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六年級下冊語文古詩
七步詩
[三國·魏來]曹植自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鳥鳴澗
作者:<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唐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石灰吟
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竹 石
(清)鄭燮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千 磨 萬 擊 還 堅 勁,
任 爾 東 西 南 北 風。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賞析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已亥雜詩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Ⅱ 一到六年級語文古詩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版及汪倫送我情。權
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揚柳醉青煙。 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回鄉偶書 賀知章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門山 唐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秋思 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Ⅲ 小學六年級語文古詩
1、第一首《七步詩》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2、第二首《鳥鳴澗》王維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3、第三首《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4、第四首《江畔獨步尋花》杜甫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5、第五首《石灰吟》於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6、第六首《竹石》鄭燮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7、第七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8、第八首《己亥雜詩》龔自珍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9、第九首《浣溪沙》晏殊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10、第十首《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王觀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Ⅳ 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
網路名片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七言律詩,作於763年(廣德元年)春天,作者五十二歲。762年(寶應元年)冬季,唐軍在洛陽附近的橫水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和鄭(今河南鄭州)、汴(今河南開封)等州,叛軍頭領薛嵩、張忠志等紛紛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縊,其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等相繼投降,持續七年多的「安史之亂」由此結束。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過著飄泊生活的杜甫聽到這個消息,以飽含激情的筆墨,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名作。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創作年代:唐代
作者:杜甫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編輯本段]作品原文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意畫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1)
劍外忽傳收薊北,(2)
初聞涕淚滿衣裳。(3)
卻看妻子愁何在?(4)
漫卷詩書喜欲狂。(5)
白日放歌須縱酒,(6)
青春作伴好還鄉。(7)
即從巴峽穿巫峽,(8)
便下襄陽向洛陽。(9)[1]
[編輯本段]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1)聞:聽說。
官軍:指唐王朝的軍隊。
收:收復。
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亂時,叛軍的根據地。763年被官軍收復。
(2)劍外:劍門關以外,這里指四川。當時杜甫流落在四川。
薊北:今河北北部一帶,是叛軍的老巢。
(3)涕淚:眼淚。
(4)卻看:回頭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憂愁。
(5)漫:隨意地,胡亂地。
喜欲狂: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6)白日:白天。
放歌:放聲高歌。
縱酒:縱情飲酒。
(7)青春:指春天的景物。作者想像春季還鄉,旅途有宜人景色相伴。
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詩人。
(8)即從:立即從某地到某地。
巴峽:長江三峽之一,在嘉陵江上游。
穿:穿過。
巫峽:長江三峽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處。
(9)襄陽:今屬湖北。
洛陽:今屬河南,古代城池。[2]
作品譯文
劍門關以南的四川,忽然傳來收復薊北的消息,初聽到這個消息驚喜得涕淚交流,沾濕了衣裳。回過頭來再看妻子,平日的優愁已不知跑到何處去了;我胡亂地捲起詩書高興得幾乎要發狂。白日里我要放聲歌唱,縱情暢飲;美好的春景正好伴著我返回故鄉。我們要立即動身,從巴峽乘船,穿過巫峽,順流直下到達湖北襄陽,再從襄陽北上,直奔洛陽。 [3]
[編輯本段]詩歌格律
劍外忽傳收薊北,
●●●⊙⊙●●,
初聞涕淚滿衣裳。
○⊙●●●⊙△。
卻看妻子愁何在?
