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七年級下冊語文課本孫權勸學課文及譯文
孫權勸學課文:
初,抄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8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
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孫權勸學譯文:
最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手握權柄,不可以不讀書。」呂蒙辯護說,不是他不讀書,而是軍中事情太多,沒有時間。孫權說:「我豈是要你研究儒家經典,去當教書匠?只不過希望你大略有個印象,知道歷史就夠了。如果說沒有時間,誰能比我更忙,我還常常讀書,自以為大有裨益。」呂蒙才開始求學。
後來,魯肅路過尋陽,跟呂蒙談論,不由大吃一驚,說:「你今天的才識智略,已不是當年吳郡時代的呂蒙。」呂蒙說:「士別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發現得未免太遲!」魯肅遂拜見呂蒙的娘親,結交成為好友,然後告辭。
孫權簡介:
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縣(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三國時期孫吳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貳』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書第9課原文
土地的誓言
對於廣大的關東原野,我心裡懷著熾痛的熱愛。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呼喚我的名字,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召喚我回去。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涌著熱血,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當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裡握著一把泥土的時候,或者當我回想起兒時的往事的時候,我想起那參天碧綠的白樺林,標直漂亮的白樺樹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見奔流似的馬群,深夜嗥鳴的蒙古狗,我聽見皮鞭滾落在山澗里的脆響;我想起紅布似的高粱,金黃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紅玉的臉龐,黑玉的眼睛,斑斕的山雕,賓士的鹿群,帶著松香氣味的煤塊,帶著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遠的車鈴,晴天里馬兒戴著串鈴在溜直的大道上跑著,狐仙姑深夜的讕語,原野上怪誕的狂風……這時我聽到故鄉在召喚我,故鄉有一種聲音在召喚著我。她低低地呼喚著我的名字,聲音是那樣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我總是被這種聲音所纏繞,不管我走到哪裡,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夢中突然驚醒的時候,我都會突然想到是我應該回去的時候了。我必須回去,我從來沒想過離開她。這種聲音是不可阻止的,是不能選擇的。這種聲音已經和我的心取得了永遠的溝通。當我記起故鄉的時候,我便能看見那大地的深層,在翻滾著一種紅熟的漿液,這聲音便是從那裡來的。在那亘古的地層里,有著一股燃燒的洪流,像我的心噴涌著血液一樣。這個我是知道的,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會感到她在跳躍,和我的心的跳躍是一樣的。它們從來沒有停息,它們的熱血一直在流,在熱情的默契里它們彼此呼喚著,終有一天它們要匯合在一起。
土地是我的母親,我的每一寸皮膚,都有著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變得平靜。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離開她。在故鄉的土地上,我印下我無數的腳印。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著我的手印。我吃過我自己種的白菜。故鄉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東風吹起的時候,土壤的香氣便在田野里飄揚。河流淺淺地流過,柳條像一陣煙雨似的竄出來,空氣里都有一種歡喜的聲音。原野到處有一種鳴叫,天空清亮透明,勞動的聲音從這頭響到那頭。秋天,銀線似的蛛絲在牛角上掛著,糧車拉糧回來,麻雀吃厭了,這里那裡到處飛。稻禾的香氣是強烈的,輾著新谷的場院轆轆地響著,多麼美麗,多麼豐饒……沒有人能夠忘記她。我必定為她而戰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夜夜我聽見馬蹄賓士的聲音,草原的兒子在黎明的天邊呼喚。這時我起來,找尋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鄉。我向那邊注視著,注視著,直到天邊破曉。我永不能忘記,因為我答應過她,我要回到她的身邊,我答應過我一定會回去。為了她,我願付出一切。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而我將用我的淚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穢和恥辱。
「九一八」十周年寫。
『叄』 七年級下冊語文書第四課全文
2013年人教版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郁的日子版里需要鎮權靜: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心兒永遠嚮往著未來;
現在卻常是憂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
就會成為親切的懷念.
未選擇的路 弗羅斯特
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
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但我卻選了另外一條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雖然在這條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
那天清晨落葉滿地,
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污染.
