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年級語文
這幅圖片是畫著一根羽毛,yu mao,所以對應的復韻母是ao。
❷ 小學一年級語文主要學習什麼內容啊
習慣、拼音、筆畫、識字、閱讀。
一、習慣
聽的習慣。
當前我國課堂教學方式,普遍以教師講授為主。尤其是小學教育,教師講得多,而且非常具體、細致。這就要求一年級新生首先要過「聽力關」。
講的習慣。
由於部分家長和老師不重視幼兒「講話」能力的開發,很多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低下,不能完整、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長期下去,可能會導致孩子心理失衡,造成一定的心理封閉。
看的習慣。
這里我所強調的「看」,主要是指「看書」。現在的孩子看電視時間過多,必須加以限制;同時,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書本上來。家長要引導孩子自己看書,除了對課本進行正常的預習、復習外,還要擴大孩子的閱讀面。
做的習慣。
盡管現在各學校都在努力減輕中小學生的學業負擔,但適度的作業是必須的。通過作業,可以及時了解、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形成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因此,家長要讓孩子嚴格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
二、拼音
學會漢語拼音的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的音節;能夠准確、熟練地拼讀音節,有條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節。能默寫聲母、韻母和抄寫音節,認識大寫字母和隔音符號,能背誦《漢語拼音字母表》。
三、筆畫
筆畫通常是指組成漢字且不間斷的各種形狀的點和線,如橫(一)、豎(丨)、撇(丿)、點(丶)、折(乛)等,它是構成漢字字形的最小連筆單位。
筆畫有時也指筆畫數,如字書前有漢字筆畫索引。表示這兩種意思時「筆畫」亦可作「筆劃」,但目下規范作「筆畫」。此外,筆畫還指用筆繪制的圖畫,此義項一般用在古籍中,現時人們不常用或不用。
四、識字
認識文字,指如何把具象化的事物在腦中與抽象化的文字聯系起來。識字方法主要有象形識字法,階梯想像識字法,隨文識字法等等。
五、閱讀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來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並獲得審美體驗的活動。它是從視覺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視覺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圖片,也包括符號、公式、圖表等。
閱讀是一種主動的過程,是由閱讀者根據不同的目的加以調節控制的,陶冶人們的情操,提升自我修養。閱讀是一種理解,領悟,吸收,鑒賞,評價和探究文章的思維過程。閱讀可以改變思想,從而可能改變命運。
❸ 如何教好一年級語文
一年級孩子活潑好動,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時間短,
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要有效的組織課堂教學。組織
好課堂教學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保證,是衡量一節課成功與否
的重要標准,課堂教學組織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
一、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們剛剛踏入校園進行
正規化的學習。先把規矩給他們定下來,賞罰要分明,利用好
前半節課,後半節課可以做練習或者游戲。給學生設一些獎勵,對表現好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
二、課堂形式靈活多變,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想方設法設計靈活多變的教學活動。低年級學生對謎語有
濃厚的興趣。為了能讓識字教學變得活潑有趣,我們利用學生
