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七年級下冊語文課外文言文

七年級下冊語文課外文言文

發布時間:2020-12-21 13:29:43

A. 七年級下冊語文課內外文言文76頁(1)(2)(3)題目

第一份:小河已露尖尖角,只待蜻蜓立上頭。親愛的同學們,希望你靜心盡力,展示自己。祝你成功!一、基礎知識及運用(22分)1,下列加點字注音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 A、腫脹(zhàng) 叮囑(zhǔ) 驪歌(lí) 花圃(p) B、沼澤(zhāo) 駭人(hài) 木屐(jī) 重荷(hè) C、瞬息(shùn) 佇立(zhù) 萋萋(qī) 誘人(yòu) D、迸出(bèng) 深邃(sùi) 喧囂(xiāo)磐石(pán)2,下列各組詞語字形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人跡罕至 舉目無親 狂風呼號 來勢凶凶B.九曲連環 一瀉萬里 奇趣橫生 亦復如是C、鋒芒必露 家喻戶曉 截然不同 炯炯有神D.當之無愧 慷概淋漓 雜亂無章 惹人注目3.下列加點字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人聲鼎沸(水開) 而後已(停止) 鮮為人知(很少) 兀兀窮年(達到極點)B.迥乎不同(不同) 氣沖鬥牛(直沖) 瀝盡心血(滴) 無暇及此(到)c、鞠躬盡瘁(勞累) 平沙無垠(邊際) 獸鋌亡群<疾走) 風悲日曛(煙霧繚繞)D、可歌可泣(可以) 心會神凝(領會) 潛心貫注(連貫) 燕然勒功(刻石記功)4.下列對課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一詩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之時要善於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未來是幸福美好的。B、則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 詩人自己對人生之路的思考。C、一文中作者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進程,以崎嶇險阻比喻中華民族所逢的史路。這是一篇具有強烈鼓動性和充滿樂觀精神的雄文 。D、一文寫於「九.一八」事變那年,作者用火一樣熾熱的語言,抒發了自己深沉的被壓抑著的飽滿的愛國之情,極富感染力。5、下列作家作品搭配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現代作家D.《丑小鴨》——安徒生——丹麥童話作家c,《最後一課》——都德——德國短篇小說家D-《福樓拜家的星期天》——屠格涅夫——俄國作家6,下列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B、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C、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D.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渴於邑人,不使學。7.下列翻譯不完全准確的—句是 ( )A、蒙辭以軍中多務。 譯文:呂蒙以軍中事務多來推辭,:B、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譯文:我哪裡是想要你研究經書成為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呢!C.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譯文:不遠萬里,奔赴戰場,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山。D.將軍百戰,壯士十年歸; 譯文:將軍和壯士從軍十年,經歷了干百次殘酷的戰斗,將軍身先士卒了,而壯士卻勝利歸來。8.填空:(8分)(1)鳥向檐上飛, 。 (2) ,明月來相照。(3)峨眉山月半輪秋, 。(4)故園東望路漫漫, 。(5) ,何人不起故園情。請寫出三個有關黃河的古詩句:(6) , 。(7) , 。(8) , 。二、閱讀與理解(38分)(一)課外閱讀(13分)陽光是一種語言①早晨,陽光以一種最明亮、是透徹的語言和樹葉攀談,綠色的葉子,立即興奮地顫抖,通體透亮,像是一頁頁黃金鍛打的箔片,炫耀在枝頭。而當陽光微笑著與草地上的鮮花對語,花朵便立即昂起頭來,那些蜷縮在一起的憂郁的花瓣,也迅即展開,像一個個恭聽教誨的耳朵。②晴朗的日子 , 走在街上 , 你不會留意陽光。普照的陽花 , 有時像是在對大眾演講的平庸的演說家 , 讓人昏昏欲睡 , 到處是燥熱的嘈雜。③陽光動聽的聲音 , 響在暗夜之後前日出 , 嚴寒之後的春天 , 以及黑夜到來前的黃昏。這些時刻 , 陽光會以動情的語言向你訴說重逢的喜悅、友情的溫暖和哪怕是因十分短暫的離別而產生的愁緒。