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13課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13課

發布時間:2020-12-18 16:40:43

①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上的第13課--牛郎織女。

全文共02個自然段,可分為五段
第1、2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寫牛郎與專老牛相依為命。
第屬3~5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寫牛郎在老牛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並結為夫妻。
第6、7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寫牛郎與織女過上了幸福生活,但老牛死了
第8~10自然段是文章的第四部分,寫王母娘娘抓走了織女,牛郎帶著孩子追趕,王母娘娘用玉簪劃出一條天河將他們隔開。
第11、12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五部分,寫牛郎織女從此隔河相望,只在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才能在鵲橋上相會。

②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堂作業本第13課答案

13 只有一個地球

1 比一比,再組詞。

幸(幸福) 忘(忘記) 賜(恩賜) 遨(遨遊) 經(經歷)

辛(辛苦) 望(希望) 竭(枯竭) 遙(遙遠) 徑(幽徑)

2 給帶點的詞換個意思相近的詞語。

(1)在天際遙望地球,這個水藍色的晶瑩球體,上面藍色和白色的紋痕(痕跡)相互交錯(交叉)著。

(2)如果不加節制(節約)地開采,必將加速地球上礦產資源的枯竭(乾涸)。

(3)人類不能指望(盼望)在破壞了地球以後再移居(遷居)到別的星球上去。

3 將下列詞語組合成四字詞語,然後選用一兩個寫話。

生態 基地 礦產 災難 資源 移民 枯竭 開采

生態災難 移民基地 開采礦產 資源枯竭

未來的地球由於生態災難和資源枯竭已經不再適合人類生存,那時人們在一些行星上一邊建立了移民基地,一邊建立工廠開采礦產……

4 把下列句子補充完整,並用帶點的詞語造句。

(1)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 又太容易破碎了!

小敏既是我們班的勞動委員,同時又是數學課代表呢。

(2)如果不加節制地開采,必將 加速地球上礦產資源的枯竭。

如果人類繼續這樣浪費和污染,地球資源必將有枯竭的一天。

5 默讀課文,完成練習。

(1)課文從三個方面介紹了地球:①地球的渺小;②地球的資源有限;③人類無法移居到別的星球。

(2)課文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留給你深刻印象的有哪些數字?請摘錄相關句子,並寫寫你的感想。

摘錄:1、它是一個半徑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2、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

感想:1、「六千三百多千米」這個數字突出了地球同茫茫宇宙相比,非常渺小。2、「40萬億千米」這個數字突出了地球是唯一的,我們一定要保護它。
B、品讀課文片段,完成練習。

6 品讀課文片段,完成練習。

有人會說,宇宙空間不是大得很嗎,那裡有數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資源枯竭的時候,我們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嗎?

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人類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以後再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

不錯,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設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這些設想能實現,(也是)遙遠的事情,(再說),又有多少人能夠去居住

1) 在括弧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2) 文中帶點的兩個數據的對比說明了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答:文中帶點的兩個數據的對比說明了到目前為止,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范圍內,再也找不到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以此強調了地球是唯一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這樣寫既突出了科學小論文的用詞嚴謹性,又為人們敲響了警鍾——只有一個地球,一定要珍惜。

(3) 讀了這個片段,你有哪些感想?寫一寫。

啊,地球,我們的家園!你在我們心中是獨一無二的,是無可替代的。沒有了你,我們完全無法生存;沒有了你,我們別無去處……但是,現在卻有許多人在破壞您,他們太貪婪了!,你是無私的、慷慨的。為了你的美麗,我們必將加倍地保護你!那些貪婪的人們必將得到他們應有的懲罰。

③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13課的資料

地球
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按距離太陽遠近的次序計為第三顆,形狀像球而略扁,自轉一周時間是一晝夜,繞太陽一周的時間是一年。周圍有大氣層包圍著,表面是陸地和海洋,有人類和動植物等生存。有一個衛星——月球。

全球生態環境狀況的幾個數字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10月14日第十一版)報道:全球生態環境亮起紅燈,表現在:

23%的耕地面積嚴重退化。

50%的江河水流量減少或被嚴重污染。

25%的哺乳動物、12%的鳥類瀕臨滅絕。

1/4人類所患疾病與環境惡化有關。

1/3土地面臨沙漠化。

80個國家嚴重缺水。

10億人口受到荒漠化威脅。

我國生態環境狀況的幾個數字

1999年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中指出,我國自然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還沒有遏制,主要表現在:

——水土流失日趨嚴重。我國水土流失面積367萬平方千米,約佔全國面積的38%,全國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積1萬平方千米。

——荒漠化土地面積不斷擴大。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已達262萬平方千米,並且每年還以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擴展。

——大面積的森林被砍伐,天然植被遭到破壞,大大降低其防風固沙、蓄水保土、涵養水源、凈化空氣、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功能。毀林開墾、陡坡種植、圍湖造田等加重了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

——草地退化、消化和鹼化(以下簡稱「三化」)面積逐年增加。全國已有「三化」草地面積1.35億公頃,約占草地面積的1/3,並且每年還在以200萬公頃的速度增加。

——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破壞。我國已有15%~20%的動植物種類受到威脅,高於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

詞句解析

一、對句子的理解

1、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這是作者對地球的贊美,突出了地球的可愛與美麗,體現了作者對地球的熱愛之情。句中將地球比作「母親」「搖籃」,說明了地球是人類及萬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闡明了地球與人類及萬物生存的密切聯系。比喻的運用使句子在表達上通俗易懂又生動形象,讀起來極富感染力。

2、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渺小」是微不足道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葉扁舟般微小,由此可見,人類的活動范圍是非常有限的。從而說明了地球對於人類而言是多麼的珍貴,人類應該珍惜和保護地球。

3、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作貢獻的。

「本來」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確地點明了可再生資源已遭受破壞,強調了「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現在的不可再生性,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科學性、嚴謹性。結合前文「礦物資源」的闡述,再一次證實了自然資源的有限及面臨的危機,從而給讀者以警示、提醒。

4、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

這句話引用了科學家的研究成果,「40萬億千米」直觀地表明了范圍之大,大到人類根本無法到達。「至少」一詞是強調了目前的研究成果還只限於這個范圍,「40萬億千米」以外的情況還不能確定,體現了說明的嚴謹性。同時,「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進一步說明了距離的遙遠,從而簡潔有力地證實:目前還找不到第二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易於理解,又讓人信服。
5、「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這句話引用了宇航員的感嘆,與前文照應,簡潔、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特徵,突出了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說地球「可愛」,是因為地球無私地養育著人類,孕育著萬物。而「破碎」一詞,一般用來形容玻璃、瓷器之類的易碎品,在這里可理解為因各種原因造成的對地球的傷害,如,文中提到的資源枯竭的危機。這樣表達不僅使句子生動形象,同時又能引起人類的警覺,突出了保護地球的緊迫性。

二、對詞語的理解

晶瑩:光亮而透明。文中指地球的外表光亮而透明。

資源:生產資料或生活資料的天然來源。

礦物:地殼中存在的自然化合物和少數自然元素,具有相對固定的化學成分和性質。大部分是固態的(如,鐵礦石),有的是液態的(如,自然汞)或氣態的(如,氦)。

恩賜:原指帝王給予賞賜,現泛指因憐憫而施捨。

濫用:胡亂或過度地使用。文中指胡亂或過度地使用化學品。

威脅:用威力逼迫、恫嚇,使人屈服。文中指自然資源被破壞及一系列的生態災難,會對人類的生存造成極大的危害,甚至最終使人類無法生存下去。

④ 六年級上冊語文13課主要內容

本文介紹了地球是渺小的,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科學家也鎮明目前地球是人類適合居住的唯一一個星球,說明了地球的重要性

⑤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十三課的段意

第一段(1到2):講地球很小,地球上可供人類活動的范圍更小。
第二段(3到專4):講地球上的屬自然資源有限,有些資源已遭到人類的破壞。
第三段(5到7):講在宇宙之中,可供人類生存的星球是地球。
第四段(8到9):講宇航員的感嘆,呼籲人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上的生態環境,為子孫後代造福。

⑥ 語文六年級上冊13課全文

<<只有一個地球>>

據有幸飛上太空的宇航員介紹,他們在天際遨遊時遙望地球,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晶瑩的球體,上面藍色和白色的紋痕相互交錯,周圍裹著一層薄薄的水藍色「紗衣」。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但是,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個半徑只有六千三百多萬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葉扁舟。它只有這么大,不會再長大。
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也是有限的。就拿礦物資源來說,它並不是上帝的恩賜,而是經過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的地質變化而形成的。地球是無私的,它向人類慷慨地提供礦產資源。但是,如果不加節制地開采,必將加速地球上礦產資源的枯竭。
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做貢獻的。但是,因為人類隨意破壞自然資源,不顧後果地濫用化學品,不但使它們不能再生,還造成了一系列生態災難,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有人會說,宇宙空間不是大得很嗎?那裡有數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資源枯竭的時候,我們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嗎?
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人類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以後再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 不錯,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設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這些設想即使實現了,也是遙遠的事情。再說,又有多少人能夠去居住呢?
「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是宇航員遨遊太空目睹地球時發出的感嘆。
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如果地球上的各種資源都枯竭了,我們很難從別的地方得到補充。讓我們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於我們的子孫後代吧!