的心理特點,將謎語與學生的識記生字聯系起來。除了編謎讓
學生猜字外,更主要的是引導學生抓住某些漢字的字形特點,
進行聯想,學著編謎語。還可以用小游戲、小表演、小活動來
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在講課時要求所有學生坐好坐正只聽課,把各種文具放到一邊,不允許任何學生手裡拿任何東西。
一年級學生年紀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緒易激動,即使是一點
小事也往往讓他們興奮半天,其行為突出表現為:拍桌子、砸
筆盒、大呼小叫、拍手、離開座位跳躍等,所以教師要在突發
事件剛出現苗頭時,就及時給予轉化或制止。我在教學時對於
這種現象採取了「誰是第一名」的方法(全班共分為三排,看
哪排坐得最好、最正)。再次,多使用順口溜。一年級上學期
主要學習拼音和簡單的口語交際。拼音本來就不是很容易,加
上一下子學習聲母、韻母,他們難免會混淆,這時候我們就可
以使用學生比較喜歡的順口溜或者小兒歌來幫助他們記憶。一
年級課本上要求背誦的課文也是比較押韻的,正好說明了這一點。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如指名學生領讀,滿足學生的成就感;開展課堂朗讀比賽:如男女生比賽,小組比賽等。
四、老師講課時要使用兒童化語言
一年級孩子不同於大學生,只要老師講清要求就行,他們
自製能力差,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做事憑興趣。比如做連線題,如果老師說讓我們來做個「找朋友」的游戲好不好?再如在學
習生字時,如果老師說今天老師接到孫悟空寄來的邀請函,邀
請小朋友們到他的花果山一游。你們高興嗎?西天取經路上孫
悟空降妖除魔,可謂是困難重重。需要連闖幾關才能到達,你
們有信心嗎?針對小學生具有強烈好奇心的特點,用「孫悟空
的請柬」激勵他們積極參與,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
生個個都迫不及待地想投入到學習情景中。
五、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在課堂中,教師要及時表揚守紀律的學生,使其他同學受
到感染。當學生回答正確完整,老師即時對他們的表現給予肯定,可以說「你真棒」「給你點個贊」「你真聰明」「你說得
真好」等,為了帶動其他學生,老師這時可以抓住時機說:
「還有誰能像他那樣說?」要是答錯了,也要給予鼓勵,如
「你坐下再想想,下次你一定能行」等,也可以用「掌聲」或「送小紅花」等方法鼓勵他們,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希望和
鼓勵,體會成功的喜悅,覺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更加堅定學
習的自信和勇氣。
總之,組織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能否吸引學生是上好一
堂課的先決條件,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
素養,不斷實踐總結,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達到最優最佳的
教學效果。
❹ 小學一年級語文主要應該讓學生掌握什麼
在小學一年級階段,要使學生學會漢語拼音的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的音節;能夠准確、回熟練地拼讀答音節,有條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節。能默寫聲母、韻母和抄寫音節,認識大寫字母和隔音符號,能背誦《漢語拼音字母表》。
要重視漢語拼音字母和音節的書寫指導。要指導學生掌握字母的筆畫、筆順,利用四線格把字母和音節寫得正確、工整。
從糾正一些兒童的學習習慣入手,不應該呆板的傳授課程,而是應該培養孩子自我學習的積極性,換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一個好習慣的 養成足可以讓孩子受益終生。而且在上完課以後應該對不同學生的不足做到心中有數,方便以後為學生輔導,更應該對班裡普遍容易出錯的問題,做重點強調。
❺ 怎樣學好一年級語文
一年級的語文要學好,其實一點都不難,難的是不肯學,不思進取還大言不慚地說自己都掌握了,這種人是比較驕傲,急躁的。
為什麼說一年級的語文好學呢?
所以,要學好語文,請幫助孩子打好基礎,從小細節開始做起!
