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初中七年級下冊語文

初中七年級下冊語文

發布時間:2020-12-19 00:48:04

㈠ 初中七年級下學期語文的六首古詩分別是什麼。

山中雜詩
吳均
山際見來煙①,
竹中窺落日②。
鳥向檐③上飛,
雲從窗里出。
[注釋]
①山際:山與天相接的地方。
②窺(kuì):從縫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意譯】
山峰上繚繞著陣陣的嵐氣雲煙
竹林的縫隙里灑落下夕陽的余暉
鳥兒歡快地在屋檐上飛來飛去
白白的雲兒竟然從窗戶里飄了出來。
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⑴里,彈琴復長嘯⑵。
深林⑶人不知,明月來相照⑷。
【注釋】
①選自《王右丞集箋注》(中華書局1985年版)卷十三。這是《輞川集》20首中的第17首。竹里館,輞川別墅的勝景之一,房屋周圍有竹林,故名。
⑴幽篁(huáng):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幽深的竹林。
⑵嘯(xiào):長聲呼嘯。魏晉名士稱吹口哨為嘯。
⑶深林:指「幽篁」。
⑷相照:與「獨坐」對應。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春夜洛城聞笛
【唐】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逢入京使①[1]
故園東望路漫漫②,雙袖龍鍾淚不幹③。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④。[滁chu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zhao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江南逢李龜年⑴
岐王宅里尋常見⑵,崔九堂前幾度聞⑶。
正是江南好風景⑷,落花時節又逢君⑸。
送靈澈上人劉長卿蒼蒼竹林寺,杳杳(yǎo)鍾聲晚。
荷(hè)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七年級語文下冊十三首古詩詞

向無數英雄致敬,珍惜現在學習的機會,101教育初中小編整理了初中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十三首內容,以供大家參考。
初中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十三首
1、泊秦淮
【作者】杜牧【朝代】唐代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2、竹里館
【作者】王維【朝代】唐代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3、望岳
【作者】杜甫【朝代】唐代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4、春夜洛城聞笛
【作者】李白【朝代】唐代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5、己亥雜詩·其五
【作者】龔自珍【朝代】清代
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6、晚春
【作者】韓愈【朝代】唐代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7、登飛來峰
【作者】王安石【朝代】宋代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8、約客
【作者】趙師秀【朝代】宋代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9、游山西村
【作者】陸游【朝代】宋代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朴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10、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1、登幽州台歌
【作者】陳子昂【朝代】唐代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12、陋室銘
【作者】劉禹錫【朝代】唐代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13、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作者】楊萬里【朝代】宋代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
上述是初中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十三首內容,希望幫助同學們復習。

㈢ 七年級下冊語文人教版要背誦哪些文章

人教版初中語文要求背誦的課文課內篇目
七年級上
1、《童趣》2、《論語》3、《春》4、《古專代詩歌四屬首》5、《散文兩篇---金色花 荷葉母親》6、《世說新語》兩則 7、《郭沫若詩兩首》
七年級下
8、《假如生活欺騙了你》9、《木蘭詩》10、《口技》11、《短文兩篇---誇父逐日 共工怒觸不周山》
八年級上
12、《桃花源記》13、《短文兩篇---陋室銘 愛蓮說》14、《核舟記》2-4段 15、《大道之行也》16、《杜甫詩三首》17、《三峽》18、《短文兩篇----答謝中書書 記承天寺夜遊》19、《湖心亭看雪》20、《詩四首》
八年級下
21、《雷電頌》前六段 22、《與朱元思書》23、《五柳先生傳》24、《馬說》25、《送東陽馬生序》26、《詩詞曲五首》27、《小石潭記》28、《岳陽樓記》29、《醉翁亭記》30、《詩五首》
九年級上
31、《沁園春雪》32、《出師表》33、《詞五首》
九年級下
34、《詩兩首 土地 鄉愁》35、《我用殘損的手掌》36、《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37、《孟子二章》38、《魚我所欲也》39、《曹劌論戰》40、《鄒忌諷齊王納諫》41、《詩經》兩首

㈣ 七年級語文上下冊魯迅的課文都有那些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課本第九冊:《少年閏土》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內文課本第一冊:容《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課本第二冊:《社戲》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課本第三冊:《阿長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課本第四冊:《魯迅自傳》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課本第五冊:《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故鄉》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課本第六冊:《藤野先生》、《孔乙己》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課本第一冊:《吶喊》自序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課本第二冊:《祝福》、《拿來主義》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課本第三冊:《記念劉和珍君》、《燈下漫筆》(節選)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課本第四冊:《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課本第五冊:《阿Q正傳》

