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十課小練筆答案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剛毅,堅定,頑強的信念,什麼困難都阻擋不住我版們前進的腳步.愛迪生發明了電權燈,但他花費了多少心血啊!單是"白熾電燈"就記滿了200冊,他用了幾千種材料來試驗,最終找到了最適合做燈絲的日本京都府下的八幡地方所產的竹子,造福了全人類.
B.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20課小練筆(300字左右)
魯迅先生曾說:「我的成功並無其它,只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了寫作上而已。」因而要想寫好作文並沒有什麼靈丹妙葯,就是多看,多練習。而現行的教材中每學個單元只安排了一次的作文訓練,一學期也就七、八次,學生的習作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高。為了增加學生在生活和語言上的積累,教師可以創設「小練筆」形式的隨筆練習,作為對作文教學的補充,讓學生通過平時的練筆去捕捉生活中豐富多彩的作文素材。我在教學《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後,出示了這樣的小練筆:課文用三個事例,反復說明了「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種擺事實、講到的寫法值得得我們 。請你學習這種寫法,先確定一個觀點,然後用具體的事例來說明它。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讓我知道了自己努力付出了,就會有收獲。
我們知道文字從古到今,有著上百年的歷史,而演變成今天這樣漂亮的漢字,也已經歷史久遠了。再看看我的同學們寫出的字是那樣有稜有角,而我的字呢?一想大這兒,我的心理便不是滋味。為了證明自己,我買了字帖,每天堅持練寫幾張,別的同學出去玩,我便在教室里練習,晚上家人看電視時,我在書房裡練習,對每次的作業總是認認真真,一筆一劃地寫,慢慢地我的字寫端正了,有筆鋒了,老師表揚了我,還把我寫的字帖在學習園地里。
這種練筆既是對課文的總結,也是鞏固、提升。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談感受。
C. 六年級下冊語文20課小練筆400字
功夫不負有心人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功夫不負有心人。其實,世界上的人都是平等的,那為什麼有些人的人生是成功的,而有些人是失敗的呢?是因為成功的人願意付出努力,願意經受困難;而失敗的人經常被困難打退,「只要你不跪下,沒有人會比你高」。
1847年2月11日,愛迪生誕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米蘭鎮。他覺得:人們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燈或煤氣燈。這種燈因燃燒煤油或煤氣,因此,有濃烈的黑煙和刺鼻的臭味,並且要經常添加燃料,擦洗燈罩,很不方便。所以為了研製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幾天試驗,發明炭絲作燈絲後,他又接連試驗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但他始終沒有放棄過,最後又選用竹絲,通過高溫密閉爐燒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里,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電燈竟可連續點亮1200個小時。「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1879年10月21日發明了電燈。
屢見不鮮。德國著名數學家高斯從小就十分喜歡數學,有一次老師出了一道幾何題,並說,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正確答案。高斯躍躍欲試,從此夜以繼日地鑽研,每個星期天都到圖書館去,餓了就啃兩個麵包,圖書館沒有不認識他的人。就這樣,高斯查閱了大量資料,光演算草稿紙就堆滿了大半間屋子,僅僅用了三年的時間,他終於解開了這道數學題。被人們成為「數學王子」。
「有志者,事竟成」。每一位成功的人,都付出了巨大的勞動。「苦心人,天不負」,只要你曾經付出過努力,鐵柱也能磨成針。
D.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20課小練筆
燈是人類征服黑夜的一大光明。發明電燈的人是愛迪生,他是一個異常專勤奮的人,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屬後,愛迪生就決定製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制定了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實驗1600多種耐熱的材料;二是改進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的試驗下來,唯獨白金絲性能最好,但白金絲價格貴得驚人,必須找到更合適的材料來代替。1879年,幾經實驗,愛迪生決定用炭線做燈絲,他把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水機抽取燈泡內的空氣,電燈亮了,竟能連續使用45個小時。「功夫不負有心人」,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批炭絲的白熾燈問世了。1879年,愛迪生電燈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燈火通明。 為了研製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里經常一天工作十幾小時。他又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里,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燈泡竟可連續點亮1000多小時!!