●⊙⊙●○○●,
漫卷詩書喜欲狂。
⊙⊙○○●●△。
白日放歌須縱酒,
●●●○○⊙●,
青春作伴好還鄉。
○○●●●○△。
即從巴峽穿巫峽,
●⊙○●⊙○●,
便下襄陽向洛陽。
⊙●○○●●△。
註:○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這首詩的韻腳是:七陽;可「三江七陽」通押。
[編輯本段]作品賞析
杜甫在這首詩下自註:「余田園在東京。」詩的主題是抒寫忽聞叛亂已平的捷報,急於奔回老家的喜悅。「劍外忽傳收薊北」,起勢迅猛,恰切地表現了捷報的突然。詩人多年飄泊「劍外」,備嘗艱苦,想回故鄉而不可能,就是由於「薊北」未收,安史之亂未平。如今「忽傳收薊北」,驚喜的洪流,一下子沖開了郁積已久的情感閘門,令詩人心中濤翻浪涌。「初聞涕淚滿衣裳」,「初聞」緊承「忽傳」,「忽傳」表現捷報來得太突然,「涕淚滿衣裳」則以形傳神,表現突然傳來的捷報在「初聞」的一剎那所激發的感情波濤,這是喜極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現。「薊北」已收,戰亂將息,乾坤瘡痍、黎民疾苦,都將得到療救,詩人顛沛流離、感時恨別的苦日子,總算熬過來了。然而痛定思痛,詩人回想八年來熬過的重重苦難,又不禁悲從中來,無法壓抑。可是,這一場浩劫,終於像惡夢一般過去了,詩人可以返回故鄉了,人們將開始新的生活,於是又轉悲為喜,喜不自勝。這「初聞」捷報之時的心理變化、復雜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寫法,必需很多筆墨,而詩人只用「涕淚滿衣裳」五個字作形象的描繪,就足以概括這一切。
第二聯以轉作承,落腳於「喜欲狂」,這是驚喜的更高峰。「卻看妻子」、「漫卷詩書」,這是兩個連續性的動作,帶有一定的因果關系。當詩人悲喜交集,「涕淚滿衣裳」之時,自然想到多年來同受苦難的妻子兒女。「卻看」就是「回頭看」。「回頭看」這個動作極富意蘊,詩人似乎想向家人說些什麼,但又不知從何說起。其實,無需說什麼了,多年籠罩全家的愁雲不知跑到哪兒去了,親人們都不再是愁眉苦臉,而是笑逐顏開,喜氣洋洋。親人的喜反轉來增加了詩人的喜,詩人再也無心伏案了,隨手捲起詩書,大家同享勝利的歡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一聯,就「喜欲狂」作進一步抒寫。「白日」,點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難得「放歌」,也不宜「縱酒」;如今既要「放歌」,還須「縱酒」,正是「喜欲狂」的具體表現。這句寫「狂」態,下句則寫「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經來臨,在鳥語花香中與妻子兒女們「作伴」,正好「還鄉」。詩人想到這里,自然就會「喜欲狂」了。
尾聯寫詩人「青春作伴好還鄉」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彈指之間,心已回到故鄉。詩人的驚喜達到高潮,全詩也至此結束。這一聯,包涵四個地名。「巴峽」與「巫峽」,「襄陽」與「洛陽」,既各自對偶(句內對),又前後對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對;而用「即從」、「便下」綰合,兩句緊連,一氣貫注,又是活潑流走的流水對。再加上「穿」、「向」的動態與兩「峽」兩「陽」的重復,文勢、音調,迅急有如閃電,准確地表現了詩人想像的飛馳。「巴峽」、「巫峽」、「襄陽」、「洛陽」,這四個地方之間都有很漫長的距離,而一用「即從」、「穿」、「便下」、「向」貫串起來,就出現了「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的疾速飛馳的畫面,一個接一個地從讀者眼前一閃而過。這里需要指出的是:詩人既展示想像,又描繪實境。從「巴峽」到「巫峽」,峽險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峽」到「襄陽」,順流急駛,所以用「下」;從「襄陽」到「洛陽」,已換陸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確。
這首詩,除第一句敘事點題外,其餘各句,都是抒發詩人忽聞勝利消息之後的驚喜之情。詩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瀉。仇兆鰲在《杜少陵集詳注》中引王嗣的話說:「此詩句句有喜躍意,一氣流注,而曲折盡情,絕無妝點,愈朴愈真,他人決不能道。」後代詩論家都極為推崇此詩,贊其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也」(《讀杜心解》)。 【句解】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劍南一帶忽然傳來官軍收復薊北的喜訊,初聞此訊,我止不住熱淚滾滾,灑滿了衣裳。首聯恰切而逼真地反映出詩人當時的心理,感人至深。多少年動盪流離的生活,多少個憂愁凄苦的長夜,多少軍民的浴血奮戰,就要結束了;多少年的日思夜盼,終於實現了,怎能不教人喜極而泣?「忽傳」,表現捷報來得突然,如春雷乍響,驚喜的洪流,沖開郁積已久的感情閘門。「劍外」,即劍門關(劍閣)以南地區的蜀中(今四川境內),唐朝置劍南道,治所在成都。「薊北」,唐時的幽、薊二州一帶(今河北北部),是安史叛軍的老巢。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回過頭看著妻子兒女,她們臉上的愁雲已經一掃而光;胡亂地收捲起一堆詩書,我欣喜得簡直要發狂!頷聯以轉作承,落腳於「喜欲狂」,這是驚喜的情感洪流湧起的又一高峰。「卻看」,即回頭看。當自己悲喜交集時,自然想到多年來同受苦難的妻子兒女。「漫卷」,是一種無目的、下意識的動作。動亂結束,第一個長期深藏在心裡的願望自然冒出來:從此可以回鄉,過上安定的日子。所以欣喜若狂地把散亂的詩書捲起來,詩人未必真的要立刻收拾行李,只是情不自禁,渴盼早歸的自然流露。 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滿頭白發的我,要放聲高歌,還要縱情飲酒;有明媚的春光作伴,正好可以啟程回歸故鄉。頸聯就「喜欲狂」作進一步抒寫,並轉入極欲回鄉的心情。放歌、縱酒是狂喜的具體表現。青春、還鄉是詩人的設想。「白首」,一作白日。如果作「白日」,就與下句中的「青春」顯得重復,故作「白首」較好。「青春」,指春季。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立即乘船從巴峽啟程,順水穿過巫峽,直接由水路北上襄陽,旋即又由陸路直奔故鄉洛陽。尾聯就還鄉作進一步抒寫,展望中的旅程是多麼美好,又是多麼平易坦盪。實際上,從劍外到洛陽,路途很遠,巴峽、巫峽、襄陽、洛陽四處相距也不近,但在歸心似箭的詩人筆下,簡直就像朝發夕至那麼容易、那麼快速。這一聯包含四個地名。「巴峽」與「巫峽」,「襄陽」與「洛陽」,既各自對偶(句內對),又前後對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對;而用「即從」、「便下」綰合,兩句緊連,一氣貫注,又是活潑的流水對。再加上「穿」、「向」的動態與兩「峽」兩「陽」的重復,也就有了一瀉千里的氣勢。 「巴峽」,指四川東北部嘉陵江上游峽谷,非巴東三峽。「巫峽」,在今四川巫山縣東,長江三峽之一。「襄陽」,今湖北襄樊市,杜甫祖籍在此。從襄陽到洛陽,要改走陸路,所以用「向」字。「洛陽」,今屬河南。杜甫籍貫河南鞏縣,三歲時移居洛陽,故常以洛陽為故鄉。句後作者原註:「余田園在東京。」東京即洛陽。[4]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陽(今湖北襄樊),出生於鞏縣(今屬河南)。早年南遊吳越,北游齊趙,因科場失利,未能考中進士。後入長安,過了十年困頓的生活,終於當上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亂爆發,為叛軍所俘,脫險後赴靈武見唐肅宗,被任命為左拾遺,又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後來棄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嚴武任成都府尹時,授杜甫檢校工部員外郎的官職。一年後嚴武去世,杜甫移居夔州。後來出三峽,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帶,死於舟中。杜甫歷經盛衰離亂,飽受艱難困苦,寫出了許多反映現實、憂國憂民的詩篇,詩作被稱為「詩史」;他集詩歌藝術之大成,是繼往開來的偉大現實主義詩人。[5]網路名片
