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四年級語文第一課的課文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鎮海古塔、中山亭和觀潮台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長多高的水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般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堤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Ⅱ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1課課文內容(人教版)
觀潮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縣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最
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
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鎮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觀潮台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
小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說:潮來了!
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
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
多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
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地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
了平靜。看看提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奇特、雄偉、壯觀的景象。
Ⅲ 四年級上冊的語文書的第一課是什麼生字
1、觀潮
chá復o 潮 潮水、制 浪潮、 漲潮、 退潮、
chēng稱 名稱、 稱號、 稱呼、 稱贊、
chèn (勻稱) 稱職、 (稱心)
yán鹽 食鹽、 鹽水、 粗鹽、 鹽業、
lóng籠 鳥籠、 籠子、
lǒng 籠罩、 籠統、
zhào罩 籠罩、 口罩、 外罩、 罩衣、
méng蒙 蒙蒙、 啟蒙、 蒙面、
mēng 蒙騙、 發蒙、
měng 蒙古、
bó薄 薄霧、 薄餅、 薄冰、 薄板、
wù霧 霧氣、 大霧、 煙霧、 薄霧、
àng昂 昂貴、 昂首東望) 鬥志昂揚、 激昂、
fèi沸 沸騰、 沸點、 沸水、 人聲鼎沸、
guàn貫 橫貫 連貫 貫穿、 貫通、 全神貫注、
jiù舊 依舊、 破舊、 陳舊、 舊書、
huī恢 恢復、 天網恢恢、 恢弘、
Ⅳ 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第一課是什麼意思
東西讓給我們.記得每當我給母親買些水果、食品,她都會責怪我太破費.可是版,每次她來看望我們權,總會帶一大堆好吃的,那都是她親手種的新鮮蔬菜、水果.就是在她病重得不能走路時,還吩咐父親早早種下我們愛吃的玉米、香瓜.還記得家門前滿樹鮮艷的西紅柿,那是她為孫女准備的,她自己從來不吃.同學們,相信每個人都有一位深愛著你們的母親,都有像老師一樣的感受,那麼,大聲地說出來吧,說說母親無微不至關愛你們的點點滴滴.
----------------------------------------------------------------------
我以為世界是個沒有愛心的世界,當看到街上的乞丐在要飯時,許多人路過,卻從不掏錢給乞丐,我真令乞丐感到傷心!回家之後我問父母,父母回答:「那些乞丐明明可以自己工作,卻不去工作,專靠別
Ⅳ 小學四年級語文蘇教版上冊第一課課文
題目:老師,您好!
內容:第一段:
在昨天與今天之間鋪設大道,版
在現實和理想之間架起金橋。
啊,教師的事權業多麼崇高!
古今中外,
哪個人的成長不浸透著教師的心血!
地北天南,
哪一項創造不蘊含著教師的辛勞!
每當看到時代在飛速的前進,
我心中就湧起感情的波濤:
老師,您好!
第二段:
用真理和只會把人才塑造,
讓春暉和朝霞在心靈閃耀。
啊,教師的事業多麼美好!
筆尖飛舞,
那是春蠶悄悄地編制理想的絲線;
笑語盈盈,
那是甘露輕輕地灑向茁壯的新苗。
每當看到鮮花在幸福的開放,
我就情不自禁的衷心祝願:
老師,您好!
就是這篇文章,你要相信我!
