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能寫出小學三年級語文課文《盧溝橋》第二自然段正確有懸賞分
盧溝橋設計科學抄,造型美觀。它全長26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橋組成。每個石拱長 度不一,短的16米,長的21米多。石拱之間有石橋墩,把11個橋拱連成一個整體,所以叫連拱橋。以前永定河發大水時水勢很猛,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連拱橋卻完好無損。橋寬約7.5米,橋面平坦,幾乎與河面平行。橋面用石板鋪成,兩側有石欄、石柱,石柱上面有精刻的石獅,共501個。這些石獅姿態各異: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相互戲耍,有的像在傾聽流水聲,有的像在檢閱橋上的車馬……真是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橋東的碑亭內立著一塊漢白玉碑,上面刻著清朝乾隆皇帝題的「盧溝曉月」四個大字,為燕[yān]京八景之一。
㈡ 下載三年級盧溝橋讀後感
盧溝橋烽火讀後感(一)
讀完《盧溝橋烽火》這篇文章,我心中充滿自豪與怨恨,文中那一個個精彩的情節不斷浮現在我的眼前。
這篇文章寫的是1937年7月7日,深夜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企圖侵佔宛平城。雙方交火,最後我軍戰士從敵人手中奪回盧溝橋。再現了那段令中國人名永遠不能忘懷的歷史。www.liuxue86.com
當我讀到『日寇吃了虧,便拉來大炮。隨著震耳欲聾的炮聲,宛平城的東門和西門被炸開了。日本鬼子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哇哇」吼叫著,瘋狂地向宛平城撲來。」的時候,我覺得日本鬼子猖狂到了極點,他們沒有把我們中華兒女當人看,真是可惡之極。接著,我又讀到「英勇的中國守軍舉起明晃晃的大刀,冒著敵人的炮火,在殺聲中沖出了縣城。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刀光閃閃,鮮血四濺。在硝煙和火光中,日寇被殺的哭爹喊娘,狼狽而逃。」這一段時,我的眼前出現了中國守軍不怕犧牲,英勇殺敵的動人場面,我彷彿置身於硝煙彌漫的戰場,彷彿聽到我軍那盪氣回腸的殺喊聲,彷彿看到了那哭爹喊娘的狼狽樣,我此時無比自豪。同時,也謳歌了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頑強精神。
作為一名炎黃子孫,我們決不能讓歷史重演。天下興亡,是我自己的責任,是我們中華民族每一個公民自己的責任。
我們不要忘記歷史,我們一定有團結起來,共同創造中國的新歷史。讓我們重溫歷史,牢記歷史,不忘國恥!
為了讓我們的國家更美好,我們要時刻牢記「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盧溝橋烽火讀後感(二)
今天,我學了課文《盧溝橋烽火》,本課寫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的經過,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蠻侵佔我國領土的滔天罪行,謳歌了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頑強精神。
當我讀到「英勇的中國守軍舉起明晃晃的大刀,冒著敵人的炮火,在殺聲中沖出了縣城。」時,我彷彿也身臨其境,看到了中國軍官的英勇抗戰、堅貞不屈、大義凜然、不畏強敵的精神也聽到了中國人撕心裂肺的吶喊,和痛恨之心在戰斗中爆發出來。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頃刻間刀光閃閃,鮮血四濺。在硝煙和火光中,日寇被殺的哭爹喊娘,狼狽而逃。」從中我可以看到日本人的慘敗下場,還能看到日本人那狼狽不堪的面貌和中國人殺敵的大義凜然。
讓我們在回頭看看現在過的生活是多麼美好,多麼幸福,難道我現在擁有這一切還不知足嗎?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一點一滴,因為這一切都是那些抗戰英雄用鮮血換來的。
我們要好好學習,為祖國爭口氣!
