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作業
你把題目寫下來。
2. 小學二年級語文作業,求解答。
多彩的森林.……柴德森
大自然中最神秘的莫過森林了,森林裡最豐富的莫過色專彩了!屬
清晨是蘇醒的色彩。
遠山從青白的天宇隱約透出輪廓,嫩綠的林木披著晶瑩的露珠,曲曲彎彎的河水沏了濃釅的香,澄黃而又清澈。雪白的卵石鋪了一層河底,河水靜悄悄地走過。蘇醒的色調需要音響作陪襯,一隻翠鳥嘰嘰喳喳地在樹頭上唱著歌……
正午是奔放的色彩。
黛色的山巒把湛藍的天宇勾出波紋的花邊,濃綠的林木鬱郁蔥蔥深邃悠遠,河水快步流淌,泛起刺眼的銀色波光,護河紅柳搭了一條朱紅的長廊,暴馬丁香白花綻開了,白得耀人目光。
奔放的色調恰需音響作烘托,一隻樺皮船飛來了,槳翅兒把河水拍響了……
傍晚是沉思的色彩。
褐色的峰巔托著瑰麗的夕陽,夕陽把余熱蒸騰為斑斕的雲霞,雲霞輕輕地把墨綠的林木遮掩,微風不起,水波不驚,凝重的乳白色霧氣在水面上輕柔地飄動。沉思的色調更要音響作啟迪,嘎嘎嘎的拖拉機履帶聲帶著歡笑的勘測隊員歸來……
森林有著豐富的內涵和靈感!
色彩是森林的生命!
貌似這個就是全文。
3. 小學二年級語文作業
安培(Andre-Marie Ampere, 1775-1836)
安培是法國物理學家。1775年一月二十二日誕生於法國里昂附近波利米尤克斯的一個商人家庭。
安培小時候記憶力極強,數學才能出眾。他父親受盧梭(1712-1778)的教育思想的影響很深,決定讓安培自學,經常帶他到圖書館看書。安培自學了《科學史》、《網路全書》等著作。·他對數學最著迷,13歲就發表第一篇數學論文,論述了螺旋線。1799年安培在里昂的一所中學教數學。1802年二月安培離開里昂去布爾格學院講授物理學和化學,四月他發表一篇論述賭博的數學理論,顯露出極好的數學根底,引起了社會上的注意。後來應聘在拿破崙創建的法國公學任職。1808年安培任法國帝國大學總學監,1809年任巴黎工業大學數學教授。1814年當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1824-年任法蘭西學院實驗物理學教授。1827年當選為英國倫敦皇家學會會員。他還是柏林、斯德哥爾摩等科學院的院士。
安培在物理學方面的主要貢獻是對電磁學中的基本原理有重要發現,如安培定律、安培定則和分子屯流等。
1820年七月二十一日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法國物理學界長期信奉庫侖關於電、磁沒有關系的信條,這個重大發現使他們受到極大的震動,以阿拉果(1786-1853),安培等為代表的法國物理學家迅速作出反應。八月末阿拉果在瑞士聽到奧斯特成功的消息,立即趕回法國,九月十一日就向法國科學院報告了奧斯特的實驗細節.安搪聽了報告之後,第二天就重復了奧斯特的實驗,並於九月十八月向法國科學院報告了第一篇論文,提出了磁針轉動方、向和電流方向的關系服從右手定則,以後這個定則被命名為安培定則。九月二十五日安培向科學院報告了第二篇論文,提出了電流方向相同的兩條平行載流導線互相吸引,電流方向相反的兩皋平行載流導線互相排斥。十月九日報告了第三篇論文,闡述丁各種形狀的曲線載流導線之間的相互作用。後來,安培又做了許多實驗,並運用高度的數學技巧總結出電流元之間作用力的定律,描述兩電流元之間的相互作用同兩電流元的大小、間距以及相對取向之間的關系。後來人們把這個定律稱為安培定律。十二月四日安培向科學院報告了這個成果。安培並不滿足於這些實驗研究的成果。1821年一月,他提出了著名的分子電流的假設,認為每個分子的圓電流形成十個小磁體,這是形成物體宏觀磁性的原因。安培還對比了靜力學和動力學的名稱,第一個把研究動電的理論稱為「電動力學』,並於『1822年出版了《電動力學的觀察匯編》,1827年出版了螟電動力學理論》。此外,,安培還發現,電流在線圈中流動