Ⅵ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的生字組詞帶拼音
1、觀潮
cháo 潮 潮水、襲 浪潮、 漲潮、 退潮、
chēng稱 名稱、 稱號、 稱呼、 稱贊、
chèn (勻稱) 稱職、 (稱心)
yán鹽 食鹽、 鹽水、 粗鹽、 鹽業、
lóng籠 鳥籠、 籠子、
lǒng 籠罩、 籠統、
zhào罩 籠罩、 口罩、 外罩、 罩衣、
méng蒙 蒙蒙、 啟蒙、 蒙面、
mēng 蒙騙、 發蒙、
měng 蒙古、
bó薄 薄霧、 薄餅、 薄冰、 薄板、
wù霧 霧氣、 大霧、 煙霧、 薄霧、
àng昂 昂貴、 昂首東望) 鬥志昂揚、 激昂、
fèi沸 沸騰、 沸點、 沸水、 人聲鼎沸、
guàn貫 橫貫 連貫 貫穿、 貫通、 全神貫注、
jiù舊 依舊、 破舊、 陳舊、 舊書、
huī恢 恢復、 天網恢恢、 恢弘、
Ⅶ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課課文(人教版)
《山中訪友》 李漢榮
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早晨,好清爽!不坐車,不邀遊伴,也不帶什麼禮物,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踏一條幽徑,獨自去訪問我的朋友。
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對岸。滾滾河水流向遠方,你弓著腰,俯身凝望著那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
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和我交換眼神。每一棵樹都是我的知己,它們迎面送來無邊的青翠,每一棵樹都在望著我。我靠在一棵樹上,靜靜地,彷彿自己也是一棵樹。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頭發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流淌。
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我熱切的跟他們打招呼: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渾的男高音多麼有氣勢。你好,陡峭的懸崖,深深的峽谷襯托著你挺拔的身軀,你高高的額頭上彷彿刻滿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雲,你潔白的身影,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喂,淘氣的雲雀,嘰嘰喳喳地在談些什麼呢?我猜你們津津樂道的,是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撿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葉,細數精緻的紋理,我看到了它蘊含的生命的奧秘,在它們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的聲浪,聽見時間隆隆的回聲。
忽然,雷陣雨來了,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醉酒的詩人在雲頭吟詠。滿世界都是雨,頭頂的岩石像為我撐起的巨傘,我站立之處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雨停了。幽谷里傳出幾聲犬吠,雲嶺上掠過一群歸鳥。我該回家了。我輕輕地揮手,告別了山裡的眾朋友,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還帶回一路月色……
Ⅷ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課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一課《老師,你好》
滬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一課《老師,領進門》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一課《觀潮》
老師領進門
1942年春天,我不滿六周歲,便到鄰村小學讀書。
這個小學設在一座廟內,只有一位老師,教四個年級。四個年級四個班,四個班共有四十人。
老師姓田,私塾出身,後來到師范速成班受訓三個月,十七歲就開始教書了。田老師口才、文筆都很好。
開學頭一天,我們叩拜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像之後,便排隊進入教室。每個一年級小學生,配備一位三年級的學兄帶著。田老師先給二年級和四年級學生上課,讓三年級學兄握著一年級學弟的小手描紅摹紙。紅摹紙上,一首小詩: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老師給一年級上課了。他先把這首詩念一遍,串講一遍。然後,以這四句詩為起承轉合,編出一段故事,娓娓動聽地講起來:
一個小孩子,牽著媽媽的衣襟兒去住姥姥家,一口氣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過一個小村子,只有四五戶人家,正在做午飯,家家冒炊煙。娘兒倆走累了,看見路邊有六七座亭子,就走進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腳。亭子外邊,花開得很茂盛。小孩子越看越喜愛,伸出指頭點數兒,嘴裡念叨著:「……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來,戴在耳丫上,把自己打扮得像個迎春娃娃。他剛要動手,攔住了他,說:「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後邊歇腳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後來,這花越開越多,數也數不過來,此地就變成一座大花園……
這個故事,有思想,有人物,有形象,有情趣。我聽得入了迷,恍如身臨其境。田老師的聲音戛然而止,我卻仍在發呆。直到三年級的大學兄捅了我一下,我才驚醒。
那時候的語文叫國文。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一、二、三、四年級的課文都是如此。我在田老師門下受業四年,聽了上千個故事,有如春雨點點。
從事文學創作,需要發達的形象思維,豐富的想像力,田老師在這方面培育了我,讓我開了竅。
田老師執教四十年,桃李滿門,弟子不下三千,現在已年近古稀,退休歸里十年了。
我回家鄉去,在村邊、河畔堤坡,遇到老人拄著拐杖散步,仍然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級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談起往事,我深深感念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學的種子。老人搖搖頭說:「這不過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插柳之恩,我終生難忘!
