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七年級下冊學習目標與檢測語文

七年級下冊學習目標與檢測語文

發布時間:2020-12-21 21:31:27

① 最新小學同步學習目標與檢測三年級下冊語文配人教版53頁的三題

題目打出來

② 初一下冊語文 學習目標與檢測參考答案

我是高中老師教數學的,我沒有你要的答案。但是我知道哪個地方有。我給你提供一個網址,這個網上你要找什麼都可以找到,有關教育方面的。你在網路上輸入:21世紀教育網

③ 人教版小學同步學習目標與檢測六年級語文下冊第12課答案

①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答:「不確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預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難。生活中的「不確定」,比如生病、父母下崗、遇到自然災難等。
②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④ 語文(初一上冊學習目標與檢測)

1、(鼎)(鼎)有名
2、(孜)(孜)不倦
3、(滔)(滔)不絕
12 濟南的冬天

課文說明



這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散文。文章生動而真切地描寫了冬天的濟南氣候溫和、山青水綠、度冬如春、美麗如畫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

本文布局謀篇層次井然。文章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作者以自己的親身感受,通過和北平冬天多風、倫敦冬天多霧、熱帶日光的毒和響亮作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跡」「怪事」,突出它的「溫晴」,贊譽是個「寶地」,贊揚了濟南獨具一格的風貌。這是貫串全文的主線,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都是與此相聯系的。

第二段開始,「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個重要的過渡句,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在分寫山、水之前,作者先用擬人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給人以濟南冬天的總體感覺。文章緊緊扣住這一點,繪山景,描水色,寓情於景,既表現濟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次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山水畫。

第五段寫冬天的水色。作者先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將天光、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最後,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語句結束。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較好地向讀者展示了濟南冬天特有的風貌。



文章較多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地表現了濟南冬天的特點,寄寓了作者的贊美之情。比如:「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先直接把雪說成是「白花」,順勢把「頂著一髻兒白花」的矮松比作「日本看護婦」,把無生命的雪、靜止的松樹都寫活了。又如把小山比作「小搖籃」,把山坡上小村莊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畫」,把整個冬天的濟南比作一塊「藍水晶」,無一不小巧秀麗,用來比喻濟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處的。

擬人的句子更多,明顯地透露出作者的情懷。如把濟南老城說成是「緩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把濟南周圍的一圈小山寫得很有溫情,它們像人一樣能說話,有感情:「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把山坡上斑駁的色彩,說是「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這花衣還能動,目的是「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本來是沒有生命的靜止的東西,作者卻用生花妙筆把它們寫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又如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為害羞的少女,情態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說「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這些擬人,不僅貼切,而且給人以美感。



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好的寫景散文總是景中有情,情與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本文用大量文字描寫濟南的冬景,卻處處流露出作者深深的贊美之情。在文字表達上,有時是直接抒發感情。如開頭一段,通過三個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氣」等,都是直抒胸臆的句子。結尾一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看似平淡,卻蘊含著「我愛濟南的冬天,我愛冬天的濟南」的無限情意。二是創設意境,流露深情。如:「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一「曬」一「睡」一「醒」,烘托出一種舒適溫暖的優美意境,表達出作者贊美的真情。三是虛實結合,展開想像,抒發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等,不但寫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飽含喜愛的感情。



本文語言清新朴實,充分展示了作者散文的主要風格。作者寫濟南是個寶地,是陽光下曬著的小城,寫雪後的山,寫獨特的水,娓娓道來,不虛情,不矯飾。如第五段的「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這段話,把濟南冬季水溫適宜,綠萍、水藻之類水生植物長勢良好的情況生動真切地描繪出來,語言是那麼清新朴實,就好像拉家常似的,讀起來琅琅上口,絲毫沒有故作高深之態。同時,作者在遣詞造句上非常講究,值得我們仔細玩味。比如同樣是寫雪,落在樹尖上是「頂」,落在山尖上是「鑲」,山坡上的則用「穿」,山腰上的則是「露」,既符合各自的特點,又避免了用詞的重復。特別是「卧」字的使用,說「山坡上卧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著點雪」,兩個「卧」字,既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又巧妙地照應了前邊的「暖和安適地睡著」,真的有一字傳神之效。此外,文中還使用了不少兒化詞語,如「缺著點口兒」,「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黃」,「被風兒吹動」,「天兒越晴」「在水裡照個影兒」等,表現了北京口語的特色。