④倘若是雨後的斜陽 , 彩虹將盡情展示陽光語言的才華與美麗。赤、橙、黃、綠、青、 藍、紫 , 從遠處的山根 , 騰空而起 , 瞬間飛起一道虹橋 , 使你的整個身心從地面立刻飛上天空。現實的郁悶 , 會被一種浪漫的想像所消釋。陽光的語言 , 此刻充滿智慧 , 讓你理解天雨花 , 石點頭;讓你平凡生活的狹窄 , 變成一片無邊無垠的開闊 ; 讓你枯寂的日子的單調 , 變得豐富多彩。⑤可這一切 , 只是一種語言 , 你不可以將那金黃的葉子當成黃金 : 江河之上,那些在粼波里晃動的金箔也非真實 ; 你更不要去攀援那七彩的虹橋 , 那是陽光的話語展示給你的不可琢磨的意境。瞬間 , 一切都會不復存在。可是 , 這一切又都不是空虛的 , 它們在你的心中留下切切實實的圖畫 , 在你的血管里推湧起波瀾壯闊的浪潮 , 在你耳邊轟響著長留不息的呼喊 , 使你不能不相信陽光的力量和它真實的存在。 ⑥同陽光對話 , 感受光明、溫暖、向上、力量。即使不用銅號和鼙鼓 , 即使是喁喁私語,那聲音里也沒有卑瑣和陰暗,沒有濕淋淋的、怯懦者的哀傷。⑦你得像一個勤勞的淘金者 , 從閃動在白楊翻轉的葉子上的光點里 , 把握陽光的語言節奏; 你得像一個朴實的農夫 , 把手指插進松軟的泥土裡 , 感知陽光溫暖的語言力度。 如果你是陽光的朋友 , 就會有一副紅潤健康的面孔和一窗明亮清高的心境。⑧陽光 , 是一種語言 , 一種可以聽懂的語言。9. 請從第①段畫線的句子中找出 3 個運用擬人手法的詞語 , 說明它在文中的作用。( 3 分 )詞語 : 、 、 作用 : 、 、 10. 從①至④段看 , 作春贊美陽光 " 語言 " 的哪些特點 (3 分 )(1) 。(2) 。(3) 。11. 第⑤段中 , 作者說 " 一切都會不復存在 ", 又說 " 一切又都不是空虛的」 。怎麼理 解 (2 分)12、文末,作者說陽光是「一種可以聽懂的語言」。從第⑦段看,怎樣才能「聽懂」呢?(2分)13、 作者說 : 陽光是一種語言 , 它和樹葉攀談 , 和鮮花對語 , 動情地向人們傾訴 , 給世界帶來溫暖和力量。還有人說 : 陽光是跳動的旋律 , 將七色幻化為七個美麗的音符 , 在大地上譜寫著動人的樂章。你想把陽光比喻成作什麼呢 請寫幾句話表達你對陽光的感受。 (3 分 )(二)課內閱讀(13分)①客人小心翼翼遞過去一張字條。貝多芬戴上眼鏡,專注地凝視了一會兒:「好,你們竟敢到獸穴里來抓老獅子的毛。」他說,雖然嚴肅,但臉上浮現出善良的微笑,「你們很勇敢……可是你們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難使我聽懂你們的話。過來坐在我旁邊,你們知道我聽不見的。」②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隨手拿過來一張紙一枝鉛筆給客人。③客人在紙上寫著:「我們要知道您的生平,把您的消息帶給萬千大眾,使他們了解您真實的好靈魂。」④看了這幾句話,一滴淚在大音樂家眼裡閃光。他喃喃地如同獨語:「我的好靈魂!人家都當我是個厭世者,你們怎麼會想到這個!在這里我孤零零地坐著,寫我的音符——我將永遠聽不見音樂,但是在我心裡發出的回響,比任何樂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時不免嘆息,我真軟弱……一個音樂家最大的悲劇是喪失了聽覺。」⑤貝多芬神往地說:「一個人到田野去,有時候我想,一株樹也比一個人好……」⑥他接著說:「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頭顱在熔岩內燃燒,拚命巴望掙扎出來。」⑦貝多芬激動而又沉鬱的情緒深深感染了來訪者,客人不停地記下來。⑧命運加在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將他的靈魂鎖閉在磐石一樣密不通風的「耳聾」之中。這猶如一座不見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過,「聾」雖然帶來了無可比擬的不幸和煩憂,卻也帶來了與人世的喧囂相隔絕的安靜。他誠然孤獨,可是有「永恆」為伴。14、①段中畫線句運用了 (1分)修辭,從這句話中,你可以了解當時人們是怎樣看待貝多芬的?(3分)15、第⑤段中,為什麼貝多芬說:「一株樹也比一個人好……」?(3分)16、你怎樣理解⑥段中畫線的貝多芬說的那句話?(3分)17、第⑧段中運用的表達方式是 (1分),其中所提到的「永恆」你認為指什麼?(2分)(一)文言文(12分)狼①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②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③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④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⑤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18、《狼》選自《 》,作者是清代的 (人名)。(2分)19、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字。