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一語文必讀課外書
文學類:可參照「20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所列書單。具體如下:
蕭紅的《呼蘭河傳》、巴金的《家》《寒夜》、老舍的《四世同堂》、林語堂的《京華煙雲》、葉聖陶的《倪煥之》、沈從文的《邊城》;余華的《活著》、阿城的《棋王》、楊絳的《洗澡》、古華的《芙蓉鎮》;林海音的《城南舊事》、瓊瑤的《窗外》、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朱天文的《世紀末華麗》、白先勇的《台北人》;海子的《海子詩選》、雷平陽的《雷平陽詩選》;高陽的《胡雪岩》、二月河的《雍正皇帝》;金庸的《射鵰英雄傳》、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古龍的《楚留香》。
關於初中學生應該閱讀哪些文學經典作品,我有一個總的原則,即要從「童話世界」的內容走向「現實人生」的內容;要從「圖片為主,文字為輔」的閱讀走向「純文字」的閱讀——初中一年級就可以開始做這件事。(這里選入三本武俠小說,涉獵一下並進一步探討也未嘗不可)至於作品中的愛情等,與其迴避或放任學生通過看一些不健康的低俗讀物去了解,還不如引導孩子對這些問題做進一步的思考從而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而對延伸出去的閱讀,如讀完余華的《活著》繼續讀他的《許三觀賣血記》等,則應當把這看成是一件好事,不必緊張和阻撓。
人物傳記類:
人物傳記也不一定非要讀《名人傳》不可,《韓愈傳》、《蘇東坡傳》、《海瑞傳》、《魯迅傳》、《孫中山傳》、《聞一多傳》、《愛因斯坦傳》、《華盛頓傳》、《丘吉爾傳》、《海明威傳》、《甘地傳》、《特蕾莎修女傳》等均可。(註:這些人物傳記的書名可能不一樣,上網查查,選評價最好的)
讀人物傳記關鍵在於選擇好的讀本,如初一孩子讀《蘇東坡傳》選林語堂的讀本就比選王水照、崔明的讀本要好;另,讀人物傳記還要讀一讀(看一看)「這個人」的一些作品,但不必太多,如讀《蘇東坡傳》就讀一讀他的詩詞等,或者看一看與蘇東坡有關的電影電視節目,如《百家講壇》中講蘇東坡的講座等。
科科普類:
這一類作品男生比較喜歡閱讀。可以讀喬治·伽莫夫的《從一到無窮大》、珍妮·古爾多的《黑猩猩在召喚》、馬丁·加德納的《啊哈!靈機一動》、劉易斯·托馬斯的《細胞生命的禮贊》、愛德華·歐·威爾遜的《生命的多樣性》、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詹姆斯·格萊克的《混沌:開創新科學》、比爾·布萊森的《萬物簡史》和尼葛洛龐帝的《數字化生存》。
據我的觀察,初一的男生讀一讀馬丁·加德納的《啊哈!靈機一動》、喬治·伽莫夫的《從一到無窮大》、珍妮·古爾多的《黑猩猩在召喚》是沒有問題的。
②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
開展課外閱讀是新課程理念下開放式大語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切實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課外閱讀,學生還可以間接地向社會、向自然、向生活、向實踐學習,對他人的經驗教訓進行反復體味、咀嚼,從中不斷發現、豐富、完善,超越自我。因此,課外閱讀可以說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學生成長的「助推器」。那麼如何用新課程的理念來進行課外閱讀,提高閱讀的質量呢?