㈢ 三年級作文盧溝橋獅子
盧溝橋的石獅子
十月的微風像媽媽撫摸著我的臉,輕柔,涼爽。我們趁著這大好時光,來到了舉世聞名的盧溝橋。
盧溝橋位於天安門西南巧公里的永定河上。清乾隆皇帝曾在這里親筆寫下「盧溝曉月」。而最有名的要算橋欄柱上的石獅子,這些石獅子形狀各異,栩栩如生。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這些石獅子吧!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隻大石獅子,它安詳地坐在那裡,旁邊還刻有兩只小石獅子,它們是在保護大獅子,就像我們保護祖國媽媽一樣。一隻小獅子依偎在母獅子的懷里,甜甜地睡著,真是母子情深。這時,我想起我小時候,也躺在媽媽溫暖的懷里,吃著媽媽蜜一般的奶。繼續向前走,有一隻石獅子蹲在那裡抬頭仰望天空,爪子還托著臉蛋,彷彿在思考什麼,多麼神秘呀!我要是能為它解開這個謎,讓它和別和石獅子一樣活潑可愛,溫柔可親,那就好了。再向前走。我看見一隻小石獅子騎在母親的背上,小爪子還扒住媽媽的嘴角;媽媽很生氣,可又有什麼辦法呢,只好無可奈何地笑了。小石獅子真淘氣!
看,那隻石獅子生氣了吧!它露出了鋒利的牙齒,緊緊地把拳頭握住,好像很憤怒。那邊的一隻石獅子正在玩綉球,它那可愛的樣子,使你立刻轉變了情緒。
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不清。盧溝橋的石獅子是世界建橋史上的一個奇跡。
㈣ 三年級上冊的語文書中盧溝橋的第二自然段的盧溝橋設計科學造型美觀到
事實上盧溝橋並不是是完好無損,也有後來修復的部份。只是很小的主體還是保存完好的。盧溝橋不僅設計科學,而且造型美觀.盧溝橋(LugouBridge)亦作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千米處豐台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盧溝橋全長266.5米,寬7.5米,最寬處可達9.3米.有橋墩十座,共11個橋孔,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盧溝橋是在金世宗統治的大定二十八年(公元1188年)五月,決定修建的.不過尚未動工,金世宗就在第二年年初病逝了.1189年六月,金章宗開始修建蘆溝橋,三年後建成.初盧溝橋名「廣利橋」.後因橋身跨越蘆溝,人們都稱它蘆溝橋.早在戰國時代,蘆溝河渡口一帶已是燕薊的交通要沖,兵家必爭之地.原來只有浮橋相連接.1153年金朝定都燕京(今北京市宣武區西)之後,這座浮橋更成了南方各省進京的必由之路和燕京的重要門戶.車水馬龍,行人相接,原有的浮橋顯然已不能適應都城在政治上、軍事上、經濟上、交通上的需要.金世宗才詔命建橋.盧溝橋始建於公元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三月完工.兩側石雕護欄各有140條望柱,柱頭上均雕有石獅,形態各異,據記載原有627個,現存501個.石獅多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遺存.「盧溝曉月」從金章宗年間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盧溝橋公元1444年重修.由於清康熙年間永定河洪水,橋受損嚴重,不能再用,大量古跡在洪水中銷聲匿跡.1698年重修,康熙命在橋西頭立碑,記述重修盧溝橋事.橋東頭則立有乾隆題寫的「盧溝曉月」碑.公元1908年,清光緒帝死後,葬於河北省易縣清西陵,須通過盧溝橋.由於橋面窄,只得將橋邊石欄拆除,添搭木橋.事後,又將石欄照原樣恢復.1937年7月7日在盧溝橋發生的「七七盧溝橋事變」,成為中國全國對日八年抗戰的起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在橋面加鋪柏油,並加寬了步道,同時對石獅碑亭作了修繕.1961年盧溝橋和附近的宛平縣城被公布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1年為保護盧溝橋減少其運輸量而建立的盧溝新橋完工,但盧溝橋仍然繼續承擔交通運輸任務.1986年盧溝橋歷史文物修復委員會成立,目的在於恢復盧溝橋原貌,工程拆除了1949年後鋪設的柏油和1967年加寬的步道,恢復了古橋的原貌,同時將機動車的通行移至緊鄰的盧溝新橋與之後修建的京石高速公路.早在13世紀,盧溝橋就聞名世界.那時候有一個義大利人馬可·波羅來過中國,他的游記里,十分推崇這座橋,說他「是世界獨一無二的.」並且特別欣賞橋欄柱上刻的獅子,說他們「共同構成美麗的奇觀.」
