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課文
三年級下冊
第一組
1 燕子
2 古詩兩首
3 荷花
4* 珍珠泉
語文園地一
第二組
5 翠鳥
6 燕子專列
7 一個回小村莊的故事
8* 路旁的橡樹答
語文園地二
第三組
9 寓言兩則
10 驚弓之鳥
11 畫楊桃
12* 想別人沒想到的
語文園地三
第四組
13 和時間賽跑
14 檢閱
15 爭吵
16* 絕招
語文園地四
第五組
17 可貴的沉默
18 她是我的朋友
19 七顆鑽石
20 媽媽的賬單
語文園地五
第六組
21 太陽
22 月球之謎
23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24* 果園機器人
語文園地六
第七組
25 太陽是大家的
26 一面五星紅旗
27 賣木雕的少年
28*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語文園地七
第八組
29 古詩兩首
30 西門豹
31 女媧補天
32* 誇父追日
語文園地八
選讀課文
1 山城的霧
2 我愛故鄉的楊梅
3 小獅子愛爾莎
4 在金色的海灘上
5 七色花
6 妙不可言的位置
7 手術台就是陣地
8 除三害
上面那位同志搞錯答案了
❷ 90後的童鞋們,你們還記得以前小學語文的課文嗎好像是1~3年級的語文課文的。
1、雪地里的小畫家
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來了一群小畫家。
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
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
青蛙為什麼沒參加?它在洞里睡著啦!
2、 美麗的小興安嶺
我國東北的小興安嶺,有數不清的紅松、白樺、櫟樹……幾百里連成一片,就像綠色的海洋。
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山上的積雪融化了,雪水匯成小溪,淙淙地流著。溪里漲滿了春水。小鹿在溪邊散步,它們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側著腦袋欣賞自己映在水裡的影子。
夏天,樹木長得蔥蔥蘢蘢,密密層層的枝葉把森林封得嚴嚴實實的,擋住了人們的視線,遮住了藍藍的天空。早晨,霧從山谷里升起來,整個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濃霧里。太陽出來了,千萬縷像利劍一樣的金光,穿過樹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門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開著各種各樣的野花,紅的、白的、黃的、紫的,真像個美麗的大花壇。
秋天,白樺和櫟樹的葉子變黃了,松柏顯得更蒼翠了。秋風吹來,落葉在林間飛舞。這時候,森林向人們獻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鮮嫩的蘑菇和木耳,還有人參等名貴葯材。
冬天,雪花在空中飛舞。樹上積滿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軟,常常沒過膝蓋。西北風呼呼地刮過樹梢。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進各自的洞里。紫貂捕到一隻野兔當美餐,黑熊只好用舌頭舔著自己又肥又厚的腳掌。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樹洞里的松子過日子,有時候還到枝頭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來臨。
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誘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
親,*^__^* ,不懂請追問,滿意請採納,謝謝!
❸ 一至三年級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詞及釋義
1、《夜書所見》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
夜深籬落一燈明。
釋義: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他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猜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釋義:遍插茱萸少一人。獨自流落他鄉,長做異地之客, 每逢佳節良辰,越發思念眷親。
遙想今日重陽,兄弟又在登高, 他們佩帶茱萸,發覺少我一人。
3、《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釋義:孤帆一片日邊來。天門山被長江從中斷開,分為兩座山,碧綠的江水向東流到這兒突然轉了個彎兒,向北流去。兩岸的青山相互對峙,一隻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
4、《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釋義:在晴日的陽光照射下,西湖水波盪漾,閃爍著粼粼的金光。風景秀麗;在陰雨的天氣里,山巒在細雨中迷濛一片,別有一種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麼晴朗的西湖就如濃妝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妝的西施,都是同樣的美麗無比。
5、《小兒垂釣》
唐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釋義:「蓬頭稚子學垂綸」意思是一個頭發蓬亂的小孩子學著大人釣魚;「側坐莓苔草映身」意思是小孩子側著身子坐在亂草青苔上,身影映在野草叢中。詩人對這個垂釣的小孩子的外貌並沒有加以具體修飾和描寫,而是直接寫出山野孩子的蓬亂頭發的真實面目,使人覺得非常地自然、可愛與真實。「側坐」帶有隨意坐下的意思。可見這個孩子不怎麼約束自己的行為,而更專注於釣魚的情景,可以想像孩子是多麼地喜歡釣魚。「莓苔」泛指生長在潮濕、陰暗的地方的低等植物,從「莓苔」這個詞中可以看出小孩兒選擇釣魚的地方是個人煙稀少,魚不易受驚嚇之處,為後文的「怕得魚驚不應人」作了鋪墊。「草映身」是對孩子一個粗粗的畫像,同時也與下句的「路人借問遙招手」有著直接關系。因為路人之所以向他打問,就是因為看得見他。