一、營造自主、投入、清醒的閱讀氛圍
每個身心發展正常的學生,都有與生俱來的求知慾望,讓學生喜歡課外閱讀並非難事,問題是絕大部分的初中學生只是把課外閱讀當作是一種消遣調劑,而有一部分的教師、家長把課外閱讀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種手段,這樣的閱讀就難以發揮書本應有的作用,體現出閱讀的力量。相反,有時還可能對學生「作為人的清醒的意識造成遮蔽」,「可能傷害學生的學習意願和健康成長」。這種閱讀就成了一種有害的閱讀。因此,必須注意為學生的課外閱讀營造一種自主、投入、清醒的氛圍。
在實踐總,筆者發現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地點,讓學生初嘗自主閱讀的樂趣,感受閱讀的魅力這一環節非常重要。我們可以抓住學生對機械的抄寫、無聊的練習深惡痛絕這一心理,在經過必要的准備以後,嘗試在本該進行的語文訓練或考試中宣布到閱覽室去讀自己喜歡的書,請要求學生把感興趣的內容摘抄下來,想想自己為什麼要摘抄這些內容。事實上筆者的這一步已經讓所有的學生都喜出望外,他們十分珍惜這節不同尋常的課,選擇自己愛看的書後,個個都像「餓漢」一樣撲在書上,邊看邊想,邊記邊抄。課後,我還組織學生把摘抄的內容在班級的黑板報上展覽出來,供同學在課余時間中互相欣賞,口頭點評。這樣,學生在自己閱讀時,評點他人的摘抄時,動口、動手,又動腦。在這樣的氛圍下,堅持一段時間以後,不僅要讀書的學生學有收獲,而且原來讀書興趣不濃的同學也受到了積極的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別人的見解,而是經過自己的思考,有了獨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評的意識。這對學生的課外閱讀來說是一種可喜的變化。理性能夠使學生、辨別是非與真偽,獨立會讓他們的思想更自由。
二、加強新課程意識下的閱讀內容引導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它也是人性的角斗場,開卷有益已經成為人們的普遍共識。但我們要說開卷並非都有益。對學生來說,他們的課外閱讀內容尤其不能放任自流,應該作必要的引導。當然,我們沒有必要一定要讓學生讀世界名著。但教師在選擇、推薦閱讀內容時,應摒棄傳統的教育性標准而選擇反映學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當代少年閱讀口味的書籍。實踐證明:一個人的興趣是與心理需求緊密聯系的。只有在學生潛在的閱讀興趣被激發起來後,他們在閱讀中才會投入更大的熱情和智慧,才會在閱讀過程中自覺地、自主地去嘗試、體驗、思考與實踐,主動與文本的思維碰撞,主動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這樣,課外閱讀的優勢才會漸漸凸顯出來,知識與思想的萌芽才會越加粗壯。為此,筆者注意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注意課外閱讀內容與課內內容的溝通,將課內教育教學的內容當作是點,把課外的相關閱讀當作是面,由點到面的拓展閱讀,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形成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外溢於課外的「漣漪效應」。二是注意課外閱讀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課外閱讀是學生與人類最富於智慧,最充滿個性的思想者的對話,要善於讓學生聯系自身實際,從他們的思想和經驗中吸取有益的營養,積累更多的社會生活經驗,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三是注意各學科內容的融合。新課程理念下,我們應該更清楚地認識到:學生不只需要學習語文,還要學習更多更新的東西。根據初中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知識面,我們可以設計「套餐」方案。即為學生增加喜聞樂見的古典小說、具有時代氣息的科幻小說、科普書籍和適合學生閱讀的歷史、地理、天文書籍等。這樣,使學生的閱讀內容做到文學與自然科學共重,使文學作品滋養學生倫理情感,用自然與社會科學知識豐富其知識世界,為構建學生完善的知識體系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組成相容、互補的閱讀小組
資訊理論告訴我們:學生的知識有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同伴。因此,組織好閱讀小組是提高課外閱讀質量的又一個重要方面。
