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七年級上冊語文閱讀題

七年級上冊語文閱讀題

發布時間:2020-12-19 06:10:50

❶ 七年級上冊 語文 課外文言文比較閱讀專項練習 答案。記住是答案哦

一、畫皆以人重

子嘗謂詩文書畫皆以人重,蘇、黃遺墨流傳至今,一字兼金①;章、京、卞②④豈不工書,後人糞土視之,一錢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使顏魯公③書雖不工,後世見者必寶之,非獨書也。詩文之屬莫不皆然。
注釋:①兼金:價值等於平常金子幾倍的好金子。
②章、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長書法。
③顏魯公:即顏真卿。封魯國郡公,人稱「顏魯公」。工書法,自創一體,對後世影響很大,人稱「顏體」。
閱讀訓練
l、下列句中加點「然」與其他三句中加點「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若聽茶聲然 B. 詩文之屬莫不皆然
C.雜然相許 D. 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①一錢不直:_
②後世見者必寶之:_
3、翻譯下面句子。
①後人糞土視之
譯文:

②古之人率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
譯文:

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詩歌、文章、書法、繪畫是否受人重視都與人的品格有關。
B.作者認為蘇軾、黃庭堅的書法繪畫作品流傳下來不只是因為他們技藝高。
C.作者認為章 、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於書法的人。
D.作者認為顏真卿的書法其實不好,後世喜歡的原因是顏真卿的品德好。
5.填空。
①「蘇、黃」中的「蘇」指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東坡。他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千古傳唱,其最後兩句「 」表達了作者對親人的懷念和祝願。
②永叔,即 ,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參考答案

1、B(這樣),……的樣子;

2、① 值 ②把……當寶貝,珍愛、喜愛;

3、①後來(世)的人們都把他們的書法看作糞土
②古代的人大都會書法,只有那些品格高尚 的人(的書法)才能流傳得久遠;

4、D; \

5、①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②歐陽修

二、以學自損,不如無學

夫學者,所以求益①耳。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昂大,凌忽②長者,輕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仇敵,惡之如鴟(chī)梟(xiāo)。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
(選自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
注釋:①求益:求得長進。②凌忽:凌,欺侮;忽,輕視。③同列:同輩。④疾之;怨恨他。

⑤鴟梟:兩種惡鳥,這是古人的看法。

閱讀訓練
1、解釋句中加點的字。
①所以求益耳 ②人疾之如仇敵
2、指出下列句子屬何種句式。
人疾之如人仇敵,惡之如鴟梟。( )
3、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中「此」指代的內容。

4、短文告誡人們的一個道理是

◆參考答案

1、①用來…… ②痛恨;

2、狀語後置;

3、讀數十卷書,便自高自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
4、學習要永不滿足,做人要謙虛,切忌傲氣。

三、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①,輒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給,啖④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⑤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選自宋·歐陽修《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銘並序》
注釋:①昏怠:昏沉睏倦。②輒:往往,每每。③沃;澆。這里當」洗」講。④啖;吃、⑤讒:說人壞話。

閱讀訓練
1、給下面句中加點字注音並釋義。
①啖粥而讀 音: 義:
②輒以水沃面 音: 義:
③食不給 音: 義:
④乃至被讒受貶 音: 義:
2.「每以天下為己任」的正確譯句是( )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為自己的責任。
B.常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任務。
D、每天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3、將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
4、這段文字的層次已在文中劃出,請簡要歸納層意。






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的名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參考答案

1、①dan吃; ②wo洗 ③ji供應 ④chan說別人壞話;

2、B;
3、①有時夜裡疲憊睏倦,常常用冷水沖頭洗臉 ②妻子的孩子的衣食僅僅自足罷了;

4、①年少家貧而胸有大志
②做官後因直言而遭讒降職

③刻苦自勵而心憂天下;

5、揭示主題

四、司馬光好學

司馬溫公①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②絕編③,迨④能倍⑤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注釋:①司馬溫公:司馬光死後被封以溫國公稱號,故稱司馬溫公。

②下帷:原指漢代董仲舒下帷講學,三年不看窗外這件事。這里藉此指讀書專心。
③絕編:原指孔子讀《易經》時,反復翻閱,多次將穿簡冊的牛皮繩子翻斷這件事。這里指讀書刻苦。

④迨:等到。

⑤倍:同「背」,背誦。

閱讀訓練
l.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患記問不苦人 ( ) ②迨能倍誦乃止 ( )
③迨能倍誦乃止 ( ) ④詠其文 ( )
2、與「迨能倍誦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子墨子九距之 B.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C.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用力多者收功遠。 B.其所精通,乃終身不忘。
C.書不可不成誦。 D.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4、文中「獨下帷絕編」意思是只有司馬光獨自苦讀。我們學過一個類似的成語也是形容讀書勤奮,這個成語是:

◆參考答案

1、①擔心 ②等到 ③才 ④吟詠;

2、 D;

3、C;

4、韋編三絕,懸梁刺股 ,鑿壁偷光
打撈鐵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鐵牛八維之,一牛且數萬斤。治平中,水暴漲絕梁,牽牛,沒於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夾牛維之,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轉運使張燾以聞,賜之紫衣。
注釋:1浮梁:浮橋。2維:系,連結。3治平:北宋英宗趙曙的年號。4真定:卻今天河北正定。5權衡:秤錘秤桿。
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含義。
(1)一牛且數萬斤。
(2)募能出之者。
(3)徐去其土。
(4)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
2、翻譯: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3、試說明懷丙和尚是怎樣把鐵牛從河中打撈出來的?
答案
1、且:幾乎,重達。
募:招募。
徐:慢慢的。
實:裝滿,充實。
2、用大的木材做成秤錘秤桿的形狀鉤住鐵牛,慢慢的去掉船里的土,船浮上來,鐵牛也被拉出來了。
3、懷丙和尚先用兩艘大船裝滿了土,放到鐵牛兩邊,系住鐵牛,然後用一根大木頭做成秤錘秤桿的形狀,保持兩船對鐵牛的拉力平衡,然後慢慢的去掉兩艘船中的土,依靠水的浮力,慢慢把鐵牛拉出來。
中考課外文言文專題練習

(一)師曠問學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秉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釋:1秉燭:點燭。當時的燭,只是火把,還不是後來的蠟燭。2盲臣:師曠為盲人,故自稱。
1、 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①問於師曠: 。
②安敢戲君乎: 。
③如日出之陽: 。
④臣聞之: 。
2、 將下列文言文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譯句: 。
3、 晉平公想學習,卻又「恐已暮矣」,他所說的「暮」指什麼?他為什麼有這樣的擔心?

4、 師曠的回答,說明他將「暮」理解成什麼意思?他為什麼要這樣理解?

5、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什麼?