的時候表現出來的磁性和磁鐵相似,創制出第一個螺線管,在這個基礎上發明了探測和量廈電mL剛吧佩訓。
安培的研究還涉及哲學、化學等領域,甚至還研究過植物分類學上的復雜問題。安培思考科學問題專心致志,在這方面流傳著不少佳話。據說有一次,安培正慢慢地向他任教的學校走去,邊走邊思索著-個屯學問題。經過塞納河的時候,他隨手揀起一塊鵝卵石裝進口袋。過一會兒,又從口袋裡掏出來扔到河裡。到學校盾,他走進教室,習慣地掏懷表看時間,拿出來的卻是一塊鵝卵石。原來,懷表已被他扔進了塞納河。還有一次:安培在街上行走,走著走著。想出了一個電學問題的算式,正為沒奇地方運算而發愁。突然,他見到面前有一塊『黑板\就拿出隨身攜帶的粉筆,在上面運算起來。那「黑板』原來是一舉馬車』的車廂背面。馬車走動了,他也跟著走,邊走邊寫,馬車越—來越快,他就跑了起來,一心一意要完成他的推導,、直到他牡追不上馬車了才停下腳步。,安培這個失常的行動?·使街上行人笑得前仰後合。
1836年,安培以大學學監的身分外出巡視工作,不幸途中染上急性肺炎,醫治無效,於六月十日在馬賽去世,終年61歲。後人為了紀念安培,用他的名字來命名電流強度的單位,簡稱「安」。
安培是電流的國際單位,簡稱為安,符號為A,定義為:在真空中相距為1米的兩根無限長平行直導線,通以相等的恆定電流,當每根導線上所受作用力為2×10-7N時,各導線上的電流為1安培。
比安培小的電流可以用毫安、微安等單位表示。
1安 = 1000毫安
1毫安 = 1000微安
在電池上常見的單位為 mAH (毫安·小時),例如500mAH 代表這顆電池能夠提供 500mA×1hr = 1800庫侖的電子,亦即提供一耗電量為 500mA 的電器使用一小時的電量。
補充
安培(André Marie Ampè 1775~1836年),法國物理學家,對數學和化學也有貢獻。1775年1月22日生於里昂一個富商家庭。年少時就顯出數學才能。他的父親信奉J.J.盧梭的教育思想,供給他大量圖書,令其走自學的道路,於是他博覽群書,吸取營養;盧梭關於植物學的著作燃起了他對科學的熱情。
科學成就
1.安培最主要的成就是1820~1827年對電磁作用的研究。
①發現了安培定則
奧斯特發現電流磁效應的實驗,引起了安培注意,使他長期信奉庫侖關於電、磁沒有關系的信條受到極大震動,他全部精力集中研究,兩周後就提出了磁針轉動方向和電流方向的關系及從右手定則的報告,以後這個定則被命名為安培定則。
②發現電流的相互作用規律
接著他又提出了電流方向相同的兩條平行載流導線互相吸引,電流方向相反的兩條平行載流導線互相排斥。對兩個線圈之間的吸引和排斥也作了討論。
③發明了電流計
安培還發現,電流在線圈中流動的時候表現出來的磁性和磁鐵相似,創制出第一個螺線管,在這個基礎上發明了探測和量度電流的電流計。
④提出分子電流假說
他根據磁是由運動的電荷產生的這一觀點來說明地磁的成因和物質的磁性。提出了著名的分子電流假說。安培認為構成磁體的分子內部存在一種環形電流——分子電流。由於分子電流的存在,每個磁分子成為小磁體,兩側相當於兩個磁極。通常情況下磁體分子的分子電流取向是雜亂無章的,它們產生的磁場互相抵消,對外不顯磁性。當外界磁場作用後,分子電流的取向大致相同,分子間相鄰的電流作用抵消,而表面部分未抵消,它們的效果顯示出宏觀磁性。安培的分子電流假說在當時物質結構的知識甚少的情況下無法證實,它帶有相當大的臆測成分;在今天已經了解到物質由分子組成,而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中有繞核運動的電子,安培的分子電流假說有了實在的內容,已成為認識物質磁性的重要依據。
⑤總結了電流元之間的作用規律——安培定律
安培做了關於電流相互作用的四個精巧的實驗,並運用高度的數學技巧總結出電流元之間作用力的定律,描述兩電流元之間的相互作用同兩電流元的大小、間距以及相對取向之間的關系。後來人們把這定律稱為安培定律。安培第一個把研究動電的理論稱為「電動力學」,1827年安培將他的電磁現象的研究綜合在《電動力學現象的數學理論》一書中。這是電磁學史上一部重要的經典論著。為了紀念他在電磁學上的傑出貢獻,電流的單位「安培」以他的姓氏命名。