6、《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釋義:像碧玉一樣打扮成的高高柳樹,千條萬縷的柳枝都垂下了綠色的絲條。不知道這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恰似剪刀。
7、《春日》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釋義:風和日麗來到泗水邊賞景,一望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處處可以領略到東風的面容,萬紫千紅都呈現出春的意境。
8、《乞巧》
唐 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盡紅絲幾萬條。
賞析:《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古詩。也是一首想像豐富,流傳很廣的古詩。而且淺顯易懂,並且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故事。詩人林傑寫下《乞巧》這首古詩,來表達那些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願。
釋義:「七夕今霄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開頭兩句敘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來到了,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這是因為這一美麗的傳說牽動了一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喚起人們美好的願望和豐富的想像。「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線幾萬條。」後兩句將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簡明扼要,形象生動。詩人在詩中並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願,而是留下想像的空間,
9、《遊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釋義:慈祥的母親手裡拿著針線,縫制著衣服給將要出外遠游的孩子。在孩子出發前夕,慈母還在細心地一針一線縫著,心裡卻恐怕孩子會很遲很遲才回來。誰又說孩子幼小的心靈,能夠了解慈母的苦心,能夠報答那象春天三月的陽光那麼溫暖的愛呢?
10、《嫦娥》
唐 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
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葯,
碧海青天夜夜心。
賞析:此篇諷刺信神仙而求長生者。以嫦娥為例,說她偷吃不死之葯成仙以後,在月宮里永遠品味著孤獨寂寞的滋味。詩人在諷刺虛妄的同時,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生命哲學問題: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由這一問題牽連而出的問題是:人應該怎樣生活?長壽甚至長生的目的是什麼?在愛和長生不老之間,現實的人應該選擇什麼?作者顯然並不贊成嫦娥那樣犧牲現世的生活而換取長生不老。他認為那樣孤獨寂寞的長生,實際上正是對生命的折磨和摧殘。與其如此,還不如人間兒女們那樣有悲歡地熱愛、有聚散地執著更有意義。
❹ 《荷花》三年級課文
三年級下冊語文課文—《荷花》
清早,我到公園去玩,一進門就聞到一陣清香。我趕緊往荷花池邊跑去。
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了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
過了一會兒,我才記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荷花》一課,是省編義務教育五年制第六冊第六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並展開想像,贊美了荷花的美麗。再現了如詩如畫的大自然美景。全文共五個自然段。
作者以觀察的程序為線索敘寫。課文內容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1—3節),寫的是作者從看荷花的角度,對荷花進行直接記敘描寫。作者由『「聞」到「清香」,來到荷花池邊。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開」,有的「含苞欲放。」再細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勢各不相同。接著通過假設「一大幅活的畫」,圍繞一個「活」字,展開想像,轉入對荷花動態的描繪,這是課文的第二部分(4—5節)。
作者從想像的角度,對荷花進行比喻性描寫。進一步描繪了荷花的美麗。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變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豐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佼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❺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所有課文
1 讓我們盪起雙槳
2 學會查「無字詞典」
3 古詩兩首(山行、楓橋葉泊)
4 做一片美的葉子
5 北大回荒的秋答天
6 西湖
7 拉薩的天空
8 蒲公英
9 三袋麥子
10 哪吒鬧海
11 第八次
12 卧薪嘗膽