(二)顏回好學
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注釋:1回:顏回,又稱顏淵。2慟(tòng):哀痛之至。3門人益親:學生更加親近。4遷:轉移。5貳:重復。
1、本文選自《史記》。《史記》是我國古代著名史學家和文學家 用畢生精力寫成的我國第一部 體通史,魯迅稱它為「 ,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 發盡白,蚤死
(2) 今也則亡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1)門人益親( )
(2)弟子孰為好學( )
(3)不貳過( )
4、翻譯下面的句子。
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6、 根據積累,再舉幾個名人好學的實例。

(三)螳螂捕蛇
張姓者,偶行溪谷,聞崖上有聲甚厲。尋途登覘,見巨蛇圍如碗,擺撲叢樹中,以尾擊樹,樹枝崩折。反側傾跌之狀,似有物捉制之。然審視殊無所見,大疑。漸近臨之,則一螳螂據頂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視額上革肉,已破裂雲。
注釋:1覘(chān):探看。2圍:此處指蛇的身圍。3殊:極、很,完全。4攧(diān):跌。
1、下列句中加點的「之」與例句中加點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似有物捉制之
A、 輟耕之壟上 B、受任於敗軍之際 C、悍吏之來吾鄉 D、環而攻之而不勝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
(1) 以剌刀攫其首 攫:
(2) 蛇竟死 竟:
3、翻譯下面句子。
然審視殊無所見。

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分析錯誤一項是( )
A、 螳螂最後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以已之長攻敵之短。
B、 蛇被小小的螳螂擊殺的根本原因是以尾擊樹不重戰術。
C、 姓張的是本文的線索人物,全文以他的所見所聞為線索。
D、 本文步步設疑,環環相扣,文雖短但情節卻緊張曲折。
(四)景公令出裘發粟與飢寒
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陛。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對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飢,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聞命矣。」乃令出裘發粟以與飢寒者。
注釋:1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動詞。2陛:宮殿的台階。3聞命:聽到辭命。聞,聽;命,辭命。
1、 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
(1)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 )
(2)立有間( )
(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陛。( )
2、 翻譯
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飢,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


3、 景公為什麼聽了晏子的一番話,「乃令出裘發粟以與飢寒者」?

(五)勉諭兒輩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飲食衣服,若思得之艱難,不敢輕易費用。酒肉一餐,可辦粗飯幾日;紗絹一匹,可辦粗衣幾件。不饞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好著?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則子子孫孫常享溫飽矣。
注釋:1費用:花費錢財。2紗絹:一種細薄的絲織品。3饞:這里是飢餓的意思。
1、 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1) 可辦粗飯幾日
(2) 何必圖好吃好著
(3) 莫待無時思有時
2、 翻譯:不饞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好著?

3、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就節儉問題,向我們提出什麼要求?

4、 在市場經濟繁榮的今天,商品供應充足,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還有必要提倡節儉嗎?

(六)打撈鐵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鐵牛八維之,一牛且數萬斤。治平中,水暴漲絕梁,牽牛,沒於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夾牛維之,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轉運使張燾以聞,賜之紫衣。
注釋:1浮梁:浮橋。2維:系,連結。3治平:北宋英宗趙曙的年號。4真定:卻今天河北正定。5權衡:秤錘秤桿。
1、 解釋下列加點字的含義。
(1) 一牛且數萬斤。
(2) 募能出之者。
(3) 徐去其土。
(4) 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
2、 翻譯: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3、 試說明懷丙和尚是怎樣把鐵牛從河中打撈出來的?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27925557.html?si=7

❷ 七年級上冊語文閱讀

閱讀方法格式與歸類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
抒情、說明、議論
二、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通感、頂真
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
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5、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6、反語:諷刺了……
三、表現手法:象徵、巧合、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卒章顯志、動靜結合、借物抒情、聯想、想像、襯托(正襯、反襯)、以小見大、借古諷今、直抒胸臆、側面描寫
表現手法的賞析:
1,以小見大:本文從我們所熟知的……入題,抓住……的……特點,讓我們從平常小事中領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或從平常小事中體現出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或從平常小事中表現出美好的精神品質。)
2,對比:本文巧用對比,把……和……巧妙地呈現在讀者眼前,讓讀者很自然地從對比中感覺到……的變化(或說優劣好壞),從而鮮明地表現出……。
3,象徵:本文運用象徵的寫作手法,抓住了……與……相似的特點,通過對……准確的描寫刻畫,更好地達到了表現……的目的。
4,巧合:本文巧妙地運用了巧合,既在讀者的意料之外,卻又在生活的情理之中,很好地表現了主題……
5,抑揚:本文運用了抑揚之法,作者的本意是……,而先……,令讀者更全面深刻地認識……
6,襯托:本文運用了襯托之法,用……的……襯托……的……,使作者對自己的表現對象的表達意圖更明確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7,烘托:本文大量運用環境烘托,把表現對象的……心理,放在一個……的環境里,更好地表現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8,托物言志:本文巧妙地運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作者緊緊抓住……的……的特點,精心刻畫,從而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理想(或人生觀或生活態度或精神品質)。
9,卒章顯志:本文運用了卒章顯志的寫作手法,層層鋪敘,直到最後才突然揭開謎底,……,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然後又轉入深深的思考。
10,懸念:本文巧妙地運用了懸念的寫作手法,先把……拋給讀者而又並不說明原因,層層設疑,緊緊地抓住讀者的閱讀興趣,更好地達到了表達自己主題的目的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
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插敘的作用答題格式:
補充交代了……使故事情節更完整、又使情節更流暢緊湊,使行文富於變化,豐富了人物形象,突出深化了……主題。
倒敘的作用:答題格式
開篇點題,造成懸念,引出下文,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使文章結構緊湊。