他在數學和化學方面也有不少貢獻。他曾研究過概率論和積分偏微方程;他幾乎與H戴維同時認識元素氯和碘,導出過阿伏伽德羅定律,論證過恆溫下體積和壓強之間的關系,還試圖尋找各種元素的分類和排列順序關系。
3.「電學中的牛頓」
安培將他的研究綜合在《電動力學現象的數學理論》一書中,成為電磁學史上一部重要的經典論著。麥克斯韋稱贊安培的工作是「科學上最光輝的成就之一,還把安培譽為「電學中的牛頓」。
安培還是發展測電技術的第一人,他用自動轉動的磁針製成測量電流的儀器,以後經過改進稱電流計。
安培在他的一生中,只有很短的時期從事物理工作,可是他卻能以獨特的、透徹的分析,論述帶電導線的磁效應,因此我們稱他是電動力學的先創者,他是當之無愧的。
回答者:百花軟筋散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3-30 19:17
安 培(簡介之一)
(Andre-Marie Ampere,1775~1836)
安培 ,法國物理學家. 1775年1月22日生於里昂一個富商家庭.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父親按照盧梭的教育思想,鼓勵他走自學成才之路.12歲時就自學了微分運算和各種數學書籍,顯示出較高的數學天賦.為了能到里昂圖書館去看接閱讀歐勒、伯努利等人的拉丁文原著,他還花了幾星期時間掌握了拉丁文.14歲時就鑽研了當時狄德羅和達蘭貝爾編的《網路全書》.沒有上過任何學校,依靠自學,他掌握了各方面的知識. 1793年(18歲)因其父在法國大革命時期被殺,為了糊口他做了家庭教師.在讀了一本盧梭關於植物學的書以後,又重新燃起了他對科學的熱情.1802年,在布爾讓-布雷斯中央學校任物理學及化學教授,1808年被任命為新建的大學聯合組織的總監事,此後一直擔任此職.1814年被選為帝國學院數學部成員.1819年主持巴黎大學哲學講座.1824年任法蘭西學院實驗物理學教授,1836年6月10日在馬賽逝世.
他的興趣十分廣泛,早年是在數學方面,曾研究過概率論及偏微分方程,他的一篇關於博弈機遇的數學論文曾引起達朗貝爾的矚目.後來又作了些化學研究,他只比阿伏加德羅晚三年導出阿伏加德羅定律.由於他高超的數學造詣,他成為將數學分析應用於分子物理學方面的先驅.他的研究領域還涉及植物學、光學、心理學、倫理學、哲學、科學分類學等方面.他寫出了《人類知識自然分類的分析說明》(1834~1843)這一涉及各科知識的綜合性著作.
他的主要科學工作是在電磁學上.1820年奧斯特發現電流磁效應的消息由阿拉果帶回巴黎,他做出迅速反應,在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內,提出了3篇論文,報告他的實驗研究結果:通電螺線管與磁體相似;兩個平行長直載流導線之間存在相互作用.進而他用實驗證明,在地球磁場中,通電螺線管猶如小磁針樣取向.一系列實驗結果,提供給他一個重大線索:磁鐵的磁性,是由閉合電流產生的.起先,他認為磁體中存在著一個大的環形電流,後來經好友菲涅耳提醒(宏觀圓形電流會引起磁體中發熱),提出分子電流假說.他試圖參照牛頓力學的方法,處理電磁學問題.他認為在電磁學中與質點相對應的是電流元,所以根本問題是找出電流元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為此,自1820年10月起,他潛心研究電流間的相互作用,這期間顯示了他的高超實驗技巧.依據四個典型實驗,他終於得出了兩個電流元間的作用力公式.他把自己的理論稱作「電動力學」.安培在電磁學方面的主要著作是《電動力學現象的數學理論》,它是電磁學的重要經典著作之一.
