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年級學生如何做好語文預習作業
高效課堂呼喚師生的互動。教師不再是凌駕於學生之上的擁有知識的權威,而是和學生合作學習的夥伴。課堂上教師更多的時間不是站在講台,而是走下來,走到學生中間,參與學生的學習,去聆聽學生的發言和思維的碰撞。教師是引導者,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有所思考,有所發現和收獲;教師是組織者,組織學生共同為課堂營造一個寬松、和諧,有利於每個孩子傾聽、交流的氛圍。教師是促進者,促進每個孩子的發展,給每個孩子以鼓舞和鞭策,同時「推波助瀾」促使全體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快樂。高效的課堂應該是師生心靈交流、情感共鳴、共同成長的精神家園。而學生充分的預習是保證高效課堂的第一步。 針對一年級語文教材和孩子的心理特點,一接觸課文,我注意引導孩子用「十個字」學會預習。 (一)讀書 藉助拼音或家長的幫助把課文讀通順。要求做到不丟字,不添字,就像平時說話那樣,把課文里的語句變成自己的聲音。讀幾遍因人而異,慢的估計得10遍8遍,快的估計一遍即可。能背下來當然更好。 (二)看圖 低年級的語文教材沒有看圖學文,但每篇都配有精美的插圖。利用這些插圖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圖文結合,還有助於理解課文。所以會看圖,看懂圖,應是預習一個不容忽視的環節。 (三)圈字 一年級孩子的學習任務主要是識字。幾乎每篇課文後都有10個以上的生字,這些生字要在一節課內全部消化,如果沒有孩子自己的提前見面,那課堂上就有可能是「走馬觀花」,印象不深。「不動筆墨莫讀書」讓孩子在課文中圈出生字,一方面孩子將會在找、圈的過程中動手、動腦,另一方面生字圈上了圈會更加醒目,以後再翻開書,首先刺激他視覺的就是這些圈圈,有助於鞏固復習。 (四)注音 給課後生字在書上注音有兩個目的:一、復習鞏固拼音。拼音的學習需要不斷的鞏固練習。在組詞、寫句的過程中,孩子們出錯最多的還是拼音。輕聲的加了聲調,不是輕聲的丟了聲調,該是整體認讀音節卻只寫成了一個聲母或韻母讓你啼笑皆非。二、認准生字。如果說前面的圈生字是和生字的初次見面,那麼注音就好比是和老朋友打招呼了。是否認識,能否叫的出名字就看你會不會注音了。不會的,沒關系,從前面課文里找找查查,又是一次學習鞏固。 (五)提問 新課改倡導「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再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課堂是開放的。培養孩子提問、質疑的意識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唯有創新才有未來,創新型的人才是每個企業和我們這個時代最欠缺的。 「讀書、看圖、圈字、注音、提問」十個字,對於一年級的小朋友又好記,又好操作,是一種比較行之有效操作方法。從檢查反饋的信息看,一多半孩子照著這一方法做了,還有部分沒有行動起來。 從課堂反饋的效果看,有效的預習,個個有備而來,使孩子們發言更積極,課堂氣氛更活躍,以前一節課完不成的學習任務在課堂上都能有效地解決。 不過這種預習對生字的學習還是只停留在認知階段,對於學有餘力的孩子要想學會生字必須從「音、形、義」三方面要求,圈字注音只是為了會讀,對於課後的二類字(橫線上匯總的字)還可以引導孩子用自己獨特的方法記住他的形並口頭組幾個詞。比如:熟字加一加,換個偏旁、形象記憶、編字謎等等。昨天的課堂上,孩子們識記生字的方法讓人拍案叫絕。如:「冬」字想到了上面是天空,下面兩點兒是飄著雪花,把「是」分成了日、下、人三個字;「雪」想到了上面一個雨字下面是歪了的山。「一半紅一半綠」是「秋」,「三人同日生」是「春」。 課後田字格里的字是要求會寫的字。這些字一般不是本課的,是孩子在課本的前面已接觸過的。這些字除了要達到上面的要求外,還必須會寫,會一筆一筆排筆順。目前有些「折」筆個別學生還沒有意識到一筆寫成的概念,把折和前面的筆畫分開。如「口日四台去」的「橫折、橫折鉤、和撇折」三個筆畫。所以讓孩子學會觀察也是要培養的一項重要的能力。觀察書上範字每個筆畫的位置和長短,觀察個別筆畫的變化和異同。比如:同樣是撇,有長撇、短撇、豎撇之分,像「禾、天」中三個撇都是不同的。口的第二筆是「橫折」不帶鉤,而「日、四」的第二筆帶鉤,是「橫折鉤」。只有讓孩子自己學會了觀察才能把字寫的正確、美觀。 有效的預習才能保證有效的課堂,隨著孩子能力的不斷提高,指導孩子預習的方法也會逐步完善。「授人一魚,不如授人一漁」,教會孩子學習、預習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習慣,更多的還需家長的配合。
2.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怎麼在家做預習和復習