㈤ 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一).課內古代詩歌

【木蘭詩】(北朝民歌)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二)、課外古詩詞背誦

【山中雜詩】(吳均"南朝)山際見來煙, 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 雲從窗里出。

【竹里館】(王維"唐)獨坐幽篁里, 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 唐)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唐)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逢入京使】(岑參"唐)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滁州西澗】(韋應物"唐)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江南逢李龜年】(杜甫 唐)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

【送靈澈上人】(劉長卿"唐)蒼蒼竹林寺, 杳杳鍾聲晚。荷笠帶斜陽, 青山獨歸遠。

【約客】(趙師秀"南宋)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論詩】(趙翼"清)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㈥ 初中七年級下冊語文「貓」的教案

《貓》教案
教學目的
1、 理清了課文敘述的順序及線索,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
2、 學習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隻貓的故事。
3、作者對第一隻貓亡的酸辛的感情。
教學重點:目標1、目標2
教學難點:目標2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導入新課。
貓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種小動物。很多家庭因為貓惹人喜愛而養它。我國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他家也曾養過三隻小貓。從養這三隻小貓的過程中,他領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麼樣的哲理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鄭振鐸先生的散文《貓》。板書課題、作者)
2作者介紹。
鄭振鐸(1898-1958),福建長樂縣人。現代作家、文學家,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全國作協理事等職。1958年10月率中國文化代表團前往阿富汗等國進行友好訪問時,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國歷史參考圖譜》《中國俗文學史》《歐行日記》《海燕》《山中雜記》等。
二、學習字詞。(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體教學,檢查學生注音、解釋)
污澀 ( )慫恿( )婢女( ) 蜷伏( )懲戒( )
悵然( )詛罵( )紅棱 ( )
三、學生自由朗讀全文,標號段序。思考以下問題:(目標1)
1.文章寫了幾只貓?重點寫哪一隻?
明確:文章共寫了四隻貓,即自家喂養的三隻貓和偷吃芙蓉鳥的黑貓。重點寫了第三隻貓,其篇幅佔了三分之一有餘。
2.全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找出有關起止段落,劃分文章結構。
明確:課文寫了三次養貓的故事,據此,文章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寫第一隻貓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寫活潑可愛的第二隻貓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寫第三隻貓的亡失讓我難過自責。
四、研習課文第一部分:第一隻貓的故事。(目標2)
1.學生齊讀課文第一部分。
2.指名學生復述第一隻貓的故事。
3.學生思考討論,解決以下問題:
①作者從哪兩個時間段來寫貓的形態?
②家裡的人對這只貓的態度怎樣?從哪些細節描寫可以看出來?
③這只貓的結局怎麼樣?家裡人的態度是怎樣的?
指名回答後明確:①作者從貓"剛要來的時候"和"後來"兩個時間段來寫貓的形態主要寫了貓的兩種形態。一是自身的形態,剛來時是花白的毛,很活潑,白雪球似的。而後來,光澤的毛也污澀了,毫無生意,懶惰郁悶。二是逗著玩的形態,滾來滾去,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後來卻是不肯出來,不理會。
②家裡人都很喜歡這只貓,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條紅帶,或一根繩子,在它面前來回的拖搖著;作者則是"坐在藤椅上看著他們,可以微笑著消耗過一二小時的光陰""心上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因為小貓活潑可愛,一家人都很喜歡它。
③這只貓最終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東西"就已經埋下伏筆。對於這只貓的"病死",三妹"很難過","我"心裡也感著一縷的酸辛。
五、小結本課。(目標3)
本文的第一部分寫了第一隻貓的故事。作者運用質朴的文字寫出了第一隻貓的可愛有趣,讓人"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同時,也表達了對第一隻貓亡失的酸辛的感情。
六、布置作業。
1.繼續預習課文第二、三部分
2.思考並概括文章的主題
《貓》 第二課時教案
教學目的
1、學習課文第二、第三部分內容。
2、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3、體會作者同情、憐愛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目標1、目標2
教學難點:目標2
教學步驟:
一、溫故知新,復習舊知。(3分鍾)
1.聽寫上節課所學詞語。
2.指名朗讀第一部分。
二、研讀文章第二部分:第二隻貓的故事
1.學生自由朗讀第二部分。(目標1)
2.思考以下問題:
①第二隻貓的"更有趣、更活潑",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的?
指名回答後,明確:從性情和本領等方面來表現。"園中亂跑""不怕生人""有時由樹上躍到牆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現它的性情;"會爬樹""捉蝴蝶""會捉鼠",這是它的本領。
(2)畫出文段中表現家裡的人對它的態度的詞句,體會家裡人對它的感情。
明確:大家都非常喜歡這只貓。主要詞句有"提心吊膽""查問得好幾次""笑著罵""飯後的娛樂;是看它爬樹"等。
③這只貓的結局怎麼樣?大家持什麼感情?
明確:這只貓最終亡失了。對於這只貓的"亡失",三妹"很不高興",作者也是"悵然""憤恨""詛罵。
④家裡人對周家的丫頭,不知名的捉去描的人所持的態度,說明了什麼?
明確:家裡人責怪周家的丫頭,詛罵不知名的奪去小貓的人。"周家的丫頭"代表著事不關己、漠不關心的一類人,"不知名的奪去小貓的人"代表著不顧別人,自私自利的一類人。作者借第二隻貓的失蹤事件,表達了對那種不顧別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為的譴責與鞭撻。