《己亥雜詩》是清代詩人龔自珍於公元1839年(農歷己亥年)創作的一組詩集,共計315首,其中第五首及第一百二十五首收錄於我國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網路名片
《己亥雜詩》是清代詩人龔自珍於公元1839年(農歷己亥年)創作的一組詩集,共計315首,其中第五首及第一百二十五首收錄於我國中小學語文課本中。
目錄[隱藏]
作品信息
作品原文
作者簡介
創作背景
名篇選析
[編輯本段]作品信息
名稱:己亥雜詩
年代:清代
作者:龔自珍
體裁:詩歌
數量:315首
【注釋】
1.浩盪離愁: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盪:無限。
2.吟鞭:詩人馬鞭。 東指:東方故里。 天涯:指離京都遙遠。
3.落紅:落花。花朵以紅色者為尊貴,因此落花又稱為落紅。
4.花:比喻國家。
此句表明作者造福人類為國效力的高貴品質。後人又常用此句表達前輩對後輩的愛護。
【譯文】 浩浩盪盪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 馬鞭向東舉起這一起身,從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辭官歸鄉,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賞析】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筆鋒一轉,由抒發離別之情轉入抒發報國之志。並反用陸游的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落紅,本指脫離花枝的花,但是,並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願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不為獨香,而為護花。表現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成為傳世名句。
己亥雜詩(第一百二十五首)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釋】
1.九州:中國。
2.生氣:生氣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啞。萬馬齊喑:比喻社會政局毫無生氣。究:終究、畢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擻: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譯文】
只有風雷激盪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出勃勃生氣,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語終究是一種悲哀。 我奉勸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規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賞析】
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詩。全詩層次清晰,共分三個層次:第一層,寫了萬馬齊喑,朝野噤聲的死氣沉沉的現實社會。第二層,作者指出了要改變這種沉悶,腐朽的觀狀,就必須依靠風雷激盪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須經歷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才能使中國變得生機勃勃。第三層,作者認為這樣的力量來源於人材,而朝庭所應該做的就是破格薦用人材,只有這樣,中國才有希望。詩中選用「九州」、「風雷」、「萬馬」、「天公」這樣的具有壯偉特徵的主觀意象,寓意深刻,氣勢磅礴。
詩的前兩句用了兩個比喻,寫出了詩人對當時中國形勢的看法。「萬馬齊喑」比喻在腐朽、殘酷的反動統治下,思想被禁錮,人才被扼殺,到處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現實狀況。「風雷」比喻新興的社會力量,比喻尖銳猛烈的改革。從大處著眼、整體著眼、大氣磅礴、雄渾深邃的藝術境界。詩的後兩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傳誦的名句。詩人用奇特的想像表現了他熱烈的希望,他期待著優秀傑出人物的涌現,期待著改革大勢形成新的「風雷」、新的生機,一掃籠罩九州的沉悶和遲滯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現實,更憧憬未來、充滿理想。它獨辟奇境,別開生面,呼喚著變革,呼喚未來。
Ⅳ 六年級上冊語文古詩
詩經·採薇(節選)
昔我往矣,
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
雨雪霏霏。
春夜喜雨
唐·內杜甫容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
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橋忽見。
天凈沙·秋
元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
輕煙老樹寒鴉,
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
白草紅葉黃花。
馬詩
唐李賀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
快走踏清秋。
Ⅵ 小學一至六年級所有古詩詞
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村居
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所見
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草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
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
夜深籬落一燈明。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贈劉景文
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最是橙黃橘綠時。
山行
杜牧(唐)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回鄉偶書
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詠柳
春日
乞巧
嫦娥
獨坐敬亭山
望洞庭
憶江南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
漁歌子
題西林壁
游山西村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送員二使安西
泊船瓜洲
秋思
長相思
七律。長征
牧童
舟過安仁
清平樂。村居
詩經。採薇
春夜喜雨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天凈沙。秋
卜運算元
馬詩
浪淘沙
Ⅶ 六年級必背古詩詞