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
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
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也許多少年後在某個地方,
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
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肆』 七年級下冊語文課本孫權勸學課文及譯文
原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yé)(語氣助詞,在這里表示反問的語氣)?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 及魯(Lǔ)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結友而別。
編輯本段譯文
開始,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事物,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的理由來推辭。孫權說:「難道我想讓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博士嗎!只是應當泛覽一下,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中事務繁多,又有誰能比得上我呢?我經常讀書,(我)自認為(讀書對我)有很大的好處。」於是,呂蒙就開始學習。 等到魯肅到尋陽的時候,和呂蒙論議天下事,魯肅驚訝地說:「你現在的才乾和謀略,不再是以前那個吳下阿蒙了!」呂蒙說:「與有志氣的讀書人分別多日,就要對別人另眼看待,兄長怎麼認清事物這么晚啊!」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離別了。
『伍』 七年級語文下冊十三首古詩詞
向無數英雄致敬,珍惜現在學習的機會,101教育初中小編整理了初中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十三首內容,以供大家參考。
初中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十三首
1、泊秦淮
【作者】杜牧【朝代】唐代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2、竹里館
【作者】王維【朝代】唐代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3、望岳
【作者】杜甫【朝代】唐代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4、春夜洛城聞笛
【作者】李白【朝代】唐代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5、己亥雜詩·其五
【作者】龔自珍【朝代】清代
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6、晚春
【作者】韓愈【朝代】唐代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7、登飛來峰
【作者】王安石【朝代】宋代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8、約客
【作者】趙師秀【朝代】宋代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9、游山西村
【作者】陸游【朝代】宋代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朴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10、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1、登幽州台歌
【作者】陳子昂【朝代】唐代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12、陋室銘
【作者】劉禹錫【朝代】唐代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13、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作者】楊萬里【朝代】宋代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
上述是初中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十三首內容,希望幫助同學們復習。
『陸』 初一語文下冊古文原文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文言文原文、翻譯
5
《傷仲永》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
即書詩四句,
並自為其名。
其詩以養父母、
收族為意,
傳一鄉秀才觀之。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
於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
明道中,
從先人還家,
於舅家見之,
十二三矣。
令作詩,
不能稱前時之聞。
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
「泯然眾人矣。
」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
於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
如此其賢也,
不受之人,
且為眾人;
今夫不受之天,
固眾人,
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翻譯:
金溪鄉民方仲永,世代耕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見過書寫工具,
(一天)忽然
哭叫著要這些東西。
他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向鄰居借來給了他,他立即寫下了四句詩,
並且
自己題上了自己的名字。
他的詩以奉養父母,
團結同一宗族的人為主旨,
傳給全鄉的秀才欣
賞他的詩作。從此指定題才叫他寫詩,他立刻寫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取之處。同縣的
人認為他才能奇特,
漸漸地請他父親去做客,
有的人用錢求他題詩。
他的父親以此為有利可
圖,每天牽著仲永四處拜訪本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到這件事已經很久了。明道年間,我隨先父回老家,在舅舅家看到了仲永,
(他已
經)十二三歲了,叫他作詩,不能和以前聽到的情況相當。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鄉,又
到了舅舅家,問仲永的情況,
(舅舅)說:
「完全如同常人了。
」
王先生說:
「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最終
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像他那樣天生聰
明,如此有才智,沒
有受到後天的教育,
尚且成為平凡的人;
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
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
受後天的教育,能夠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意思是比普通人還要不如)
」
15
《孫權勸學》
原文:
初,權謂呂蒙曰: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
「孤豈欲卿治
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蒙
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蒙曰:
「士
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翻譯:
起初,
孫權對呂蒙說道:
「你現在當權掌事,不可以不學習!
」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為理
由推託。孫權說:
「我難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傳授經學的學官嗎?只是應當粗略地
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忙,比得上我嗎?我常常讀書,自認為很有好處。
」於是
呂蒙開始學習。到了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與呂蒙討論事情,非常驚奇地說:
「你如今的才
干謀略,不再是過去吳縣的阿蒙了!
」呂蒙說:
「對於有抱負的人,分別了數日後,就應當用
新的眼光看待,長兄為什麼認清事物這么晚呢!
