從硬幣旁邊走過,腳還故意踩了硬幣一下。
這是,廣場上走過來了一個美國人,看上去很富有。他正拿著照相機到處拍照。他走著走著,也看見了那枚硬幣,頓時像發現新大陸似的拾起硬幣,然後拿出紙巾小心的拭擦硬幣的污垢。擦乾凈後,老外把硬幣放進了口袋。
廣場上頓時像開水般沸騰起來,眾人議論紛紛:「瞧,那老外專門撿咱中國人的便宜。」「噓,還是開『賓士』車來的呢!」「看來,那洋鬼子一定是冒牌貨。」……那老外聽得懂中國話,他聳了聳肩膀:「女士們、先生們!一毛錢也是錢,你們中國人不要,我把它撿起來有什麼錯?我以前是個窮光蛋,我現在所擁有的財富都是一毛一毛積累起來的。所以哪怕是一毛錢我也會很珍惜。據我所知,你們國家並不算富有,可是為什麼沒有人肯撿起這硬幣呢?」說完,老外帶著不解的神情揚長而去。
我覺得老外說的對,為什麼這么多人,卻沒有人肯彎腰把硬幣拾起來呢?錢幣是國家的象徵之一,愛護錢幣也是維護國家尊嚴的一種行為呀!想到這里,我不由得一陣臉紅。
①:根據當時情景,發揮想像,在文中橫線上補充任務語言。
②:聯繫上下文,解釋詞語:
光顧;觀看
人流如織;人很多
無人問津。沒有人問
③:簡要概括老外撿硬幣過程。他有什麼品質。
答;說明了老外有著愛護錢財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