(4分)①止有剩骨: ②目似瞑: ③屠暴起: ④其一犬坐於前: 20、下列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A.恐前後受其敵 蓋以誘敵B.從先人還家 一狼仍從C.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意暇甚D.賓客意少舒 少時,一狼徑去21、翻譯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2分)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2分)三、作文(40分)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許多往事令我們刻骨銘心,我們曾激動、甜蜜、興奮或者流淚………但無論怎樣,我們都有了出色的人生體驗,獲得了寶貴的人生財富。請以「成長中的往事」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字數不少於600字。參考答案1、B 2、B 3、C 4、D 5、D 6、C 7、D 8、(1)雲從窗里出(2)深林人不知(3)影入平羌江水流(4)雙袖龍鍾淚不幹(5)此夜曲中聞折柳(6)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7)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8)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9、詞語:攀談、顫抖、炫耀賦予陽光照射綠葉的現象以生命的活力 , 使之更加生動活潑 , 更具有形象性。10、(1)明亮、透徹 ( 清純親切、令人振奮 ) 。(2) 動情 ( 動聽、溫馨 ) 。(3) 充滿智慧 ( 豐富、有才華 , 有啟發性 ) 。11、陽光產生的美麗情景是短暫(虛幻、不真實)的,但對人的影響是有力的,是「切切實實」的。12、做陽光的朋友,對陽光語言用心把握,真切感知。13、陽光是燦爛的微笑 , 它用溫情融化堅冰 , 它以快樂淹沒愁苦 , 讓人平添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14、比喻 脾氣暴躁 難以接近 15、耳聾的他比不上一棵樹,因為一棵樹尚且可以聆聽大自然的聲音;樹可以遠離塵世的喧囂和紛爭 16、這是貝多芬在向客人描述自己:雖然遭受耳聾的打擊,但他的創作慾望卻從來沒有停止過,從未想過放棄自己的音樂事業。 17、議論 音樂18、聊齋志異 蒲松齡 19、 通「只」 閉著 突然 像狗似的 20、B21、①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只不過增添笑料罷了。②屠夫剛想要走,轉身看見柴草堆的後面,另一隻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鑽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後面。第二份:親愛的同學們,你是否想知道,自己能否學以致用呢?請隨我來吧!一、積累運用(22分)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寫在括弧里。(3分)(1)確鑿( )(2)珊( )瑚(3)人跡罕( )至(4)驪( )歌(5)熾( )痛(6)讕( )語2、根據拼音在方格內寫出漢字。(4分)gěng咽 屏zhàng 環yè 玉zān kuī甲 澎pài狂lān 可hān 3、根據提示,填出橫線上的句子(6分)①假如生活欺騙了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萬里赴戎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孤城萬仞山。④欲窮千里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長河落日圓。⑥寫一條與黃河有關的俗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校園內有一個清水池塘,塘中點點清荷常飄來清香。然而近日偶見有雜物漂浮於水面上。為保持塘水潔凈,學校製作了一塊告示牌,請你在牌上代寫一句輕易使人領悟和接受的告示語。(留意:不要用「禁止」等類似詞語,不超過20個字)(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仿照下列句子,請你再寫2個句子,組成一組排比句。(6分)示例:在春天,東風吹起的時候,土嚷的香氣便在田野里飄揚。寫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理解感悟(38分)(一)課外閱讀(13分)我微笑著走向生活汪國真我微笑著走向生活無論生活以什麼方式回敬我。報我以平坦嗎?我是一條歡樂奔流的小河。報我以坎坷嗎?我是一座大山莊重地思考!報我以幸福嗎?我是一隻凌空翱翔的燕子。報我以不幸嗎?我是一根勁竹經得起千擊萬磨!