Ⅸ 在4年級上冊中第一課觀潮的課文
觀 潮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鎮海古塔、中山亭和觀潮台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般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提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觀潮》是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作者是趙宗成、朱明元。寫的是八月十八錢塘江觀潮的事。
《觀潮》在文中,作者不但運用比喻、形容、襯托等方法直接描繪了潮水洶涌澎湃、雷霆萬鈞的情狀和聲威,還從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間接地表現了大潮的奇特。這樣直接描寫和間接烘托將錢塘秋潮這一天下奇觀,生動形象的展現在讀者面前。
文中地點,錢塘江,古稱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羅剎江」,一般浙江富陽段稱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稱為錢塘江[1]。錢塘江最早見名於《山海經》,因流經古錢塘縣(今杭州)而得名,是吳越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
錢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是宋代兩浙路的命名來源,也是明初浙江省成立時的省名來源。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長588.73千米;以南源衢江上游馬金溪起算,河長522.22千米。自源頭起,流經今安徽省南部和浙江省,流域面積55058平方公里,經杭州灣注入東海。
錢塘江潮被譽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觀,它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Ⅹ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朗讀
一、導入
你們到過江邊嗎?你們可知道,大江大海不僅有風平浪靜的時候,也有波濤洶涌的時候,有沒有人看過江河海水漲潮嗎?說說潮什麼樣?(江海漲潮,氣勢宏偉,令人震撼。)
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這里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宏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米高,你們想不想目睹這個壯觀的景象呢!那好,今天呢,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來學習《觀潮》這篇課文,一起來欣賞那雄偉的景象。
二、輕聲地自由朗讀課文
1. 分段
(1)這篇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5個)
(2)第一自然段簡要介紹了錢塘江大潮,之後呢,分別按順序寫了潮來前、潮來時及潮過後的景象。哪部分是寫潮來前的景象?哪部分寫潮過後的景象?
因此,我們可以把課文分成幾段?(4)為什麼這樣分?(3、4段寫潮來時)
2.檢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漲」卡片,指名讀,說說共同點。(偏旁相同,都是形聲字。)組詞:觀潮、浩浩盪盪、沸騰、漲潮
(2)出示「猶、據、踮、恢」指名讀。組詞:猶如、根據、踮腳、恢復
(3)出示「罩、薄、崩、霎」,說說特點:上下結構的形聲字。組詞:籠罩、薄霧、山崩地裂、霎時
(4)出示「悶」:里外結構。組詞:悶雷。讀音:mèn
說說你還有哪個字記不住?哪位同學願意幫助他?
如「罩」字,口訣:「桌」子缺兩腿,上邊加「四」蓋。
三、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觀潮」中的「觀」與「天下奇觀」中的「觀」意思一樣嗎?(前:觀看。後:景觀、景象,這里指潮來的景象)誰能說說「天下奇觀」是什麼意思?