13 世界上的第一個聽診器
14 「東方之珠」
15 小露珠
16 石榴
17 石頭書
18 小稻秧脫險記
19 太空梭
20 軍神
21 掌聲
22 金子
23 每逢佳節倍思親
24 孫中山破陋習
❻ 三年級上冊語文27課課文
27 陶罐和鐵罐 國王的御廚里有兩個罐子,一個是陶的,一個是鐵的。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嗎,陶罐子!」鐵罐傲慢地問。 「不敢,鐵罐兄弟。」陶罐謙虛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鐵罐說,帶著更加輕蔑的神氣。 「我確實不敢碰你,但並不是懦弱。」陶罐爭辯說,「我們生來就是盛東西的,並不是來互相碰撞的。說到盛東西,我不見得就比你差。再說……」「住嘴!」鐵罐惱怒了,「你怎麼敢和我相提並論!你等著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里,什麼也不怕。」「何必這樣說呢?」陶罐說,「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有什麼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麼東西!」鐵罐說,「走著瞧吧,總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不再理會鐵罐。 時間在流逝,世界上發生了許多事情。王朝覆滅了,宮殿倒塌了。兩個罐子遺落在荒涼的場地上,上面覆蓋了厚厚的塵土。 許多年代過去了。有一天,人們來到這里,掘開厚厚的堆積物,發現了那個陶罐。 「喲,這里有一個罐子!」一個人驚訝地說。 「真的,一個陶罐!」其他的人都高興得叫起來。 捧起陶罐,倒掉裡面的泥土,擦洗干凈,它還是那樣光潔,樸素,美觀。 「多美的陶罐!」一個人說,「小心點兒,千萬別把它碰壞了,這是古代的東西,很有價值的。」「謝謝你們!」陶罐興奮地說,「我的兄弟鐵罐就在我旁邊,請你們把它掘出來吧,它一定悶得夠受了。」人們立即動手,翻來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連鐵罐的影子也沒見到。
❼ 三年級上冊語文書課文《愛什麼顏色》原文
我愛抄碧綠的顏色,因襲為——禾苗是碧綠的,小草是碧綠的,我生活在農村,連我的夢,也是碧綠的。
我愛火紅的顏色,因為——楓葉是火紅的,我是一個少先隊員,我們的隊旗,我的心,也是火紅的。
我愛蔚藍的顏色,因為——遼闊的天空是蔚藍的,無邊的大海是蔚藍的,將來我要當一名海軍戰士,乘風破浪,保衛海疆。我穿的那身威武的軍裝,也將是蔚藍的。
(7)三年級課文語文擴展閱讀:
《愛什麼顏色》是北師大版第五冊(即三年級上冊)課文,作者樊發稼。課文以詩歌的形式表達世界萬紫千紅與生活多姿多彩。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以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樊發稼,詩人、文學評論家。1937年生,上海人。 1957年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文學系教授,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兒童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文學研究會會長。
❽ 三年級語文燕子課文原文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一課《燕子》課文原文
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
才下過幾陣蒙蒙的細雨。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小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
在微風中,在陽光中,燕子斜著身子在天空中掠過,唧唧地叫著,有的由這邊的稻田上,一轉眼飛到了那邊的柳樹下邊;有的橫掠過湖面,尾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紋一圈一圈地盪漾開去。
幾對燕子飛倦了,落在電線上。藍藍的天空,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多麼像五線譜啊!停著的燕子成了音符,譜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贊歌。
(8)三年級課文語文擴展閱讀
《燕子》 一文,作者用優美簡練的文字,鮮艷明快的色彩,為我們描繪出春天初到時的燕子。 教材的圖上畫的是春天的景色,全圖呈綠色基調,有遠山、湖水、稻田,桃花盛開,柔柳輕揚,各種顏色的花競相開放。
圖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燕子,它們有的正在湖上飛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飛到了柳枝間,還有的停在遠處電線上歇息,它們給早春的湖光山色增添了生氣,把春光點綴得更加美麗。
課文以優美的語言,講述了燕子的特點和充滿生機的春天的美麗。課文以燕子為記敘的線索,可以按燕子的外形、燕子從哪裡來、燕子的飛行和停歇的順序來理解。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通過閱讀課文,讓學生了解春天的特徵,了解燕子的外形及活動情況,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生動地描寫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和想像的能力。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體會燕子的可愛和春天的生機勃勃。
❾ 三年級上冊語文課本。
我的孩子在教育局實驗小學上三年級,發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是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精神為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