E.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書第20課小練筆300字啊!!!!
有人說過復這樣一句話:功夫不負制有心人。其實,世界上的人都是平等的,那為什麼有些人的人生是成功的,而有些人是失敗的呢?是因為成功的人願意付出努力,願意經受困難;而失敗的人卻知難而退。
德國著名數學家高斯從小就十分喜歡數學,有一次老師出了一道幾何題,並說,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正確答案。高斯躍躍欲試,從此夜以繼日地鑽研,每個星期天都到圖書館去,餓了就啃兩個麵包,圖書館沒有不認識他的人。就這樣,高斯查閱了大量資料,光演算草稿紙就堆滿了大半間屋子,僅僅用了三年的時間,他終於解開了這道數學題。被人們成為「數學王子」。
「有志者,事竟成」。每一位成功的人,都付出了巨大的勞動。「苦心人,天不負」,只要你曾經付出過努力,鐵柱也能磨成針。
F.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書第20課小練筆
功夫不負有心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是一句很有名的俗語,它告訴人們只要勤奮,就沒有什麼做不成的事。
比如懸梁刺骨的孫敬,他是一個晉朝人,每晚讀書時,他為了不打瞌睡,就用繩子系在自己的頭發上,另一端系在房樑上,每當頭往下垂時,繩子就會將他扯醒,醒後便繼續讀書,就這樣他成了一個用懸梁來防止自己睡著的名人。還有刺股的蘇秦,因為在秦國求官不成,一直被人家看不起。於是,他決定要爭口氣。以後,他就廢寢忘食的勤奮苦讀。每當到了深夜,四周一片靜悄悄時,蘇秦已經是頭昏腦脹,總想睡覺,他就立即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感到疼痛,人也便醒了。這就是刺股使自己醒來的名人蘇秦。
再如西漢的匡衡,家裡很窮,但他非常喜歡讀書。可是他家晚上沒有油點燈,鄰居房裡點著燈,所以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一個洞用洞里傳出來的光看書,這就是「鑿壁借光」的故事。
還有現代的徐悲鴻,他的畫聞名中外,年輕時他勵志學畫,用他的勤奮努力,為國爭光,不讓外國人看不起我們中國人。
從這些名人故事中,大家一定懂得了一個道理:只有堅持到底,持之以恆,才能有所作為。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也有過這樣的體驗。小學二年級時,我學了國畫和電子琴,那時老師抓得很嚴,我自己也是非常地勤奮,每天晚上都堅持畫畫、練琴,一年後,我通過了國畫二級考試和電子琴的四級考試。可惜後來美術老師不教了,我自己也逐漸地放鬆了畫畫的練習,從天天畫一張到一星期畫一張,就這樣逐漸荒廢了。對於電子琴的學習,我有始有終,不管刮風下雨,酷暑寒冬,我堅持每星期日都要乘兩個多小時汽車到學校去學習,回家總是天已經全黑了。回家後,我也是堅持每天晚上都練習近一個小時,再加上父母的督促,我終於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從我在畫畫和電子琴的學習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做任何事都不能三心二意、虎頭蛇尾,都要有始有終,持之以恆。這樣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是聞名於世的大演講家。他的成功就在於他從青少年時代就開始了對演講口才的刻苦練習,並做到了多看、多聽。他年青時當過農民、伐木人、店員、郵電員以及土地測量員等等。為了成為一名律師,他常常徒步30英里,到一個法院去聽律師們的辯護詞,看他們如何辯論,如何做手勢。他一邊傾聽那些政治家、演說家的聲若洪鍾、慷慨激昂的演說,一邊模仿他們。他聽了那些雲游四方的福音傳教士揮舞手臂,聲震長空的佈道,回來後也學他們的樣子,對著樹林和玉米地反復練習演講。演講的成功使林肯終於成為一名雄辯的律師並最終踏入政界。
我很辛苦的,給個好評。
G. 六年級下冊語文書第20的課小練筆250字