四、全體女生讀第二自然段
(1)人們是在什麼地方觀看錢塘江大潮的?(海寧市的鹽官鎮)
江潮還沒來,作者看到了什麼?(看潮人、平靜的江面、江邊景物)
(2)潮來前江面是什麼樣子的?(平靜) 人們的心情怎麼樣?(焦急、急切)
(3)「人山人海」說明什麼?(側面反映大潮的名氣和雄壯)
我們一起來表演一下等潮人的著急的樣子,好嗎?全班起立一起表演
五、全體男生讀三、四自然段
下面哪位同學願意把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聽。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使人感覺氣勢越來越大,你的心情越來越怎麼樣? 生:激動。
「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能讀出壯觀的感覺嗎?我們來分組比賽讀讀看。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悶雷滾動的聲音是什麼樣兒的誰來學學看。雷的聲音比較的沉悶,轟隆隆隆……。叫全班一起模擬。那課文中用悶雷滾動來形容什麼?用這個詞來形容潮水的聲音,用得多形象啊!我們一塊兒來讀讀這個句子。讀得真好,再來一遍,閉上眼睛,想像一下。(學生閉眼齊背)
「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人們是怎麼沸騰的?咱們來演演看,好嗎?剛才這場面還可以用一個詞形容,就在這個自然段里。(人聲鼎沸)
誰願意把「江面出現白線和白線橫貫江面」這兩個句子連起來讀讀?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哪個詞寫出了潮水的聲音巨大?(板書:山崩地裂)
6. 讓學生找出兩個自然段中表示時間和空間的詞句
「午後一點左右」、「頓時」、「過了一會兒」,這些是表示時間的詞;「再近些」、「浪潮越來越近」是說潮水是由遠到近的詞。
那我們能不能根據這些詞的提示來背一背課文呢?給點時間背誦
現在我們一起來,我來讀這些詞,你們來接,我們小聲地背一背,不記得的可以看看書。
7.學到這兒,我們來做一個游戲。請你來給錢塘江觀潮的客人當導游,我們先來設計一個開場白。生:遊客朋友們,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今天是觀潮最好的時候,千萬不要錯過喲。
現在你們就在當導游,把大潮解說一下,注意要用上你們剛才准備好的解說詞。生:遊客朋友們,大潮就要來了,要攝像的,請大家做好准備。你聽,大潮離我們很近了,你聽到了隆隆的聲音了嗎?那是潮水的聲音。快看啊,遠處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聲音越來越大了。潮水越來越近了,請大家退後一點,注意安全。你看,江水就要向我們撲來了,好像要把我們吞沒了,那浪潮多高啊!那聲音真是震耳欲聾!現在,我們腳下的大地都顫動起來了。相信你們一定會終生難忘!
聽了你們的介紹,真讓人感到震驚,難怪人們把錢塘江大潮稱為——生:「天下奇觀」。
六、我們學習完了第3、4自然段那麼課文5自然段還寫了些什麼呢?老師想交給大家自學。你們可以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可以說說你的感想,還可以提出不懂的問題(包括全文中的)。
七、出示習題:你們能不能在括弧中用上今天學到的詞句,使這段話表達得清楚通順呢?
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風平浪靜)。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像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漫天卷地地涌來),一浪一浪(像千萬匹白色戰馬、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湖水聲猶如(山崩地裂),海堤上盡管(人山人海),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麼。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很遠)的地方。
相關知識 :1.由於月亮和太陽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會發生定時漲落的現象,這就叫作「潮」。
2.為什麼農歷八月十八日錢塘江大潮最為壯觀?錢塘江潮是一種潮汐現象。潮汐是海水周期性的有規律漲落運動,它是由月亮和太陽對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天體之間存在著萬有引力)。月亮離地球近,太陽離地球遠,故月亮的引潮力大於太陽的引潮力,大致是10:4.5。當月亮、太陽、地球處在同一條直線上時,月亮和太陽的引潮力加在一起,使潮水漲得更高。每月的農歷初一、十五以後兩三天,月亮、太陽、地球排列在一條直線上,所以這幾天世界各地的潮水普遍比平時高漲。特別是中秋後的兩三天,是一年中地球離太陽最近的時候,因此這時候的秋潮是全年中最大的一次。
練 習
1.找出短文中的錯誤:
小貓漸漸地長大了。兩條彎彎的白眉毛下面鑲嵌著一對圓溜溜的大眼睛,即使是在白天,兩隻眼睛也一直睜得大大的,它隨時准備去捕捉那可惡的老鼠。嘴的下邊長著幾根長長的鬍子。一身黑白相間的皮毛,又光滑又柔軟。小花貓的爪子又尖又利,走起路來,爪子敲打著地面,發出「篤篤」的響聲。
(小貓的眉毛並不很清晰;小貓的眼睛在白天特別是中午眯成一條縫;貓的鬍子長在嘴兩邊;小貓走路沒有聲音。)
2.把下列句中用得不妥的詞改過來。
(1)遠處,幾座小山在雲霧中時隱時現。(若隱若現)