此外,他還提出,在螺線管中加軟鐵芯,可以增強磁性.1820年他首先提出利用電磁,現象傳遞電報訊號.
以他的姓氏安培命名的電流強度的單位,為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之一.
科學家安培(簡介之二)
安培(André Marie Ampè 1775~1836年),法國物理學家,對數學和化學也有貢獻。1775年1月22日生於里昂一個富商家庭。年少時就顯出數學才能。他的父親信奉J.J.盧梭的教育思想,供給他大量圖書,令其走自學的道路,於是他博覽群書,吸取營養;盧梭關於植物學的著作燃起了他對科學的熱情。
科學成就:
1.安培最主要的成就是1820~1827年對電磁作用的研究。
①發現了安培定則
奧斯特發現電流磁效應的實驗,引起了安培注意,使他長期信奉庫侖關於電、磁沒有關系的信條受到極大震動,他全部精力集中研究,兩周後就提出了磁針轉動方向和電流方向的關系及從右手定則的報告,以後這個定則被命名為安培定則。
②發現電流的相互作用規律
接著他又提出了電流方向相同的兩條平行載流導線互相吸引,電流方向相反的兩條平行載流導線互相排斥。對兩個線圈之間的吸引和排斥也作了討論。
③發明了電流計
安培還發現,電流在線圈中流動的時候表現出來的磁性和磁鐵相似,創制出第一個螺線管,在這個基礎上發明了探測和量度電流的電流計。
④提出分子電流假說
他根據磁是由運動的電荷產生的這一觀點來說明地磁的成因和物質的磁性。提出了著名的分子電流假說。安培認為構成磁體的分子內部存在一種環形電流——分子電流。由於分子電流的存在,每個磁分子成為小磁體,兩側相當於兩個磁極。通常情況下磁體分子的分子電流取向是雜亂無章的,它們產生的磁場互相抵消,對外不顯磁性。當外界磁場作用後,分子電流的取向大致相同,分子間相鄰的電流作用抵消,而表面部分未抵消,它們的效果顯示出宏觀磁性。安培的分子電流假說在當時物質結構的知識甚少的情況下無法證實,它帶有相當大的臆測成分;在今天已經了解到物質由分子組成,而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中有繞核運動的電子,安培的分子電流假說有了實在的內容,已成為認識物質磁性的重要依據。
⑤總結了電流元之間的作用規律——安培定律
安培做了關於電流相互作用的四個精巧的實驗,並運用高度的數學技巧總結出電流元之間作用力的定律,描述兩電流元之間的相互作用同兩電流元的大小、間距以及相對取向之間的關系。後來人們把這定律稱為安培定律。安培第一個把研究動電的理論稱為「電動力學」,1827年安培將他的電磁現象的研究綜合在《電動力學現象的數學理論》一書中。這是電磁學史上一部重要的經典論著。為了紀念他在電磁學上的傑出貢獻,電流的單位「安培」以他的姓氏命名。
2.數學和化學方面的貢獻。
安培曾研究過概率論和積分偏微方程;他幾乎與H戴維同時認識元素氯和碘,導出過阿伏伽德羅定律,論證過恆溫下體積和壓強之間的關系,還試圖尋找各種元素的分類和排列順序關系。
3.「電學中的牛頓」
安培將他的研究綜合在《電動力學現象的數學理論》一書中,成為電磁學史上一部重要的經典論著。麥克斯韋稱贊安培的工作是「科學上最光輝的成就之一,還把安培譽為「電學中的牛頓」。
安培還是發展測電技術的第一人,他用自動轉動的磁針製成測量電流的儀器,以後經過改進稱電流計。
安培在他的一生中,只有很短的時期從事物理工作,可是他卻能以獨特的、透徹的分析,論述帶電導線的磁效應,因此我們稱他是電動力學的先創者,他是當之無愧的。
安培(簡介之三)