社會事一抄所學校,生活事我們的良襲師。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我們學會了理解在怒火中燒時,我們學會了忍讓;在別人觸犯了自己時,我們學會了寬容;在別人遇到困難時,我們學會了關心;在不利的環境中,我們學會了生存;在學習中,我們學會了虛心... 從前,我是自傲的,甚至於不懂得謙虛,不懂得虛心,在問別人題時,語氣僵硬,就好像這一切都是應該的。當別人問我題時,我總會單純的以為只有我才會,走路的時候都是昂首挺胸的,藐視一切,一切的人,一切的事,所以我的人際關系超爛,爛到不行。 後來,經過了歲月的磨練也終於懂得了什麼叫做謙虛,但是由於自己所經歷的一切,就變得很冷漠,變得不在乎一切,獨自學習,獨自回家,自己享受被老師「被父母贊美時心中的小小的甜蜜,心中就越加變得孤僻了,直到遇到他,是他使我的心慢慢的溫暖,慢慢的蘇醒...是他教會我如何面對這一切... 最後,自己終於變成在朋友在老師在父母的心中都幾近完美,但是只有我自己才知道在這個初3的寧靜的夏日,我的心裡我的一切都還是哀傷的,也只有聽著周董那略帶哀傷的嗓子才會覺得我不孤單。當別人對自己提出建議時,也終於學會了微笑的改善自己,調整自己,使自己變得更好。
H. 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本20課的小練筆600字數限制
今天,我又趴在草叢邊,在無限的靜謐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在我眼前,空前變大了,小草成了大森林。一隻小螞蟻,獨自四處走動,發現了一塊小麵包渣,我想它一定是位高明的廚師,出來找一些東西做飯,現在它找到了,可是它搬不動,它轉身往回走,來到洞穴里,不一會,螞蟻廚師又帶出了幾位搬運工,它們齊心協力把食物搬了進去,今晚它們又有豐盛的晚餐嘍!我彷彿嗅到了螞蟻的飯香,我多想進去與它們一起分享啊,可是我又怕驚嚇到這些小精靈們。
螞蟻的生活也很有規律,它們自己干著自己的事情:小螞蟻們在學校上學,老師在教課,它們師生都那麼認真,那麼全神貫注。在小螞蟻上學時,它們的家長在工作、上班。叮鈴鈴……放學鈴響了,小螞蟻們都回家了,到了家小螞蟻向父母回報一天學的什麼,父母也許會批評它們,也許會表揚它們。一隻看上去非常得意的小螞蟻,我想它一定是考了好成績吧。
一隻螞蟻強盜凶神惡煞的攔住一隻螞蟻居民,正好螞蟻警察路過,把螞蟻強盜抓住了,我想螞蟻警察一定很高興,因為它為人民做了一件好事。
在農家小院升起炊煙,小狗的叫聲才把我的心靈喚了回來。
我願拉著你的手,一起去螞蟻的王國散散步。 當火舌突然間撲到了蟻巢時,巢中的螞蟻驚恐萬狀,但它們並沒有四處逃竄,而是見險而上,一起噴出蟻酸。不知有多少「勇士」在烈火中犧牲,終於螞蟻們齊心協力撲滅了大火。戰斗結束了,螞蟻們還把犧牲的同伴安葬。這是我第一次覺得團結的珍貴,感受到團結的力量。我們不是常說「人心齊,泰山移。」嗎?其實,螞蟻也懂得這個道理,所以它們就利用「團結」——這個強大而無法抗拒的力量,戰勝了一次又一次的災難。而螞蟻們勇往直前撲火的這種品質又是可貴的。我們也要勇敢,無論什麼困難,我們都要勇敢地去面對,去征服。只有去征服,才能證明自己的勇氣,增加自己的閱歷。當我讀到螞蟻們安葬自己的同伴時,又深刻地感到了「友誼」這個詞。螞蟻們在戰斗中, 同時它們還互相保護對方,使對方不受傷害。在那時,可是生死關頭啊,但螞蟻們仍然記著要保護同伴,這份友誼可謂是無價之寶。人與人之間同樣需要互相愛護,互相關心。但是我們人們都往往連這小小的螞蟻都不如。如果火變大了,螞蟻們就變成蟻團脫離火海,最外層的螞蟻用自己的軀體開拓求生之路又使我們肅然起敬了。當洪水肆虐,水漫延到地上,襲擊蟻巢時,為了逃生,眾多螞蟻又聚攏在一起,抱成一團,隨波漂流。蟻球外層的螞蟻,有些會被波浪打落水中。在蟻球快靠岸的時候,蟻群一排一排在上岸——得救了,但是蟻球最里層的螞蟻們已經無力上岸了,它們成了英勇的犧牲者,可它們卻顯得無怨無悔。這說是「捨己救人」。別以為只有人才會這樣,昆蟲也知道這個道理,昆蟲也擁有這種思想,它們也會為了救自己的同伴而捨去自己。想當年,有多少解放軍戰士、紅軍戰士為了別人寧可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無論是人還是動物,這種精神我們都要弘揚它,將它世世代代傳下來,因為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
I.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20課小練筆
功夫不負有心人」是一句很有名的俗語,它告訴人們只要勤奮,就沒有什麼做不成的事。
比如懸梁刺骨的孫敬,他是一個晉朝人,每晚讀書時,他為了不打瞌睡,就用繩子系在自己的頭發上,另一端系在房樑上,每當頭往下垂時,繩子就會將他扯醒,醒後便繼續讀書,就這樣他成了一個用懸梁來防止自己睡著的名人。還有刺股的蘇秦,因為在秦國求官不成,一直被人家看不起。於是,他決定要爭口氣。以後,他就廢寢忘食的勤奮苦讀。每當到了深夜,四周一片靜悄悄時,蘇秦已經是頭昏腦脹,總想睡覺,他就立即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感到疼痛,人也便醒了。這就是刺股使自己醒來的名人蘇秦。