(2)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的滾動,頓時人聲沸騰。(人聲鼎沸)
(3)過了很久,錢塘江才重復了平靜。(恢復)
3.比較詞語填空
(1)奔騰 沸騰
只見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 沸騰 )起來了。
霎時,潮頭( 奔騰 )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地涌來。
(2)恢復 重復
這個動作,他掌握不好,(重復 )幾十次以後,終於成功地完成了。
掌聲雷動,過了好久,劇場才( 恢復 )平靜。
(3)觀賞 欣賞
媽媽站在花壇邊,( 觀賞 )著盛開的牡丹。
我們到音樂廳( 欣賞 )音樂。
(4)期待 等待
黨和人民( 期待 )我們快快長大。
地下資源( 等待 )我們去開發。
4.填空:
鼎查( 目 )部,再查( 七)畫,第六筆是___I_____
「人聲鼎沸」的意思是________
「屹立」的意思是 象山峰一樣高聳而穩固地立著,常用來比喻堅定不可動搖。
5.連線成詞(每個字都可組成一詞,請找出) 立 屹 腳 再 點 恢 現 復
評論(34)|108117
huanlun4 |十級採納率23%
擅長:籃球學習幫助
其他類似問題
2010-09-21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課觀潮的主要內容 104
2010-09-25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觀潮的順序是什麼 86
2011-09-24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觀潮的重點寫了什麼 166
2009-09-15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課觀潮中形容紙的量詞 53
2010-09-28 小學四年級語文第一課觀潮 23
更多關於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朗讀的問題>>
網友都在找: 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課文 第一小學四年級語文第一課的生字詞 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觀潮詞語 江面平靜猶如 管於錢塘江大潮的課文小學四年級
按默認排序|按時間排序
其他4條回答
2007-09-04 19:36旋風旋|四級
觀潮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縣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鎮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觀潮台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說: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水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地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提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評論(9)|889
2007-09-07 17:04最怕ぁ吃葯|四級
一、教材分析
《觀潮》是一篇文質兼優的寫景文章。作者寓情於景,通過對農歷八月十八日的錢塘江大潮雄奇壯麗,氣勢非凡,景觀的描繪,抒發了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學,不但要使學生增長見識,學習作者的觀察及表達方法,受到語文能力的訓練,還要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課始,以「聲」激情誘趣。
好的作品默默地看與朗朗地讀又與有音樂烘托伴奏的朗誦,對人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帶給人的內心體驗都是不同的。文章描繪了錢塘江大潮來前的風平浪靜與潮來時的驚濤浪吼形成鮮明對比,尤其繪聲繪色地描述了潮水由遠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為了充分發揮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渾有力的交響樂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誦,使學生入其境,動其情。
准備一段由緩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緩漸弱的交響曲。以「舒展緩慢」吻合潮來前的平靜;以「歡樂抒情」襯託人們觀潮的喜悅心情;以「雄壯激昂」,烘託大潮的磅礴氣勢。
(二)課中以「像」釋疑解惑。
學生生活在繁華的城市,許多孩子沒有到過海邊,更無從目睹這樣雄偉壯麗的大潮之景觀。對於沒有見過的事物,又無類似經歷可以借鑒,不僅給理解課文帶來障礙,也給展開想像造成困難。因此,需運用電教手段,聲像同步,視聽結合,創設情境,提供感知,發展情感,促進理解。
