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二年級語文月考試卷登錄哪個網站
額……
《看雪》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行文優美,圖文並茂,適合兒童閱讀和學習的課文,作者用簡潔流暢的筆觸把我們帶進了寶島台灣,講述了台灣小朋友只見過用棉花做的雪,沒有見真的雪,老師給他們講了自己的童年在故鄉北京玩雪的情景,聽到了那濃濃的鄉音,看到了那深深的鄉愁,「什麼時候能帶我們去看看那真的雪呢?」「那裡的小朋友正等你們和他們一起玩呢!」兩句話,激起了孩子們想去北京看雪的願望,強烈的表達了海峽兩岸同胞盼望台灣回歸,實現祖國統一的願望,具有濃厚的人文氣息。
學情分析:
學生對海峽兩岸骨肉分離的原因知之甚少,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有一定距離,學生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難度較大。教學時,要採用探究式閱讀方式,引導學生在探究和朗讀中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認識「省、店」等10個生字,會寫「講、打」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老師和學生對雪、對北京的嚮往之情。
3.有盼望台灣回歸,實現祖國統一的願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寫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讓學生了解課文蘊含的海峽兩岸人民企盼祖國統一的願望是難點。
課前准備:
1.生字、詞卡片。
2.學生收集的有關台灣的資料。
3.中國地圖,雪景圖和雪景動畫。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 小朋友,你們喜歡雪嗎?還記得去年下雪時的情景嗎?
2、 是呀,下雪時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整個世界都雪白雪白的,像童話世界一樣美。小朋友還可以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可是,在我國台灣省的小朋友卻不像你們這樣可以享受到雪帶來的樂趣,因為台灣冬季較溫暖,是很少下雪的,因此那裡的小朋友是很難看的雪的。
3、 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看雪》篇課文。
Ⅲ 提升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質量要注意哪些問題(轉自百度網)
低年段的教學從一開始就應該注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學會抓重點詞,並聯繫上下文理解乃至運用。多做一些課外作業,但是不要逼著他,這樣會使他失去學習興趣,最好每做對一題就表揚一下,或都給一點獎勵,這樣才能使他學習產生足夠的興趣, 多做一些課外作業,但是不要逼著他,這樣會使他失去學習興趣,最好每做對一題就表揚一下,或都給一點獎勵,這樣才能使他學習產生足夠的興趣,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在語文教學中,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要以馬列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聯系學生現實生活,加強語文實踐,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二、本學期教學總目標和要求:
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小學語文教學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育學生的創造力,培養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本學期一年級教學總目標和要求:
(一)漢語拼音
1、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2、能藉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說普通話。
(二)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400個,會寫100個。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寫字。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
4、初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三)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對讀物中感興趣的內容,樂於與他人交流。
(四)口語交際
1、學說普通話,逐步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能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4、有表達的信心。積極參加口語交際,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三、學生基本情況簡要分析
Ⅳ 小學二年級語文視頻
據了解連連看盡快來了韓國呵呵;歐利了酒精
Ⅳ 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堂可以用什麼游戲來增加學生積極性活躍氣氛呢麻煩講解詳細點,新手上路
教師可在實際授課過程中,盡量多為學生創設自主表演的機會,讓學生在表演版之中展現才華、活權躍課堂氣氛、鍛煉膽量和信心。
比如學習《三袋麥子》這個童話故事時,教師可找三位同學作為代表,分別扮演小豬、小牛和小猴,並要求根據課文實際情景,分別對自身扮演角色的肢體動作和表情進行形象化模仿,以此凸顯人物性格特徵。
這樣不僅有助於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還能有效培養創造力和想像力,同時還在很大程度上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
(5)二年級語文網擴展閱讀:
活躍語文課堂介紹如下:
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在增加語文課堂趣味性方面所發揮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語文教師要清醒認識到這一點,在日常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在綜合考量教材特點、學生興趣等多種因素的基礎之上,科學有效地組織開展形式多樣。
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比如朗誦比賽、作文比賽、講故事比賽、查字典比賽、出板報比賽等,這些活動的開展勢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Ⅵ 二年級的語文如何才能學好
一、學好語文要注意五個環節:
第一是預習環節:
預習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個環節。預習是指在老師講課以前,自己先獨立地閱讀新課內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知識上的准備工作。同學們也並非每天都需要預習,一般在上主要科目的新課之前需要進行預習。首先是通讀教材,初步理解其基本內容和思路,如果發現新課所需的某些舊知識欠缺或遺忘,就查閱、補習。可試做習題,注意發現自己難以掌握和理解之處,做些簡單的預習筆記,以便聽課時用。
第二是上課環節:
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環節。同學們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是這一環。上課正確的做法是:帶著問題上課;緊抓老師思路;要當課堂主人;養成筆記習慣。
第三是復習環節:
復習是學習過程5個環節中的中間環節,承上啟下,十分重要。復習時一味死記硬背,沒有章法,這是一種不好的做法。、同學們可以掌握以下復習要點:多種形式復習;當天進行復習;單元系統復習;假期不忘復習。
第四是作業環節:
同學們通過做作業,不僅可以及時鞏固當天所學的知識加深理解,而且可以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有利於你們能力的培養。我們的正確做法是先復習後作業;認真高效檢查;仔細研究批語。做作業是同學們學習的重要工作,要循序漸進,注意階段性,不必刻意去尋找偏題怪題;要變換形式,注意多樣性,題不在多,在於不同變式;新穎有趣,注意趣味性,不抱著單純任務觀點做題,而是把做作業看成對自己能力的檢驗;要求同學們獨立答題,注意自主性,不依賴他人,寧做真白丁,不做假秀才。
第五是小結節環:
測驗與考試前後,是學習小結的時機。小結是學習某過程的終結環節,是承上啟下的重要環節。通過小結,同學們可以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以便總結經驗教訓,改進學習方法,對今後的學習起促進作用。
以上5個環節,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同學們抓好學習過程中這5環的良好運行,必達到提高學習效率之目的。
二、學好語文知識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學好課本知識。
課本知識是語文的基礎,打好基礎才能更好的學習它。有不少學生認為只要上課時專心聽講,勤記筆記,課後認真完成作業,再加上自覺復習,就能使成績提高。其實,這還不夠。學習的最重要階段是預習。也就是說在老師上課之前,你先得自己學習一下課文,在預習中要盡量運用你已經獲得的知識和方法去主動地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在上課時跟老師、同學一起學習討論。課本要反復閱讀,直到把問題看的透徹了、明白了。為了鞏固知識,你最好在課下做一些練習,知識才會掌握的更牢固。這樣不僅學習效果好,而且培養了自己的學習能力。
2、注意課外積累。
知識就像海洋,課本里的知識只是海面上的一個浪花,是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的,所以適當的課外閱讀是很有必要的。進入了緊張的學習階段,我們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課余時間進行閱讀,因此,閱讀時要有選擇。我們應廣泛瀏覽各種書籍和報紙雜志,從電視、廣播、網路上獲取信息,並有條理的做下筆記。要關心社會生活,了解社會動態,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斷進步。這樣不僅能使我們積累更多知識,更能豐富我們的生活。
第一個積累是融入生活。語文融入到我們每天的生活中,故要學好語文就得把它與生活緊密結合,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我們的生活五彩斑斕,一個生活的有心人總能從中發現和獲得無限精彩的知識和素材,並且這些都是最有生命力最富時代感的。一位外國著名作家有一次請朋友吃飯,他看見菜單上的菜名起得很有意思,就馬上拿出隨身攜帶的本子記錄起來,卻忘記了朋友的存在。其實許多有名的作家都有隨身帶個本子的習慣。記些什麼 可以記下交談中的連珠妙語,可以記下突發的思維靈感,可以記下獨特的事件等。我們不一定要這樣做,但起碼應養成一個善於觀察活,勤於思考生活,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良好習慣。
第二個積累的途徑是聽課和練習。老師的授課是相當關鍵的,她給予我們的是經過篩選後的精華,並且有著很強的指導和啟發意義。練習也是必不可少的,並且要有一定的量。我們要通過聽課和一系列同步練習或專題練習,將基礎知識和基本閱讀及寫作技巧牢牢掌握。
第三個積累的途徑是看書讀報。只要你肯鑽進書的海洋游歷一番,一段較長時間後,你可能發現曾結結巴巴的你居然能出口成章。博覽群書確實能快捷有效地積累知識,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和語言的綜合能力。一般來說,閱讀量提高了,語文水平自然也提高了。而看書也有方法可言。首先應選擇好一些優秀的讀物;在看書時,應注意運用老師教給我們的方法去看;看後亦不妨做些讀書筆記,摘錄精彩的詞句、語段和有用的材料。
第四個積累的途徑是習作。有時會讀書的人不一定能寫出好文章,只有通過自己實踐練習,學以致用才能真正獲得了知識,知識積累的過程才算完成。而習作形式可以是日記、周記、讀後感、命題作文、隨筆等。
3、加強寫作訓練。
我們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寫作。提高寫作能力要從點點滴滴做起。課外積累是寫作的基礎,要學會對文章的細讀,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誦。如果腹內空空,是寫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堅持不懈的記日記,有感而發的寫隨筆,都是幫助我們寫好作文的有效途徑。寫好的作文要反復修改,也可以請教老師、同學的意見,精益求精。