安培(Andre-Marie Ampere,1775~1836)法國物理學家。1775年1月22日生於里昂一個富商家庭。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父親按照盧梭的教育思想,鼓勵他走自學成才之路。12歲時就自學了微分運算和各種數學書籍,顯示出較高的數學天賦。為了能到里昂圖書館去看接閱讀歐勒、伯努利等人的拉丁文原著,他還花了幾星期時間掌握了拉丁文。14歲時就鑽研了當時狄德羅和達蘭貝爾編的《網路全書》。沒有上過任何學校,依靠自學,他掌握了各方面的知識。1793年(18歲)因其父在法國大革命時期被殺,為了糊口他做了家庭教師。在讀了一本盧梭關於植物學的書以後,又重新燃起了他對科學的熱情。1802年,在布爾讓-布雷斯中央學校任物理學及化學教授,1808年被任命為新建的大學聯合組織的總監事,此後一直擔任此職。1814年被選為帝國學院數學部成員。1819年主持巴黎大學哲學講座。1824年任法蘭西學院實驗物理學教授,1836年6月10日在馬賽逝世。
他的興趣十分廣泛,早年是在數學方面,曾研究過概率論及偏微分方程,他的一篇關於博奕機遇的數學論文曾引起達朗貝爾的矚目。後來又作了些化學研究,他只比阿伏加德羅晚三年導出阿伏加德羅定律。由於他高超的數學造詣,他成為將數學分析應用於分子物理學方面的先驅。他的研究領域還涉及植物學、光學、心理學、倫理學、哲學、科學分類學等方面。他寫出了《人類知識自然分類的分析說明》(1834~1843)這一涉及各科知識的綜合性著作。
他的主要科學工作是在電磁學上。1820年奧斯特發現電流磁效應的消息由阿拉果帶回巴黎,他作出迅速反應,在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內,提出了3篇論文,報告他的實驗研究結果:通電螺線管與磁體相似;兩個平行長直載流導線之間存在相互作用。進而他用實驗證明,在地球磁場中,通電螺線管猶如小磁針樣取向。一系列實驗結果,提供給他一個重大線索:磁鐵的磁性,是由閉合電流產生的。起先,他認為磁體中存在著一個大的環形電流,後來經好友菲涅耳提醒(宏觀圓形電流會引起磁體中發熱),提出分子電流假說。他試圖參照牛頓力學的方法,處理電磁學問題。他認為在電磁學中與質點相對應的是電流元,所以根本問題是找出電流元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為此,自1820年10月起,他潛心研究電流間的相互作用,這期間顯示了他的高超實驗技巧。依據四個典型實驗,他終於得出了兩個電流元間的作用力公式。他把自己的理論稱作「電動力學」。安培在電磁學方面的主要著作是《電動力學現象的數學理論》,它是電磁學的重要經典著作之一。
此外,他還提出,在螺線管中加軟鐵芯,可以增強磁性。1820年他首先提出利用電磁,現象傳遞電報訊號。
以他的姓氏安培命名的電流強度的單位,為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之一.
我找了3個,你可以對照著看,保證都是正規網站上下的!
4. 小學語文二年級 都應該給學生留什麼作業呢
易懂有趣的呀。。。作業多少都行,但是能讓孩子們易學,覺得有趣。不要太深了,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樂趣。
5. 小學二年級語文作業是什麼
同學,具體題目是什麼?
你可以拍照或者打出來.不然我們沒辦法回答的.
謝謝您支持百回度知道.
網路知道會盡所能答幫助您.
記得向同學宣傳我們哦,有問題來網路知道!