生活里不能沒有笑聲,沒有笑聲的世界該是多麼寂寞。什麼也改變不了我對生活的熱愛,我微笑著走向火熱的生活!6、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個詞語概括了人生中的各種經歷。(4分)7、本詩運用了_________段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辭方法,以生動的形象傳達出詩旨。(3分)8、簡析最後一節的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本詩的主旨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本詩的語言特點是( )(2分)A、精煉、朴實B、明快、活潑C、深沉、含蓄D、幽默、風趣(二)文言文(12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1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2分)①嘗______________②異______________③奇______________④乞______________1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是什麼意思:(3分)① 借旁近與之( )② 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③ 稍稍賓客其父( )13、翻譯劃線的句子「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自是指物作詩立就」說明了什麼?(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不使學」造成了怎樣的結果?(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課內閱讀(13分)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庄,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但或者也許是漁火。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者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16、文中的景物描寫具有特色。作者調動了各種感覺器官進行多方面的描寫。各找出一句寫在下面。(4分)視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嗅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觸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聽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文中畫線句子運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辭方法。(2分)18、文中畫線句子的作用是什麼?「但我卻還以為船慢」表達了「我」什麼樣的心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文中第二段中加點的「他」指待什麼?此處所描述的心境和第一段所表達的心情有何不同?(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 兩段選文在表達方面你最欣賞哪一處?為什麼?(2分)最欣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作文(40分)題目:我好想要求:①先把題目補充完整,如「做個好學生」、「有自己的空間」、「有個和睦的家」等等。②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抒情。③500字以上。參考答案:一、1、⑴záo ⑵shān ⑶hǎn ⑷lí ⑸chì ⑹lán2、哽 、障、謁、簪、盔、湃、瀾、汗3、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②關山度若飛。③黃河遠上白雲間。④更上一層樓。⑤大漠孤煙直。⑥跳進黃河洗不清。4、例:池塘是我家,清潔靠大家——荷花。5、(略)6平坦、坎坷、幸福、不幸7排比、反問、比喻8、點題,總結全文。9、微笑著走向生活。10、B11、①曾經 ②感到詫異 ③以……為奇 ④求取12、①鄰居 ②文采和道理 ③漸漸13、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14、仲永具有很強的作詩天賦。15、神童「泯然眾人」 (大意對即可)16 略 17 比喻 擬人18 表現出船劃得快,烘托出「我」急於看到社戲的心情。19宛轉、悠揚的笛聲 這里所表達的是「我」被宛轉悠揚的笛聲所陶醉的輕松愉快的心情。 20 略我自己出的,希望採納

