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年級語文泛濫的意思
意思:抄
1、江河湖泊的水溢出:洪水泛濫。
2、比喻壞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不能讓錯誤思想和言行自由泛濫。
讀音:fàn làn
引證:艾蕪 《漫談三十年代的「左聯」》:「訂出許多條條框框,必然導致千篇一律,公式化、概念化就會泛濫起來。」
泛濫筆畫:
(1)二年級語文解釋擴展閱讀
泛濫的近義詞:迷漫、彌漫
一、迷漫 [ mí màn ]
漫天遍野,茫茫一片,看不分明:山中迷漫著一層煙霧。
碧野 《春日展景山》:「在迷漫的霧海里,水利工地像煙波浩茫中的一座島嶼。」
二、彌漫 [ mí màn ]
(煙塵、霧氣、水等)充滿;布滿:煙霧~。烏雲~了天空。
葉聖陶 《倪煥之》一:「把取下的殘燭吹熄了,刺鼻的油氣立刻彌漫在小艙里。」
㈡ 小學二年級語文試卷
第一部分 基礎知識
一、看拼音,寫詞語(4分)
xiá líng
晚( ) 盛氣( )人
聞名( )爾 年( )
潔白無( ) 機( )
目不( )接 ( )瓏剔透
二、給帶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打上「√」)(5分)
乘船(chéng chèng) 奔向(bēn bèn)
峰巒(fēng nuán fēn luán fēng luán)
歌曲(qǔ qū) 喝彩( hē hè)
三、在括弧里填上近反義詞構成詞語。(6分)
1、得不償( ) 東倒( )歪 出生( )
損公肥( ) 外強( )干 明爭( )斗
2、東( )西( ) 南( )北調 同甘( )苦
翻天( )地 生( )死( ) 左鄰右( )
四、給 下列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解釋,把序號填在括弧里。(4分)
1、固: ①結實、牢靠; ②堅定的、堅決地; ③本、原來; ④堅硬
堅固( ) 固有( ) 固守陣地( ) 固體( )
2、過:①過錯 ; ②以、回; ③超越; ④經過,從此到彼的經歷
過半數( ) 過節( ) 改過自新( ) 將功補過( )
五、選擇關聯詞語填空。(6分)
不是……而是…… 寧可……也不…… 無論……都……
之所以……是因為…… 如果……就…… 只有……才……
不但……而且…… 只要……就…… 既……又……
1、( )堅持改革開放,國家( )會富強。
2、獵人( )沒餓著,( )吃了一頓鮮美的晚餐。
3、( )繞道走,( )踩壞花壇里的小草。
4、( )碰到什麼情況,他( )能對付。
5、長跑( )要有一定的耐力,( )要有一定的技巧。
6、這個後果( )小明造成的,( )電腦出了故障。
六、按要求改換句子。(13分)
1、縮句。
在美國華盛頓的史密森博物館里,存放著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1分)
2、擴句。(2分)
荔枝上蒙著水珠。
3、改為雙重否定句。(2分)
我要做出這道題。
4、改為反問句。(2分)
人與山的關系日益密切,使人們感到親切、舒服。
5、修改病句。(1分)
《望洞庭》這首詩的作者是劉禹錫寫的。
6、指出該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並仿寫一個句子。(2分)
梅花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呢!( )
7、變成第三人稱。(2分)
齊白石連連說道:「主席,失敬得很,都怪我疏忽大意。這畫說什麼也不能給您,如果您喜歡這種筆墨,我回去以後,再給您重畫。」
8、用關聯詞語把兩句話並成一句話。(1分)
人類隨意毀壞自然資源。
人類的生存環境受到嚴重威脅。
第二部分 閱讀
一、填空。(8分)
1、古詩《竹石》的作者是 代著名 家 家 ,號 。
2、 , 傲骨梅無仰面花。
與有肝膽人共事, 。
海納百川, , ,無欲則剛。
3、每一食, ,每一衣, 。
4、地力之生物有大數, , , ,則常足,
, ,則常不足。
二、默寫《長征》。(6分)
, 。
, 。
, 。
, 。
三、閱讀《開國大麴》片斷,做題。(15分)
丁字形的廣場上匯集了四面八方來的群眾隊伍。/早上六點鍾起,就有群眾隊伍入場了。人們有的擎著紅旗,有的提著紅燈。進入會場後,按照預定的地點排列。工人隊伍中,有從老遠的長辛店、豐台、通縣來的鐵路工人,他們清早到了北京車站,一下火車就直奔會場。效區的農民更是五更天摸著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趕來的。/到了正午,天安門廣場上,隊伍已經滿滿的,成了人的海洋,紅旗翻動,像海上的波浪。
1、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用「√」表示(2分)
匯集(hùi hūi) 五更( gèng gēng)
直奔(bèn bēn) 排列( péi pái)
2、組詞。(4分)
擎( ) 辛( ) 郊( ) 趕( )
警( ) 幸( ) 效( ) 敢( )
3、「成了人的海洋」是指 ,「成了人的海洋」這里用了