」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好
友後離開。
20
《口技》
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
會賓客大宴,
於廳事之東北角,
施八尺屏障,
口技人坐屏障中,
一桌、
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
便有婦人驚覺欠伸,
其夫囈語。
既而兒醒,
大啼。
夫亦醒。
婦撫兒乳,
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
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
默嘆,以為妙絕。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
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
,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
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
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
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
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翻譯:
京城裡有個擅長口技的人。正趕上大宴賓客,在大廳的東北角安放一個八尺長的屏障,
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屏障里,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個醒木罷了。客人們圍繞而
坐。一會兒,只聽見屏障裡面醒木一拍,全場靜悄悄的,沒有敢大聲說話的。
遠遠地聽到深巷裡狗叫,就有一個婦人被驚醒,打呵欠,伸懶腰,她的丈夫說夢話。接
著,小孩子也醒了,大聲哭著。丈夫也醒了。婦人撫摸著孩子餵奶,小孩含著奶頭哭,婦人
一面拍著孩子,
一面輕聲哼唱著哄他入睡。又有一個大孩子醒了,
連續不斷地說個不停。在
這個時候,
婦人用手拍孩子的聲音,
嘴裡哄孩子的哼唱聲,小孩子含著奶頭啼哭的聲音,大
孩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大聲呵斥大孩子的聲音,同時發出來,
各種妙處都具備。全場的
客人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偏著頭看,微笑著,默默地贊嘆,認為表演得好極了。
不久,
丈夫打鼾的聲音響起來了,婦人拍小孩也慢慢地拍,慢慢地停止了。隱隱約約地
聽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聲音,
盆子等器具翻倒傾斜的聲音,
婦人在睡夢里的咳嗽聲。
客人們
聽到這里,心情稍微放鬆了些,漸漸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忽然一個人大聲呼叫「起火啦」
,丈夫起來大聲呼叫,婦人也起來大聲呼叫。兩個小孩
子一齊哭了起來。一會兒,成百上千人大聲呼叫,
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條狗汪汪
地叫。
中間夾雜著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
烈火燃燒發出爆裂的聲音,呼呼的風聲,
千百
種聲音一齊響了起來;
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
眾人拉塌燃燒著的房屋時一齊用
力的呼喊聲,搶救東西的聲音,
潑水的聲音。
凡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
有的。即使一個人有上百隻手,每隻手有上百個指頭,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種聲音來;
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張嘴,
每張嘴裡有上百條舌頭,
也不能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來啊。
在這種
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揚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大腿哆嗦打抖,
幾乎想要搶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障一看裡面,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
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25
《短文兩篇》
原文:
《誇父逐日》
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
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共工怒觸不周山》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
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翻譯:
誇父與太陽賽跑,
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
口渴,
想要喝水,
到黃河、
渭水喝水;
黃河、
渭水的水不夠,
往北去大湖喝水。
沒到,
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丟棄他的手杖,
手杖化成桃林。
從前,共工和顓頊爭做皇帝,
(共工於戰中大敗)憤怒地撞擊不周山,支撐天的柱子折
了,系掛地的繩子斷了。
天向西北方向傾斜,
所以太陽月亮星宿向西北移動。地向東南方塌
陷,所以江湖流水、泥沙向東南方流去。
30
《狼》
原文: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
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
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
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翻譯:
一個屠戶傍晚回家,
擔中的肉賣光了,
只有剩下的骨頭。
途中兩只狼,
緊跟著走了很遠。
屠戶害怕,
把骨頭扔給它們。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隨。屠夫又把骨
頭扔給它們,後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
骨頭已經扔光了,但
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屠夫非常困窘,
恐怕前後一起受到狼的攻擊。
屠夫看見田野里有一個打麥場,
打麥場的
主人在打麥場里堆積柴草,覆蓋成小山(似的)
。屠夫於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
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著屠夫。
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了,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過了一會兒,那隻狼的眼
睛好像閉上了,
神情很悠閑。
屠夫突然跳起,
用刀砍狼的腦袋,
又幾刀殺死狼。
屠夫剛想走,
轉身看見柴草堆的後面,
另一隻狼在柴草堆里打洞,
打算從柴草堆中打洞進去,
來攻擊屠夫
的後面。身子已經鑽進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從後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殺死
了狼。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誘惑敵方。