㈤ 三年級上冊盧溝橋它的特點是什麼20字
石拱相聯,結構精巧,堅固耐用,形式優美,藝術價值高,歷史價值突出.十一個拱聯成整體,堅固橋面用石板鋪砌成,平坦石欄上雕刻有獅子,美觀
㈥ 小學三年級小學生參觀盧溝橋的觀後感作文不於少於五十字怎麼寫
前幾天我們去參觀了北京豐台的盧溝橋,那一幕幕奇觀讓我始終難以忘懷。
終於到了, 下車後,我們便向通往盧溝橋的小巷子里走去,小巷子里的飾品很是精緻,走著走著,終於看到了盧溝橋,我迫不及待去看小獅子。那些雕刻精美神態活現的獅子映入眼簾,有的昂首挺胸,仰望雲天;有的雙目凝神,注視橋面;有的則側著身子好像在交談些什麼;好像在輕輕呼喚。橋南邊東部有一隻石獅,高豎起一隻耳朵,好似在傾聽著橋下潺潺的流水聲和來來往往的行人的談話……真是千姿百態,活靈活現。天下名橋各有所長,而盧溝橋卻以高超的建橋技術和精美的石獅雕刻引人注目,譽滿中外,獨具匠心,實屬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觀。
就是這一大奇觀,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盧溝橋事變」讓我想起了當時與日本軍隊的激烈戰爭的畫面; 想起了那些英勇抗戰的戰士們不犧性命,保衛家園,保衛祖國的精彩瞬間,不禁使我熱淚盈眶。
後來,我們又來到了抗日英雄紀念館,那裡記載很多抗戰英雄們的光輝事跡,使我更加倍受感動與震撼。
一進大廳,浮現在眼前的是幾個巨大的雕像,雕像刻畫的栩栩如生,彷彿把我們帶進了戰爭時代。那些冷血又殘酷的日軍,殺死了無數個革命烈士,但我們中國人民不服輸,不懼怕,不後退,永往直前,最終打敗了日軍。這一次戰爭,使我們中國人民感到驕傲和自豪。
想想現在的我們,不愁吃不愁穿,衣食無憂,而且更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真的不能體會到那時人們的艱辛,我們只知道現在無憂無慮的生活是來之不易的,但卻沒有多想是怎麼來之不易的,那些犧牲了的英雄們受了多麼大的苦,我們可曾想過為什麼一個小小的日本,竟然敢對偌大的中國進行侵略?因為中國落後,「落後就要挨打!」這是中華民族受別人欺負的根本原因,所以,我們才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報效祖國,學習不是一種累贅,這才是體現我們真正愛國的表現吶,我們不要把愛國掛在嘴邊上,要用行動來證明愛國不是說說而已。
我認為,我們一定要記住我們的新中國建立是那些革命烈士用血、用生命換來的,我們應好好珍惜,但我更希望世界上沒有爭吵和戰亂,要和其他國家和平相處。我感激,感激今天幸福的一切,更會畢生銘記參觀盧溝橋後所感受到的痛楚,所以,我更應該要時刻督促自己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並努力去創造一個更加幸福的明天!
X
㈦ 誰能幫幫我嗎謝謝啊!小學三年級語文《盧溝橋的獅子》第2、3自然段中心句是什麼
這些獅子真有意思來。它們有大有小。自大的有幾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幾厘米,甚至連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它們的形狀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著遠方長吼;有的低著頭,好像專心聽橋下的流水聲;有的小獅子偎依在母獅子的懷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獅子藏在大獅子的身後,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戲;還有的小獅子大概太淘氣了,被大獅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盧溝橋的獅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真是很難數清楚。但是文物工作者已經數清了,總共是501隻。
是這2段么?
