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五年級下冊古詩詞全部
1、泊抄船瓜洲
宋王安石襲
京口瓜洲一水間,
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2、秋思
唐 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3、長相思
清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
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
故園無此聲。
4、卜運算元??詠梅
現當代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
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
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
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
她在叢中笑。
【五年級下冊】
5、牧童
唐 呂岩
草鋪橫野六七里,
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
不脫蓑衣卧月明。
6、舟過安仁
宋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
不是遮頭是使風。
7、清平樂??村居
宋 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
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
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
溪頭卧剝蓮蓬。
8、浪淘沙
唐.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要好好學習哦!我也是剛剛過你這年齡呢!加油吧!古詩可要背熟,以後大有用處呢!
Ⅱ 小學五年級語文書上冊的古詩詞有哪些
泊船瓜洲抄
宋
王安石襲
秋思
張籍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長相思
清
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尋隱者不遇
所見
題秋江獨釣圖
清平樂村居
Ⅲ 小學五年級語文書上冊的古詩詞有哪些
小學語文書上五年級上冊古詩有:
尋隱者不遇
所見
題秋江獨釣圖
清平樂村居
Ⅳ 五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背誦篇目
小學語文下學期課外古詩詞背誦篇目 五 年 級
1.題畫竹 2.北陂杏花 3.海棠
清·鄭板橋 宋·王安石 宋·蘇軾
四十年來畫竹枝, 一陂春水繞花身, 東風裊裊泛崇光,
日間揮寫夜間思。 花影妖嬈各占春。 香霧空濛月轉廊。
冗繁削盡留清瘦, 縱被春風吹作雪, 只恐夜深花睡去,
畫到生時是熟時。 絕勝南陌碾成塵。 故燒高燭照紅妝。
4.新晴 5.台城 6.豐樂亭游春
宋·劉攽 唐·韋庄 宋·歐陽修
青苔滿地初晴後, 江雨霏霏江草齊, 紅樹青山日欲斜,
綠樹無人晝夢余。 六朝如夢鳥空啼。 長郊草色綠無涯。
惟有南風舊相識, 無情最是台城柳, 遊人不管春將老,
偷開門戶又翻書。 依舊煙籠十里堤。 來往亭前踏落花。
7.漁翁 8.烏衣巷
唐·柳宗元 唐·劉禹錫
漁翁夜傍西岩宿, 朱雀橋邊野草花,
曉汲清湘燃楚竹。 烏衣巷口夕陽斜。,
煙銷日出不見人, 舊時王謝堂前燕,。
欸乃一聲山水綠。 飛入尋常百姓家。
回看天際下中流,
岩上無心雲相逐。
9.書憤 10.飲酒
宋·陸游 晉·陶淵明
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1.無題 12.貧女
唐·李商隱 唐·秦韜玉
相見時難別亦難, 蓬門未識綺羅香,
東風無力百花殘。 擬托良媒益自傷。
春蠶到死絲方盡, 誰愛風流高格調,
蠟炬成灰淚始干。 共憐時世儉梳妝。
曉鏡但愁雲鬢改, 敢將十指誇針巧,
夜吟應覺月光寒。 不把雙眉斗畫長。
蓬山此去無多路, 苦恨年年壓金線,
青鳥殷勤為探看。 為他人作嫁衣裳。
13.詠田家 14.江村
唐·聶夷中 唐·杜甫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 清江一曲抱村流, 長夏江村事事幽。
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自去自來堂上燕, 相親相近水中鷗。
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 老妻畫紙為棋局, 稚子敲針做釣鉤。
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 但有故人供祿米, 微軀此外更何求?