六、記敘的人稱及作用:
第一人稱的作用:
使故事親切真實、便於直抒胸臆(便於直接抒發感情)。

七、描寫人物的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八、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
神態、心理、外貌、細節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具體如下:
1、抓住有形之物的形、色、味。
2、以相關的景物加以烘托從不同角度描述。
3、對同一景物進行觀察,俯視、仰視、遠眺等不同角度。
4、動用人的全部感覺系統
5、巧用聯想、想像
十、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
味覺、觸覺、嗅覺
十一、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二、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三、表達方式上有什麼特點:
十四、選材剪裁:如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詳略是否得當等。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
(1)開篇點題;
(2)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置懸念,為下文作鋪墊;
(3)總領下文;
2、文中:
(1)承上啟下;
(2)總領下文;
(3)總結上文;
3、文末:
(1)點明中心;
(2)深化主題;
(3)升華主題;
(4)照應開頭、照應標題
(二)、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三)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四)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五)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1)文章的結構共有哪幾個…
2)文章的形式有哪些…
3)所有的寫作方法羅列一下
4)賞析一句話或一段文字
中考現代文閱讀題型歸類
一、說明文常見題型
1.說明對象的判定及其特點的概括
2.說明方法的判別及作用
3.根據文意為某名詞術語下定義
公式:
下定義=被下定義項+是+與鄰近的大概念的區別+它的屬概念
4.說明順序
5.根據所概括的特點找對應句子
6.概括某兩事物的區別完成比較表格
7.概括文中某現象的原因及危害
8.找出解決某一問題的途徑或方法
9.提出某一問題的解決措施或方法
10.針對某一問題談看法及理由
11.說明語言的准確、嚴密的分析或某句話有什麼特點
12.根據圖表或相關數據補寫句子
13.概括歸納要點,所說明事物的哪些因素並有何特點
14.仿文段運用說明方法寫話
15.根據某對象擬寫宣傳標語或廣告
二.記敘文閱讀理解
⒈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具有怎樣的特點和作用呢?
(1)、新巧,吸引讀者。(2)、設疑,引起思考。(3)、直接表明觀點態度。(4)、 點明文章的結構。(5)、表明文章的線索。(6)、指出文章寫作對象。(7)、運用修辭。(8)、體現人物心情、表現人物心理變化。(9)、暗示文章主題。(10)、引出下文。(11)、雙關含義。(12)推動情節的發展。(13)既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內容(1分),又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1分),並啟發人們領悟……之間的辯證關系(1分)。
⒉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
(1). 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2). 在回答時必須結合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自然環境描寫(景物描寫)句的主要作用:
(1). 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
(2). 推動情節發展;
(3). 渲染 氣氛;
(4). 烘託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 突出、深化主題。
⒊人物描寫方法判別、記敘要素的概括歸納、記敘順序的辨析
⒋主要人物判別
⒌根據某一提示找文中關鍵對應詞
⒍通過人物的行為、外貌、神態、動作、語言描寫分析人物心理或性格特點或人物態度或觀點或品格或作其他因素的分析探究;為什麼會這樣
⒎通過人物性格特點等因素的提示在文中找出相對應的具體行動、語言、外貌、心理、動作的描寫實例句
⒏閱讀記敘文後作出評價或歸納一個做人的道理或歸納給你的啟示
⒐根據文意聯系現實以某某為話題談認識或看法
可以分為:對描寫對象、對人物情感、對文章的某些內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問。
答題指導:能准確讀懂原文的含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有自己明確的觀點和態度,不能模稜兩可;答題時,語言要流暢,不能有病句,要有層次感,可以引用詩文或名句答此類題,以增強說服力。

⒑仿文章句子寫描寫句(置身大自
然感受如何?形象描述。)
擬寫標語題:
(1). 語句必須簡短、精煉;
(2). 可採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對偶句、對稱句,也可巧妙地應用詩文名句、諺語、歇後語等稍作改動以切合語境。

⒒根據文章或中心展開聯想與想像,補寫人物的語言或心理,或作其他聯想並描述出來。
⒓扣關鍵詞語析人物感情(這些加點詞表現了人物怎樣的感情)
⒔根據故事情節和人物描寫概括歸納人物性格特徵
⒕寫作方法判別與簡析
⒖將開頭順序改為倒敘

16.線索:
可以作線索的事物是多種多樣的,大致分七類:
① 以具體事物為線索。
② 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徵為線索。
③ 以中心事件為線索。
④ 以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的變化為線索。
⑤ 以時間推移或空間變換為線索。
⑥ 以某個人的所見所聞為線索。
⑦ 明暗線並行。
17.抒情的方式:
18賞析句子:評價、賞析一句話:應從兩個方面入手
(1)、評寫作特色、語言特色,如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語言或生動或優美或講求對稱或准確嚴密……
(2)、再評思想內涵,即闡明這一句表達了什麼觀點,給你什麼感受、啟迪、教育……
19.記敘的人稱及作用:
20.品評加點詞語的作用或加點詞語能否刪去。
答題思路:①解釋該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②表達作用,要答該詞語對表達思想感情或主題思想的作用,有時也可以考慮詞語對景物描寫意境的作用或表現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體現語言的准確性或生動性。
21.哲理性語句的深層含義
這樣的考題,關鍵要抓住中心詞,要體會詞語的深層含義和雙關含義。
22.重點段落的作用
作用要從兩方面考慮
結構上:承上啟下過渡、總領下文或總結上文、前後照應或首尾呼應。
內容上:開篇點題、設伏筆、作鋪墊、深化中心、點明主旨等。
23. 關鍵句子
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① 點明題旨的句子;② 描寫、議論、抒情的句子;③ 總結全文的句子;④ 起承轉合的句子(如相互照應的句子和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句);⑤ 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反語、設問、反問,特別是引用的句子)。
24. 句子比較分析題:
常見題意:原句換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與改句哪個好?
答題方法及步驟:
(1). 表明觀點(行不行,哪個好);
(2). 分析原句優點;
(3). 分析改句缺點。
三.議論文閱讀
⒈中心論點或分論點的歸納
⒉論據類別判別及其作用
⒊引用資料(論據作用活考)
⒋論證方法的判定、意義、目的的理解及據論證方法找例句
⒌論證的方式
⒍根據文中觀點補寫典型事例或道理論據;
⒎段間結構關系或句間關系;
8.找評價性詞語;
9.受到的啟示或感想或聯系實際談看法;四、各類文體通用考測題型歸納
1.標題、標題與內容的關系、標題的擬定或選定;
2.文體判別;
3.補寫過渡句;
4.找出代詞指代部內容;
5.感情色彩;
6.表達方式的判別(用了哪些表達方式及作用、提供表達方式找例句);
7.伏筆與照應及找劃線句(指定句子)的照應句;
8.根據文章概括中心或觀點或主旨或內容概括或表手法或思想內容有何作用。
五、重點通用題型考測
1.詞語比較比較分析(關鍵詞語、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的理解考或補寫反義詞),結合語境理解詞語涵義,或比較選擇或說其表達作用;
2.關鍵句重點句(點題句、主旨句、過渡句、照應句、總括句、深刻含義句、形象描寫句)的尋找與理解分析或在文中的作用或表達效果的分析;
3.層次劃分及層意概括;
4.根據文章概括內容、觀點、主旨、中心或表手法或思想內容有何意義作用。
5、表達方式的判別。
六、開放題型歸納
(一)記敘類描寫類:
1、仿文章句子寫描寫句。(置身大自然感受如何?形象描述。)
2、根據文意或中心展開聯想與想像,補寫人物的語言、心理,或作其他聯想並描述出來。
3、將開頭順敘改為倒敘;
4、用修辭手法仿寫某一文段;
5、補寫省略內容。
6、對人物進行評價。
(二)議論類:
1.閱讀記敘文後作出某些因素的評價或歸納出一個做人的道理或略談給你的啟示。
2.根據文意聯系現實以某某為話題或針對某現象談認識或看法或感受、啟示。
3.根據文中觀點補寫典型事例或道理論據。
4.根據平時積累寫有關文章某觀點的名言等論據了(限閱讀選文之外)。
5.對文中所用的論據是否妥當進行判斷並說出理由。
6.補寫銜接句。
7.從語言特點的角度看,在某段文字中找出最有表現力的精彩語句。寫出你最欣賞的一句,並陳述理由。
(三)說明類:
1、提出某一問題的解決途徑、措施、方法;
2、根據圖表或相關數據補寫句子;
3、仿文段用說方法寫話;
(四)創新題型類:
1、對句(補寫對聯,根據所讀文章);
2、文段修改;
3、名著考查;
4、用文中名言及所提供名言就某一主題製作卡片;
5、寫哲理格言:
下面是兩個寓理於事的例句,請另寫一物品(如「鏡子」、「風箏」……)
寫一個既符合物品特點又包含生活哲理的句子:例:
(1)蠟燭:站得不端正,必然淚多命短;
(2)月亮:正因為有圓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
6、根據某對象擬寫宣傳標語或廣告;
7、做讀書卡片;
8、對原文提出自己的質疑;
9

續補寫開頭、結尾。

❸ 語文七年級上冊輕松閱讀訓練答案

請詳細說明問題!