B. 七年級課外文言文《蘇武牧羊》的答案

通假字

且單於信女,使決人死生 女:通「汝」,你。
不顧恩義,畔主背親 畔:通「叛」,背叛。
與旃毛並咽之 旃:通「氈」,毛織品。
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去:通「()」,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無」,沒有。
信義安所見乎 見:通「現」,顯現。
孺卿從祠河東後土 祠:通「祀」,祭祀。
法令亡常 亡:通「無」,沒有。
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 亡:通「無」,沒有。
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無」,沒有。
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 衿:通「襟」,衣襟。 決:通「訣」,訣別。
始以疆壯出 疆:通「強」,強壯。

古今異義

漢亦留之以相當 古義:相抵償。 今義:副詞,表程度。
皆為陛下所成就 古義:提拔。 今義:業績。
位列將 古義:位;官位。 今義:位置、地位。 列:一般的,普通的。 今義:排列。
兄弟親近 古義:親近的侍臣。 今義:動詞,靠近。
我丈人行也。 古義:老人,長輩。 今義:岳父。
欲因此時降武。 古義:趁這時。 今義:相當於所以。
獨有女弟二人 古義:妹妹。 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
且陛下春秋高 古義:年紀。 今義:春秋戰國時期或指季節。
武等實在 古義:確實存在。 今義:誠實、老實。

詞類活用

1.意動用法 單於壯其節 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壯。
2.使動用法
(1)欲因此時降武 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動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兩主 斗:使動用法,使……爭斗。
(4)單於愈益欲降之 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若:使動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 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3.名詞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詞做動詞,下,
(2)羝乳乃得歸 乳:名詞做動詞,生子
(3)杖漢節牧羊 杖:名詞做動詞,拄著
(4)孺卿從祠河東後土 祠:名詞做動詞,祭祀
(5)惠等哭,輿歸營 輿:名詞做動詞,抬。
(6)陵與衛律之罪,上通於天 上:名詞做狀語,向上

特殊句式

1.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定語後置句,正常語序「送留在者漢匈奴使」。
(2)為降虜於蠻夷 狀語後置句,正常語序「於蠻夷為降虜」。
(3)何以女為見 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見女為」
(4)子卿尚復誰為乎 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子卿尚復為誰乎」
(5)何以復加 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復加」

2.判斷句
(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漢所望也
(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3.被動句

(1)見犯乃死,重負國
(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
(3)皆為陛下所成就

C. 七年級課外文言文(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原文:
梁丘據謂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嬰聞之,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嬰非有異於人也,常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難及也?」
注釋:
(1)梁丘據:齊景公的大臣。 (2)謂:對…說 (3)不及:比不上 (4)夫子:先生,對尊長的敬稱 (5)常:常常,表示容易、接近。 (6)置:棄置,放棄。 (7)休:停止。 (8)故:同"胡",何,什麼。
譯文:
梁丘據對晏子說:「我到死(恐怕)也趕不上先生啊!」晏子說:「我聽說,不斷實踐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達到目的。我並沒有比別人特殊的才能。經常實踐卻不放棄,經常行進卻不停下的人,你怎麼會趕不上(我)呢?」
導讀:
荀子在《勸學》中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強調做事要持之以恆,不斷努力。本文通過梁丘據與晏子的對話,借晏子之口,闡明了一個同樣的道理:做任何事情,包括學一門學問,只有「常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才能獲得成功。晏子用自身事例來說明這一道理,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啟示:
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最終會得到成功。達到成功的彼岸!

D. 七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課內外對比閱讀

甲乙兩段文字中合照只有的根本原因分別是什麼?

E. 七年級語文下冊古文古詩

《山中雜詩》吳均(七下課外)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雲從窗里出.
《竹里專館》王維(七下課外)
獨坐幽屬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峨嵋山月歌》李白(七下課外)
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七下課外)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落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逢入京使》岑參(七下課外)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滁州西澗》韋應物(七下課外)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江南逢李龜年》杜甫(七下課外)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送靈澈上人》劉長卿(七下課外)
蒼蒼竹林寺,杳杳鍾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約客》趙師秀(七下課外)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論詩》趙翼(七下課外)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F. 七年級語文下冊十三首古詩詞