的修辭手法。(2分)
4、「紅旗翻動,像海上的波浪」是把 比作 。(2分)
5、片斷已用「/」分為三層,請寫出各層大意。(5分)
第一層:
第二層:
第三層:
四、閱讀下面短文,完成文後題目。(13分)
南北朝時期的梁朝,有位著名畫家叫張僧繇,皇帝經常讓他給新蓋的寺廟作畫。
傳說有一年,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龍。這些龍描畫、模仿得非常逼真( ),栩栩如生,好像活的一樣。遊人紛紛前來觀看,不停地贊嘆( )。大家覺得美中不足的是,這四條龍都沒畫上眼睛。於是,大夥兒請求張僧繇把龍眼睛點上。張僧繇說:「如果畫上眼睛,龍就會飛走的!」大家認為他的話很荒唐,根本不相信。有人請求說:「你說的太玄了,請你給龍畫上眼睛,讓我們看看吧!」大家一再要求,他推辭不了,只好揮動畫筆,把其中的兩條的眼睛畫上。剛剛畫完,突然電閃雷鳴,風雨交加,兩條巨龍撞毀牆壁,乘著雲霧飛行( ),飛向蒼天。而沒有有畫上眼睛的那兩條龍,依然留在牆壁上。
成語「 」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後來人們用它比喻說話或寫文章,在關鍵的地方用一、兩個警句 ,使內容更為 。
1、給短文加上題目 。(1分)
2、根據畫橫線的句子意思在後面括弧里填上成語。(3分)
3、根據短文意思補充最後一自然。(3分)
4、解釋下列詞語。(2分)
栩栩如生:
風雨交加:
5、在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4分)
仍然—— 荒誕—— 拒絕—— 緊要——
第三部分 作 文(20分)
題目 「 」讀後感
要求:回憶學過的課文《荔枝》或《只有一個地球》,寫一篇讀後感。要聯系生活實際或社會現象,寫出自己的真實看法和想法。450字
㈢ 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流程是怎樣的
一、明確目標 1--2分鍾 目標具體、情景導入、抓住重點。
二、預習交流 5分鍾 檢查預習單上的字詞練習、理清脈絡、課文整體閱讀、復習鞏固基礎知識等,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為突破重難點打好基礎。
三、自主合作探究初步達成目標 20分鍾
1、按照學案(教案)預設的問題引導學生運用提示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以自讀為主,邊讀邊思,學習圈點勾畫,
2、分組討論,合作探究,教師巡視指導釋疑,及時發現問題,進行二次備課。
四、班級展示掌握方法 5分鍾
根據預設問題及二次備課,全班討論交流,以小組為單位展示自學成果,教師點撥評價,幫助學生解決本課重難點和疑點,訓練讀寫方法,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加強課內外知識聯系,鼓勵創新思維。
五、達標鞏固 5分鍾 針對備課設定學習目標和教學內容出示達標題,進行檢測和評價,鞏固所學。
六、拓展應用 2-3分鍾 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課堂活動和語文實踐活動,推薦課外讀物,有利於激發學生思維,鍛煉學生讀寫能力。
(3)二年級語文解釋擴展閱讀:
教學又是藉助不同的形式實現的。到目前為止,我們在運用教學這一途徑時可供我們選擇的教學組織形式有:教學的基本形式--課堂教學;教學的輔助形式--現場教學和個別指導;教學的特殊形式--復式教學;教學的電化形式--多媒體教學。
教學的概念是從教學現象和教學實踐抽象和概括出來的,教學的內涵也隨著歷史的發展而發展。因此對教學這一概念的釐定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但人類對教學的認識是有連續性的。回顧歷史上對教學這一概念的解釋對我們正確認識教學這一概念具有重要意義。
教學出現了「個性化教學」一說,即一個老師教一個學生,制定特有的學習方案,因材施教,能幫助學生有效的解決學習難點。課外教學出現很多這樣的機構,像至善教育等一些教育機構的出現也在逐漸影響學校的教學方式和模式。
㈣ 二年級下冊語文我還從誰身上懂得了一個什麼道理
在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兩則寓言故事,一個是《亡羊補牢》,一個是《南轅北轍》。雖然是小故事,卻給我們講述了大道理,我太喜歡了!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都出自《戰國策》。《亡羊補牢》講的是一位養羊人第一次丟了羊,街坊勸他修羊圈、堵窟窿,養羊人沒有聽從勸告;第二天他又丟了羊,才後悔沒有聽街坊的勸告,於是趕快動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媽媽也常跟我說:「每個人都會犯錯,但是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錯再錯,不知改錯!」我上學也是一樣,要經常反思自己,有錯就改,這樣就一定會有進步!
