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六年級語文第二課預習內容

六年級語文第二課預習內容

發布時間:2020-12-20 20:49:43

❶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課的主要內容

匆匆
作者:朱自清
主要內容:文中緊扣「匆匆」二字,說明時間來去匆匆。並舉大自然中的景物、生活中的小事.....等。寫出時間來去匆匆,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

這是網路的:
本文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揭示了既然來到這個世界就不能白白走一遭的主題思想。 本文圍繞「匆匆」展開敘述,先寫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再寫自己八千多個日子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作者思緒萬千,由景及人,嘆息不已。最後,作者發出內心的感嘆。文章的特點:一是結構精巧,層次清楚,轉承自然,首尾呼應;二是文字清秀雋永,純朴簡練;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寫燕子、楊柳、桃花,還是寫太陽,都與「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的感嘆融為一體,處處流露出作者對時光流逝感到無奈和惋惜。 通過作者的多處修辭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時間飛逝的無奈和惋惜,希望能喚起人們珍惜時間的意識並懂得珍惜時間。 本課是首次學習朱自清的文章,目的是引導學生初步感受其作品優美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文章表達上的特點,並積累優美語言。

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描寫燕子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有再青的時候,桃花有再開的時候,在描繪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榮枯是時間飛逝的痕跡。「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看似在問,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作者運用極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過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極小極小的針尖上的水滴,把時間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顯得多麼的渺小,消逝得那麼快,無聲無息,無影無蹤。表現出作者十分無奈的愁緒。

③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寫人們日常生活的細節——洗手、吃飯、默思,「日子從水盆里過去」「日子從飯碗里過去」「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以細膩而獨特的筆觸,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經意中來去匆匆。

④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時間匆匆而去的形象化為「如輕煙」「如薄霧」,比喻獨特,聯想新奇。輕煙、薄霧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縱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時光的流逝。

(2)對詞語的理解。

確乎:的確。

涔涔(cén cén):形容汗、淚等不斷往下流的樣子。

潸潸(shān shān):形容流淚不止的樣子。

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走動。

游絲:蜘蛛所吐的絲,飄盪於空中,故稱游絲。

空虛:裡面沒有什麼實在的東西,不充實。

伶伶俐俐:聰明靈活。指十分聰明。

罷了:而已。

小學語文六年級第四課的預習資料

1.課文簡說。

同樣的風景對於不同的人,可能會喚起不同的感受。作者身處美麗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個字──「野」:山野,水野,動物野,遊人野。作者選取獨特的視角,描繪了張家界索溪峪獨特的美景,表達了暢游於大自然時愉快的心情。

本文脈絡清楚,銜接緊密,過渡自然。在描述了對索溪峪的獨特感受後,作者的筆觸沿自己的視線所及,從遠處落筆,先寫山具有一種「天然的美,野性的美」;然後由遠到近,由山及水,發現水是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充滿著野孩子的靈性;「當然」一詞,又引著讀者一起領略了小動物那十足的野性;行文至最後,不惟山水和小動物,連行走在其中的人們也變野了。輕松流暢的筆調,活潑生動的語言,讓讀者充分領略到了索溪峪的「野」。

文章在表達上有兩個特點:一是充分運用聯想和想像來表達獨特的感受;二是在謀篇布局時,採用先概括後具體描寫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紹索溪峪「野」的特點後,分山、水、動物、遊人四個方面進行具體描寫。每一方面的描寫也採用同樣的方法。如,寫索溪峪的山,先概括地指出山有野性的美,接著從山具有「驚險的美」「磅礴的美」「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三方面來具體描寫;寫遊人,先概括地指出遊人漸漸地變「野」了,然後通過寫姑娘大嚼玉米棒,老人蹦跳於石塊間,許多遊人光著腳踏水三方面具體寫出了遊人的特點。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盡情欣賞大自然的美景,進一步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和感染。二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作者如何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從而提高理解力和感受力。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通過體悟關鍵句段,讓學生感受索溪峪的「野」,從而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走進張家界的索溪峪,腦子里只剩下了一個字:野。

這是開篇的第一句話,寫作者游覽索溪峪,總的感受是一個字──「野」。其實作者體會到的是索溪峪「野性的美」,是沒有經過人工修飾的天然的美。扣住這個「野」字,能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索溪峪的美景和作者的匠心獨具。

這句話起到點題的作用,同時,又統領全文,文章的第二、三、四、五自然段都圍繞這句話展開。

②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對相依,宛如「熱戀情人」;婷婷玉立,則好似「窈窕淑女」。