15.戲為六絕句 16.卜運算元
唐·杜甫 宋·陸游
王楊盧駱當時體,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輕薄為文哂未休。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爾曹身與名俱滅,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不廢江河萬古流。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17.大德歌
冬
元·關漢卿
雪紛華,舞梨花,
再不見煙村四五家。
密灑堪圖畫,看疏林噪晚鴉。
黃蘆掩映清江下,斜纜著釣魚艖。
18.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Ⅳ 五年級上冊古詩詞六首
25課望江南溫庭筠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漁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又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武陵春【宋】李清照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年代:宋作者:辛棄疾作品:破陣子內容: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點秋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1.觀刈麥·白居易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莊稼人很少空閑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昨夜間一場南風吹過,那小麥鋪滿隴溝焦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婦女們擔著竹筩粟飯,孩童們提著瓦罐漿湯。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前行後攆去送晌到田裡,小夥子們正操勞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兩腳蒸騰著暑天的土氣,脊樑灼烤著火般的太陽。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力氣耗盡了也不覺得熱,只是貪圖這夏日好天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背傍。更有那些窮苦的婆娘,抱著嬰兒在他們一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右手去撿那丟掉的麥穗,左臂懸挎著破爛的扁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聽她們相互間三言兩語,禁不住引起我無限悲傷:田家輸稅盡,拾此充飢腸。「俺家的收成全繳了稅,拾這點漏兒壓壓飢荒。」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如今我有什麼功勞德行,從來也不從事農耕蠶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從九品吃祿米足三百石,成年價到頭來還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想到這些好不暗自慚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遺忘。2.月夜·劉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譯文:夜半更深明月西掛照亮半邊人家,北斗七星橫卧南斗六星也已傾斜。今夜我忽然感到春天的溫暖氣息,還聽得春蟲叫聲穿透綠色的窗紗。題解:詩是抒寫感受大自然物候變化的,清新而有情致。這類詩是詩人對外界自然事物、氣候加以精細體察而萌發於心的一種敏感、靈感凝成的景象。詩的首二句是寫仰望,寥廓天宇,月色空明,星斗闌干,暗隱時辰流轉;後二句是寫俯視,大地靜謐,夜寒料峭,蟲聲新透,感知春之信息。構思新穎別致,不落窠臼,用語清麗細膩,妙然生趣。3.商山早行·晨起動征鐸〔1〕,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2〕。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3〕。譯文:黎明起床,車馬的鈴鐸已叮當作響,出門人踏上旅途,還一心想念故鄉。雞聲嘹亮,茅草店沐浴著曉月的余輝,足跡凌亂,木板橋覆蓋著早春的寒霜。枯敗的槲葉,落滿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驛站的泥牆。因而想起昨夜夢見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鳧雁,正嬉戲在明凈的池塘。【注釋】〔1〕征鐸:行車鈴。〔2〕槲、枳:皆樹名。是山中野生灌木或喬木。〔3〕杜陵:在長安城南,見前注,此處代指長安。回塘:曲折的池塘,可能是指曲江。也是代指長安。【解題】商山,在今陝西省商縣東南,亦稱楚山。傳說漢初「四皓」隱居此處。詩約作於唐宣宗大中未年詩人離開長安時。【簡析】此詩抒發了詩人的羈旅之愁。詩人選取寒秋時早行時於驛站中的所見所感。表達了愁旅而思鄉的情感,章法構思皆是標準的律詩模式。此詩成名主要在於第二聯的成功。詩人選材典型,抓住了最能表現羈旅之思景物組合成一個意境,有聲有形,形象感極強。詩人將十個名詞,一一對應,一氣排開,形成一聯。句式新奇。而從總體看,這一聯在詩中,又不是詩人刻意為之所致,而是自然而然的直書所見,它是行人對景物的一種條件反射,而這也只能是愁旅者的反應,因而,它又體現了詩人苦旅旅之感。在這一幅山中早行圖中,行人之心與路途之景交匯在一起。4.卜運算元詠梅[陸游]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注釋][驛]驛站。[更著]又加上。[一任]任憑,不在乎。[群芳]普通的花卉,此處喻指政界中的群小。[碾]軋碎。[譯文]驛站外的斷橋邊,寂寞地開放。已是黃昏時刻,她獨自愁思,更加還有風雨摧殘。她花開在百花之先,並非有意苦苦地爭奪春光,聽憑著群芳心生嫉妒。即使零落成泥,清香卻如故。[簡要評析]這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的詞章。