如果有問題請追問
記得好評哦
6. 小學二年級語文作業第一學期期未試題
一、 看拼音,寫詞語。sǎ mù fēng mǎn yǒng gǎn jiàn kāng jiān yìng( ) ( ) ( ) ( ) ( )Shèng lì yǔ zhòu jí xiáng hǔ jiǎ hǔ weī( ) ( ) ( ) ( ) shēn jí míng kè daì( )請 高 ( ) 聞( ) 作( ) ( )表( )情 著 ( ) 文( ) 時( ) ( ) 路( )手 南 ( ) 鳥( ) 聽( ) 等( )二、 比一比,再組詞。曉( )暖( )晾( )紙( )原( )潑( )繞( )緩( )驚( )低( )源( )撥( )三、 填表。字 部首 總筆畫數 結構 讀音 組詞(兩個)艷 乃 民 四、填空。1、 照樣子,填空。(穿)衣服 一(根)扁擔 (美麗)的江南 仔細地(觀察)( )餃子 一身( ) ( )的朝霞 緩緩地( )( )船帆 一名( ) ( )的生活 驚訝地( )( )本領 一座( ) ( )的華山 勇敢地( )2、 在括弧里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專心致志( )特別( )忘懷( )聞名中外( )著名( )永遠( )3、 把下列句子補充完整。(1) 忙著 。(2) 覺得 。(3) 森林裡, 。4、 我國的傳統節日 、 、 。5、 按課文內容填空。(1)她 唇兒, 裙兒,輕輕地 心裡卻 也摔這么痛快地一跤!(2) 50歲時寫了一首著名的小詩《遊子吟》: , , , , , ,(3)木蘭 了親人, 戰袍, 駿馬, 黃河, 燕山, 了前線。(4)秋風吹遍了 ,把這 。(5)日出江花紅勝火, 。五、口語交際。 一天,青青走在放學的路上,她看到一位阿姨拎(līn)著一袋垃圾,隨手扔在馬路邊上,她連忙走過去,說:「 」 阿姨聽了, 。六、閱讀短文。徐文長從小就善於動腦筋思考,是個聰明的孩子。徐文長的伯父很喜歡他。有一天,伯父笑著拿出一包禮物並把禮物吊到一根長竿頂上,並且告訴徐文長:「這禮物是給你的你既不能站在凳子之類的高地方去取,也不能把竹竿橫(héng)下來。」徐文長摸了摸後腦勺(sháo),眼珠一轉,只見他舉著竹竿走到一口井邊,然後把竹竿向井裡放,當竹頂快到井口時,他便輕而易舉地拿到了那件禮物。伯父被聰明的徐文長驚呆了,不禁拍手稱贊:「真是聰明的徐文長啊!」1、 多音字組詞。 zháng( ) zhē( ) zhuǎn( )chǎng( ) zhǎo( ) zhuǎn( )2、 根據下面的意思從短文中找出相應的詞,寫在括弧里。(1) 形容事情容易做。 ( )(2) 形容很快有了解決事情的辦法。 ( )3、 伯父誇徐文長聰明是因為: ① 伯父喜歡徐文長② 徐文長愛動腦筋,按伯父的要求拿到了禮物。4、給文章加上合適的題目: 七、看圖寫話。 啄木鳥、大象、老牛三種動物各有各的拿手本領,誰也不服輸。最後他們聽了猴子的話,都明白了一個道理。請發揮想像,寫一個故事。
7. 小學二年級語文作業難倒高級編輯
連所謂的高級編輯都不能猜出這些成語,那就更不用說這些剛上小學的孩子了。不過內,若是如此,那應該容讓什麼層次的人來猜謎呢?畢竟連專職於文字的編輯都猜不出了,那麼這些成語又能有什麼人能猜得出呢?
那就把這些考題給廢了?其實不必。本身這又不是考試,不過就是小學生的課外作業。課外作業的作用很大程度就是提升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鞏固、探索課本內外的知識。
既然這些小學生不懂,那麼出題的老師就應該解釋給他們懂。假如我們的孩子因為這些題目就知道了本應在初中才知道的知識,這不也挺好嗎?
當然,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小學應該一步一步打好基礎。如果凈是出這種為難的題目,而不是一步步提升學生的知識,這自然是不利於教育的。
8. 小學二年級語文作業題
天安門廣場的北面是( 一道河,再北面是是城牆 ),
西面是( 人民大會堂 ),南面是( 全市繁華的前門商
業區。 ),東面是中國人民博物館,中間是( 聳立著
毛主席紀念堂和人民英雄紀念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