閱讀小組一般由學生自由組合而成,認輸可在4—6人之間。可考慮方便性、相似性、補償性等因素。這樣,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補等良好小群體的心理原則可落實:學生個體內在的「群體感」、「親和感」、「友誼感」等能在社會交往中得到較好體現;學生的「歸屬感」、「認同感」、「群體支持力量」等方面的心理效應也能夠得到很好的體現。但是組成閱讀小組的這些優勢不是自然而然地體現的,還需要學生主動地、協同地進行閱讀,學會彼此傾聽、共同討論、相互借鑒、吸收,達到利用集體的教育力量實現小組成員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發展、提高。
四、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
這可以說是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質量的關鍵。我們知道,課外閱讀本身具有一種自我生成的內在機制。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與學生、文本與與生活之間實現著多種視界的融通,並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認識偏見得以克服,產生新的視界;隨著閱讀的深入,往往會產生出更加深邃的、新穎的、富有啟發性和創造性的思維火花。但是這種思維常常只是混亂、粗疏、零碎而飄忽的,還不能算是閱讀者自己的東西,必須經過自己的重新篩選、組織,「用自己的語言敘述過──那種知識、思想方可算是你的了。」否則,一切書籍的閱覽、一切思考、一切感想,都有可能成為過眼雲煙。因此,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隨時記下「智慧的火花」,寫下課外閱讀內容的提要、體會、報告、編寫、擴寫、改寫、組寫等等,還要在這方面做出表率,最好能定時在課外閱讀的內容、感想等方面與學生進行交流、切磋。這樣,學生的課外閱讀可及時得到教師的幫助、指點,並及時體驗發現的快樂、創造的快樂,充分感受到閱讀積累對於自身提高的作用,從而長久地保持閱讀興趣,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五、實施多元、動態的評價標准
因為漢字思維呢喊的多層次性,漢語言內容的豐富性和多解性,最能拓展學生的想像和聯想的空間,最能促使學生創新思維的多向性發展。同時,來自文本、他人的信息為不同的生命個體所吸收,並激活各自既有的知識、經驗,這樣就有可能產生獨特的個性化的理解,加工生成不同的經驗、發現、創造和感悟。因此,對學生課外閱讀的評價標准必須實現多元化、開放性、動態性和綜合性等原則。我們可以採用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結合起來,在此過程中,更重視形成性評價和定性評價。我們要特別關注學生在某一方面的特別收獲,顧及學生的個別差異,使認真參加閱讀的學生普遍獲得成功的體驗,也要讓少數優秀的學生脫穎而出。我們要特別重視學生課外閱讀過程中創新意識和能力的發展情況,注重考察學生閱讀過程中顯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並通過閱讀情況的縱向比較來評價其發展狀態。
總之,課外閱讀諸多方面應該更多地激發學生的上進心,使他們產生主動閱讀的內驅力,逐步養成主動閱讀的習慣;更多地激勵思考,喚起學生的尊嚴感、成就感;更多地引導學生關注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價值,並通過與文本、同學的相互交流、影響,汲取一切有利於自身發展的知識、信息,經過自我組織,不斷實現心靈的轉變和行為方式的變化,促進自我發展。
③ 初一語文課外閱讀文章的讀書筆記
《有夢想的人是幸福的》
《為了父親的心願》 常春藤閱讀系列---現代文閱讀(七年級)
④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書目
1.《西遊記》:吳承恩(約1500-約1582)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山陽(江蘇)人,明代小說家。四十多歲中貢生,官僅至縣丞,不恥於折腰而罷歸,一生貧寒,對黑暗現實不滿。晚年著成我國第一部神話長篇小說《西遊記》,既寄託了他濟世匡時的願望,也是積極浪漫主義的傑作,其藝術性標志著我國浪漫主義文學達到一個新的高峰。
2.《水滸傳》:施耐庵(約1269—約1370)原名耳,後名子安,字耐庵,元末明初小說家。他的代表作《水滸》即《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描寫農民革命斗爭的長篇白話章回體小說。