再如西漢的匡衡,家裡很窮,但他非常喜歡讀書。可是他家晚上沒有油點燈,鄰居房裡點著燈,所以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一個洞用洞里傳出來的光看書,這就是「鑿壁借光」的故事。
還有現代的徐悲鴻,他的畫聞名中外,年輕時他勵志學畫,用他的勤奮努力,為國爭光,不讓外國人看不起我們中國人。
從這些名人故事中,大家一定懂得了一個道理:只有堅持到底,持之以恆,才能有所作為。
做任何事都不能三心二意、虎頭蛇尾,都要有始有終,持之以恆。這樣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同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把劉琨叫醒後,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資產階級革命家、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是聞名於世的大演講家。他的成功就在於他從青少年時代就開始了對演講口才的刻苦練習,並做到了多看、多聽。他年青時當過農民、伐木人、店員、郵電員以及土地測量員等等。為了成為一名律師,他常常徒步30英里,到一個法院去聽律師們的辯護詞,看他們如何辯論,如何做手勢。他一邊傾聽那些政治家、演說家的聲若洪鍾、慷慨激昂的演說,一邊模仿他們。他聽了那些雲游四方的福音傳教士揮舞手臂,聲震長空的佈道,回來後也學他們的樣子,對著樹林和玉米地反復練習演講。演講的成功使林肯終於成為一名雄辯的律師並最終踏入政界。
愚公移山的故事
北山住著一個九十多歲的老頭兒,名叫愚公。他家門口有太行、王屋兩座大山,進出很不方便。愚公就跟家裡的人商量,想挖掉這兩座山。
愚公的妻子懷疑說,山上的石頭和土往哪兒放呢?愚公和他的兒子們不管這些,說干就干,把挖下的土和石頭運到很遠的渤海去,一年才來回一次。
河曲有個叫智叟的老頭兒勸愚公別犯傻,這么大年紀怎麼挖得平山呢?愚公說:「我死了還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有兒子,世世代代幹下去,哪有挖不平的山呢?」
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動了,派了兩個天神,背走了兩座大山。
愚公動員全家的力量,克服山高且大;年老力衰;人員少;工具簡陋,運土路程遠等這么大困難,表面看來「愚不可及」。但愚公 不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在於他有遠大的抱負,從「指通豫南,達於漢 陰」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為了造福千千萬萬人和後代子孫。此外,他對移山的信心來自他在人和自然關系的問題上的正確認識,他懂得人的力量是「無窮盡」的,「而山不加增」。他的見識遠遠高過一般人之上,真是「大智若愚」。而「智臾」只是從靜止的眼光看問題,認為自然條件無法 改變,而且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從而斷定人在自然面前是無能為力 的,真是「鼠目寸光」。以上分析說明愚者不愚,智者不智。這一顛倒不僅加重了對比的色調,而且具有諷刺的效果。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李白小時在四川象耳山讀書,很不用功,並想中途廢學。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旁遇見一位白發老婆婆在那裡磨鐵杵。李白問干什麼,老婆婆回答說:「把鐵杵磨成針。」 李白不相信,嗤一聲笑了,對她說:「鐵杵豈能磨成針?」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老婆婆向他講了這個道理。 李白頓時領梧。從此,他便發奮用功,終於懂得了「功到自然成」的道理。
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同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把劉琨叫醒後,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資產階級革命家、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是聞名於世的大演講家。他的成功就在於他從青少年時代就開始了對演講口才的刻苦練習,並做到了多看、多聽。他年青時當過農民、伐木人、店員、郵電員以及土地測量員等等。為了成為一名律師,他常常徒步30英里,到一個法院去聽律師們的辯護詞,看他們如何辯論,如何做手勢。他一邊傾聽那些政治家、演說家的聲若洪鍾、慷慨激昂的演說,一邊模仿他們。他聽了那些雲游四方的福音傳教士揮舞手臂,聲震長空的佈道,回來後也學他們的樣子,對著樹林和玉米地反復練習演講。演講的成功使林肯終於成為一名雄辯的律師並最終踏入政界。