希望你能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從現在開始,長期堅持,以日積月累之功,收水到渠成之效。
三、學好語文,要具備以下基本素質:
1、習慣好。
即具有各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努力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你們良好的習慣。
對於小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沖:一、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的習慣。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普通話習慣;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八、規范、整潔寫字的習慣。
2、熱情高。
即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學習語言文字的激情。語文是一種活態的,有生命的現象。語文課堂要成為生命成長的課堂。因此,離開了我們的感情——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感情,語文課是無法學的,至少是無法學好的。尤其在學習語文過程中,需要我們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這樣才有利於語文課程目標三個維度的落實。也就是說。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必須進入「角色」,我們常說的:不動感情不讀書;拒絕偽讀等等,其實就是講的這個道理。我們對語文的情,來自於趣,要讓我們對語言文字有興趣,對美好生活充滿熱愛和嚮往。一旦我們對語文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感情自然也就產生了。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慾有了,主動性強了,對老師的嚴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並按老師的要求去做。學習效果自然好。
3、會讀書
即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一、要會朗讀,要動情地讀書;二、要會默讀,要能做到默讀中注意力集中,不動指、不動唇、不回視,抓住主要內容等;三、要學會快速讀和略讀、瀏覽。四、要學會在讀中思考、質疑、解疑,學會在讀中圈點、批畫。會讀書,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數量的字詞。這些,就應當說是個死任務了。當然,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
從更廣的視覺看,會讀書,說到底是會學習。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訓練方法。同學們要經歷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才可能學好語文。新課程不再提語言文字訓練,但訓練肯定還是要的。是必需的。語文實踐活動,總得以訓來年為基礎。某種意義說,實踐何嘗又不是一種訓練 因此,要從聽、說、讀、寫;從字詞句段篇的學習上,從合作學習上,從收集資料,處理信息上,通過指導,讓同學們學得一些好的學習方法,並主動去運用,形成習慣,同學們將受益無窮,有的將是終身受益。
尤其是要在讀書中,逐步使同學們形成較敏銳的語感。即基本的感悟語言的能力。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感,才可能學好語文,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語感的培養,當然首先靠讀,但教師的引導,進行一些有意思的訓練也是必要的。教師常用講幽默、笑話、俏皮話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語感,來觀察學生的感悟語言的能力。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語感訓練方式。誠然,光靠這種方法來訓練,遠遠不夠。還要採用其他多種多樣的方法,如讀古詩和課文的重點段落,同學們抓關鍵詞展開聯想,想像等,總之,要多方式、多層次。
四、學好語文,要有濃厚的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這也就說明了學習一定要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有興趣去學習,是學好的根本,學習語文也一樣。
只要有了學習語文的興趣,才會發覺其中的樂趣,發現了學習的樂趣,才有助於我們去持之以恆地學習語文,沒有持之以恆的精神,根本學不好語文。有的同學認為語文很無聊,要背記的東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學,成績當然也就上不去,所以,興趣對學習來說是很重要的。
Ⅶ 小學二年級語文課題有哪些
關於小學二年級語文課題的有:形聲字教學課例研究;課堂識字游戲回研究;拓展性歸類識答字;集中識字課例研究;口語交際課例研究;綜合性學習課例研究等等,不同地區不同的學校所對應的課題研究就會有所差異,你也要根據自己地區學校的規定來進行。你不妨來,億百 出版網,看看。
Ⅷ 小學生二年級語文內容
給你一篇作文和閱讀(對不起,閱讀沒答案,希望你自主練習,諒解):
我的爸爸個子很高,在家裡我最瘦,第二瘦的就是我爸爸。
爸爸早晨上班,中午下班,雖然時間短,但是非常累。我們家有一台電腦,爸爸一下班就回家去玩電腦游戲。除了玩游戲,爸爸還在電腦上看股票。他給自己買了好幾個股,還給我買了一個。
有一次,我在他的旁邊看一看他在做社么,爸爸說:「一邊去!」我說:「看一看也不行嗎?」爸爸說:「不行,趕緊走!」我無奈地走了。看起來我爸爸有些凶,其實他很樂於助人。那次,我在太子河邊放風箏,他在旁邊幫助我,我們倆玩得很開心。突然,看到別人的風箏卡在樹上,爸爸飛快地跑了過去,費了很大勁幫助她們把風箏摘了下來,她們謝過了爸爸,於是我們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這就是我的爸爸,高大、顧家、樂於助人。我愛爸爸!