在復習過程中復,尋求知識中制的要點,抓住要點也就抓住了問題的主幹。如復習課文時,就可以把重點詞、每段的關鍵句、承上啟下的過渡句等用醒目的顏色標上記號,使這些詞句作為記憶的支撐點,抓住幾個關鍵詞句,也就抓住了整篇課文的內容;
3. 孩子上一年級,語文老師要求預習課文,可是家長沒有時間陪孩子預習啊。有適合的教輔書可推薦嗎
孩子自己拿著課本預習,有可能就是讀一遍就潦草結束了,沒有一點效果,推薦教材幫,這本教輔書是緊跟課本,重點都用不同的顏色列出來了,後面還有重要知識點的講解方法,難的課後習題的講解,可以試試。
4. 一年級語文怎麼輔導比較有效
一年級的語文是比較簡單的,主要就是認識一些簡單的字詞的認識拼音,所以首先要讓孩子學好拼音,平時可以讓孩子聽一些網課,並且讓他們多讀多寫,只有拼音認識好以後才可以去認識更多的字詞。
5. 大家好,請問一下一年級的語文數學應該怎麼復習和預習
一年級還處於小學剛開始適應小學教學節奏和內容,培養孩子學習多種知識,尤其課本內容,多給孩子做練習題。對於語文的話,父母應該經常朗讀,讓孩子向最親近的人學習才最有效,朗讀可以先從課本內容做起,每天學過的課文多朗讀幾遍,可以帶孩子一起,找朗讀的感覺,當孩子一句句的有感情的朗讀的時候,孩子就完全理解了句子的基本意思,朗讀多了孩子就會真正的理解課文,這樣句子也熟悉了,課文內容也理解了。再就是寫字帖,一個字寫的好看不好看,字如其人,確實一個人的字能看出一個人的內心性格習性來,也需要父母其中一個人先寫,孩子看了都喜歡也想一寫的像爸爸媽媽一手好字的想法,會使勁努力學習練習的,既練了字型,同時又記住了生字。對於數學,復習時課本內容看一遍,你再可以換個數據和人名和孩子一起算一算答一答,再讓孩子給你出題,這樣孩子會覺很有趣,你來答,讓孩子做判斷,耐心的讓他判斷對錯。預習的話父母應該先看完了解預習的內容,和孩子一起預習一遍,等上課時跟上老師的思路基本沒問題,要想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家長必須做一個好榜樣,這樣孩子就會被吸引過去,孩子也會模仿父母,也會以父母為榜樣。多給孩子出不一樣的題,寓教於樂孩子會更願意學。這是我個人的一些建議,望採納。也祝你家孩子能來日成才!
6. 一年級語文該怎麼教
小學階段語文的學習要重視的還是:
字、詞、句、段
一.字:
1.識字
認識很多字
2.寫字:
正確的書寫
寫的漂亮
二.詞:
1.組詞、成語、近義詞、反義詞
2.正確的使用詞語
3.生動的使用詞語
三.句:
1.練習擴句、縮句、修辭手法
2.造句
那麼一二年級咱們要做的就是持續的輸入(多讀書)
學會輸出:字詞句的輸出。
所以一年級咱們要做的就是:讀書、寫好字(不要有錯別字)、組詞、造句、基礎好的可以句子訓練了。
上面說到了輸入與輸出,這里又要了解下語文學習的基礎方法:聽、說、讀、寫、背
一.聽:
1.聽知識
家長自己有能力的,自己給孩子講,這是最好的方法。家長如果能力稍微欠缺或者精力、時間不允許的話可以找一些比較好的音頻給孩子聽。
2.聽語言規范,生動有趣的內容,培養語感
聽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識,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孩子的語感。
二.說:
1.發音要准確
需要家長幫助糾正,家長幫不了可以讓孩子多聽普通話標準的音頻。
2.語言要連貫、生動。
說是從小就可以練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鼓勵
孩子在課堂上多發言;鼓勵孩子和朋友多交流;在生活里讓孩子自己去和別人溝通(比如。
去超市買東西)。
三.讀
1.默讀
2.朗讀
這是極其重要的,《歡迎來到一年級》《每個孩子都能學好的語文》《心平氣和一年級》《踏上閱讀快車道》、平哥語文都在強調要多朗讀。對培養語感有很大的幫助。
四.寫
用文字來表達思想,梳理自己的思路。
(後面會具體寫)
可以讓孩子寫寫隨筆。
五.背
1.熟讀成誦
平哥建議自己的學生把一首詩用心的讀二十遍就記熟了。韓興娥老師也有用這個方法來教學。(恩澤上幼兒園前對一本幼兒古詩十六首特別感興趣,我就每天讀給他聽,當時也沒多想,就是讀著玩,沒幾天恩澤玩的時候自己背出了十六首古詩。所以現在恩澤有時候排斥背的話就還是讓他讀,每天讀)
2.通過理解記憶
有關語文具體的學習方法:
1.預習:
每節新課課文讀三遍,把一二類字都讀一遍,組詞,標小節,數句子。(到了一年級下學期數句子可以不用做)
2.作業:
每天的作業家長一定要檢查,當天的作業很好的反應了課堂吸收效果,字詞寫錯的及時糾正,暫時糾正不過來的可以反饋給老師。老師會在寫字課上提醒下的(注意家校合作啊,不要怕和老師溝通)
3.復習:
每篇課文結束,給孩子聽寫下字詞,聽寫完讓他自己標出拼音。
讓孩子先給你講一遍這篇課文講了什麼,有什麼要注意的。然後你再提問孩子(以後有機會寫部編版每篇課文提問什麼。)
4.一年級上學期買一本默寫能手再買一本練習題就好了。