《南轅北轍》講的是一個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卻是朝向北方。別人提醒他走錯了,他卻滿不在乎。(「轅」是古代車馬前面的兩根車杠;「轍」是車輪走過之後,路面壓成的痕跡。)人們用「南轅北轍」這句成語,來比喻行動與目的相反,也就是「背道而馳」的意思,含有諷刺、批評的意味。我真想跟他說:「快改變方向吧!否則,你會離目的地越來越遠的!」
可是,為什麼這兩個故事叫寓言呢?寓言和我們經常看的童話故事有什麼不同呢?寓言:「寓」,寄託;「言」,講道理。寓言是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告訴人們一個深刻道理的文學體裁,常帶有諷刺和勸戒的性質。寓言和童話既有相似之處,又有區別。相似之處是它們的故事是虛構的,故事中的主人公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動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東西和現象,都具有教育意義。不同的是,寓言比較短小,語言簡練、樸素,重在教訓和諷刺,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童話是一種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有幻想,才有童話,它以少年兒童認識、理解的人或物為描寫對象,通過豐富的想像、誇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童話有詩一般優美的意境和語言,比如「清澈的湖水」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現在,你們懂了嗎?我希望我能多學習一些寓言,這樣,我就能懂得很多人生的道理了。
㈤ 二年級語文我是什麼.我是什麼請你說一說寫一寫
[yǔ
wén]
語文
(語言和文學的簡稱)
編輯
是語言和文學及文化的簡稱。包括版口頭語言和書面權語言,口頭語言較隨意,直接易懂,而書面語言講究准確和語法;文學包括中外古今文學等。此解釋概念較狹窄,因為語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藝文(文學、曲藝等),還有很多實用文(應用文)。通俗的說,語言就是說話藝術。
一般認為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語言和文章、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簡約式統稱等都離不開它。它是聽、說、讀、寫、譯、編等語言文字能力和知識,文化知識的統稱。也可以說,語文是口頭和書面的語言和言語的合稱,是語言規律和運用語言規律所形成的言語作品的言語活動過程的總和。
㈥ 二年級語文課程主要內容
人教版語文小學二年級上冊課程主要內容
教材概況:
本冊教材由「識字」、「課文」和「語文園地」組成。各部分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課文」安排了8個單元,每單元4~5課,共34課。每單元安排1個綜合練習,共8個。
本冊繼續採用「識寫分流」的辦法安排生字。全冊共安排生字450個,其中要求寫的為350個。
本冊教材安排課文34篇,其中韻文8篇。大體上按內容分為8個單元:1~4課為「秋光篇」,課文內容大都與秋天的物候有關;5~8課為「生活篇」,意在反映兒童的生活樂趣;9~12課為「祖國篇」,意在培植學生愛祖國、愛首都、愛中華民族的情感;13~17課為「人生篇」,意在讓學生認識社會,明辨是非,學會在故事中感悟生活;18~21課為「團結篇」目的是引導學生與人要友好相處,團結合作;22~25課為「情感篇」意在讓學生學慣用真情獲得真情,培養愛心;26~29課為「環保篇」,主要教育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環境;30~34課為「科學篇」,意在讓學生關注科學,從而愛科學,學科學。
本冊教材仍然堅持「多編少搬」的原則,所編選的課文,仍然體現內容豐富、充滿情趣的特點。 本冊課文語言規范,淺顯易懂,便於對學生進行朗讀、背誦、復述、口語交際等訓練。插圖精美,富有童趣,便於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其形象思維能力。
教學目標:
1、學習習慣。
(1)繼續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並養成習慣。