1.漢樂府《江南》: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2.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3.駱賓王《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4.李嶠《風》: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5.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6.王之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7.《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8.孟浩然《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9.王翰《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10.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1.《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2.王維《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14.《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5.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16.《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17.《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18.《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19.《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20.《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1.《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22.高適《別董大》: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23.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4.《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25.《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26《江畔獨步尋花》: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27.孟郊《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8.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9.賈島《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葯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30.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31.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32.盧綸《塞下曲》: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33劉禹錫《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34.《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35.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凄凄滿別情。
36.《池上》: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37.《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38.李紳《憫農》(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39.《憫農》(二):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40.杜牧《山行》:遠山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41.《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42.《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43.李商隱《樂游原》:向晚意不適,趨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44.羅隱《蜂》: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45.胡令《小兒垂釣》:蓬頭稚子學垂釣,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46.范仲淹《江上漁者》: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47.王安石《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48.《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49.《書湖陰先生壁》: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50.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51.《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52.《惠崇〈春江曉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53.《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54.李清照《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55.陸游《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56.《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57.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選一):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58.《四時田園雜興》(選二):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59.楊萬里《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60.《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61.朱熹《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62.林升《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63.葉紹《游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叩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64.翁卷《鄉村四月》:綠滿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65.高鼎《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66.王冕《墨梅》: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67.於謙《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68.鄭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69.袁枚《所見》: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70.龔自《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參考資料:古詩七十首
