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六年級上語文第六單元表格

六年級上語文第六單元表格

發布時間:2020-12-21 15:37:12

『壹』 六年級語文第六單元

起源
據查,明初朱右將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編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於此。明中葉唐順之所纂的《文編》,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它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這為唐宋八大家名稱的定型和流傳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後不久,推崇唐順之的茅坤根據朱、唐的編法選了八家的文章,輯為《唐宋八大家文鈔》,唐宋八大家之稱遂固定下來。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家古文運動的中心人物,他們提倡散文,反對駢文,給予當時和後世的文壇以深遠的影響。

人物
韓愈(768-824)
字退之,世稱韓昌黎,河南人,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古文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國散文發展史上地位崇高,蘇東坡稱贊他為」文起八代之衰」。他的文章氣勢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簡勁、邏輯嚴整、融會古今,無論是議論、敘事或抒情,都形成獨特的風格,達到前人不曾達到的高度。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祖籍河東,世稱柳河東,生於長安,貞元初年進士,官監察御史。順宗時,王叔文執政,他任禮部員外郎,銳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敗,他也被貶為永州司馬,遷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死於柳州。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傑出的文學家。 作為唐代古文運動倡導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對六朝以來籠罩文壇的綺靡浮艷文風,提倡質朴流暢的散文。著有《柳河東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歐陽修(1007-1072)
字永叔,祖籍江南西路吉州永豐縣(今屬江西)號」醉翁」、」六一居士」,傑出博學的散文家,宋代散文革新運動的卓越領導

『貳』 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活動總結怎麼寫(表格)

我們寫了,但不是表格,你要不要?

『叄』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計劃表

詩海拾貝:
閱讀材料》教學設計 1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天凈沙秋思》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憑借注釋,藉助工具書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詩歌。 2、了解古詩的特點。 3、引導學生大體把握詩歌大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4、通過閱讀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
【教學重點】 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大體把握詩歌大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情感,感受詩歌的魅力。
【教學准備】 課前搜集詩、詞、曲的有關資料。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欣賞了《詩經採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學們已感受到了詩歌的美妙了,同學們還想不想繼續去了解詩歌,去感受詩歌的魅力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欣賞欣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天凈沙秋》,跟隨詩人一起到詩歌的王國去繼續遨遊吧。
二、初讀詩歌
1、自由地讀詩歌,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已查字典解決,把詩歌讀通順。
2、小組合作讀,比比誰讀得流利,有節奏,優美,並讀出古詩的韻味來。
3、讓幾名學生朗讀,並讓其他同學作出評價,師相機引導學生讀出這首詞的節奏。
三、讀中悟意
1、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結合注釋、詞典理解詩歌大意。
2、讓幾名學生說說詩歌大意,師相機在學生展示資料的基礎上引導:
⑴讓學生了解詩、詞、曲: 西江月:詞牌名。 (相當於一首歌的調,如1=G,它不是這首詞的題目,它與這首詞的內容沒有關系,這首詞的題目是夜行黃沙道中。如我們學過的《憶江南》) 天凈沙:曲牌名。 (它也是相當於一首歌的調,如1=G,它不是這首曲的題目,它與這首曲的內容沒有關系,這首曲的題目是秋。) 詩、詞、曲是古代詩歌的三種形式。 《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詩,詩盛行於唐代,它的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的規定。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一首詞,詞盛行於宋代,它的調有定格,句子有定數,字有定聲。詞有單調、雙調之分。單調就只有一段,如《憶江南》,雙調就是分為兩大段,即上下兩片(闕),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天凈沙秋》是一首小令(曲的一種),曲盛行於元朝,體式與詞相近,它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多使用於口語,句式較為靈活,語言也比較通俗。 ⑵解釋個別詞語: 別枝驚雀:驚動喜鵲飛離樹枝。 見:同「現」。聽取:聽到。 七八個星天外:天外七八個星。兩三點雨山前:山前兩三點雨。 茅店:鄉村小客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道路轉過溪頭,忽然出現社林旁邊舊時住過的茅店。 飛鴻影下:雁影掠過。
3、學生同桌或小組內說說詞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讀詩歌。
四、品讀詩歌,讀中悟情,欣賞詩歌意境
1、默讀詩歌,體會兩首詩歌的異同。
2、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詩品讀,體會詩歌所蘊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組內交流自己品讀的收獲: ⑴選擇自己喜歡的詩,說說你在閱讀時彷彿看到了什麼?又聽到了什麼?眼前出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⑵通過閱讀,你從中會到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4、在班上交流自己閱讀的體會,師相機指導: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宋代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一首吟詠田園風光的詞。詞人把人們熟悉的月、鳥、蟬、蛙、星、雨、店、橋巧妙地組織起來,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恬靜的美。整首詞體現了詞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農村生活的熱愛。這也正是作才忘懷於大自然所得到的歡樂。 《天凈沙秋》這首曲是元代散民家白樸描寫秋景的一首小令,但其中沒有秋景的清蕭,沒有悲涼的情緒。有的卻是色彩鮮明的美麗的秋景。如曲中的「白草」「紅葉」「黃花」三個詞語,讓我們感覺到秋天是那麼的色彩鮮明。同時,全曲沒用一個「秋」字,卻傳達出了濃郁的秋意。整首曲詩人巧妙地並列六組名詞來描摹了一幅地面與天空的和諧畫面:日頭平西,落霞滿天,小村披拂著斜暉;炊煙裊裊幾如凝止,老樹枝椏不動紋絲,烏鴉樹羽輟立枝頭。在這一片寧靜的秋景當中,突然掠過一隻大雁,飛下地面。曲中,靜中有動,動靜結合。 5、分小組賽讀,看看哪組最能讀出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1、課後背誦這兩首詩歌。 2、課外收集感興趣的宋詞、元曲。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與詩同行活動三:合作編詩集、詩歌 知識競賽》教學設計
【活動目的】 1、通過編詩集,培養學生編輯、合作能力,進一步感受詩歌的魅力。 2、通過詩歌知識競賽,增強對詩歌的興趣,加強詩歌的積累和理解。
【活動過程】 第一課時 合作編本小詩集
1、咱們已經收集了許多詩作,欣賞了著名詩人的佳作,還自己動手寫了詩當了小詩人了!這么多我們喜歡的詩猶如一顆顆散落的珍珠,就讓我們來編本詩集,把這些珍珠串成一串美麗的珍珠項鏈吧!
2、小組合作編輯: ⑴准備好選入詩集的詩,可以編入搜集到的詩或故事,也可以編入自己寫的詩,還可以是同學寫的詩。小詩集中還可以適當穿插詩歌故事或相關資料。還可以配上插圖,或者輔以書法。 (注意引導學生要將搜集的詩歌、自己創作的詩歌、搜集的詩歌故事、詩歌資料等要分類編排、有序組合。) ⑵可以請父母、老師或同學寫序。 ⑶注意封面設計的精美,詩集名字的引人注目,編排好目錄。
3、成果展示: ⑴詩集編好了,我們來欣賞吧!小組把詩集放在展示台上,並派代表介紹。 ⑵同學們評一評,可從書寫、編排、美化等方面評。 ⑶選出優秀的詩集交流,可在學校里展示,開展班與班之間的交流,還可以請家長參觀和評議。
第二課時 詩歌知識競賽
一、賽前准備 1、根據實際情況,將學生分成幾組。
2、搜集競賽題目:可以是詩句接龍、詩歌常識、詩句釋義等。 3、出題方式: 學生出一半的題,教師出一半的題。
二、知識競賽 1、必答題: 每組5道題,每題10分。 2、搶答題: 共20道題,每題10分。答對得10分,答錯扣10分。 3、風險題: 每組2題,分成10分、20分、30分三個分值檔,答錯扣相應分值。 4、評出優勝組。
三、小結 通過這次詩歌競賽,我們無論是對詩句的積累、理解,還是在詩歌知識的積累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希望我們能繼續積累更多的詩歌。 【點評】 這項活動受一定的場地限制,最好能夠有搶答器之類的工具,並布置好場地,同時可邀請家長朋友參與,幫助順利完成這次活動。