(2)繼續培養專心傾聽的習慣,養成認真寫鉛筆字的習慣。
(3)培養勤於朗讀背誦,樂於課外閱讀的習慣。
2、漢語拼音。
(1)繼續鞏固漢語拼音,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
(2)認識大寫字母,能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3、識字寫字
(1)准確認讀 450個 生字。會默寫出350個生字。
(2)能按筆順正確書寫、默寫生字。能按字的結構把字寫端正、勻稱。
4、口語交際
(1)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別人說的一段話和一件簡單的事。
(2)能在看圖或觀察事物後,用普通話說幾句意思完整、連貫的話。
(3)能當眾說話,做到口齒清楚,語句完整,有禮貌。
5、閱讀
(1)繼續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能復述課文。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2)能聯系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的詞語的意思。
(3)能藉助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想像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知道課文的大意。
6、作文
(1)能運用學過的詞語寫句子,能理順次序錯亂的句子。
(2)學習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和簡單的事物,寫幾句連貫的話。
(3)學會「祝賀」、「購物」、「待客」等方面的言語交際的本領,能用幾句連貫的話把有關的內容寫下來。
(4)學習使用逗號、句好、問好和感嘆好。
㈦ 如何復習小學二年級語文
1.可以先把自己平時不懂的問題花些時間總結出來,找同學或老師問出 答案(自己專要弄懂!)再整理成系統的重點屬復習資料,以便每次考試的復習。
2.把自己容易錯的題目的經典題型列成表,以便日後的提醒。
3.讓自己對語文有興趣,(或者找好的同學問問他們是怎麼學好語文的)要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找出自己平時失分的地方,多針對不足練習。再做整體提高。
5.每次的進步都是對自己的獎勵,記的堅持不懈!!(這很重要哦!)
6.記得每次總結考試經驗。
7緝害光轎叱計癸襲含陋.該掌握的古文等一定要會背,會解釋。最重要的是理解。
㈧ 小學二年級語文的內容簡介
展望21世紀中國教育文化的燦爛輝煌,其中的名師文化無疑是一道矚目的風景。《新課程語文名師同步教學設計叢書》的出版,由一百多位名師展示自己的教學設計個性和藝術風格,便是名師文化的一種輝煌相映,而又風采殊異的匯聚,可謂春櫻萬紫,老柏長青。確實,在這上百位名師身上,我們既可以追根溯源,看到吳越文化、齊魯文化、巴蜀文化、。嶺南文化等等地域文化之光的投射,也不難領略或「詩意課堂」,或「情智教學」,或「享受語文」,或「球形閱讀」的藝術個性和人格魅力。這些各具特色的名師文化在教學設計上熠熠生輝,無不閃爍著真的探索、美的追求、善的嚮往的生命火花,以不斷實現著心靈的凈化、情感的升華、人格的完善,為人性的自由全面的發展開拓了無限的可能性。這是你走進這套叢書可以意會到的另一種心靈感動。應當讓「設計」走在優課創作的前面。因為教學設計對於課堂教學,猶如枕木之於綿綿鐵軌,基石之於巍巍高樓。作為教師,人人需要做課堂教學設計,因為人人都要上課;作為教師,又誰都希望精於設計,因為誰都希望創作出屬於自己的優課;但是,作為教師,最難的基本功又是教學設計,因為它是運用知識、凝聚智慧、縱橫捭闔的創造性活動。對於教學設計,我們需要研究、需要實踐、需要思索,也需要借鑒。感謝一百多位名師為我們展示的具有風格代表性、時代標志性的幾百個精品教學設計,這是一筆可資研究、探索、學習、借鑒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感謝叢書主編裴海安同志殫精竭慮精編成這樣一套可稱之為頂尖級的語文教學設計叢書,為我們提供了一道豐美的精神大餐。教學設計是一項具有高度科學性和藝術性的創造性活動。對於人類的創造思維,馬克思曾喻為「比大自然萬紫千紅的花朵更豐富多彩的思維之花」。願小學語文界同行都來高度關注教學設計的研究和踐行,用創新的教學設計,編織成綴滿智慧奇葩的花環,奉獻給21世紀,為小學語文教學再鋪一片錦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