這句話採用聯想的方法,描寫出山具有「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特點。那裡有「斜山」,那山峰似從山的一邊飄逸而出。「旁逸」寫出了山峰斜出的是那麼隨意。「巍巍」則寫出了山峰的高。作者還由山形相對、山勢相依的山,聯想到「熱戀情人」,他們似在凝望,似在細語,別具一格。由山體不高、山形奇特的山聯想到少女,她們婷婷玉立,姿態萬千。

③索溪像一個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會兒繞著山奔跑,一會兒撅著屁股,賭著氣又自個兒鬧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給人活潑、靈動之感,把索溪想像成「野孩子」,十分傳神地寫出了索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著屁股,賭著氣又自個兒鬧」,十分調皮、可愛。從側面表達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邊的遊人們輕松愉快的心情。

④人們,在這山水中返璞歸真了。

「返璞歸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裝飾,恢復原來的質朴狀態。索溪峪的山是野的,水是野的,所以「這山水」是充滿野性的。在這樣的山水中暢游,人們接受了大自然的洗禮,不經意間,一舉手、一投足,都顯得非常純真、質朴,作者為大家呈現出了一幅人景合一的美麗和諧的畫面。這句話在課文中起到點明中心的作用。

(2)對詞語的理解。

索溪峪:湖南省張家界著名景點的名稱。峪:山谷。

蜿蜒:形容山脈、河流、道路彎彎曲曲地延伸。

隨心所欲:隨著自己的心意,想要怎樣就怎樣。隨:依從。欲:想要、希望。

不拘一格:不局限於一種規格或形式。格:格局。

婷婷玉立:形容美女身材細長或花木等形體挺拔。

年過花甲:年齡已超過了六十歲。花甲:指人六十歲。
資料鏈接:索溪峪,是土家語音譯;索溪峪位於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東北部,總面積25,400公頃,武陵源區人民政府駐地軍地坪在此景區中心。景區於1982年2月設為省級自然保護區(核心面積3640公頃)。有公路分別與張家界市城區、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相通,並與慈利至長沙公路連接。景區內以軍地坪為中心,已開通至各小景區和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多條車行游道,全程54.3公里。興修了綠喁山莊—天子山、十里畫廊—卧龍嶺—西海、天台寶峰橋、鷹窩寨—寶峰湖遊船碼頭等高標准步行游道,總長9.4公里。景區呈盆地狀,四周高,中間低,山、丘、川並存,峰洞、湖俱備。峰秀、谷幽、水碧、洞奧為其景觀的主要特徵。現已開發小景區8個,即:西海、十里畫廊、水繞四門、百丈峽、寶峰湖、黃龍洞等。

張家界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地處雲貴高原隆起與洞庭湖沉降區結合部,位於東經109度40分至111度20分、北緯28度52分至29度48分之間,東接石門、桃源縣,南鄰沅陵縣,北抵湖北省的鶴峰、宣恩縣。市界東西最長167公里,南北最寬96公里。全市總面積9653平方公里,占湖南省總面積的4.5%。

張家界以其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聞名於世。以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張家界和天子山、索溪峪兩個自然保護區組成的武陵源風景區面積達369平方公里,區內以世界罕見的石英砂岩峰林峽谷地貌為主體,集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泰山之雄於一體,藏橋、洞、湖、瀑於一身,有「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境」之美稱。

❸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課《匆匆》的主要內容。

文章緊緊圍繞著「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何惋惜,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已經有所覺醒,但又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復雜心情。

❹ 課文:2、匆匆 主要內容六年級下冊語文人教版第二課匆匆主要內容,

《匆匆》是現代傑出的散文家朱自清。

主要內容:
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迴文。文章緊扣「匆匆答」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文章的特點:一是結構精巧,層次清楚,轉承自然,首尾呼應;二是文字清秀雋永,純朴簡練;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寫燕子、楊柳、桃花,還是寫太陽,都與「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的感嘆融為一體,處處流露出作者對時光流逝感到無奈和惋惜。

❺ 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課匆匆原文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它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它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裡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 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裡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它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它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它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它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地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5)六年級語文第二課預習內容擴展閱讀:

《匆匆》是現代傑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文章的特點:一是結構精巧,層次清楚,轉承自然,首尾呼應;二是文字清秀雋永,純朴簡練;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寫燕子、楊柳、桃花,還是寫太陽,都與「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的感嘆融為一體,處處流露出作者對時光流逝感到無奈和惋惜。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生於光緒年間,原名自華,號秋實,字佩弦。現代著名作家、學者、民主戰士。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揚州,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朱自清祖父朱則余,號菊坡,本姓余,因繼承朱氏,遂改姓。為人謹慎,清光緒年間在江蘇海州任承審官10多年。父親名鴻鈞,字小坡,娶妻周氏,是個讀書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朱鴻鈞由海州赴揚州府屬邵伯鎮上任。兩年後,全家遷移揚州城,從此定居揚州。朱自清妻子名叫陳竹隱。幼年在私塾讀書,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學。因三代人定居揚州,自己又畢業於當時設在揚州的江蘇第八中學高中,且在揚州做過教師,故自稱「揚州人」。他是現代著名的作家和學者。