3.王羲之(公元303-361年,一作321-379年),東晉書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屬山東臨沂),。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他出身於兩晉的名門望族。王羲之12歲時經父親傳授筆法論,從小向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以後他渡江北游名山,博採眾長,草書師法張芝,正書得力於鍾繇。觀摩學習"兼撮眾法,備成一家",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與兩漢、西晉相比,王羲之書風最明顯特徵是用筆細膩,結構多變。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於增損古法,變漢魏質朴書風為筆法精緻、美侖美奐的書體。草書濃纖折中,正書勢巧形密,行書遒勁自然,總之,把漢字書寫從實用引入一種注重技法,講究情趣的境界,實際上這是書法藝術的覺醒,標志著書法家不僅發現書法美,而且能表現書法美。後來的書家幾乎沒有不臨摹過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書聖"美譽。他的楷書如《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等"在南朝即膾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傳說,有的甚至成為繪畫的題材。他的行草書又被世人尊為"草之聖"。王羲之沒有原跡存世,法書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樂毅論、黃庭經等,摹本墨跡廓填本有孔侍中帖、蘭亭序[馮承素摹本]、快雪時晴帖、頻有哀帖、喪亂帖、遠宦帖、姨母帖以及唐僧懷仁集書書《聖教序》等。
王羲之的書法影響到他的後代子孫。其子玄之,善草書;凝之,工草隸;徽之,善正草書;操之,善正行書;煥之,善行草書;
獻之,則稱"小聖"。其後子孫綿延,王氏一門書法傳遞不息。武則天曾求王羲之書,王羲之的九世重孫王方慶將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書跡十卷進呈,編為《萬歲通天帖》。南朝齊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門之後,有法書錄入。釋智永為羲之七世孫,妙傳家法,為隋唐書學名家。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工草書隸書,也善畫畫兒。他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父親很高興,誇贊道:「此兒後當復有大名。」小獻之聽後心中沾沾自喜。還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獻之靈機一動,一隻小牛栩栩如生於扇面上。再加上眾人對獻之書法繪畫贊不絕口,小獻之滋長了驕傲情緒。獻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獻之問母親郗氏:「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行了吧?」媽媽搖搖頭。「五年總行了吧?」媽媽又搖搖頭。獻之急了,沖著媽媽說:「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你要記住,寫完院里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獻之一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的背後 。王獻之心中不服,啥都沒說,一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一個「大」字,父親現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填了一個點,然後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小獻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並說:「我又練了5 年,並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麼不同?」母親果然認真地看了3天,最後指著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嘆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似羲之。」