向無數英雄致敬,珍惜現在學習的機會,101教育初中小編整理了初中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十三首內容,以供大家參考。
初中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十三首
1、泊秦淮
【作者】杜牧【朝代】唐代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2、竹里館
【作者】王維【朝代】唐代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3、望岳
【作者】杜甫【朝代】唐代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4、春夜洛城聞笛
【作者】李白【朝代】唐代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5、己亥雜詩·其五
【作者】龔自珍【朝代】清代
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6、晚春
【作者】韓愈【朝代】唐代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7、登飛來峰
【作者】王安石【朝代】宋代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8、約客
【作者】趙師秀【朝代】宋代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9、游山西村
【作者】陸游【朝代】宋代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朴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10、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1、登幽州台歌
【作者】陳子昂【朝代】唐代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12、陋室銘
【作者】劉禹錫【朝代】唐代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13、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作者】楊萬里【朝代】宋代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
上述是初中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十三首內容,希望幫助同學們復習。

G. 七年級上冊 語文 課外文言文比較閱讀專項練習 答案。記住是答案哦

一、畫皆以人重

子嘗謂詩文書畫皆以人重,蘇、黃遺墨流傳至今,一字兼金①;章、京、卞②④豈不工書,後人糞土視之,一錢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使顏魯公③書雖不工,後世見者必寶之,非獨書也。詩文之屬莫不皆然。
注釋:①兼金:價值等於平常金子幾倍的好金子。
②章、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長書法。
③顏魯公:即顏真卿。封魯國郡公,人稱「顏魯公」。工書法,自創一體,對後世影響很大,人稱「顏體」。
閱讀訓練
l、下列句中加點「然」與其他三句中加點「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若聽茶聲然 B. 詩文之屬莫不皆然
C.雜然相許 D. 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①一錢不直:_
②後世見者必寶之:_
3、翻譯下面句子。
①後人糞土視之
譯文:

②古之人率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
譯文:

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詩歌、文章、書法、繪畫是否受人重視都與人的品格有關。
B.作者認為蘇軾、黃庭堅的書法繪畫作品流傳下來不只是因為他們技藝高。
C.作者認為章 、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於書法的人。
D.作者認為顏真卿的書法其實不好,後世喜歡的原因是顏真卿的品德好。
5.填空。
①「蘇、黃」中的「蘇」指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東坡。他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千古傳唱,其最後兩句「 」表達了作者對親人的懷念和祝願。
②永叔,即 ,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參考答案

1、B(這樣),……的樣子;

2、① 值 ②把……當寶貝,珍愛、喜愛;

3、①後來(世)的人們都把他們的書法看作糞土
②古代的人大都會書法,只有那些品格高尚 的人(的書法)才能流傳得久遠;

4、D; \

5、①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②歐陽修

二、以學自損,不如無學

夫學者,所以求益①耳。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昂大,凌忽②長者,輕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仇敵,惡之如鴟(chī)梟(xiāo)。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
(選自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
注釋:①求益:求得長進。②凌忽:凌,欺侮;忽,輕視。③同列:同輩。④疾之;怨恨他。

⑤鴟梟:兩種惡鳥,這是古人的看法。

閱讀訓練
1、解釋句中加點的字。
①所以求益耳 ②人疾之如仇敵
2、指出下列句子屬何種句式。
人疾之如人仇敵,惡之如鴟梟。( )
3、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中「此」指代的內容。

4、短文告誡人們的一個道理是

◆參考答案

1、①用來…… ②痛恨;

2、狀語後置;

3、讀數十卷書,便自高自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
4、學習要永不滿足,做人要謙虛,切忌傲氣。

三、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①,輒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給,啖④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⑤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選自宋·歐陽修《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銘並序》
注釋:①昏怠:昏沉睏倦。②輒:往往,每每。③沃;澆。這里當」洗」講。④啖;吃、⑤讒:說人壞話。

閱讀訓練
1、給下面句中加點字注音並釋義。
①啖粥而讀 音: 義:
②輒以水沃面 音: 義:
③食不給 音: 義:
④乃至被讒受貶 音: 義:
2.「每以天下為己任」的正確譯句是( )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為自己的責任。
B.常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任務。
D、每天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3、將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
4、這段文字的層次已在文中劃出,請簡要歸納層意。






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的名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參考答案