Ⅷ 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到六年級的古詩詞
【小學一年級】
上冊:《靜夜思》李白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下冊:《春曉》孟浩然,《村居》高鼎,《所見》袁枚,《小池》楊萬里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揚柳醉青煙。 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所見 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小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小學二年級 】
上冊:《贈劉景文》蘇軾,《山行》杜牧,《回鄉偶書》賀知章,《贈汪倫》李白
贈劉景文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下冊:《草》白居易,《宿新市徐公店》楊萬里,《望廬山瀑布》李白,《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杜甫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宿新市徐公店 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望廬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小學三年級 】
上冊:《夜書所見》葉紹翁,《九月九憶山東兄弟》王維,《望天門山》李白,《飲湖上初晴後雨》蘇軾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門山 唐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飲湖上初晴後雨 (北宋)蘇 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下冊:《詠柳》賀知章,《春日》朱熹,《乞巧》林傑,《嫦娥》李商隱
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乞巧 唐·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嫦娥 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 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小學四年級】
上冊:《題西林壁》蘇軾,《游山西村》陸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陸 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朴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 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下冊:《獨坐敬亭山》李白,《望洞庭》劉禹錫,《憶江南》白居易,《鄉村四月》翁卷,《四時田園雜興》范成大,《漁歌子》張致和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無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鄉村四月 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四時田園雜興 春日 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小學五年級】
上冊:《泊船瓜洲》王安石,《秋思》張籍,《長相思》(山一程)納蘭性德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秋思 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長相思 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下冊:《牧童》呂岩,《舟過安仁》楊萬里,《清平樂-村居》(茅檐低小)辛棄疾
牧童 呂岩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卧月明。
舟過安仁 (宋) 揚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清平樂·村居 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第十二冊:
卜運算元
詠梅
毛澤東 1961年12月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卜運算元
詠梅 宋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示兒
宋 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七步詩
三國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鳥鳴澗 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芙蓉樓送辛漸 唐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江畔獨步尋花 唐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石灰吟 明 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竹石 清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已亥雜詩 清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浣溪沙 宋 蘇軾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 宋 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Ⅸ 語文六年級所有古詩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譯文】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剛剛冒出地面。說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實現。沒有妻室沒有家,都是為了和玁狁打仗。 沒有時間安居休息,都是為了和玁狁打仗。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唐代詩人)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譯文】