⑦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13課的一些詞語句子意思,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13課——《只有一個地球》的句子及意思:
1、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這是作者對地球的贊美,突出了地球的可愛與美麗,體現了作者對地球的熱愛之情。句中將地球比作「母親」「搖籃」,說明了地球是人類及萬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闡明了地球與人類及萬物生存的密切聯系。比喻的運用使句子在表達上通俗易懂又生動形象,讀起來極富感染力。
2、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渺小」是微不足道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葉扁舟般微小,由此可見,人類的活動范圍是非常有限的。從而說明了地球對於人類而言是多麼的珍貴,人類應該珍惜和保護地球。

附:精讀《只有一個地球》片段,回答問題。
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做貢獻的。但是,(因為)人類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不顧後果地濫用化學品,(不但)使它們不能再生,(還)造成了一系列生態災難,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1、「再生」的意思是生物體對失去的結構重新自我修復和替代的過程,「不能再生的」的原因是破壞生態平衡,「本來」強調了某些自然資源的原先的可再生性,而現在的不可再生性,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
2、在括弧內填上恰當的關聯詞語。
3、從加點的詞語你體會到了什麼?
答:我體會到人類隨意破壞自然資源會造成一系列的生態災難。
4、讀完這段文字,你想到了什麼?
答:我想到了人類如果繼續不加節制地開采自然資源,破壞生態平衡,將會自取滅亡。為了子孫後代,我們應該好好地保護地球。

⑧ 六年級上冊語文書第13課的文章

人教版:
《只有一個地球》
據有幸飛上太空的宇航員介紹,他們在天際遨遊時遙望地球,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晶瑩的球體,上面藍色和白色的紋痕相互交錯,周圍裹著一層薄薄的水藍色「紗衣」。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是一個半徑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葉扁舟。它只有這大,不會再長大。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也是有限的。拿礦物資源來說,它不是上帝的恩賜,而是經過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的地質變化才形成的。地球是無私的,它向人類慷慨地提供礦產資源。但是,如果不加節制地開采,必將加速地球上的礦產資源的枯竭。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作貢獻的。但是,因為人類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不顧後果地濫用化學品,不但使它們不能再生,還造成了一系列生態災難,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有人會說,宇宙空間不是大得很嗎,那裡有數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資源枯竭的時候,我們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嗎?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人類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以後再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不錯,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設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這些設想能實現,也是遙遠的事情。再說,又有多少人能夠去居住呢?「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是宇航員遨遊太空目睹地球時發出的感嘆。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如果地球上的各種資源都枯竭了,我們很難從別的地方得到補充。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於我們的子孫後代吧!

⑨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十三課主要內容

13、只有一個地球
課文從宇航員在太空遙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寫起,引出了對地球的介紹;回接著,從地球在宇答宙中的渺小、人類活動范圍很小、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限而又被不加節制地開采或隨意毀壞等方面,說明地球面臨著資源枯竭的威脅;然後,用科學家研究的成果證明,當地球資源枯竭時,沒有第二個星球可供人類居住;最後,得出結論:人類的選擇只有一個,那就是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⑩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十三課資料

專家指出,今年廣東洪災、西南乾旱等災害都是由於生態系統遭到破壞而造成的。回人類對自然的答無盡索取,影響了生態平衡。在廣東的一系列自然保護區中,肇慶市鼎湖山是1982年經國務院批準的我國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定位研究站。自1956年鼎湖山自然保護區成立至今,已走過近60年風雨。在世界環境保護日前夕,記者再度擁抱這顆「綠寶石」,發現在其美麗背後,處處可見開發與保護的博弈、對一些物種生存還是毀滅兩難抉擇的矛盾沖突長久不滅,生態保護,是人與自然博弈的長久之戰。

閱讀全文

與六年級上冊語文第13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