1、①dan吃; ②wo洗 ③ji供應 ④chan說別人壞話;

2、B;
3、①有時夜裡疲憊睏倦,常常用冷水沖頭洗臉 ②妻子的孩子的衣食僅僅自足罷了;

4、①年少家貧而胸有大志
②做官後因直言而遭讒降職

③刻苦自勵而心憂天下;

5、揭示主題

四、司馬光好學

司馬溫公①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②絕編③,迨④能倍⑤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注釋:①司馬溫公:司馬光死後被封以溫國公稱號,故稱司馬溫公。

②下帷:原指漢代董仲舒下帷講學,三年不看窗外這件事。這里藉此指讀書專心。
③絕編:原指孔子讀《易經》時,反復翻閱,多次將穿簡冊的牛皮繩子翻斷這件事。這里指讀書刻苦。

④迨:等到。

⑤倍:同「背」,背誦。

閱讀訓練
l.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患記問不苦人 ( ) ②迨能倍誦乃止 ( )
③迨能倍誦乃止 ( ) ④詠其文 ( )
2、與「迨能倍誦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子墨子九距之 B.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C.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用力多者收功遠。 B.其所精通,乃終身不忘。
C.書不可不成誦。 D.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4、文中「獨下帷絕編」意思是只有司馬光獨自苦讀。我們學過一個類似的成語也是形容讀書勤奮,這個成語是:

◆參考答案

1、①擔心 ②等到 ③才 ④吟詠;

2、 D;

3、C;

4、韋編三絕,懸梁刺股 ,鑿壁偷光
打撈鐵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鐵牛八維之,一牛且數萬斤。治平中,水暴漲絕梁,牽牛,沒於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夾牛維之,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轉運使張燾以聞,賜之紫衣。
注釋:1浮梁:浮橋。2維:系,連結。3治平:北宋英宗趙曙的年號。4真定:卻今天河北正定。5權衡:秤錘秤桿。
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含義。
(1)一牛且數萬斤。
(2)募能出之者。
(3)徐去其土。
(4)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
2、翻譯: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3、試說明懷丙和尚是怎樣把鐵牛從河中打撈出來的?
答案
1、且:幾乎,重達。
募:招募。
徐:慢慢的。
實:裝滿,充實。
2、用大的木材做成秤錘秤桿的形狀鉤住鐵牛,慢慢的去掉船里的土,船浮上來,鐵牛也被拉出來了。
3、懷丙和尚先用兩艘大船裝滿了土,放到鐵牛兩邊,系住鐵牛,然後用一根大木頭做成秤錘秤桿的形狀,保持兩船對鐵牛的拉力平衡,然後慢慢的去掉兩艘船中的土,依靠水的浮力,慢慢把鐵牛拉出來。
中考課外文言文專題練習

(一)師曠問學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秉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釋:1秉燭:點燭。當時的燭,只是火把,還不是後來的蠟燭。2盲臣:師曠為盲人,故自稱。
1、 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①問於師曠: 。
②安敢戲君乎: 。
③如日出之陽: 。
④臣聞之: 。
2、 將下列文言文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譯句: 。
3、 晉平公想學習,卻又「恐已暮矣」,他所說的「暮」指什麼?他為什麼有這樣的擔心?

4、 師曠的回答,說明他將「暮」理解成什麼意思?他為什麼要這樣理解?

5、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什麼?

(二)顏回好學
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注釋:1回:顏回,又稱顏淵。2慟(tòng):哀痛之至。3門人益親:學生更加親近。4遷:轉移。5貳:重復。
1、本文選自《史記》。《史記》是我國古代著名史學家和文學家 用畢生精力寫成的我國第一部 體通史,魯迅稱它為「 ,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 發盡白,蚤死
(2) 今也則亡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1)門人益親( )
(2)弟子孰為好學( )
(3)不貳過( )
4、翻譯下面的句子。
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6、 根據積累,再舉幾個名人好學的實例。

