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五年級語文上冊古詩三首示兒教案

五年級語文上冊古詩三首示兒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21 04:47:15

⑴ 古詩三首》 1.《示兒》的詩人是( )(朝代)的( )

古詩三首》 1.《示兒》的詩人是( 陸游)(朝代)的( 宋代)

《示兒》是宋代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詩,是詩人的絕筆。此詩傳達出詩人臨終時復雜的思想情緒和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表現了詩人一生的心願,傾注了詩人滿腔的悲慨,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語言不假雕飾,直抒胸臆。詩中所蘊涵和積蓄的情感是極其深厚、強烈的,但卻出之以極其樸素、平淡的語言,從而自然得達到真切動人的藝術效果。

作品名稱

示兒

創作年代

南宋

作品出處

《劍南詩稿》

文學體裁

七言絕句

作者

陸游

作品原文

示兒1

死去元知萬事空2,但悲不見九州同3。

王師北定中原日4,家祭無忘告乃翁5。[1]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示兒:寫給兒子們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來。在蘇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詩第一句為「死去元知萬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為「死去原知萬事空」,因為是通假字,所以並不影響本詩的意境,尚有爭議。人教版等教材多為「元」,不常用通假字。萬事空:什麼也沒有了。

但:只是。悲:悲傷九州:這里代指宋代的中國。古代中國分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國。同:統一。

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北定:將北方平定。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佔的地區。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無忘:不要忘記。乃翁:你的父親,指陸游自己。[1][2][3]

白話譯文

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後,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

因此,當朝廷軍隊收復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⑵ 五年級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裡面的生字有哪些組詞

您好。
知識點
生字組詞:
祭:祭拜 祭祀 祭奠 祭天 祭壇 祭文
乃:乃父 乃至 乃至於 有容乃大
熏:熏風 熏陶 熏肉 熏染 臭氣熏人
杭:杭州 蘇杭 杭綢
亥:亥時
恃:自恃 有恃無恐 恃強凌弱 恃才傲物
哀:哀傷 悲哀 哀悼 哀憐 哀兵必勝
拘:拘束 拘謹 拘禁 拘管 不拘一格
多音字:
幾:jǐ幾個 jī茶幾
降:jiàng降落 xiáng投降
xūn:熏(熏陶) 薰(薰衣草)
shì:恃(有恃無恐) 侍(侍候)
形近字:
祭:(祭拜) 察(觀察)
杭:(杭州) 抗(抗爭)
恃:(自恃) 待(等待)
《示兒》知識點
示兒 【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主題:
《示兒》是詩人臨終前寫給兒子的一首詩,詩人痛惜自己無法親眼看到國家統一,希望兒子以後家祭的時候能將這一好消息告訴自己,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祖國統一的愛國情懷。
[註解]
①示兒:給兒子看。②元:同「原」,本來。③但:只是。④九州:古代中國分為九個州這里代指中國。⑤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⑥乃翁:你們的父親。
鑒 賞:
① 人死之後萬事皆空,詩人早已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唯一悲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親眼看到祖國統一。從中可以體會到詩人那種悲哀凄涼的心境。
② 詩人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的信念,囑咐兒孫不要忘記把喜訊告訴自己。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並未絕望,他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復失地。
《題臨安邸》知識點
題臨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主題:
《題臨安邸》描寫了詩人對苟且偏安、一味尋歡作樂的達官貴人們的諷刺和憤慨,以樂景寫哀情,表達了詩人的憤激之情。
[註解]
①臨安:南宋都城,即今浙江杭州。②邸:旅店。③熏:吹,用於溫暖馥郁的風。④直:簡直。汴州:北宋都城汴粱,即今河南開封
鑒 賞:
① 青山重重疊疊,樓台鱗次櫛比,山河如此美好。但這樣美好的山河,卻被金人佔有。「西湖歌舞幾時休?」詩人的這一質問,表現了對當政者不思收復失地的憤激之情。
② 日揭露「遊人」不顧國計民生整日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的卑劣行徑,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己亥雜詩》知識點
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主題:
《己亥雜詩》寫了詩人對死氣沉沉、缺乏生機的社會現狀深感痛心,希望巨大的社會變革迅速到來,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未來命運的關切和對當政者能夠廣納人才的渴望。
[註解]
①己亥雜詩:《己亥雜詩》是龔自珍在己年(1839年)寫的一組詩,共315首。這里選的是其中一首。②生氣:指朝氣蓬勃的局面。③恃:依靠。④萬馬齊喑:所有的馬都沉寂無聲。比喻人們沉默不語,不敢發表意見。喑,沉默。
鑒 賞:
① 前兩句用了兩個比喻,寫出了詩人對當時國家形勢的看法。「風雷」比喻社會變革,「萬馬齊喑」比喻當時舉國上下死氣沉沉的局面。
② 後兩句表達了詩人熱切的希望,他希望當政者能夠廣納人才,期待著改革大勢催生新的生機。

⑶ 愛國古詩三首

《春望》【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屬短,渾欲不勝簪。 2、《夏日絕句》【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3、《州橋》【宋】范成大 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問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4、《題臨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示兒》【宋】陸游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望採納!一共5首古詩

⑷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教師專用第12課古詩三首示兒提林安邸己亥雜詩的小程序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教師專用第12課古詩三首示兒提林安邸己亥雜詩的小程序?