❹ 初一上冊語文做課外閱讀題方法

一、題型分類
記敘文閱讀題型可分為四大類,二十三小類:即概括類(文章主要內容、語段內容、中心或主旨、層次結構)、理解類(詞語{能否刪除類、作用類或好處類、意義類、代詞的指代內容、過渡與照應類}、句子類{文中作用或意義、能否刪除類、表達感情思想類}題目{取題目、題目的含義類})、知識類(人稱、寫作順序、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語言特點、線索)、開放類(感悟題、補充題、仿寫題、聯想(想像)題).
二、具體解法
(一)概括類
1、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因為記敘文主要是通過人的言行和事情的經過來表達一定的中心思想,所以在一般情況下,做此類題目一定要先搞清楚文章的六大其本要素.即:
〔1〕人物,即文章記敘的人物對象.寫記敘文,必須明確要寫的是什麼人;讀記敘文,也必須清楚作者寫的是什麼人.
〔2〕事情,即要告訴讀者發生了什麼事,包括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這幾個方面都交代了,記敘的事情才完整;讀記敘文,也要把這些都弄清楚了,才算讀懂了文章.
〔3〕時間,即記敘內容所發生的具體時間.可以明確說明是某年、某月、某日,甚至某個時刻;也可以大體交代若干年前,或"我小時候""很久以前"之類的表達.時間表達具體到什麼程度,這要看記敘內容而定,基本的要求是能讓讀者准確理解記敘內容,不會引起歧義.
〔4〕地點,即事情發生的地方.隨著事情的發展變化,地點可能會有變化.寫記敘文,就要把變化了的地點交代清楚;讀記敘文,也要認真分析,把握地點變化的情況及其線索.
只要是記敘文,一般都具備這六要素.但有的記敘文,如果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讀者熟知的,或者某些要素不交代不影響表達效果,是可以省略的.
閱讀記敘文,弄清記敘的要素有助於掌握全篇內容,深入理解和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
明確了文章的六要素以後,根據自己做題的需要選擇概括文章內容所需要的要素,然後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組合,即完成此類題目.
2、概括中心思想或主旨
中心思想的歸納,常用的有以下幾種方法:
從分析標題入手,從分析材料入手,從分析首段入手,從分析文章中議論或抒情句入手,從分析篇末入手,從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概括記敘文的中心有一些常用的格式:
本文記敘了(描寫了)……的故事(事跡、經過、事件、景物),表現(反映、歌頌、批判、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實質),抒發作者……的感情.
3、理清結構層次
理清結構層次即劃分段落並明確各段大意,應注意以下幾種方法:
按時間先後,按地點的轉換,按描述內容的角度,按思想感情的變化,按總-分-總的結構特點.
概括段意的有效方法:
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
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
聯合法:有些文段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重要意思,就要把這些意思連接在一起,概括出聯合段意.
(二)理解類
1、理解詞語
這一類題型的前三種題型在做題過程中都需要考慮以下幾方面內容:
此詞語的本身義,即詞典義.
此詞語在文章中的意義.
此詞語在文章中所起的獨特的作用.
把握好這三點是做好前三種題型的基礎,只有把握這三點內容才有可能做好這幾種題型.在做不同題型時,要做到靈活運用三方面內容.
比如做「能否刪除類」題目時,首先就應先回答「不能刪去」,然後回答詞語的本義和文章義,再說詞語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及刪去後有什麼不利.
做「作用類」題目時,思路和上面差不多,所不同只是比上面的解要簡單一些,只需考慮詞語在文章中的含義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即可.
詞語的「意義類」題目應該是最簡單的一類題目,只是考查對詞語的掌握或者說是對平時對詞語的積累,因為大部分題目所牽扯到的詞語都是課文中曾經接觸過的,所以做好這類題的前提是牢牢掌握住基礎知識.另外這類題目中還有的是讓你結合詞語的辭典義歸結出詞語在文章中的意義或者也可以說它所指代的具體對象.
做「代詞的指代內容」類題時,首先應做的是找到該代詞在文章中的位置,然後結合文章內容及其主題,在該代詞之前找出答案.此類題型一般較簡單,但在做題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讀清題意,二是確定好代詞位置,三是找好指代的具體內容,這也是做此類題的重點所在,一定要找准,不要多寫也不要少寫.
過渡類題目一般都是考查對過渡句的判斷及對過渡在文章中所起作用.此類題一般有兩種考查方法:一是考查同學們能否判斷出哪一句是過渡句,二是考查過渡句的作用.做此類題時,首先要確定好過渡句的位置,過渡句一般在兩段之間,或者在一段的開頭,一般由兩個分句組成,前一分句是對上文段意的概括,可稱為承上句,後一分句是對下文段意的概括,可稱為啟下句.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過渡句最重要的作用:承上啟下.
照應類題目一般考查詞語之間、詞句之間、句子之間的照應關系,做好此類題的前提是理解題目中提供的詞或句的真正含義,然後才能根據題目要求來尋找它所照應的詞或句子.同時還需要大體把握該詞或句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然後尋找與之相關的詞句.一般情況下,題目中會提示你在固定位置尋找.
做此類題可注意以下幾種常見的照應方式:題目與段落之間的照應、開頭與結尾之間的照應、前設懸念,後有照應.
2、理解句子
這類題目所考查的句子多數是指中心句、統領句、轉承句、結論句和一些意蘊比較豐富的句子.
理解這些句子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
從內容上看思想感情,從結構上看作用,從藝術效果上看(理解句勢的整散長短對於抒情議論的作用,要理解修辭手法的效果,理解文章技法上產生的效果.)
「作用或意義」類題型主要考查對句子的理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幾種理解句子的方法:
1. 要抓住句子中的關鍵性詞語.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我們可以抓住「焦急」和「耐心」這兩個關鍵詞.這兩個詞看起來似乎矛盾,但卻反映了老奶奶急切想見到總理的靈車,以及不見靈車決不離去的那種對總理無比熱愛的感情.
2. 聯繫上下文來理解.有些句子的含義與上下文有著密切的關系,只有顧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義.在古詩學習中尤其如此.如「死去元知萬事空」,要理解它的真正含義還得聯系下文.下文是「 但悲不見九州同」:但感到悲傷的是沒有看到祖國的統一.最後兩句是「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最念念不忘的是盼望南宋的軍隊能早日收復中原統一祖國,到時家祭的時候不要忘記告訴你的父親.反映了作者臨死時念念不忘統一祖國的***.
3. 聯系實際,通過聯想來理解.如《我的戰友邱少雲》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這位偉大的戰士,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沒挪動過一寸地方,沒有發出一聲呻吟.我們可以聯想自己被沸水或火星燙著時會迅速地把手縮回來以及劇烈疼痛的情景,而邱少雲在烈火燒達半小時之久卻能做到紋絲不動,足見他的高度紀律性及為革命勇於獻身的偉大精神.
4. 從比喻、象徵意義中去理解.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作者用「黑洞洞」形容舊社會非常黑暗,用「碰壁」比喻革命者沒有自由,到處受迫害.這是魯迅先生用詼諧的笑談來諷刺、抨擊舊社會的黑暗.
5. 從聯系時代背景來理解.有的文章要與當時的情況聯系起來才能理解.如 「趕集」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料想四年以前該不會有這些東西吧.」四年以前是什麼時候呢?文章寫的是解放初期農村面貌的迅速改變,農民的生活不斷改善,從而歌頌了黨的領導好.
考查句子在文章中作用的題型主要有這么幾類:
1、句子在文章結構上所起的作用,做這類題目的時候只要抓住所考查句子的類型,然後再來按照固定句子固定作用來答題即可:一般情況下,統領句起總起全文的作用,結論句起歸結全文的作用,轉承句(過渡句)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還需注意的是有的情況下,尾句還會起到揭示主題,點明中心的作用,注意根據不同情況來區分.
2、句子在文章內容上所起的作用,這類題主要考查對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因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抒發自己的感情而寫的,所以字里行間一定充滿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體現.做此類題時最重要的一點是結合文章的思想感情與中心思想來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3、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藝術效果,這類題有這么幾類,如運用修辭手法的效果,比喻,擬人,誇張等使表達內容生動形象;排比,反問增強表達力量等;再如句子對文章技法上產生的效果,如有的設懸生疑,有的對比映襯,有的烘托渲染,有的欲揚先抑,有的情景交融,有的小中見大,有的升華深化,有的象徵寓意等.有的題型就是考查對句子的藝術效果的理解,這就要求我們把握好各種藝術效果的表達方式,做到心中有數,有備無患.