(三)螳螂捕蛇
張姓者,偶行溪谷,聞崖上有聲甚厲。尋途登覘,見巨蛇圍如碗,擺撲叢樹中,以尾擊樹,樹枝崩折。反側傾跌之狀,似有物捉制之。然審視殊無所見,大疑。漸近臨之,則一螳螂據頂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視額上革肉,已破裂雲。
注釋:1覘(chān):探看。2圍:此處指蛇的身圍。3殊:極、很,完全。4攧(diān):跌。
1、下列句中加點的「之」與例句中加點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似有物捉制之
A、 輟耕之壟上 B、受任於敗軍之際 C、悍吏之來吾鄉 D、環而攻之而不勝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
(1) 以剌刀攫其首 攫:
(2) 蛇竟死 竟:
3、翻譯下面句子。
然審視殊無所見。

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分析錯誤一項是( )
A、 螳螂最後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以已之長攻敵之短。
B、 蛇被小小的螳螂擊殺的根本原因是以尾擊樹不重戰術。
C、 姓張的是本文的線索人物,全文以他的所見所聞為線索。
D、 本文步步設疑,環環相扣,文雖短但情節卻緊張曲折。
(四)景公令出裘發粟與飢寒
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陛。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對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飢,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聞命矣。」乃令出裘發粟以與飢寒者。
注釋:1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動詞。2陛:宮殿的台階。3聞命:聽到辭命。聞,聽;命,辭命。
1、 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
(1)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 )
(2)立有間( )
(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陛。( )
2、 翻譯
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飢,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


3、 景公為什麼聽了晏子的一番話,「乃令出裘發粟以與飢寒者」?

(五)勉諭兒輩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飲食衣服,若思得之艱難,不敢輕易費用。酒肉一餐,可辦粗飯幾日;紗絹一匹,可辦粗衣幾件。不饞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好著?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則子子孫孫常享溫飽矣。
注釋:1費用:花費錢財。2紗絹:一種細薄的絲織品。3饞:這里是飢餓的意思。
1、 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1) 可辦粗飯幾日
(2) 何必圖好吃好著
(3) 莫待無時思有時
2、 翻譯:不饞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好著?

3、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就節儉問題,向我們提出什麼要求?

4、 在市場經濟繁榮的今天,商品供應充足,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還有必要提倡節儉嗎?

(六)打撈鐵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鐵牛八維之,一牛且數萬斤。治平中,水暴漲絕梁,牽牛,沒於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夾牛維之,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轉運使張燾以聞,賜之紫衣。
注釋:1浮梁:浮橋。2維:系,連結。3治平:北宋英宗趙曙的年號。4真定:卻今天河北正定。5權衡:秤錘秤桿。
1、 解釋下列加點字的含義。
(1) 一牛且數萬斤。
(2) 募能出之者。
(3) 徐去其土。
(4) 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
2、 翻譯: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3、 試說明懷丙和尚是怎樣把鐵牛從河中打撈出來的?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27925557.html?si=7

H. 七年級下和課內文言文有關的課外文言文閱讀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孫權勸學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①卿今當塗掌事( ) ②蒙辭以軍中多務( )
③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 ④及魯肅過尋陽( )
(2) 將下面的文言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②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3)填空。
本文選自《 》,這是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主持編纂的一部 。文中「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一句,「治經」可解典」。「經」,指《易》《 》《 》《 》等書。
(4) 從呂蒙的變化中你得到了什麼啟發?請結合《傷仲永》一文簡要談談自己的看法

答 案: (1) 分值(2分)①當道、當權 ②推託 ③通「耶」,語氣詞 ④到了……的時候
(2) 分值(4分)①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以往的事情罷了。) ②士別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長兄知道這件事太晚了啊!
(3) 分值(3分)資治通鑒 司馬光 編年體通史 《詩》《書》《禮》《春秋》(寫出其中三個即可)
(4) 分值(3分)提示:只要樂於學習,善於學習,就會尋找一切機會去學習,最終有所成就。再聰明的人,如果放棄學習,終將一事無成。

閱讀全文

與七年級下冊語文課外文言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