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年級下冊語文25課文最後一段寫體會四年級下冊語文25課課後題2怎麼寫
文中最後一句話是: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版也不是全都對的。權
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伽利略用事實轉變了人們的觀念:對權威要尊重,但不應盲從,權威也有錯的時候,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亞里士多德的權威襯托出伽利略敢於追求真理的執著精神。
我也明白了,我們要有質疑精神,上課的時候不要讓自己的腦子睡大覺,要思考老師說的話。平時也不要盡信一些書或報章上的報道,要懂得分辨是非好壞,過濾一些不良的信息。
2. 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25課描寫中華不振的句子
他們急忙抄奔了過去,只見人群中襲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著什麼,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一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樣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
歐了,我們老師講的。
3. 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25課HAOJUHAOCI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4. (含拼音)語文四年級下冊第25課課文生字詞
盼望
美盼
臘梅
莫名其妙
渾身
品德
豐滿
飛舞
傳說
5. 八年級下冊語文25課 課文
25 詩詞曲五首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內吟聞笛賦,到鄉容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赤 壁
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調歌頭
蘇 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意踟躕,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6. 四年級下冊語文25課課文內容(人教版)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伽利略是17世紀義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他在學校念書的時候,同學們就稱他為「辯論家」。他提出的問題很不尋常,常常使老師很難解答。
那時候,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亞里士多德,把這位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哲學家的話當作不容許更改的真理。誰要是懷疑亞里士多德,人們就會責備他:「你是什麼意思?難道要違背人類的真理嗎?」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這句話使伽利略產生了疑問。他想: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那麼把這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這樣,從一個事實中卻可以得出兩個相反的結論,這怎麼解釋呢?
伽利略帶著這個疑問反復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的確說錯了。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系。伽利略那時候才25歲,已經當了數學教授。他向學生們宣布了試驗的結果,同時宣布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試驗。
消息很快傳開了。到了那一天,很多人來到斜塔周圍,都要看看在這個問題上誰是勝利者:是古代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呢,還是這位年輕的數學教授伽利略?有的說:「這個青年真是膽大妄為,竟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處!」有的說:「等會兒他就固執不了啦,事實是無情的,會讓他丟盡了臉!」
伽利略在斜塔頂上出現了。他右手拿著一個10磅重的鐵球,左手拿著一個1磅重的鐵球。兩個鐵球同時脫手,從空中落下來。一會兒,斜塔周圍的人都忍不住驚訝地呼喊起來,因為大家看見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了,正跟伽利略說的一個樣。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7.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s版第25課裡面的天堂是什麼意思
詳細解釋
某些宗教指人死後靈魂居住的美好的地方。跟「地獄」相對。
常喻美好的生活環境。
8. 四年級下冊語文25課小練筆,我把課文最後一句話抄了下來,還能聯系生活實際談談
文中最後一句話是: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內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容。
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伽利略用事實轉變了人們的觀念:對權威要尊重,但不應盲從,權威也有錯的時候,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亞里士多德的權威襯托出伽利略敢於追求真理的執著精神。
我也明白了,我們要有質疑精神,上課的時候不要讓自己的腦子睡大覺,要思考老師說的話。平時也不要盡信一些書或報章上的報道,要懂得分辨是非好壞,過濾一些不良的信息。
9. 6年級上冊語文書第二十五課課文
人教抄版小學六年級第25課是《伯牙襲絕弦》。
《伯牙絕弦》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
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
終身不復鼓。
10. 按照四年級上冊第25課的一篇課文寫一篇作文
星期五上午的語文課我們舉行了「藝術就在我們身邊——第八單元課文朗誦欣賞會」。上場表演的有四個小組,分別是第二小組、第四小組、第五小組和的六小組。
首先上場的是我們第四小組,我們表演的是第25課《伯牙絕弦》。伯牙有陳正東飾,鍾子期由魏子淳飾,道具由黎傑君負責,旁白由王宇君做。因為王宇君朗誦得很有感情,所以我認為旁白做的最好。我們的動作、神態表演地維妙維肖,老師、同學都對此贊不絕口。伯牙與鍾子期之間的友誼,是多麼深啊!他們互相了解,是真正的知音。而在現在,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看著看著,我不禁陷入了故事的情節之中。
接下來上場的是第五小組,他們表演的是第26課《月光曲》。皮鞋匠由馬?菘凳危?す媚鎘陝榔肫朧危?炊嚳矣剎討競絞危?園子閃鍾弊觥R蛭?鍾崩仕械煤苡懈星椋??暈胰銜?園鬃齙米詈謾K?塹畝?鰲⑸裉???硌蕕夢┟釵┬ぃ??僑幢任頤鍬允ひ懷鎩6??母智偕?⑶逵牡腦鹿狻⑽⒉?賊緣暮C妗⒉ㄌ渦謨康拇蠛?hellip;…我陶醉了,陶醉在了旁白那極富感情的聲音中。我想:貝多芬與盲姑娘何嘗又不是一對知音呢?
最後上場的是第二小組和第六小組,他們分別表演了第27課《蒙娜麗莎之約》和第28課《我的舞台》。雖然他們的表演都比較好,但是卻使我哭笑不得。因為他們是即興表演,所以大部分都是朗誦。在他們表演的同時,我認識了藝術的另一種美,這種美就是朗誦的美。
是誰說過,藝術一定是一場高雅的音樂會、一幅昂貴的世界名畫呢?我認為,一句幽默的話語、一片短小的笑話,它們都是藝術,藝術就在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