3.《朝花夕拾》: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第一篇白話段篇小說《狂人日記》,隨後連續發表《孔乙己》《葯》《故鄉》等著名小說。1921年,發表代表作《阿Q正傳》,成功地塑造了阿Q這一典型形象,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不朽名著。1923年集成小說集《吶喊》,為革命現實主義的新小說奠定了基礎,其後又發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說和《藤野先生》《范愛農》《野草》等著名散文。「四·一二」大屠殺後,定居上海,專門從事寫作,成為堅定的無產階級戰士,先後主編刊物和寫作雜文《紀念劉和珍君》《「友邦驚詫」論》等,此外還翻譯果戈里、法捷耶夫等外國作家的作品。他是現代世界文壇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4.《駱駝祥子》:老舍(1899—1966)現代小說家、戲劇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代表作有解放前創作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建國後創作的話劇《龍須溝》《春華秋實》《茶館》等。因話劇《龍須溝》的創作,在1950年被譽為「人民藝術家」。
5.《繁星·春水》:冰心(1900—1999)現代女作家,兒童文學家。原名謝婉瑩,福建福州人。早在「五四」時期她就開始文學創作活動,加入「文學研究會」。小說有《兩個家庭》《斯人獨憔悴》;詩集有《繁星》《春水》;兒童作品有《寄小讀者》。解放後,她又寫了《再寄小讀者》和《歸國以後》《櫻花贊》《我們把春天吵醒了》等散文集。
6.《魯濱遜漂流記》:丹尼爾·笛福(1660?--1731)英國文學史上第一個重要的小說家。1719年51歲時,發表英國第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魯濱遜漂流記》,被譽為「英國和歐洲小說之父」。另有《辛格爾頓船長》《大疫年日記》《摩爾·弗蘭德斯》《傑克上校》《羅克薩斯》。
7.《格列佛游記》:江奈生·斯威夫特(1667—1745)英國18世紀前期最優秀的諷刺作家和政論家,英國啟蒙主義者激進民主派最傑出的代表之一。伏爾泰、拜倫、高爾基、魯迅都非常推崇斯威夫特的諷刺藝術。作品有《書的戰爭》《木桶的故事》。1726年出版代表作《格列佛游記》,不僅是英國文學史上一部偉大的諷刺小說,也在世界文學史上開創了新的篇章。
8.《名人傳》:羅曼·羅蘭(1866—1944)法國著名作家,十九世紀末開始文學創作,有劇本《丹東》《愛與死的搏鬥》等。十月革命後,思想受到鼓舞,與高爾基並肩戰斗。代表作長篇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是二十世紀初世界文學創作中最偉大的收獲之一。191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名人傳》寫於1903—1911年間,包含三個人物的傳記:音樂家貝多芬、美術雕塑家米開朗基羅和文學家托爾斯泰。
9.《童年》:馬克西姆·高爾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塞·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列寧稱他為「世界無產階級藝術最傑出的代表」。著名的作品有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母親》是他的代表作。
10.《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尼古拉·阿力克謝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蘇聯作家。代表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出版後受到廣大青年的熱烈歡迎。1935年榮獲列寧勛章。另有長篇小說《暴風雨所誕生的》第一卷。
⑤ 初一語文課外閱讀題帶答案
永 不 錄 用
朱 暉
已是凌晨三點,當他從網吧里出來時,滿腦子仍然充滿游戲里的刀光劍影。他如網游中的大俠般麻利地翻過校園牆頭,突然一個黑影橫亘眼前,他意識到:這次真要掛了。
班主任只冷冷地丟下一句話:回去收拾收拾,准備卷鋪蓋回家吧。
他慌了:「再給我一次機會吧,我保證今後改。」班主任冷笑:「你還好意思求我,這已經是第11次了,上次我已經在全班面前宣布你只有最後一次機會。」
父親來了,穿著布滿灰塵的破棉襖,在充滿現代氣息的校園里顯得分外扎眼。父親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哀求道:「農村孩子考上重點中學不容易,如果被開除了,他一輩子就完了。」
「給他機會夠多了,而且我不希望班裡有個害群之馬。」班主任斷然拒絕。
父親踉蹌了一下,「撲通」跪倒在地,所有人都驚呆了。他心如刀割,彷彿在滴血,終於爆發了,一把扶起父親,口氣凜然地說:「爸,別求了,我們走。」
班主任輕蔑地說:「對,回你的鄉下撒網吧,只要有我在,就永不錄用你這個無可救葯的人。」
回到家,他躺在床上睡了三天,感覺前途渺茫,世界一片灰暗。可憐的父親,仍不願放棄,
又出去四處求人,希望能有個學校接受他。他心裡更加難受,一個被開除的學生,哪個學校還願意要呀。
但父親卻真辦到了。父親興高采烈地跑回家,告訴他,鎮中學同意讓你插班旁聽了。他頓時淚眼滂沱,可以想像,這些天父親低三下四地四處求過多少人呀!他哽咽地說:「爸,您受苦了,都是兒子不孝。」父親憨憨地笑:「只要你能改就好。」他下跪起誓:「一定痛改前非,考上大學。」