三、研讀課文第三部分內容。(目標1)
1.默讀第 15 16段。
思考:①第三隻貓的"可厭",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的?
指名回答後歸納:是從形態和性情等方面來寫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燒脫了好幾塊""憂郁""懶惰"。
思考:②對第三隻貓的厭惡,作者寫了這樣幾句話:"大家都不大喜歡它""連三妹那樣愛貓的,對於它也不加註意""它在我家仍是一隻若有若無的動物。"這幾句話在表現的角度上有什麼不同?
討論後明確:第一、三句話是一般人的角度,第二句是個別人的角度,足見第三隻貓被人厭惡的程度。
2.學生自由誦讀第 17-29段。
提問:請將"芙蓉鳥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發展的過程,給每一情節擬一個小標題,並說明為什麼這樣安排情節。
學生討論回答後歸納:有六個情節,小標題可依次擬?"買鳥""凝望""被疑""蒙冤""受罰""真相"。這當中前五個情節是詳細述談第三隻貓的不幸遭遇,把讀者置於疑雲中。直到最後一個情節,才用寥寥數語揭示真相,於是疑雲頓開。這樣安排,不僅使情節顯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讀者對第三隻貓的同情與憐憫。
3.學生齊讀第 30一34段。
思考,在寫第三隻貓的結局時,用了哪些詞語直接描寫"我"的思想感情,並仔細體會這些詞語的含義。
閱讀討論後歸納:作者用了"難過"一詞表達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對以前兩只貓的亡失的感情,"難過"所表示的痛苦要強烈得多。因為自己的武斷,冤枉了第三隻貓?quot;我"深感內疚和自責。越是內疚和自責,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強烈。
四、學生快速閱讀全文,思考下列問題。
1. 結合課後練習一,討論文章的主旨。(目標2)
2.本文採用了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採用這種敘述方式有什麼好處?
明確:作品中虛構的"我",是三隻貓的主人,他喜歡前兩只貓,厭惡第三隻貓;他就是前兩只貓的悲劇的目擊者,又是第三隻貓的悲劇製造者。這樣,作者可以極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發作者的真情實感,揭示作品的主題思想,引起讀者共鳴,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
3.體會:"自此,我家永不養貓",這句話也是全文的結尾,它在內容和結構上有什麼作用?
明確:這句話在內容上是對全文的總結。"我"目睹了前兩只貓的不幸後,又親自製造了第三隻貓的悲劇,深感負疚,為了不再看到這樣的悲劇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養貓"這句話與文章的開頭遙相呼應,在結構上形成了首尾呼應的特點。
五、小結。
本文寫的是貓,作者卻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達了同情、憐愛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組織材料的特點是前後連貫、首尾呼應,文章在結構上嚴絲合縫,條理清晰。
七、布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二 四
2.熟讀全文,領悟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感情
3、寫一篇讀後感