到了一年級下學期,我們對孩子比較了解了,上學期不會寫錯別字的孩子就不需要買默寫能手了,買本練習題就好了。把時間花在有意義的地方。
上面是標配,高配的話你隨意,閱讀理解、看圖寫作都可以加進來。
5.講習題也有技巧
一年級上學期,就講題目和錯的知識點。
一年級下學期就可以教孩子分析考點。
(53天天練挺好的,上面有考點分析)
6.每周讓孩子當小老師,給你出一份本周
的內容試卷,孩子會出的很起勁,絞盡腦汁出題的時候等於復習了一周內容。
7.期末的時候復習書後字詞兩張表格,錯題集,書後筆畫和偏旁部首表格,背課文,做一兩套試卷練手。
7. 小學一年級語文主要學習什麼內容啊
習慣、拼音、筆畫、識字、閱讀。
一、習慣
聽的習慣。
當前我國課堂教學方式,普遍以教師講授為主。尤其是小學教育,教師講得多,而且非常具體、細致。這就要求一年級新生首先要過「聽力關」。
講的習慣。
由於部分家長和老師不重視幼兒「講話」能力的開發,很多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低下,不能完整、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長期下去,可能會導致孩子心理失衡,造成一定的心理封閉。
看的習慣。
這里我所強調的「看」,主要是指「看書」。現在的孩子看電視時間過多,必須加以限制;同時,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書本上來。家長要引導孩子自己看書,除了對課本進行正常的預習、復習外,還要擴大孩子的閱讀面。
做的習慣。
盡管現在各學校都在努力減輕中小學生的學業負擔,但適度的作業是必須的。通過作業,可以及時了解、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形成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因此,家長要讓孩子嚴格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
二、拼音
學會漢語拼音的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的音節;能夠准確、熟練地拼讀音節,有條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節。能默寫聲母、韻母和抄寫音節,認識大寫字母和隔音符號,能背誦《漢語拼音字母表》。
三、筆畫
筆畫通常是指組成漢字且不間斷的各種形狀的點和線,如橫(一)、豎(丨)、撇(丿)、點(丶)、折(乛)等,它是構成漢字字形的最小連筆單位。
筆畫有時也指筆畫數,如字書前有漢字筆畫索引。表示這兩種意思時「筆畫」亦可作「筆劃」,但目下規范作「筆畫」。此外,筆畫還指用筆繪制的圖畫,此義項一般用在古籍中,現時人們不常用或不用。
四、識字
認識文字,指如何把具象化的事物在腦中與抽象化的文字聯系起來。識字方法主要有象形識字法,階梯想像識字法,隨文識字法等等。
五、閱讀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來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並獲得審美體驗的活動。它是從視覺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視覺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圖片,也包括符號、公式、圖表等。
閱讀是一種主動的過程,是由閱讀者根據不同的目的加以調節控制的,陶冶人們的情操,提升自我修養。閱讀是一種理解,領悟,吸收,鑒賞,評價和探究文章的思維過程。閱讀可以改變思想,從而可能改變命運。
8. 小學一年級語文主要應該讓學生掌握什麼
在小學一年級階段,要使學生學會漢語拼音的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的音節;能夠准確、回熟練地拼讀答音節,有條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節。能默寫聲母、韻母和抄寫音節,認識大寫字母和隔音符號,能背誦《漢語拼音字母表》。
要重視漢語拼音字母和音節的書寫指導。要指導學生掌握字母的筆畫、筆順,利用四線格把字母和音節寫得正確、工整。
從糾正一些兒童的學習習慣入手,不應該呆板的傳授課程,而是應該培養孩子自我學習的積極性,換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一個好習慣的 養成足可以讓孩子受益終生。而且在上完課以後應該對不同學生的不足做到心中有數,方便以後為學生輔導,更應該對班裡普遍容易出錯的問題,做重點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