《匆匆》寫於1922年3月,恰逢「五四」運動落潮期。 當時的「五四」 知識青年忙於救國,忙於追求進步;他們備受當時政治環境的壓迫, 卻沒有停止追求進步的腳步;他們苦惱、彷徨, 卻在冷靜的沉思後, 繼續追趕人生的路。「五四」運動落潮期的現實情況讓朱自清失望,但作者在彷徨中並不甘心於沉淪。朱自清站在他的「中和主義」立場上執著地探尋與追求。作者認為:「生活中的各種過程都有它獨立的意義和價值——每一剎那有它的意義與價值!每一剎那在持續的時間里,有它相當的位置。」(朱自清《給俞平伯的信》一文中的內容)朱自清依託春景激發內心情感,藉助想像釋懷美好。

❻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預習資料

盪滌:清洗;洗除
滌:動
洪水乃欲盪滌。——《漢書·李尋傳》
山光湖色足以盪滌胸中郁悶

課文預習:

《長江之歌》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風靡全中國的大型電視紀錄片《話說長江》主題歌歌詞,王世光作曲,胡宏偉作詞,首唱者季小琴。這首歌旋律激昂,歌詞大氣磅礴,通過對中國的母親河 - 長江的描寫與贊美,表達了中國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情感。

「長江之歌」題意是關於長江的歌,唱長江的歌,贊長江的歌。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發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長6300千米,流經11個省、市、自治區,注入東海。它源遠流長,與黃河一起,成為中華民族的搖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被譽為「母親河」。它是永遠值得贊頌的。

【結構】

這首詩歌贊頌了長江的宏偉、壯麗,表達了對長江的熱愛、依戀之情。

全詩共分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節):寫長江源遠流長、宏偉博大、多姿多彩。
第二部分(第2節):寫長江古老悠久、氣勢磅礴、力量無窮。

這兩部分運用前後兩次出現的「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貫通起來,以對長江「贊美」、「依戀」的真摯感情作主線,把長江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力量無窮、貢獻巨大融為一體,給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染,進而升騰起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本文是一首抒情詩,詩人用高度的藝術概括,採用形象、凝練的語言,縱情謳歌了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抒發了對偉大祖國的贊頌之情。.
這首詩第一節主要從地理特點的角度描寫長江,歌頌長江一瀉千里,滋潤兩岸的氣概,該節側重寫寫實;第二節主要從時空的角度描寫長江,賦予長江一種象徵意義,永遠充滿青春活力,永遠向前發展,該節長於抒情。

❼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5課預習資料人教版

第1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開門見山地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內指,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容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第2至5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以幽默風趣的語言具體描寫了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態和性格。
第6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點明文章主旨,說明手指的全體和人群的全體一樣,只有團結一體,就會產生無窮無盡的力量,就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❽ 六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二課匆匆主要講的是什麼

課文《匆匆》緊緊圍繞著「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地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
1,《匆匆》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形象生動地描述下來,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文章中有很多語句值得我們品析和深思.
(1)賞析疊詞和短句.疊詞如"匆匆""默默""斜斜""茫茫然""輕輕悄悄""伶伶俐俐"等,這些詞語真切地描繪出時間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間逝去的無奈之情."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是怎樣的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裡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等,這些讀起來簡潔,輕靈的句子,給人一種輕巧,婉轉之感,越讀越有味道.
(2)領悟蘊含各種修辭手法的語句的含義.排比:"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通過事物的變化寫出時間的流逝,而"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這個排比句則透過我們的日常生活細節具體寫出了時間是怎樣來去匆匆,稍縱即逝的;擬人:"時間能'跨'能'飛'",時間雖是無形,讀起來卻令人倍感其形象,真實,似乎可觸,可感;說過去的日子"如輕煙""如薄霧""像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比喻的手法寫出了時光的匆匆消逝無蹤,不可再尋,表現了作者無限惋惜以及要珍惜時間的內心.

❾ 六年級下冊人教版語文第二課《匆匆》的主要內容是啥米

本文緊扣匆匆兩個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揭示了既然來到這個世界就不能白白走一遭的主題思想~~~~~.

閱讀全文

與六年級語文第二課預習內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