⑸ 《示兒》的全詩和詩意是什麼

示兒

【作者】陸游【朝代】宋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文:

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後,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此詩是陸游愛國詩中的又一首名篇。陸游一生致力於抗金斗爭,一直希望能收復中原。雖然頻遇挫折,卻仍然未改變初衷。從詩中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

也凝聚著詩人畢生的心事,詩人始終如一地抱著當時漢民族必然要光復舊物的信念,對抗戰事業具有必勝的信心。題目是《示兒》,相當於遺囑。在短短的篇幅中,詩人披肝瀝膽地囑咐著兒子,無比光明磊落,激動人心!濃濃的愛國之情躍然紙上。

(5)五年級語文上冊古詩三首示兒教案擴展閱讀:

這首詩用筆曲折,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復雜的思想情緒和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

全詩有悲的成分,但基調是激昂的。詩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著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公元1210年(寧宗嘉定三年),八十五歲的陸游一病不起,此詩為陸游的絕筆,既是詩人的遺囑,也是詩人發出的最後的抗戰號召。表達了詩人的無奈以及對收復失地的期盼。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

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

⑹ 大家,五年級經典誦讀比賽想讀,古詩三首的示兒 題林安邸,己亥雜詩,用什麼背景音樂好謝謝大家

三首都是古詩,而且都是憂國憂民、心在天下的愛國詩。
前兩首推薦用古琴曲版《關山月》,因為古權琴比較低沉且盪氣回腸,可以表現出詩中的哀痛與悲憤之情;後一首推薦古箏曲《將軍令》,古箏高亢而激越,適於表現出詩中的吶喊之意。

⑺ 六年級課文:古詩三首的全詩翻譯。

卜居 【原文】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竭知盡忠,而蔽障於讒。心煩慮亂,不知所從。乃往見太卜鄭詹尹曰:「余有所疑,願因先生決之。」詹尹乃端策拂龜曰:「君將何以教之?」屈原曰:「吾寧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將送往勞來,斯無窮乎?寧誅鋤草茆以力耕乎,將游大人以成名乎?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將從俗富貴以偷生乎?寧超然高舉以保真乎,將哫訾栗斯,喔咿嚅唲以事婦人乎?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將突梯滑稽,如脂如韋,以絜楹乎?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將氾氾若水中之鳧與波上下,偷以全吾軀乎?寧與騏驥亢軛乎,將隨駑馬之跡乎?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從?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鍾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吁嗟默默兮,誰知吾之廉貞?」詹尹乃釋策而謝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此事!」
【翻譯】
翻譯:屈原(被)流放了,三年不再能見(到國王)。(他)竭盡智慧用盡忠心,卻被讒言遮擋和阻隔。(他)心情煩悶思想混亂,不知道何去何從。就前往拜見太卜鄭詹尹說:「我有所疑惑,希望由先生您來決定。」詹尹就擺正蓍草拂凈龜殼說:「您有什麼賜教的啊?」
屈原說:「我是寧願忠實誠懇,朴實地忠誠呢,還是迎來送往,而使自己不會窮困呢?是寧願憑力氣除草耕作呢,還是游說於達官貴人之中來成就名聲呢?是寧願直言不諱來使自身危殆呢,還是跟從習俗和富貴者來偷生呢?是寧願超然脫俗來保全(自己的)純真呢,還是阿諛逢迎戰戰兢兢,咿咿喔喔(語無倫次地諂言獻媚)來巴結婦人呢?是寧願廉潔正直來使自己清白呢,
還是圓滑求全,像脂肪(一樣滑)如熟皮(一樣軟),來諂媚阿諛呢?是寧願昂然(自傲)如同(一匹)千里馬呢,還是如同(一隻)普普通通的鴨子隨波逐流,偷生來保全自己的身軀呢?是寧願和良馬一起呢,還是跟隨駑馬的足跡呢?是寧願與天鵝比翼齊飛呢,還是跟雞鴨一起爭食呢?這些選擇哪是吉哪是凶?應該何去何從?(現實)世界渾濁不清:蟬翼被認為重,千鈞被認為輕;黃鍾被毀壞丟棄,瓦鍋被認為可以發出雷鳴(般的聲音);讒言獻媚的人位高名顯,賢能的人士默默無聞。可嘆啊沉默吧,誰知道我是廉潔忠貞的呢?」
詹尹便放下蓍草辭謝道:「所謂尺有它不足的地方,寸有它的長處;物有它不足的地方,智慧有它不能明白的問題;卦有它算不到的事,神有它顯不了靈的地方。您(還是)按照您自己的心,決定您自己的行為(吧)。龜殼蓍草實在無法知道這些事啊!」
【賞析】
《楚辭》篇名。王逸認為屈原所作,朱熹從其說。近世學者多認為非屈原作,但也還不能作定論。
篇中寫屈原被放逐,「三年不得復見」,為此心煩意亂,不知所從,就前去見太卜鄭詹尹,請他決疑。屈原先述世道不清、是非善惡顛倒的一連串疑問,然後詹尹表示對這些疑問「龜策誠不能知事」,只好說「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顯然,《卜居》並非真的問卜決疑之作,只不過設為問答之語,以宣洩作者的憤世嫉俗之意而已。篇中多用譬喻,如「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鍾毀棄,瓦釜雷鳴」等,形像鮮明,而且音節瀏亮,對比強烈,體現了激憤的情緒。
就形式而言,《卜居》全篇用對問體,凡提八問,重重疊疊而錯落有致,決無呆板凝滯之感。後世辭賦雜文中賓主問答之體,實即灠觴於此。
【作者簡介】
屈原(約公元前339~約前278)。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本世紀中,曾被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廣泛紀念。屈原的作品,根據劉向、劉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離騷》1篇,《天問》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遠游》、《卜居》、《漁父》各1篇。據《史記•屈原列傳》司馬遷語,還有《招魂》 1篇。有些學者認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懷疑《遠游》以下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筆。在語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詩經》以四字句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參差錯落,靈活多變;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於」「乎」「夫」「而」等虛字,用來協調音節,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嘆的韻致。總之,他的作品從內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創造性。

閱讀全文

與五年級語文上冊古詩三首示兒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