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第二課
一個玉米棒子就有一尺長,剝開皮一看,金黃的玉米粒就像一列士兵一樣整齊的排列著回,似乎在等待著什麼命令答。農民伯伯們手拿鐮刀,喜氣洋洋地收獲著。看著農民伯伯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成果,我平時一點一點的浪費,我十分慚愧,心想:一定要改掉這個壞毛病!不能浪費農民伯伯的糧食!那邊,一群少先隊員走了過來,他們每人一個籃子把農民伯伯不小心掉了的果實一個一個的放進籃子。他們低著頭,彎著腰。高高興興的跑來跑去,有時還湊到一塊兒,比一比看誰的籃子里果實多。他們熱愛勞動,我要向他們學習!秋天的田野真熱鬧。我覺得秋天象徵著成熟,象徵著喜悅,象徵著繁榮蒼生。它是一曲唱不盡的豐收歌。我愛秋天!
❷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二課的主要內容
桂林山水寫作特點和主要內容
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
文中的插圖基本反映了課文中描寫的桂林山水的特點。
作者以詩一般的語言,帶著讀者觀賞了風景秀麗的桂林山水。
課文從 「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同時引起了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嚮往。然後,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灕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點。最後,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以激情的贊嘆引出了灕江水的特點:靜、清、綠。在點出特點之後,又具體描寫了灕江的水怎樣靜,怎樣清、怎樣綠。這種以贊嘆的語氣寫實,讓讀者和作者一樣,猶如親臨灕江,盪舟觀賞這一美景。接著,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以同樣的筆法,描寫了桂林山的特點:奇、險、秀。文中二、三自然段以抒情的語言寫實,並運用排比、比喻的手法讓讀者切實地感受到灕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桂林山水》這篇課文的語言更美!文章第四自然段,綜合觀賞印象。山水相映,雲霧迷濛,綠樹紅花、竹筏小舟點綴其間,構成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是全文的總結,和開頭「桂林山水甲天下」首尾呼應。
本課較難理解的是最後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一句。這句話的意思是:遊船航行在碧綠的河水上,船上的遊人就像在一幅美麗的畫卷中游覽.
最後說感想:本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桂林山水秀麗風光,寫出了灕江水的靜、清、綠和桂林山的奇、秀、險,抒發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贊美之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以及大自然的熱愛。
❸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二課的詞語有哪些
四年級下冊第二課
2
瀾(波瀾)(微瀾)(推波助瀾)(力挽狂瀾)(萬丈狂瀾)(波版瀾壯權闊)
瑕(無瑕)(瑕疵)(潔白無瑕)(白璧微瑕)
攀(攀登)(攀樹)(攀爬)(攀岩)(攀折)(攀龍附鳳)
巒(山巒)(峰巒)(重巒疊嶂)(峰巒雄偉)
泰(泰山)(泰斗)(泰然)(國泰民安)(泰然處之)(泰然自若)
駱(駱駝)
駝(駝峰)(駝背)
羅(羅列)(羅盤)(羅致)(張羅)(星羅棋布)
障(屏障)(障礙)(路障)(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兀(突兀)(兀立)(兀自)(危峰兀立)
綿(連綿)(綿延)(絲綿)(綿軟)(連綿起伏)(連綿不絕)
❹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2課生字組詞
瀾(波瀾、狂瀾)、暇(瑕疵、無暇)、攀(攀登、攀爬)、巒(峰巒、山巒)、
泰(泰國、泰山)、羅(張羅、羅列)、障(障礙、故障)、兀(突兀、兀立)、
綿(海綿、綿羊)、駱(駱駝)、
駝(駱駝)、
❺ 四年級下冊人教版語文第二課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課文
文章先用「桂林山水甲天下」吸引讀者;接下來分述灕江水是如何地「靜、清、綠」,桂林山是如何地「奇、秀、險」,使灕江水、桂林山與眾不同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