㈦ 七年級下冊語文必讀書有哪些

1、初高中共讀部分:(10種)。《西遊記》(明)吳承恩著;《水滸傳》(明)施耐庵、羅貫專中著;《三國演屬義》(明)羅貫中著;《紅樓夢》(清)曹雪芹、高鄂著;《唐詩三百首》(清)衡塘退士選編;《宋詞選》胡雲翼選注;《阿Q正傳》魯迅著;《古代散文選》人民教育出版社編;《科學的歷程》吳國盛著;《數理化通俗演義》梁衡著。

2、初一年級:《紅岩》羅廣斌、揚益言著;《安徒生童話全集》(丹麥)安徒生著,葉君健譯;《童年》(俄)高爾基著,劉遼逸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法國)凡爾納著,范希衡譯;《愛的教育》(義大利)亞米契斯著,田雅青譯。

3、初二年級:《青春之歌》楊沫著;《駱駝祥子》老舍著;《鋼鐵是這樣煉成的》(前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著,梅益譯;《福爾摩斯探案集》(英國)柯南道爾著,丁鍾華等譯;《居里夫人傳》(法國)埃里•居里著,友明徹譯。

4、初三年級:《家》巴金著;《牛虻》(愛爾蘭)伏尼契著,李俍民譯;《高老頭》(法國)巴爾扎克著,傅雷譯;《莎士比亞戲劇故事》(英國)蘭姆姐弟改寫,蕭乾譯;《中國科學院院士自述(青少年版)》上海教育出版社編。

㈧ 人教版初中語文2013 年七年級上下冊目錄

目前只有上冊的啊。

2013人教版初一語文上目錄
第一單元
第1課 散步
第2課 秋天的懷念
第3課 羚羊木雕
第4課 散文詩兩首 《金色花》、《荷葉 母親》
第5課 《世說新語》兩則
第二單元
第6課 我的老師
第7課 再塑生命的人
第8課 我的早年生活
第9課 王幾何
第10課 《論語》十二章
第三單元
第11課 春
第12課 濟南的冬天
第13課 風雨
第14課 秋天
第15課 古代詩歌四首
第四單元
第16課 紫藤蘿瀑布
第17課 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18課 短文兩篇
第19課 在山的那邊
第20課 雖有嘉餚
第五單元
第21課 化石吟
第22課 看雲識天氣
第23課 綠色蟈蟈
第24課 月亮上的足跡
第25課 河中石獸
第六單元
第26課 小生施威降大聖
第27課 皇帝的新裝
第28課 女媧造人
第29課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第30課 寓言四則

㈨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下冊所有的古詩名字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有:《觀滄海》、《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凈沙▪秋思》、《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龜年》、《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夜上受降城聞笛》、《秋詞(其一)》、《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潼關》。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古詩有:《木蘭詩》、《竹里館》、《春夜洛城聞笛》、《逢入京使》、《晚春》、《登幽州台歌》、《登飛來峰》、《游山西村》、《己亥雜詩》、《泊秦淮》、《賈生》、《過松源晨炊漆公店》、《約客》。

1、《觀滄海》   

東漢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白話譯文: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來眺望蒼茫的大海。

水波多麼洶涌澎湃,山島高高的聳立在水中。

山島上有叢生的樹木,各種各樣的奇花異草生長的很茂盛。

水面上吹起蕭瑟的秋風,水中湧起了水花波浪。

雄偉的太陽和皎潔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燦爛的銀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喜悅高興到了極點,用這首詩歌來抒發自己的心願志向。

2、《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白話譯文:

楊花落盡杜鵑聲聲哀啼,得知你被貶龍標去跋涉五溪。

把我的愁心託付給明月,一同伴隨你奔赴夜郎之西。    

3、《次北固山下》   

唐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白話譯文: 

在青山中旅途,在綠水中行舟。潮水漲滿時,兩岸之間水面顯得更加寬闊。順風行船一帆高掛。

夜還未消去的時候,一輪紅日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思念故鄉的家書要傳到哪裡呢?希望北歸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陽。

4、《天凈沙▪秋思》

元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白話譯文:枯藤纏繞的老樹棲息著黃昏歸巢的烏鴉,小橋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幾戶人家,荒涼的古道上,迎著蕭瑟的秋風走來一匹孤獨的瘦馬。夕陽早已落下,漂泊未歸的遊子還在天涯。   

5、《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白話譯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精亮月影。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戀戀不捨去向渝州  

閱讀全文

與初中七年級下冊語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