『肆』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第六單元輕叩詩歌的大門活動計劃書的表格怎麼做呀

你是要那種???????

『伍』 小學生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手抄報、求圖以及內容

『陸』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的總結

先寫這次活動我們是怎麼開展的,因為我們老師先是叫我們去學校的圖書閱覽室界有關詩歌的書,然後摘抄自己喜歡的詩歌,我們還舉辦了詩歌朗誦會,所以就主要寫了活動的收獲。這是我的活動總結:
為了很好地進行本次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老師特地帶領我們去圖書閱覽室借閱了有關詩歌的書回來,讓我們用心品讀。老師告訴我們:詩歌對於一個人的影響力,甚至一個世界文學界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所以說:我們務必要認真讀詩歌,有感情的朗讀詩歌,多收集詩歌,還可以增長我們的見識。
通過這一次綜合性學習,我們不僅學到了很多詩歌,還學會了詩歌的分類,這樣更有助於我們學習詩歌,也收集了很多有關詩歌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們學會了自己寫詩歌,因為是個充滿了詩情畫意,充滿了自己的渴望,在詩歌里,我們可以放飛自己的心靈,我們的思維可以跳躍,我們的想像力得到了豐富的伸展,我們可以在詩歌里表達自己的渴望與情感。我們也還學會了如何理解詩歌,讀詩歌的方法:1.理解詞語的意思 2.聯系生活實際 3.想像畫面 4.各種詩歌做對比。所以說,這一次綜合性學習對我們的知識增長有了很大的幫助,我們也有了放飛想像的方法,那就是寫詩歌。
這是一個讓我們難忘的綜合性學習,因為它可以影響我們一生。