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節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質,抒發自己請纓無路、壯志難酬的苦悶和熾熱的愛國情感,其實也正是作者一生標格孤高,絕不與爭寵邀媚、阿諛奉迎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不渝的錚錚傲骨的真實寫照,故歷來為後人稱頌。上片寫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涼的驛亭外面,斷橋旁邊。驛亭是古代傳遞公文的人在行旅中途歇息的處所。加上黃昏時候的風風雨雨,這環境被渲染得多麼冷落凄涼!寫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寫被排擠的政治遭遇。下片寫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卻無意與它們爭春斗艷;即使凋零飄落,化為塵泥,依舊保持著清香。這首詞上片寫梅花在風雨交加的寒冬黃昏中孤獨地開放著,這正是詩人不幸遭遇的形象化。全詞用清俊的語言,白描的手法,形象地寫出梅的品格、姿態,隱喻表達了詩人矢志不移,堅持理想的高尚品質。。陸游特別喜歡梅花,《劍南詩稿》中詠梅的詩很多,筆者未作精確的統計,憑印象也在百首以上。故他對梅的精神氣質有深刻的理解。本詞遺貌取神。並未對梅花作正面的描繪,只寫了她的一種神韻,一種品格。驛亭之外,靠近斷橋的旁邊,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卻無人作主。每當日色西沉的時候,總要在內心泛起孤獨的煩愁,特別是刮風下雨。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芳斗春,一意聽憑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殘變成泥又碾為灰塵,只有芳香依然如故。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里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5.破陣子·晏殊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破陣子譯文燕子飛來正趕上社祭之時,清明節後梨花紛飛。幾片碧苔點綴著池中清水,黃鸝的歌聲縈繞著樹上枝葉,只見那柳絮飄飛在採桑的路上邂逅巧笑著的東鄰女伴。正驚疑著昨晚的春宵美夢,原來是今朝發現田中土肥草盛,不由得臉上生笑6.浣溪沙蘇軾籟籟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浣溪沙譯文衣巾在風中簌簌作響,棗花隨風飄落。村子的南北頭響起剿車的支呀聲,是衣著樸素的農民在賣黃瓜路途遙遠,酒意上心頭,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艷陽高照,無奈口渴難忍。於是敲開一家村民的屋門,問可否給碗茶?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7.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黃昏後,在賞菊的東籬飲酒,只覺陣陣幽香飄漾在衣袖。不要以為飲酒賞菊就可以解憂,你看那西風卷動簾腳,露出個人兒來,比菊花還瘦。【今譯】薄霧濃雲籠罩著淡淡的哀愁,瑞腦香煙燎繞在金獸爐口,又度過了一個漫長的白晝。百無聊賴中又是重陽佳節,玉枕紗帳,半夜時候,已覺涼意浸透。稀薄的霧氣濃密的雲層掠起煩愁直到白晝,龍腦的香料早已燒完了在爐金獸。美好的節日又到重陽,潔白的瓷枕,輕紗籠罩的床廚,昨日半夜的涼氣剛剛浸透。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忱紗廚,半夜涼初透。在東籬飲酒直飲到黃昏以後,淡淡的黃菊清香飄滿雙袖。別說不會消損神魂,珠簾捲起是由於被受西風,閨中少婦比黃花更加消瘦。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8.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辛棄疾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9、《朝天子》詠喇叭喇叭,鎖哪,吹出的曲調短小,可是聲音很大。宦官們坐的官船來來往往,多得像亂麻,全都倚仗著你來抬高名聲身價。士兵聽了士兵發愁,老百姓聽了老百姓害怕,哪裡去分辨什麼是真和假?眼看著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得水幹了,鵝也飛光了!喇叭,鎖哪,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聲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那裡去辨甚麼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南宋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作者簡介: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濟南(今山東省歷城縣)人,是我國文學史上的大詞人。創作背景:北固亭在鎮江北固山頭,下臨長江,形勢險峻。作者晚年任鎮江知府時,登北固山,感慨歷史的興衰,因寫此詞。內容評析:詞的上片寫作者在這里的山巔登樓遠眺,他所日夜想要恢復的中原之地,卻全然望而不見。見到的只是北固樓前的滿眼風光。南北的交爭,列朝的興亡,這種永無休止的變化,正如奔騰東流的長江之水一般。這是作者囊括了時間和空間的全局,從宏觀上發出的一種感慨。京口是三國孫吳一度建都之地,吳主孫權年輕時便已做了統帥。他並不滿足佔有東南半壁江山,而還在不停地出戰爭雄。與他對陣的盡管是曹操、劉備那樣的一世之雄,他也滿不在乎。終令曹操也不能不贊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作者的言外之意是:如今南宋也佔有東南半壁江山,而在掌握軍政大權的人物中,可曾有一個能與孫權相比的呢?本篇寫景與抒情密切結合,大處落筆,視野開闊,氣勢宏偉。三問三答,自相呼應。用典自如,貼切無痕。難詞注釋:兜鍪:戰士的頭盔,詞中指代戰士。10.山坡羊·驪山懷古張養浩"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譯文:在驪山上四處看看,阿房宮已經被一把火燒沒了,當時的奢侈,現在在哪裡?只看見了蕭疏的草,水縈紆,到現在遺留的仇恨象煙霧一樣.列國的周齊秦漢楚,這些國家,贏了的,都變成里頭土;輸了的,都變成了土.