在此列舉各種修辭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但需結合具體文章作出明確的判斷:
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為生動;
2、化深奧為淺顯;
3、化抽象為具體;
4、化冗長為簡潔.
比擬的作用:
1、色彩鮮明;2、描繪形象;3、表意豐富.
誇張的作用:
1、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
2、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
3、增強聯想;創造氣氛.
對偶的作用:
便於吟誦,易於記憶;用於詩詞、有音樂美;表意凝煉,抒情酣暢.
排比的作用:
1、內容集中,增強氣勢;2、敘事透闢,條分縷析;3、節奏鮮明,長於抒情.
反問與設問的區別:
1、設問不表示肯定什麼或否定什麼;反問則明砌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內容.
2、反問的作用主要是加強語氣,設問的作用主要是提出問題,引起注意,啟發思考.
能否刪除類題型的解法與詞語中的刪除題大同小異,這里不再細說.
(三)知識類
這一類題主要考查對記敘文中各種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做好此類題的前提是掌握好記敘文章的基礎知識,牢記各種知識點,並能把自己的知識形成休系,形成網路.下面我將就有關這記敘文中的各種知識所出現的各種題型進行解說:
1、記敘文一般有六個要素,哪六要素?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結果.
2、記敘文的人稱有幾種?
記敘文的人稱:第一人稱(「我」),第三人稱(第三者口吻).記敘文的人稱是如果敘述人是作品中的人物,他是以當事人的身份來敘述的,就叫第一人稱;如果敘述人並非作品中的人物,他是以作品中人物的對方的身份出現,就叫第二人稱;如果敘述人以旁觀者的身份出現,就叫第三人稱.一般地說,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經常使用.
3、記敘文敘事的方式(即安排故事的方法)有哪幾種?
記敘文的敘事方式:順敘(時間順序、事物發展順序)、倒敘、插敘、補敘.
記敘文的順序一般有順敘、倒敘和插敘.順敘是按照事件發展的時間先後的順序來寫;倒敘是根據表達的需要,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斷提在前邊敘述,然後再從事件的開頭按事情原來的發展順序進行敘述的方法;插敘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為了幫助開展情節或描寫人物,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主要事件相關的內容的敘述方法.
4、表達方式
記敘文的表達方式以記敘文為主.兼用描寫、議論、抒情.
記敘文中的描寫可分兩大類:一是人物描寫,包括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細節描寫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一是環境描寫,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描寫.描寫有正面也有側面描寫,描寫有的結合各種修辭手法作生動、形象的描寫以突出強調描寫的對象,有的則是運用白描,使文字朴實、簡練、乾脆.
記敘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間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記敘的基礎上直接抒發自己對事物的思想感情.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於人、事、物,在敘述描寫的字里行間自然滲透作者的感情.閱讀時要注意接受感染和美的熏陶.
記敘文中恰當的穿插議論往往使文章錦上添花,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議論.就是段與段之間用上一兩句議論,也能起到承上啟下的妙用.
5、修辭手法已在上文中進行了詳細的解說,這里也不多說.
6、記敘文中的語言特色,因文而異、因人而異,或朴實或生動;或豪放或婉約;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閱讀時要細加體會.
7、理清讀物的線索
線索是貫穿全文的脈絡,理清了線索,文章的段落、層次就好掌握了.一篇記敘文一般只有一條線索,也有的一主一次或一明一暗兩條線索,有的以某一事物為線索,有的以行蹤為線索,有的以時間為線索,還有的以感情為線索等.
8、閱讀分析記敘文先要了解它的故事情節和結構形式
記敘文主要是寫人記事的文章.寫人和記事是密不可分的.事要人來做,而人的活動表現為事,所以,人和事是相互依存的,只不過就文章的整體來說,由於記敘的目的、角度和側重點的不同,而可以確定是寫人為主、還是寫事為主.
讀記敘文,一般地說,應該以了解故事情節為突破口.先從整體上看,寫的是一件事還是幾件事.如是一件事,它的故事情節發展的過程是怎樣的,有沒有發生、發展、高潮、結局這樣的過程;如是幾件事,那就要弄清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有什麼樣的內在聯系.故事情節弄清楚了,就要進一步看看作者是怎樣安排這些故事情節的,是通過什麼樣的結構形式來表現的.這是閱讀、分析文章的基本功,最為重要.
(四)開放類
這一類題一般採用主觀題型,常見的有:感悟題,即談閱讀後的體會、感想、啟示等;補充題,即聯繫上下文,補充一句或幾句話、補充論據等;仿寫題,聯想、想像題等.
1、感悟題,是對原文內容的延伸,要在理解原文創作意圖、作者創作思路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活動.答題時,既要聯系原文內容,更要從原文中抽取本質的東西,結合實際,發表自己的感悟和見解,體現學生的態度、情感、價值觀.(03年語文中考題中就有此題)
2、補充題,關鍵在於把握題目要求,吃透原文有關內容,理清原文思路,這樣補寫的句子才能與前後文意思連貫,補寫的論據才能吻合論點和文意.
3、仿寫題,可謂形式多樣:有單一性仿寫,如:修辭、表達、關聯詞、短語等角度進行仿寫;也有綜合性仿寫,即仿照例句、例段的思路、句式、修辭等,按照多項要求進行仿寫.完成這類題目,首先要讀懂例句,把握其句式特點、修辭方法、前後句和其中的關鍵詞語的內在關系等,然後,還要讀懂題意,按照題目要求進行仿寫.
4、聯想、想像題,常見的形式有:根據設定的情境造句或寫一段話;完成這類題目,一要注意答題內容與原文主旨、題目要求的相關性、一致性,也就是說,首先要找到題目所問與原文內容的契合點,再聯想到與之相關的實際情況,才不致於答非所問,偏離題意.二要注意想像的合理性.不合情理的想像,會給人以荒誕可笑的感覺.
現代文閱讀理解,在每年的高考試題中都占相當大比重,是高考試題中拉開分數檔的一項重要內容.不僅學生做題時感到難以把握,就連教師輔導復習時也感到棘手.怎樣才能提高這類試題的得分率,是需要好好研究的課題,下面我談一點關於解答閱讀題的看法.
現代文閱讀理解的重要方面和難點是揣摩語言.所謂「揣摩語言」主要是指對關鍵詞句作用的領悟.
首先,要了解哪些是文章的關鍵詞句.先看下面的例題:
[例1]2000年高考2卷第四題的22題:作者在第一段和第二段都提到了「歸鴻」(飛鴻),這樣寫有什麼作用?第23題:這篇散文中(1)作者用第二人稱寫長城,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例2]2001年高考2卷第四題24題:作者筆下的門,有的是生活中實實在在的,有的則賦予象徵意義,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例3]2002年高考2卷第五題的22題:怎樣理解第一段中「有時發出細微的聲響,讓人們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時卻又像颶風似地咆哮,催促人們趕快付諸行動」的表達作用?
[例4]2003年高考2卷第五題的21題:本文第四段寫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浮海遠游的潮流,並贊頌他們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獻,與祖國休戚相關.請你結合鄉土情結,分析這樣寫的作用和好處.
從以上四例可以看出:閱讀中不僅要注意動詞,形容詞,副詞,還要注意名詞,代詞.不僅要重視議論性句子,抒情性句子,還要注意描寫性語句.此外,在文中反復出現的句子,鋪墊、照應性句子,總領、總結性句子,修飾成分多、結構復雜的句子,引用名言詩句的句子,打破常規結構形式的句子,運用多種修辭格的句子等.這些都是高考試卷容易設閱讀理解題,讓學生揣摩的地方.
從詞句對文章結構的作用來看,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全文、過渡、照應、鋪墊作用的詞句.從修辭效果角度來看,用比喻使文句生動形象的句子,用擬人使文句親切可感的句子,用對比使事物得到強調突出的句子,用排比使文句增強語勢的句子.對文章中心主旨的作用來看,有點明中心、深化中心或升華中心作用的句子.從詞句本身流露出的作者情感態度來看,有表現作者熱愛、懷念、珍惜、憤恨、厭惡、鄙視等各種情感的句子 .
對這些,我們都應該從文章的整體出發來理解,有自身讀後的主觀心理感受.
解答這類題目有什麼技巧呢?其實也很簡單.首先,搞清這個詞、這句話表面意義是什麼,然後,再看一下用什麼方法表達,接著思考一下為什麼要用這種方法來表達,如果這三個問題解決了,含義就基本上就領悟得八九不離十了.
例如,2002年高考語文試題第Ⅱ卷的現代文閱讀,第19題的提問:俞伯牙遇到鍾子期這個知音,為什麼會「萬分地興奮和感激」?這就是一個揣摩語言、理解句子深層含義的問題.