這段時間里,我們開展了「與詩同行」綜合性學習活動。在活動中,我們了解了詩歌的起源,學習如何欣賞詩歌,學習在生活中運用詩歌,自己還嘗試寫了詩,從而體會到中外詩歌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活動中,同學們分頭搜集詩詞資料,我負責收集宋詞的資料。我一打開「google」輸入「宋詞」,馬上進入了詞的世界,屏幕上出現了很多著名的名字:蘇軾、陸游、辛棄疾、李煜、李清照……我輕快地點擊著,盡情地欣賞著這些詞人的流光溢彩的作品。我被陸游《卜運算元?詠梅》中的「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所吸引。讀到李煜的《烏夜啼》時,我默默吟誦著「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往來風」。看到李清照的《如夢令》時,我又沉浸在「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美好意境中……
通過交流,我還閱讀了不少唐詩、元曲、以及現代詩等詩歌資料,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許多詩歌知識。
我知道了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距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它凝結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結晶。
我知道了詩歌如何分類。按題材分,有山水詩、詠物詩、邊塞詩;按形式分,可分為格律詩、自由詩;按體裁分,分為童話詩、寓言詩、散文詩……
我知道了從古至今詩人輩出。春秋戰國時最著名的有愛國詩人屈原;在魏晉南北朝時,曹操父子三人為詩歌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在唐朝這個詩的王朝,像詩仙李白這樣的人不勝枚舉,涌現出了詩聖杜甫、詩佛王維,詩鬼李賀……;在宋朝,豪放詞人蘇軾、辛棄疾、陸游,具有婉約詞風的柳永、李清照,他們共同造就了輝煌的宋詞;另外還有「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他們使元曲達到了高峰;現代詩人郭沫若、徐志摩等人的傑出作品影響深遠。
我還揣摩著如何欣賞名家詩篇,我覺得首先要明白這首詩是描寫什麼的,是狀物、寫景、還是詠物記人;接下來,就要逐字逐句地分析、理解其中的含意;最後,體會詩人在詩中要抒發的情感。讀詩有些好辦法,例如,在讀李白的《古朗月行》時可以用邊想像畫面邊感受意境的方法去體會「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的美妙描寫,可以用已學過的中國地形西高東低的知識來理解「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的句子,還可以用對比的手法來讀高適的《別董大》和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體會詩人與友人分別時的情感等等,運用這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走近詩人,理解他們的思想感情,這樣,讀了李清照《如夢令》,就能體會到詩人對自己「紅顏易老」的哀嘆含蓄;讀了南唐後主李煜的《虞美人》,就能知道什麼叫亡國之痛了,也能想到蘇軾《赤壁懷古》的一腔豪情。
……
「與詩同行」活動雖暫告一段落,但我覺得徜徉在詩歌海洋里的感覺,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詩歌比作海洋,我覺得我只得到了滄海的一滴水;如果把詩歌比作花園,我得到的僅僅是百花中的一朵小花。我還得繼續在詩的海洋里遨遊,盡情地享受詩歌無窮的魅力。

我從詩中學到了語文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尤以詩最為精闢,堪稱中國文學之精粹。

從《詩經》到如今的現代詩,中國詩經歷了幾千年的風雨,歷久彌新。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樸素的詩句道出了樸素的感情。「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簡短的詩句表達了屈原對楚國的忠貞情懷。「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鏗鏘有力地說出了他老當益壯的暮年志向。「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我們彷彿又可以看到陶淵明特有的那份閑適與自然。

詩在唐朝達到了頂峰,內容也更加多元化。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站在分道的路口,告訴朋友切勿「兒女共沾巾」。「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駱賓王身陷牢獄,只能望「蟬」興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太白一首《夢游天姥吟留別》,將他不願與權貴同流合污的志氣娓娓道來。「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身處亂世的杜甫,只能空嘆國破家亡之恨。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這舉不完的優美詩句都在訴說著中華文化的發展。

來到宋朝,詩以詞的形式繼續發展。

蘇軾的「老夫聊發少年狂」,開啟了豪放派的大門。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又為婉約派作出了詮釋。這兩派交映生輝,造就了宋詞的不滅地位。辛棄疾的「像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柳永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晏殊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又讓我們沉浸在宋朝這段半榮半辱的歷史。

接下來的元朝詩以「曲」的形式著稱。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將遊子的思念描繪得淋漓盡致。「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張養浩又道出了百姓的苦難。

元朝以後,詩似乎逐漸沒落,但卻並未被人們遺忘。清朝時,龔自珍的《己亥雜詩》更是讓我們看到了詩的希望。「我勸天公從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些琅琅上口的詩句正表達著作者的心聲。

中國詩曾經的輝煌是無可磨滅的,現代詩也正被人推崇,我相信詩的將來會更加美好。

詩幫助我了解語文,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讀詩的過程中,思想和作者產生共鳴的剎那,我也就懂得了語文之所以被人推崇的原因——她代表了中華文明的永盛不衰!

閱讀全文

與六年級上語文第六單元表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