關於練習

一、朗讀課文,看看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寫濟南的冬天的。

這一題主要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看看作者是抓住哪些富有特徵的景物來展示濟南冬天的主要特點的。

從三個方面寫濟南的冬天。先通過對比,總寫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贊揚濟南是個「寶地」。然後寫濟南的山,由濟南的地理環境想像小山充滿溫情,再寫到雪後的山景等。最後寫濟南的水,寫出水的澄清和多情,充滿贊美之意。

二、揣摩下列語句,說說劃線的詞語好在哪裡。

1.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老城」本是無情物,作者卻說它們「睡著」,還能被春風「喚醒」,賦予老城以人的靈性,把這一個老城寫活了。

2.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

著一「鑲」字,就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為之,而且好像是巧匠的妙手,給人留下想像的空間。

3.山坡上卧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著點雪。

兩個「卧」字,與前邊的「暖和安適地睡著」相照應,傳神地畫出了小村莊和小雪的神態,就好像它們都有靈性一樣。

4.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

「不忍得」三字將水人格化了。水是那樣多情,為了水藻的綠,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凍上,仍然充滿著春意。

三、精讀「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一段,看看哪些地方寫得好,說說理由,然後把這段文字背誦下來。

這一題主要訓練學生精讀文章的能力,讓他們自己發現美,理解美的所在。

這一段寫雪後的小山,有很多准確生動的語句。如「看吧」一語,好像把讀者置身於作者的情境中,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又如不說樹尖上落滿了雪,而說「頂著一髻兒白花」,緊跟著又比作「日本看護婦」,不僅形象、生動,而且充滿詩情畫意。又如寫薄雪「害羞」的情態,寫露出「粉色」容顏的山腰,等等,突出了它們嬌美的情態和小山秀麗的景色。

四、閱讀全文,找出一些精彩語句,摘抄在筆記本上。

這一題主要是積累語言材料,由學生自由完成。

教學建議

一、這是一篇情辭並茂的寫景散文。教學時,可以要求學生先朗讀幾遍,或者聽朗讀錄音。朗讀時注意下邊的字詞和思考題。

注音:濟(jǐ)南 倫敦(dūn) 鑲(xiāng) 寬敞(chǎng)

水藻(zǎo) 貯(zhù)蓄

解詞:設若:假若

水墨畫:中國畫中純用水墨的畫

貯蓄:存放,儲藏

空靈:靈活而不可捉摸

思考題:

1.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2.你讀了課文,是不是覺得濟南的冬天如作者所說,是「暖和安適」的?為什麼?

二、教學本文,可以在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首先歸納一下作者筆下的濟南冬天的主要特點,弄清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表現這一特點的,其中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在大體了解這些內容的基礎上,可結合練習二,讓學生明白作者為了表情達意的需要,是怎樣精心選詞造句的。然後老師和學生一起仔細研讀寫雪後小山的一段,看看語言運用好在哪裡。

三、結合課文,選取適當的例子,進一步講講比喻和擬人的知識。可以採用替換法,將使用了修辭方法的語句改為一般的表達,比較一下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教學時可選用下邊的例子:

第一組:甲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乙這一圈小山圍著濟南,使濟南在冬天也特別暖和。

第二組:甲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乙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點粉色。

第三組:甲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
乙天兒越晴,水藻越綠,水也不結冰,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