狼也太狡猾了,
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
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
笑料罷了。
『柒』 七年級下冊語文書第四課全文
2013年人教版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郁的專日子裡需要鎮靜:
相信屬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心兒永遠嚮往著未來;
現在卻常是憂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
就會成為親切的懷念。
未選擇的路 弗羅斯特
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
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但我卻選了另外一條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雖然在這條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
那天清晨落葉滿地,
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污染。
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
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
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也許多少年後在某個地方,
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
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捌』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書里有多少個文言文
有6篇,分別是:
孫權勸學
木蘭詩
賣油翁
陋室銘
愛蓮說
河中石獸
望採納,謝謝
『玖』 七年級下冊語文課本孫權勸學課文及譯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yé)!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多來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鑽研經書當博士嗎?只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以往的事情罷了。你說事務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以為大有益處。」 呂蒙於是開始學習。到了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論議,十分驚奇地說:「以你現在的才幹、謀略來看,你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呂蒙說;「士別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長兄知道這件事太晚了啊!」魯肅於是叩拜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後分別了。
初:當初,起初,這里是追述往事的習慣用詞。
謂……曰:謂,告訴;連用表示「對……說」。
卿:古代君對臣或朋友之間的愛稱。
今:如今。
當塗:當道;當權
掌事:掌管事務。
辭:推辭,推託。
以:介詞,用。
務:事務。
孤:古時王侯的自稱。
豈:難道。
博士: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者的官職。
涉獵:粗略地閱讀。
見往事:了解歷史。見,了解;往事,指歷史。
耳:語氣詞,表示限制語氣,罷了。
多務:事務多,雜事多。務,事務。
孰若:與……相比如何;誰像(我)。孰:誰,哪個;若:比得上。
益:好處。
乃:於是,就。
始:開始。
就學:指從事學習。
及:到了……的時候。
過:到。
尋陽: 縣名,如今湖北黃梅西南。
與:和。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待:看待。
大兄:長兄,這里是對同輩年長者的尊稱。
何:為什麼。
見事:認清事物。
乎:啊。表感嘆或反問語氣。
此文記敘了三國時期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而使才略有了驚人的長進,並令魯肅為之嘆服、與之「結友」的故事,說明了人應當好學、只要肯學習就會有進步的道理,突出了學習重要性。
孫權,傳說是中國兵法家孫武二十二世後裔。生來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頤大口。形貌奇偉異於常人。自幼文武雙全,早年隨父兄征戰天下。善騎射,年輕時常常乘馬射虎,膽略超群。
《孫權勸學》選自《 資治通鑒》,該書是北宋司馬光(政治家,史學家)主持編撰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間的史事。因宋神宗的「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的評價而得名。
『拾』 初一語文課本下冊 課文《狼》的原文 急 !! 忘帶語文書了
一屠(tú)晚歸,擔(dàn)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jiǒng),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xiá)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翻譯
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裡面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著他。
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後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屠夫看見田野里有一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屠夫於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朝著屠夫。
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了,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時間長了,那隻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
屠夫剛想要走,轉身看見柴草堆的後面,另一隻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鑽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後面。身子已經鑽進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從狼的後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
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10)七年級下冊語文書原文擴展閱讀:
本文詞類活用
1、狼不敢[前](名詞作動詞,上前)。
2、恐前後受其[敵](名詞作動詞,攻擊)。
3、一狼[洞]其中(名詞作動詞,打洞)。
4、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名詞作狀語,「從通道」的意思)。
5、其一[犬]坐於前(名詞作狀語,像狗一樣地)。
6、[苫]蔽成丘(名詞作狀語,蓋上)。
7、一[屠]晚歸(動詞作名詞,屠夫,宰殺牲畜賣肉的人)。
8、一屠[晚]歸(名詞作狀語,傍晚)。
9、[弛]擔持刀(形容詞作動詞,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