根據課文內容,從《神州風采》里的「海寧觀潮」一片中截取有關片斷,按潮來時開始還是風平浪靜到有聲無「形」,然後「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一條白線」;漸近,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白浪翻滾,如同一道城牆」;更近,猶如「戰馬飛奔,坦克轟鳴」的順序組接。錄制兩遍。第一遍按由遠及近,將潮水的「如線」、「橫貫江面」、「如牆」、如「萬馬奔騰」的四個畫面各定格6秒,以便使學生有時間看清楚並將實際景象與課文里的文字描述在頭腦中「銜接對號」。第二遍不定格,使學生對大潮由遠及近的推進變化、發展有一個連貫、完整的印象,以加深感受。
(三)以「讀」促思通文。
朗讀是理解內容的基礎,也是檢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徑。《觀潮》從聲、形、色三方面描繪贊美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形象鮮明,富於感染力。有感情地誦讀既有助於理解課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
讀,應求形式多樣,不同的讀法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要根據不同段落的學習內容、訓練任務、教學目的選擇適當的讀法。默讀,利於思考;朗讀,助於理解;齊讀,訓練面大;自由讀,靈活主動;個別讀,「以點帶面」便於指導。讀,又不能走形式,明確讀的目的,提出讀的要求,求得讀的成效。要以讀引思,以思促讀,讀思結合。
這堂課的教學,採用下列讀法:
課始:教師范讀激情;課中:自學時默讀,理解中自由讀,理解後感情朗讀;課尾:個別讀、齊讀相結合。
(四)優化課堂結構。
教學結構力求體現「教為主導、生為主體、學為基礎、思為核心、『道』貫其中」的整體優化結構型。教學過程 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做到「三動」和「三個保證」。
三動:動腦思考;動口讀說;動手畫批。
三個保證:在學習的中心階段,即高潮處,關鍵處,難點、重點處,保證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讀、去思、去議;保證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保證學生自始至終在課堂上過著愉快的精神生活。
(五)教學的重點、難點及處理方法。
1.教學重點:
潮來時的壯麗景象是教材的重點部分,也是教學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好這一段。
突出重點的方法:
(1)理清作者觀察和表達的順序。
懂得作者是按照「極遠—漸近—再近—更近」的順序觀察和描述的。
(2)理解作者的表達途徑和方法。
懂得作者是從聲音、形狀、顏色這三方面將大潮雄偉奇特的景象生動地描繪出來,從中體會作者贊美「天下奇觀」的思想感情。
(3)重點理解比喻句。
引導學生分清本體與喻體,即把什麼比作什麼,在理解的基礎上體會它們的作用,懂得這樣比的真正含義。
(4)運用電教手段——錄像,創造情境,激發情感。放錄像—畫批—討論—朗讀多種教學手段優化組合。
將看、想、說、讀有機結合。做到「圖」「文」「視」「聽」互補;「聽」、「說」、「讀」、「思」互促。
2.教學難點 :
由於學生沒有感性認識作基礎,對文中的一些描述如:「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牆」,「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等不易理解,易產生疑惑:這是怎樣的一種景象?真是這樣嗎?因而對於作者基於真實,富於生動的表現方法也不易體會。因此只有讓學生如臨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才能很好地理解體會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表現力。
突破難點的方法:
(1)藉助錄像,提供感性材料,幫助理解內容,釋疑解難。
(2)朗讀和品味詞句相結合,朗讀中品味,品味後朗讀。
二、教學要求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雄偉壯麗的自然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段,正確概括段意。
3.動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入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展開想像,促進朗讀。
4.結合課文理解「橫貫」、「天下奇觀」、「人聲鼎沸」、「風號浪吼」、「漲」等詞語及比喻句。
教學用具:
錢塘江大潮錄像帶(3分鍾)音樂錄音帶(2.5分鍾)詞語卡片。
教學時間:
三、教學過程
(一)激趣釋題,教師朗誦課文。
目的:激發學生對新課的興趣,同時創設情境,激情入境,讓作品感染學生,訓練聽、思、說能力。教學手段:用音樂伴朗誦。
用談話法引出課題:
同學們,你們到過江邊嗎?你們可知道,大江大海不僅有風平浪靜的時候,有波濤洶涌的時候,還有由於月亮和太陽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會發生定時漲落的現象,這就叫作「潮」。
板書「潮」。
一位曾親眼看見潮水漲落的人,把他的所見所聞生動地描繪了出來。
板書「觀」。范讀課文。聽讀思考。
下面請你們聽一聽他的描繪。請你們聽的時候注意:他看到的是怎樣的一次大潮?按照他描述的順序,使你在頭腦中出現了幾個畫面。
教師在音樂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讀後學生逐一回答問題。根據回答板書錢塘江大潮,天下奇觀。
追問:「天下奇觀」的「觀」當什麼講?什麼叫「天下奇觀」?