如果是的話,中心句是「盧溝橋的獅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真是很難數清楚。」
其實這句更准確的說法應該是「過渡句」
㈧ 三年級下冊26課盧溝橋的小練筆怎麼寫
春天: 當春間二三月,輕隨微微的吹拂著,如毛的細雨無因的由天上灑落著,千條萬條的柔柳,齊舒了它們的黃綠的眼,紅的白的黃的花,綠的草,綠的樹葉,皆如趕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來,形成了爛漫無比的春天時,那些小燕子,那麼伶俐可愛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飛來,加人了這個雋妙無比的春景的圖畫中,為春光平添了許多的生趣。 夏天: 這里固然有絕崖、陡壁、噴泉、草地,但更為離奇的卻是那波光流思的冰湖。那湖水碧藍見底,湖面映浮著遠山的倒影。在霞光盡染的傍晚,你在湖邊草地支起帳篷,升起黃火,看明澈的冰湖裡的繁星,和那被黃火染得一片通紅的雪山,簡直忘掉盛夏的酷暑,如置身神話世界了。 秋天: 秋天帶著落葉的聲音來了,早晨像露珠一樣新鮮。天空發出柔和的光輝,澄清又縹緲,使人想聽見一陣高飛的雲雀的歌唱,正如望著碧海想著見一片白帆。夕陽是時間的翅膀,當它飛遁時有一剎那極其絢爛的展開。一堆堆深灰色的迷雲,低低地壓著大地。已經是深秋了,森林裡那一望無際的林木都已光禿,老樹陰郁地站著,讓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皺紋。無情的秋天剝下了它們美麗的衣裳,它們只好枯禿地站在那裡。 冬天: 溫暖的陽光在湖面上閃動,山林里最後一批紅葉還傲然挺立在枝頭,鮮紅和碧綠,這並不調和的色調,組成了別具一格的冬景。有時,一陣風吹來,沒有了葉子的枝條,發出了一陣沙沙的聲音,也會使人產生一種蕭索悲涼的感覺。可是你再看看那些枝條,新生的嫩芽早已孕育起來了,這毛茸茸的不起眼的嫩芽,使你立刻又想到未來的春天,想到那生機勃勃繁花似錦的日子。
㈨ 誰有三年級課文盧溝橋整篇
26盧(lú)溝橋
盧溝橋在北京郊(jiāo)區的永定河上。它修建於公元1189到1192年間。
盧溝橋設計科學,造型美觀。它全長26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gǒng)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短的16米,長的21米多。石拱之間有石橋墩(dūn),把11個橋拱連成一個整體,所以叫連拱橋。以前永定河發大水時水勢很猛,兩岸河堤(dī)常被沖毀,但是這座連拱橋卻完好無損(sǔn)。橋寬約7.5米,橋面平坦(tǎn),幾乎與河面平行。橋面用石板鋪成,兩側有石欄、石柱,石柱上面有精刻的石獅,共501個。這些石獅姿態各異: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相互戲耍,有的像在傾聽流水聲,有的像在檢閱(yuè)橋上的車馬……真是千姿百態,栩(xǔ)栩如生。橋東的碑(bēi)亭內立著一塊漢白玉碑,上面刻著清朝乾(qián)隆皇帝題的「盧溝曉月」四個大字,為燕[yān]京八景之一。
早在13世紀,盧溝橋就聞名世界。那時候有個叫馬可·波羅的義大利旅行家來過中國,他說盧溝橋是「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柱上的獅子是「美的奇觀」。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qīn)略者向盧溝橋發起攻擊,我國軍隊奮起反抗。這就是著名的「盧溝橋事變」,也稱「七七事變」。從此,我國開始了八年的抗日戰爭。
現在,盧溝橋附近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guǎn)和紀念碑。每年7月7日,這里都要開展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緬(miǎn)懷歷史,悼(dào)念先烈。
㈩ 誰能寫出小學三年級語文課文《盧溝橋》第二自然段
盧溝復橋設計科學,造型美觀。制它全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橋組成。每個石拱橋長度不一,短的16米,長的21.6米。石拱之間有石橋墩,把11個橋拱聯成一個整體,所以叫聯拱石橋。永定河發大水時,水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這座聯拱石橋卻完好無損。盧溝橋寬約8米,橋面用石板鋪砌,十分平坦,幾乎與河面平行。橋兩旁有石欄石柱。每個柱頭上都雕刻著不同姿態的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相互戲耍,有的像傾聽橋下的水聲,有的像檢閱橋上的車馬……千姿百態,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