愛因斯坦在橋上
一天,下著蒙蒙細雨,一輛小汽車向愛因斯坦的家開去。開車的是愛因斯坦的一位朋友,他要去探望愛因斯坦。
忽然,他看見愛因斯坦獨自在一座橋上走來走去,邊走邊自言自語,還不時地在紙上寫著什麼。那位朋友走上去問:「您在這兒干什麼呢?」
「有個學生約我在這兒見面,他還沒來。」愛因斯坦笑著回答,並沒有責怪那個學生的意思。
那位朋友聽了愛因斯坦的話,對遲到的學生很不滿。他說:「這不是浪費您的寶貴時間嗎?」
「不,」愛因斯坦揚了揚手中被雨淋濕的紙片,說:「沒有浪費時間。你看,我在等他的時候,已經解了一道題。」
愛因斯坦這位著名的科學家,是多麼善於利用點點滴滴的時間啊!
1、填一填,看誰想出來的多。
例:(走)來(走)去
()來()去()來()去()來()去
2、根據要求寫詞語。
探望的近義詞:()浪費的反義詞:()
3、愛因斯坦到橋上來是做什麼的?
A.等學生B.解一道題C.散步
4、讀完短文,你認為愛因斯坦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們要靠自己
小蝸牛有一天問它的媽媽:「媽媽,為什麼我們從生下來,就要背這個又重又硬的殼呢?真是累死了。」
「因為我們的身體沒有骨骼支撐,只能爬,爬又爬不快。」媽媽說。
「毛蟲姐姐沒骨頭,也爬不快,為什麼它卻不用背這個又重又硬的殼呢?」
「因為毛蟲姐姐能變成蝴蝶,天空會保護它。」
「可是蚯蚓弟弟沒有骨頭,也爬不快,更不會變,它為什麼不背這個又重又硬的殼呢?」
「因為蚯蚓弟弟會鑽土,大地會保護它。」
小蝸牛哭了起來:「我們好可憐,天空也不保護,大地也不保護。」
「所以我們有殼啊!」蝸牛媽媽安慰它說:「我們不靠天,不靠地,我們靠自己。」
1、查字典,填一填。
「蝸」,部首是,第八畫是,共畫,組詞。
「慰」,部首是,共畫,「安慰」的意思是。
2、用「因為……所以……」寫一句話。
3、根據課文內容,回答下面問題。
⑴毛蟲姐姐為什麼不用背這個又重又硬的殼?
⑵蚯蚓弟弟為什麼也不用背這個又重又硬的殼?
4、用橫線畫出本文的中心句。
太陽的樣子
從前有個盲人,有一天問他的鄰居:「請您告訴我,太陽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鄰居正好手裡拿著一個銅盤,就對盲人說:「太陽是圓圓的,形狀就像這個銅盤子。」
過了幾天,盲人正在路上走,突然聽見「當當」的響聲,就興奮地大聲說:「太陽的聲音!這是太陽!我聽到太陽的聲音啦!」路上的行人被他弄得莫名其妙,便告訴他說:「這是敲鍾的聲音,太陽沒有聲音。」盲人拉住路人的衣服,追問太陽的樣子。這個路人說:「太陽有明亮的光芒,像這支蠟燭一樣會發光,你摸一摸,這就是蠟燭。」行人拿出一根蠟燭,讓盲人摸了摸,盲人點點頭說:「我明白了,原來太陽是這樣的!」
過了不久,盲人在家裡摸到了一支竹笛子,它的形狀像蠟燭。於是,盲人驚奇地嚷起來:「我摸到太陽了,我的家裡有一個太陽!」鄰居們聽見便跑來看,原來是一支竹笛子,大家都鬨堂大笑起來。
1、選一選。
⑴盲人想知道的事情是 ( )
A.太陽是什麼樣子的?B.太陽有多大?C.太陽會發出聲音嗎?
⑵盲人聽到「當當」的響聲,為什麼很興奮?()
A.他以為這是敲鑼的聲音B.他以為這是敲銅盤子的聲音C.他以為這是太陽的聲音⑶盲人摸了摸蠟燭說:「我明白了,原來太陽是這樣的!」盲人認為太陽的樣子()
A.像蠟燭這樣又細又長B.像蠟燭一樣會發光C.像蠟燭一樣會發熱
2、盲人為什麼把敲鍾聲當成太陽的聲音,把笛子當成太陽?
3、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Ⅸ 土豆網二年級語文在括弧里填上合適的詞語什麼的操縱
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