多好的春雨啊,好像知道時節變化,到了春天,它就自然地應時而生。伴隨著和風在夜裡悄悄飄灑,滋潤著萬物輕柔而寂然無聲。野外的小路上空烏雲一片漆黑,只有江面小船還亮著一盞孤燈。清晨觀賞細雨濕潤的處處春花,朵朵沉甸甸地開遍美麗的成都。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作者:辛棄疾(宋代詩人)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橋忽見。
【譯文】
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動喜鵲飛離樹枝。清涼的晚風中傳來遠處的蟬叫聲。一陣陣濃濃的稻花香撲鼻而來似乎在告訴(行人):「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這時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歡叫聲。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往日土地廟附近樹林旁的茅屋小店哪裡去了?拐了彎,茅店忽然出現在眼前。
《天凈沙·秋思》 作者:白樸(元代詩人)
孤村落日殘霞,
輕煙老樹寒鴉,
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譯文】
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樹,夕陽下一隻無精打採的烏鴉,撲打著翅膀,落在光禿禿的枝椏上。纖巧別致的小橋,潺潺的流水,低矮破舊的幾間茅屋,反而愈發顯得安謐而溫馨。荒涼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馬載著同樣疲憊憔悴的異鄉遊子,在異鄉的西風里踟躕而行。夕陽漸漸落山了,但是在外是遊子,何處是歸宿?家鄉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遊子怎不愁腸寸斷。
下冊:《卜運算元-詠梅》 《示兒》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長歌行》 《出塞》 《七步詩》
《卜運算元-詠梅》 作者: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示兒》 作者:陸游(宋代詩人)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文】
我本來就知道,當我死後,一切就都沒有了,只是唯一使我痛心,遺憾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自己的祖國的統一。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祭祖的時候,千萬別忘了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唐代詩人)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譯文】
劍門關以南的四川,忽然傳來收復薊北的消息,初聽到這個消息我驚喜得涕淚交流,沾濕了衣裳。回過頭來再看妻子和兒女,平日的憂愁已不知跑到何處去了;我胡亂地捲起詩書高興得幾乎要發狂。白天里我要放聲歌唱,縱情暢飲;美好的春景正好伴著我返回故鄉。我們要立即動身,從巴峽乘船,穿過巫峽,順流直下到達湖北襄陽,再從襄陽北上,直奔洛陽。
《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譯文】
早晨, 園中有碧綠的葵菜,晶瑩的朝露在等待陽光照耀。春天的太陽散布恩惠,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現出一派繁榮生機。常常擔心肅殺的秋天來到,花和葉都枯黃衰敗了。千萬條大河奔騰著向東流入大海,什麼時候才能回頭西歸呢?如果年輕力壯的時候不知道圖強,到了老年頭發花白,一事無成,悲傷也就沒用了。
《出塞》 作者:王昌齡(唐代詩人)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
在漫長的邊防線上,戰爭一直沒有停止過,可是去邊防線打仗的戰士還沒有回來。 要是飛將軍李廣和大將軍衛青今天還依然健在,絕不會讓敵人的軍隊翻過陰山。
《七步詩》 作者: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譯文】
鍋里煮著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過後,留下豆汁來做成羹,把豆渣壓干做成豆豉。豆莖在鍋下燃燒,豆子在鍋里哭泣。你我本來是同條根上生出來的,你又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我呢。
上冊:《泊船瓜洲》 《秋思》 《長相思》
《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唐代詩人)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譯文】
京口和瓜洲僅隔著一條長江,從京口到鍾山也只隔幾座山而已。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兩岸,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家鄉?
《秋思》 作者: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譯文】
一年一度的秋風,又吹到了洛陽城中,催我寫一封家書,將萬重心意與親人溝通。捎信人即將出發,我又拆開了緘上的信封,趕快再添上幾句,說不盡的心事,無奈太匆匆。
《長相思》 作者:納蘭性德(清代詩人)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譯文】
我扈駕赴遼東巡視,隨行的千軍萬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盪盪,向山海關進發。入夜,營帳中燈火輝煌,宏偉壯麗。夜已深,帳篷外風雪交加,陣陣風雪聲攪得人無法入睡。作者思鄉心切,孤單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惱之意:家鄉怎麼沒有這么煩亂的聲音呢。
下冊:《牧童》 《舟過安仁》 《清平樂·村居》
《牧童》 作者:呂岩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卧月明。
【譯文】
綠草如茵,廣闊的原野,一望無垠。笛聲在晚風中斷斷續續地傳來,悠揚悅耳。 牧童放牧歸來,在黃昏飽飯後。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舟過安仁》 作者:楊萬里(宋代詩人)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譯文】
一葉(條)漁船上,有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竹竿,停止劃動船槳,坐在船中。怪不得沒下雨他們就張開了傘,原來他們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這首詩體現出了孩童的機靈,詩人也樂在其中。
《清平樂·村居》 作者:辛棄疾(宋代詩人)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譯文】
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緊靠著一條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一對滿頭白發的老夫妻,剛剛飲罷酒,帶著醉意,親熱地在一起悠閑自得地聊天。大兒子在溪東豆地鋤草,二兒子在家門口編織雞籠。最有趣的是三兒子,他是那麼調皮地玩耍,躺卧在溪邊剝蓮蓬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