❻ 小學一年級語文都要學什麼呀
首先要學26個漢語拼音。漢語拼音學完了會接觸一些比較短的課文(不到一百字),學些簡單、筆劃少的生字,老師一般要求孩子要記牢字的筆順。還會學一些簡單的成語,孩子也會接觸到一些生動、充滿童趣的兒歌。
一、拼音
拼音是基礎,也為其它方面的學習做鋪墊。可以說,整個一年級的學習,拼音是重中之重。拼音主要把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表,做到熟練地認、寫之後,就是拼讀。拼讀要在讀准四聲調的基礎上進行。沒有捷徑,就是多拼多讀,拼讀了就拼出感覺,就像語文的語感一樣。
二、詞語
主要是給生字組詞,可以一字組多詞,讓孩子暢所欲言說,再寫出來,到記下來。要求孩子每個字至少要會組2個詞,不能出錯。
三、句子
主要是造句。平時讓孩子練習說,個別說,互相說,再寫下來。選擇寫的時候,可以寫最容易寫,能保證對的句子。
四、閱讀
除了要讀課文,還要養成閱讀習慣。每天睡前或者固定時間閱讀,在建立習慣前,可以先親子閱讀。
五、看圖寫話
這是一項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的練習。先讓孩子說,不要在意說得好不好,先引導他把圖中內容說出來。再練慣用自己的語言組織成一段話。平時出去玩或者做了一件事情,都可以讓孩子多說,只有先會說才會寫。
(6)語文一年級擴展閱讀
小學一年級語文學習方法:
1、多讀
一年級上冊剛開始學習幾篇課文之後就是學拼音,學習拼音是學習漢語言的基礎,大家都知道普通話是國人甚至國際交流的基礎,如何學好拼音,先學習幾個常用的韻母,之後就學習聲母了,然後聲母與韻母相拼成音節是很難的。
當有了基礎之後,就要注意翹舌、平舌,鼻音邊音了,還有前鼻音後鼻音,平時要多讀字、詞、句,在讀的過程中一定要發音標准,在答試卷中拼音就會考讀拼音寫漢字、易錯的拼音選擇、連線等。
2、多聽
學會傾聽,多聽老師讀,聽同學講,聽多了自然而然就會說了,為什麼有些小孩能把電視里的廣告詞說得流利,就是因為聽多了,每當音樂或前一句想起他(她)就能說下一句。
3、多思
掌握閱讀分析,看圖寫話,平時多讀課外書籍,更有利於語感的培養、閱讀能力的提升,一年級的閱讀題一般都是考你這段文字有幾句話,我們學習了標點符號,大家都知道一個句號、問號、感嘆號、省略號為一句完整的話,我們就在原文中把序號標出來,再看看有沒有漏了的。
接著就是簡單的問答題,後者讓你勾出比喻句、擬人句等,看圖寫話,作為一年級的小朋友最主要的標准就是通順,接著適當地展開豐富的想像力。
4、多問
不懂就要問,我們的國父孫中山先生小時候的故事《不懂就要問》就是要告訴我們:學知識,碰到不明白的地方,要不恥下問。
5、多寫
這個不用講,大家都知道了,除了寫好拼音,生字,詞語等等之外,還要鼓勵孩子們寫話,我是這樣的,經常布置他們用當天學會的一個新詞造句,看誰寫得又多又好,當然,開始的時候,是有點困難,但是久而久之,當孩子們嘗到第一次成功的樂趣後,就變成是「我要寫」,而不是等老師布置了。
6、多說
這個可以結合教材里的「口語交際」來訓練,大膽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說出來,把自己學到的故事說給父母聽,說給同學聽等等。
❼ 一年級所有古詩
1、詠鵝
唐 駱賓王
鵝 鵝 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2、憫農
唐 李紳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3、靜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語文第二冊:
4、草
唐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5、春曉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6、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識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台鏡,
飛在青雲端.
7、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近,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8、尋隱者不遇
唐 賈島
松下問童子,
言師采葯去.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1、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以唐朝為界限,以前詩歌均為古體詩,其後,古體詩漸漸式微,逐漸消亡。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從《詩經》到南北朝的 庾信,都算是古體詩,但唐代之後的詩歌不一定都算近體詩,具體在於格律聲韻之分。
2、中國古代詩歌體式繁多,在古詩的分類和叫法上也眾說紛紜。尤其是對於 樂府、古風、 歌行體三類詩,更易混淆。因為,從形式上看, 樂府體與古風都是五言體,七言古詩與歌行體都是七言體,很難區分。但是,從古代以來,人們比較一致地承認它們在表達內容、手法、風格特色的區別,對它們有約定俗成的稱呼。
❽ 語文閱讀(小學一年級)
不能。因為井裡的水很多,用這種辦法是喝不到水的