四、教學本文,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前一課學了《春》,學生對描寫景物運用生動的詞語和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有所體會。閱讀這篇課文,宜引導學生自己理解,並可做些提示:寫景的文章從形式上看是寫外界環境,而實際上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經過內心的感受揣摩才能成文;絕不是東一個比喻,西一個擬人,或使用一些華麗的辭藻堆積而成的。課文《春》和《濟南的冬天》,都做到了景與情的緊密結合,寫出了作者的真切感受。

五、教學時,可預先將練習四的練筆布置給學生,讓他們邊學課文,邊加深對這個寫作特點的理解,同時,也可有意識地積累合適的材料,為最後完成短文做好充分的准備。

有關資料

一、作者簡介

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1918年師范畢業後,曾任北京十七小學校長、天津南開中學語文教員。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並進行文學創作。1929年離英回國,先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駱駝祥子》問世,被譯成十幾種文字,產生較大的國際影響。抗戰爆發後,他在周恩來同志的直接關懷和幫助下,從事抗戰文學活動。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回國後,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文聯副主席、全國作協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員會委員、市文聯主席等職。由於他的勤奮創作,解放後寫了20多個劇本,被譽為文藝隊伍中的勞動模範。1966年去世,終年67歲。現有《老舍文集》行世。

二、《濟南的冬天》的出處及創作時間

老舍1930年前後來到山東,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為他的「第二故鄉」。據老舍夫人胡青回憶,老捨生前「常常懷念的是從婚後到抗戰爆發,在山東度過的那幾年」。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原為一系列直接描寫濟南風景名勝的長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節(第一節《濟南的馬車》、第二節《濟南偽洋車》、第三節《濟南的大蔥》、第四節《濟南的秋天》、第六節《齊大的校園》、第七節是全文的結語),發表在《齊大月刊》歐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雖系節選,但能獨立成篇。

⑤ 八年級語文下冊學習目標與檢測人教版答案

http://www.1010jiajiao.com/daan/bookid_68154.html
希望能幫助你抄。
如果版本不同,請自行搜索(搜索練習冊)

⑥ 五年級下冊語文學習目標與檢測第7頁答案

「哎來呀,阿婆自……這個,那怎麼好意思呢……」我有些為難的笑道,
「可是我沒殺過魚……要不還是你們煮著吃了吧……」
「那我先殺了再拿來……」阿婆一臉的親切。
幾分鍾後,阿婆拿著殺好了的已洗干凈的魚咚咚的送來了,在我和小朋友們的道謝聲中,又咚咚的下樓了。
又欠了一份人情。我這樣說著,不由得回想起剛搬來這個城市時的情景。一天清晨,我出門買早點,手拿了包子饅頭,還有一杯燙燙的豆腐花,這種情況再拿鑰匙去開門,顯然是很困難的事,剛好阿婆正從她家門里出來,「我幫你開門吧!」她熱情的說。
「哦,不了,我可以開的。」好好的欠人一份情,多不好。
「叭叭」幾秒鍾的功

⑦ 清涼世界五台山 梁衡 七年級上冊語文學習目標與檢測閱讀題答案

自己寫吧,我上次也寫了,還是自己寫的

⑧ 誰知道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學習目標與檢測>七年級語文(下冊)的答案

每年都有學生要作來業答案 當然我源也曾經在網上找過
但是我可以告訴你 有些題是有答案的
eg:1 習題後面寫著:答案見下期
2 搜索某道題的關鍵字 從網路上找找看看
3 咨詢同學
為什麼有些習題沒有答案
因為習題是出題者原創的 而答案沒有公布 這樣就導致沒有答案
即使是有寒假作業的人 寫完了除非用掃描儀掃描到電腦上 你想想你如果寫了會掃描么?掃描了會發到網上么?對吧 所以答案就很難找了
希望你能明白 這個真沒有!

再說這些題就一小部分人做 也就是你們市最大了也就是周邊部分地區 可能有人寫了出答案么?
如有疑問請發站內信給我 謝謝

閱讀全文

與七年級下冊學習目標與檢測語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