Ⅵ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所有古詩
1、《古詩詞三首》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譯文:京口和瓜洲不過一水之遙,鍾山也只隔著幾重青山。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麼時候才能夠照著我回家呢?
秋思
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譯文:一年一度的秋風,又吹到了洛陽城中,身居洛陽城內的遊子,不知家鄉的親人怎麼樣了;寫封家書問候平安,要說的話太多了,又不知從何說起。信寫好了,又擔心匆匆中沒有把自己想要說的話寫完;當捎信人出發時,又拆開信封,再還給他。
《長相思》
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譯文:我扈駕赴遼東巡視,隨行的千軍萬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盪盪,向山海關進發。入夜,營帳中燈火輝煌,宏偉壯麗。夜已深,帳篷外風雪交加,陣陣風雪聲攪得人無法入睡。作者思鄉心切,孤單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惱之意:家鄉怎麼沒有這么煩亂的聲音呢?
譯文: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裡也不過是一顆泥丸。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雲的峭壁懸崖,熱氣騰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里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後個個笑逐顏開。
Ⅶ 五年級上冊古詩詞。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中的古詩詞:
1、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內水間,
鍾山只隔容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2、秋思
唐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3、長相思
清 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
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
故園無此聲。
Ⅷ 小學四到五年級所有古詩詞
小學五年級必背古詩20首 綠陰不減來時路,
1石灰吟 添得黃鸝四五聲。 (明)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2竹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韌, 任爾東南西北風。 3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4三衢道中 (宋)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晴, 小溪泛盡卻山行。
5約客 南宋●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6蘭溪棹歌 唐·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 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鯉魚來上灘。 7長歌行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 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 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 焜黃華葉衰(cui)。 百川東到海,
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8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里一青螺。 9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宋(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 南望王師又一年。 10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11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樓醉書 北宋 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12水調歌頭 北宋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3秋浦歌 唐 李 白 白發三千丈,
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 何處得秋霜。 14早春 唐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15晚春 唐 韓愈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16勸學 唐 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17畫眉鳥 北宋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 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 不及林間自在啼。 18稚子弄冰 宋代 楊萬里 稚子金盆脫曉冰, 彩絲穿取當銀錚。 敲成玉磬穿林響, 忽作玻璃碎地聲。 19春日 南宋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20天凈沙·秋思 [元]·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Ⅸ 人教版語文一至五年級古詩詞
古詩詞:
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 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悼亡詩,詠物詩,軍旅詩等。古體詩有《詩經》 《楚辭》《樂府》《漢賦》《南北朝民歌》等。近體詩一般是絕句,律詩,排律(長律)。
⑴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①楚辭體:是戰國時期楚國屈原所創的一種詩歌形式,其特點是運用楚地方言、聲韻,具有濃厚的楚地色彩。東漢劉向編輯的《楚辭》,全書十七篇,以屈原作品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離騷》為代表作,後人因此又稱「楚辭體」為「騷體」。
②樂府:本是漢武帝時掌管音樂的官署名稱,後變成詩體的名稱。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採集和創作的樂歌,簡稱為樂府。魏晉和唐代及其以後詩人擬樂府寫的詩歌雖不入樂,也成為樂府和擬樂府。如《敕勒歌》《木蘭詩》《短歌行》(曹操)。一般來說,樂府詩的標題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體:是樂府詩的一種變體。漢、魏以後的樂府詩,題名為「歌」「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並無嚴格區別,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節、格律一般都比較自由,形式採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於變化,以後遂有「歌行」體。到了唐代,初唐詩人寫樂府詩,除沿用漢魏六朝樂府舊題外,已有少數詩人另立新題,雖辭為樂府,已不限於聲律,故稱新樂府。此類詩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發展。如,杜甫的《悲陳陶》《哀江頭》《兵車行》《麗人行》,白居易的許多作品,其形式採用樂府歌行體,大多三言、七言錯雜運用。
⑵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兩種,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
①一種稱「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
②一種稱「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
律詩格律極嚴,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韻有定位(押韻位置固定),字有定聲(詩中各字的平仄聲調固定),聯有定對(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例如,起源於南北朝、成熟於唐初的律詩,每首四聯八句,每句字數必須相同,可四韻或五韻,中間兩聯必須對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詩定格基礎上加以鋪排延續到十句以上,則稱排律,除首末兩聯外,上下句都需對仗,也有隔句相對的,稱為「扇對」。再如,絕句僅為四句兩聯,又稱絕詩、截句、斷句,平仄、押韻、對偶都有一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