七年級語文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三)閱讀劉心武的《讓情感的森林永遠青蔥》一文,完成17—22題。 (共18分)
①情感世界好比一座蓊翳的森林,其中有著多種多樣乃至復雜微妙的群落,愛與恨也許是其中最壯美與最森嚴的群落,但除了愛與恨,人的情感森林裡還會有諸如欽慕與嫉妒、欣悅與懊惱、痛快與惆悵、 與 、崇信與狐疑、滿足與失落、狂喜與沮喪、 與 等等互相糾結的喬木灌木藤蘿草茵。大體而言,一個人的感情森林不可能只有單一的樹種,也不可能都是「落葉林」或都是「常青樹」,並且也不可能只有比如說欽慕這種明亮的情感苗木,而完全沒有嫉妒那樣的灰暗草茵。
②我們首先承認,我們的情感世界難免有糾結雜蕪、妍媸混生的狀況,並且那情感的森林難免會在外界陰睛風雨、雷霆雨雹的影響下,波動翻騰,變化萬千;但是,我們又應懂得,作為這個情感森林的主人,我們不僅應該,而且能夠做到,使這座森林保持一種良性的「生態平衡」,就是說,到頭來,我們要使美麗有益的情感得以蓬勃潤生。發展壯大;而使陰暗猥瑣的情感受到抑制;某些最具破壞性的情感,比如說膨脹不已的嫉妒,則應如同對待森林害蟲與蝕葉霉茵一般,將其盡可能芟滅排除。
③上面我們講到,你應當具有對祖國對同胞對世界對人類對大自然乃至整個宇宙的大愛,那是巨大的情感樹叢;但這並不等於說,你可以忽略或輕視許許多多微妙瑣屑的情感瞬間,比如你在一個葉尖凝出露滴的清晨,忽然有一種莫可名狀的歡愉,又好比你在一個月色如水的夜晚,心尖倏地掠過一絲無端的憂傷……這就好比在大愛的樹叢中,還有些蕨草藤蔓、雜花蘑菇;這些情感因子的存在不僅無傷大雅,而且更證明著你人生的豐富,人生的多彩。珍惜你整座的情感森林吧,你的人生使命不是使它單一枯澀,而是讓它搖曳多姿!
④每個人的情感森林,應當有不同的風格。有的人情感可能比較濃重,有的人可能比較淡薄,有的人可能比較細膩,有的人可能比較朗闊……你屬於哪一種?在自賞自己的情感風格時,你無妨容納甚至欣賞他人那與己不同的情感風格。正是因為人們的情感風格並不一致,我們大家相處時才會有更多的樂趣與迴旋餘地。當然,情感過分枯澀祖糙,就像沒有大樹,甚至連灌木草叢也稀稀拉拉的植被,那會導致情感的「沙漠化」;情感過分細膩脆弱,猶如森林中充斥著過多的藤蔓苔蘚等寄生物,那會滋生瘴氣腐物——都屬病態,是我們應盡力改進的。
⑤到過豐茂壯麗的原始森林嗎?至少,在影視或照片里,看到過從空中所鳥瞰到的廣袤無際的山林,看到過那爽人眼目、動人心魄的景象。凡在平衡中健康發展的森林,都顯得那麼青翠蔥綠!我們的情感世界,便應當如那般充實而鮮活,豐盈而瑰麗!
⑥年輕的朋友,祝你擁有一座永葆青蔥的情感森林1
17.請聯繫上下文解釋第①段中加點的詞「群落」和「草菌」的含義。(4分)
群落:
草菌:
18.根據上下文的意思,在方框內填上恰當的詞語
與 與
19.結合上下文,說說對第③段畫線句子的理解。(2分)