(二)理清文路,分段精讀。
目的:知道作者是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時間順序寫的,並按照這一順序正確地給文章劃分段落。理解各段主要內容,並能抓住要點准確概括段意。
步驟:
1.理清文路,劃分段落。
請大家打開書,快速默讀一遍課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可以分為幾段?
2.分段細讀,學習第一段。
方法:默讀。
要求:邊默讀邊思考:作者在這一段里交代了什麼?主要描寫了什麼?
學生應弄懂,交代了觀潮的時間——農歷八月十八日早晨;觀潮地點——海寧縣鹽官鎮的海塘大堤上,描寫了觀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觀潮的場面——人山人海;潮來前江面的景象——平靜、霧蒙蒙。(這是主要的)
要求學生抓住主要意思概括段意。
學習第二段。
目的:理解作者由遠及近,從聲、形、色等方面描述了大潮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從中感受大自然的美與力,激發學生贊美、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手段:錄像
教學方法:質疑探索法、組織討論法、總結歸納法和邊議邊讀。
教學形式:學生自學、小組議論、全班討論三種教學形式相結合。
①指名學生讀第二段。
要求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大潮來時的景象的?又是從哪幾方面來描述的?
讀後引導學生依次討論這兩個問題。
通過討論明確:
a.作者是按照遠—稍近—再近—更近的順序寫大潮中景象的。
b.作者是從聲音、形狀、顏色這三方面來描述大潮的。
②啟發質疑。
讓學生提出初讀時不懂的問題。
③引導學生觀看錄像。
釋疑解惑,幫助理解,邊看邊引導「圖」「文」對號。
④導入 學生自學。
剛才你們看了錢塘江大潮的錄像,現在再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把大潮那種驚心動魄、奇異壯觀的景象生動、形象而又逼真地描述出來的,請你們仔細地閱讀,很好地體會一下。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小組議論。
⑤組織學生討論。
邊討論邊自由讀。
需討論明確下列問題:
a.大潮從遠處出現,人們看到了什麼?這是把什麼比作什麼?為什麼這樣比?
b.「橫貫」是什麼意思?
c.「形成一道白色城牆」是什麼景象?這樣比,說明了什麼?
d.「千軍萬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而來;千萬輛坦克同時開動,發出山崩地裂的響聲……」是怎樣的景象?
這里把什麼比作什麼?這樣比,表現出什麼?
e.大潮由遠及近,從聲音、形狀上的發展是怎樣的?
f.剛聽到大潮的聲音時人們是什麼心情?剛看到大潮的樣子時,人們是什麼心情?大潮越來越近時,人們聞其聲、見其形後心情又怎樣?
⑥理解後朗讀。
指名學生讀,其他學生看錄像聽讀。再次感受大潮的美與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⑦概括段意。
誰能用一句話把潮來時聲音、形狀由遠及近的發展表述出來。
學習第三段。
①指名學生讀。
②理解「風號浪吼」、「漲」等詞的意義。
③抓住主要內容概括段意。
④小結
如果你是一個觀潮者,面對如此壯觀的景象,你會感到怎樣?
教師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小結:是啊,同學們還曾記得吧,那神奇美麗的五彩池;雄偉壯麗的瀑布;四季如畫的小興安嶺;還有這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這就是我們可愛祖國的山山水水,我們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這種熱愛與自豪之情蘊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間。
(四)再讀全文。
方式:指兩名學生讀第一、三段,全班齊讀第二段。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