最後整合桂林山水,山與水互相映襯、形成連綿畫卷的美景躍然紙上,引起讀者無回味與遐想。全文層次清晰,語句協調,多用對偶,寫得形象生動,引人入勝。
《桂林山水》是現代作家陳淼於1962年創作的一篇游記散文。此文後被選為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教科書第2課課文。
(5)四年級下冊語文2課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文章寫於1962年5月,節選自散文《灕江春雨》,文題是課本編者所加。桂林,位於廣西東北部,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構成了別具一格的桂林山水,其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譽。此文即是作者與友人慕名而游之後寫的游記散文。
陳淼(1927—1981年),遼寧大連人。中共黨員。1949年畢業於華北聯大文藝學院文學系研究生部。歷任全國文協創作員,中央文學研究所教務所秘書,研究員。
中國作協秘書室主任,鞍鋼黨委組織部副部長,鞍山市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遼寧分會專業作家。1950年開始發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早晨集》《春雨集》,中篇小說《勞動姻緣》,短篇小說集《煉鋼工人》《紅榜的故事》等。
❻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二課好詞
波瀾壯闊:指大海波浪翻滾,景象壯觀。
翡翠:綠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澤。
拔地而起:從地面上突起。
屏障:像屏風那樣遮擋著的東西。
危峰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峰聳立著。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盤曲:曲折環繞。課文中指汽車沿盤山道曲折向上行駛。("曲"讀qū,不要讀成qǔ)
呈:顯出,露出。課文中指山上沙土顯出粉紅色。
明艷:明亮鮮艷。課文中指山上景物的色彩明亮鮮艷。
突兀:高聳。課文中指山勢高聳。
森郁:樹木茂盛繁密。課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長得茂盛繁密。
孔隙:窟窿眼兒;縫兒。課文中指石壁上的窟窿眼兒。("隙"讀xì,不要讀成xī)
昏暗:光線不足;暗。課文中指洞中光線不足,視線模糊不清。
擠壓:靠攏壓迫。課文中指作者感受山石從左右兩邊及上方向他靠攏壓迫過來。
稍微:表示數量不多或程度不深。課文中指頭抬起的高度很低。
婉蜒:蛇類爬行的樣子。課文中形容洞頂雙龍彎彎曲曲的姿態。
石鍾乳:石灰岩洞中懸在洞頂上的像冰錐的物體,常與石筍上下相對,由含碳酸鈣的水溶液逐漸蒸發凝結而成。也叫鍾乳石。
名目:事物的名稱。課文中指石鍾乳和石筍的各種名稱。
變化多端:變化多種多樣。端,項目。課文中形容鍾乳石和石筍的形狀多種多樣。
顏色各異:顏色各不相同。異,不同。課文中指石鍾乳和石筍的顏色各不相同。
❼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二課的詞語有哪些
四年級下冊第二課
2
瀾(波瀾)(微瀾)(推波助瀾)(內力挽狂瀾)(萬丈狂瀾)(波瀾壯闊)
瑕(無容瑕)(瑕疵)(潔白無瑕)(白璧微瑕)
攀(攀登)(攀樹)(攀爬)(攀岩)(攀折)(攀龍附鳳)
巒(山巒)(峰巒)(重巒疊嶂)(峰巒雄偉)
泰(泰山)(泰斗)(泰然)(國泰民安)(泰然處之)(泰然自若)
駱(駱駝)
駝(駝峰)(駝背)
羅(羅列)(羅盤)(羅致)(張羅)(星羅棋布)
障(屏障)(障礙)(路障)(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兀(突兀)(兀立)(兀自)(危峰兀立)
綿(連綿)(綿延)(絲綿)(綿軟)(連綿起伏)(連綿不絕)
❽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下冊第2課的多音字近義詞和反義詞
《桂林山水》多來音自字組詞
卷 juàn(畫卷)
juǎn(捲尺)
屏 píng(屏障)
bǐng(屏息)
似 sì(相似)
shì(似的)
《桂林山水》近義詞反義詞
【近義詞】
明麗──明艷、艷麗
羅列──列舉、排列
圍繞──環繞、縈繞
觀賞──欣賞、玩賞
兀立──矗立、直立
擴散──擴大
峰巒──山巒
波瀾──波濤
彷彿──好像
盪漾──飄盪
連綿──連續
雄偉──雄壯
形態──姿態
危峰──險峰
迷濛──迷漫
連綿不斷──連續不斷、接連不斷
波瀾壯闊──波濤洶涌、波浪滔天
形態萬千──形態各異
【反義詞】
前進──後移
擴散──聚集、集中
微波──巨浪
連綿──孤立
迷濛──清楚
無瑕──有斑
雲霧迷濛──雲消霧散
波瀾壯闊──水平如鏡、一潭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