20.結合全文內容,寫出「讓情感的森林永遠青蔥」的具體做法。(4分)

21.文中有大量的比喻句,你最喜歡哪一句?說說你喜歡的理由。(3分)
句子:
理由:

22.對上文內容理解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 )
A.作者用理性的思考,優美的語言,告訴我們:每個人都要做自己情感世界的主人,使情感的森林充實而鮮活,永遠青蔥。
B.作者認為人的情感森林應該是搖曳多姿、豐富多彩的,可以有「落葉林」和「常青樹」,也可以保留蝕葉黴菌等。
C.文中強調每個人的情感森林有著不同的風格,我們在欣賞自己的情感風格時,也應該學習他人與己不同的情感風格。
D.作者認為,我們要極力贊美對祖國對同胞對世界對人類等大愛的情感,也可以忽略許許多多微妙瑣屑的情感瞬間。

17.(4分)①「群落」喻指人的一類情感。(2分) ②「草菌」喻指灰色暗淡的情感。(2分)
18.(2分)不設統一答案。只要是與人的情感有關的一紐反義詞即可。示例:「融樂」與「孤獨」;「祈盼」與「絕望」;「快樂」與「憂傷」。
19.(2分)列舉生活中的一個特定情境,生動說明了一個人在具有大愛情感的前提下,也可以有微妙瑣屑的情感瞬間。要點:①大愛;②微妙瑣屑(或無傷大雅)的情感瞬間。
20.(4分)不沒統一答案。要點:①具有(對祖國對同胞對世界對人類對火自然乃至整個宇宙的)的愛(若答「發展壯大美麗有益的情感」亦可):②抑制陰暗狠瑣的情感:③芟滅排除某些最具破壞性的情感;④容納甚至欣賞他人與己不同的情感:⑤努力改進過分祖糙桔澀和過分細膩脆弱的情感。(回答出兩個要點給1分,回答出三個要點給2分,回答出四個要點給3分,回答出五個要點得滿分。若只答「在平衡中健康發展」,不給分)
21.(3分)不設統一答案。示例:比喻句如「情感過分細膩脆弱,猶如森林中充斥著過多的藤蔓苔蘚等寄生物」。理由:把「過分細膩脆弱的情感」比作「森林中過多的藤蔓苔蘚等寄生物」,生動形象地說明了這種病態的情感使人心靈失衡,須盡力改進。(找對比喻句1分,理由2分。沒有結合語境而只答「生動形象」給1分)
22. (3分)A

(三)閱讀於德北《最美是百合》,回答20—23題。(13分)
那是許多年以前的事情。
曾有一段日子,我和妻子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那時,我的工資收入只有七十二元,妻子沒有工作,且已懷孕了八個月。
在朋友們的幫助下,我們開了一個小書店,還請了一個幫工。
她叫阿純,在一所中專讀書。此時,她正好放假,主動要來幫忙,而且執意不要工錢,只想藉此機會多讀一點書。
妻子說,暫時不拿工錢也行,搬過來和我們一起吃住,多少可以節省一點。
阿純想了想,點頭答應了。
阿純是一個愛笑的女孩,我和妻子都懷疑她的嗓子眼兒里是不是掛了銅鈴?
阿純愛和妻子背著我說悄悄話。其實,她們的悄悄話大多也只是談論女人的化妝、穿戴,並沒有什麼秘密。
阿純總對妻子說:「商店裡有一種百合花布,你用來做連衣裙一定很好看。」
妻子看著一天比一天大的肚子,笑著搖搖頭。
阿純說:「等生完寶寶再穿嘛!」
阿純用很美麗的語言形容那些比她的語言還美麗的百合花。
她說:「不信你去看一看。」
經不住阿純的一再誘惑,妻子挺著大肚子去商店了。她看到了那種布,淡黃的布面上那高雅潔白的百合花,使她怦然心動。她在櫃台前站了許久,但她的手並沒有伸進口袋。她低下頭,匆匆地離開商店,一言不發地回家了。
一個下午,妻子也不多說話。
阿純好像自己犯了什麼錯誤,不知怎麼安慰妻子才好。
做一身連衣裙的布料價錢,等同於我們一個月的生活費,妻子的選擇再簡單不過了。
妻子說:「也許有更好的呢,等孩子生下來再說吧。」
阿純看看我,輕輕地轉過頭去。
小書店的生意還不錯,因為小店附近有兩所學校和一個大工程局,來租書看的人還真不少。收入最多的一天,小小的錢盒裡裝了十七元錢。
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阿純要回校上課,妻子也要臨產,小書店剛撐起門面,就面臨停業了。經過盤點,這一個月,我們竟收入了一百八十二元錢!
我和妻子堅持拿出九十一元錢給阿純,算她的工錢。阿純推辭再三,收下了。她小心地把錢裝進一個信封,又把信封夾在書里,然後把書放到書包的最里層。
轉眼二十多天過去了,妻子住進了婦產醫院。有一天,我回家取東西,門衛室的大爺交給我一個小包袱,說是一個女孩送來給我妻子的。
妻子打開小包袱,裡面是那塊美麗的百合花布和一個小手鈴。
阿純在信里說:「大姐,我要去秦皇島基地實習了,這塊百合花布是我用自己的『工錢』買來的,送給你,希望你收下。天空灰暗的時候,沒有人會發現百合花的美麗,但陽光一出來,滿坡的百合花最鮮艷!祝你生一個健康的、又白又胖的寶寶!」
妻子坐在那兒,眼淚一滴一滴地滲入那疊得十分整齊的花布里。
(選自灕江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當代微型小說排行榜》,文字有刪改)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對故事情節的發展起到什麼作用?(3分)
答:

21.在你眼裡阿純是怎樣的一個人?請概括阿純的性格特徵。(4分)
答:

2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富有意蘊,請分別指出「天空灰暗」「陽光」「百合花的美麗」在文中的含義。(3分)
答:


23.用「最美是百合」作小說標題,好在哪裡?(3分)
答:


(三)20、此細節不僅呼應前文,(1分) 而且為下文寫阿純用「工錢」買那塊美麗的百合花布送給「我」的妻子埋下伏筆(作好鋪墊)。(2分) 21、阿純是一個熱愛學習、熱愛生活、富有愛心、善解人意、活潑清純的少女。 22、「天空灰暗」指身處困境;「陽光」指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勇敢面對困難;「百合花的美麗」指幸福美好的生活。 23、小說標題的作用:①形象可感,吸引讀者,引起閱讀的興趣。②標題是小說的線索。③百合花象徵阿純純潔、美好的心靈,象徵幸福美好的生活。(每答對1點給1分)
閱讀下邊一篇文章,完成19—24題。
追思藤子京
重修岳陽樓的這一年是公元一千零四十五年。
3年前,藤子京還在西北的甘肅涇州當知州。那是個邊關阻隔,動亂無常的荒涼之地。這年9月,西夏大舉攻宋,寧夏定川寨一仗,打得昏天黑地,血肉橫飛。藤子京鎮守城池,手中兵卒無幾.「乃集農民數千戎服乘城」,又「會范仲淹引番漢兵來援」。之後,他動用公款犒勞邊關將士,祭奠英烈,撫恤遺屬。事隔一年,便有人彈劾(彈劾,擔任監察職務的官員檢舉官吏曲罪狀)滕子京濫用公款,「其間數萬貫不明」。於是,「涇州過用公款案」鬧得沸沸揚揚。幸得歐陽修、范仲淹從中解釋,方未處刑,僅貶官而已。於是就有了「慶歷四年春,藤子京謫守巴陵郡」。
藤子京是背著沉重的十字架來到巴陵岳陽的。
岳陽這地方怎麼就成了貶官們的鍾愛之地?上自屈原數起,涉足岳陽的各朝名家大都是仕途坎坷.累有貶跡。無論「去國懷鄉,憂讒畏譏」也好;「心曠神怡,寵辱偕忘」也好,只要貶官們踏上岳陽這塊土地,總是文思泉誦,佳作疊出。
是洞庭山水撫慰了落魄的人生,還是人生的苦難打磨了岳陽的靈魂?這一撥撥朝廷的棄兒,將熱淚拋灑在岳陽樓頭的時候,巴陵的山捧著它,洞庭的波含著它,分明就鑄成了岳陽城頭一塊塊苦澀的磚石,從屈夫子一直壘砌到今天。
那麼.藤子京為岳陽留下了什麼呢?
他留下了一座岳陽樓。
那古樓上寫著「不以物喜」。他是不以物喜的。他在岳陽的3年,承前制,重修岳陽樓;崇教化,興建岳州學宮;治水患,擬築偃虹堤。三年治政,成就三件大事,此君足矣!同朝史學家司馬光贊其在岳州「治為天下第一」。藤子京是完全有資本以物為喜的,他卻不能喜,「負大才,為眾所嫉」,他如何喜得!
古樓上還寫著「不以己悲」。他又何嘗以己悲之?一個負罪的貶官,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坎坷,要消沉當可消沉,論哀怨亦可悲之.而這位藤公卻「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他是不喜不悲,不艾不怨,上任一年便「政通人和,百廢具興」,於政治是如此的投入,於黎民是如此的體恤!此種襟懷,問誰領會得來!當岳陽樓重修落成之日,藤子京也只是「痛飲一場,憑欄大慟(慟,大哭)十數聲而已」,可見其忍辱負重仍然勤於政績的慘淡心境。男兒有汨不輕彈,這「憑欄大慟十數聲」是何等的悲愴,何等的壯烈!
岳陽樓是重新聳立起來了。設若沒有藤子京重修岳陽樓,何來此大觀?沒有藤子京修書求記范仲淹,有何來「先憂後樂」的《岳陽樓記》傳諸後世?范仲淹是「先憂後樂」精神的宣揚者,藤子京何以不是這精神的踐行者?
滕子京謫守岳州3年.於慶歷七年初調任蘇州,離開岳陽3個月之後不幸病逝於蘇州任所,時年56歲。《宋史》對他有這樣的評價:「宗諒(藤子京,名宗諒,字子京)尚氣,惆儻自任,好施與,及卒,無余財。」
無余財呀!這便是一個受誣貶官的結局。可悲的是,當年彈劾藤子京的那個人,受命「審訊」此案,他的調查結果卻是「藤子京所用錢數分明,並無侵欺入己」。可憐藤子京們已是遍體鱗傷,欲哭無淚,小人卻在一旁暗自竊笑。范相藤公今安在?於是,讓我想起了刻在岳陽樓上的那半副楹聯:「范秀才,亦多事,數十年光景,甚麼先甚麼後,萬家憂樂獨關心!」
(作者王和聲,有刪改)
19.我們所讀的詩詞中.有一些是描寫塞外景象的。請選擇最能表現上文「邊關阻隔,動亂無常的荒涼」情景的句子,寫在下面的橫線上。(2分)
[答]

20.文章是從哪兩個方面贊美藤子京的?你覺得最令人感動的是哪一方面?請作簡要闡述。(3分)
[答]

21.岳陽樓重修落成之日滕子京「憑欄大慟十數聲」,這哭聲為什麼是悲愴而又壯烈的?(3分)
[答]

22.作者為什麼寫《宋史》對藤子京的評價?又為什麼寫當年彈劾藤子京的那個人的調查結果?(2分)
[答]

23.「是洞庭山水撫慰了落魄的人生.還是人生的苦難打磨了岳陽的靈魂?」這句話在文中有什麼含義?(3分)
[答]

24.聯系全文看,作者「追思藤子京」的目的是什麼? (2分)
A.探尋藤子京「謫守巴陵郡」的原因,從而為他鳴冤申雪。
B.表明藤子京雖一再遭貶.但仍然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昭示藤子京的廉潔和他的「倜儻自任,好施與,及卒,無余財」。
D.贊頌藤子京「先憂後樂」的踐行,呼籲藤子京的悲劇不再發生。
[答]
19.例「羌笛何須怨揚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寫出其他的邊塞詩,內容符合要求也可)
20.①他「不以物喜」,在岳州「三年政治,成就三件大事」,「治為天下第一」。他是完全有資本以物喜的。②他「不以己悲」,作為一個負罪的貶官,他不顧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坎坷,於政治是如此的投入,於黎民是如此的體恤!被冤枉和誣陷之後仍然能如此的「萬家憂樂獨關心」③最令人感動的是他「不以己悲」(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21.藤子京受冤貶官,但他「不以己悲」,努力「政治」,看到重修的岳陽樓落成,他百感交集,「憑欄大慟十數聲」。說他「悲愴」.是他含冤受貶,欲哭無淚;說他壯烈,是他如此「苦澀」卻仍然忍辱負重、勤於政績,上任一年便「政通人和百廢具興」,這樣的襟懷何等壯烈!
22.表明藤子京的清廉,強調藤子京「負罪」的冤,突出藤子京「欲哭無淚」的悲劇遭遇。
23.面對洞庭美麗的湖光山色,那些仕途坎坷的貶官們觸景生情,文思泉湧,巴陵的山、洞庭的波使地們忘卻了自我,落魄的人生得到了撫慰。這一撥撥有著人生苦難經歷的「棄兒」,將熱淚拋灑在岳陽樓頭,鑄成了岳陽的靈魂;他們用自己的「苦澀」鑄就的心,投入政治,體恤黎民,讓洞庭愈加壯麗,讓岳陽的靈魂愈加感人。

❻ 七年級上冊語文人教版課外閱讀推薦書名

繁星春水;西遊記;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朝花夕拾;昆蟲記

閱讀全文

與七年級上冊語文閱讀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