畢竟底子不錯,加上刻苦攻讀,他的成績進步很快。轉眼一年過去了,他已升至高三,書本和大學占據了他所有的心靈空間,偶爾想到曾經的網游歲月,恍若隔世。
一天晚上,父親突然對他說:「告訴你個好消息,你以前的那個班主任調到省附中了。」他毫無興趣:「這跟我有什麼關系。」「孩子,你不知道,你還保留了學籍,就是因為他你才回不去的。」停頓了片刻,父親又說:「我今天又到學校去求校長,他答應讓你回去讀書。」
一切簡直難以置信,但當他重新跨入那個熟悉而陌生的校門時,他狠狠地對自己說:「我不僅要從這里爬起來,還要從這里起飛,證明給那個傢伙看看我是否無可救葯。」
轉眼一年過去了,他實現了諾言,考上了省里的重點大學。上學前的那個夜晚,父親拿出珍藏多年的老酒。
他恭敬地敬了父親一杯,又敬了母親一杯,然後父親為他斟滿第三杯,說:「孩子,這杯你該敬敬當年的那個班主任。」
他不可思議地望著父親,父親回憶起三件事。
那天,父親跟班主任去辦理相關手續。班主任悄悄告訴他:「老大哥,學校那晚查到了您兒子又去上網,因屢教不改,要強行開除他。我做得絕情,一是迫於學校的制度,二是想讓他的心靈有所觸動,真真地戒掉網癮。更重要的是,我先以他主動休學的名義上報校方,可以為他保留學籍。」父親似懂非懂,但隱隱約約感到,兒子還有希望。
幾天後,父親接到班主任的電話:「鎮中學的校長是我的老同學,我和他說過了,讓您的兒子暫時先到那兒插班。」父親連連道謝,班主任又囑咐:「暫時不要告訴他我做的事,這對激勵他有好處。」父親不是很明白,但相信老師的話必然有道理。
後來,班主任來到家裡。「我就快調到省里了,走之前我會做通校方工作,讓您兒子高三一開學就回來。」父親感激涕零,班主任又掏出五百塊錢,說:「知道你們家庭困難,這點錢給他買點學習資料。另外,還是讓他繼續恨我吧,因為現在他那口氣還沒下去呢,就讓他一鼓作氣考上大學吧。」
聽到這,他的眼淚如洪水般傾瀉而下。
火車到達省城的時候,接站的同學問他是否是某某大學的。他說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
(摘自《遼寧青年》2009年第3期A版,有改動)
19.通讀全文,將故事的主要情節填寫完整。(6分)
①沉迷網游,遣返回家→② →③
→④ →⑤省城上學,先訪恩師
20.聯繫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中人物的心理活動。(6分)
(1)他頓時淚眼滂沱,可以想像,這些天父親低三下四地四處求過多少人呀!
(2)聽到這,他的眼淚如洪水般傾瀉而下。
21. 文章結尾寫到:「他說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請你寫出這樣結尾的好處。(2分)
22.文中班主任是一位怎樣的老師?請結合文章內容舉例分析。(4分)
23.甘作紅燭的苦心人,回頭是岸的有志者,共同演繹一段感人故事。這樣的故事給你怎樣的啟迪?請你談談閱讀後的感受和收獲,不少於100字。(10分)
19.( 6分。每空2分,意對即可)
苦悶消沉,插班旁聽→重返母校,發憤苦讀→考上大學,知道真相
20.( 6分。每題3分)聯系內容1分,心理活動揣摩2分
示例:
(1)沉迷網路游戲被開除,讓父親四處求人,他為此感到慚愧和自責;得知能到鎮中學旁聽,內心十分欣喜。
(2)得知班主任為了挽救自己而煞費苦心,被深深打動,他流下感激的淚。同時也為自己對班主任的誤解而感到內疚。
21.(2分。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本文結尾含蓄,給讀者留下思考和回味的餘地。
22.(4分)性格特徵,2分示例:班主任是個有愛心和責任心,工作耐心細致,對沉迷網路的學生不放棄,講究教育策略的好老師。分析,2分 能結合事例分析即可
23.(10分)
等 級
評 分 意 見
一等(10-8)
觀點鮮明,語言流暢,字數符合要求
二等(7-6)
觀點明確,語言通順,字數符合要求
三等(5-0)
觀點不明確,語言不通順,字數不符合要求
⑥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書目有哪些
現代來文課外閱讀:《西遊自記》《水滸傳》《伊索寓言》《朝花夕拾》《駱駝祥子》《繁星》、《春水》《芙蓉鎮》《二十世紀中國散文精選》《二十世紀中國詩歌精選》《魯濱孫飄流記》《格列佛游記》《名人傳》《愛的教育》《童年》高爾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二十世紀外國散文精選》《初中生必背古詩文50篇》《文學名著導讀》(小學初中版)文言文課外閱讀:《課外文言文擴展閱讀》《聊齋志異》《史記》《論語》、《孟子》、《莊子》
⑦ 初一課外閱讀書籍
《魯濱遜漂流記》,《愛的教育》,《朝花夕拾》,《繁星.春水》
《湯姆.索亞歷險記》內,《駱駝祥子》,《老人與海容》 《小王子》、《伊索寓言》可以學做人道理
去書店找只要初中讀物都可以 另外哲學方面的也可以帶著看看 比如《蘇菲的世界》就很不錯
《唐詩宋詞》要讀,增強古文知識,魯迅的文章一定要看,初中語文課本中有很多他的作品 課外要多讀些他的書 才能更加理解課本中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