獻之聽後泄氣了,有氣無力地說:「難啊!這樣下去,啥時候才能有好結果呢?」母親見他的驕氣已經消盡了,就鼓勵他說:「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你只要像這幾年一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目的的!」
獻之聽完後深受感動,又鍥而不舍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後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並列,被人們稱為「二王」。
選一些組織一下語言就可以了.
J.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20課小練筆(200字)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功夫不負有心人。其實,世界上的人都是平等的,卻有人成功,有人失敗!這是為什麼呢?
是因為有的人願意付出、努力向前,有的人經不起一點挫折、總是被困難屈服!只要你堅強,任何困難也打不敗你!
1 847年2月11日,愛迪生誕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米蘭鎮。他覺得:人們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燈或煤氣燈。這種燈因燃燒煤油或煤氣,因此,有濃烈的黑煙和刺鼻的臭味,並且要經常添加燃料,擦洗燈罩,很不方便。所以為了研製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幾天試驗,發明炭絲作燈絲後,他又接連試驗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但他始終沒有放棄過,最後又選用竹絲,通過高溫密閉爐燒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里,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電燈竟可連續點亮1200個小時。「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1879年10月21日發明了電燈。
屢見不鮮。德國著名數學家高斯從小就十分喜歡數學,有一次老師出了一道幾何題,並說,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正確答案。高斯躍躍欲試,從此夜以繼日地鑽研,每個星期天都到圖書館去,餓了就啃兩個麵包,圖書館沒有不認識他的人。就這樣,高斯查閱了大量資料,光演算草稿紙就堆滿了大半間屋子,僅僅用了三年的時間,他終於解開了這道數學題。被人們成為「數學王子」。
「有志者,事竟成」。每一位成功的人,都付出了巨大的勞動。「苦心人,天不負」,只要你曾經付出過努力那麼以後就沒有什麼困難可以打敗你!
「功夫不負有心人」是一句很有名的俗語,它告訴人們只要勤奮,就沒有什麼做不成的事。
比如懸梁刺骨的孫敬,他是一個晉朝人,每晚讀書時,他為了不打瞌睡,就用繩子系在自己的頭發上,另一端系在房樑上,每當頭往下垂時,繩子就會將他扯醒,醒後便繼續讀書,就這樣他成了一個用懸梁來防止自己睡著的名人。還有刺股的蘇秦,因為在秦國求官不成,一直被人家看不起。於是,他決定要爭口氣。以後,他就廢寢忘食的勤奮苦讀。每當到了深夜,四周一片靜悄悄時,蘇秦已經是頭昏腦脹,總想睡覺,他就立即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感到疼痛,人也便醒了。這就是刺股使自己醒來的名人蘇秦。
再如西漢的匡衡,家裡很窮,但他非常喜歡讀書。可是他家晚上沒有油點燈,鄰居房裡點著燈,所以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一個洞用洞里傳出來的光看書,這就是「鑿壁借光」的故事。
還有現代的徐悲鴻,他的畫聞名中外,年輕時他勵志學畫,用他的勤奮努力,為國爭光,不讓外國人看不起我們中國人。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